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机器人生产项目
投资计划书
MACRO 泓域咨询
报告说明
配电及自动化控制设备主要为一次设备及配套的二次设备,相关产品及技术相对较为成熟,然而国内外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近些年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国内本行业企业逐步掌握了核心技术和工艺,在产品小型化、大容量、高可靠性、智能化、环保等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进步,总体技术能力已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 12486.62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9711.47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77.78%;建设期利息 245.0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96%;流动资金 2530.1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20.26%。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 23200.00 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 19553.72 万元,净利润 2072.82 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16.78%,财务净现值 2439.79 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 7.27 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
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
综合判断,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区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发展形势总体向好有利,将通过全面的调整、转型、升级,步入发展的新阶段。知识经济、服务经济、消费经济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特征,中心城区的集聚、辐射和创新功能不断强化,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报告深入进行项目建设方案设计,包括:项目的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工程选址、工艺技术方案和主要设备方案、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环境影响问题、项目建成投产及生产经营的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项目进度计划、所需投资进行详细估算、融资分析、财务分析、国民经济评价、社会评价、项目不确定性分析、风险分析、综合评价等。
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
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
第三章
行业发展及市场分析
第四章
产品规划方案
第五章
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
第六章
建筑工程说明
第七章
原材料及成品管理
第八章
工艺技术分析
第九章
项目环境保护
第十章
安全生产
第十一章
节能说明
第十二章
组织机构及人力资源配置
第十三章
进度计划
第十四章
投资方案分析
第十五章
经济效益评价
第十六章
招投标方案
第十七章
风险防范
第十八章
总结分析
第十九章
附表
第一章
总论
一、概述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智能机器人生产项目
2、承办单位名称:xxx 投资管理公司
3、项目性质:新建
4、项目建设地点: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
5、项目联系人:余 xx
(二)主办单位基本情况
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公司在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企业文化、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着力探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配合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同时,公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践行“责任、人本、和谐、感恩”的核心价值观。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坚持以诚信经营来赢得信任。
(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规模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 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占地面积约26.04 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
(四)产品规划方案
根据项目建设规划,达产年产品规划设计方案为:智能机器人00000 台/年。
二、项目提出的理由
本行业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基础,与智能电网的建设保持较强的相关性。就长期而言,智能电网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行业,属于上升周期;就短期而言,由于智能电网建设投入巨大,短期内可能因资金等原因存在一定的波动性。总体而言,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逐步推进,本行业仍处于上升通道。
智能巡检机器人属于多学科混合、技术密集型产品,本行业的技术人员既需要精通电力系统分析、现代信息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力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又需要具备丰富的行业运行管理经验,对技术人才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但实际情况中此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较为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本行业的发展。此外,电力检测设备公司需要为客户提供长期持续且专业的售后服务,该部分人员同样需要掌握相关技术,而该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同样较为缺乏。因此技术人才和营销人才的缺乏从一定程度上可能制约该行业的发展。
