递减:数学术语递减:编程语言递减:汉语词语,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压力层层递减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压力层层递减5篇
第一篇: 压力层层递减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目录 [隐藏]
∙1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通俗解释
∙2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理论解释
∙3 需求规律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4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普遍性反思
边际效应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通俗解释
通俗地讲:当你极度口渴的时候十分需要喝水,你喝下的第一杯水是最解燃眉之急、最畅快的,但随着口渴程度降低,你对下一杯水的渴望值也不断减少,当你喝到完全不渴的时候即是边际,这时候再喝下去甚至会感到不适,再继续喝下去会越来越感到不适(负效用)。 另一种解释方法:你开了个小作坊,每天可以产出5件商品,那么效率是5件/天。你的生意越做越大,需要找来帮手,于是现在变成了2个员工。人多了,工作时聊天误工、两个人相互推托依赖,都希望自己偷偷懒、省省力,于是效率变成了4.5件/天,在工资等激励制度不变的情况下,产出效率会越来越小。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生活中的2则实例。 可以用各种理由来解释边际效用递减,但最重要的是一种生理解释。效用,即满足程度是人神经的兴奋,外部给一个刺激(即消费某种物品给以刺激,如吃面包刺激胃),人的神经兴奋就有满足感(产生效用)。随着同样刺激的反复进行(消费同一种物品的数量增加),兴奋程度就下降(边际效用递减)。这个规律对我们理解消费者的消费行为非常重要。 消费者购买物品是为了从消费这些物品中得到效用,这样,消费者为了购买一定数量物品所愿意付出的价格就取决于他从这一定数量物品中所得到的效用。效用大,愿付出的价格高;效用小,愿付出的价格低。随着消费者购买某物品的数量增加,该物品给消费者带来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这样,消费者所愿付出的价格也在下降,所以,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动。
边际效应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理论解释
对这种现象的解释有很多种。心理或生理的解释效用是消费者的心理感受,消费某种物品实际上就是提供一种刺激,使人有一种满足的感受,或心理上有某种反应。消费某种物品时,开始的刺激一定大,从而人的满足程度就高。但不断消费同一种物品,即同一种刺激不断反复时,人在心理上的兴奋程度或满足必然减少。或者说,随着消费数量的增加,效用不断累积,新增加的消费所带来的效用增加越来越微不足道。19世纪的心理学家韦伯和费克纳通过心理实验验证了这一现象,并命名为韦伯——费克纳边际影响递减规律。这一规律也可以用来解释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反证法如果边际效用不递减,则假定消费者可免费取用某种物品时,消费者对其需要量都将无穷多。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消费者对任何一件物品的需要都会在某一点上停止。在这一点上,消费者的总效用最大,而边际效用为零。资源配置说设想每种物品都有几种用途,且可按重要性分成等级。消费者随着获得该物品数量的增加,会将其逐次用到不重要的用途上去。这本身就说明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比如水,按重要程度递减的顺序,分别由饮用、洗浴、洗衣、浇花等多种用途。水很少时,它被用作最重要的用途如饮用。随着得到的水的量的增加,它会被逐次用到洗浴、洗衣、浇花等相对越来越不重要的用途上。这说明水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无可置疑,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而且,正是由于边际效用递减,才存在着如何使稀缺资源实现合理配置的问题。所以边际效用递减假说在经济学中很重要,它与后面要讲到的边际生产率递减,从而边际成本递增,被看作是资源配置理论的两大支柱。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可以作为解释消费者行为的基本规律。
