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选择题 1.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消费结构升级与产业结构调整形成的良性互动,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结构性推动力。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
①表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②意味着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将继续减小
③表明我国居民以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为主④表明消费结构是一成不变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2.经济心理学认为,人们只为自己喜欢的人买单。透视“奥运明星现象”,女排集体广告、傅园慧洪荒之力等正是抓住这种心理。很多厂家把体育明星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广告牌”。人们宁愿花高价为体育明星代言的产品买单是(
)
①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②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③应当属于生存资料消费
④应当属于享受资料消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3.统计数据显示,2017 年国内旅游市场为 50 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为 4.57 万亿元。出境旅游 1.29 亿人次。过去三年,从国民经济最终消费总额看,旅游消费最终占比超过14%。这表明
①享受资料是居民的最基本的消费
②经济的发展程度决定居民消费水平
③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
④消费观念的转变决定旅游消费增多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近年来,广大消费者热衷于去城市的各大电影院看电影,电影院里动辄人民币 40、50元的 3D 票价,以及高达人民币 70、80 元不等的 IMAX-3D 版票价,这丝毫没有减轻中国观众与世界顶级电影科技接轨的热情。这一现象表明
①市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了
②人们开始注重享受消费和精神消费
③市民消费结构不断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化
④享受资料消费已成为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的主要部分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5.文化消费是指用文化产品或服务来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一种消费。2017 年,我国文化部将积极推进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开展文化消费提升行动,目前,已有 186 个产业项目获得 5.4 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扶持。近年来,文化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整体上呈现提高趋势,文化消费持续发力。这表明在我国
①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改善和优化
②文化消费正逐步取代物质生活消费
③现阶段文化消费水平已迈人发达国家行列
④政府正加强文化产业带建设,加大文化产业扶持力度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6.近期,国家统计局公布了 2017 年我国居民各类主要消费支出的初步核算数据。从下表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支出项目
食品支出
衣着支出
居住支出
教育文化支出
医疗保健支出
景点门票支出
健身活动支出
同比增速
4.6%
-0.5%
8.9%
13.5%
15.8%
32.1%
30.8%
①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日趋合理
②我国居民盲目消费现象严重
③我国居民消费向发展型转变
④我国居民生存资料消费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 年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为 28.4%,比 2017 年下降 0.9 个百分点。由此可知
①居民食品支出逐渐减少
②居民生存与发展资料消费比重增加
③居民的消费结构优化
④居民消费提质升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从全球范围来看,当一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 9000-10000 美元时,消费偏好和消费结构会发生变化。2014 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 7500 美元左右,2015 年预计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 8500 美元左右。在一般情况下可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居民
A.食物消费支出占比将有较大增长 B.服饰消费支出占比将大幅度下降
C.旅游消费支出占比将有显著上升 D.出行消费支出占比将有明显下降
9.越来越多的人抛开了“买不起才租”的旧观念,过起了“租生活”。“租生活”不仅能花最少的钱享受最大的快乐,而且使过去的“买一用扔”单线型消费变为现在的租一用一还”循环型消费。这里的“租生活”(
)
①提高了商品的价值
②是享受资料的消费
③体现求实消费心理
④符合绿色消费原则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在我国,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吃得安全、吃得健康成为百姓的新追求,这说明
A.我国居民生活质量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
B.经济发展使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
C.享受资料消费已取代了生存资料消费
D.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的比重逐渐增大
11.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而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中的一块“硬骨头”,是重中之重、难中之难。搬迁的主要目标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两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三保障”即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按照消费的目的划分,上述目标中涉及的消费包括
