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金属零部件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泓域咨询机构
报告说明
上世纪 40 年代末期,美国的一份专用规范问世,系统的总结了二战期间装备防护技术的经验教训,第一次完整地提出了包括弹药在内的各种专用物资的防护方法,美国装备防护技术日趋成熟。到上世纪50 年代,美国在防护装置技术方面的成果迅速在西方各国得到应用,同时,防护装置的材料、容器、封存防护装置工艺、检测试验方法及设备等方面趋于完善并得到发展。在此基础上,集多学科原理的综合性、专业性的防护装置技术迅速形成。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 64684.24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51816.7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80.11%;建设期利息 1122.11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73%;流动资金 11745.4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8.16%。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 108100.00 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 86277.31 万元,净利润 13439.13 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17.37%,财务净现值 2723.55 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 6.46 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
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
综合分析,“十三五”期间,西安处于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城市价值的集中兑现期、争先进位的追赶超越期和新常态的适应引领期。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一是经济总量还不够大,综合实力仍需进一步提高;二是发展结构还不够优,存在工业规模相对较小、非公经济发展不快、经济外向度不高等问题;三是创新潜能释放不足,科教、人才、军工资源优势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四是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趋紧,人口、土地等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五是社会治理和民生改善仍需持续提升,协调融合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有的放矢、精准施策,切实加以解决。
可行性研究是投资决策前的活动,它是在事件没有发生之前的研究,是对事物未来发展的情况、可能遇到的问题和结果的估计,具有预测性。因此,必须进行深入地调查研究,充分地占有资料,运用切合实际的预测方法,科学地预测未来前景。
本期项目是基于公开的产业信息、市场分析、技术方案等信息,并依托行业分析模型而进行的模板化设计,其数据参数符合行业基本情况。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学习参考模板用途。
目录
第一章
项目概况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
第三章
市场需求及行业前景分析
第四章
产品方案分析
第五章
选址分析
第六章
建筑工程可行性分析
第七章
原辅材料分析
第八章
工艺技术设计及设备选型方案
第九章
环保方案分析
第十章
安全生产
第十一章
节能说明
第十二章
人力资源配置分析
第十三章
进度实施计划
第十四章
项目投资分析
第十五章
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第十六章
项目招标方案
第十七章
风险评估分析
第十八章
总结评价说明
第十九章
附表
第一章
项目概况
一、概述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西安金属零部件项目
2、承办单位名称:xx 有限公司
3、项目性质:新建
4、项目建设地点: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
5、项目联系人:廖 xx
(二)主办单位基本情况
公司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加强规划引导,推动智慧集群建设,带动形成一批产业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基础好、引导带动作用大的重点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集群对外合作交流,发挥产业集群在对外产能合作中的载体作用。通过建立企业跨区域交流合作机制,承担社会责任,营造和谐发展环境。
(三)项目建设选址及用地规模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 xx(以最终选址方案为准),占地面积约122.70 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
(四)产品规划方案
根据项目建设规划,达产年产品规划设计方案为:金属零部件100000 套/年。
二、项目提出的理由
专用防护装置是防务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部队作战力及国家公共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行业内公司受到相关管理部门的严格监管,对安全性和产品性能有着较高的要求。出于国家安全战略的考虑,行业所处领域实行许可证制度。
专用防护装置的研制和生产具有较强的技术壁垒。该行业专业技术门槛较高,需要较长时间的技术积淀和无数次试验获得的经验积累。随着防务装备技战术要求的不断提高,这种技术积淀和经验积累将越发宝贵。同时,产品的研制、生产、试验、储存和运输等环节涉及较多特殊工艺,对工艺装备有特殊的要求,其工艺装备多为专用装备。除此之外,涉及生产原料改性的过程关键环节的技术和工艺较复杂,
有十分严格的工艺控制技术和使用专利,需要专门的工艺装备。没有专用工艺装备及长期的生产和使用经验,将难以涉足这一领域。
