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图像,视频监测装置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例文参考

时间:2021-11-06 16:22:11 来源:网友投稿

 图像/ / 视频监测装置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泓域咨询

 报告说明

 本行业是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但受起步晚和资金实力的限制,行业内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融资困难,这限制了企业在人才培育和研发能力等方面的投入,一定程度上阻碍本行业的创新能力。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 7558.68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5949.1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78.71%;建设期利息 88.2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17%;流动资金 1521.33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20.13%。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 15400.00 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 11969.89 万元,净利润 2158.17 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19.90%,财务净现值 1019.91 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 5.56 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

 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

 综合判断,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区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发展形势总体向好有利,将通过全面的调整、转型、升级,步入发展的新阶段。知识经济、服务经济、消费经济将成为经济

 增长的主要特征,中心城区的集聚、辐射和创新功能不断强化,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报告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投资融资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环境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分析评价意见。

 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

 目录

 第一章

 项目绪论

 第二章

 项目背景分析

 第三章

 行业前景及市场预测

 第四章

 产品方案分析

 第五章

 项目选址方案

 第六章

 建筑 技术分析

 第七章

 原辅材料分析

 第八章

 工艺技术方案

 第九章

 项目环境保护

 第十章

 安全生产

 第十一章

 节能可行性分析

 第十二章

 人力资源配置分析

 第十三章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

 第十五章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第十六章

 招标及投资方案

 第十七章

 风险评估分析

 第十八章

 项目总结分析

 第十九章

 附表

 第一章

 项目绪论

  一、概述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图像/视频监测装置建设项目

 2、承办单位名称:xxx 集团有限公司

 3、项目性质:新建

 4、项目建设地点:x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

 5、项目联系人:贺 xx

 (二)主办单位基本情况

 公司依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制定并由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董事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对董事会的职权、召集、提案、出席、议事、表决、决议及会议记录等进行了规范。

 (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规模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 x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占地面积约 20.29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

 (四)

 产品规划方案

 根据项目建设规划,达产年产品规划设计方案为:图像/视频监测装置 00000 台/年。

 二、项目提出的理由

 配电网直接面向工业企业和电力用户,其自动化程度直接影响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我国配电网分布广、设备多、网架结构较为薄弱,配电自动化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发改委、能源局在《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 年)》中提出,加大配电自动化建设,到 2020 年实现整体配电自动化覆盖率达 90%。

 2009 年 5 月,国家电网公司首先在“2009 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首次提出“坚强智能电网”概念。智能电网的概念涵盖了提高电网科技含量、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等内容,是我国电网建设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测量技术、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在电网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和原有的电网设施高度融合与集成,电网的智能化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综合判断,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区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发展形势总体向好有利,将通过全面的调整、转型、升级,步入发展的新阶段。知识经济、服务经济、消费经济将成为经济

 增长的主要特征,中心城区的集聚、辐射和创新功能不断强化,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三、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 7558.68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5949.1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78.71%;建设期利息 88.2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17%;流动资金 1521.33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20.13%。

 四、资金筹措方案

 (一)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

 项目总投资 7558.68 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 集团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5758.68 万元。

 (二)申请银行借款方案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 1800.00 万元。

 五、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15400.00 万元(含税)。

 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11969.89 万元。

 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2158.17 万元。

 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9.90%。

 5、全部投资回收期(Pt):5.56 年(含建设期 24 个月)。

 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2178.57 万元(产值)。

 六、项目建设进度规划

 项目计划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到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 24 个月的时间。

 七、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

 (一)编制依据

 1、国家建设方针,政策和长远规划;

 2、项目建议书或项目建设单位规划方案;

 3、可靠的自然,地理,气候,社会,经济等基础资料;

 4、其他必要资料。

 (二)编制原则

 1、立足于本地区产业发展的客观条件,以集约化、产业化、科技化为手段,组织生产建设,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大目标。

 2、因地制宜、统筹安排、节省投资、加快进度。

 八、研究范围

 本报告对项目建设的背景及概况、市场需求预测和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条件、工程技术方案、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劳动定员、项目实施计划、环境保护与消防安全、项目招投标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效益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分析,为有关部门对工程项目决策和建设提供可靠和准确的依据。

 九、研究结论

  由上可见,无论是从产品还是市场来看,本项目设备较先进,其产品技术含量较高、企业利润率高、市场销售良好、盈利能力强,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及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因而项目是可行的。

