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国旗下讲话:中华孝道文化的传承 与创新
传统化国旗下讲话:中华孝道化的传承与创新尊敬的各位领导, 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今天由我为大家做国旗下的演讲, 我演讲的主题是 中华孝道化的传承与创新”。
同学们应该对刚刚过去的清明节记忆犹新, 也对即将到的三月三 歌圩节充满期待吧?可,是否有同学知道,这两个节日与中国孝道化 有着紧密的联系呢?清明节返乡祭祖表达了对已逝亲人的思念与尊 敬;三月三歌圩节中的师舞蕴含着浓浓的孝道化, 无一不在说明着中 国传统与孝道化的密不可分。
孝道化,即关爱父母长辈,尊老敬老的化传统,是中国古代社会 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也是中华民族尊奉的传统美德。
它强调幼敬长,下尊上,要求晚辈尊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爱 护照顾赡养老人,使老人们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
孝道化经过千年的历史发展,已成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代代相传 的优良传统和核心价值观。
孝敬是太阳,给人温暖;孝敬是大,给人依靠;孝敬是水晶,是 一笔宝贵的财富。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古有晋人王祥卧冰求鲤,近有将军陈毅探望病母,古今中外孝的 事例可谓数不胜数。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
从古至今,孝顺不仅是衡量个人道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 也是 社会秩序稳定运行的重要保障。
然而在今天,有多少人又把这种传统的孝继承下呢?是否社会在 不断发展,人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那么就可以对基本的孝的美 德嗤之以鼻,置之一边呢?难道孝的故事永远只能停留在 ”感动中国” 的历史中吗?这答案显然不是。
孝道是我们每个人要秉持一生,永远的传承并发扬下去的。
人之行,莫大于孝, 孝”这个字最终会贯穿我们的一生,指导我 们的言行举止。
那么在中国的孝道化里,有哪些优秀的值得我们传承的地方呢?
我认为有三个方面:第一,小孝孝身。
我们作为孩子,作为逐渐长大的中学生,应该力所能及的照顾父 母的生活起居,恭敬他们的合理需求。
为什么不在父母工作劳累之后回家时给他们捶捶背,做上一顿 饭,洗洗碗呢?孝敬也并不只限于父母, 为什么我们不在老师辛苦讲 解以后休息时给他们送上一杯温水呢?这样温暖的不仅仅是长辈, 更
是这个世界的所有人。
第二,中孝孝心。
我们应该能独立自主的照顾好自己,让父母对自己放心。
这需要我们平日里安定徐为,不毛躁。
试问哪一位长辈不打心底地去关爱子女呢?只要我们照顾好自 己,让长辈放心,我们的健康对于父母长辈亦是一种回报,是一种孝 顺。
第二,大孝孝志。
长辈们总是希望我们能学有所成,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只要不是过分的想法,我们都应该有选择的接受,仔细考虑父母 的意见,理解父母的想法,把自己的梦想和对社会的责任结合在一起, 尽力而为努力去实现。
是所谓 立身行道,扬名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
哪怕不能成为多么杰出的人物,也要做好自己,这样长辈也能心 满意足啦。
既然孝道无论在传统化还是现代社会都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 那
么我们是否要将传统的孝道化一成不变地传承下呢?答案显然也是 否定的。
历史上任何一种化的流传,必然是基于原有化的基础上,不断增 添它所历经的时代赋予它的新的含义。
同时,传承的过程中斩断残枝,剥除陈旧的落后的思想,方可行 之。
鲁迅先生早对一度被人们尊奉为孝道标准的 《二十四孝》进行了 强烈的抨击和批判一一舍子救母,视命如草,不惜剥夺孩子的生命也 要履行孝道,何其残忍!这浓墨重彩显示了扎根在人们心上的封建化 的愚昧和无知,在鲁迅的年代就有有识之士认识到了这些, 我们今天 就更不能墨守陈规,我们就应该更先前看,将孝赋予时代的新意义,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违背纲常而又不轻视生命和人权。
只有跟随时代发展,不断继承和创新,才能将孝更好的发扬下去。
我们希望看到的那一天,没有空巢老人的叹息,没有不肖子女的 传闻,孝的履行不再需要法律约束 孝是稍纵即逝的眷念,孝是无 法重现的幸福,孝是一失足便成千古恨的往事,孝是生命与生命的交 接的链条,一旦断链,永无连接。
在清明过去,三月三等传统节日到之际,让我们重视孝道,发扬 孝道,创新孝道,做一个品德优良的三中学子,做一个继承美德开拓 创新的现代人!
相关热词搜索: 文化 孝道 中华 国旗 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