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人教八年级上册物理期末复习选择题下学期考试试卷及答案

时间:2021-11-05 12:01:19 来源:网友投稿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

 期末选择题压轴试卷检测题(D WORD 版含答案)

 (12)

  一、选择题易错题(难度大)

 1.如图所示,同种材料制成的两个正方体金属块 A、B 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在 A 的上表面施加竖直向下、大小为 F 的压力。金属块 A 对 B 的压强为 p 1 ,金属块 B 对地面的压强为p 2 。已知:金属块 A、B 的边长之比 L 1 :L 2 =1:2,F :

 G

 A = 3:5,则 p 1 :p 2 为(

 )

  A.2:3 B.6:5 C.3:2 D.4:3

 2.利用图中甲、乙两种装置,将同一重物分别匀速提升同一高度,不计摩擦及绳子的重量,则(

 )

  A.以各自的滑轮为参照物,重物都是静止的

 B.拉力 F 甲 一定比拉力 F 乙 大

 C.两种装置的机械效率不一样

 D.两次重物增加的重力势能不一样

 3.下列哪种情况下机械能没有变化(

 )

 A.跳伞运动员从空中匀速下落

 B.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受水平拉力做加速运动

 C.利用动滑轮把重物匀速提升

 D.如果不计空气阻力,物体从某个高度自由下落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功越多的则功率越大

 B.功率越大的机械,其效率越高

 C.功率越大的机械越省力

 D.功率越小的机械做功不一定少

 5.水平地面上有一个重为 100N 的物体,用 10N 的水平推力使其沿力的方向匀速运动了30m,则此过程中:

 A.重力做了 3000J 的功

 B.地面对物体向上的支持力为 10N

 C.推力做了 300J 的功

 D.摩擦力为 100N

 6.甲、乙两个身高相同的人抬着一个木箱沿斜坡上山,木箱的悬点恰好在抬杠的中央.如图所示,则甲、乙两人所用的力 F 甲 与 F 乙 的关系是( )

  A.F 甲 =F 乙

 B.F 甲 >F 乙

 C.F 甲 <F 乙

 D.已知条件不足,所以无法判断

 7.如图,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左边的钩码个数和位置保持不变,右边弹簧测力计的作用点固定,只改变测力计与水平方向的角度,则能描述测力计示数 F 与 θ 关系的图像是

  A.

 B.

 C.

 D.

 8.汽车是人们出行的常用交通工具,涉及许多物理知识,如图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的轮胎一定要定期更换,是避免轮胎老化或对地面的压力减少

 B.对不同车型设定不同的最高行驶速度,是因为如果车的行驶速度相同,质量大的车行驶危险就大

 C.安全气囊可以防止汽车启动时,人由于惯性受到的伤害

 D.平板货车的车轮比较多,可以减小货车对路面的压力

 9.小明参观了中国科技馆“探索与发现”展厅 A 区后,用矿泉水瓶和小玻璃瓶制作了“浮沉子”如图所示。他将装有适量水的小玻璃瓶瓶口朝下,使其漂浮在瓶内的水面上,矿泉水瓶内留有少量空气,拧紧瓶盖使其密封。当用力挤压矿泉水瓶侧面,“浮沉子”下沉,松手后“浮沉子”即上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浮沉子”漂浮时,所受重力等于它受到的浮力

 B.“浮沉子”下沉时,所受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

 C.“浮沉子”上浮时,玻璃瓶内的压缩空气会将内部的水压出

 D.无论怎样挤压矿泉水瓶侧面,“浮沉子”都不可能悬浮在水中

 10.如图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内,装有适量的水,将 A、B、C 三个体积相同的正方体分别放入容器内,待正方体静止后,三个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大小关系为

  p p p  甲 乙 丙

 B.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关系为A B C

 F F F   C.三个物体的密度大小关系是A B C     D.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小关系是

  F F F  甲 乙 丙

 11.如图所示,向一个上粗下细的水桶中缓慢匀速注水(相同时间内有相同质量的水注入桶中),直至将水注满。在图中给出了一组表示此过程中,水桶底部受到由于水重产生的压力 F 随时间 t 变化的关系图线,其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A.

 B.

 C.

 D.