边际效应递减规律-需求规律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商品的需求量与商品自身价格成反方向变动。即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价格下降,需求量增加。需求曲线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但并没有说明为什么需求量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即没有说明需求规律存在的原因,关于这个问题,西方经济学家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来解释。任何购买行为都是一种交换行为,消费者以货币交换所需求的商品。交换过程中,消费者支出的货币有一定的边际效用,所购买的商品也有一定的边际效用,消费者通常用货币的边际效用来计量物品的效用。由于单位货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因此,消费者愿意付出的货币量就表示买进商品的效用量,而消费者对两种商品所愿付出的价格的比率,是由这两种商品的边际效用所决定的,边际效用越大,愿支付的价格(需求价格)越高;反之,边际效用越小,需求价格就越低。根据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既然边际效用越来越小,那么,消费者对商品购买越多,所愿支付的价格就会越少。这样,消费者买进和消费的某种商品越多,他愿支付的价格即需求价格就越低,反过来说,价格越低,需求量越大。可见,一个消费者的实际需求价格反映了该商品的边际效用,而边际效用是随购买数量的增加而减少的,于是价格也就随着数量的增加而降低,或者需求量随价格的降低而增加。因此,需求曲线也就是边际效用曲线,它是从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的。
边际效应递减规律-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普遍性反思
一、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对同一物品消费时的规律我们在谈到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时,总是说消费一种物品的数量越多,即某种刺激的反复,使人生理上的满足或心理上的反应减少,从而满足程度减少。这里非常重要的是物品是指“同一”物品,消费者对不同物品的满足程度是不同的;而且在连续消费某物品时,不同消费品带来的刺激是鲜明的,满足程度会大大提高,边际效用会发生改变。正如喜欢多动的小孩,总让她做一件事情或玩一种玩具,她会感到非常不开心;一旦换一种游戏或换一个地方,她就会感觉非常新奇,非常开心。这种情况是不符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使用条件的。又如,我们处于网络相当发达的时代,没有网络,感觉生活就会不够完整。什么使得网络紧紧抓住了人民的生活呢?信息。网络上的信息是最快最全面的,能让我们以最快的速度了解全世界各个角落发生的新鲜事情,因而成了生活的一分子。但我们从网络上了解的信息是千姿百态的,初次见面的信息是最有价值的,而不断重复的信息我们则会视为垃圾。这也正说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对同以物品是有效的,不适合不同物品的消费情况。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指的是边际效用而不是总效用递减《边规》的作者认为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只看到问题的一个方面的片面的观点”,作者的例证是因细菌感染患病的病人需要静脉注射某种抗生素三天方可痊愈,第一天注射后,没感到有什么变化;第二天注射后,就感到明显好转;第三天注射后,就恢复健康了。因此,他认为这里的边际效用是递增的,而不是递减的,因为第三天注射治好病后,消费者的满足程度最大,边际效用也最大,只有完成这第三针才能真正治好病,否则前面两针很可能无效,甚至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该作者的陈述看起来是很有道理的,其实不然。作者并没有真正完全理解“边际效用”的含义,边际效用是指自变量变化所引起的因变量的增加量,强调的是增量。某病人静脉注射某种抗生素,“第一天注射后没感到有什么变化”,这里作者需要的是宏观的变化,其实药物在身体里发生了不少的变化,在宏观上表现出来,作者就视而不见。我们不能因为“第一天注射后没感到有什么变化”就说第一次注射的效用可忽略。“第二天注射后,就感到明显好转”,这是在第一天注射的基础上产生的效果,我们不能把所有的功劳归到第二天注射上,忽视第一天的注射效用。