综合判断,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区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发展形势总体向好有利,将通过全面的调整、转型、升级,步入发展的新阶段。知识经济、服务经济、消费经济将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特征,中心城区的集聚、辐射和创新功能不断强化,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三、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 12486.62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9711.47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77.78%;建设期利息 245.0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96%;流动资金 2530.15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20.26%。
四、资金筹措方案
(一)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
项目总投资 12486.62 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 投资管理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7486.62 万元。
(二)申请银行借款方案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 5000.00 万元。
五、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23200.00 万元(含税)。
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19553.72 万元。
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2072.82 万元。
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6.78%。
5、全部投资回收期(Pt):7.27 年(含建设期 24 个月)。
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5306.57 万元(产值)。
六、项目建设进度规划
项目计划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到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 24 个月的时间。
七、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
(一)编制依据
1、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部门与地区规划,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任务、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和技术经济政策以及国家和地方法规等;
2、经过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和在项目建议书批准后签订的意向性协议等;
3、当地的拟建厂址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基础资料;
4、有关国家、地区和行业的工程技术、经济方面的法令、法规、标准定额资料等;
5、由国家颁布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及经济评价的有关规定;
6、相关市场调研报告等。
(二)编制原则
1、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法规,认真执行国家、行业和地方的有关规范、标准规定;
2、选择成熟、可靠、略带前瞻性的工艺技术路线,提高项目的竞争力和市场适应性;
3、设备的布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合理用地;
4、严格执行“三同时”原则,积极推进“安全文明清洁”生产工艺,做到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消防设施和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运行,注意可持续发展要求,具有可操作弹性;
5、形成以人为本、美观的生产环境,体现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
6、满足项目业主对项目功能、盈利性等投资方面的要求;
7、充分估计工程各类风险,采取规避措施,满足工程可靠性要求。
八、研究范围
报告是以该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和国家有关法令、政策、规程等以及该项目相关内外部条件、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针对项目的特点、任务与要求,对该项目建设工程的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建设内容及规模、市场需求、建设内外部条件、项目工程方案及环境保护、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项目风险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测算和论证,以确定该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效益的合理性。
九、研究结论
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具有前瞻性;项目产品技术及工艺成熟,达到大批量生产的条件,且项目产品性能优越,是推广型产品;项目产品采用了目前国内最先进的工艺技术方案;项目设施对环境的影响经评价分析是可行的;根据项目财务评价分析,经济效益好,在财务方面是充分可行的。
十、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
17359.98
约 26.04 亩
1.1
总建筑面积
㎡
19095.98
容积率 1.10
1.2
基底面积
㎡
10242.39
建筑系数 59.00%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361.02
1.4
基底面积
㎡
10242.39
2
总投资
万元
12486.62
2.1
建设投资
万元
9711.47
2.1.1
工程费用
万元
8539.12
2.1.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977.78
2.1.3
预备费
万元
194.57
2.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245.00
2.3
流动资金
2530.15
3
资金筹措
万元
12486.62
3.1
自筹资金
万元
7486.62