 十、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

 13526.65

 约 20.29 亩

 1.1

 总建筑面积

 ㎡

 15826.18

 容积率 1.17

 1.2

 基底面积

 ㎡

 7845.46

 建筑系数 58.00%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269.95

  1.4

 基底面积

 ㎡

 7845.46

  2

 总投资

 万元

 7558.68

  2.1

 建设投资

 万元

 5949.15

  2.1.1

 工程费用

 万元

 4977.85

  2.1.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833.80

 2.1.3

 预备费

 万元

 137.50

  2.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88.20

  2.3

 流动资金

  1521.33

  3

 资金筹措

 万元

 7558.68

  3.1

 自筹资金

 万元

 5758.68

  3.2

 银行贷款

 万元

 1800.00

  4

 营业收入

 万元

 15400.00

 正常运营年份

 5

 总成本费用

 万元

 11969.89

 ""

 6

 利润总额

 万元

 2877.56

 ""

 7

 净利润

 万元

 2158.17

 ""

 8

 所得税

 万元

 719.39

 ""

 9

 增值税

 万元

 605.37

 ""

 10

 税金及附加

 万元

 552.55

 ""

 11

 纳税总额

 万元

 1877.31

 ""

 12

 工业增加值

 万元

 4795.44

 ""

 13

 盈亏平衡点

 万元

 2178.57

 产值

 14

 回收期

 年

 5.56

 含建设期 24 个月

 15

 财务内部收益率

  19.90%

 所得税后

 16

 财务净现值

 万元

 1019.91

 所得税后

 第二章

 项目背景分析

  一、产业发展情况

 (一)行业主要法律法规、产业政策

 1、《电力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18-2020 年)》

 杜绝重大以上电力人身伤亡责任事故、杜绝重大以上电力安全事故、杜绝电厂垮坝漫坝事故,防止主设备严重损坏事故、防止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事故,实现电力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进一步下降,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

 2、《“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

 围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与氢能、先进核能与核安全、智能电网、深层油气勘探开发、能源基元与催化,加强碳基能源清洁转化、源网荷协同机制、深层油气成藏机理和生态监测预警等基础研究的支撑引领。

 3、《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

 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和制造业企业在制造业集聚地区,通过控股、参股等方式发起设立金融租赁公司,支持智能电网成套设备等高端装备重点领域扩大市场应用和提高国际竞争力。

 4、《2017 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制订实施《关于推进高效智能电力系统建设的实施意见》,配套制订各省(区、市)具体工作方案;研究制订《智能电网 2030 战略》,推动建立智能电网发展战略体系。

 5、《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

 推进电力企业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设,建立安全风险分级预警管控制度;建立电力安全协同管控机制,加强电力建设安全监管,落实电力设计单位、施工企业、工程监理企业以及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电力用户等各方面的安全责任;健全电网安全风险分级、分类、排查管控机制,完善电网大面积停电情况下应急会商决策和社会联动机制。

 6、《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 版)

 智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包括 500 千伏及以上交直流输电技术及设备,750 千伏以上级交流输电、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电力电缆及电缆附件,先进可靠的配电网和供用电系统。大规模电网安全保障和防御体系及智能调度系统。

 7、《“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大力发展智能电网技术,发展和挖掘系统调峰能力,大幅提升风电消纳能力。加快发展高塔长叶片、智能叶片、分散式和海上风电专

 用技术等,重点发展 5 兆瓦级以上风电机组、风电场智能化开发与运维、海上风电场施工、风热利用等领域关键技术与设备。

 8、《“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聚焦部署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调控、大电网柔性互联、多元用户供需互动用电、智能电网基础支撑技术等重点任务,实现智能电网技术装备与系统全面国产化,提升电力装备全球市场占有率。

 9、《关于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的指导意见》

 以智能化为方向,按照“成熟可靠、技术先进、节能环保”的原则,全面提升配电网装备水平。采用先进物联网、现代传感和信息通信等技术,实现设备、通道运行状态及外部环境的在线监测,提高预警能力和信息化水平。

 10、《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 年)》

 加强配电自动化建设,持续提升配电自动化覆盖率,提高配电网运行监测、控制能力,实现配电网可观可控,变“被动报修”为“主动监控”,缩短故障恢复时间,提升服务水平。

 11、《智能电网重大科技产业化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

 突破大规模间歇式新能源电源并网与储能、智能配用电、大电网智能调度与控制、智能装备等智能电网核心关键技术,形成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智能电网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建立较为完善的智能电网产业链,基本建成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智能电网,推动我国电网从传统电网向高效、经济、清洁、互动的现代电网的升级和跨越。

 12、《“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 2018 年度项目专项申报指南》

 面向电力行业的检测和作业需求,研制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检修机器人,实现 GIS 腔体的检测和维护;研制电缆隧道检测机器人,实现机器人在电缆隧道内的全自主巡检以及对隧道环境与电缆设备状态的综合监测与分析;研制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实现目标识别和锁定,以及带电拆接引、导线清障等典型作业;研制 500kV架空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机器人,突破上下线技术,实现异物清除、断股修补、防振锤复位等带电作业功能。