第二天注射抗生素后的总效用是在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就在宏观上表现为“明显好转”,如果没有第一天的注射,病人能“明显好转”吗?同理,可分析“第三天注射后,就恢复健康了”,总效用增加,达到最大,发生“质”的变化,但是此次效用增加的量却较前两次要低。该作者是混淆了“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概念。正如“吃馒头”的例子,吃第一个馒头感觉最强烈,从“饥寒交迫”到“有馒头吃”,这是从无到有的过程,有一种“质”的飞跃,当然其边际效用最大。吃第二个馒头感觉还是挺好的,只是没有那么强烈的反应,说明边际效用较第一个的边际效用小……依次吃了几个馒头终于吃饱了。如果照作者分析“注射抗生素”边际效用那样分析的话,就该说“最后一个馒头使我达到最饱,故其边际效用最大”。显然,是不正确的。牛顿常说自己“站在巨人的肩上”,他在前人不断积累的经验上前进了一小步就发现了真理,虽然只是前进了一小步,但是正好完成了“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因而显得非常关键。古语有云“功亏一篑”,也是说明最后一步的关键作用。虽然最后一步关键,使总效用达到最大,可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忽视了基础建设的丰功伟绩。因此,相同事物的消费是满足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三、边际效用递增规律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边规》举反例:“某工程队要以南北走向用10000节铁轨铺一段铁路,与一条东西走向的铁路相接。当然越铺得多,铺这段铁路对于工程队来说,重要性就越大,成就感也越大,即边际效用越大。”如果只铺了第一节铁轨,铁轨就因缺货而涨价50%,该工程队很可能放弃这个工程,这说明这第一节铁轨是可有可无的,其边际效用最小。如果在铺完9999节铁轨时,铁轨没有了,该工程队绝不可能放弃这个工程,哪怕涨价300%,也一定要买一节回来铺上,如没有它,前面的9999节铁轨的效用就等于零,这说明最后一节铁轨是最重要的一节铁轨,因而它的边际效用最大,这里边际效用也是递增的。这里,如果作者换一个角度来看,把一条铁路的完成作为一次完整的消费,当一条铁路建好之后,再在相同两地之间建第二条铁路,它的效用增加很显然比第一条铁路的效用要小得多。这是完全符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不否认作者分析的第9999节铁轨重要性,可是作为一次消费是具有完整性的。在对消费品中一个元素进行消费时产生的 作用暂不用“效用递减规律”来解释。如一辆汽车,必须要有所有的汽车零件包括引擎、轮胎、车身等等组合在一起才可能完成汽车的消费,产生效用。只使用引擎、或只推动轮胎、或光坐在不能前进的车厢里是永远也达不到消费汽车的效用。所以,我们应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时一定要克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坏习惯。人们常说“万事开头难”,就是说对于每一件事情,开头就是第一次,它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最大的。因此“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也是符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 四、边际效用递增规律是否真的存在 边际效用递增规律在西方经济学教材里虽没有明确提出,但是有位学者盛晓白颇有见地的提出了这个规律“在网络经济中,消费者对某种商品使用得越多,增加该商品消费量的欲望就越强,出现了边际效用递增规律”,并从质量和性能、需要层次、知识含量三个方面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和边际效用递增规律进行了区别。边际效用递减涉及的产品或服务总存在一个限度,多是比较简单的物质产品,在质量和性能上没有变化,简单重复性的消费很容易达到饱和状态。而边际效用递增涉及的产品或服务,在质量和性能上不断改进,在消费数量增加的同时,也不断给人们以新的刺激、从而能不断提高人们的满足程度;且针对人们的社会需要或精神生活需要,这种需要几乎是无限的。因此人们的满足程度就不会随着商品或服务数量的增加而下降,而是恰恰相反;如果消费者拥有的知识越多,他对知识、信息的需要就越多,因而在拥有一定的知识后,就会对掌握更多的知识产生更加迫切的需要,形成知识的累积效应。其实,盛学者提出的边际效用递增规律都是建立在不同产品消费时的边际效用。作者认为质量和性能上不断改进,不断给人们新的刺激,提高满足程度,质量和性能提高后的产品与原产品是不同的新产品,对消费者来说效用本来就不相等;对社会需要和精神生活需要就要分情况讨论,到底是指什么呢?丰富多彩的生活当然越多越好,但是简单重复的社会需要或精神生活需要也是满足递减规律的,譬如与人民生活日益紧密的网络,它提供的信息如果重复,也就落得垃圾一场;最后,知识累积效应需要许多不同知识的叠加累积,相同的知识是没有裨益的。由此可见,边际效用递增阐述的现象都是变动的、复杂的、进步的事物,这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简单重复条件迥然不同。边际效用递增阐述的现象确实是存在的,可是它能用“边际效用递增”来描述吗?是否有科学的根据?这也是我们努力研究的方向。