 12.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分别沿水平方向截去相等厚度后,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为 p 甲 和 p 乙 ,压力分别为 F 甲 和 F乙 ,则

  A.p 甲 <p 乙 ,F 甲 >F 乙

 B.p 甲 =p 乙 ,F 甲 >F 乙

 C.p 甲 >p 乙 ,F 甲 >F 乙

 D.p 甲 <p 乙 ,F 甲 <F 乙

 13.如图,水平面上放置了质地均匀的甲乙两个实心圆柱体,它们的高度相同,质量相等,甲的底面积小于乙的底面积。为使甲对水平面的压强小于乙对水平面的压强,小海按不同方法把甲乙两物体分别切下一部分后,将切下部分叠加到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下列切法可能达到目的是

  A.沿水平方向切去质量相等的部分

 B.沿水平方向切去体积相等的部分

 C.沿水平方向切去厚度相等的部分

 D.沿竖直方向切去质量相等的部分

 14.如图所示.杠杆上分别站着大人和小孩(G 大人 >G 小孩 ).且在水平位置平衡,杠杆自重不计.如果两人同时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向支点移动.则杠杆将( )

  A.仍能平衡

 B.不能平衡,大人那端下沉

 C.不能平衡,小孩那端下沉

 D.条件不够,无法判断

 15.甲、乙两个相同的杯子里盛有不同的液体,将相同的小球放入液体中,小球静止时液面恰好相平(如图所示)。此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分别是 p 甲 和 p 乙 ,小球受到的浮力分别为 F 甲 和 F 乙 ,则

  A.F 甲 >F 乙

 B.p 甲 >p 乙

 C.F 甲 <F 乙

 D.p 甲 <p 乙

 16.下列各组连线配对中,完全正确的是(

 )

 A.生产运输工具与制造原理:推土机安装履带——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力;潜水艇原理——利用“空心法”;飞机能上升——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B.物理量及单位:压强——P;速度——m/s;力——N

 C.物理学家及其主要贡献:汤姆生——发现中子;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托勒玫——提出“日心说”

 D.物理量及测量工具:力——测力计;大气压——气压计;液体体积——量筒

 17.两个完全相同的细玻璃管以不同的方式放置,玻璃管内注入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甲管中液面的位置如图所示。关于这两种液体密度 ρ、液体对玻璃管底的压强 p 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乙管液面比甲低,则 ρ 甲 一定大于 ρ 乙 ,p 甲 一定大于 p 乙

 B.如果乙管液面比甲低,则 ρ 甲 可能大于 ρ 乙 ,p 甲 可能等于 p 乙

 C.如果乙管液面比甲高,则 ρ 甲 一定大于 ρ 乙 ,p 甲 一定大于 p 乙

 D.如果乙管液面比甲高,则 ρ 甲 一定大于 ρ 乙 ,p 甲 可能等于 p 乙

 18.两端开口,粗细均匀的 C 型管内充满了水,用轻塑料片盖住两端管口,再用手指压住塑料片,把管放在竖直平面内,如图,放开手指后则(

 )

  A.水从 a 端流出

 B.水从 b

 端流出。

 C.水从 a , b 两端同时流出。

 D.水不会从任何一端流出

 19.如图,小鱼口中吐出的气泡在升至水面的过程中,体积会逐渐变大,则气泡受到的浮力和气泡内气体压强的变化情况是(

 )

  A.浮力不变,压强不变 B.浮力变小,压强变小

 C.浮力变大,压强变大 D.浮力变大,压强变小

 20.一薄壁正方体容器放在台秤上,当在容器中装满水时,台秤的示数为 12 N。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 1×10 3

 Pa;当在容器中装满另一种液体时,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是 8N;将液体倒掉,然后将一个实心正方体物块放入容器中,物块正好填满容器,此时台秤受到的压强为 2.9×10 3

 P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10 N/kg)(

 )

 A.容器的底面积为 120 cm 2

 B.物块的密度为 2.9×10 3

 kg/m 3

 C.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 0.4×10 3

 Pa D.薄壁正方体容器的重力为 2N

 21.如图(a)所示,一个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静止在水平面上,它对水平面的压强为p。若将它沿斜线切割为如图 2(b)所示的两部分,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强分别 p a 和 p b ,则(

 )

  A.p>p a >p b

 B.p a >p>p b

 C.p<p a <p b

 D.p a <p<p b

 22.在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中分别倒入甲和乙两种不同的液体,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甲和乙的质量相等,则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

