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校信息化现状分析四篇

时间:2021-11-11 19:13:27 来源:网友投稿

高等学校是本科院校、专门学院和专科院校的统称,简称高校。高等学校主要分为普通高等学校、职业高等学校、成人高等学校。中国大陆高等教育系统拥有双一流、部省合作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1计划、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校信息化现状分析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高校信息化现状分析4篇

【篇1】高校信息化现状分析

高校信息化思路,值得学习借鉴

高校信息化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将引发高等教育的巨大变革,高等学校要真正步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舞台,发挥"新世界经济发展火车头"的作用,就必须加快构筑与现代化教育相适应的信息化体系,确保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有效发挥,这是高校改革和发展的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也是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中就提到要"推进教育领域的信息化进程"和"提高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水平"。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实现过程中的重要内容,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步骤;没有教育的信息化,就不可能实现高等教育的现代化。高等教育信息化是知识经济时代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趋向,必将极大地促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为此我们采访了天津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潘秀山。

  记者:请您谈谈高校信息化建设对于深化教学改革、提高管理水平的必要性。

  潘秀山:高校信息化是深化教学改革、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与市场经济的互动发展,迫切要求高等学校培养出的人才,首先必须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同时又必须具备多渠道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通过知识和信息资源的借鉴和吸收,开发自身智能,培养创新意识,完善和发展自己。创新能力的形成,依赖于知识、信息的积累和运用,信息化建设作为一种战略性决策和技术手段,可以确保学校知识、信息的流通,以使信息技术所提供的强大信息处理能力与人的发明创新能力得到有机结合,从而不断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技术创新能力。另外,信息化将信息论与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引入教育研究和教学过程,使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更加有效,并为教学过程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如多媒体教学),增强了学习过程的互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方法上,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空间,极大地发挥了学习者的自主性和积极性。由此可见,如果没有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支持,没有信息化的教育教学环境,教育教学的改革将只能是局部的、有限的、表面的,无法从根本上实现素质教育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目标。

  高校信息化是提高管理水平的需要。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美国学者曾提出了信息资源管理理论。他们认为,管理思想的发展过程,就是从科学管理到信息资源管理的思想演变过程,是管理重心从产品管理到人本管理再到信息资源管理的变化过程。如今的管理已从工业时代的旧范式发展为信息时代的新范式,在人类社会活动过程中,信息流调节着人流与物流的数量与方向,行使着组织、计划、指令、协调和控制等职能。有效的信息流通已成为把组织中的成员联系起来,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可见,信息在管理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作为知识创新和知识传播主体的高等学校,应该把信息管理作为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战略环节,将信息发展目标与学校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利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对学校中各类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科学、规范地管理,创新性地整合和集成,以达到管理业务流程的合理重组和管理职能的转变,进一步综合集成各种互相联系的管理功能,提高信息交流效率,促进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记者:天津科技大学信息化建设起步很早,据说已经走在天津市高校的前列,通过和天津移动公司的共同合作,学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哪些实际性进展?

  潘秀山:天津科技大学于2004年5月整合了校园网管理服务中心,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校园信息化领导小组,并成立实体化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负责信息化校园的规划和实施,统筹和承担信息化校园的整体建设与管理工作。办公室成立后,对学校信息化校园建设进行了全面的、超前的、高水平的规划,并制定了合理的分步实施计划。经过"十五"、"十一五"持续不断地大力建设,目前初步建成了安全稳定的校园网基础环境、信息化校园基础支撑平台、关键校务管理系统、各级各类教学资源和各种通用公共基础服务平台,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做出了突出的成绩。

  天津科技大学和中国移动天津公司联合打造的智能高校平台主要包括综合办公系统、创新教学管理模式、就业指导以及WLAN无线网络覆盖等方面。智能高校将对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生活服务有关的所有信息资源进行全面的数字化,并用科学规范的管理对这些管理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集成,以构成统一的用户管理、统一的资源管理和统一的权限控制,把学校建设成面向校园内外的一个超越时间、超越空间的虚拟大学。通过提升教学设施、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管理,从而达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水平与效率的目的。

  天津科技大学与天津移动建立了良好的长期合作关系,业务开展顺利,目前已开通移动网中网业务,号码6000个;校讯通业务,号码8000个;对于学校提出的学生宿舍安装无线座机需求,已拟通过插卡式无线座机方式实现;天津移动为科技大学提供2条百兆专线,其中的1条百兆互联网专线为免费赠送,现已开通使用,另一条百兆数据专线正在调测中,预计新学期开学前可投入使用。