 13、《促进新--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

 支持智能交互、智能操作、多机协作等关键技术研发,提升清洁、老年陪护、康复、助残、儿童教育等家庭服务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推动巡检、导览等公共服务机器人以及消防救援机器人等的创新应用。

 14、《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 年)》

 面向化工、冶金和电力等行业大型机电装备维护升级需要,鼓励应用智能检测、远程监测、增材制造等手段开展再制造技术服务,扶持一批服务型高端智能再制造企业。

 15、《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到 2020 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到 2025 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成为带动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智能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到2030 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16、《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争取到 2020 年实现: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服务机器人实现年销售收入超过 300 亿元;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新一代机器人技术取得突破,智能机器人实现创新应用。

 17、《中国制造 2025》

 促进机器人标准化、规模化、突破关键零部件和本体制造技术和系统集成设计制造技术。明确未来十年机器人产业两大方向:一是开发工业机器人本体和关键零部件系列化产品,推动产业化和应用;二

 是突破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开发一批智能机器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

 18、《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围绕国家公共安全领域的重大需求,专项重点推进以下相关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开发:安全与救灾服务机器人(如:面向地震、火灾、水灾等的救灾机器人,反恐排爆机器人,危险搬运与维护检修机器人等),能源维护服务机器人(如:核电站监测、缺陷修复、拆装、救援等遥控机器人、电力巡线检测与检修机器人、电站安全监控机器人等),军民两用服务机器人(如:大型高速全地域越野移动机器人平台,大型变结构海空航行器平台,核生化防护与作业机器人平台)等。

 19、《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

 重点研发大规模互联电网的安全保障技术、高效配电和供电管理信息技术和系统,以及在非结构环境下为人类提供必要服务的多种高技术集成的智能化装备,以服务机器人和危险作业机器人应用需求为重点。

 二、区域产业环境分析

 “十三五”时期,我区发展面临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

 断没有改变,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发生深刻变化,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正在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我区推动转型发展契合发展大势。

 “十三五”时期,我区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从宏观形势看,世界经济仍然处于复苏期,发展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传统产业面临重大变革,区域竞争更加激烈,要素成本不断提高,我区发展将不断面临新形势、新情况和新挑战。从自身来看,我区仍处于产业培育的“关键期”、社会稳定的“敏感期”和转型发展的“攻坚期”,有很多经济社会发展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经济总量不够大、产业结构不够优、重构支柱产业体系任重道远,资源瓶颈制约依然突出、创新要素基础薄弱、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亟需突破,维护安全稳定压力较大,保障和改革民生任务较重。

 三、项目承办单位发展概况

 公司全面推行“政府、市场、投资、消费、经营、企业”六位一体合作共赢的市场战略,以高度的社会责任积极响应政府城市发展号召,融入各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在商业模式思路上领先业界,对服务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公司依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制定并由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董事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对董事会的职权、召集、提案、出席、议事、表决、决议及会议记录等进行了规范。

 公司秉承“以人为本、品质为本”的发展理念,倡导“诚信尊重”的企业情怀;坚持“品质营造未来,细节决定成败”为质量方针;以“真诚服务赢得市场,以优质品质谋求发展”的营销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纵观全局,争取实现行业领军、技术领先、产品领跑的发展目标。

 四、行业背景分析

 1、有利因素

 (1)国民经济和社会对电力安全的要求日益提高

 电力安全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大面积停电等重大电力事故将对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并且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国家对电力运行安全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以立法形式进行保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规定,“因电力运行事故给用户或者第三人造成损害的,电力企业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以及法律层面的强制规定,促使电力企业不断加大电力设备监

 测和维护方面的投入,客观上推动了本行业的市场需求,成为本行业发展的长期利好。

 (2)智能电网建设带来广阔市场空间

 智能电网作为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趋势,并且基于国情的需要,2009 年,自国家电网首次提出智能电网概念后,政府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对其给予支持。目前,我国电网的智能化程度不高,在产业政策的支持及推动下,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智能电网都将成为我国电网建设的重点。因此,加大电力设备监测投入,维护电力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提升电力输配效率,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3)国家产业政策支持鼓励机器人行业发展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特种机器人技术研究与开发,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扶持力度。《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明确将智能服务机器人技术作为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要求以服务机器人和危险作业机器人应用需求为重点,研究设计方法、制造工艺、智能控制和应用系统集成等共性基础技术;《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中指出针对智能制造和工业转型升级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和智慧生活、现代服务和特殊作业对服务