 B.若甲和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甲的密度小于乙的密度

 C.若甲和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则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

 D.若甲和乙的质量相等,则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小于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23.两个正方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厚度,使剩余的厚度相同,剩余的压力相同,则甲乙切去的质量 Δm 甲 、Δm 乙 和甲乙的密度满足的关系是(

 )

  A.ρ 甲 >ρ 乙 ,Δm 甲 >Δm 乙

 B.ρ 甲 <ρ 乙 ,Δm 甲 >Δm 乙

 C.ρ 甲 <ρ 乙 ,Δm 甲 <Δm 乙

 D.ρ 甲 >ρ 乙 ,Δm 甲 <Δm 乙

 24.如果所示,甲、乙为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等,现分别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将两个正方体切去一部分,它们剩余部分对地面压强为 p 甲 和 p 乙 , 下列

 判断正确的是

  A.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质量,p 甲 可能大于 p 乙

 B.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体积,p 甲 一定小于 p 乙

 C.若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质量,p 甲 可能大于 p 乙

 D.若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体积,p 甲 一定小于 p 乙

 25.在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面上,手推木块向右压缩轻质弹簧至图甲所示位置;松手后,木块最终静止在图乙所示位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弹簧恢复原状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大

 B.木块离开弹簧后最终会停下,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C.木块离开弹簧后减速运动过程中,水平面对木块的阻力不变

 D.图乙中,木块受到的重力和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26.如图所示,将摆球从 A 点静止释放,摆球在 A、C 两点间来回摆动,B 为最低点,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的机械能( )

  A.从 A 点到 B 点,摆球动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B.从 B 点到 C 点,摆球动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C.摆球在摆动过程中所经各点的机械能均相等

 D.摆球在 B 点的机械能最大,在 A,C 两点的机械能能最小

 27.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教室里的课桌的高度为 0.8m

 B.把一只鸡蛋举高 1m 做的功大约 10J

 C.一个普通中学生的重力约 50N

 D.云豪山山顶的大气压大约是51.2 10 Pa 

 28.某运动员做蹦极运动,如图甲所示,从高处 O 点开始下落,A 点是弹性绳的自由长度,在 B 点运动员所受弹力恰好等于重力,C 点是第一次下落到达的最低点。运动员所受弹性绳弹力 F 的大小随时间 t 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蹦极过程视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A 点弹性势能大于 B 点弹性势能

 B.从 B 点到 C 点过程中运动员重力势能增大

 C.t 0 时刻运动员动能最大

 D.运动员重力小于 F 0

 29.如图,细线上端固定,下端拉着小球在竖直平面内摆动,A、B 是球摆动过程中的最高点,C 是最低点,不计空气阻力,则(

 )

  A.球在 C 点时受力平衡

 B.球在 A 点时速度最大

 C.球在 A 点时绳子突然断开,小球将静止不动

 D.球在 B 点时所受外力同时消失,小球将静止不动

 30.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重力和体积的关系图像,若用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正方体 A、B。已知 m A :m B =3:8,则 A、B 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A.3:4 B.4:3 C.3:2 D.2:3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易错题(难度大)

 1.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B 两物体的重力之比:

 3 33A A A 1 13 3B B B 2 21 1= = ( )2 8G m g V g L g LG m g V g L g L      ,

 金属块 A对 B 的压力:

 F A =F+G A =0.6G A +G A =1.6G A ,

 受力面积:S A =L 1 2 ,

 金属块 A对 B 的压强:

 p 1 =A A2A 11.6=F GS L,

 金属块 B 对地面的压力:

 F B =F+G A +G B =0.6G A +G A +8G A =9.6G A ,

 受力面积:

 S A =L 2 2 ,

 金属块 B 对地面的压强:

 p 2 =B A2B 29.6=F GS L,

 A2 2 21 1 A 22 2A2 A 1221.61.6 1 2 29.69.6 6 1 3Gp L G LGp G LL      。

 2.C 解析:C

 【解析】

 试题分析:A、甲图中重物随着动滑轮一起上升,以动滑轮为参照物,重物是静止的;乙图中重物相对于定滑轮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因此是运动的,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根据滑轮的特点,甲图的动滑轮要比乙图的定滑轮省力,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不计摩擦及绳子的重量,提升同一重物到同一高度,有用功是相同的,甲图要克服动滑轮的重力做额外功,因此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小,该选项说法正确;

 D、同一重物分别匀速提升同一高度,重物的质量和提升的高度都是相同的,因此重力势能大小也相同,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 C.