综合分析,“十三五”期间,西安处于加快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城市价值的集中兑现期、争先进位的追赶超越期和新常态的适应引领期。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新问题和新挑战:一是经济总量还不够大,综合实力仍需进一步提高;二是发展结构还不够优,存在工业规模相对较小、非公经济发展不快、经济外向度不高等问题;三是创新潜能释放不足,科教、人才、军工资源优势还未得到充分发挥;四是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趋紧,人口、土地等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加剧;五是社会治理和民生改善仍需持续提升,协调融合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有的放矢、精准施策,切实加以解决。
三、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 64684.24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51816.73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80.11%;建设期利息 1122.11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73%;流动资金 11745.4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8.16%。
四、资金筹措方案
(一)项目资本金筹措方案
项目总投资 64684.24 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 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41784.24 万元。
(二)申请银行借款方案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 22900.00 万元。
五、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108100.00 万元(含税)。
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86277.31 万元。
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13439.13 万元。
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7.37%。
5、全部投资回收期(Pt):6.46 年(含建设期 24 个月)。
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21970.91 万元(产值)。
六、项目建设进度规划
项目计划从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到工程竣工验收、投产运营共需 24 个月的时间。
七、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
(一)编制依据
1、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长期规划,部门与地区规划,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任务、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和技术经济政策以及国家和地方法规等;
2、经过批准的项目建议书和在项目建议书批准后签订的意向性协议等;
3、当地的拟建厂址的自然、经济、社会等基础资料;
4、有关国家、地区和行业的工程技术、经济方面的法令、法规、标准定额资料等;
5、由国家颁布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及经济评价的有关规定;
6、相关市场调研报告等。
(二)编制原则
本项目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角度出发,遵循创新、先进、可靠、实用、效益的指导方针。保证本项目技术先进、质量优良、保证进度、节省投资、提高效益,充分利用成熟、先进经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标。
1、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实际情况,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节约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做好节能减排,在采用先进适用技术的同时,做好投资费用的控制。
2、根据市场和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制定产品方案及工艺路线,设计上充分体现设备的技术先进,操作安全稳妥,投资经济适度的原则。
3、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企业节能设计规范,努力做到合理利用能源和节约能源。采用先进工艺和高效设备,加强计量管理,提高装置自动化控制水平。
4、根据拟建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地势、气象、交通运输等条件及安全,保护环境、节约用地原则进行布置;同时遵循国家安全、消防等有关规范。
5、在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及消防等方面,本着“三同时”原则,设计上充分考虑装置在上述各方面投资,使得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及消防贯穿工程的全过程。做到以新代劳,统一治理,安全生产,文明管理。
八、研究范围
1、对项目提出的背景、建设必要性、市场前景分析;
2、对产品方案、工艺流程、技术水平进行论述,确定建设规模;
3、对项目建设条件、场地、原料供应及交通运输条件的评价;
4、对项目的总图运输、公用工程等技术方案进行研究;
5、对项目消防、环境保护、劳动安全卫生和节能措施的评价;
6、对项目实施进度和劳动定员的确定;
7、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和经济效益评价;
8、提出本项目的研究工作结论。
九、研究结论
该项目符合国家有关政策,建设有着较好的社会效益,建设单位为此做了大量工作,建议各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使其早日建成发挥效益。
十、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
81799.92
约 122.70 亩
1.1
总建筑面积
㎡
86707.92
容积率 1.06
1.2
基底面积
㎡
44989.96
建筑系数 55.00%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401.67
1.4
基底面积
㎡
44989.96
2
总投资
万元
64684.24
2.1
建设投资
万元
51816.73
2.1.1
工程费用
万元
44909.89
2.1.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5587.99
2.1.3
预备费
万元
1318.85
2.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1122.11