①租赁消费②生存资料消费③贷款消费④发展资料消费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12.下表为某家庭 2015年上半年消费支出情况:
根据图表内容可以推测,该家庭的生活消费状况是()
A.家庭恩格尔系数为 20%
B.家庭消费以享受消费为主
C.物质生活消费比重过低
D.生活水平较高,消费合理
13.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莎士比亚用生动的比喻说明了书籍是人类的好朋友。购买和阅读书籍在我们的家庭消费中属于(
)
A.物质消费 B.服务消费 C.生活资料消费 D.发展资料消费
14.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游客对个性化、多元化旅游体验的日益重视,健身游、教育游、科技游、康养游等特色产品正在引爆旅游市场。据数据显示,国庆期间,超过 90%的游客参加了文化活动。这反映了(
)
①我国居民消费正从物质消费转向精神消费
②人们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
③我国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支出比例上升
④我国旅游消费市场正在加速转型升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躺在家里,就能享受星级酒店的 SPA 护理;足不出户,就能体验到一站式美甲、美睫服务……在“十一”黄金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去热门景点“凑热闹”而是选择“宅”在家里休息“回血”,在体验上门服务中让身心得到放松。由此衍生的一系列经济现象将带动更多业态发展并催生出更加丰富的假期消费形态。材料:
①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国人生活方式的变化
②表明消费热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③说明享受消费已成为人们的最基本消费
④体现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①④
16.“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从苏东坡的这首诗中,我们
得到的启示是
A.应该以精神消费取代物质消费 B.应该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C.应该使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相协调 D.应该坚持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17.2019 年暑假,学生小李报名参加了一个关于创新思维的培训,并计划在培训后去西藏旅游。从消费目的上分,这两种消费类型是
A.适度消费和超前消费 B.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C.生存资料消费和发展资料消费 D.生存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18.下表为 2018 年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及其构成的部分数据。据此可以推断我国居民
食品烟酒
服装
居住
生活用品及服务
交通通信
教育文化
医疗保健
其他用品及服务
金额(元)
5631
1289
4647
1223
2675
2226
1685
477
占比(%)
28.4
6.5
23.4
6.2
13.5
11.2
8.5
2.4
A.人均消费支出位居世界前列 B.消费结构较为合理
C.发展资料消费比重快速上升 D.享受资料消费占主导
19.春节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节日,还是规模宏大的消费盛宴:其中吃喝已经不再是“春节经济”的重中之重,春节不仅需要热闹红火,更需要有创意和文化承载的产品,这引发许多私人订制、有个性和特色的文化消费产品的出现,这说明
A.我国加快步入消费转型升级的新常态 B.我国居民做到了理性消费
C.发展资料消费比生存资料消费重要 D.我国居民物质资料的消费已不再重要
20.近年来,浙江省人均 GDP 已经超过 1.2 万美元,居民收入中用于即期消费的倾向提高,社会消费心理发生巨大变化,消费者正从生存型消费,向主动超前的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转变。由此表明(
)
①发展型、享受型消费代替生存资料消费 ②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③收入影响消费结构 ④消费心理决定着消费行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1.随着人口与产业结构转型,劳动力成本增加,我国对机器人的需求大幅增长。从扫地机器人热卖,到机器人餐厅遍地开花,机器人不但成为新兴企业的选择,也逐步迈进寻常百姓家。由此可见(
)
①享受资料消费取代生存资料消费是经济发展的趋势
②机器人的使用有利于降低劳动力成本,优化资源配置
③对机器人的巨大潜在需求会刺激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
④发展机器人产业是深化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途径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22.2019 年春节假期,全国旅游接待总人数 4.15 亿人次,同比增长 7.6%,实现旅游收入5139 亿元,同比增长 8.2%。旅游消费的提高表明
①国人消费升级和观念转变②人们的生存资料消费在减少
③从众心理主导人们的消费④人们的享受资料消费在增加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3.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出游的品质和体验有了更高要求。一批参与感强、文化味浓的旅游新业态纷纷崛起,成为新的旅游增长点。这表明(
)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②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与水平
③消费对生产有着导向作用
④旅游成为人们最基本的消费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24.下图是 2015~2019 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和贫困发生率。
由上图可以推断出,近五年来我国(
)
①农村贫困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升级换代②农村贫困居民可支配收人增长高于城镇居民
③农村贫困居民消费结构改善④农村贫困居民生存资料消费减少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2019 年“6·18”购物节当天,高中生小明以五折优惠从网上购得学习资料 2 本,花费了 30 元。从消费类型和消费心理上看,小明的消费行为属于
A.过度消费求异心理
B.租赁消费攀比心理
C.发展资料消费求实心理
D.生存资料消费从众心理
【参考答案】