 3.D 解析:D

 【解析】A. 跳伞运动员从空中匀速下落,速度不变,动能不变,但高度降低,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小;

 B. 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受水平拉力做加速运动,速度增大,动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C. 利用动滑轮把重物匀速提升,物体升高,重力势能增大,机械能增大;

 D. 如果不计空气阻力,物体从某个高度自由下落时,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机械能的问题不变;

 故 D符合题意。

 点睛:考查了机械守恒及机械能转化的过程,重点是理解在不计阻力的情况下,机械的总量不变,即机械能守恒。

 4.D 解析:D

 【解析】A.由 可知,不知道做功时间,做功越多的功率不一定越大,故 A 错误。

 B.机械的功率越大表示做功越快,而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所以功率越大的机械,其效率不一定越高,故 B 错误。

 C.机械省力不省力与功率的大小无关,故 C 错误。

 D.根据 可知 W=Pt,因此做功时间长,功率越小的机械做功不一定少,故 D 正确。

 答案为 D。

 点睛:功率的大小取决于做功多少和所用时间两个因素,与做功的多少、效率的高低、机械是否省力之间没有关系。

 5.C 解析:C

 【解析】由于竖直方向上距离为 0,所以重力做功为 0,故 A 错误;由于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推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推力与摩擦力大小相等为 10N,支持力与重力大小相等为 100N,故 B、D 错误;根据 W=FS知道,推力做功是:W=FS=10N×30m=300J,故 C 正确,故选 C。

 6.A 解析:A

 【详解】

 分别以 A 和 B 为支点,找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如图所示

  L AE 为阻力臂,L AF 为动力臂;

 因为:F 乙 L AF =GL AE ,

 所以:F 乙 =

 同理,可求 F 甲 = ,选 A 选项

 7.B 解析:B

 【详解】

 当测力计和杠杆的角度从 0°逐渐增加到 90°时,动力臂越来越大,动力越来越小,当测力计和杠杆垂直时,此时动力臂最大,动力最小,当测力计和杠杆的角度从 90°逐渐增加到180°时,角度越大,动力臂越小,动力越大;由于 θ 不能达到 180°,所以拉力不可能减小到零。

 故选 C。

 8.B 解析:B

 【详解】

 A.轮胎使用时间较长会导致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力减小,汽车轮胎的抓地能力减弱,容易造成事故,故 A 错误;

 B.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就越危险,所以对不同车型设定不同的最高行驶速度,故 B 正确;

 C.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只能说物体具有惯性,不能说由于惯性,故 C 错误;

 D.平板货车的车轮比较多,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积来减小对路面的压强,故 D 错误。

 故选 B。

 9.D 解析:D

 【详解】

 A.“浮沉子”漂浮时,所受重力等于它受到的浮力,故 A 正确;

 BCD.挤压大塑料瓶,瓶内空气被压缩,将压强传递给水,水被压入小瓶中,将瓶体中的空气压缩,这时浮沉子里进入一些水,它的重力增加,大于它受到的浮力,就向下沉。松开手,瓶内水面上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减小,浮沉子里面被压缩的空气把水压出来,此时浮沉子的重力小于它所受的浮力,因此它就向上浮;当浮力等于重力,就会悬浮在水中;故 BC 正确,D 错误。

 故选 D。

 10.D 解析:D

 【详解】

 A.因三个容器内水面高度相同,由 pgh  液知,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相等,即

 p p p  甲 乙 丙

 故 A 错误;

 B.由图知,三个正方体排开水的体积关系

 A B CV V V  排 排 排

 由 FgV  浮 液 排 可得,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关系

 A B C

 F F F   故 B 错误;

 C.因 A、B 漂浮于水面上,C 悬浮于水中,故它们所受的浮力等于它们所受的重力,即

 浮F G 

 则有

 A A AgV gV   水 排,B B BgV gV   水 排,C C CgV gV   水 排 因

 A B CV V V  排 排 排,A B CV V V   故

 A B C     故 C 错误;