2.3
流动资金
11745.40
3
资金筹措
万元
64684.24
3.1
自筹资金
万元
41784.24
3.2
银行贷款
万元
22900.00
4
营业收入
万元
108100.00
正常运营年份
5
总成本费用
万元
86277.31
""
6
利润总额
万元
17918.84
""
7
净利润
万元
13439.13
""
8
所得税
万元
4479.71
""
9
增值税
万元
4131.39
""
10
税金及附加
万元
3903.85
""
11
纳税总额
万元
12514.95
""
12
工业增加值
万元
32756.53
""
13
盈亏平衡点
万元
21970.91
产值
14
回收期
年
6.46
含建设期 24 个月
15
财务内部收益率
17.37%
所得税后
16
财务净现值
万元
2723.55
所得税后
第二章
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
一、产业发展情况
1、有利因素
(1)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有利保障
行业产品主要为我国防务装备提供关键性防护部件。防务装备为我国重点发展的行业,对我国综合竞争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此,在装备防护产品的发展过程中,国家给予了大量的支持。此外,由于行业产品为防务装备配套产品,“中国制造 2025”、“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性能结构材料、先进复合材料的发展意见也具有较大的推动作用。
2017 年 11 月 23 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7〕91 号)及 2018 年 1 月18 日发改委、教育部、科技部等七部门发布《关于支持中央单位深入参与所在区域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通知》,装备体制逐渐放开,军民深度融合继续推进。根据《国防科技工业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未来国防科技工业将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国防科技的战略基点,加快转型升级,实现高新技术防务装备研制能力等国防科技重大跨越,提升高新技术防务装备的自主研发和快
速供给能力,满足军队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战略需求。因此,专用防护装置作为保障和提升我国防务装备整体作战能力水平的重要产业,仍将会保持持续稳步增长。
(2)装备费占国防支出比例偏低,增长空间较大
我国国防费支出的构成中,装备费占军费的三分之一左右,主要用于防务装备的研发、试验、采购、维修、运输和储存等,而欧美及亚洲的主要军事国家用于装备方面的支出占国防支出的比例大致为40%-45%,因此,在未来我国国防现代化建设中,装备费在国防支出的总体比重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如 2027 年装备费占国防支出的比例上升至 40%,至 2027 年的装备费将达到 13,016.59 亿元。随着我国弹药类装备需求将持续快速增长,弹药作为具有耗材特性的防务装备,和平时期,部队采购弹药类装备一般是为两大需要:训练需要和备战需要。为备战需要,部队都会在各地储备一定量的各类弹药以应对各类突发性战争,每年按计划销毁到期弹药并通过采购补足。
①部队训练、演习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加大将使弹药消耗大幅增加
我国于 2009 年启用了新一代的部队训练与考核大纲,明确要求要把对抗训练作为提高实战化训练水平的基本途径和部队训练的基本形
式;将进一步严格训练标准,合理安排训练任务,增加训练时间,尤其是夜间训练、高强度训练以及生成整体作战能力训练的时间。
近年来,美国战略重心的东移对亚太地区的军演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在美国的主导下,中国周边所举行的各种军事演习频度和规模都超过世界其他任何地区,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科目之繁杂,目标之明确都达到了史无前例的程度。仅 2010 年下半年,美军与亚太盟国就举行了近 20 场不同规模的联合军事演习,“环太平洋-2010”军事演习有来自 14 个国家的 34 艘战舰、5 艘潜艇、170 架军机和 2 万多人参加。为进一步增强实战能力,提高各军兵种的协同作战能力并威慑外部敌对势力,我军演习频率和强度也相应地明显提高,各类大规模的跨军种、跨军区甚至与他国双边或多边演习此起彼伏,而小规模的演习则是不计其数。训练、演习中消耗大的就是弹药,如 2007 年 8月 9 日至 17 日上海合作组织联合反恐演习中,中国参演部队就消耗了5 万件左右的弹药。随着训练、演习强度和频率的不断提高,随着对抗性训练、实战化训练的常态化,我国弹药的消耗量将不断增加。
②弹药需求量提高
随着国际战略竞争加剧,各大战略力量加紧分化组合,国际安全风险和变数增大,国际形势逐步变的更加复杂。伴随着恐怖主义、民
族分裂主义、宗教极端主义等反政府反社会势力的逐渐合流,世界范围内的各种动荡加剧。中东、北非的各种革命、政变或暴乱此起彼伏,并参杂着各种势力的身影;基地组织等国际恐怖组织先后在也门、马里等地的反政府叛乱中出没,表明国际恐怖组织的实力并未因旷日持久的反恐战争而削弱反而有所增强。不同于航空、航天、船舶等需要耗资较大、形成战斗力时间较长、维持成本较高的防务装备,对于维护地区和平安全而言,兵器装备对提高一个国家的武装力量有着立竿见影的效果,进而提升了弹药贮备的需求量。
(3)行业进入门槛高
专用防护装置是防务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部队作战力及国家公共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行业内公司受到相关管理部门的严格监管,对安全性和产品性能有着较高的要求。出于国家安全战略的考虑,行业所处领域实行许可证制度。
2、不利因素
(1)研发投入较大
行业主要产品为专用防护装置及装备零部件,需要针对不同型号的防务装备进行单独设计,且需经过严格的产品验证试验后,才能定
型批量生产和销售。在此过程中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限制了该领域的快速成长。
(2)产品市场开拓周期长
专用防护装置对防务装备及物资的储存、运输和使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保障装备使用可靠性不可或缺的产品。对于每一项产品,均需经过一系列长时间严格的试验和验证试验考核,并通过价格主管单位的技术鉴定和定型后,才能批量生产配套型号。
二、区域产业环境分析
“十三五”时期,是西安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和初步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期,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和实现创新驱动的突破期。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机遇挑战并存,时和势总体有利于西安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前景广阔,“十三五”仍是西安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
