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履职先进事迹 5 篇 【篇一】
“桃润源家庭农场”位于 xxxx 镇 xx 村,远离喧嚣的城市,自然景色怡人。举目远眺,果红蔬绿,生机盎然,一派田园风光,宛如陶渊明笔下描述的“世外桃源”。土生土长的 xx 就是这家农场的负责人,2017 年当选为 xx 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家门口叩开了“致富门” 这两年,xx 借助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投资兴建了一座保鲜库,购置了大量的保鲜储藏设备,为外销的果蔬质量安全提供了保障;他成立了 xx 威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购买了各种农机具,能够为周边农户和农场提供田间服务,取得了可观效益。
xx 在家门口叩开了“致富门”,“世外桃源”引来了无数游人观赏采摘......实现了致富梦想。
自己富了不忘“穷乡亲” “张爱虹 2135 元、孟永梅 1755 元、张爱英 1750 元……”xx 大声地念着工人们的名字,手里递上了一沓沓厚厚的现金,工人们脸上都露出了喜悦的笑容,这是近日他给在农场务工人员发放上个月工资的场景。
xx 虽身处“世外桃源”,但他自知肩上千钧担。“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近年来,xx 牵头成立家庭农场服务联盟,带动周边村民种植有机果蔬,
基地种植面积达 1200 亩。他将大棚种植户不定期聚到一起,交流蔬菜生产经验,探讨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解决技术难题,共同致富奔小康。“xx 的市场信息灵,把握市场行情准,指导俺们根据市场变化种植蔬菜品种,有他领着我们干,我们不愁富不了。”xx 村种植户小李喜笑颜开地说。
“作为一名县人大代表,自己富了更不能忘掉穷乡亲”,xx深情地说,“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助推脱贫致富奔小康,是我最大的心愿。”。“桃润源家庭农场”长年吸纳了 10 余名当地群众打工,忙季用工多达几十人,解决了当地一些农民的就业问题。在此务工的贫困户中去年就有 6 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实现了脱贫。
【篇二】
“书记,您的腿好些了吗。天气寒冷注意身体啊。”看到 xx逐户排查,嘘寒问暖,xx 村莫大爷眼睛湿润了。由于 xx 年前脚受伤,做了手术,目前正在恢复期,春节期间,天寒地冻,他的腿更是疼痛难忍。但疫情当前,容不得半丝懈怠,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安全才是他最大的牵挂。自疫情发生以来,他一直身先士卒、靠前指挥、一线战“疫”,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人民代表为人民的庄严承诺。
践初心,抓落实,用周密的部署筑牢“防疫墙” xx 资源镇是劳务输出镇,春节返乡人员多,1 月 22 日参加自治区疫情防控视频会后,xx 以高度的政治敏锐性,率先在除夕
前两日便安排部署好全镇的疫情防控工作,拿方案、设专班、定措施,迅速启动镇、村、屯三级联防联控管理机制,成立指挥部,设置联防联控、医疗救治、物资保障、舆论宣传、督查等 9 个工作组,亲自挂帅担任指挥长。在全镇高速公路出口、主干道、农贸市场、16 个村(居)等重要节点设置防疫检查卡口,由全镇干部职工、镇卫生院医生、派出所公安干警、村两委班子、党员、人大代表等组成工作队,24 小时值班值守,对外来人员和车辆实行登记管理、测量体温及劝返工作,全面杜绝疫情传播隐患。
每天一大早,他亲自带队到全镇主要干道、重点部位的疫情防控卡点进行巡查,查看值守人员是否到位、隔离措施是否扎实、宣传氛围是否浓厚。一天下来,防控卡点、市场超市、街头巷尾、重点户门前,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身影。晚上,他还要组织召开工作分析会议,有针对性地部署防控工作,真正把办公室设在了战“疫”第一线,全方位构建起最有力的防疫战线,为全镇人民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筑牢安全堡垒。
凝人心,聚合力,用必胜的信心凝聚“硬核力量” “疫情防控是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我们既要坚定信心,又要下足绣花功夫。”xx 常常告诫其他同志。为了把疫情防控网络织得更密更牢,他科学谋划,在全镇组建 16 支党员突击队,组织动员全镇 1200 多名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共同战疫。全镇严格落实封村封路措施,村村设立党员先锋岗、组建党员先锋队,做到
疫情防控任务在哪里,党旗就飘扬在哪里、党员就坚守在哪里;他未雨绸缪,率先组织对全镇所有重点人员的返乡路径进行排查登记、建档造册,一户一策完善应急预案;对排查出来的 75 名“六类人员”以及从疫区返乡的重点户,他亲自部署落实机关干部、村干部、干警、乡村医生和物质保障人员“5+1”的结对帮扶机制,严格做到每日“二随访”、情况“零报告”,为居家隔离人员提供生活必需品、病毒消杀、垃圾处理等服务,用真心、真情赢得群众理解与爱戴。