 机器人的需求,重点突破制约我国机器人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指出要推动巡检、导览等公共服务机器人以及消防救援机器人等的创新应用。在上述产业政策的推动下,电力机器人行业将保持持续健康发展。

 (4)技术创新与进步推动行业发展

 伴随智能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人机接口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学科知识和技术的积累和应用,工业自动化与各种新技术的结合愈加紧密,产生出多种新的功能与应用。与此同时,科技进步带来相关产品市场价格不断降低,使应用自动化设备的企业各种成本不断下降,更进一步加快了工业自动化的市场普及率,以及工业机器人的升级换代节奏。受益于不断延伸和扩展的新技术应用,工业自动化行业将长期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科技进步将促进状态监测设备、自动化控制设备和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应用进一步深化。

 2、不利因素

 (1)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提升和产业分工的细化,行业上下游配套厂家众多,对于非核心类部件的生产、加工能力较为完善,然而高端核心部件仍对国外存在较高的依赖度。此外,本行业更多的注重应用

 技术的开发,对于底层基础技术投入相对较小,长远来看也限制了行业的发展深度及高度。

 本行业是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但受起步晚和资金实力的限制,行业内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融资困难,这限制了企业在人才培育和研发能力等方面的投入,一定程度上阻碍本行业的创新能力。

 (2)高端技术人才相对缺乏

 智能巡检机器人属于多学科混合、技术密集型产品,本行业的技术人员既需要精通电力系统分析、现代信息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力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又需要具备丰富的行业运行管理经验,对技术人才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但实际情况中此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较为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本行业的发展。此外,电力检测设备公司需要为客户提供长期持续且专业的售后服务,该部分人员同样需要掌握相关技术,而该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同样较为缺乏。因此技术人才和营销人才的缺乏从一定程度上可能制约该行业的发展。

 第三章

 行业前景及市场预测

  一、行业基本情况

 1、我国智能电网行业发展概况

 (2)电网发展历程

 就规模而言,我国电网发展经历了局部电网、跨省互联电网及跨区域互联电网 3 个阶段,具体如下所述:

 局部电网阶段,该阶段大致截止于 20 世纪 70 年代初。1970 年以前,我国电网容量普遍偏小,除东北、华东和京津唐地区外,大部分电网的最高运行电压仅为 110kV。

 跨省互联电网阶段,该阶段为 70 年代初至 80 年代末。1989 年,我国已形成包含东北电网、华北电网、华东电网、华中电网、西北电网、川渝电网、南方互联电网(含香港电网和澳门电网)在内的 7 个跨省电网。

 跨区域互联的发展阶段,该阶段为 80 年代末至今。在前阶段跨省互联的基础上,跨大区联网开始逐步实现。电网互联规模的扩充,直接带动了电网投资的增长。根据《中国电力行业年度发展报告 2018》的数据显示,2017 年我国电力工程建设完成投资 8,239 亿元,其中电

 网建设完成投资 5,339 亿元,占比达到 64.80%,电网建设投资增速自2011 年至今始终高于电力工程建设投资增速。

 此外,国家持续推动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和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2017 年,配电网建设完成投资 2,826 亿元,同比下降9.34%,占电网建设投资的 52.93%。

 在经过前述三阶段的发展,我国电网建设虽然已经取得巨大的成就,但是仍存在电网智能化水平低,城乡差异大的问题,电网的现状离智能电网高可靠性、高自动化率的目标仍有较大距离。

 (3)智能电网概述

 智能电网,是一个高度智能化、自动化的电力网络,通过各类传感器对电网内关键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经网络系统收集、整合所得数据并进行分析和判断,最终实现对整个电力系统的优化管理。

 ①智能电网的政策演进

 2009 年 5 月,国家电网公司首次提出“坚强智能电网”概念。坚强智能电网,是指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网架为基础、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大环节并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具有信息化、

 自动化、互动化特征,可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高度一体化融合,具有坚强可靠、经济高效、清洁环保、透明开放和友好互动内涵的现代电网。

 2010 年 3 月,“加强智能电网建设”被写入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上升为国家战略。随后,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先后制定了发展规划。

 到 2020 年,全面推广应用输变电状态监测、直升机巡检、无人2014.07 国家电《2015-2020 年电网智机巡检和机器人巡检等先进技术,实现输变电设备的智能巡网公司能化滚动规划指南》检、电网运行状态的实时评估和辅助决策,全面建成具有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特征的智能电网智能电网架构体系涵盖“5 个环节+4 个支撑体”等九大领域。

