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是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一档栏目。节目于2001年7月9日起每周五至周六22:42在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首播,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重阳节音哪些人物有关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重阳节音哪些人物有关6篇
重阳节音哪些人物有关篇1
有关于重阳节资料
每年的农历9月初九被定为重阳节,重阳节又是我国的老人节,我们看看下面的有关于重阳节资料吧! 有关于重阳节资料 重阳节,为农历九月九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重阳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XX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草案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年节。 较早有关重阳节的传说,见于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后来在民间大致发展成若干版本的传说,其中一种是这样的: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桓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桓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桓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桓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他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辟邪用法,让他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桓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到1989年重阳节被立为老人节…… 每年的农历9月初九被定为重阳节,重阳节又是我国的老人节,重阳节这一天人们有登高的习俗,插茱萸、赏菊花。 每年的农历9月初九被定为重阳节,重阳节又是我国的老人节,重阳节这一天人们有登高的习俗,插茱萸、赏菊花。 重阳节,为农历九月九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重阳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XX年6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初次审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草案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为老年节。 较早有关重阳节的传说,见于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 后来在民间大致发展成若干版本的传说,其中一种是这样的: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桓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除掉瘟魔。桓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桓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桓景,并且教给他降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桓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桓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他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辟邪用法,让他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桓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桓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到1989年重阳节被立为老人节……
重阳节音哪些人物有关篇2
有关重阳节图片
重阳节主题班会
94班
活动目标:
1.了解重阳节的风俗及民族文化含义
2.学会感恩,学会珍惜,学会感激老人。
3.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对老人的情感,动手又动脑。
4.培养敬重老人,关心老人的良好品质,弘扬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
活动准备:
1、关于重阳节的传说故事和有关图片。
2、事先让家长和孩子初步了解有关重阳节的有关民俗。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前几天老师给你们布置了一个任务,就是了解重阳节的有关内容,你们都了解了重阳节的哪些内容,谁能来给我们大家说一说?
二、认识重阳节
1.了解重阳节的来历
通过故事《重阳节由来的传说》,加深学生对重阳节的了解和认识。
2.介绍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的重阳节,人们有丰富的活动,如登山、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3.关于重阳节的诗歌
《采桑子重阳》 毛泽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过故人庄》孟浩然
三、发表感言 播放图片,发表感想。
(1)我可以为爷爷奶奶做些什么事情?
a.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打一个电话或陪老人吃一顿饭。 b.讲一个动人的故事给老人听。
c.为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拍一张幸福照。
d.陪伴老人一起散步。
e.为老人们做一道可口的菜(可以是水果拼盘)。
f.自制一张精致的贺卡表达对他们的美好祝福。
(2)我想对爷爷奶奶说句心里话。
四、活动总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不仅了解了重阳节的来历,还知道了重阳节的相关习俗,既增长了见识,又培养了我们对老人的尊敬之情。在这里,老师要送给你们一句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这句话是告诉我们,既要孝顺自己的父母、长辈,也要关心身边的老人、长辈。希望每个同学能尊敬老年人,做个尊老的好孩子。
桃园堡学校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篇二:重阳节手抄报资料大全】
重阳节手抄报图片一重阳节手抄报图片二重阳节手抄报图片三重阳节手抄报图片四重阳节手抄报资料大全:一、关于重阳节的简介: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构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尔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构成,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尔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提倡全社会建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关于重阳节的起源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年龄》当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先人恩德的活动。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使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羽士)寻求永生,收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三、关于重阳节的诗句 重阳日寄韦舍人