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欧美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吸引制造业回归,培育实体经济,重构经济主导权。金砖国家等新兴经济体增速在整体放缓中出现分化,新兴市场国家凭借成本优势,加速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形成对我国传统产业的竞争替代。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
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各领域深度融合发展,催生新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增长空间。国际贸易投资规则酝酿重构,大国之间的战略利益博弈更加复杂激烈。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速度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粗放型转为质量效率集约型,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虽然发展中不协调、不平稳、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但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6,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西安具备追赶超越的巨大潜力。近年来,国家战略对西安不断聚焦,西安在继续承接西部大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省市共建大西安的政策叠加效应的基础上,还迎来了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两大历史机遇。陕西正处于追赶超越阶段,这一定位同样适用于西安。从西安肩负的历史使命、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发展空间、影响力及“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来看,
西安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打造“一带一路”创新高地和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上赢得先机、走在前列。
三、项目承办单位发展概况
公司依据《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及《公司章程》的有关规定,制定并由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董事会议事规则》,《董事会议事规则》对董事会的职权、召集、提案、出席、议事、表决、决议及会议记录等进行了规范。
公司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加强规划引导,推动智慧集群建设,带动形成一批产业集聚度高、创新能力强、信息化基础好、引导带动作用大的重点产业集群。加强产业集群对外合作交流,发挥产业集群在对外产能合作中的载体作用。通过建立企业跨区域交流合作机制,承担社会责任,营造和谐发展环境。
面对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结构调整的新常态,公司在企业法人治理机构、企业文化、质量管理体系等方面着力探索,提升企业综合实力,配合产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同时,公司注重履行社会责任所带来
的发展机遇,积极践行“责任、人本、和谐、感恩”的核心价值观。多年来,公司一直坚持坚持以诚信经营来赢得信任。
四、行业背景分析
1、周期性特征
近年来我国军费开支整体呈现稳定增长趋势,因此现阶段行业不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但销售收入会受终用户预算及采购计划的影响。
2、区域性特征
由于行业主要向各装备总装厂商提供配套,因此根据国内相关装备的生产布局,行业存在一定的区域性。
3、季节性特征
行业收入主要取决于客户订单的签订及执行情况,由于客户订单签订及执行不受季节性因素影响,因此行业收入亦不存在明显的季节性。但由于产品终向部队进行销售,受每年采购计划和国际形势的影响,由于年采购量的不同,订单金额和发生时间具有一定的波动性。
本行业的上游公司主要为石油化工炼化的原材料及初级加工品的供应商,主要包括聚碳酸酯、聚丙乙烯、尼龙及添加剂等生产企业。行业下游客户主要是各个装备总装厂商及部队等。
4、与上游供应商的关系
上游供应商主要包括石化类原材料、辅助添加剂和初级加工品等企业,涉及的企业较多、竞争充分、供应充足,但因上游石化产品价格具有一定的波动性,对行业未来的盈利能力具有一定的影响。
整体而言,上游行业发展成熟、货源供应充足、质量稳定,不存在供货渠道单一或者产品垄断的情况。
5、与下游客户的关系
专用防护装置及装备零部件的下游行业为防务装备制造业。防务装备制造业前景广阔,需求量持续增长。
行业主要产品为专用防护装置产品,客户主要有两大类:一是国内各弹药总装厂商,采购本行业产品用于弹药的终装配;二是终用户,采购行业产品作为备件。目前,我国兵器装备制造产业主要由中国兵器集团和中国兵装集团主导,上述集团公司在我国兵器装备市场具有领先地位并受国家政策的支持。
目前行业产品主要为防务装备配套产品,主要根据终用户订单生产及销售,具有一定的计划性,产品销售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波动影响较小。
本行业主要为下游防务装备行业提供关键性配套部件产品,由于行业资质及技术壁垒较高,且基于稳定性、可靠性及保障性等考虑,
专用防护装置产品一旦定型即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特性,更换供应商的可能性较小。随着我国国防开支的不断增加、装备费用的提升及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下游市场需求将日益扩大。
第三章
市场需求及行业前景分析
一、行业基本情况
1、专用防护装置向一体化设计方向
专用防护装置储运一体化的基本思路是构建具有通用性的弹药防护装置结构,其中包含若干个防护装置层,使之既能满足弹药的运输要求,又能提供一个适宜弹药储存的环境,具有装卸快速、保护弹药不受环境侵害等特点,以达到提高弹药装卸效率、满足野外储存、保证弹药质量等目的。在弹药防护装置设计时应全面考虑弹药防护装置的结构、材料、尺寸及相应的运输装卸工具。