 ②电网智能化改造的目标

 电网智能化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就输电、变电和配电环节而言,其智能化在输电环节,需实现全网雷电活动联网探测和高精度定位、全部特高压线路和大跨越杆塔状态在线监测、主要灾害多发区和微气象区监测等功能。在变电环节,变压器、电抗器、断路器、GIS、电力

 电缆、高压套管等设备故障率相对较高、故障影响较大,需对其进行及时可靠的工况检测、监测,并对工况信息进行及时传输汇总。

 在配电环节,通过采用先进的自动化、通信和信息技术,分阶段、分层次地规划和实施,逐步提高配电网络(主要包括配电主站、配电终端、配电子站和通信通道等部分)的自动化水平,实现配网调控一体化和智能化。

 2、特种机器人行业发展概况

 (1)服务机器人概述

 国家机器人标准化总体组编制的《中国机器人标准化白皮书(2017)》将服务机器人划分为公共服务机器人、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三类。公共服务机器人是指面向公众或商业任务的服务机器人,包括迎宾机器人、餐厅服务机器人、酒店服务机器人等;个人/家用服务机器人是指在家庭以及类似环境中由非专业人士使用的服务机器人,包括家政、教育娱乐、除草机器人等。特种机器人是指应用于专业领域,一般由经过专门培训的人员操作或使用的,辅助和/或替代人执行任务的机器人,包括国防/军事机器人、医疗手术机器人、水下作业机器人、电力机器人等。其中电力机器人主要包括发电领域

 机器人、输电领域机器人、变电领域机器人、配电领域机器人、用电领域机器人等。

 服务机器人萌芽于上世纪 90 年代,随着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互联网的快速普及,以 2006 年深度学习模型的提出为标志,人工智能迎来第三次高速发展。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服务机器人应用场景和服务模式不断拓展,带动服务机器人市场规模高速增长。

 (2)特种机器人概述

 特种机器人具备一定水平的自主智能,深度融合软硬系统,通过综合运用视觉、红外、压力等传感器,能够完成定位、导航、避障、场景感知识别等任务,可以替代人类在复杂、危险的环境中从事劳动。2013 年至今,全球特种机器人销售额始终保持两位数增长,2017 年特种机器人实现销售额 33.4 亿美元。根据 IFR 的预测,至 2020 年,全球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达到 49.5 亿美元。

 我国特种机器人市场保持较快发展,在应对地震、洪涝灾害和极端天气,以及矿难、火灾、安防等公共安全事件中,我国对特种机器人有着突出的需求。2017 年,我国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为 5.4 亿美元,增速为 39.2%,显著高于全球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增速。随着我国企业对安全生产意识的进一步提升,将有越来越多的特种机器人替代人在

 危险场所和危害环境中进行劳动。根据 IFR 的预测,到 2020 年,我国特种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 10.7 亿美元。

 (3)电力机器人概述

 电力机器人属于检测技术与机器人技术相融合的新型监测设备,可以实现对变电站、开闭所等场所内的电力设备进行带电监测。20 世纪 80 年代,日本三菱公司和东京电力公司开始联合开发 500kV 变电站巡检机器人,该机器人基于路面轨道行驶,使用红外热像仪和图像采集设备,配置辅助灯光和云台,自动获取变电站内实时信息。中国国内最早于 1999 年由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及下属的山东鲁能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开始变电站巡检机器人研究;2002 年,国家电网公司电力机器人技术实验室成立,主要开展电力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研究,并于 2004 年研制成功第一台功能样机。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提出,积极利用机器人等现代技术手段发展智能作业、提升电力行业的作业效率、提升供电可靠性、降低成本,成为了智能电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始参与电力机器人的技术研究与开发,并积极与电力设备企业合作,加速了电力机器人的实践应用。

 近年来,两大电网公司大力推广智能巡检机器人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国家电网公司在 2010 年出台的《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智能化规划》中提出,“十二五”期间将改进变电站运行管理方式,从传统有人值班逐步向集中监控、无人值班方式转变;2015 年,国家电网公司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建立智能机器人入网检测试验室,并制定出阶段性发展目标:“2018 年,开展小型化、工具化机器人应用试点,建成变电站智能机器人巡检信息管理平台;2020 年,全面推广小型化、工具化机器人,在公司系统变电运维班组内进行全面配置”。

 南方电网公司在 2013 年底首个变电站智能巡检机器人投入使用后,推广应用工作开始逐步展开;2016 年,南方电网公司对“十三五”改革发展重点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其中便包含全面推行“机巡+人巡”巡维模式,指出要推广智能作业、无人机、机器人等先进技术,加快推进设备在线监测、带电检测,开展机器代替人、大数据等技术的研究应用。