第二篇: 压力层层递减
层层递进
人性,原始的人性,揭示的人性,爆发的人性利益,生存的利益,金钱的利益,诱惑的利益残酷的现实纸醉金迷的世界,华灯初上,刺眼暖味的灯光,舞池上散发着浓烈欲望的荷尔蒙,充斥神经。忘却,暴露的身姿在那些眼光中摆动。何为信仰?保罗托奈尔说过,使我们孤独至深的是心中的秘密。一直以来人类总发表一些自相矛盾的言论,而后人却封为神论。生活需要太多的借口,“至理名言”永远满足不了所有人的前提条件。记忆可以被谎言覆盖,折磨我们的始终是我们的负隅顽抗。仇恨很容易蒙蔽双眼,而那些最容易控制的则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埋藏在心底的恨。曾经的我有过一段经历。一片火红,是我瞳孔中最后的颜色。我倒下的时候,耳边很是嘈杂。滴滴滴的机器声,重金属与地面刺啦的撞击声和撕裂般的声音,让正在努力睁开眼的我不适应地皱了眉。到医院后的我,结局虽然称不上多惨,却也是有了裂缝。“YOUHAVETOWAKEUP”我的朋友不止一次的在我耳边说过这句话,但是,I,DON‘TWANTTO。如血晨光,迷雾重重。这是一片荒芜,前方出现过的诗人啊,你是神在人间的救行者,对么?你尝试过绝望吗?你有过人生的疤痕吗?daydream,永远都是一个褒义词。distance,是人类停滞不前的印记。常常有人问我,人类灵魂意识最薄弱是什么时候,我会笑笑,但也从来不回答,因为我并不知道。一般人都会以为是即将离去的时候,但其实并不然。我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过,人类在被温情动摇时,往往是灵魂意识最薄弱的时候。
Everyonewhostudiesthehistoryofhumandisasterscanmakesurethatmostofthemisfortunescomefromignorance。
初一:朱瑾怡
很多人讨厌我这种人,因为认为我明明不懂,却偏偏要涛涛谈论装作很懂得样子,遇到这种事我也只能笑笑,并不想做与回答,因为懒,因为毫无价值。层层递进是什么意思?层层递进,关键在递进,不能平推平列。人类的脚步一直在前进,文明在递进。不幸是从哪来?每一个研究人类灾难史的人都可以确信:世间大部分不幸都来自于无知。这是爱尔维修说的一治人难史之可信:世间多不幸皆无知。
层层递进。绝望中看到光明,孤独中寻到陪伴,喧嚣中听见宁静,悲哀中找到乐趣,滞留中发现递进。
作文网专稿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第三篇: 压力层层递减
放下顾虑
什么是顾虑?顾虑就是在做一件事时自身所产生的一种担心的情绪。我们每天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顾虑:比如说打算去郊游,就会担心是否会下雨,成员会不会准时到,东西会不会带全……我们每天都在顾虑中犹豫。
顾虑有两面性,它可以使你考虑问题更全面,更周全,不容易发生问题。但如果顾虑过多,就会像上面那个故事一样,你将只会看到事情的危险和缺陷,被顾虑束缚,不敢勇往直前,很难发挥自己的真实水平。比如说在考试中,如果顾虑较多,会使自己所承受的压力变大,自己变的更紧张,影响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的灵活运用,从而影响发挥。而放下了顾虑,更容易发挥出自己真实的水平。
这里所提到的放下顾虑,不是指不计后果的鲁莽行动,而是相信自己,不给自己增添多余的包袱。同时,放下顾虑是要建立在周全的准备下的。想要做好一件事,首先要做好准备,提高自己的能力。其次,要正视自己,相信自己的能力,坚持不懈,不被困难吓倒。这样,再大的问题也会迎刃而解。
怎样才能放下顾虑?第一,我们要丰富知识,完善自己,掌握处理问题的能力。第二,做事前我们要有充足的准备,周密的计划。第三,我们要胸有成竹、信心满满的迎接困难,不去想失败,要坚信自己准备了,一定会成功。这样,就能放下顾虑。
学会放下顾虑,就像得到一把能斩断路上荆棘的宝剑。我听说这样一个故事:两个体质相同的人一起去登山,一个人害怕自己走错路,害怕自己登不上去,失去信心,只爬了一点就畏畏缩缩,原路返回了。而另一个人,放下了包袱,决定爬到自己的极限再折返,坚持不懈、尽其所能地去爬山,最终他终于到达了山顶,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风景。
放下顾虑,阳光将会从四面八方射进我们的心房。我们的心将会豁然开朗,潜能将会激发,眼前将是一片崭新的天地!