3.2
银行贷款
万元
5000.00
4
营业收入
万元
23200.00
正常运营年份
5
总成本费用
万元
19553.72
""
6
利润总额
万元
2763.76
""
7
净利润
万元
2072.82
""
8
所得税
万元
690.94
""
9
增值税
万元
742.00
""
10
税金及附加
万元
882.52
""
11
纳税总额
万元
2315.46
""
12
工业增加值
万元
5714.18
""
13
盈亏平衡点
万元
5306.57
产值
14
回收期
年
7.27
含建设期 24 个月
15
财务内部收益率
16.78%
所得税后
16
财务净现值
万元
2439.79
所得税后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
一、产业发展情况
1、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
(1)国家电网公司及其下属企业的采购模式
市场需求主要来源于两大电网公司及其下属企业。电网公司按照政府及其公司采购的相关管理办法,对属于国家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以公开招标方式进行采购;对于其他产品及服务,各级电网公司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选择采用公开招标或非招标的方式进行采购。非招标方式主要包括竞争性谈判、单一来源采购、询价采购以及零星采购。招标和非招标采购活动可由电网公司自行组织实施,也可由电网公司委托招标代理机构组织实施。本行业企业主要是通过参与两大电网及其下属公司的招投标或竞争性谈判来获取订单。
在招投标方式下,从招投标主体的层级来看,一般情况下,根据采购的内容和合同金额不同,国网总公司、国网省公司以及下属各地市电力公司可自主进行招标。其中,国网总公司一般委托国网物资有限公司,在国家电网电子商务平台以国网总公司名义进行统一招标;国网省公司根据辖区内的设备需求,制定统一的采购计划,由国网省公司物资部委托国网省级招标代理公司,在国家电网电子商务平台以
省级单位的名义进行招标;各地市电力公司也可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部分自主招标或自主采购,以作为国网总公司和国网省公司统一招标采购的补充,一般是委托地市级招标公司来完成。
在竞争性谈判方式下,电网公司及其下属公司作为采购方公开发布竞争性谈判的采购需求或者向特定的供应商发送邀请谈判报价。供应商在提交应答文件后,由谈判专家小组与各供应商进行若干轮谈判,确定最终的技术要求及报价等条件,确定入围供应商,签订销售合同。
近年来,两大电网公司的建设投资规模巨大,电网工程中的电力设备投资金额较大。租赁作为一种成熟的商业模式,正逐步成为我国电网公司取得电力设备的补充手段。我国部分省份的电网公司已开始尝试从国网下属公司租赁其外购或自产的电力相关设备,以缓解因固定资产投资过大而导致的资金压力。
(2)本行业企业的一般经营模式
本行业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产品研发、方案设计等方面,因此其运营核心环节体现为产品研发、系统集成和性能检测,对于标准化部件直接向上游供应商采购,对于非标准化的部件则一般通过定制化采购或外协加工、劳务外包等方式解决。
电网公司对入网的电力设备一般都有相应的产品技术标准,供应商所提供的电力设备必须满足对应技术标准的要求。然而,由于电网企业资产分布区域广,具体部署环境有所差异,因此电力设备厂商在前述技术标准的前提下,仍需根据具体情况对设备进行部分定制,或者提供定制的解决方案。部分企业由于产品线相对单一,在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时,需购置其它厂家生产的产品,进而组合成相应的系统方案。
2、行业特征
(1)周期性
本行业作为智能电网建设的基础,与智能电网的建设保持较强的相关性。就长期而言,智能电网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行业,属于上升周期;就短期而言,由于智能电网建设投入巨大,短期内可能因资金等原因存在一定的波动性。总体而言,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逐步推进,本行业仍处于上升通道。
(2)区域性
智能电网的建设进程依托于传统电网的建设基础。在传统电网建设过程中,全国各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智能电网的建设进程也先后不一,其对电力机器人的市场需求存在差异。所以,本行业也呈
现出一定的区域性特征。目前,国内智能巡检机器人需求较大的省份主要是江苏、浙江、上海、湖北、天津等经济发达地区。
(3)季节性
两大电网公司及其下属企业具有严格的计划采购制度,预算约束较强。电力系统企业的电力监测设备采购立项申请一般集中在每年四季度,次年一季度对上一年的立项项目进行审批,合同项目的执行与实施相对集中于下半年。与此相对应,本行业企业营业收入的实现也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具有一定的季节性特征。
二、区域产业环境分析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省情、市情,“十三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叠加期,也是实现弯道超越的黄金机遇期。一是国家实施重大战略带来的新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必然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我市面临的最大、最直接的战略机遇。这一战略的实施,使京津冀城市群成为带动全国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河北打通开放新通道、打造国际产能新样板、实现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机遇。长江经济带建设,也必将使我市沿海靠港、交通便利等方面的优势转换为竞争优势,对
承接产业转移、产品出口等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二是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带来的新机遇。当前,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必然衍生一些新举措、新政策,其中蕴含很多发展机遇和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行动计划的实施,孕育着新型产业、新兴业态与全新发展模式,为我市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新产业、新业态的产生和加速成长创造了有利契机。随着一些新技术产生,各种产业发展由“制造”向“智造”转变,必将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对我市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技改升级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现有资源优势所蕴含的新机遇。便利的区位优势赋予了我市对项目、资金、人才的强大吸引力。经过不懈努力,我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业优势日益凸显,电子机箱、管道装备、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能源车辆、汽车零部件等一些前景好、潜力大的战略新兴产业已见雏形,发展质量、发展速度明显提升,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通过持续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我们成功引进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并陆续开工建设、达产达效,为今后发展积蓄了充足后劲。