【唐】赵嘏 节太重阳菊委尘,江边病起杖扶身。[!--empirenews.page--] 不知此日龙山会,谁是风骚落帽人。 重阳日示舍弟 【唐】赵嘏 多少乡心入羽觞,野塘本日菊花开。 新霜何处雁初下,故国穷秋首正回。 渐老向人空感激,一生驱马傍尘埃。 侯门无路提携尔,虚共扁舟万里来。 旅中太重阳 【唐】朱庆馀 一岁重阳至,羁游在异乡。登高思旧友,满目是穷荒。 草际飞云片,天涯落雁行。故山篱畔菊,本日为谁黄。 重阳日陪韦卿宴 【唐】朱湾 何必龙山好,南亭赏不暌。清规陈侯事,雅兴谢公题。 入坐青峰近,当轩远树齐。仙家自有月,莫叹夕阳西。 奉和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图应制 【唐】樊忱 净境重阳节,仙游万乘来。插萸登鹫岭,把菊坐蜂台。 十地祥云合,三天瑞景开。秋风词更远,窃捓挚翟铡#65533; 九日登巴台 【唐】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临觞一搔首,座客亦徘徊。 九日题涂溪 【唐】白居易 蕃草席铺枫叶岸,《竹枝》歌送菊花杯。 明年尚作南宾守,或可重阳更一来。 九日醉吟 【唐】白居易 有恨头还白,无情菊自黄。 一为州司马,三见岁重阳。 剑匣尘埃满,笼禽日月长。 身从渔父笑,门任雀罗张。 问疾因留客,听吟偶置觞。 叹时论倚伏,怀旧数存亡。 奈老应无计,治愁或有方。 无过学王绩,唯以醉为乡。四、关于重阳节的作文内容:重阳节爱老敬老 时光转眼即逝,不知不觉中又一年的重阳节到了,九九重阳,代表着天长地久,也代表着尊老、敬老、爱老。 不过给老人们捶捶背,推推腰,或是帮着干点家务,除这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不会再让我们干些甚么了。平常,老人们总是最疼我们。有好吃的自己舍不得吃就留给我们;有好喝的自己舍不得喝就留给我们;我也从没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经常给自己添件新衣,却拿来儿女穿旧了的衣服穿;也从没见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很浪费的买很多珍贵的东西历来都是能省下就省下,却把剩下的钱给我们买零食;更没见过爷爷奶奶哪一天接我放学误了点,经常就是有病也要挺着,不让我们在校门口干着急。 秋天天气转冷,奶奶总是问我:“穿那末少,冷不冷?”这时候我便会不耐烦地转过头去,烦躁的说上一句:“不冷不冷。”心里还不住的抱怨奶奶太罗里吧嗦!经常我来不及听爷爷说完这句话,就插上一句:
“知道了,知道了!”就觉得整天听着一句话,耳朵都快听出趼子来了。 归根结柢就是要理解老人,尊敬老人。想想哪个老人不想得到晚辈的重视与尊重呢?固然我们不可能有太多的资金与精力去给全体老年人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园,但我们可以从身边的老人做起,用自己一点一滴的爱去感动他们。
【篇三:九九重阳节 经典诗句大全】
九九重阳节 经典诗句大全-
1、采桑子 重阳《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3、醉花荫(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4、九月十日即事(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5、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6、蜀中九日(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7、九日作(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8、九日(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9、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10、九日齐山登高(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11、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南朝 陈)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12、沉醉东风 重九(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谁肯教白衣送酒。
13、九日(明)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14.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唐】崔元翰
偶圣睹昌期,受恩惭弱质。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
远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
薄劣厕英豪,欢娱忘衰疾。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
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
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岂如横汾唱,其事徒骄逸。
15.重阳席上赋白菊【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席,白头翁入少年场。
16.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唐】白行简
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三秋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对酒情无极,开缄思有余。感时空寂寞,怀旧几踌躇。
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
17.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阳宴集作【唐】独孤及
万峰苍翠色,双溪清浅流。已符东山趣,况值江南秋。
白露天地肃,黄花门馆幽。山公惜美景,肯为芳樽留。
五马照池塘,繁弦催献酬。临风孟嘉帽,乘兴李膺舟。
骋望傲千古,当歌遗四愁。岂令永和人,独擅山阴游。
18.重阳日有作【唐】杜荀鹤
一为重阳上古台,乱时谁见菊花开。偷撏白发真堪笑,牢锁黄金实可哀。 是个少年皆老去,争知荒冢不荣来。大家拍手高声唱,日未沈山且莫回。
19.重阳【唐】高适
节物惊心两鬓华,东篱空绕未开花。百年将半仕三已,五亩就荒天一涯。 岂有白衣来剥啄,一从乌帽自欹斜。真成独坐空搔首,门柳萧萧噪暮鸦。
20.重阳日酬李观【唐】皇甫冉
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黄菊自开花。愁看日晚良辰过,步步行寻陶令家。
21.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唐】李嘉佑
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22.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唐】李群玉
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
23.重阳日赐宴曲江亭,赋六韵诗用清字【唐】李适
早衣对庭燎,躬化勤意诚。时此万机暇,适与佳节并。