心系民,顾大局,用科学的调度织密防疫“保障网” xx 要求镇卫生院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分别设立预检门诊和发热门诊,安排专门医护人员对每日来院就诊病人进行体温检测。在医用物资非常紧缺的情况下,通过加强政府财政供给和发动干部职工、企业、爱心群众捐赠等方式,加强防疫物资配备,确保了各个监测点正常运转和全镇防控工作的正常开展,除防护物资以外,为各监测点配备帐篷、床、被褥、桌凳、棉大衣、手电筒等必备生活用品,每天为监测点配送消毒防护用品、食品等消耗物品。各村(居)组建志愿队,为居家隔离和行动不便的人员及时配送防护物资和代购生活必需品,保障居民正常生活需求。
亲上阵,细讲解,用心用情当好防疫“宣传员” 2 月 14 日,沈滩社区居委会三组刘汉光老人过世,按照传统习俗,老人去世属于“喜丧”,儿孙应该陪伴老人风风光光地
走完最后一程。得知这一消息后,xx 迅速组织工作组赶赴现场进行劝阻,并对老人的突然离世表示哀悼。在 xx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耐心劝阻下,刘某一家最终决定一切从简,并在家门口贴出不办酒席谢客书,以实际行动支持防控工作。目前,全镇共劝阻红白喜事 35 起,其中红喜事 18 起,白喜事 17 起。
为了将疫情防控知识传遍千家万户,xx 亲自部署,安排 5台宣传车每天不停地穿梭在县城及 16 个村(居)的各个角落。还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电子显示屏、公告栏等方式及时发布防控知识和公告。组织工作人员走村入户,向村民发放《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手册》《资源镇党委、政府致全镇人民的一封信》《报告有奖》等宣传资料;在县城大街小巷、镇内公路主干道、村屯人口密集区域,张贴防控公告 100 多份,悬挂防控宣传横幅、标语 1000 余条,发放宣传资料 2 万多份,让村里的大喇叭响起来、小喇叭动起来,把群众安抚在家中,把病毒隔离在门外,浓厚的宣传氛围为坚决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防控战凝聚强大合力。
【篇三】
xx 是 xx 镇 xx 村村支部书记,是 xx 市第三届·四届·五届·六届市级人大代表,他一心扑在的区域内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市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决议,不断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并积极的了解关心人大代表的工作,根据市人大常委员和镇人大主席
团的安排部署,组织代表小组开展学习活动,并加强人大代表的自身建设,认真学习《宪法》、《代表法》、《监督法》等法律法规,热情耐心细致的了解群众反映的问题。
一、心系民生,积极提出议案力促架成宽带网络 xx 同志在 2008 年各支部全体党员都在学习远程教育,可当时 xx 镇有三个村没有网线,有石门子村,xx 村,太安村,没有网线学习不了远程教育。在人代会作为建议提交,会后并得到了答复,并在当年三个村通上了网线。对们三个村的党员学习远程教育提供了有力的帮助。让广大农民用得起、用得好宽带网络,鼓励农民用户使用网络。通过这一系列的举措,带动了宽带网络在农村地区的广泛使用,网络的蓬勃升起和逐步推广普及,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活。xx 同志表示还需加大网络设施投入,营造更为有利的政策环境,统筹部署,加快构建高速移动覆盖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从而化解新时代主要矛盾,让发展更平衡更充分。
二、整合资源,打造“六统一”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xx 同志在 xx 村成立农机合作社,不但整合了土地资源,实现了规模经营,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粮食产量,体现了农业机械的优势。
三、心系群众,为民办实事发展绿色有机农业 xx 负责的 xx 市绿环秸秆综合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场地面
积 2000 平方米,加工车间面积 360 平方米,是以从事秸秆收储、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产品有秸秆压制颗粒燃料、颗粒饲料、秸秆转化生物质肥料等。年加工秸秆 1 万吨,生产秸秆颗粒燃料 2000 吨,生产有机肥 1000 吨,生产颗粒饲料 500 吨。主要用途为民用取暖、工业、企业锅炉燃料、生物质发电等以及养殖业饲料、绿色有机农业基础肥料等。绿环秸秆综合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的成立,是镇迈出新型能源开发和利用的重要一步,是开发农业剩余物高效利用的新模式,是发展扶贫产业带动的重要环节。通过秸秆颗粒燃料的开发和利用,将替代镇长久以来以燃煤取暖的历史,为发展镇绿色有机农业夯实基础,是推动全镇脱贫攻坚工作的助力剂,带动全镇贫困户增收。同时为解决镇环境污染,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多年来,xx 同志情系基层,一心为民,工作认真,做事忠实、果断、干练、原则性强的工作作风和实绩赢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他总是说,“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人民有困难,代表总要有所行动,是义务,也是责任。”他做为一个人大代表时刻把民生问题放在心上,把及时发现和群众反映的共性问题作为建议及时提交人代会,充分发挥 xx 村优势带领广大村民发家致富,共同奔向幸福富裕的生活。