未来战争对作战物资的依赖,无论是在质量上,还是在时限上,特别是在数量上,都与以往呈现出巨大的不同。及时、准确地将大量作战物资送达作战地域,势必将成为影响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集装防护装置有利于物流装备作业的机械化、自动化,缩短搬运时间,减轻部队保障力量的强度和难度,节约运输和搬运保障作业人员,适应高技术局部战争对部队快速保障能力的发展需要,是完成现代化部队物流快速运输的有效措施;同时,集装防护装置可有效地减少物资在储运过程中受到冲击、振动和压力的损害,减少诱发环境因素的危害,提高对物资的防护能力,减轻劳动强度和节约平时的劳动力,提
高物流作业效率。因此,集装化防护装置也将以其不可比拟的优势成为我国装备防护装置的重要发展方向,各类满足运输、储存和使用的集装防护装置器具,如专用集装箱、集装架、集装袋(网)、集装笼等的需求会进一步加大,并向系列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2、新型防护材料及技术加速应用
现代战争形态的发展,带动了大型防务装备和高技术装备(包括各种作战平台、电子防务装备平台、新型防务装备等)的不断应用,而这些装备是由复杂技术构成的综合体,制造精密、材料构成复杂、价格昂贵、防护质量要求严格,因此,选用的防护装置结构与封存防护装置方法必须符合其构造特点和所具有的物理及化学特性。专用防护装置是确保装备高可靠、长寿命、战时迅速转化为战斗力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满足现代战争条件下物资防护的需要,需不断开发新技术、新材料,并应用于装备防护领域,如:高阻隔可剥离防锈防护装置技术,改变了采用防锈油进行防护时启封程序相对复杂、不容易操作等问题,不仅对氧、水蒸气的阻隔性、耐介质性和耐盐雾性优良,防锈性能好,封存期长,而且其力学性能良好,抗冲击、抗碰撞性能强,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军事效益。可热封柔韧性防静电阻隔材料是采用复合导电材料和表面金属处理等技术对高分子材料进行防静电
改性,通过特殊工艺将多种不同性能的材料复合,形成具有防静电、防射频、防水蒸汽渗透、可热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复合材料。在今后一段时期内,高强度复合防护装置材料、高阻隔可热封软质防护装置材料、防静电可热封防护装置材料、防电磁防护装置材料、隐型防护装置材料、纳米材料等防护装置材料,用于防殉爆防护装置、抗电磁防护装置、防红外防护装置、防辐射防护装置、隐身防护装置、纳米防护装置等防护装置技术的需求将不断增加。专用防护装置融合了其它行业学科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还引进一切可被利用的高新技术,使专用防护装置的高科技含量越来越多。
3、信息技术将广泛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应用于专用防护装置将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商品包装都已采用条码识别技术,靠肉眼进行物资的识别和查找,效率低、易出错,极大地浪费了时间和人力。条码、射频技术、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在装备防护领域的应用,将大大加强内防护装置的透明性,提高快速反应能力,使对物资的管理变得更加简便易行。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产品特性、防护要求、材料性能、环境条件、运输、装卸要求等各类信息分别予以分析、细化,建立相关的对应关系,并将其纳入计算机管理。数据共享可有效地缩短防护装置
研制周期和快速获得各种有效信息,科学做出集装运输方案,甚至可以配合卫星定位跟踪技术,实现装备物资保障的全程可视化。以便于在未来战争以配送为基础的后勤保障中,指挥员能够及时掌握和驾驭战场信息,缩短反应时间,使后勤保障从被动地做出反应转变为有预见地使用资源。
二、市场分析
(一)行业相关政策
1、《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允许非公有制企业按有关规定参与军工科研生产任务的竞争以及军工企业的改组改制。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军民两用高技术开发及其产业化。
2、《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的指导意见》
提出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军工企业改组改制,除从事战略武器装备生产、关系国家战略安全和涉及国家核心机密的核心重点保军企业外,允许其参与其他军工企业的股份制改造。鼓励非公有制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和收购等多种形式,参与以民为主或从事
军民两用产品、一般武器装备及配套产品生产的军工企业改组改制。2007 年 5 月,国防科工委、发展改革委、国资委三部门联合颁布《关于推进军工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指导意见》(科工法〔2007〕546 号),提出鼓励引入境内资本和有条件地允许外资参与企业股份制改造,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鼓励和支持以民为主,从事军民两用产品、一般武器装备及配套产品生产的军工企业引入各类社会资本实施股份制改造,具备条件的军工企业可以在国内外资本市场上融资。2009 年 5 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颁布《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当前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的主要任务包括“结合国防军工发展需要,以航空、航天、舰船、兵器、核工业等需要的关键技术装备,以及试验、检测设备为重点,推进国防军工装备自主化。发挥军工技术优势,促进军民结合。”
3、《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的若干意见》
提出推动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工业基础的融合发展,以调整和优化产权结构为重点,通过资产重组、上市、相互参股、兼并收购等多种途径推进股份制改造,依法妥善安置职工。
4、《关于进一步推进军品价格工作改革的指导意见》
提出充分认识推进军品价格工作改革的重大意义,理清军品价格工作改革的总体思路,牢牢把握改革的方向重点,突出机制创新、方式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加快军品价格从“事后定价”到“事前控制”、从“单一定价模式”到“多种定价模式”、从“个别成本计价”到“社会平均成本计价”的转变,确保军品价格工作改革在建立科学合理的军品价格形成机制、建立适应武器装备多种采购方式的定价模式、完善规范的价格管理制度体系、健全完备的装备价格工作管理体制、构建互联共享的价格信息化管理平台等方面取得突破,努力走出一条投入少、效益高的武器装备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路子。
5、《中国制造 2025》,