曲池洁寒流,芳菊舒金英。乾坤爽气满,台殿秋光清。
朝野庆年丰,高会多欢声。永怀无荒戒,良士同斯情。
24.重阳日即事【唐】李适
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天清白露洁,菊散黄金丛。
寡德荷天贶,顺时休百工。岂怀歌钟乐,思为君臣同。
至化在亭育,相成资始终。未知康衢咏,所仰惟年丰。
25.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唐】李适
炎节在重九,物华新雨余。清秋黄叶下,菊散金潭初。
万实行就稔,百工欣所如。欢心畅遐迩,殊俗同车书。
至化自敦睦,佳辰宜宴胥。锵锵间丝生,济济罗簪裾。
此乐匪足耽,此诚期永孚。
26.重阳夜集兰陵居与宣上人联句【唐】李益
蟋蟀催寒服,茱萸滴露房。 酒巡明烛刻,篱菊暗寻芳。[李益] 新月和秋露,繁星混夜霜。 登高今夕事,九九是天长。[广宣]
27.奉陪裴相公重阳日游安乐池亭【唐】李郢
绛霄轻霭翊三台,稽阮襟怀管乐才。莲沼昔为王俭府,菊篱今作孟嘉杯。 宁知北阙元勋在,却引东山旧客来。自笑吐茵还酩酊,日斜空从绛衣回。
29.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唐】李郢
野人多病门长掩,荒圃重阳菊自开。愁里又闻清笛怨,望中难见白衣来。 元瑜正及从军乐,甯戚谁怜叩角哀。红旆纷纷碧江暮,知君醉下望乡台。
29.重阳感怀【唐】刘兼
重阳不忍上高楼,寒菊年年照暮秋。万叠故山云总隔,两行乡泪血和流。 黄茅莽莽连边郡,红叶纷纷落钓舟。归计未成年渐老,茱萸羞戴雪霜头。
载花乘酒上高山,四望秋空八极宽。蜀国江山存不得,刘家豚犬取何难。 张仪旧壁苍苔厚,葛亮荒祠古木寒。独对斜阳更惆怅,锦江东注似波澜。
30.重阳日寄上饶李明府【唐】刘商
重阳秋雁未衔芦,始觉他乡节候殊。旅馆但知闻蟋蟀,邮童不解献茱萸。 陶潜何处登高醉,倦客停桡一事无。来岁公田多种黍,莫教黄菊笑杨朱。
九九重阳节 经典诗句大全--宝贝梦博客收藏
31.重阳东观席上赠侍郎张固【唐】卢顺之 渡江旌旆动鱼龙,令节开筵上碧峰。翡翠巢低岩桂小,茱萸房湿露香浓。 白云郊外无尘事,黄菊筵中尽醉容。好是谢公高兴处,夕阳归骑出疏松。
32.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唐】武元衡 玉烛降寒露,我皇歌古风。重阳德泽展,万国欢娱同。 绮陌拥行骑,香尘凝晓空。神都自蔼蔼,佳气助葱葱。 律吕阴阳畅,景光天地通。徒然被鸿霈,无以报玄功。
33.奉和圣制重阳日即事六韵【唐】权德舆 嘉节在阳数,至欢朝野同。恩随千钟洽,庆属五稼丰。 时菊洗露华,秋池涵霁空。金丝响仙乐,剑舄罗宗公。 天道光下济,睿词敷大中。多惭击壤曲,何以答尧聪。
34.丁巳重阳【唐】司空图 重阳未到已登临,探得黄花且独斟。客舍喜逢连日雨,家山似响隔河砧。 乱来已失耕桑计,病后休论济活心。自贺逢时能自弃,归鞭唯拍马鞯吟。
35.旅中重阳【唐】司空图 乘时争路只危身,经乱登高有几人。今岁节唯南至在,旧交坟向北邙新。 当歌共惜初筵乐,且健无辞后会频。莫道中冬犹有闰,蟾声才尽即青春。
36.喜王驾小仪重阳相访【唐】司空图 白菊初开卧内明,闻君相访病身轻。樽前且拨伤心事,溪上还随觅句行。
幽鹤傍人疑旧识,残蝉向日噪新晴。拟将寂寞同留住,且劝康时立大名。
37.浙上重阳【唐】司空图 登高唯北望,菊助可□明。离恨初逢节,贫居只喜晴。 好文时可见,学稼老无成。莫叹关山阻,何当不阻兵。
38.重阳【唐】司空图 菊开犹阻雨,蝶意切于人。亦应知暮节,不比惜残春。
39.重阳山居【唐】司空图
此身逃难入乡关,八度重阳在旧山。 篱菊乱来成烂熳,家僮常得解登攀。 年随历日三分尽,醉伴浮生一片闲。 满目秋光还似镜,殷勤为我照衰颜。
40.重阳山居【唐】司空图 诗人自古恨难穷,暮节登临且喜同。四望交亲兵乱后,一川风物笛声中。 菊残深处回幽蝶,陂动晴光下早鸿。明日更期来此醉,不堪寂寞对衰翁。
41.重阳四首【唐】司空图
檐前减燕菊添芳,燕尽庭前菊又荒。 老大比他年少少,每逢佳节更悲凉。 雨寒莫待菊花催,须怕晴空暖并开。 开却一枝开却尽,且随幽蝶更徘徊。 青娥懒唱无衣换,黄菊新开乞酒难。 长有长亭惆怅事,隔河更得对凭栏。 白发怕寒梳更懒,黄花晴日照初开。 篱头应是蝶相报,已被邻家携酒来。
42.重阳阻雨【唐】司空图 重阳阻雨独衔杯,移得山家菊未开。犹胜登高闲望断,孤烟残照马嘶回。
43.婺州水馆重阳日作【唐】韦庄 异国逢佳节,凭高独若吟。一杯今日醉,万里故园心。 水馆红兰合,山城紫菊深。白衣虽不至,鸥鸟自相寻。
44.重阳日荆州作【唐】吴融 万里投荒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徊。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 上国莫归戎马乱,故人何在塞鸿来。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楚台。
45.重阳阻雨【唐】鱼玄机 满庭黄菊篱边拆,两朵芙蓉镜里开。落帽台前风雨阻,不知何处醉金杯。
重阳节音哪些人物有关篇3
重阳节相关人物
【篇一:重阳节的来历】
重阳节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农历“九月九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别名“登高节”、“茱萸节”、“菊花节”等,在有些地方也被称为“祝寿节”、“女儿节”等,今天也被称为“老人节”、“敬老节”。一说到重阳节,就让我想起了那个非常古老的传说。
1.桓景学道斩瘟魔
南朝梁人吴均之的《续齐谐记》、唐代的《初学记》和宋代的《太平御览》等多种书籍都记载了题为《桓景学道斩瘟魔》的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其中,《初学记》中关于桓景的记载原文是:“《续齐谐记》曰: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南当有大灾厄。急令家人缝囊盛茱萸系臂上,登山饮菊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坐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曰:‘此可代之。’今世人九日登高是也。”故事的大致意思是说,东汉时,汝南县有个名叫桓景的人,跟随仙人费长房学道。有一天,费长房走过来对他说:“今年九月九,你的家乡汝南地区将会有大的灾祸。你赶紧回到家乡,让你家乡的人都缝个香囊,香囊里盛上茱萸,系在臂上,登山高山之后,饮菊花酒,就可以消除此灾祸。”桓景赶紧回到家乡,按照仙人费长房的要求去
做了,一家子都坐在高山之巅。等到晚上危险过去之后,回到家乡,却发现家里的鸡狗牛羊都暴病死了。仙人费长房说,“带着盛有茱萸的香囊登上高山是可以避免灾祸的。”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这就是著名的“桓景学道斩瘟魔”的传说。
因为“桓景学道斩瘟魔”的传说在中国流传很广,所以后世许多人都将这个传说看作是重阳节的起源。但我们知道,民间传说无疑晚于民俗现象本身,因此关于重阳节的这种起源传说无疑是不正确的。此外,由于所处节令和时日比较特殊,重阳日也为道教和其他民间信仰所重视,逐渐被衍化为一些重要人物的纪念日,如道教认为 九月九日是太上老君的生日和张天师的忌日。
说起重阳节,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人物与重阳节密切相关——此人便是道教内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派别全真教的创始人王重阳。王重阳原名中孚,字允卿,又名世雄,字德威,出生于北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据说因为他喜欢陶渊明,便改名知明。又因与陶渊明一样喜爱菊花,而菊花在重阳节开放,便给自己起了个号叫重阳子。王重阳出身于一个“家业丰厚”的富裕家庭。他的一生正值北宋沦亡,金人入侵,民族灾难深重的时代。青年时代,他“痛祖国之沦亡,悯民族之不振”,曾于金熙宗天春年间应过文、武试,得中文、武双举人,有志于拯救民族危难。但由于南宋政权
孱弱,舍弃广大北方人民不顾,苟且偏安,王重阳的抱负没有能够施展。抗金失败后,王重阳于公元1161年掘地穴居,称之“活死人墓”,以方牌挂其上,书云:王害疯(王自称疯子)灵位。七年后,王重阳走出活死人墓,东出潼关,前往山东布教,创立了道教的全真教派。同时,先后收马钰、孙不二、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郝大通、王处一七人为弟子,遂后建立全真教团。后世称全真教七真人。十年携弟子马钰、谭处端、刘处玄、邱处机四人返归关中,卒于开封途中。葬于终南刘蒋村故庵(今陕西户县祖庵镇)。