【篇四】
xx,1963 年出生于 xx 市 xx 镇 xx 村,现任 xx 镇盛源经贸有
限公司总经理,xx 市第四、五、六届 xx 市人大代表,xx 市农副产品协会会长。当选为 xx 市人大代表以来,xx 同志感到骄傲,又感到责任重大。他一方面千方百计的经营好他的企业,以优异的经营业绩发展地方经济。另一方面,他依法履行代表职务,充分发挥好代表作用,全心全意当好人民群众的代言人。
一、迈出创业第一步,翻开人生新篇章 1998 年的春天,xx 迈出了创业的第一步,龙宝农副产品收购站成立了。具有灵活的商业头脑,加上良好的商业信誉,很快在农产品领域站稳了脚跟。之后又在贸易中发现出口农产品有很大的利润空间,在细心的观察与充分的调研后,他果断的将龙宝农副产品收购站提档升级,于 2006 年成立了 xx 市金地土特产食品有限公司,开始了农产品出口业务,企业进入了快速成长阶段。企业虽然经济效益很好,但 xx 不满于现状,在 2009 年 5 月,xx决定扩大企业规模,增加经营品种,并收购了 xx 市盛源经贸有限公司,将 xx 市金地土特产食品有限公司并入 xx 市盛源经贸有限公司,翻开了人生新的篇章。
xx 市盛源经贸有限公司注册资本 200 万元,占地 12000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5800 平方米,公司现有员工 77 人。xx 带领全体盛源人在 2010 年通过 xx 省边境检验检疫局审核,获得出口企业卫生注册登记资格,农产品出口列 xx 地区首位,2012 年荣获 xx 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殊荣;2011 年取得“源宝旺”
注册商标证书;2014 年通过 haccp 体系认证考核。
在多年的经营中,坚持“诚实守信”的商业道德,赢得了国内外同行的好评,与多家企业建立了良好的贸易关系。居安思危,xx 并没有停止发展的脚步,他的踏实肯干、诚实守信,使企业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到目前,公司的经营管理及软硬件建设都达到了行业先进水平。公司先后从国内外购置了先进的生产设备,组建了 6 条生产线:一是豆制品生产线。依托 xx 市是全国“大豆之乡”的独特优势资源,在 2014 年新上豆粉生产线,年加工能力为 8000 吨。将 xx 优质大豆经科学工艺深加工后,出口到韩、日等国家,不但增加了企业的外汇收入,还提高了我市大豆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二是水煮山野菜生产线。2014 年,在充分考察调研后,盛源公司新上水煮山野菜生产线,利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将收购蕨菜、薇菜、蘑菇等纯天然山野菜加工后再出口销售,年加工能力为 6000 吨;三是传统(现代)工艺炒货生产线。公司在成立初期就已组建了炒货生产线,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多次更新相关设备,现在已具备生产角瓜子、白瓜子、葵花子、纯手工开口松子、榛子等“源宝旺”系列 32 个品种规格的炒货,年加工量 5000 吨;四是籽仁生产线。现在已更新完善整条生产线,年加工各类籽仁合计达 5000 吨;五是干菜生产线。依托自然及基地优势,公司开发研究了干菜生产工艺,特定制干菜生产设备系列,年加工能力达 1500 吨;六是生料生产线。瓜子及豆类生
料原料加工是盛源公司的传统项目,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在发展过程中 xx 大刀阔斧,更新了部分生产设备,现在年生产能力达10000 吨。
几年来,睿智的 xx 坚信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为保证所有原料全部达到有机食品原料标准,让消费者吃上放心食品,他坚持走“基地+农户+生产+出口”的农业产业化道路,大力发展与农户,的订单农业,不断研发新产品,扩大新市场,使企业的规模迅速扩大,实现了“龙头带基地,基地带农户”的作用,有效保证了公司瓜子等有机优质原材料的全年不间断供应,又为农户解决了农民销售的后顾之忧。直接带动农户 6007 户从事农副产品种植,并带动农民增收 3000 元以上。
在巩固原有市场份额的基础上,在 2013 年末到 2014 年初,农民出身的 xx 多次只身去国外考察市场,于 2014 年 4 月份投资120 万美金在韩国仁川市注册成立了盛源国际株式会社,成功的打开了韩国市场。
经过近十年的探索与磨练,虽然公司有了一定的基础和知名度,但他心里知道,他和公司能有今天,不仅仅是个人吃苦闯出来的,更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关心、帮助得来的。虽然赚到了一点钱,但要富而思源,把有限的钱用到扩大生产上。公司越发展壮大,就越能为国家增加税收,多安排人员就业。发展无...
相关热词搜索: 先进事迹 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