在看到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综合实力还不够强,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够优化,财政支撑能力不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项目投产达效的任务依然艰巨;二是创新能力不足,创新实践、创新成果、创新举措还不够多,全社会创新、创造和创业的活力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三是资源约束与环境问题集中显现,节能减排压力仍然较大,破解要素制约与发展矛盾的任务艰巨。
三、项目承办单位发展概况
公司始终坚持“人本、诚信、创新、共赢”的经营理念,以“市场为导向、顾客为中心”的企业服务宗旨,竭诚为国内外客户提供优质产品和一流服务,欢迎各界人士光临指导和洽谈业务。
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公司在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企业文化、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着力探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配合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同时,公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践行“责任、人本、和谐、感恩”的核心价值观。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坚持以诚信经营来赢得信任。
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公司在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企业文化、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着力探索,提升企业综合实
力,配合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同时,公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践行“责任、人本、和谐、感恩”的核心价值观。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坚持以诚信经营来赢得信任。
四、行业背景分析
1、有利因素
(1)国民经济和社会对电力安全的要求日益提高
电力安全与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息息相关,大面积停电等重大电力事故将对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并且影响社会稳定。因此,国家对电力运行安全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并以立法形式进行保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中规定,“因电力运行事故给用户或者第三人造成损害的,电力企业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以及法律层面的强制规定,促使电力企业不断加大电力设备监测和维护方面的投入,客观上推动了本行业的市场需求,成为本行业发展的长期利好。
(2)智能电网建设带来广阔市场空间
智能电网作为世界范围内的发展趋势,并且基于国情的需要,2009 年,自国家电网首次提出智能电网概念后,政府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对其给予支持。目前,我国电网的智能化程度不高,
在产业政策的支持及推动下,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智能电网都将成为我国电网建设的重点。因此,加大电力设备监测投入,维护电力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提升电力输配效率,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3)国家产业政策支持鼓励机器人行业发展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特种机器人技术研究与开发,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不断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扶持力度。《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明确将智能服务机器人技术作为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要求以服务机器人和危险作业机器人应用需求为重点,研究设计方法、制造工艺、智能控制和应用系统集成等共性基础技术;《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中指出针对智能制造和工业转型升级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和智慧生活、现代服务和特殊作业对服务机器人的需求,重点突破制约我国机器人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指出要推动巡检、导览等公共服务机器人以及消防救援机器人等的创新应用。在上述产业政策的推动下,电力机器人行业将保持持续健康发展。
(4)技术创新与进步推动行业发展
伴随智能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人机接口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等学科知识和技术的积累和应用,工业自动化与各种新技术的结合愈加紧密,产生出多种新的功能与应用。与此同时,科技进步带来相关产品市场价格不断降低,使应用自动化设备的企业各种成本不断下降,更进一步加快了工业自动化的市场普及率,以及工业机器人的升级换代节奏。受益于不断延伸和扩展的新技术应用,工业自动化行业将长期处于高速发展阶段,科技进步将促进状态监测设备、自动化控制设备和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应用进一步深化。
2、不利因素
(1)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不断提升和产业分工的细化,行业上下游配套厂家众多,对于非核心类部件的生产、加工能力较为完善,然而高端核心部件仍对国外存在较高的依赖度。此外,本行业更多的注重应用技术的开发,对于底层基础技术投入相对较小,长远来看也限制了行业的发展深度及高度。