 D.因正方体分别处于漂浮或悬浮状态,则浮力等于自身重力,由阿基米德原理知,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排开液体的重力,即说明容器中正方体的重力等于排开水的重力,即可理解为,容器中正方体的重力补充了它排开的水的重力,即三个容器内总重力相等,由于容器相同,所以三个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关系为

 F F F  甲 乙 丙

 故 D 正确。

 故选 D。

 1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液体密度一定,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根据图中水桶的形状分析判断液体深度的增加量的变化快慢,根据 p=ρgh 判断压强的变化,根据 F=pS 判断出压力的变化。

 【详解】

 由图知,水桶的形状是上宽下窄,所以在向水桶倒水时,相同时间内倒入相同质量的水,但水在水桶中增加的高度越来越小,根据 p=ρgh 知容器底所受液体压强的增加量也会越来越小,根据 F=pS 知,在受力面积不变时,压力增加量也会越来越小,分析四图,B 符合题意。

 故选:B。

 12.D 解析:D

 【分析】

 此题涉及横切问题,由于两个物体都是规则的实心柱状物体,可利用 P=ρgh 先判断出两个物体的密度大小,然后表示出切除相同高度后,剩余部分对水平面的压强,再做比较.

 【详解】

 (1)由 p=FS=GS=mgS=VgS=ShgS=ρgh;两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相同,即 p=ρ 甲 gh甲 =ρ 乙 gh 乙 ,且 h 乙 >h 甲 ,则 ρ 乙 <ρ 甲 ;

 当从水平方向截去相同厚度后,甲的底面积小于乙的底面积,所以截取的甲的高度 h 甲 ′等于乙截取的高度 h 乙 ′:剩余的甲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p 甲 =ρ 甲 g(h 甲 ﹣h 甲 ′)=p﹣ρ 甲gh 甲 ′;

 剩余的乙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强 p 乙 =ρ 乙 g(h 乙 ﹣h 乙 ′)=p﹣ρ 乙 gh 乙 ′;

 因为 ρ 甲 gh 甲 >ρ 乙 gh 乙 ;

 所以 p 甲 <p 乙 .

 (2)由图可知,S 甲 <S 乙 ,由 F=pS 可知,沿水平方向截去相等厚度后,它们对地面的压力 F 甲 <F 乙 .

 故选 D.

 13.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甲乙两个实心圆柱体,高度相同,甲的底面积小于乙的底面积,由柱体体积公式 V = Sh 知道,

 V 甲 <V 乙 ,

 又因为甲乙质量相等,由 =mV

 知道,

 ρ 甲 >ρ 乙 。

 A.若沿水平方向切去质量相等的部分,则甲乙剩余部分质量仍相等,将切下部分叠加到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总质量相等,总重力相等,对地面压力相等,由压强公式FpS 知道,当

 S 甲 <S 乙

 时,

 p 甲 >p 乙 ,

 故 A 不正确。

 B.沿水平方向切去体积相等的部分,因为

 ρ 甲 >ρ 乙 ,

 由 =mV 知道,切掉的部分甲的质量大于乙的质量,剩余部分甲的质量小于乙的质量,将切下部分叠加到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此时甲的总质量小于乙的总质量,甲的总重力小于乙的总重力,甲对地面压力小于乙对地面压力,而

 S 甲 <S 乙 ,由压强公式FpS 知道,此时甲对水平面的压强可能小于乙对水平面的压强,故 B 正确。

 C.沿水平方向切去厚度相等的部分,因为甲乙质量相等,所以,

 ρ 甲 V 甲 =ρ 乙 V 乙 ,ρ 甲 S 甲 h 甲 =ρ 乙 S 乙 h 乙 ,

 因为

 h 甲 =h 乙 ,

 所以,

 ρ 甲 S 甲 =ρ 乙 S 乙 ,

 设切掉的厚度为△h,则有

 ρ 甲 S 甲 △h=ρ 乙 S 乙 △h,

 即切掉的部分质量相等,故 C 不正确。

 D.沿竖直方向切去质量相等的部分,则剩余部分质量质量仍相等,因为 ρ 甲 >ρ 乙 ,由=mV 知道,所以剩余部分体积

 V 甲 "<V 乙 ",

 因为

 h 甲 =h 乙 ,

 所以,剩余部分底面积

 S 甲 "<S 乙 ",

 将切下部分叠加到对方剩余部分的上方,总质量相等,总重力相等,对地面压力相等,根据压强公式FpS ,因为 S 甲 "<S 乙 ",所以 p 甲 >p 乙 ,故 D 不正确。

 14.C 解析:C

 【详解】

 设大人为 G,小孩为 g,大人距离杠杆中心为 L,小孩为 l,因为 v 相等,所以在相同的时间△ L 相等,根据杠杆原理,原来有 GL=gl,现在是 G(L-△ L)与 g(l-△ L)比较,因为(G大人 >G 小孩 ),所以上式前者小于后者,所以选 C.