  天津移动根据天津科技大学新校区建设需求,专项设立实施天津科技大学新校区弱电集成项目,由天津公司投资建设校园无线网络,实现天津科技大学泰达校区2G/TD/WLAN的无线网络覆盖,优先在天津科技大学校区部署LTE试验网络。天津科技大学支持天津移动公司在天津科技大学泰达校区开展的网络建设,在基站选址、光缆接入、WLAN布放等方面给予配合和帮助。天津移动公司为天津科技大学免费提供家属区弱电集成建设,包括家属区三网合一(有线、电话、公共网络)、校园网、无线(室分)、安防监控系统、楼宇可视对讲、车控、门禁管理系统、幕帘、道闸、LED大屏网络信息点、弱电监控管理机房建设。双方合作建设教学区弱电集成项目,包括综合布线、视频监控、网络交换设备、有线电视。双方就天津科技大学的一卡通升级项目展开全面合作。

  高校信息化是把我校建设为全市乃至国内一流综合性大学目标的必经之路。作为天津科技大学,此次与中国移动天津公司共同合作,通过借鉴其全球领先的信息化技术,建设智能高校平台,全面整合学校财务、人力资源、校园管理等业务应用系统,实现全校范围内的信息共享和一体化管理,培养高端信息化人才,全面推动智慧校园建设,最终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

  记者:天津科技大学的信息化建设成果有哪些?

  潘秀山:我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成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优化网络建设

  夯实信息化校园基础环境

  天津科技大学校园网建设依据"适度超前,长远规划,分步实施,重在应用"的建设思路,1999年开始筹建,2000年建成投入使用。经过多次改扩建,已建成了覆盖两个校区和部分家属区,以千兆以太网为主干、百兆到桌面的校园计算机IPv4网络。截至目前,两校区共拥有核心交换机4台,汇聚交换机30台,接入交换机550台。校园网主干光纤总长度超过48千米,连接教学区、学生生活区、家属区楼宇60余栋,信息点总数达12017个,有效认证用户数15948个,上网IP地址数10727个。拥有9个互联网出口,实现了7×24 小时不间断运行,设备使用率和网络带宽利用率高,校内骨干网峰值带宽超过1.6Gb/s,出口带宽常态利用保持在800M以上,能较好实现上网行为监控记录。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我校大幅度地进行了网络设备的升级和优化,实现主干链路的冗余备份,负载均衡,同时实现万兆接入能力和对IPV6的兼容,极大地提高了校园网的稳定性和先进性,为校园网过渡到IPV6网络及其应用打下良好铺垫;办公区与中国移动天津公司合作部署了高密度可用的无线网络,大大提高了网络接入的便捷性,为信息化校园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网络基础。

  建设信息化校园基础平台

  1.信息标准建设:基于我校信息标准管理系统及信息标准规范的建设思路,制定出天津科技大学数据标准与天津科技大学信息化建设的规范体系,为校级数据集成与信息共享提供标准化规范。

  2.数据共享平台:完成了全校范围内数据共享的基础环境、标准体系、共享数据交换平台的建设,有效避免了后续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形成信息孤岛的局面,为教工、学生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务。

  3.统一身份认证平台:通过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设,实现信息管理系统的单点登录。并开发建设了涵盖学校各类信息化用户的全生命周期的用户管理功能,包括用户注册、属性管理、身份转化、行为审计、用户注销等。

  4.信息门户平台:为我校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统一、易用、个性、丰富的信息资源服务窗口及展示平台。实现了新闻、公告的聚合和发布;具有校内检索、个性化栏目、信息服务、页面定制等功能。同时集成了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学工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生管理信息系统、财务系统、资产管理信息系统、邮件系统、上网认证管理系统、校园一卡通等业务系统,实现了统一身份认证并完成了对各业务系统中频繁使用的功能的集成。为校内广大用户提供了教学、科研、办公时使用业务系统的统一入口,提供了信息化一站式服务,成为了广大师生日常工作生活中的必备工具,目前日均访问量已达到5000人次。

  经过以上四个信息化校园基础支撑平台的建设,我校实现了以信息门户平台为服务与展示窗口,在统一身份认证系统和共享数据库平台的基础上,使用户在不同信息化应用系统间只需使用代表用户身份的唯一ID经一次身份认证就可以实现对各个应用系统的管理与信息查询,解决了信息孤岛的存在和产生,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有效减少了重复劳动,提高了学校教学、科研、管理的效率。

  通过基础支撑平台的建设,为统一全校资源,实现信息资源高度共享,提升管理内涵的信息化校园建设奠定了基础平台。

  建设各类管理信息系统

  为了实现学校管理业务的信息化,提高校务管理的水平和效率,我校分别进行了大范围的适合学校需求的信息化应用系统的建设与升级,主要包括:校园一卡通、数字迎新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人事信息管理系统、科研信息管理系统、学工管理系统、RTX校信通协助办公系统、网站群管理平台、虚拟校园、资产管理系统、校友信息管理系统、校情综合分析系统等。同时把原先针对各部门、各单位的部门级信息化应用集成到校级信息化基础平台上来,实现了真正的资源共享和数据实时交换功能,为提高我校的教育质量和效率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从而不断提高我校的办学水平和整体竞争力。