本行业是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行业,但受起步晚和资金实力的限制,行业内企业规模普遍偏小,融资困难,这限制了企业在人才培育和研发能力等方面的投入,一定程度上阻碍本行业的创新能力。
(2)高端技术人才相对缺乏
智能巡检机器人属于多学科混合、技术密集型产品,本行业的技术人员既需要精通电力系统分析、现代信息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力自动化控制技术等,又需要具备丰富的行业运行管理经验,对技术人才综合能力要求较高。但实际情况中此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较为缺乏,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本行业的发展。此外,电力检测设备公司需要为客户提供长期持续且专业的售后服务,该部分人员同样需要掌握相关技术,而该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同样较为缺乏。因此技术人才和营销人才的缺乏从一定程度上可能制约该行业的发展。
第三章
行业发展及市场分析
一、行业基本情况
1、智能巡检机器人的技术水平与技术特点
智能巡检机器人是最近几年才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发展历程较短,但速度较快,特别是在电力系统推进变电站无人值守的进程中,巡检机器人得到了规模化应用,并在应用过程中技术不断得到加强和提升。从长远来看,智能巡检机器人作为电力特种服务机器人的一种,将赋予更多的内涵,承担更多的任务。
(1)智能巡检机器人技术水平
智能巡检机器人是以智能巡检技术为核心,整合机器人本体技术、电力设备非接触检测技术、多传感器融合技术以及导航及行为规划技术等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其技术水平具体分析如下:
①机器人技术水平
机器人技术是机械、电子、软件及人工智能等多学科技术的综合运用,主要涵盖机器人共性技术(机械设计、驱动器、控制器、执行器、运动控制、自主定位与导航、图像识别、深度学习、云计算与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和创新技术。从国内外当前机器人产业情况来看,国内机器人本体技术水平总体偏低,掌握核心技术不多,大部分关键
零部件需要依赖国外进口,特别是控制器、伺服电机和减速机三大核心部件发展水平仍然较低,成为制约中国机器人产业的主要瓶颈。因此对于电力智能巡检机器人行业来说,机器人本体技术将是未来行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②电力设备非接触检测技术水平
非接触式检测是电力设备巡检的一项重要技术手段,智能巡检机器人使用的非接触检测技术主要包括红外热成像测温技术、可见光图像识别技术和噪音检测技术。
红外热成像传感技术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逐步从军用领域拓展至工业和民用领域。就智能巡检机器人行业而言,目前的红外传感技术已基本满足现场应用需求,但为了进一步提升检测质量和精准度,需采集更高分辨率的红外图像,故进一步提高红外热成像精度将是该技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可见光图像检测技术作为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获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特别是最近深度学习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发展,为图像检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向上飞跃的助推器。随着图像识别技术逐步向高级阶段发展,将促进智能巡检机器人进入更加智能的阶段。
噪音检测技术包括两种形式,根据机器学习方法,一种是提取背景声源特征,另一种是通过声音连续谱分析识别故障。
③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水平
智能巡检机器人作为一种多传感器的复杂系统,传统的单一传感器检测技术已不能满足其发展的要求,从机器人安全性和可靠性角度来看,采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将是一种必然趋势。目前,多传感信息融合技术主要是针对特定应用领域的问题来开展研究,尚未建立一套统一有效的信息融合基本理论和广义融合模型算法;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使系统本身具有较好的柔性和可理解性,同时还具备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未来的信息融合技术中利用人工智能的各种方法,构建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将是未来的研究热点趋势之一。
④导航及路径规划技术水平
智能巡检机器人作为一个重要的移动平台载体,其自主行驶能力是其实用化的关键。目前随着各种导航传感器及其定位技术(如 GPS,北斗,激光雷达和视觉导航等)的广泛应用和快速发展,定位导航与路径规划技术已经迈入了实用化的阶段。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应用环境具有复杂性、易变性和不可预知性等特点,现有主流的定位导航与路径规划技术能满足基本固定不变的环境中应用,但环境变化较大的情
况下,单一导航与路径规划仍需要融合多种传感器的信息来共同实现。近年来,随着汽车无人驾驶技术的异军突起,相关先进技术在行业内的开发应用将会逐步解决该类问题。
(2)智能巡检机器人技术特点
随着智能电网的建设,电力设备向高可靠性和高智能化方向发展,智能巡检机器人技术亦呈现如下特点:
①系统集成模块化
智能巡检机器人作为一个复杂系统,系统内集成了包括结构、电气、传感器、控制器和软件等各个技术单元,这就要求各个组成单元和应用单元采用模块化设计,最终实现模块化系统集成。
②巡检智能化
智能巡检机器人作为替代人工巡检的一种重要手段,其智能化、可靠性水平直接决定了产品的实用性。机器人除了需按照人工预先设定的巡检任务进行例行巡检工作外,还需加强在异常情况下的应急处理能力。
③检测手段多样化
目前应用的智能巡检机器人主要搭载可见光摄像仪、红外热像仪和声音检测器等几类常规检测仪器,随着未来检测范围要求的不断提
高,机器人平台可灵活搭载局放检测仪、紫外检测仪等检测设备进行多样化的检测、监测。
④远程管控集群化
智能巡检机器人作为变电站无人值守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远程管控将成为运维人员的日常操作模式。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手段将各个变电站的多台机器人进行集群控制将是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
⑤数据分析智能化
智能巡检机器人所采集的红外图像和可见光图像等数据量庞大,且持续累积沉淀,需要采用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对采集和积累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深度挖掘,同时依托于大数据分析结果,构建或引入专家诊断系统,对电力设备健康状态和故障情况做出及时的评价和预警、控制,形成智能化的运维平台。
2、智能电力监测及控制设备技术水平与技术特点
(1)智能电力监测及控制设备技术水平
输变电在线监测技术主要是指通过安装在电力系统设备上的智能网络数据采集系统,实现对电力设备的实际运行状况进行实时记录,同时根据其运行状态对其进行诊断的一种检测系统技术。