同时,因民间也相传轩辕黄帝和妈祖也都是在九月九日升仙永生的,故而许多地方流行着各种重阳祭奠的主题活动,但其内容和重阳节没有太实质上的联系。
现在的问题在于:这中华民族传统的节日——重阳节到底是如何起源的呢?
2.酒火二神试比高
其实,重阳节起源很早——至少要比我们刚才讲的“桓景学道斩瘟魔”的传说早多了。至少,下面的这种说法,就比“桓景学道斩瘟魔”早多了。
古人认为,因为古老的《易经》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又因“九”在个位数中最大,所以古人以“九”为最高;而且夏历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又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因
此把九月九日叫作重阳节。
话说到现在,我们就应该知道,重阳节的来源应该说比这种说法还要复杂。至少,重阳节的习俗应该和从远古到上古时期两个非常矛盾的先民习俗——九月庆和九月祭,以及先民天神互通的原始信仰与火神死亡崇拜有紧密联系。
先秦的这种火神死亡崇拜成为后来重阳节求“长生”、“消灾避邪”等习俗的主要来源,因此有人把重阳节也称作死亡节,
【篇二:整理重阳节和中秋重点】
传统社会中的道教与重阳节
重阳节的起源,较早有关重阳节的传说,见于梁朝吴均的《续齐谐记》汝南桓景,桓景拜费长房为师,驱除恶魔.二、道教对重阳节习俗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的变迁,中国古代的巫教向道教转化。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上承上古社会的巫教传统,经历了中古时期儒、释、道三教的冲突,最终在近世时期,三教合一,共同构筑了中国人的“日用之道”。鲁迅先生曾说过:“中国的根底全在道教”。 1、人们由求长寿转变为渴望长生不老, “得道成仙”“秘诀”, “不死药”。战国时期,诸如齐缗王和后世的秦皇、汉武都热衷于此。到汉魏时期的神仙道术可分为养生方术、变化方术、和预测方术。《列仙传》中,大部分神仙都实践过各类服食术。他们服食的内容非常广泛,以服用各种植物为众多,以饵丹为最寡, 像日常的谷物和动物肉类为服食对象的记载很少。
另一方面“登高”,因为九月九日是神仙升天的日子,先民选择在九月九日登高,意图能向那些得到成仙的人一样,升入天宫,这种升天的渴望,究其源头,是人们对长寿的一种企盼。九月九日重阳节,两阳相重,是升天的最好时机,顾在道家的观念体系中,九九重阳升天成为一种传统,在重阳节成为华夏民族传统节日的时候,这种九九重阳“升天”,又演变成为重阳登高。升天成仙是人们对理想境界的一种无限追求,成仙,是希望能永远存在而不消失,是古人对永恒的追求。而在现实社会中,九月九日重阳节升天成仙则转化为人们对长寿的企盼。重阳登高正是人们对人生不老的一种追求,所以从魏晋开始,人们就把九九重阳与长寿联系在一起。曹丕在九月九日送钟繇菊花,说:“至于芳菊,纷然独荣,非夫含乾坤之纯和,体芬芳之淑气,孰能如此。故屈平悲冉冉之将老,思食秋菊之落英。辅体延年,莫斯之贵。仅奉一束,以助彭祖之术。”曹丕重阳赠菊,希望钟繇能借菊之力身体健康长寿。道家的升天成仙已经内化为重阳祈祷长寿。2、在道教文化中为什么人们会选择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升天成仙呢?在道教文化中九月九日重阳节这一天是“升天成仙”的最好时间,道家认为这一天清气上扬,浊气下沉,地势越高,清气聚集越多,人就可以乘清气而升天,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五斗米教的创始人张道陵也是在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升天成仙的。 在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各地侍奉的海神妈祖也是在重阳节这一天升天。三、九月九日重阳节是许多仙家的诞辰。例如,道教的重要人物太上老君,老君的小名叫“吹儿”,故九月九日这一天,忌吹哨子,尤其是以老君为祖师的行业,更为谨慎。九月九日重阳节还是斗姆星君的诞辰日。斗姆星君是天山的星宿之一,星辰之神在道教中的地位很高,主要五星有;岁星(木星)、镇星(土星)、太白星(金星)、辰星(水星)、荧惑星(火星)。此外还有东南西北中“五斗星君”,以及二十八星宿君、紫微垣众星君、太微垣众星君、天市垣众星君等。其中最受崇奉的是“斗姆”。在道教众神中,斗姆星君以善之恶疾,能驱邪魔而著称,他生于九月九日重阳日,其表达的意境与桓景九月九日驱除瘟魔是一致的。
多彩重阳 重阳习俗:登高 ,饮菊花酒、赏菊 ,插茱萸 ,吃重阳糕 ,敬老 河南:主题:改善生活,联系亲友。过节时,人们多炸油条,做绿豆煎饼,或磨栗粉和糯米拌蜜糕,再加点枣泥,标以彩旗,问候亲友。信阳: 当地人们喜欢在重阳全家围坐一起吃汤圆,街上有特色的餐馆还专门备有汤圆。 重阳节是吃咸汤圆,元宵节是吃甜汤圆。豫北:“九月九,卸石榴” 凡种石榴的人家,习惯在此日采摘裂嘴笑的石榴吃,表示幸福美满,快快乐乐。南阳:忌吹哨子。 登高、寄思、怀远 。 喊山大赛: 99位老人一同参加登山比赛,登顶后进行喊山大赛,工作人员将借助分贝仪,根据选手的声音大小决出比赛名次。四川:卖解毒药 (时间:唐宋时期 。地点:成都,大慈寺(英干))制醪糟。俗话说“重阳蒸酒,香甜可口。 岑公会 古代时的四川南溪县读书人常于重阳节在龙腾山岑山楼叙会,以纪念诗人岑岑参,称为“岑公会”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国》 强欲登高处,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山东:染房祭缸神 。缸神:汉末的梅福和晋代葛洪,人们尊为仙翁, 创蓝草沤靛染青方法。 喝辣萝卜汤喝了萝卜汤,全家不遭殃 。滕县嫁出门不到三年的女儿,忌回娘家过节。福建:长汀县:毛豆节。 海澄:风筝节,放风筝,他们把风筝称为“风槎”,不光白天放,晚上也放。晚上放的时候风筝上拴上蜡烛,无数风筝在天上摇曳,犹如闪烁的银河一般。放风筝的避邪说 。祭扫祖墓。莆仙地区有:“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 。莆仙地区还把九月九日看做是社公(土地神)的生日,所以重阳节这一天,要以宫社为单位举行庆祝社公生日的活动,以报答社公对农作物丰收的保佑 。 沿海把九月初九视为妈祖羽化升天的祭日民众多到湄洲岛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各地重阳风俗
【河北省】 香河县九月九日,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称为“追节”。 追节,是准女婿在节日前一天向未来的老丈人家送节日礼物的一种礼仪。这追节礼仪准女婿们只有结婚后才能免掉。意义 追节,就是民间专门用来传递结婚信息的一个礼仪。乡下的青年男女们因为文化活动有限,媒约之言大功告成时,双方通过长时间的接触确定下了恋爱关系后,男方就得以办定婚酒的形式向人们予以公布。一件事父母们是必做的。这就是结婚前的追节。永平府以重阳的天气占未来晴雨。重阳节若下雨,这几个日子也都会下雨。【海南省】驱除鬼神“赶山猫”。现在的“赶山猫”习俗大多是人们以此来表达一种驱赶鬼神疾病,祈祷吉祥安康的用意。【香港】1. 每逢重阳当天,政府有关部门及公共交通机构便会实施一系列相应措施,以方便及管理上山扫墓人士。新界乡民重九祭祖,通常分为三次:第一次是私人扫墓,即小家庭式祭祖;第二次是房份扫墓,由数家至十余家人不等;第三次是大众扫墓,即全村同姓,无论已迁出或分居各地都共同祭祖,结队前往扫墓。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还要吃九层糕,每一层都可撕下,蘸上料,当地特有小吃。2. 时逢重阳节,香港特区政府会举行一年一度的官方纪念仪式,悼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为保卫香港而捐躯的烈士。3.这个是大家比较关心的,因为重阳节在香港是重要的节日,所以会放假一天。包括股市都会休市【台湾】1. 据传,郑成功到台湾,也把大陆有关重阳登高、佩茱萸、食米糕、饮菊花酒、赏菊等民间习俗带到了台湾。从那时起,台湾的读书人也喜欢在重阳节举办诗会,登高饮酒,吟诗作乐。台北的观音山、新竹的飞风山和十八尖山以及中部的八封山,都是著名的登高地点。这些山都是小山,正适合那些缺少运动的读书人攀登。 2. 闽南语中有一句话:“九月九,风吹满天啸”,就是形容重阳以后,风筝满天飞的情形。【日本】重阳节吃茄子,吃栗子饭。因为在那个时代,这就是他们最好吃的了。 开展菊合会(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菊花竞赛),用菊花进行祓除不详和祝愿长寿的祈福仪式。说起菊花人们会认为这是晚秋的花卉,其实阴历9月9日也就是阳历10月中旬,正是菊花最美的时节。 数字重阳