*** 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详解】
本题考查消费类型、恩格尔系数。①②: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调整,这表明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同时也表明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将继续减小,①②符合题意。
③:目前我国居民仍以生存资料消费为主,③不符合事实,排除。
④:消费结构不是一成不变的,④错误。
故本题选 A。
【点睛】
消费的类型:①按消费对象分,可分为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②按交易方式分,可分为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③按消费目的分,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最基本的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注意:①贷款消费的显著特点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②商品的所有权没有发生改变的消费方式是租赁消费。③按照消费目的划分的三种类型中,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
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一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2.D 解析:D
【解析】
【详解】
人们宁愿花高价为体育明星代言的产品买单,体现了在消费中的仿效性、重复性、盲目性,是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①符合题意;题干没有体现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②与题意无关;“人们宁愿花高价”购买商品,应当属于享受资料消费,不属于生存资料消费,③与题意不符,④符合题意。本题选 D。
【点睛】
列表比较几种不同的消费心理
消费心理的表现
特点
评 价
利
弊
态度
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
仿效性重复性
盲目性
健康的、合理的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可带动某一产业的发不健康的、不合理的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会误导经济发展,对个人生活也不利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盲目从众不可取
展
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
标新立异
展示个性,也可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
代价大,社会不认可
过分标新立异不值得提倡
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
夸耀性盲目性
不实用,对个人生活不利
不健康的心理不值得提倡
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符合实际,讲究实惠
理智的消费,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都有利
理智的消费值得提倡
3.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生存资料消费是居民的最基本的消费,故①错误;材料强调我国居民旅游消费增加,这说明经济的发展程度决定居民消费水平,人们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故②③正确;消费观念的转变会影响旅游消费增多,但不起决定作用,故④错误。故选 C。
4.B 解析:B
【解析】
【详解】
①符合题意,广大消费者热衷于去城市的各大电影院看电影,即使是高价格也丝毫没有减轻中国观众与世界顶级电影科技接轨的热情,表明市民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提高了。②符合题意,广大消费者热衷于各大电影院看电影表明人们开始注重享受消费和精神消费。③符合题意,消费者在享受资料的消费份额的增加,说明市民消费结构不断从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化。④表述错误,目前享受资料消费没有成为我国居民消费支出的主要部分,且材料也没有表明。故选 B。
5.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消费及其类型的相关知识。②选项表述本身错误,题目中也没有涉及到文化消费取代物质生活消费。③选项“已迈人发达国家行列”的表述与事实不符。近年来,文化消费占消费支出的比重整体上呈现提高趋势,文化消费持续发力。这表明在我国居民的消费
结构不断改善和优化,①入选。2017 年,我国文化部将积极推进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开展文化消费提升行动,目前,已有 186 个产业项目获得 5.4 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扶持,这表明了政府正加强文化产业带建设,加大文化产业扶持力度,④入选。选 C。
6.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消费的相关知识。表格反映了我国居民消费由以生存资料消费为主逐渐转向以发展资料消费为主,消费结构日趋合理,消费水平不断提高,①③符合题意。②中的说法在材料没有体现,也不符合我国实际,排除;食品支出等生存资料支出增速低,并不等于生存资料消费减少,④说法错误,排除。故本题选 C。
7.D 解析:D
【详解】
③④: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般地说,恩格尔系数越小,通常表明人们消费结构越完善,越优越,人们的消费水平越高。全国居民恩格尔系数降低,这一意味着居民的消费结构优化,消费提质升级,③④符合题意。
①: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并不意味着食品支出总额的降低。相反,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在一般情况下伴随着食品支出金额的增加,①错误。
②:恩格尔系数降低,居民发展与享受资料消费比重增加,②错误。
故本题选 D。
8.C 解析:C
【详解】
A:居民收入提高,消费结构改善,食品消费支出占比降低,A不符合题意。
BD:服装消费和出行消费属于生存资料消费,即使下降也不会大幅度、明显下降,BD不符合题意。
C:2014 年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到 7500 美元左右,2015 年预计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 8500美元左右,这说明消费偏好和消费结构会发生变化,人们会越来越追求身心愉悦和全面发展,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的消费将逐渐增加,因此,旅游消费支出占比将有显著上升,C 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C。
【点睛】
消费类型
(1)按照消费的目的不同: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其中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