 15.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C.由图知,小球在甲杯中漂浮,在乙杯中悬浮,根据浮沉条件可知,此时它们所受的浮力都等于自身的重力,同一小球的重力不变,则浮力相同,即 F 甲 =F 乙 ;故 AC 错误;

 BD.小球在甲杯中漂浮,小球在乙杯中悬浮,根据浮沉条件可知,甲液体的密度大于小球的密度,乙液体的密度等于小球的密度;所以,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液体的密度;两杯中液面相平,深度 h 相等,甲液体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由公式 p=ρgh 可知,甲杯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较大,即 p 甲 >p 乙 ,故 B 正确,D 错误。

 16.D 解析:D

 【分析】

 本题根据对初中物理基础知识的认识找出相对应的正确答案,在解题时应认真分析每一个选择项。

 【详解】

 A.飞机的升力是利用流速大的位置压强小原理,但推土机安装履带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不是减小压力,潜水艇是改变自重来潜浮的,而不是空心法,故 A 错误;

 B.速度的在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是 m/s,力的单位是 N,压强的单位是 Pa,故 B 错误;

 C.汤姆生发现了中子,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但托勒玫提出的是“地心说”;提出“日心说”的是哥白尼,故 C 错误;

 D.测量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大气压用气压计来测量,而量筒可以测量液体的体积,故 D 正确。

 故选 D。

 17.C 解析:C

 【详解】

 AB.如果乙管液面比甲低,甲管内液体的体积可能大于乙管内液体的体积,液体的质量相等,由 ρ=mV可知 ρ 甲 可能小于 ρ 乙 ;如果两个都是竖直放置,对试管底部的压力相同,受力面积相同,由 p=FS可知压强相等,但乙管倾斜,对试管底部的压强变小,p 甲 >p 乙 ,故AB 错误;

 CD.如果乙管液面比甲高,甲管内液体的体积小于乙管内液体的体积,液体的质量相等,由 ρ=mV可知 ρ 甲 >ρ 乙 ;如果两个都是竖直放置,对试管底部的压力相同,受力面积相同,由 p=FS可知压强相等,但乙管倾斜,对试管底部的压强变小,p 甲 >p 乙 ,故 C 正确,D 错误。

 18.B 解析:B

 【详解】

 A.手指从上、下两开口处同时移开后,a 端水的压强等于大气压,管内外的压强差为零,水不会从 a 端流出,故 A 不符合题意;

 BCD.而 b 端水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加上 C 形管中高出 b 端所在水平面以上水柱所产生的压强,所以 b 端水的压强大于大气,b 端管内外存在压强,水从压强大的地方流向压强小的地方,所以 C 内的水会从 b 端流出,故 B 符合题意,C 不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19.D 解析:D

 【详解】

 根据浮 排F gV   可知,气泡的体积在变大,那么气泡受到的浮力也在变大;气泡的体积变大,气体质量不变,那么气泡里面气体的压强在变小。

 故选 D。

 20.D 解析:D

 【详解】

 AD.薄壁正方体容器装满水时,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为 1×10 3 Pa,由 p=ρgh 可得,容器内水的深度

 h=33 31 10 Pa1 10 kg/m 10N/kgpg  水水=0.1m

 薄壁正方体容器的厚度不考虑,则正方体容器的边长

 L=h=0.1m

 则容器的底面积

 S=L 2 =(0.1m) 2 =0.01m 2 =100cm 2

 正方体容器的容积

 V=L 3 =(0.1m) 3 =0.001m 3

 容器内装满水时水的重力

 G 水 =m 水 g=ρ 水 V 水 g=ρ 水 Vg=1.0×10 3 kg/m 3 ×0.001m 3 ×10N/kg=10N

 当在容器中装满水时,台秤的示数为 12N,即容器和水的总重力

 G 水总 =12N

 则容器的重力

 G 容 =G 水总 -G 水 =12N-10N=2N

  故 A 错误,D 正确;