把新材料作为重点领域之一进行大力推动和发展,其中以特种金属功能材料、高性能结构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特种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先进复合材料为发展重点,加快研发先进熔炼、凝固成型、气相沉积、型材加工、高效合成等新材料制备关键技术和装备,加强基础研究和体系建设,突破产业化制备瓶颈,并鼓励积极发展军民共用特种新材料,加快技术双向转移转化,促进新材料产业发展。
(二)进入行业的主要障碍
1、资质壁垒及市场壁垒
我国对防务装备配套产品生产实行严格的许可证制度,相关装备的生产企业需要通过行业主管单位及监管部门对从事防务装备配套业务资质的认证,每项认证都有相应的资格条件、审查认证程序、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形成了较高的资质壁垒。
整机/总体单位对相关配套产品供应商的选择极为严格,需要实施严格的供应商认证程序,从质量、成本、研发和管理等各个方面对其进行评价审核,只有通过认证的供应商才能进入合格供应商目录。此外,产品开发需经过指标论证、方案设计、初样试样研制、产品定型等多个环节,装备系统研制周期长,需要配套厂商与整机/总体单位进行长期的跟踪配合。一旦装备定型之后,配套厂商相关配套产品即纳入整机/总体装备的采购清单,在后续的装备生产过程中,原则上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对于其他供应商,形成市场壁垒。
2、行业经验及技术壁垒
专用防护装置的研制和生产具有较强的技术壁垒。该行业专业技术门槛较高,需要较长时间的技术积淀和无数次试验获得的经验积累。随着防务装备技战术要求的不断提高,这种技术积淀和经验积累将越发宝贵。
同时,产品的研制、生产、试验、储存和运输等环节涉及较多特殊工艺,对工艺装备有特殊的要求,其工艺装备多为专用装备。除此之外,涉及生产原料改性的过程关键环节的技术和工艺较复杂,有十分严格的工艺控制技术和使用专利,需要专门的工艺装备。没有专用工艺装备及长期的生产和使用经验,将难以涉足这一领域。
装备防护装置制造企业相关产品的形成往往需要取得较大的科研技术突破,而取得科技突破需要较大的科研经费投入,并且在形成产品收入前研发时间较长,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没有足够多型号产品列装部队以获得持续稳定的销售规模做支撑,则难以在本行业持续发展。故要求行业内企业需要具备一定的规模、产品列装数量及资金实力。这对一般企业进入该领域形成了行业壁垒。
3、人才壁垒
装备防护行业属于技术与经验并重的行业,需要大量跨专业、复合型人才。相关人员不仅需要具备装备防护相关专业知识,以及较强综合设计能力,还需要有丰富的实际应用经验。经验的积累是长期磨合、沉淀的过程,行业外的其他企业短期内难以培养出一批既有足够的设计、开发专业知识,又有丰富经验的专业技术和专业管理团队,形成了较高的人才壁垒。
第四章
产品方案分析
一、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一)项目场地规模
该项目总占地面积 81799.92 ㎡(折合约 122.70 亩),预计场区规划总建筑面积 86707.92 ㎡。
(二)产能规模
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和 xx 有限公司建设能力分析,建设规模确定达产年产金属零部件 100000 套,预计年营业收入 108100.00 万元。
二、产品规划方案及生产纲领
本期项目产品主要从国家及地方产业发展政策、市场需求状况、资源供应情况、企业资金筹措能力、生产工艺技术水平的先进程度、项目经济效益及投资风险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具体品种将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各年生产纲领是根据人员及装备生产能力水平,并参考市场需求预测情况确定,同时,把产量和销量视为一致,本报告将按照初步产品方案进行测算。
第五章
选址分析
一、项目选址原则
项目建设区域以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布局相对独立,便于集中开展科研、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并且统筹考虑用地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与当地的建成区有较方便的联系。
二、建设区基本情况
西安,简称镐,古称长安、镐京,是陕西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关中平原城市群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工业基地。截至 2018 年,全市下辖 11 个区、2 个县,总面积 10752 平方千米,建成区面积700.27 平方千米,常住人口 1000.37 万人,城镇人口 740.37 万人,城镇化率 74.01%。西安地处中国西北地区、关中平原中部、北濒渭河、南依秦岭,八水润长安,是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发祥地之一,丝绸之路的起点,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王朝在此建都,地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 1981 年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丰镐都城、秦阿房宫、兵马俑,汉未央宫、长乐宫,隋大兴城,唐大明宫、兴庆宫等勾勒出长安情结。西安是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中国国际形象最佳城市之一,有两项六处遗产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分别是: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大雁
塔、小雁塔、唐长安城大明宫遗址、汉长安城未央宫遗址、兴教寺塔。另有西安城墙、钟鼓楼、华清池、终南山、大唐芙蓉园、陕西历史博物馆、碑林等景点。西安拥有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 7 所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 年 2 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支持西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2019 年 11 月 25 日,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十三五”时期,是西安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和初步建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期,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和实现创新驱动的突破期。外部环境仍然复杂严峻,机遇挑战并存,时和势总体有利于西安发展,经济社会发展前景广阔,“十三五”仍是西安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