(2)按交易方式的不同: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租赁消费。
9.D 解析:D
【详解】
本题考查价值量的决定因素、消费心理、消费原则。①: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租生活”并未增加社会必要劳动时间,①错误。
②:“租生活”的对象并不一定是享受资料,②排除。
③④:“租生活”不仅能花最少的钱享受最大的快乐,而且使过去的“买一用扔”单线型消费变为现在的租一用一还”循环型消费,这体现了求实消费心理,也符合绿色消费原则,③④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D。
【点睛】
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可采用以下方法解答:1.排除法。就是对照题干的规定性,先找出错项,再找出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依次排除错项、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的方法,本题可排除①②。2.代入法。就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前提下,先从参与组合次数最多的选项人手,对其正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代入,从而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3.组合法。即以题干的要求为标准,先审视所列的各项,判断出很有把握的正确选项,然后将正确选项组合,再到题肢中寻觅答案的方法。
10.B 解析:B
【详解】
A:吃得安全、吃得健康成为百姓的新追求,这不能说明我国居民生活质量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A 不合题意。
B: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吃得安全、吃得健康成为百姓的新追求,这说明经济发展使人们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变化,B 符合题意。
C: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享受资料消费不能取代生存资料消费,C 错误。
D: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支出在家庭总支出中的比重逐渐减少,D 错误。
故本题选 B。
11.C 解析:C
【详解】
②④:按照消费的目的划分,“两不愁”和“三保障”涉及生存资料的消费和发展资料的消费,②④正确。
①③:选项①③不属于按消费目的划分,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C。
1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根据图表内容可以推测,该家庭生活水平较高,消费状况侧重于娱乐、学习、交通、家政等,以享受消费为主,B 项符合题意;该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为 1.4/(1.4+0.3+0.1+1)=24.13%,A 项说法错误;该家庭物质生活消费占整体消费的 1/4 左右,不能说比重过低,
C 项说法错误;该家庭生活水平较高,但消费是否合理不好评说,D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 B。
【点睛】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越高,表明家庭生活水平越低;恩格尔系数越低,表明家庭生活水平越高。
13.D 解析:D
【详解】
D:莎士比亚用生动的比喻说明了书籍是人类的好朋友。购买和阅读书籍在我们的家庭消费中属于发展资料消费,即满足发展的要求,重在提高自身素质,D 符合题意。
ABC:购买和阅读书籍重在提高自身素质,属于发展资料消费,不属于物质消费、服务消费和生活资料消费,ABC 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 D。
【点睛】
消费类型的主要分类(按交易方式、消费目的分)
(1)按交易方式:钱货两清,货款消费,租赁消费。
(2)按照消费的目的:
①生存资料消费(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维持生存为目的,最基本消费,重在解决温饱);②发展资料消费(满足发展的要求,重在提高自身素质);③享受资料消费(满足享受的需求,最高层次消费,重在身心愉悦)
注意:(教育贷款不属于消费,是人力资源投资。)
14.C 解析:C
【详解】
②④: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游客对个性化、多元化旅游体验的日益重视,健身游、教育游、科技游、康养游等特色产品正在引爆旅游市场。国庆期间,超过 90%的游客参加了文化活动。这反映了我国旅游消费市场正在加速转型升级,也说明人们越来越重视精神消费,生活质量不断提高。②④符合题意。
①: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精神消费在我国居民消费中的比重不断上升,但这并不意味着精神消费可以取代物质消费,“我国居民消费正从物质消费转向精神消费”表述错误 ,①排除。
③:材料强调居民的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并未体现我国消费支出占家庭总支出比例上升 ,③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 C。
15.A 解析:A
【详解】
①②:本题考查消费,生产与消费的相关知识。在“十一”黄金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去热门景点“凑热闹”而是选择“宅”在家里休息“回血”,在体验上门服务中让身心
得到放松。由此衍生的一系列经济现象将带动更多业态发展并催生出更加丰富的假期消费形态。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国人生活方式的变化,表明消费热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出现和成长,①②符合题意。
③:人们的最基本消费是生存资料消费,③说法错误。
④: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材料未体现,排除④。
故本题选 A。
16.C 解析:C
【详解】
C:无肉使人瘦,体现了物质消费,无竹使人俗,体现了精神消费,启示消费者应该使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相协调,故 C 正确。
ABD:精神消费不能取代物质消费;材料反映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相协调,与避免盲从,理性消费无关,与保护环境,绿色消费也无关,故 ABD不选。
故本题选 C。
17.B 解析:B
【详解】
B:2019 年暑假,学生小李报名参加了一个关于创新思维的培训,并计划在培训后去西藏旅游。从消费目的上分,这两种消费类型是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B 符合题意。
ACD:报名参加关于创新思维的培训属于发展资料消费,培训后去西藏旅游属于享受资料消费,不涉及适度消费、超前消费、生存资料消费问题,ACD 与题意不符。
故本题选 B。
【点睛】
消费类型的主要分类(按交易方式、消费目的分)
①按交易方式的不同,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