输变电在线监测技术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技术,其技术水平主要体现在传感器技术水平、抗电磁干扰技术水平、故障诊断技术水平和系统集成与一体化管理水平等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①传感器技术水平
传感器技术是现代科学的前沿技术,是新技术革命和信息社会的重要技术基础;传感器在工业部门的应用普及率已被国际社会作为衡量一个国家智能化、数字化、网络化的重要标志。在我国输变电在线监测领域,部分传感器已逐步摆脱依赖国外进口的阶段,比如电流电压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等已经能够完全自主研制生产;但在某些高精度、高采样频率和高可靠性等要求很高的场合,仍需要引进国外进口产品。因此作为输变电在线监测系统的重要前端采集设备,国内传感器技术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未来随着输变电在线监测设备的逐步普及和应用推广,传感器技术将迎来快速发展和提升阶段。
②抗电磁干扰技术水平
输变电在线监测产品主要应用于高电压、高电场和高辐射的场合,因此产品的抗电磁干扰能力是衡量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现阶段通过长时间在电力行业开发和应用的经验积累,抗电磁干扰技术的应用相对成熟和稳定,但特高压领域还存在诸多难点问题尚未克服,因此
抗电磁干扰技术仍将作为一个重要课题,需进一步提高以满足现场使用的需要。
③故障诊断技术水平
我国电力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从最初的技术理论逐步发展为以模式识别、智能专家系统为基础的设备故障诊断系统。就当前行业应用状况来看,以单一监测设备为对象的诊断技术相对成熟,比如采用三比值法进行变压器特征气体故障诊断的方法已被多年的实践经验所证明,但基于多个监测设备的综合诊断技术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这主要是由于相关样本数据不够健全,理论模型不够完善所导致。但随着产品的逐步推广以及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在行业的不断应用,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电力设备综合诊断技术将成为未来研究的发展方向,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和完善。
配电及自动化控制设备主要为一次设备及配套的二次设备,相关产品及技术相对较为成熟,然而国内外仍存在一定的差距。近些年来,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国内本行业企业逐步掌握了核心技术和工艺,在产品小型化、大容量、高可靠性、智能化、环保等方面取得了较为突出的进步,总体技术能力已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2)智能电力监测及控制设备技术特点
智能电力监测及控制设备技术的研究涵盖数据采集、处理、通信、分析与诊断等各个方面,并综合应用了多学科的技术,其技术主要呈现以下几方面特点:
①数据采集自动化、通信标准化、处理智能化
系统采用智能传感器对检测对象的运行状态数据进行高精度、高频率采集,实现在线式实时采集功能,确保监测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及时了解设备运行状态,从而提高设备运维的管理水平。
为了实现不同厂家、不同监测设备之间的互操作性问题,电力系统制定和推广了基于 IEC 标准的通信规约体系,在这些通信标准体系下,各监测设备与站端后台之间,站端后台与主站系统之间实现了数据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统一化传输,进一步推动了电网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
随着电力监测设备的种类及数量越来越多,系统在长期、连续的监测过程中会累积大量的采集数据,这要求数据处理技术需进一步提升,运用大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挖掘技术,对监测系统数据进行智能化分析,可以更好的解决数据融合性问题,提高数据的有效性。
②诊断分析综合化
输变电在线监测领域内的各类产品是相互补充、印证的关系,而非对立和排斥的关系。在实践中,对电力设备状态的分析和诊断通常需要运用多种技术手段进行综合检测,才能做出更加准确、完整的判断。
③技术综合性强
智能电力监测及控制设备综合应用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等技术,这些技术与电力系统专业知识相结合,具有跨学科特点,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专业领域。
④小型化和智能化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单位面积电网容量不断增长。小型化设备具有节约占地空间、节约能耗和材料、环境适应性强等优点,符合客户需求的发展。随着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的发展,电力监测及控制设备的智能化的程度也不断提高。
二、市场分析
(一)行业主要法律法规、产业政策
1、《电力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18-2020 年)》
杜绝重大以上电力人身伤亡责任事故、杜绝重大以上电力安全事故、杜绝电厂垮坝漫坝事故,防止主设备严重损坏事故、防止对社会
造成重大影响事故,实现电力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伤亡人数进一步下降,确保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
2、《“十三五”国家基础研究专项规划》
围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和新型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与氢能、先进核能与核安全、智能电网、深层油气勘探开发、能源基元与催化,加强碳基能源清洁转化、源网荷协同机制、深层油气成藏机理和生态监测预警等基础研究的支撑引领。
3、《关于金融支持制造强国建设的指导意见》
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和制造业企业在制造业集聚地区,通过控股、参股等方式发起设立金融租赁公司,支持智能电网成套设备等高端装备重点领域扩大市场应用和提高国际竞争力。
4、《2017 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
制订实施《关于推进高效智能电力系统建设的实施意见》,配套制订各省(区、市)具体工作方案;研究制订《智能电网 2030 战略》,推动建立智能电网发展战略体系。
5、《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
推进电力企业安全风险预控体系建设,建立安全风险分级预警管控制度;建立电力安全协同管控机制,加强电力建设安全监管,落实
电力设计单位、施工企业、工程监理企业以及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电力用户等各方面的安全责任;健全电网安全风险分级、分类、排查管控机制,完善电网大面积停电情况下应急会商决策和社会联动机制。