  建设公共服务平台

  除了建设各种管理信息化系统以后,我校还进行了多种服务系统建设与管理,其中包括邮件系统、防垃圾邮件网关、网络版杀毒,视频点播/直播、VPN安全按接入网关、校内搜索引擎、二级网站托管服务、科大微盘、FTP资源中心、RTX校信通、大型综合服务网站易佳网、上网认证系统等。并不断对各服务平台进行升级与优化,不断提高用户体验和服务水平,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乃至生活提供优质的信息化服务。

  建设特色教育资源

  进入"十一五"后,我校开始更加注重并加快了资源建设的步伐,包括学校一级门户网站资源建设,覆盖学校的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全方位的二级网站群的建设,目前共计建设各种二级网站76个;涵盖校级、市级、国家级的所有精品课程的资源建设,为学校重点课程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平台;数字图书馆的不断扩建;以及各种网络辅助教学系统的建设,积累了大量的视频、音频、文本等丰富的教学资源,起到了推动课程建设、提供共享资源、展示办学成果等重要作用。

  建设校园网络文化

  打造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生网站

  为繁荣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倾力打造了"易佳网"、"易博网"、"常春藤"、"科大共青团"、"学工之窗"等一系列校园文化网站。

  易佳网是我校的学生资源门户网站,打造有"在线影城"、"网络优盘"、"易佳音乐"、"信息站"、"易佳访谈"、"数字报刊"、"FTP资源中心"、"辅导员微博"等品牌栏目,涵盖了校园信息、生活资讯、休闲娱乐等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自2004年9月成立以来,易佳网首页总访问量现已突破800万人次,平均日访问量4000余人次 ,在线影城总访问量1700万人次,成为我校人气最旺的学生资源门户网站。

  易博网是联合我校学工部、团委、宣传部、就业指导中心、国际交流处、资助管理中心、心理咨询中心等各学生相关业务部门共同推出的学生综合门户网站,整合了学生相关的网站、网络服务及资源;整合了新闻、公告、思政、信息、资源类内容,为校园网络文化提供了集中的展示平台。打造了品牌栏目--易博信息交流平台,成为校内的社交网站,类似开心、人人之类的SNS网站,每个班级、社团都可以拥有自己的主页,实现自我宣传,进一步繁荣了校园文化,构造了积极向上的网络学习环境。

  "常春藤"生活资讯网由校学生记者团主办,通过开设时事热点、校园百态、备战考研、留学考证、兼职就业等多样化栏目,敏锐及时地为同学们搜集更加符合其实际需要的信息,提供多方位的资讯。

  记者:据了解,天津科技大学各类信息管理系统中,"校园一卡通"、"数字迎新系统"、"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学工管理信息系统"和"校园能耗监测管理平台"是覆盖面最广和得以典型应用的特色核心系统,请您详细介绍一下各类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及优势。

  潘秀山:我校自2004年6月起相继规划建设校园一卡通管理系统,学校分为河西校区和泰达校区两个校区,相距50公里,因此我校一卡通系统在地域上具有客观需求,即需实现"用户一张卡片,通行两个校区"的效果。经过一期的建设,我校一卡通系统已实现了校园卡就餐、洗浴、超市消费、注册选课、上机、图书出入、宿舍出入、图书借阅、乘坐校车乃至公共交通、宿舍用电、银行转账等相应功能,解决了校园卡区域应用的问题,在校师生人手一卡、通行两个校区。在天津市各高校中属于功能最全面的校园一卡通系统,率先实现了"一卡在手走遍校园"的目标。通过校园一卡通的建立,并参照教育部标准建立起必要的基础数据,实现和相关应用系统的对接,为我校数字校园应用支撑平台建设打下了基础。

  随着信息化校园的不断推进,我校也持续进行了校园一卡通的升级完善的优化工作。为了使校园卡能为我校师生提供更大的服务半径,我校于2008年3月成为天津市首家校园卡与城市卡结合应用的高校,实现了校园城市两卡合一、校内校外一卡通用。卡片由原来的校园卡升级成"校城通"卡,"校城通"是我校自主命名的卡片名称,其建设内容是对校园卡现有系统施以升级改造,在保持原有校园一卡通功能的基础上,添加城市卡的所有功能。持卡人可以在校内外城市卡POS机进行刷卡消费,也可以在地铁、公交、出租、水电缴费等市政公用服务业等领域方便地进行电子支付。迄今为止,校城通卡在天津市发卡量已经接近60万张。随着城市卡应用的迅猛发展,今后"校城通"在城市中还有更多的应用空间,它所给我们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也是非常客观的。对于学校来说,社会效益方面表现在统一了学校的品牌形象,增强了师生员工的自豪感,体现了人性化管理,强化了学校的品牌传播,扩大了卡片的使用半径,为使用者提供了更大的应用空间。