 BC.当在容器中装满另一种液体时,容器底部受到的压力是 8N,则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 液 =28N0.01mFS液=800Pa

 将液体倒掉,然后将一个实心正方体物块放入容器中,物块正好填满容器,此时台秤受到的压强为 2.9×10 3 Pa,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物块和容器的总重力

 G 总 =F=pS=2.9×10 3 Pa×0.01m 2 =29N

 则物块的重力

 G=G 总 -G 容 =29N-2N=27N

 物块的质量

 m=27N10N / kgGg=2.7kg

 物块的体积是 0.001m 3 ,则物块的密度

 ρ=32.7kg0.001mmV =2.7×10 3 kg/m 3

 故 BC 错误。

 故选 D。

 21.D 解析:D

 【详解】

 原来的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为

 G Vg Shgp ghS S S     

 若沿如图所示的虚线方向切成 a、b 两部分,由图知对 a 两部分

 V a <S a h

 a 两部分对水平面的压强

 a a a aaa a a aG m g V g S hgp gh pS S S S        即

 p a <p

 对 b 两部分

 V b >S b h

 b 两部分对水平面的压强

 b b b bbb b b bG m g V g S hgp gh pS S S S        即

 P b >p

 综上

 p a <p<p b

 故选 D。

 22.C 解析:C

 【详解】

 A.由题意可知,甲和乙的质量相等,由图可知,V 甲 <V 乙 ,根据 ρ=mV可知,ρ 甲 >ρ 乙 ,故A 错误;

 B.若甲和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强相等,由图可知,h 甲 <h 乙 ,根据 p = ρgh 可知,ρ 甲 >ρ 乙 ,故B 错误;

 C.液体压强相等,两容器底面积相等,由 p=FS可知,甲、乙对容器底的压力相等,即 F甲 =F 乙 ①,采用割补法(如下图所示),分别把容器两侧半球部分补上同种液体,此时液

 体为圆柱形;

  割补后深度不变,液体密度不变,所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不变,又因为容器底面积不变,所以割补前后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不变,且此时液体为圆柱形(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等于液体的总重力);所以

 F 甲 =G 甲总 ②,F 乙 =G 乙总 ③

 两容器完全相同,则补上的液体体积相等,设补充的液体体积为 V,由①②③可得:G 甲总 =G 乙总 ,即

 m 甲 g  ρ 甲 gV = m 乙 g  ρ 乙 gV④

 由 B 选项可知,ρ 甲 >ρ 乙 ;所以由④式可得

 m 甲 - - m 乙 =(ρ 乙 - - ρ 甲 )V<0

 所以 m 甲 <m 乙 ,故 C 正确;

 D.由 A 选项可知,ρ 甲 >ρ 乙 ,由割补法可知,甲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 甲 =m 甲 g  ρ 甲 gV

 乙对容器底部的压力

 F 乙 =m 乙 g  ρ 乙 gV

 而

 m 甲 =m 乙 ,ρ 甲 >ρ 乙

 所以 F 甲 >F 乙 ,又因为两容器的底面积相等,所以根据公式 p=FS可知,p 甲 >p 乙 ,故 D 错误。

 故选 C。

 23.D 解析:D

 【详解】

 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mg F G Vg gShp ghS S S S S       

 切割之前它们对水平面的压强相等

 p p 甲 乙

 即

 gh gh   甲 甲 乙 乙

 由图可知

 h h甲 乙< 所以

  甲 乙> 由图知

 S 甲乙<S

 在切割之前

 p p 甲 乙

 所以由 F pS  可知,切割之前甲、乙对地面的压力

 F F甲 乙< 因为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且 G mg  ,所以,切割之前

 m m甲 乙< 当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厚度,剩余的压力相同,即

 F F 甲剩 乙剩

 则甲、乙剩余部分的质量

 m m 甲剩 乙剩

 根据切去的质量- m m m  剩 得

 m m  甲 乙< 故 D 正确,ABC 错误;