6、《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 版)
智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包括 500 千伏及以上交直流输电技术及设备,750 千伏以上级交流输电、交联聚乙烯(XLPE)绝缘电力电缆及电缆附件,先进可靠的配电网和供用电系统。大规模电网安全保障和防御体系及智能调度系统。
7、《“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大力发展智能电网技术,发展和挖掘系统调峰能力,大幅提升风电消纳能力。加快发展高塔长叶片、智能叶片、分散式和海上风电专用技术等,重点发展 5 兆瓦级以上风电机组、风电场智能化开发与运维、海上风电场施工、风热利用等领域关键技术与设备。
8、《“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聚焦部署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调控、大电网柔性互联、多元用户供需互动用电、智能电网基础支撑技术等重点任务,实现智能电网技术装备与系统全面国产化,提升电力装备全球市场占有率。
9、《关于加快配电网建设改造的指导意见》
以智能化为方向,按照“成熟可靠、技术先进、节能环保”的原则,全面提升配电网装备水平。采用先进物联网、现代传感和信息通信等技术,实现设备、通道运行状态及外部环境的在线监测,提高预警能力和信息化水平。
10、《配电网建设改造行动计划(2015-2020 年)》
加强配电自动化建设,持续提升配电自动化覆盖率,提高配电网运行监测、控制能力,实现配电网可观可控,变“被动报修”为“主动监控”,缩短故障恢复时间,提升服务水平。
11、《智能电网重大科技产业化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
突破大规模间歇式新能源电源并网与储能、智能配用电、大电网智能调度与控制、智能装备等智能电网核心关键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智能电网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建立较为完善的智能电网产业链,基本建成以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为特征的智能电网,推动我国电网从传统电网向高效、经济、清洁、互动的现代电网的升级和跨越。
12、《“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 2018 年度项目专项申报指南》
面向电力行业的检测和作业需求,研制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检修机器人,实现 GIS 腔体的检测和维护;研制电缆隧道检
测机器人,实现机器人在电缆隧道内的全自主巡检以及对隧道环境与电缆设备状态的综合监测与分析;研制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实现目标识别和锁定,以及带电拆接引、导线清障等典型作业;研制 500kV架空输电线路带电作业机器人,突破上下线技术,实现异物清除、断股修补、防振锤复位等带电作业功能。
13、《促进新--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年)》
支持智能交互、智能操作、多机协作等关键技术研发,提升清洁、老年陪护、康复、助残、儿童教育等家庭服务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推动巡检、导览等公共服务机器人以及消防救援机器人等的创新应用。
14、《高端智能再制造行动计划(2018-2020 年)》
面向化工、冶金和电力等行业大型机电装备维护升级需要,鼓励应用智能检测、远程监测、增材制造等手段开展再制造技术服务,扶持一批服务型高端智能再制造企业。
15、《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到 2020 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产业成为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到 2025 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成为带动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智能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到
2030 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
16、《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
争取到 2020 年实现:产业规模持续增长,服务机器人实现年销售收入超过 300 亿元;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新一代机器人技术取得突破,智能机器人实现创新应用。
17、《中国制造 2025》
促进机器人标准化、规模化、突破关键零部件和本体制造技术和系统集成设计制造技术。明确未来十年机器人产业两大方向:一是开发工业机器人本体和关键零部件系列化产品,推动产业化和应用;二是突破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开发一批智能机器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
18、《服务机器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围绕国家公共安全领域的重大需求,专项重点推进以下相关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开发:安全与救灾服务机器人(如:面向地震、火灾、水灾等的救灾机器人,反恐排爆机器人,危险搬运与维护检修机器人等),能源维护服务机器人(如:核电站监测、缺陷修复、拆装、救援等遥控机器人、电力巡线检测与检修机器人、电站安全监控机器人
等),军民两用服务机器人(如:大型高速全地域越野移动机器人平台,大型变结构海空航行器平台,核生化防护与作业机器人平台)等。
19、《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
重点研发大规模互联电网的安全保障技术、高效配电和供电管理信息技术和系统,以及在非结构环境下为人类提供必要服务的多种高技术集成的智能化装备,以服务机器人和危险作业机器人应用需求为重点。
第四章
产品规划方案
一、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一)项目场地规模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 17359.98 ㎡(折合约 26.04 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 19095.98 ㎡。
(二)产能规模
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 xxx 投资管理公司建设能力分析,建设规模确定达产年产智能机器人 00000 台,预计年营业收入 23200.00 万元。
二、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