  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为了提升信息化校园的应用服务水平,我们也越来越重视用户体验,因此如何使我校现有的一卡通管理系统能提供更加人性化服务和发挥最大效能成为学校的又一攻关课题。经过和一卡通厂家多轮的探讨和深入研究,我校于2010年在原有一卡通系统的基础上融入了"手机一卡通"的全新功能。校内师生的手机除了具备校城通的功能外,在移动信息应用上还得到了更为广阔的服务领域。通过"手机一卡通"系统的建设,以网络信息手段为依托,结合我校现有的信息化建设,提升信息化的应用与服务效果,实现信息更广域互动、资源更广阔共享、师生更广泛受益的"移动信息化校园"。当前,大多数学生用的都是智能手机,为把现有的数字化教学平台和各种信息化服务平台移植到手机上,使手机成为数字移动校园的载体奠定了基础。例如:通过与教学平台的对接,实现学生通过手机查询课程知识点,完成老师布置的离线作业,进行网上互动答疑等等,增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互动,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使手机不再是简单的通讯工具,而是一部学习的辅助工具。

  我校数字迎新系统涵盖迎新前辅助服务、现场迎新、实时统计查询、迎新后续管理等功能模块;极大地提高了我校迎新工作的服务水平、效率和便利性;有效解决了两校区同时迎新的数据同步问题。

  人事管理信息系统为我校的教职工信息管理提供了统一、标准化的数据平台。在人事聘期考核期间,提供了快捷的分数计算和统计功能,保证了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为人事信息的日常管理、考勤报送、年度考核等方面提供了便捷服务。人事系统中的信息,会自动同步到其他各相关业务系统,保证了数据的及时准确。

  我校科研管理信息系统包括项目管理、经费管理、成果管理、基地管理、学术活动、人才管理、学术团体、信息推送、考核管理、人员机构及统计管理等功能模块。为我校的科研信息管理和聘期、年度等考核提供了方便快捷的科研统计功能,节省了大量的人力和时间。所有分数指标都以公式的形式配置,提供了灵活的修改接口,提高了使用的延展性。

  我校学工管理信息具有综合管理、奖惩管理、资助管理、思政管理几大模块,具有强大的查询统计功能,支持各种条件及其组合的查询和统计,并可以支持多形式的数据导出。系统建设以后使用系统开展了基本信息确认、困难生认定、奖学金荣誉称号评定等业务,大大提高了学生管理工作的效率。

  我校以校园能耗管理监测平台建设为切入点,通过对学校能源耗用的审计,对能耗历史数据的分析,查找能源使用中存在的问题。采取"互联网、物联网、传感网"三网合一的技术手段,建设了"能耗监测管理平台"。以"技术节能、管理节能、人文节能"为架构,全面规划与实施了节约型校园建设。

  记者: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科研与教学已一并成为高校的重要工作内容,高校的科研活动和科研能力成为反映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各高校日益重视科研信息化的建设,为的是促进学校科研管理、服务教师科研工作和促进学校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请您谈谈,天津科技大学教学与科研信息化建设是如何协同服务,相辅相成的?

  潘秀山:教学与科研是高校的两大基础核心业务,从信息技术理论的视角观察,教学的过程即是知识传播的过程、科研的过程即是知识创新的过程,都是知识工作者大量交流、互动、协作的过程。因此我校紧紧围绕"协作服务"进行下一步的信息化建设,建设了协同信息门户,通过人际协作过程的信息化,提升学校教学质量与科研服务能力,为广大师生提供一个服务教学、科研活动全过程的虚拟网络交互环境,突破传统模式的时间、空间限制。以教学、科研活动为主体的网络协作服务环境,随着功能的增加与提升,还可以进一步拓展到校务管理与校园文化建设领域。

  ■协同信息门户首页

  校园协同信息门户有别于传统的软件系统,它参考企业电子协同理论与知识管理理论框架,将其定位为:以教学、科研活动中的"人"为中心,以教学、科研活动"过程"为主线,面向人际交互与协同的基础性业务的支撑服务平台,是面向学生、教师、校友个体,班级、社团等组织,自发形成的社区化的文化互动交流中心的虚拟社区平台。规范和引导了健康向上的校园网络文化,建立起学校可管可控的校园网络服务平台,避免"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局面;依托先进的网络服务平台引导学生、教师参与到有意义的社会活动中来,进一步繁荣了校园文化,构造了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建立以在校生为主,自然向校友延伸的服务架构,长期增强学生粘性。另一方面,协同信息门户还具有部门协作服务,该服务是面向校内各党政部门、行政部门、学院、系科等机构,提供一套支撑其常规办公事务开展的协作支撑系统,是对各部门专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有力补充。使得各个部门能够对部门内的事务和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和协调,提升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和工作协同程度,大大提高了我校的教学、科研质量和管理服务水平。