 智能巡检机器人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场景包括电网相关的变电站、换流站、配电站、发电厂变电场所等。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智能电网改造通常存在区域内先行试点、逐步普及,再到不同区域推广、全国推行的过程,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应用也不例外。浙江省是国家电

 网体系内最早试点变电站无人值守的区域,对智能巡检机器人的推广普及走在全国前列,随着智能巡检机器人在浙江省范围内规模化的成功示范应用,其他省份的推广也渐次展开。根据电网公司发展规划,未来我国 110kV 及以上的变电站将逐步实现智能化和无人值守,加之新建变电站以及其它应用场景的需求,未来智能巡检机器人的整体市场规模可期。

 3、智能电力监测及控制设备行业发展概况

 (1)输变电监测行业概况

 ①电力设备的检修模式

 电力设备的检修模式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事故检修-定期检修-状态检修。事故检修是 20 世纪 50 年代以前主要采取的方式,即在设备发生故障或事故以后进行检修;定期检修是一种基于时间的检修,其理论依据是:设备能通过定期检修,周期性地恢复到接近新设备的状态;状态检修是通过对设备状态进行监测后根据其健康状态安排检修的一种策略,是按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来决定检修时间与部位,针对性较强,且经济合理。

 ②电力设备监测的方式

 电力设备监测的手段主要包括带电检测、在线监测和离线检测等三种。其中,带电检测是指对运行状态下的电力设备状态量进行现场检测,例如巡检人员使用便携式红外测温仪进行温度检测、巡检机器人对电力设备的红外检测等;在线监测一般采用相关设备或仪器,安装在被监测的设备上,用来对被监测设备进行不间断实时在线监测,如对变压器油中溶解气体的监测;离线检测一般通过定期对停止运行的设备进行规定项目的检查,发现设备的问题和隐患。带电检测、在线监测一般与状态检修模式相匹配;离线监测则与被动检修、定期检修的模式相匹配。

 ③输变电监测行业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电网规模不断扩大,设备数量急剧增加。技术水平的提高、运行标准要求的日趋严格以及电网智能化发展的快速推进,使得传统的电力设备计划检修制度已不能适应电力网络和企业发展方式的需要;并且,输变电设备是电网公司的重要固定资产,如何与时俱进的提升资产管理效率,对电网公司意义重大。因此,状态检修模式获得电网公司的全面推广,从而输变电监测行业获得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美国电力研究院(electricpowerresearchinstitute,EPRI)和施工规范协会(constructionspecificationsinstitute,CSI)的统计数据表明,在电力系统实施状态检修可以提高设备利用率 2%~10%,节约检修费用 25%~30%,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10%~15%。

 鉴于此,我国从“十一五”时期开始,逐步加大对电力设备监测技术(如在线监测、带电检测等技术)的研发和试点力度,为全面推广实施状态检修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而智能电网建设的不断深入,作为智能化基础的输变电监测行业也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契机。

 (2)配电及自动化控制行业发展概况

 配电自动化是提高供电可靠性的必要手段,也是建设智能配电网的必由之路。配电及自动化控制设备大体包括配电管理设备及馈线自动化设备,是运用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及新的高性能的配电设备等技术手段,对配电网进行离线与在线的智能化监控管理,使配电网始终处于安全、可靠、优质、经济、高效的运行状态。

 ①配电及自动化行业发展历程

 我国配电自动化发展工作起步于 80 年代末,随着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提出,在总结之前的经验教训基础上,国家电网公司于 2009 年重

 新制定了智能电网配电环节的发展战略、技术导则及建设改造原则,并于 2010 年开展新一轮的配电自动化建设。南方电网公司也从 2009年开始逐步启动配电自动化的规模试点建设,在广州、深圳、佛山、珠海等 12 个城市开展了试点工作。

 ②我国配电网自动化发展现状

 配电网直接面向工业企业和电力用户,其自动化程度直接影响系统的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质量。我国配电网分布广、设备多、网架结构较为薄弱,配电自动化程度还处于较低水平。发改委、能源局在《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 年)》中提出,加大配电自动化建设,到 2020 年实现整体配电自动化覆盖率达 90%。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以及相关省、市电力企业规划,其中较大部分投资将投向配用电自动化建设领域。2015 年,能源局在印发的《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年》中明确提出:通过实施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有效加大配电网资金投入。2015-2020 年,配电网建设改造投资不低于 2 万亿元,其中 2015 年投资不低于 3,000 亿元,“十三五”期间累计投资不低于 1.7 万亿元。

 综上可见,随着国家在配网领域的投资规模逐步加大,配电及自动化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机遇。