本期项目产品主要从国家及地方产业发展政策、市场需求状况、资源供应情况、企业资金筹措能力、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风险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具体品种将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各年生产纲领是根据人员及装备生产能力水平,并参考市场需求预测情况确定,同时,把产量和销量视为一致,本报告将按照初步产品方案进行测算。
第五章
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
一、项目选址原则
1、符合国家地区城市规划要求;
2、满足项目对:原材料、能源、水和人力的供应;
3、节约和效力原则;
安全的原则;
4、实事求是的原则;
5、节约用地;
6、注意环保(以人为本,减少对生态环境影响)。
二、建设区基本情况
项目建设选址区位优势得天独厚,是区域核心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交通体系开放便捷,周边 10 分钟车程范围内,有高速公路 4 条、高速公路出入口 6 个,多条国道在区内通过,立体化交通网络通达。
项目建设地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园区绿化率达 50%以上,空气和水质优于国家标准;项目建设地配套功能设施完备,基础功能设施达到“十通一平”,建有大型商务写字楼、会议中心、星级酒店等,能够提供会议、住宿、餐饮、医疗、休闲等服务。
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省情、市情,“十三五”时期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叠加期,也是实现弯道超越的黄金机遇期。一是国家实施重大战略带来的新机遇。京津冀协同发展、“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的实施,必然会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我市面临的最大、最直接的战略机遇。这一战略的实施,使京津冀城市群成为带动全国发展的主要空间载体。“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河北打通开放新通道、打造国际产能新样板、实现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提供了重要机遇。长江经济带建设,也必将使我市沿海靠港、交通便利等方面的优势转换为竞争优势,对承接产业转移、产品出口等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二是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带来的新机遇。当前,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中央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必然衍生一些新举措、新政策,其中蕴含很多发展机遇和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行动计划的实施,孕育着新型产业、新兴业态与全新发展模式,为我市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新产业、新业态的产生和加速成长创造了有利契机。随着一些新技术产生,各种产业发展由“制造”向“智造”转变,必将会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对我
市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产业技改升级都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三是现有资源优势所蕴含的新机遇。便利的区位优势赋予了我市对项目、资金、人才的强大吸引力。经过不懈努力,我市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产业优势日益凸显,电子机箱、管道装备、食品饮料等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能源车辆、汽车零部件等一些前景好、潜力大的战略新兴产业已见雏形,发展质量、发展速度明显提升,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通过持续推进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我们成功引进了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并陆续开工建设、达产达效,为今后发展积蓄了充足后劲。
在看到重大机遇和有利条件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综合实力还不够强,经济总量不大,产业结构不够优化,财政支撑能力不足,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项目投产达效的任务依然艰巨;二是创新能力不足,创新实践、创新成果、创新举措还不够多,全社会创新、创造和创业的活力还没有得到充分释放;三是资源约束与环境问题集中显现,节能减排压力仍然较大,破解要素制约与发展矛盾的任务艰巨。
到“十三五”末,力争实现经济增长、发展质量效益、生态环境在省市争先进位;地区生产总值比 2010 年增加 1.5 倍以上、城乡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比 2010 年增加 1.5 倍以上;是到 2020 年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创新驱动发展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持续加大产业培育力度。要加快工业产业调整改造步伐,始终把产业培育作为中心任务不放松,加快打造支撑发展的产业体系。要聚焦以节能环保、信息服务、文化休闲旅游为重点的“三大新兴产业”,不断夯实产业发展载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着力优化产业结构,不断壮大经济实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发展动力转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发挥消费对增长的基础作用、投资对增长的关键作用、出口对增长的促进作用,统筹提升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加快培育形成经济发展的“混合动力”。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加大结构性改革力度,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主动融入开放发展新格局,优化对外开放环境,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加快新动能成长和传统动能改造提升。
四、 “ 十三五 ” 发展目标
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 2017 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 201...
相关热词搜索: 计划书 机器人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