世界经济在深度调整中曲折复苏。主要经济体走势分化。欧美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吸引制造业回归,培育实体经济,重构经济主导权。金砖国家等新兴经济体增速在整体放缓中出现分化,新兴市场国家凭借成本优势,加速吸引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形成对我国传统产业的竞争替代。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以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与各领域深度融合发
展,催生新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和增长空间。国际贸易投资规则酝酿重构,大国之间的战略利益博弈更加复杂激烈。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发展速度由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粗放型转为质量效率集约型,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增长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虽然发展中不协调、不平稳、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但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6,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现整体跃升。
西安具备追赶超越的巨大潜力。近年来,国家战略对西安不断聚焦,西安在继续承接西部大开发、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省市共建大西安的政策叠加效应的基础上,还迎来了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两大历史机遇。陕西正处于追赶超越阶段,这一定位同样适用于西安。从西安肩负的历史使命、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发展空间、影响力及“十二五”规划执行情况来看,西安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国际化
大都市、打造“一带一路”创新高地和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上赢得先机、走在前列。
全力以赴稳增长,经济综合实力跃升新量级。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000 亿元、达到 9321.19 亿元,增长 7.0%,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9 和 1.0 个百分点,经济总量提前一年实现“十三五”目标。财政总收入突破 1500 亿元、达到 1533.89 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 702.56亿元,税收占比 82.7%。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 6000 亿元,增加值增长 6.9%,增速在 9 个国家中心城市中排名第二。202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迎全运加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攻坚之年,也是十项重点工作的突破之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深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力争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 7.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 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保持物价总体平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完成省上下达任务。
三、创新驱动发展
按照“优化一产、做大二产、做强三产”的思路,实施“产业竞争力提升计划”,坚持做大总量与优化结构并重,传统提升与新兴壮
大并举,统筹全市产业布局。在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旅游业、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五大主导产业”的基础上,进一步培育壮大现代和新兴产业,促进信息技术广泛渗透,加快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推动西安产业迈向中高端,构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新型产业体系。
立足西安的资源禀赋,遵循产业发展规律,以“五大主导产业”为核心,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线,通过优化产业布局和壮大产业集群,形成“一心、两带、七组团、十板块”的产业空间新格局。
“一心”,即彰显历史文化特色和支撑国际化大都市发展的现代服务业核心区;“两带”,即高技术与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带、文化旅游休闲与现代物流产业带;“七组团”,即在高技术与现代装备制造产业带上,形成阎良航空产业组团、高陵装备制造业组团、临潼现代工业组团、经开区先进制造业组团、沣东统筹科技资源产业组团、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组团、航天基地航天产业组团等“七组团”;“十板块”,即在文化旅游休闲与现代物流产业带上,形成临潼旅游产业板块、临潼现代物流板块、国际港务区国际物流商贸板块、浐灞生态与国际合作板块、曲江文化板块、引镇现代物流板块、汤峪休闲旅游
产业板块、终南文化旅游与健康养老产业板块、草堂文化旅游产业板块和楼观文化旅游产业板块等“十板块”。
在优化空间布局的基础上,重点加大“五区一港两基地”和渭北工业区产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和优化调整,强化“一区一主业”,形成“定位明确、产业明晰、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开发区产业发展新格局。