一。黄巢 “满城尽带黄金甲”。感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刘京的《古今重阳的数字崇拜》。 和数字有关的重阳风俗。以重阳镇为例。重阳镇,被称作是九九之源。重阳镇重阳节这天会有九顶大红轿子抬上山。九顶大红轿子抬着的是九位当地年龄最大的寿星。两个比较重要的风俗,一个是重阳老人们做寿,必须是羊肉白面,还有一个就是人们会做五色的重阳糕。重阳镇的人吃羊肉白面也是图个吉祥之意。羊肉,羊和阳是谐音,这就契合了重阳节。白字,是百少一横,一百少一便是九十九,又出现了重九,也代表高寿。所以老人们吃羊肉百面既吉祥又蕴含祝福之意,还有重阳的说法。另外一个风俗是做重阳糕吃。重阳糕是当地的茱萸,菊花,山果加上大米制作而成。一层一层铺开上锅,蒸出一个九层的米糕。但据有的老人说,曾见重阳糕是用五谷做的,大米,红小豆,麦子,大豆和小黄米制作。而做出来的重阳糕呈现的是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吃起来的味道也是甜、酸、苦、辣、咸五种味道。苦
味的菊花,酸味的茱萸。五谷五味能消百病,强身健体并能延年,糕与高谐音,祝福老人高寿的寓意便蕴含其中。和重阳有关的电影,两部电影都是张艺谋导演的作品。一部是《红高粱》,一部是《满城尽带黄金甲》。一个体现了重阳的酒,一个体现了菊花。《红高粱》在九月九这一天酿酒,《酒神曲》。《满城尽带黄金甲》,黄金二字就非常明确地暗示了菊花。 推荐,中文国际频道的《中国古镇》,还有就是纪连海的趣话节日。 现实的重阳视频内容:采访我们班几个外省的同学,问了他们两个问题,1、家是哪里的。
2、家里是如何过重阳的。重阳的形式也与我们所想的不同,而是有了现实和地方特色,并不是我们以为的“登高”、“插茱萸”等等。重阳节作为传统节日,不仅衰落了,而且还是所有传统文化节日中,最不受重视的。问卷调查,可以确定:重阳节是最不受重视的。第一个话题就是:为什么重阳节没有像其他传统节日那样受重视?原因: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先天不足从三个方面来解释:1、起源。2、内涵。3、代表性的食物。起源:重阳起源的故事流传不广,普及性不大。内涵:传说是消灾,我们却不知道这个再因何起,如果知道了起因,我们到可以为了预防而过过重阳。不知起源,无从内涵。代表性食物:无。重阳,作为一个传统节日,它什么都不拥有。 后天畸形:国家一个法令,改重阳节为老人节!重阳节本身的发展已经不好了,又把它改为了老人节!普通人们不重视,政府也不重视!、第二个话题,就是:把重阳节改为老人节,你认为合理吗?我们没有理由认为重阳节自古就是老人节。就把重阳节改为老人节,我说一下我的看法。我认为不合理。把端午节改为老人节,是想让老人节在重阳节的庇荫下发展,是对重阳节的不尊重,也是对老人节的不尊重。老人节就该是老人节,而不是什么节日的延续。第三个话题:我们也会慢慢变老!两个视频。 第一个视频:少女没有给老人让座,被老人暴打!第二个视频:电影《搜索》片段。我们还年轻,我们也会慢慢变老,希望等到我们老了的时候,可以多体谅年轻人,不要对年轻人咄咄逼人,可能我们遇到的,就是一个叶蓝秋??希望同学们在心灵安静的时候,想想:怎样不让自己成为曾经讨厌的人!中外重阳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联合国国际老人节是每年的10月1日,美国的祖父祖母节是在每年的9月份美国劳动节后的第一个星期天;加拿大的笑节则是在每年的6月21日。、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韩国和日本。每年9 月15 日,是日本的敬老节。慰问老人,并向老人赠送纪念品。这个节日是二次世界大战后为鼓励人们尊敬老人而规定的,但起源很早(天葬),教育后代要尊敬老人。日本的电影叫《酋山节考》。日本后期成立的孝敬老人其实也是顺应了1960日本老龄化社会的发展,1947年在日本兵库县首倡后,经历了30余年直到2004年老人节改为每年的9月15日。中国重阳节与日本关系,在平安时代初期(它是从794年恒武天皇将首度从长冈京迁移到平安京开始,那时候与中国唐朝交往密切),重阳节作为贵族的宫廷活动被引入日本。那时候,贵族们欣赏着刚从中国传来的名贵菊花,设宴开展菊花合会,用菊花进行拔出不详和祝愿长寿的祈福仪式。这些活动也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渗透各个阶级。随着时间的久远,重阳节的习俗也越来越被人所遗忘,直到明治6年废除旧历采用新历,重阳也成了新历9月9,后来又被敬老节所替代。 中国的重阳传入韩国,在我国从新罗时代(公元668——公元901年,新罗灭亡了高句丽和百济后,统一了朝鲜半岛,进入新罗时代)开始的安压知、林海传等大臣就在重九这一天在遇上楼聚会吟诗。高丽时代(877——943年)重九的寿宴已经成了带有国家性质的惯例了,内外的大臣和宋朝、耿罗、黑水的远客一起参加祝贺的宴会。在朝鲜时代的世宗时把重九定为名节,甚至把中秋时开的耆老宴(六十曰耆)也改在这一天。它的习俗也有登高、赏菊、插茱萸,食物,菊花煎。菊花煎是将糯米面柔和之后做成圆形,在上面撒上菊花之后再入油中煎熟,主要是阴历9月9时使用,又被称为菊糕。重阳话菊
1 重阳节从何时同菊花联系密切a崔寔《四民月令》 《神农百草经》 葛洪《西京杂记》2 重阳为何与菊花联系密切a消灾驱邪 周处《风土记》 “秋祀以菊,以求大火”b健康长寿 药用价值 道教的成仙观念c花期在秋季d陶渊明,屈原对菊花的推崇3 历朝历代中重阳与菊花的联系a汉魏六朝为求寿,消灾驱邪,据传陶渊明开启了重阳赏菊b唐朝 咏菊诗 中日菊文化 宋人重阳独爱菊《东京梦华录》c元明清为延续 清代赏菊之风尤盛《京华百二竹枝词》d近代随着重阳节的衰落而衰落,兴起而兴起 菊花的研究和品种培育的发展4食菊 菊花茶 菊花酒 菊花糕 菊花宴 广东中山小榄镇 重阳节的起源
从时间上说的,重阳起于东汉,兴于魏晋(有“重阳节”这一名称),盛于唐朝,并且在唐朝时正式定为“重阳节”,并且和中和(二月二)、上巳(三月三)、合称为“三令节”。地域起源:2003年10月4日国家邮政局《重阳节》特种邮票,首发式定在重阳节的发源地。据专家考证,在《续齐谐记》以前的文献中,也有关于重阳节的记载,但从未有关于重阳节“登高”的记述。《续齐谐记》中的重阳节登高,虽然带有巫术的成分,但它是将重阳节文化传统记录得最完整的文本了。那么“汝南”也可能就是重阳节的发源地。一、“汝南”在哪儿? “汝南”为当今的上蔡县。登高的习俗也源于现在的上蔡县。登高这一重要的习俗的加入使得重阳节的习俗更加完备,所以上蔡也就被认为是重阳节的发源地了。二、桓景为何人?春秋后期,孔子曾到达上蔡,遭到桓 等桓氏家族的加害。上蔡县现有的厄台即为当年孔子被桓 等人围困的地方。桓魈能够组织一定的人力围困孔子,可见其地位之高、实力之大和当时桓氏家族之强。即使在汉朝时期,桓姓仍为汝南郡的大家族。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二册 :东汉的豪强地主,特别是一些世家大族,往往聚族而居??一个大的家族或宗族,往往可以达到几百人甚至数千人。现在上蔡县仍有桓姓人,其始祖为春秋时期蔡国的蔡桓侯。并谓为桓宽(西汉散文家、著《盐铁论》)、桓景后代。椐查《上蔡县志》?1995年出版 ,在上蔡县264个姓氏中就包括桓姓。所以桓景当为古蔡国贵族后裔,家在上蔡县境内。根据古人安土重迁的思想,人们一般不会涉水迁居,特别是对于世家大族来说。“根”一般是不会动的。三、桓景登高处古代时被称为冈山。冈山是伏牛山的余脉,是上蔡境内最高的位置了 综合以上,重阳节起源于上蔡,上蔡就是李斯故里,传说伏羲也是在此顿悟,在白圭庙画亭演绎先天八卦,得到后世所传的八卦的真谛,为道教的源头。孔子周游列国也到过此地(遭遇“陈蔡之厄”)。上蔡系原来的古蔡国,周时武王封其弟姬度(史称“蔡叔度”)与此地。提出并证明重阳发源于上蔡的是尚景熙(上蔡文化馆研究人员)。
重阳节忌
禁忌可以分为三大类,它们是:语言禁忌、行为禁忌、性别禁忌。重阳节向别人说“祝你重阳节快乐”是不妥当的,九九重阳节登高是为了避祸免灾的,而这一天也是个趋吉避凶的日子,因此在这样一个惶恐的日子里面还是说声“祝你平安吉祥”比较好。另外关于语言方面的禁忌就是不要说不吉利的话,像“死”、“雷”啊这些。行为上的禁忌就比较多了,重阳节那天忌结婚,重阳跟清明都被称为鬼节,那天阴气太重,不宜结婚。在重阳节那天人们都会喝菊花酒或者互赠菊花酒,但好多地方却忌送菊花,因为菊花音同“祭花”听上去多不吉利,菊花在西方国家又是一种丧礼上常用的花,所以要是有海外友人来玩的话菊花也就不要送了。那为什么要喝菊花酒呢?我查到了一个历史传说——菊花仙子。(故事比较长,在课堂