 4、行业市场规模及预测

 (1)电力行业

 根据《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总报告(修订稿)》,2009 年至 2020年国家电网计划总投资 3.45 万亿元,其中智能化投资 3,841 亿元,占电网总投资的 11.13%。国家电网将“坚强智能电网”的建设计划划分为三个阶段,其中 2016 年至 2020 年为引领提升阶段,计划总投资 1.4万亿元,该阶段重点是基本建成坚强智能电网,输电、变电、配电、用电以及调度环节基本实现全面智能化,电力系统运行效率、电网可靠性和电能质量全面提升。

 前述所示,第三阶段与第二阶段智能电网总投资额持平,据此推算则第三阶段(2016-2020 年)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及配电自动化与配网调控一体化的总投资额分别为 73.70 亿元、261.00 亿元,年均分别为 14.74 亿元、52.20 亿元,若加上南方电网投资部分,未来市场将更加广阔。

 (2)智能机器人在电力行业的应用

 智能机器人在电力行业的应用场景包括变电站、换流站、配电站、发电厂变电场所等。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智能电网改造通常存在

 区域内先行试点、逐步普及,再到不同区域推广、全国推行的过程,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应用也不例外。

 若按 2017 年变电站数量计算,110kV 及以上变电站数量约为35,900 座,变电站室外轮式智能巡检机器人需求为 36,503 台,按照每台 50~80 万的均价计算,市场容量约为 180~290 亿人民币;变电站室内导轨巡检机器人需求为 40,645 台,按照每台 30~60 万的均价计算,市场容量约为 120~240 亿人民币。加之新建变电站以及其它应用场景需求,未来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市场规模将更加广阔。

 5、行业主要发展趋势

 (1)电力行业发展趋势

 ①智能电网是电力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2009 年 5 月,国家电网公司首先在“2009 特高压输电技术国际会议”上首次提出“坚强智能电网”概念。智能电网的概念涵盖了提高电网科技含量、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提高电网供电可靠性、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等内容,是我国电网建设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随着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传感测量技术、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在电网中得到广泛应用,并和原有的电网设施高度融合与集成,电网的智能化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②电力设备朝安全性、智能化、科技化方向发展

 随着我国电网结构日趋复杂,电力运行对电力设备可靠性、智能化、综合性的需求越来越大。智能电网能够提升电力设备的智能化水平、提升电网安全防御能力,构建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有效提高电力供电可靠性。随着电力科技创新在智能电网中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以及机器人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未来我国电力系统将在输电、变电、配电等环节全面实施智能化改造行动。

 ③智能电网标准化体系日趋完善

 智能电网的建设发展使电网的形态和功能定位发生改变,现有的电网技术标准将难以满足发展要求,我国需要尽快建立与智能电网相适应的标准体系,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统一的技术依据。国家电网公司于 2010 年 6 月发布了《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规划》,提出综合与规划、智能发电、智能输电、智能变电、智能配电、智能用电、智能调度、通信信息 8 个专业分支、26 个技术领域、92 个标准系列的智能电网技术标准体系。建立统一的规则和标准体系是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电网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未来智能电网标准化体系将更加完善,保障智能电网建设的快速推进。

 (2)电力机器人发展趋势

 ①电网智能化改造稳步推进,电力机器人市场广阔

 《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总报告(修订稿)》提出“坚强智能电网”指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的现代电网,智能化改造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其中输变电环节方面,将全面建成覆盖全网范围的总部和各网省公司的输变电设备状态监测系统;配网方面,将分阶段在重点城市和部分条件成熟市县的核心区域开展配电自动化建设,同步推广配网调控一体化智能技术支持系统。电力机器人作为电网智能化改造的重要实现手段,自 2013 年至今始终是国家电网主要集中采购的监测设备之一。电力机器人目前仍主要作为变电环节的状态监测设备,未来将拓展至配电、发电、输电等环节,将为实现高度一体化融合的“坚强智能电网”提供有力支持。随着智能化改造的持续推进及其他应用场景的拓展,电力机器人市场空间广阔。

 ②机器人应用逐渐成熟,平台化趋势明显

 随着电力机器人在变电环节的应用逐渐成熟,国网积累了大量巡检数据使得电力机器人的改进升级将更加适应变电站环境,而其对机器人的平台化也提出了要求。在硬件平台化方面,机器人本体通过搭载实现状态监测的传感器在特定工作环境下自主运行,机器人的硬件

 结构、传感器、防护等级、设计规范等要求趋于统一,机器人感知系统对所有仪表和设备状态的识别将更加精确;在软件平台化方面,电力机器人的核心功能包括环境感知、视觉识别、红外测温、音频检测等,上述核心功能的量化目标、接口规范、数据标准不断明确,软件开发逐渐趋于标准化,以更快地实现核心功能。