四、 “ 十三五 ” 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是建设“121”,实现“135”。“121”就是“一起点两高地一都市”,即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打造“一带一路”创新高地和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初步形成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135”就是“一率先三跃升五增强”,即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经济实力、城乡居民收入、经济外向度的三大跃升,促进城市创新驱动力、产业竞争力、综合承载力、辐射带动力及绿色发展力五方面能力大幅增强。围绕总体目标,确定“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体系。
经济实力实现跃升。实施“经济总量跃升计划”,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增长,生产总值年均增长 8%以上,总量达到 9000 亿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 1.5 万美元;投资引领支撑作用继续发挥,年均增长 10%左右;
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明显加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 12%;地方财力持续增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 10%。
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加快产业转型升级,装备制造业国内领先地位进一步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累计分别提高 5 个和 2 个百分点;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城市影响力大幅提升,旅游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达到 9.5%;经济活力不断增强,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 GDP 比重提高 3 个百分点。
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创新驱动成为发展的主要特征,形成创新驱动长效机制,创新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显著增强。R&D 经费支出占GDP 比重达到 5.6%;军民融合产业年营业收入超过 3000 亿元,全市技术成果交易额突破 1000 亿元,科技进步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 63%。
生态文明成效显著。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绿色、低碳、循环成为发展主基调,单位 GDP 能耗累计降低 16%,万元 GDP 用水量降低到25.5 立方米,耕地保有量控制在 400 万亩,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中省下达任务,森林覆盖率超过 48%。
开放水平明显提高。内陆型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加快推进,经济外向度进一步提高,全市进出口总额达 500 亿美元,世界五百强企业
达到 250 家,外资金融服务机构达到 100 家,实际利用外资达到 55 亿美元,外贸依存度达到 30%。开放融合发展能力及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民生福祉大幅提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41000 元;五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人口达到 60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4.5%以内;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制度更加完善,人民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指数大幅提升;社会治理能力明显提高;市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升。
五、产业发展方向
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产业集聚,致力打造半导体、智能终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等千亿级产业集群。
新一代信息技术。以三星项目为引领,构建存储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完整产业链,培育壮大电子级多晶硅、大直径单晶炉和硅片制造等配套产业,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芯片产业基地,在下一代新型存储器产业中保持世界领先。依托中兴、华为、酷派等重点企业,带动整合智能终端整机及零部件、芯片、系统和应用软件研发设计制造企业,打造千亿规模智能终端产业集群。加快西安工业云、大数据服
务平台、西安软件园云计算中心以及大中型企业云等项目建设,围绕美林数据、银河数据、大东国际等企业,大力发展面向工业制造业、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化工医药等领域的云计算服务。打造大西安大数据应用产业体系。加快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互联网和宽带光纤接入网建设,开发适应下一代移动通信网络特点和移动互联网需求的新业务、新应用,推动系统和终端升级换代。到 2020 年,全市下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达到 1500 亿元。
生物医药。重点在生物检测试剂、化学药物、现代中药与生物药、高性能医学诊疗设备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新的增长点。发挥西安强生供应链基地项目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小分子药物研发,重点推进化学药物新产品和新制剂的产业化。依托陕西省中药材资源和步长集团等领军企业优势,大力开展中药生产工艺创新,筛选一批重点中药名优品种,进行剂型改造和二次开发,研制一批疗效明显、质量可控、剂型稳定、服用方便的现代中药。以高新区生物医药研发区为核心,依托第四军医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的科研力量,加快生物医药的研发。依...
相关热词搜索: 西安 零部件 可行性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