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成都列五中学物理八年级简单机械中考专项复习训练

时间:2021-11-04 12:56:40 来源:网友投稿

 成都列五中学物理八年级简单机械中考专项复习训练

  一、选择题 1.用图 3 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重为 100N 的物体,已知滑轮重 20N、绳重和摩擦力不计.则

  A.手的拉力:F 甲 =F 乙 ;机械效率:η 甲 =η 乙

 B.手的拉力:F 甲 <F 乙 ;机械效率:η 甲 <η 乙

 C.手的拉力:F 甲 >F 乙 ;机械效率:η 甲 <η 乙

 D.手的拉力:F 甲 >F 乙 ;机械效率:η 甲 >η 乙

 2.某同学用滑轮组提升物体,绳子自由端竖直移动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中图线 a所示,物体上升的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中图线 b 所示。已知物体的质量为 450g,所用动滑轮的质量为 50g,绳子自由端的拉力 F 为 3.2N.g 取 10N/kg。在 0~2s 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上升的速度为 0.1m/s B.机械提升动滑轮做的功 0.2J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90% D.拉力 F 的功率为 0.64W

 3.如图人们用木棒撬石块,在 C 点沿不同方向施加作用力 F 1

 或 F 2

 或 F 3

 ,这三个力的大小关(

 )

  A.1 2 3F F F  

 B.1 2 3F F F  

 C.1 2 3F F F  

 D.无 法 判断

 4.如图所示,用甲、乙滑轮组在相同时间分别将 A、B 物体匀速提升相同高度,已知物体

 受到的重力 G A >G B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甲 < η 乙 (忽略绳重和摩擦).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滑轮组绳端移动的距离相等 B.甲滑轮组的有用功比乙的少

 C.甲滑轮组的总功率比乙的小 D.甲滑轮组的动滑轮比乙的重

 5.一个刻度准确的杆秤,如果用了质量较大的秤砣,则用该秤称出的物体的质量比实际质量(

  )

 A.偏大

 B.偏小

  C.一样大

 D.无法判断

 6.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支点两侧钩码都向右移动一格,杠杆仍平衡

 B.在支点两边的钩码下各增加一个钩码,杠杆仍平衡

 C.将支点左边加上二个钩码,右边加上一个钩码,杠杆仍平衡

 D.将支点左边的钩码向左移动两格,将支点右侧的钩码向右移动一格,杠杆仍平衡

 7.用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 A 和 B,分别挂在杠杆的两端,且 G A >G B

  , 此时杠杆平衡,如图(a)所示,若将两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如图(b)所示,杠杆将会(

 )

  A.A 物体下移,B 物体上移 B.A 物体上移,B 物体下移 C.仍将保持平衡 D.无法判断

 8.如图,小明分别用甲、乙两个滑轮把同一袋沙子从地面提到二楼,用甲滑轮所做的总功为 W 1 ,机械效率为 η 1 ;用乙滑轮所做的总功为 W 2 ,机械效率为 η 2 .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则(

 )

  A.W 1 =W 2

 η 1 =η 2

  B.W 1 <W 2

 η 1 <η 2

  C.W 1 >W 2

 η 1 >η 2

  D.W 1 <W 2

 η 1 >η 2

 9.如图为一健身器材模型,杠杆 AB 可绕 O 点在竖直平面内转动,OA∶OB=1∶4,质量为 60 kg 的小明站在水平放置的体重计上,通过该杠杆提起吊篮中的重物,吊篮重 80 N.当棱长为 20 cm 的正方体重物甲刚被提起时,体重计示数为 43 kg;当棱长为 40 cm 的正方体重物乙刚被提起时,体重计示数为 18 kg.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A、B 两端绳子拉力保持竖直.不计绳重、杠杆自重及摩擦, g 取 10 N/kg,则重物甲与重物乙的密度之比为(

 )

  A.1∶3 B.2∶3 C.3∶2 D.3∶1

 10.如图所示,物体 A 所受重力为 G A ,在水平向左的拉力 F 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 A 所受的支持力为 N,物体 A 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为 f ,绳子对物体 A 水平向右的拉力为 F 1 .物体 B 所受重力为 G B ,绳子对物体 B 竖直向上的拉力为 F 2 ,忽略绳子质量及滑轮轴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 与 f 是一对平衡力 B.F 1 、f 之和与 F 大小相等