②按消费目的的不同,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①生存资料消费(满足较低层次的需求,维持生存为目的,最基本消费,重在解决温饱);②发展资料消费(满足发展的要求,重在提高自身素质);③享受资料消费(满足享受的需求,最高层次消费,重在身心愉悦)
注意:(教育贷款不属于消费,是人力资源投资。)
18.B 解析:B
【详解】
B:图表中我国居民各类消费支出的占比中,有物质消费,也有精神消费,有生存资料、也有发展、享受资料的消费,由此可以推断出消费结构较为合理,B 符合题意。
A:图表中没有世界其他国家居民的消费信息,无法推断出我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位居世界前列,A 不符合题意。
C:图表中没有发展资料消费比重增长的信息,只有各类消费的占比情况,C 不符合题意。
D:享受资料消费占主导不符合我国国情,图表信息也无法推断,D 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B。
19.A 解析:A
【详解】
A:题干强调新的消费需求带动了新的消费产品的出现发展。体现了消费的转型升级。A 正确。
B:理性消费是强调物质和精神消费相协调。与题干强调的无关。B 错误。
C:生存资料和发展资料消费都很重要,没有谁比谁更重要的说法。C 错误。
D:题干强调的是精神消费产品受到人们的青睐,并不代表物质消费不重要。D 错误。
故本题选 A。
20.B 解析:B
【详解】
①:生存资料消费是最基本的消费,不能被代替,①错误。
②③:根据题目的表述,“居民收入中用于即期消费的倾向提高,消费者正从生存型消费,向主动超前的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转变”,可知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收入影响消费结构,②③正确。
④:消费心理影响消费行为,而不能决定消费行为,④错误。
故本题选 B。
21.B 解析:B
【详解】
②③:随着人口与产业结构转型,劳动力成本增加,我国对机器人的需求大幅增长。这体现了机器人的使用有利于降低劳动力成本,优化资源配置;对机器人的巨大潜在需求会刺激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②③符合题意。
①:生存资料消费是人生存必须的消费,享受资料消费不能取代生存资料消费,①说法有误。
④:发展机器人产业有利于深化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但不是根本途径,④说法有误。
故本题选 B。
22.B 解析:B
【详解】
①④:生产决定消费,经济发展水平对消费的影响是根本性的,收入是消费的前提和基础。旅游消费的提高表明随着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国人消费观念发生转变,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享受资料消费在增加,①④符合题意。
②:旅游消费的提高表明人们的生存资料消费所占比重降低,不是数量减少,②错误。
③:旅游消费提高不是从众心理主导人们的消费,排除③。
故本题选 B。
23.B 解析:B
【详解】
①: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出游的品质和体验有了更高要求,说明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①符合题意。
③:人们对出游的品质和体验有了更高要求,催生旅游新业态,成为新的旅游增长点,说明消费对生产有着导向作用,③符合题意。
②:材料强调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②不符合题意。
④:生存资料消费是人们最基本的消费,旅游属于享受资料消费,④表述错误。
故本题选 B。
【点睛】
重点:生产与消费的辩证关系。
生产决定消费:①生产决定消费对象;②生产决定消费方式;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①消费能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②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③消费所形成的新需求,对生产的调节和升级起导向作用;④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于成长;⑤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24.A 解析:A
【详解】
②:图表反映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和贫困发生率都在降低,没有体现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收入的对比关系,所以②不能入选。
①③④:从图中可以看出,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和贫困发生率都在降低,这意味着农村贫困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农村贫困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升级换代,意味着生存资料消费所占的比重降低,农村贫困居民消费结构改善,但生存资料消费所占的比重降低,并不是说生存资料消费减少。①③正确,④排除。
故本题应选 A。
25.C 解析:C
【详解】
本题考查消费类型和消费心理。C:购买学习资料,属于发展资料消费,五折优惠购买属于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C 正确。
A:五折优惠购买,总价较低,不属于过度消费,购买学习资料也不属于求异心理,A错误。
B:材料未涉及租赁消费,也为涉及攀比心理,B 不符合题意。
D:购买学习资料,不属于生存资料消费,材料也为体现从众心理,D排除。
故本题选 C。
【点睛】
消费类型:(1)按交易方式可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贷款消费。“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对于那些收入稳定、对未来收入持乐观态度又没有太多积蓄的年轻人来说,贷款消费不失为一种可行的选择。租赁消费。有些商品消费者或无力购买,或因使用的次数有限不想购买,可以通过短期租赁的办法,不变更该商品的所有权,而获得该商品在一定期限内的使用权。
(2)按消费目的可分为: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生存资料消费满足较低层次衣食住行的需要,是最基本的消费。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提高,发展资料和享受资料消费将逐渐增加。
消费心理:(1)从众心理引发的消费。商家常常利用消费者追随偶像、追赶潮流的心理来推销自己的商品。消费是否应该从众,要做具体分析。盲目从众是不可取的。(2)求异心理引发的消费。这种消费有时可以推动新工艺和新产品的出现,但展示个性要考虑社会的认可,还要考虑代价。为显示与众不同而过分标新立异,是不值得提倡的。(3)攀比心理引发的消费。这种消费心理是不健康的。(4)求实心理引发的消费。消费者在选择商品的时候,往往要考虑很多因素:价格是否便宜,质量好不好,服务是否到位,功能是否齐全,操作是否简单,等等。讲究实惠,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商品,是一种理智的消费。
相关热词搜索: 年时 知识点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