上讲)这样一来也就有理可原了。在南方广东、江西、福建这一带的客家少数民族地区,还有一种“霜降遇重阳,十家烧火九家亡”的说法,霜降就是24节气中的一个,也就是说要是重阳节和霜降是在同一天,就那天就不要烧火煮饭了,吃凉食吧,不然就有灾祸降临。性别上的忌讳,主要是山东滕州一带,出嫁不到三年的闺女忌回娘家过重阳节,当地有“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根据《中国民俗通志*禁忌志》的资料还有这天当地俗忌无雨(此‘无语’非彼‘无语’哦,话还是可以说的哈),谓主旱灾。另外在山东、河南、湖北等地流行“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在山东一带又忌是日刮西北风。
先秦初见端倪,“重阳”二字最早现于先秦,屈原《远游》:“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汉魏六朝形成,曹丕《九日与钟繇书》 陶渊明 菊花 酒,东晋 葛洪 《西京杂记》,道教理论家 。繁荣在唐宋,唐:一、诗歌数量上的增加。二、作者范围的扩大。三、诗人重阳诗存世数量的增加。四、作品的社会内容较前代更为广阔。宋:一、出现了大批文人骚客。二、民俗的发展也处于巅峰时期,且与前代相比有自己独有的风貌。元明清延续,1、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2、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也更为牢固。3、相对隔绝的各族风俗、节俗也相互渗透,逐步交融。近代衰落、重构:半殖半封逐渐形成,“西风东渐” 洋节。重阳诗摘句: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唐 王维。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唐 元稹 《菊花》。重阳词摘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苏轼《南乡子?重九涵辉楼呈徐君猷》应是帝王,当初怪妾辞辇,陡顿今来,宫中第一妖娆,却道昭阳飞燕。 --北宋*柳永*《斗百花》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毛泽东 《采桑子 重阳》 。登高诗 九日 李白 今日云景好,水绿秋山明。 携壶酌流霞,搴菊泛寒荣。 地远松石古,风扬弦管清。窥觞照欢颜,独笑还自倾。 落帽醉山月,空歌怀友生。主旨:令人向往的秋游情状,和对友人的真切思念。九日 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诗人登高,不仅仅是思亲,更多的是伤时,正所谓“杜陵有句皆忧国”。咏菊诗 九日 王勃 九日重阳节, 门门有菊花。 不知来送酒, 若个是陶家。主旨:门门有菊花,可见盛况。“白衣送酒”这一典故,在重阳诗中甚为常见。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主旨:用流畅明白的语言,对菊花独自开放于百花凋谢之后的可贵进行了赞美。茱萸诗《九日蓝田崔氏庄》 杜甫 老去悲秋强自宽,兴来今日尽君欢。 羞将短发还吹帽,笑请旁人为正冠。 蓝水远从
【篇三:最新河南电大《地域文化》教学考一体化网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最新河南电大地域文化教学考一体化网考形考作业试题及答案
100%通过
2015年秋期河南电大把《地域文化》纳入到“教学考一体化”平台进行网考,针对这个平台,本人汇总了该科所有的题,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内容包含了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并且以后会不断更新,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一单选题 1.广义的中原指(2.00分) a.黄河中上游地区 b.河南省 c.黄河中游地区 d.黄河中下游地区 2.“南宋四家”属于中原画家的是(2.00分) a.李唐 b.刘松年 c.马远 d.夏圭 3.被南阳人称为“杜母”的杜诗所属的朝代是(2.00分)a.东汉 b.西汉 c.唐朝 d.隋朝 4.被后人称为“商圣”的是(2.00分) a.张衡 b.张仲景 c.吴道子 d.范蠡 5.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标准称谓是(2.00分) a.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 b.审美文化遗产 c.无形遗产 d.伦理文化遗产 6.《祭十二郎文》的作者(2.00分) a.白居易 b.韩愈 c.元稹 d.元结 7.山水画理论著作《笔法记》的作者是(2.00分) a.李迪 b.吴道子 c.李唐 d.荆浩 8.洛阳首作为国都的朝代是(2.00分) a.东周 b.西周 c.东汉 d.西汉 9.山水画论《林泉高致》的作者是(2.00分) a.李唐 b.李迪 c.郭熙 d.吴道子 10.《驴山公九锡文》的作者是(2.00分) a.谢灵运 b.范缜 c.谢朓 d.袁淑 11.画家宗炳所属的朝代是(2.00分) a.宋 b.东晋 c.西晋 d.唐 12.《壮悔堂集》的作者是(2.00分) a.史可法 b.侯方域 c.王铎 d.彭而述 13.中原被称为“楚风豫韵”的文化区域是(2.00分) a.豫东 b.豫南 c.豫北 d.豫中 14.被称为“北方书圣”的书法家是(2.00分) a.孙过庭 b.锺繇 c.郑道昭 d.褚遂良
15.被称作“红杏尚书”的诗人是(2.00分) a.程颐 b.宋祁 c.程颢 d.宋庠
16.被称为“行书鼻祖”的书法家是(2.00分) a.蔡邕 b.刘德昇 c.褚遂良 d.锺繇
17.被称为“成周”的城市是(2.00分) a.登封 b.商丘 c.开封 d.洛阳
18.书法理论著作《九势》作者是(2.00分) a.刘德昇 b.蔡邕 c.蔡文姬 d.锺繇
19.被后人称为“字圣”的是(2.00分) a.褚遂良 b.锺繇 c.吴道子 d.许慎
20.《治安策》的作者是(2.00分) a.贾谊 b.李斯 c.蔡邕 d.韩非子
1.制定《大衍历》人物的是(2.00分) a.慧可 b.竺叔兰 c.僧一行 d.玄奘
2.庄子所属的时代是(2.00分) a.战国时代 b.秦朝 c.西汉 d.春秋时期
3.下列人物不属于法家的是(2.00分) a.李悝 b.曾参 c.管仲 d.商鞅
4.下列法家人物提倡“重术”的是(2.00分) a.子产 b.商鞅 c.申不害 d.慎到
5.被孔子称为“瑚琏之器”的弟子是(2.00分) a.子夏 b.曾参 c.子张 d.子贡
6.《礼记》的作者是(2.00分) a.戴圣 b.子思 c.子夏 d.戴德
7.弦歌台位于(2.00分) a.今淮阳县 b.今许昌市 c.今濮阳市 d.今汤阴县
8.儒家文化在中原传播的第一个黄金时期是(2.00分)a.唐朝 b.东汉 c.西汉 d.北宋
9.下列儒家人物被誉为汉景帝“智囊”的是(2.00分)a.张兴 b.晁错 c.魏满 d.尹敏
10.说出“苟利社稷,死生以之”的人物是(2.00分)a.子产 b.商鞅 c.邓析 d.申不害
11.孔子还乡祠位于(2.00分) a.今永城市 b.今睢县
12.《道德经》诞生地是(2.00分) a.今灵宝函谷关 b.今洛阳市老城 c.西安终南山 d.新安县函谷关
13.《法经》的作者是(2.00分) a.商鞅 b.李斯 c.李悝 d.韩非
14.世称“明道先生”的人物是(2.00分)a.程颐 b.邵雍 c.张载 d.程颢
15.“儒”字最早见于(2.00分) a.《大学》 b.《论语》 c.《孟子》 d.《中庸》
16.老子所属的时代是(2.00分) a.秦朝 b.战国时代 c.西周
d.春秋末期
17.律宗东塔派的创始人是(2.00分) a.怀素 b.僧一行 c.神秀 d.竺叔兰
18.《唐律疏议》的作者是(2.00分) a.杜周 b.魏徵 c.李世民 d.长孙无忌
19.《杨朱》出自(2.00分) a.《文子》 b.《道德经》 c.《庄子》 d.《列子》 a.吴起 b.韩非 c.子罕 d.申不害
1.在丧葬问题上,墨家主张(2.00分) a.天葬 b.据情况葬 c.节葬 d.厚葬
2.《营造法式》的作者是(2.00分) a.张衡 b.甘德 c.石申 d.李诫