  校园协同信息门户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最直接的为我校教学、科研、管理和校园文化服务的典型应用。主要有以下的社会效益:

  1、以校园整体的视角来规划校内协作应用,有效围绕校内各类群体构筑细密的虚拟交互网络。各个院系和部门不必再建设自己的协同办公系统,避免了重复投资,节省了维护成本。

  2、以网络编织人际关系,以实际协作场景为参照,规划协作应用,每个协作应用都是贴合实际学习或工作场景的。

  3、将全校师生集中在一个平台上,为校内各种协作团体提供了最完整的用户数据和最贴合组织体系的用户划分,能够让各种协作团体将信息快速准确地传递给指定的用户群。

  4、不仅提供内部协作,还提供了外部协作。让内部和外部的协作都做到信息互通、分享方便和资源整合。

  记者:在高校信息化应用日益深化的今天,信息和资源的整合日益密切,如何保障信息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确保信息安全是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调研显示,目前我国高校网络系统存在许多安全问题,如:非授权访问、破坏数据完整性、干扰系统正常运行和利用网络传播病毒等,产生这些安全问题的原因在于:没有建立完善的网络系统安全体系;没有建立相应的安全组织、管理、技术机构;没有建立完备的网络系统安全措施。请问,天津科技大学在加强网络管理,保障信息化安全方面是如何开展工作的?

  潘秀山: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校园网的安全运行变得日益重要,只有提供安全可靠的校园网环境,才能保证信息化校园建设,乃至学校信息化的顺利开展。截至目前,我校建设了硬件网络防火墙、Web应用防火墙、IT运维监控系统、网络监控系统、网络版杀毒软件、Windows Update服务系统、校园网身份认证网关系统、用户上网访问日志记录等安全运行保障机制,有效保证了信息化校园的安全稳定。

  记者:天津科技大学未来信息化建设的前景是怎样的,请您简要地介绍一下?

  潘秀山:几年来,天津科技大学的信息化校园建设在信息化建设与管理领导小组的大力支持下,在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办公室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下,已由原来的网络基础建设和部分孤立应用系统的构建,逐渐向集成的全局信息系统建设方向转变,一个完整统一、技术先进、高效稳定、安全可靠、内容丰富的信息化校园体系已显规模。目前,天津科技大学的信息化校园建设重心正逐步转移至努力向全校师生员工提供优质、个性化的服务,并不断提升信息化校园的服务水平,以期更好的为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与生活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服务,从而促进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与综合竞争力,实现天津科技大学现代化建设。

【篇2】高校信息化现状分析

税务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分析

吴亚杰

【摘 要】[摘 要]从1982年开始,我国的税务信息化建设就进入到了萌芽阶段,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税收征管的强度不断增大,税收秩序越来越规范化。并且随着1994年开始实施“金税工程”以来,从以增值税监管为主要目的到建设防伪税控开票与认证等系统,再到七子系统和35模块的建立,金税工程成为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的开端。

【期刊名称】中国管理信息化

【年(卷),期】2016(019)021

【总页数】2

【关键词】[关键词]税务信息化;税务建设;税务发展

在2003年到2005年期间,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的整体市场规模又进入一个增长周期。并且根据美国学者 Richard L.Nolan提出的的税务信息化一般发展规律,对于任何正在发展的行业,税务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必须要经历数据的初始、蔓延、控制、集成、数据管理和数据成熟的几个阶段。根据智研数据中心统计资料显示,我国的税务信息化整体市场的增长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2013年市场规模已达到400亿元。中国产业研究报告网所推出的 《2014-2019年中国税务信息化建设行业分析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能够清楚地了解到,我国现如今税务信息化建设呈现较好的市场环境、较大的生产经营范围、产品市场及品牌竞争力被不断增强、产品进出口量得到有效控制,并且能够从中国的税务信息化建设的行业投资环境进行有效的分析。

1 我国税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1)从建设成果方面讲。随着税收管理信息化等基础建设的不断开展与实施,其工作取得不错的成果。2004年之前,我国的税系统已全部联通与链接正常,包括省级地税局等。信息化建设的硬件配备上来说,已初具规模。税务信息系统已成为全国规模最大的行业信息管理系统之一。

税务信息化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也刺激着税收管理信息化队伍的建设发展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如今,全国税务系统已拥有3万余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并且质量相当高,专业技术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等方面得到不断提高,不断与时俱进,逐渐成为承担税收管理信息化事业发展中的主力军。

【篇3】高校信息化现状分析

浅谈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

摘?要:档案信息化是档案工作的发展方向,笔者针对本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从加强数字资源、基础设施、档案网站和人才队伍建设几个方面提出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 档案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0(a)-0243-01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档案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未来档案发展的必然趋势,各高校档案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把握好数字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使档案信息成为可有效利用和共享的信息资源,为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提供优质、便捷的档案信息服务。