 ③技术优化提升,有助实现高度智能化

 人工智能技术的大规模突破对电力机器人的核心功能、识别精度、定位导航数据分析等有很大提升,使得电力机器人的高度智能化有了实现的可能性。机器人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是机器人实现数据采集、运维检测的基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能够支持电力系统真正实现“无人值守”;图像、视频、语音识别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电力机器人在图像处理、音频采集及判断等方面的提升,有助于实现电力机器人表计动态捕捉识别。

 另一方面,电力机器人采集的数据包括环境数据(如温度、湿度、声音等)、安全数据(道路障碍物、火源等)、设备状态数据(图像、局放、紫外等)。电力机器人的每一次巡检都收集了大量数据,大数据分析技术使得综合运用不同类型的数据成为了可能,能够实现及时预警,并且能够合理预判可能发生的问题。

 ④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差异化日趋明显

 电力机器人改变了电力系统的传统运维方式,目前主要应用于变电站、配电站等较为简单的环境,少量应用于输电架空线、地下电力隧道等场景。随着技术应用的不断成熟,电力机器人将在电力系统中承担更加重要的角色。比如核电站巡检机器人,核电站反应堆存在大量的放射性物质,机器人的应用可以替代工作人员从事高放射性环境下的工作,比如燃料池水下检修、水下异物清理、堆芯重要设备应急修复等,该类机器人需要具有较高的耐辐射能力;水电站管廊机器人,水电站管道具有潮湿、坡度高等特殊环境,机器人需要克服相应困难以完成巡检任务;电力铁塔攀爬机器人能够用于检测高压电力铁塔及其附件损伤、缺陷情况,也可实现对支撑绝缘瓷瓶绝缘子串的清扫功能。电力机器人需要具备特殊功能以适应不同的场景,机器人之间的差异化也将更加明显,未来行业的经营模式将更趋向于提供基于电力机器人的解决方案以满足差异化需求。

 二、市场分析

 1、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

 (1)国家电网公司及其下属企业的采购模式

 市场需求主要来源于两大电网公司及其下属企业。电网公司按照政府及其公司采购的相关管理办法,对属于国家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以公开招标方式进行采购;对于其他产品及服务,各级电网公司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采用公开招标或非招标的方式进行采购。非招标方式主要包括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采购以及零星采购。招标和非招标采购活动可由电网公司自行组织实施,也可由电网公司委托招标代理机构组织实施。本行业企业主要是通过参与两大电网及其下属公司的招投标或竞争性谈判来获取订单。

 在招投标方式下,从招投标主体的层级来看,一般情况下,根据采购的内容和合同金额不同,国网总公司、国网省公司以及下属各地市电力公司可自主进行招标。其中,国网总公司一般委托国网物资有限公司,在国家电网电子商务平台以国网总公司名义进行统一招标;国网省公司根据辖区内的设备需求,制定统一的采购计划,由国网省公司物资部委托国网省级招标代理公司,在国家电网电子商务平台以省级单位的名义进行招标;各地市电力公司也可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部分自主招标或自主采购,以作为国网总公司和国网省公司统一招标采购的补充,一般是委托地市级招标公司来完成。

 在竞争性谈判方式下,电网公司及其下属公司作为采购方公开发布竞争性谈判的采购需求或者向特定的供应商发送邀请谈判报价。供应商在提交应答文件后,由谈判专家小组与各供应商进行若干轮谈判,确定最终的技术要求及报价等条件,确定入围供应商,签订销售合同。

 近年来,两大电网公司的建设投资规模巨大,电网工程中的电力设备投资金额较大。租赁作为一种成熟的商业模式,正逐步成为我国电网公司取得电力设备的补充手段。我国部分省份的电网公司已开始尝试从国网下属公司租赁其外购或自产的电力相关设备,以缓解因固定资产投资过大而导致的资金压力。

 (2)本行业企业的一般经营模式

 本行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产品研发、方案设计等方面,因此其运营核心环节体现为产品研发、系统集成和性能检测,对于标准化部件直接向上游供应商采购,对于非标准化的部件则一般通过定制化采购或外协加工、劳务外包等方式解决。

 电网公司对入网的电力设备一般都有相应的产品技术标准,供应商所提供的电力设备必须满足对应技术标准的要求。然而,由于电网企业资产分布区域广,具体部署环境有所差异,因此电力设备厂商在前述技术标准的前提下,仍需根据具体情况对设备进行部分定制,或

 者提供定制的解决方案。部分企业由于产品线相对单一,在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时,需购置其它厂家生产的产品,进而组合成相应的系统方...

相关热词搜索: 例文 建设项目 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