 C.G B 与 F 2 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G A 与 N 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二、填空题 11.如图,AB 为能绕 B 点转动的轻质杠杆,中点 C 处用细线悬挂一重物,在 A 端施加一个竖直向上大小为 10 N 的拉力 F,使杠杆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物重 G=________N。若保持拉力方向不变,将 A 端缓慢向上提升一小段距离,在提升的过程中,拉力 F 将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12.如图所示,一根均匀的细木棒 OC,OA= OC,B 为 OC 的中点,在 C 点施力将挂在 A点的重为 180N 的物体匀速提升 0.2m,木棒的机械效率为 90%,这里的木棒是一种简单机械,称为______,提升该物体做的有用功是______J,木棒重为______N(不计摩擦).

 13.往车上装重物时,常常用长木板搭个斜面,把重物沿斜面推上去,如图所示。工人用3m 长的斜面,把 1200N 的重物提高 1m。假设斜面很光滑,则需要施加的推力为______;若实际用力为 500N,则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__,推重物时,重物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

  14.如图为吊装工具示意图,M 是重 5000N,边长为 0.5m 正方体的配重物体,杠杆 AB 的支点为 O,OA∶OB=1∶2,当重为 700N 的工人用 300N 的力竖直向下匀速拉动绳子时,工人对地面的压力为______N,物体 M 对地面的压力为______N,压强为______。(滑轮、杠杆及绳的自重、滑轮组摩擦均不计)

  15.如图,重力不计的一长木板 AB 可绕 O 点无摩擦转动,且 OA=1m,OB=4m。在 A 端用一细绳挂一边长为 0.5m 的正方体 C,体重为 600N 的小明站在 B 点时,正方体 C 对地面的压力刚好为 300N,则正方体 C 的重力为____N;当小明由 B 点向左走____ m 时,正方体 C对地面的压是 6000Pa。

  16.小红所在的科技小组利用所学知识自制一杆秤(自重不计),如图.秤砣的质量 m 0 为1kg,已知秤杆上 0.5kg 和 2.5kg 的两根刻度线相距 10cm,则秤钩连接点 A 与提纽 O 点的距离是_____cm.小红又利用自制的弹簧测力计,想测出某金属块的密度,将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先后浸没在水和酒精中,金属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中甲、乙所示.则金属块的密度为______kg/m3 .(酒精的密度为 0.8×10 3 kg/m 3 ,g=10N/kg)

  17.如图所示,用动滑轮把重为 40N 的物体 A 以 0.5m/s 的速度匀速 提升,用时 4s,拉力 F 的大小是 25N,则拉力 F 的功率是_____W, 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是_____。

  18.如图所示,甲物体重 6N,乙物体重 10N,弹簧测力计重力及摩擦均不计.则当甲、乙两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______N,地面对乙物体的支持力是________N.

  19.如图,一个轻质杠杆可绕 O 点转动,甲、乙两物体分别用细线悬挂在杠杆的 A、B 两端,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甲物体重 10 N,则乙物体重_____N。如果将支点 O 向 A 端移动,____端将下沉(选填“A”或“B”)

  20.如图所示,杆秤秤砣的质量为 0.1 千克,杆秤的质量忽略不计.若杆秤水平静止时,被测物和秤砣到秤纽的距离分别为 0.05 米、0.2 米,则被测物的质量为_________千克.若秤砣有缺损时,则杆秤所示的质量值_________被测物的真实质量值(选填“小于”、“等于”或“大于”).

  三、实验题 21.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钩码的方法,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实验次数

 钩码的重力 G/N

 钩码提升高度h/m

 拉力 F/N

 绳端移动的距离 s/m

 机械效率 η/%

 1

 2

 0.05

 1.0

 0.15

 66.7

 2

 2

 0.1

 1.0

 0.3

 66.7

 3

 4

 0.05

 1.7

 0.15

 78.4

 4

 6

 0.05

 ①

 0.15

 ②

  (1)第 4 次实验时的情景如图丙所示,则表格中①处的数据应为______,②处的数据应为______;

 (2)比较______两次实验,小组同学发现: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重物被提升高度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3)分析以上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与______有关;

 (4)将滑轮组换另一种绕绳方法,提升相同的物体时,若不计摩擦和绳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22.如图,小明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刻度均匀的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相同的重 0.5 N 重的钩码若干个。