1 档案信息化的涵义

档案信息化是在国家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以档案信息资源化为主导,以计算机技术为条件,以信息网络为平台,以档案信息法规、标准为保障,实现档案资源的合理共享[1]。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目的是提高高校档案管理效率和效益,以充分挖掘档案信息,向社会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资源服务,实现资源共享[2]。

2 沈阳医学院及辽宁省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现状

目前,我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只是初步实现了利用管理软件进行档案目录的著录、编目、排序和检索,还没有实现档案信息数字化。数据库建设方面,只有单机版目录数据库,缺乏专题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信息网站建设相对滞后,用户对档案的利用率比较低。

笔者同时也对辽宁省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相关调查,各高校虽然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档案信息化建设,但绝大部分高校仍处于建设初期。笔者通过访问各高校档案网站发现,统计中的40所本科高校,只有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9所高校具有数字档案查询系统,用户可以通过输入用户名及密码,进行在线科技档案、教学成果、毕业论文等方面的查询。大部分高校的档案网站只为用户提供馆藏介绍、规章制度、服务指南、编研成果等方面的信息,不能够满足用户对档案的即时需求。

【篇4】高校信息化现状分析

科教市场
当前高校教务管理系统
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
[摘
[关键词]教务管理信息化
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标准
黄立明1郭红英2
1.井冈山学院教务处江西吉安3430092.井冈山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江西吉安343009
要]本文首先论述了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接着论述了教务管理系统对高校教务管理
信息化的重要作用,并对当前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最后对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一、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意义
1、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是当前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的必然趋势。高校教务管理工作是高等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高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和基础。教务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直接影响学校的办学效益和人才培养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高校本身的改革和发展,高等教育对教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对种类多、数量大的数据和报表,手工处理的教务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尽快改变传统的管理方式,运用现代化手段进行科学管理,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之一。网络以其快捷的信息提供方式和无可比拟的信息容量,日益成为人们获取知识和各种信息的重要途径。高校为适应终身教育、素质教育以为各种灵活多样的学习形式的需求,使用网络化的教学手段,避免了大量的重复劳动,实现了教学信息资源的共享及快速集成。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教学管理信息化是实现教学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当前教学管理模式创新的必然趋势。
2、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是提高办公效率的重要途径。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在校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办学层次出现了多元化,由一地办学发展到多地多点办学,同时进一步推行全面学分制。这些变化使教务管理部门的管理任务越来越繁重,不仅增加了工作量,更增加了工作难度和复杂度,按传统的管理模式,只靠有限的工作人员已无法进行高效管理。高校教务管理的信息化已成为教学管理现代化的迫切要求,因为它能够将教务工作人员从繁琐的手工劳动中解放出来,在大量的数据面前进行查询、统计同时进行管理,减轻了教务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极大了提高了工作效率。
3、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是高校教务管理工作规范化的有力保障。高校的教务管理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工作事务杂、环节多、工作量大,没有科学的手段和严格的规章制度是无法保障教学秩序的。教学工作规范化管理是比常规教学管理更高层次上的管理,几乎涉及到教与学的所有方面,其基本信息更渗透到教学各个环节且贯彻始终,这就要求必须按一定规范流程进行科学的管理,而信息化有助于这一管理过程成功实现,通过完善管理信息化制度,可以规范管理,保证教学效果,提高管理效率,有效地提高教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使教务管理工作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二、教务管理系统对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的作用