 故选 D。

 24.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等,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质量,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仍相等,因为 S 甲 >S 乙 ,由 p=F/S 可知,p 甲 <p 乙 ,故 A 错;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利用极端法,如果沿水平方向切去与乙相同的体积,则乙对地面的压力为零,乙对地面的压强也为零.所以,p 甲 >p 乙 ,故 B 错;若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质量,对于柱体而言, 它们桌面的压强 p=F/S=ρgh.无论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质量,还是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体积,剩余部分对地面对的压只与密度和高度的乘积有关.因为甲、乙为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等.所以,ρ 甲 ga 甲 3 =ρ 乙 ga 乙 3 ,由图可知 a 甲 2 > a 乙 2 ,则 ρ 甲 ga 甲 <ρ 乙 ga 乙 ,即 p甲 <p 乙 .故 C 错,D 对.故选 D

 考点:压力和压强

 25.C 解析:C

 【详解】

 A.弹簧恢复原状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随形变量减小而变小,故 A 错误;

 B.木块最终停下来,是因为摩擦力改变了木块的运动状态,说明力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态,不能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故 B 错误;

 C.木块离开弹簧后,木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木块受到的摩擦

 力不变,故 C 正确;

 D.图乙中,木块受到的重力和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二力的方向相同且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 D 错误。

 故选 C。

 26.C 解析:C

 【详解】

 A.从 A→B 的过程中,金属小球的质量不变、高度减小、速度增大,所以重力势能减小,动能增大,在 B 点时动能最大、重力势能最小;在此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守恒,故 A 错误;

 B.从 B→C 的过程中,金属小球的质量不变、高度增大、速度减小,重力势能增大,动能减小,在 C 点动能最小、重力势能最大,在此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机械能守恒,故 B 错误;

 CD.不计空气阻力,小球会在 AC 间来回摆动时,总机械能守恒,故 C 正确,D 错误.

 27.A 解析:A

 【详解】

 A.教室里的课桌的高度大约为 80cm 0.8m  ,这个较接近实际情况,选项 A 符合题意;

 B.一个鸡蛋质量大约是 50g 0.05kg  ,把一只鸡蛋举高 1m 做的功大约是

 0.05kg 9.8N/kg 1m 0.49J W Gh mgh       不是 10J,B 项不合题意;

 C.一个普通中学生的质量约是 50kg,那么重力大约是

 50kg 9.8N/kg 490N G mg    

 C 项不合题意;

 D.大气压随海拔的升高而变小,所以云豪山山顶的大气压应该小于标准大气压,即小于51.0 10 Pa ,D 项不合题意。

 故选 A。

 28.D 解析:D

 【详解】

 A.在弹性限度内,弹性形变越大,物体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弹簧在 A 点时的弹性形变小于在 B 点时的弹性形变,所以,A 点弹性势能小于 B 点弹性势能。故 A 错误;

 B.从 B 点到 C 点过程中,h 变小,物体的重力势能变小。故 B 错误;

 C.由图知,t 0 时刻,绳的弹性势能最大,应达到了最低点,此时动能为零。故 C 错误;

 D.由图知,最后绳的弹性势能几乎不变,说明此时运动员已经静止下来,此时拉力与重力平衡,由图象知,重力小于 F 0 。故 D 正确。

 故选 D。

 29.D

 解析:D

 【详解】

 A.球在 C 点时,不是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受到的不是平衡力,故 A 错误;

 BCD.小球在 A、B 两点时,是摆动过程中的最高点,此时的动能最小,速度最小为 0,若在 A 点时绳子突然断开,小球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会向下运动,若在 B 点时,所受的外力同时消失,则球会保持静止不动,故 A、C 错误,D 正确。

 故选 D。

 30.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 ρ=mV=GgV=GgV,由图像可知,甲物质密度为:

 ρ 甲 =GgV甲甲=-3 3120N10N/kg 8 10 m  =1.5×10 3 kg/m 3 ,

 乙物质密度为:

 ρ 乙 =GgV乙乙=-3 320N10N/kg 4 10 m  =0.5×10 3 kg/m 3 ,

 所以两种物质密度之比为:

 ρ 甲 :ρ 乙 =3:1。

 因 m A :m B =3:8,则两正方体体积之比为:

 ABVV=AABBmm=3381=18,

 则两正方体边长之比为:

 ABaa=3A3BVV=3318=12,

 则两正方体的底面积之比为:

 ABSS=AB22aa=2212=14,

 则两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ABpp=AABBFSFS=AABBGSGS=AABBm gSm gS=3184gg=32。

 故 C 正确。

相关热词搜索: 选择题 下学期 期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