3.中原节日的“春社”是在(2.00分) a.立春后的第六日 b.立春后的第八日 c.立春后的第七日 d.立春后的第五日
4.《大乘止观法门》的作者是(2.00分) a.慧思 b.支遁 c.达摩 d.慧可
5.创“五德终始说”的是(2.00分) a.吕不韦 b.公孙龙 c.邹衍 d.管仲
6.洛阳唐三彩始创于(2.00分) a.南北朝 b.西汉 c.东汉 d.唐朝
7.制成世界上最早的立体地图——木图的是(2.00分)a.谢灵运 b.谢庄 c.张衡 d.刘禹锡
8.《强兵策》的作者是(2.00分)
c.岳飞 d.李觏
9.《天文》的作者是(2.00分) a.甘德 b.石申 c.僧一行 d.范蠡
10.《美芹十论》的作者是(2.00分) a.辛弃疾 b.苏轼 c.李觏 d.陈亮
11.农家的代表人物是(2.00分) a.许行 b.陈相 c.陈良 d.范蠡
12.中原节日的“秋社”是在(2.00分) a.立秋后的第五日 b.立秋后的第七日 c.立秋后的第六日 d.立秋后的第八日
13.帝王信奉佛教最多的朝代是(2.00分) a.唐朝 b.东汉 c.宋朝 d.东晋
14.中原节日的“人日”是指(2.00分) a.正月初二 b.正月初四 c.正月初五 d.正月初七
15.一般认为,墨子所属的时代是(2.00分)a.东周
b.春秋末战国初 c.战国时代 d.西周
16.《灵宪》的作者是(2.00分) a.张衡 b.甘德
17.中原节日的“浴佛节”是在(2.00分) a.四月初八 b.四月十五 c.四月初十 d.四月初九
18.中原节日的“填仓日”是指(2.00分) a.正月十六 b.正月十七 c.正月十五 d.正月二十五
19.《乐律全书》的作者是(2.00分) a.张苍 b.张仲景 c.朱载堉 d.僧一行
20.中原节日的“天医节”是在(2.00分) a.七月一日 b.七月十五 c.八月一日 d.七月二日
1.少林寺创建于(2.00分) a.唐朝 b.北魏 c.西晋 d.西汉
2.元代的颍谷书院位于(2.00分) a.登封 b.禹州 c.许昌 d.郏县
3.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酿酒遗址是在(2.00分)a.舞阳县 b.新郑市 c.淮阳县 d.西华县
4.开封始称(2.00分) a.启封 b.大梁 c.东京 d.汴梁
5.明代的丽泽书院位于(2.00分) a.襄城县 b.商丘 c.开封 d.郑州
6.世界最古老的烹饪理论见载于(2.00分) a.《庄子》 b.《孟子》 c.《老子》
d.《吕氏春秋》
7.河南省委正式提出“中原崛起”概念的年份是(2.00分)
a.2001年 b.2003年 c.2002年 d.2004年
8.有史记载以来,中原的教育出现于(2.00分) a.商朝 b.西周 c.东周 d.夏朝
9.伊皋书院创办人是(2.00分) a.程颢 b.张载 c.程颐 d.邵雍
10.华夏烹饪的鼻祖是(2.00分) a.淮阳县人 b.伊川县人 c.嵩县人 d.禹州市人
11.下列城市中建都最早、建都朝代最多的是(2.00分)a.郑州 b.开封 c.安阳 d.洛阳
12.《急救篇》的作者是(2.00分) a.司马相如 b.史游 c.王充 d.丁鸿 13.《仓颉篇》的作者是(2.00分) a.李斯 b.孔子 c.周公旦 d.赵高
14.“夫礼之初,始诸饮食。”此语出自(2.00分) a.《孝经》 b.《大戴礼记》 c.《礼记》 d.《论语》
15.洛阳龙门石窟始凿于(2.00分) a.西晋 b.东汉 c.西汉 d.北魏
16.私塾教育产生于(2.00分) a.春秋时期 b.西周 c.战国时代 d.汉代
17.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的《湖光山色》的体裁是(2.00分)
a.短篇小说 b.散文
c.长篇小说 d.中篇小说
18.中原的书院教育出现于(2.00分) a.春秋时期 b.西周末期 c.战国时代 d.唐末宋初
19.宛丘平粮台遗址位于今(2.00分) a.尉氏县 b.太康县 c.淮阳县 d.杞县
20.最早提出“文化自觉”的学者是(2.00分) a.徐光春 b.周有光 c.许嘉璐 d.费孝通
二多选题
重阳节音哪些人物有关篇4
有关重阳节的诗句
有关重阳节的诗句
重阳日有作 【唐】杜荀鹤 一为重阳上古台,乱时谁见菊花开。偷撏白发
真堪笑, 牢锁黄金实可哀。是个少年皆老去,争知荒冢不荣来。 大家拍手
高声唱,日未沈且莫回。
【唐】崔元翰 偶圣睹昌期,受恩惭弱质。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 远
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 薄劣厕英豪,欢娱忘衰
疾。平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 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天文见成象,帝
念资勤恤。 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岂如横汾唱,其事徒骄逸。
李都尉重阳日得苏属国书 【唐】白行简 降虏意何如,穷荒九月初。三秋
异乡节,一纸故人书。 对酒情无极,开缄思有余。感时空寂寞,怀旧几踌躇。
雁尽平沙迥,烟销大漠虚。登台南望处,掩泪对双鱼。
重阳日酬李观 【唐】皇甫冉 不见白衣来送酒,但令黄菊自开花。 愁看日
晚良辰过,步步行寻陶令家。
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阳宴集作 【唐】独孤及 万峰苍翠色,双溪清浅流。
已符东趣,况值江南秋。 白露天地肃,黄花门馆幽。公惜美景,肯为芳樽留。
重阳节音哪些人物有关篇5
重阳节有哪些习俗
【篇一:关于重阳节的习俗】
关于重阳节的习俗 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还有重九节、茱萸、菊花节等说法。由于九月初九“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重阳节与除、清、盂三节也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2012年12月28日,法律明确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篇二:重阳节的习俗】
的习俗
农历九月,金秋送爽,丹桂飘香,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热闹非凡。
登高
在古代,民间重阳节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写的登高诗很多,尤以杜甫的《登高》最为有名: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所谓登高,也没有统一的规定,不过是登高山,登高塔,举目远望,欣赏风景。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早晨,用片糕搭儿女的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之本意。重阳糕的制作古人比较讲究,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有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意。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小红纸旗,点蜡烛灯。意欲用“点灯”、“吃糕”来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点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及饮菊花酒
重阳节恰逢金秋时节,菊花盛开,相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貌似陶渊明。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