教学管理系统的建设涉及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两方的建设问题,是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两大要素的有机结合。信息技术发展在教学模式、办学方式,教学制度、教学思想、高校功能和教学组织形式等方面对教育产生了深刻影响和变化。教务管理系统能让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到教学管理的全过程,能够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建立起先进、可靠、完善的技术平台,为实现教务管理网络化和信息处理和智能化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它促进了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是教务管理信息化的核心内容,也是教务管理信息建设的基础。教务管理系统能够以现代化教育思想为指导,合理规划、统筹安排,做好教学信息资源的建设,也能促使教学信息的采集做到科学性和标准性。一般来说,使用教学管理系统后,教学数据能够共享,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增加数据的准确性;各个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性加强,部门之间工作规范,职责明确增加了部门之间的合作,改善相互关系;课务管理规范,减少各种冲突的产生;学生信息的查询更加方便、及时和规范;学生成绩规范合理,增加了严密性和严肃性;学生学籍管理清楚规范,信息准确及时。可以说,应用教务管理系统进行教学是教务管理适应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教务管理信息化的前提和关键;教务管理系统的使用为学校教务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三、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教务管理系统对高校教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有重要意义,在学生的教学管理、成绩管理、学籍管理和其它培养过程中,实现了培养全过程的网络化和信息化,为高校教务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随着教育管理系统的进一步的应用和教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逐步深入,也逐渐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并且已经影响到教务管理信息化工作的健康发展,最尖锐的问题就是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化的问题。其主要的表现有以下一些:
1、原有的管理信息标准不完备,缺少一套完整的教育管理信息标准。由于缺乏一套完整的教育管理信息标准,目前许多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均根据各自工作需要采用相应的管理信息,这些信息不仅不规范、不完整,且互不兼容,难以进行信息交流。随着全国性的教育管理信息网络的逐步建立,这些信息的价值和作将难以得到体现和发挥,有的甚至会成为信息垃圾。
2、教务管理系统灵活性差,缺少可扩充性和开放性。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专业培养方案的不断调整,对教务管理系统的灵活性要求很高,目前的教务管理系统,多数不具有扩充性,对高校教务管理工作的新要求,难以进行及时调整,因此,造成了一些管理系统不能长期稳定的应用。
3、教务管理系统的平台很多,水平参差不齐。目前我国教务管理系统开发者很多,有专业的软件公司人员,也有在高校教务工作的管理者;开发的应用软件类型也多种多样,有单机版的教务管理系统,也有基于Internet的教务管理系统。教务平台的水平高低不齐,但是能真正适合高校教务管理实际情况,并且智能化的可扩充性的教务系统并不多见。
4、适合网上应用的管理系统较少。目前大多数管理系统的应用局限在单机或小型局域网上,缺乏在大型网络,如办公网、校园网、城域网、互联网上应用的管理系统。
5、缺乏一套完整的网上信息交换规范。通过网络实现不同教育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需要一套完整的网上信息交换规范,由于缺乏这样的一个规范,已开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部门间的网上信息交流。
缺乏对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指导和管理。管理信息化工作是6、
一项全新的事业,发展速度很快,对技术的依赖程度高。由于缺乏对该项工作的指导和管理,造成财力、物力、人力资源的浪费十分惊人。
7、教学管理信息的信息化含量和程度不高。在教学管理的组织上,网络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教学行政管理手段上,网络化、智能化还远未普及,管理效率低下。当前,很多高校都应用自行开发或主管部门颁发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在排课、考试、成绩、学生基本信息等管理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存在如下不足:一方面,软件重复开发,中途搁置和废弃和现象较为普遍;另一方面,针对某一特定应用而编制的单机系统之间没有集成,数据不能共享,在不同系统中资源重复冗余的现象极为普遍,造成管理资源的严重浪费。
四、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对策研究
在高校教务管理系统存在的以上问题如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教学信息资源互相分割、重复建设、浪费严重的状况就不可能改变,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就不可能实现。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缺乏一套教育管理信息的标准,因此,必须加强教育管理信息标准化工作,具体的办法有以下一些:
充分认识教育管理信息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教育管理信息标1、
准化工作是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标准是组织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基础。加强教育管理信息标准化工作,对发展教育事业,保障教育信息化健康有序发展,建立健全学校的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管理水平,合理开发和使用教育管理信息化软件产品,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社会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