第四篇: 压力层层递减
简述边界效应递减原理
013410249 杨朵儿
边际效益递减是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即刚开始投入还未产出,等到投入到一定程度并开始产生效益,增长的速度不断变慢,也就是说,所带来的单位效应是不断递减的,但总收益是不断增加的。最终出现峰值,可能有略微衰退。举个例子,夏天的时候,你很口渴,给你第一个冰棒,你很高兴;给你第二个,你觉得可有可无;等到给你第四个,你已经觉得不需要了。再比如,种地的例子,当你种下几颗种子在土地中,收益很好;等再种几颗新种子的时候,它们得不到充足的营养,产生的收益便没之前的大;如果再种的话,所有的种子都没有足够的营养,收益便会成为负的。
实际的边际效应递减图
理想化的边际效应递减图
第五篇: 压力层层递减
关于对领导班子成员年龄“层层递减”问题的思考
来源: 录入时间:2010-07-06 浏览次数:0次
近年来,不少地方在干部选拔上,特别是在换届人事安排中搞“一刀切”,这样,在各级领导班子中就出现了班子成员年龄明显呈“层层递减”趋势,这种以年龄定去留、凭年轻用干部的做法,挫伤了大批基层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助长了一些基层干部的浮躁性情,不利于干部队伍建设和党的事业发展,应当引起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的高度重视,并须及时加以纠正。 一、在干部任职年龄上搞“层层递减”不科学、不合理 1、从县乡基层工作的复杂性来看不合理。要完成好基层工作,更需要基层干部具备较丰富的解决具体复杂问题的能力。30岁左右的年轻干部虽然不乏理论知识,往往缺乏的是工作经验,工作上显得很吃力。 2、从年轻干部分布的地域来看不合理。真正高学历、高素养、有才识的年轻干部大量都集中在市级以上部门和机关,由于任职年龄杠杠比较宽,不能及时得到提拔重用,而县乡选拔年轻干部又不得不采取“矮子里面拔将军”,甚至采用拔苗助长的办法。 3、从上下不同层级干部的政治生命线看不合理。关于领导干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的规定在县乡,特别是乡镇,受领导职数的限制,如果一个干部在35岁左右,最多到40岁还没有进入领导班子,那么他今后提拔的希望就显得很渺茫了,在市级以上的单位和部门,40岁左右正是“政治生命”的黄金时期,因政治待遇不同,造成心理极不平衡。 4、从人力资源的利用上看不合理。县乡两级由于领导班子配备要完成一些硬性的年龄杠杠,一般年龄一到50岁的干部,就得提前离岗,为年轻干部腾位子、让台阶,这既使50岁年龄段干部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又影响到接近50岁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在干部任职年龄上搞“层层递减”,一是不利于坚持德才兼备的用人原则,容易造成干部任用标准走样;二是不利于体现凭实绩用干部的要求,容易使干部产生短期行为、追求虚假政绩;三是不利于调动各个年龄段干部的积极性,容易使部分干部产生失落感;四是不利于年轻干部的健康成长,容易使部分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的尽快成才受到干扰;五是不利于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容易使领导班子结构单一化;六是不利于实现人尽其才,容易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二、造成干部任职年龄上搞“层层递减”的主要原因 一是对干部年轻化的片面认识。在一些地方干部看来,干部任职年龄越小越有利于推进干部年轻化,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越小越能体现出干部年轻化。因此,选配干部时有意划定一个年龄界线并把这一界线作为干部任职年龄的死杠杠,错误地把“年轻化”等同“低龄化”,把“年轻化”与“年青化”混淆为一谈。 二是干部能上不能下,出口不畅。在当前干部工作中,对不称职不胜任现职领导干部的调整显得较为乏力,特别是还没有形成健全完善的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导致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没位子,上不来。为了推进干部队伍的年轻化,一些地方只得在干部任职年龄上划杠杠,搞“一刀切”,而且呈逐级减小的态势,他们错误地认为唯有此才显出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由此也就自然而然形成了领导班子成员年龄的“层层递减”问题。 