当时菊花品种繁多,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 “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重阳赏菊之习尤为盛行,但已不限于九月九日了。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已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所以不少妇女、儿童将茱萸佩带于臂,或插在头上。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还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已经如此,历代盛行。在清代,北京人在重阳节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除了以上较为普遍的习俗外,各地还有一些独特的习俗。
重阳节,在陕北正式收割的季节,有首歌唱道:“九月里九重阳,收呀么收秋忙。谷子呀,糜子呀,上呀么上了场”。陕北人晚上过重阳节,因为白天忙于收割、打场。晚上月上树梢,人们喜爱吃荞面熬羊肉,待吃过晚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山头,点上火光,谈天说地,待鸡叫才回家。夜里登山,许多人都摘几把野菊花,回家插在女儿的头上,以之避邪。
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旧俗,要蒸九层的重阳米果,我国古代就有重阳“食饵”之俗,“饵”即今之糕点、米果之类。宋代《玉烛宝典》云:“九日食饵,饮菊花酒者,其时黍、秫并收,以因粘米嘉味触类尝新,遂成积习”。清初莆仙诗人宋祖谦《闽酒曲》曰:“惊闻佳节近重阳,纤手携篮拾野香。玉杵捣成绿粉湿,明珠颗颗唤郎尝”。
有些地方的群众,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故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增加了不少新的内容。1989年,我国政府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每到重阳节,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重阳节诗词:
采桑子 重阳
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篇三:重阳节的习俗】
重阳节的习俗
今年10月30日(农历九月初九),是我们中国人“一年一度秋风劲”的重阳节。
关于重阳节名称的由来,据三国时曹丕《九日与钟徭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这就是说,中国古代以“九”为阳数,九月初九日正好是两个阳数相重,所以人们把它叫做“重阳”,也叫做“重九”。
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最早可以推到汉初。汉高祖刘邦的爱妃戚夫人被吕后杀害后,侍候戚夫人的宫女贾某也被逐出宫,嫁与贫民为妻。贾某传出:在皇宫中,每年九月初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求长寿。
古时,重阳节民间有登高的风俗,所以又叫“登高节”。相传始于东汉。据梁朝吴均《续齐谐记》载: 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家当有灾厄,急宜去;令家人各做绎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景如言,举家登山。夕还家,见鸡、狗、牛、羊皆暴死。长房闻之曰:“代之矣。”今世人每至九日登山饮菊花酒,妇人带茱萸囊是也。东汉年间,这个故事传开,从此,每逢农历九月初九,插茱萸和登高饮菊花酒,便成了历代相传的风俗。
重阳节也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正是赏菊的最佳时节。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东晋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重阳节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重阳糕就是用粉面蒸糕,辅料有枣、栗或肉。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高,象座小宝塔,上面还做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的意思。有的在重阳糕上还插一小红纸旗。这大概是用 “吃糕”代替“登高”,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吧。
重阳节“登高”受人重视,特别是受老年人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高”有高寿的意思,因此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充实了新的内容。1989年,国家把重阳节定为老人节。每到这一日,各地都要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反映了一种新的社会道德和新的社会风尚,从而使古老的重阳节获得了新的生命。
重阳节音哪些人物有关篇6
关于重阳节的饮食习俗有哪些菊花酒
重阳要饮“菊花酒”。九九与“久久”谐音,与“酒”也同音,因此派生出九九要喝菊花酒的这一说法。金秋九月,秋菊傲霜,文人将九月称“菊月”,老百姓把菊花称“九花”,北京将菊花当成市花之一。由于菊花斗寒的独特品性,所以使得菊花成为生命力的象征。在古人那里有着不寻常的文化意义,认为它是“延寿客”、“不老草”,可使人老而弥坚。
羊肉面
重阳节要吃羊肉面。“羊”与“阳”谐音,应重阳之典。面要吃白面,“白”是“百”字去掉顶上的“一”,有一百减一为九十九的寓意,以应“九九”之典。
京城给九十九岁老人过生日叫“白寿”。有钱人家当日可举行以羊肉为主的宴会,爆、烤、涮以至全羊席。秋天是羊儿最肥的季节,羊肉性暖,可以御寒。
陕北有不少以荞面羊肉为主料的着名小吃,比如羊肉臊子、羊肉荞麦面等。而陕北人过重阳节更是要在晚上享用荞面羊肉。
螃蟹
重阳节的吃食,还有螃蟹。郑板桥诗:“佳节入重阳,持螯切嫩姜。”就是重阳吃蟹传统的佐证。
螃蟹富含蛋白质,被称之为优质蛋白质食物。蟹肉较为细腻,肌肉纤维中含有10余种游离氨基酸,其中谷氨酸、脯氨酸、精氨酸含量较多,对需要补充营养的人大有益处。
且螃蟹脂肪含量很低,但脂溶性维生素A、E和B族维生素较高,特别是蟹黄中富含维生素A,有益于视力及皮肤健康。
1.上海市:上海豫园于重阳节办菊花会,以新巧、高贵、珍异三项评分定高下。
2.江苏省:重阳节,南京人家以五色纸凿成斜面形,连缀成旗,插于庭中。长洲县重阳节吃一种叫做“骆驼蹄”的面食。无锡县重阳节吃重阳糕、九品羹。
3.浙江省:绍兴府重阳节互相拜访,除非亲友家有丧事,才往灵前哭拜。桐庐县九月九日备猪羊以祖,称为秋祭。同时也在重阳节绑粽子,互相馈赠,称为重阳粽。
4.广东省:连川重阳,童男童女皆至城外相聚答歌,州人围观。南雄府九月九日请茅山道士建王母会,想求取子嗣的青年妇女都会前来参加。阳江市重阳节放纸鸢,并系藤弓于其上,在半空中声音十分嘹亮。临高县民重阳节早起,大家齐声高喊“赶山猫”,以此为安和富利之吉兆。
5.河北省:香河县九月九日,有姻亲关系的家庭会互相送礼,称为“追节”。永平府以重阳的天气占未来晴雨。重阳节若下雨,这几个日子也都会下雨。典周县境内无山,县民多于重阳节上城楼登高。
有些地方的风俗是在重阳节的时候祭祀,从而悼念先人,而重阳祭祀的风水避忌,是必须要知道的。
一、祭扫的顺序是首先要先扫墓,就是将墓园打扫干净。其次是祭祀,这一程序很关键,一是寄托哀思,二是与先人相感,因为山有灵而无主,先人有主而无灵,与先人相感可以更好得到山川的灵气。这就是风水。扫墓时,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二、祭祀先人应亲自到墓地去举行,但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不能回乡参加拜山活动,那么也可以在家拜祖先。方法是在家里阳台或客厅,朝家乡方向,摆上祭拜用的食品,烧上三支香,鞠躬三次,默念相关词语。然后,再烧纸钱祭祀。
三、当你动身开始扫墓,就最好不吃食物或食素了,衣着整齐,以表示对先人的礼貌和尊重。
四、扫墓时不得嘻笑怒骂,因为墓地是阴灵的安居之所,故不可跨过坟墓及供品,大声喧哗、嘻笑怒骂,污言秽语,乱跑乱碰,随处小便,这样做不单只对自己的先人不尊敬,更且对附近的灵体构成滋扰。更不能践踏别家坟墓或对墓穴设计评头品足,会被视之为亵渎,遇到不好的气场,那便惹到一身麻烦回家。
相关热词搜索: 重阳节 通用 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