科教市场
投影表现手法在
几何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几何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基础学科,如何提高几何的教学质量,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是教学第一线的同志都在关心、在实践、在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本人长期从事初中几何教学工作。通过实践证明。本人长期从事初中几何教学工作。通过实践证明,在几何教学中用投影表现手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相象能力;有利于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学风。
应用投影表现手法,由简入繁,展现几何图形,有利于全体学a、
生由浅和深理解、掌握几何基本概念。
几何研究的是物体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关系。而图形教学在课堂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投影的使用中,教者应该注意把表现基本概念的基本图形向学生讲授清楚,留下准确而深刻的印象。例如:在讲相似三角形一课时,制作投影片(如图1):
沈卫华
大丰市第四中学江苏大丰224100
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也给个问题,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
学生树立很好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例如:“圆和圆的位置关系”一节,制作投影片如图5所示。
图1中(1)、(3)两片是两个相似三角形,(1)、(2)两片是两个全
等三角形。教学中,这节课上需要表现的图形是很多的。首先,复习什么是全等形。全等形的性质(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什么是对应的边与角等。这可以用(1)、(2)两片叠合成分离投影即可说明。接着要讲述什么是相似三角形、什么是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与对应角等。这可以用(1)、(3)两片分别独立地投影也可说明。但事实上,以后我们接触到的图形是复杂的。在上述图形所反映的基本概念被接受之后,就需要进入另一个认识领域,如两个图形的位置关系发生变化以后,如何找到它们的对应边成比例?如此,计算又把认识提高了一步。在这方面,投影表现手法的确是帮我们认识这一问题的得力助手。将图1中(1)、(3)两片叠合,可以展现图形(图2)。
将图中(3)片旋转之后,再叠合可以展现的图形却成了图3所示的图形。
对以上两种情况,学生还可以认识两个相似三角形及找到它们的对应角、对应边。但是对于如图4所示的两组图形呢?
看到这两组图形(图4),刚刚人门的学生难以接受了。其实教者是把图1中(3)片反过来叠合上去的。这是图1中(3)翻折变化并与图1中(1)片组合的结果。我在每年教到这一课时,深感用了投影表现手法有传统的教学手法(如小黑板)难以比拟的优势和作用。
应用投影表现手法,由静而动,展现几何图形,有利于提高全b、
体学生集中注意重点,突破难点,抓住问题实质的能力。
几何图形究竟是静止的、孤立的,还是可以运动的,彼此有着内在联系的?圆满地解答这个问题,彼此有着内在联系的?圆满地解答这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颁布的《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为解决2、
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需要、管理信息交换与资源共享的需要和国家教育基础数据库建设的需要,教育部制定了《教育管理信息标准》,使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朝着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它是教育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教育管理软件产品的研制、生产、检测、使用和技术服务等项活动的技术依据。各高校对现有管理信息工作要进行检查,对正在使用、未采用《标准》的管理软件,要根据《标准》进行改造;对新开展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实行软件审核准入制度,逐步完成教育系统教育管理信息工作的标准化,实现教育管理信息资源的共享。
加强教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和3、
信息管理能力。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和信息管理能力是推进
图5中(4)、(5)两片都只画上圆,标明半径、圆心、半径的大小不
等。教学中,用图5中的(5)片向(4)片平等,以表现两圆之间的位置关系的六种不同情况。如果教学中提有两圆的公切线,还应另作一条可
一以任意摆布的直线投影片配合使用。另如,“和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课,所要证明的相交弦定理,切割线定理及这两定理的推论,都不困难。我们小结这一课,需说明这一组定理(及推论)都与⊙O内两相交弘AB,CD的交点的运动分不开的。这时,只有教者在投影片上移动P点的位置:在圆外、在圆上、在圆内和圆心上等才能化静为动,灵活多变,直观且形象地把抽象的定理说得活龙活现,具体生动。
应用投影表现手法,师生共同研究几何图形,有益于启发学生c、
思维,扩大课堂教学效果。
教学的实践说明,不是所有的几何概念都要靠教师去“讲授”。有时,提出问题,创造条件,给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动脑,去探索,得到的结果或许会更好一点。
例如:“圆是中心对称图形”一节课中讲圆心角、弧、弦心距之间关系。制作投影片,如图6所示。
图6中(6)、(7)两片的图心角大小相等,(8)片与另外两片中的大圆相等,但圆心角都不明显不相等。在投影中,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一下,用图6中(6)、(7)片迭合表现了什么呢?学生自己会得出,在同圆或等圆中,相等的圆周角所对的弧相等,所对的弦相等,所对弦的弦心距相等。再让学生动手,将图6中(6)、(7)两片叠合并旋转,学生自然会得出“圆是中心对称图形绕圆心旋转后能与原来图形重合”,而把图
弧、弦、弦心距之间的不等关系,也6中(6)(8)两片叠合,关于圆心角、
可不言自明。
应用投影表现手法,师生共同解和答几何练习,有益于养成学d、
生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良好学风,提高教学效率。
应该说,投影的屏幕不应该仅仅被教师“垄断”,如前所说,讲课中可教师使用,也可教师、学生合作使用。而课堂教学在练习、巩固阶段,也应让给学生使用。在这一方面我就是这样做的,让每个学生备一块透明玻璃透明胶片,把课堂上要完成的作业就写在投影片上,当学生完成作业后,选一部分投影片出来。这样做学生兴趣很浓,连一些“差生”也都跃跃欲试,希望老师把他们的作业展现到屏幕上去。像这样的课堂教学活动,教者可以及时地、多层次、全方位地检查学生情况,是师生共同活动、互相交流的极好形式。
投影在课堂教学中是有极大优势的。科学的发展,观念的更新,需要教育手法的不断改进,投影表现手法一定会在教学中,尤其是几何教学中大显神威。
高校教务管理系统信息楷的必然要求。随着当前高校信息化进程的加速发展,教学管理信息建设以校园网为依托,建立了教学管理信息系统,这就要求管理人员能熟练的利用计算机进行电子文档、表格处理和数据管理,利用校园网收发电子邮件、发布公文信息、进行文件传输与共享等工作。实现教学管理人信息化关键在人,只有把管理者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才能使这项工作顺利开展下去。
参考文献
[1]王婧石轶.以教育信息化促进高校教务管理现代化[J].教书育人,2006年第4期.[2]马亮.《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的制定及实施.教育信息化,2006年第5期.
[3]朱宝生.“教学管理系统”在推动教育信息化上的作用[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第11期.
#"!


相关热词搜索: 信息化 现状分析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