三、防止在干部任职年龄上搞“层层递减”的建议和对策 1、正确理解党的干部年轻化政策 “年轻化”与“革命化、知识化、专业化”一起成为干部选拔工作的指导方针,“年轻化”主要是针对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整体而提出的要求,即要在注重思想道德素质的前提下,注重干部的年龄结构,总体要年轻化,包括干部思想、心理、知识、价值观念、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的“年轻化”等。对各级领导班子的年龄结构,要严格执行中央有关要求,不要随意“加码”,更不能搞层层递减。在干部选拔任用上要严格按照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不唯年龄,不拘一格,要让各个年龄段的干部在政治上都有奔头,在工作上都有劲头。在领导班子配备上,既要配有年轻干部,也要配备比较年长的同志,做到老中青相结合,实现梯次配备,形成合理的年龄结构。要不断改进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努力实现干部选拔配备工作的科学化。要克服那种单纯从年龄上考虑问题的倾向,综合考虑领导班子建设的各方面因素和要求,切实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 2、加大调整不称职干部力度 培养选拔大批优秀年轻干部,实现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关键的问题是要不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解决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难题。在突破干部“能上不能下”这个瓶颈问题上,除严格执行干部任期制、聘任制、辞职制外,加大对现任不称职、不胜任干部的调整力度也是一项重要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在对不称职干部的调整上,要注意不断创新制度,建立完善对不称职不胜任干部的认定和考核,如对在年度考核民主测评中,对那些不称职票超过30%,或连续两年在年度考核中不称职票超过20%,并经组织考核,确属不称职的干部要坚决进行调整,改变以往只对犯了错误、出现违法乱纪干部才进行调整的做法,逐步形成科学合理的干部工作运行体系,同时还要确保对“下”的干部有交代、有安排,以保证社会的和谐稳定。 3、尊重年轻干部成长的自然规律,有条不紊地推进年轻干部培养选拔工作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干部的成长应该让其充分地到蓬勃发展的事业中去磨砺,让其到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去锤炼,让其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多年检验中选拔出来,才不会辜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4、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形成有利于年轻干部脱颖而出的选人用人机制 要通过建立健全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实现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良性循环,只有这样,干部年轻化才能得以更好的坚持和贯彻。选拔年轻干部不能只看年龄,必须首先从干部的品德、能力、素质等多方面考虑,不能单单从年纪轻、学历高这些单一的指标来衡量,而是要对年轻干部在岗位上的作用予以客观评估,真正把那些老百姓认可、组织上放心、能干实事、专干好事的干部选拔出来。 5、统筹使用好各个年龄段的干部 在切实做好年轻干部选拔配备工作的同时,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使用好各个年龄段的干部,特别是要对那些虽不再年轻但能长期坚持工作在县乡基层一线,敢于直接面对群众,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和问题,并且实绩突出的干部也要合理使用,甚至破格重用,以发挥他们经验丰富、情况熟悉、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势,逐步构建一个既和谐自然又有利于党的事业发展的老中青“三结合”领导干部体系。
相关热词搜索: 递减 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