 (1)如图 A 所示,实验前,杠杆左侧下沉,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图 B 中杠杆平衡了,若在杠杆左右两边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则杠杆向______(选填“左”或”右”)倾斜;

  (3)甲同学通过对一组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与小组同学交流后,乙同学为了证明甲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他做了如图 C 的实验,已知杠杆上每个小格长度为 5 cm,每个钩码重 0.5 N,当弹簧测力计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 30°角)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乙同学发现,动力×动力臂______(选填“等于”或“不等于”)阻力×阻力臂。实验 C______(选填“能”或”不能”)说明甲同学结论是错误的。

 23.小明小组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时应先调节杠杆在______位置平衡,若出现图甲所示情况,应将杠杆的螺母向________调(填“左“或“右“)。

 (2)下表是该组某同学在实验中记录杠杆平衡的部分数据:分析表中的 1、2 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实验次数

 F 1 /N

 L 1 /cm

 F 2 /N

 L 2 /cm

 1

 2

 5

 1

 10

 2

 3

 10

 2

 15

 3

 1

 20

 4

 *

  (3)第 3 次实验数据不全,请根据已有信息分析,此处的数据应该是_______;

 (4)杠杆平衡后,小明在图乙所示的 A 位置挂上 3 个钩码,为了使杠杆在图示位置保持平衡.这时应在 B 位置挂上_____个钩码.

 24.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同样的滑轮安装了如图甲、乙所示的滑轮组,实验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

 次数

 物体的重力 G/N

 提升的高度h/m

 拉力 F/N

 绳端移动的距离 s/m

 机械效率 

 1

 2

 0.1

 1

 0.3

 66.7%

 2

 3

 0.1

 1.4

 0.3

 71.4%

 3

 4

 0.1

 1.8

 0.3

 74.1%

 4

 2

 0.1

 1.5

 0.2

  (1)表格内的第 4 次实验中应补充的数据是______(结果精确到 0.1%)。这次数据是用图中_______(填“甲”或“乙”)所示的滑轮组测得的。

  (2)分析比较第 1、2、3 次实验数据可以判定,若要增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该________。在第 1 次实验中,当拉着物体以 0.1m/s 的速度匀速上升时,拉力 F 的功率为________W。

  (3)某同学认为,使用相同的滑轮所组成的滑轮组提升同一个重物时,越省力的滑轮组其机械效率越大,他的想法正确吗?________。请你利用补充完整后的表格中的数据说明你的判断依据:________。

 25.为研究沿光滑斜面向上拉重物所需的拉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实验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实验时多次改变斜面长度和高度,每一次用弹簧测力计拉动重为 1 牛的物体从斜面底端缓慢拉伸至顶端,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一、表二和表三中。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的初步结论是:沿光滑斜面缓慢提升同一重物时,当斜面高度相同时,拉力与斜面长度成反比;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 与 4 与 8(或 2 与 5)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的初步结论是:沿光滑斜面缓慢提升同一重物时,_____;

 (3)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表一

 次数

 h(米)

 L(米)

 F(牛)

 1

 0.05

 0.50

 0.1

 2

 0.10

 1.00

 0.1

 3

 0.20

 2.00

 0.1

 表二

 次数

 h(米)

 L(米)

 F(牛)

 4

 0.10

 0.50

 0.2

 5

 0.20

 1.00

 0.2

 6

 0.30

 1.50

 0.2

 表三

 次数

 h(米)

 L(米)

 F(牛)

 7

 0.10

 0.25

 0.4

 8

 0.20

 0.50

 0.4

 9

 0.30

 0.75

 0.4

 (a)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或表三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沿光滑斜面缓慢提升同一重物时,_____;

 (b)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和表三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沿光滑斜面缓慢提升同一重物时,_____。

  四、计算题 26.如图甲所示是位于宜宾市高庄桥的国内首座“公路在下、铁路在上”的金沙江公铁两用大桥的施工现场照片,如图乙所示,是某次施工中使用的升降与移动的塔吊和滑轮组,为了保证塔吊起重物不会翻倒,在塔吊左边配有一个重物 P,已知 OA=12m,OB=4m,动滑轮的质量为 40kg,一块重为 8×10 4 N、体积为 1m 3 的正方体物块 D,(忽略江水流动对物块的影响,不计绳、塔吊横梁及定滑轮的自重和摩擦,江水密度取3 31.0 10 kg/m   水,g=10N/kg);

  (1)若物块 D 从平台上匀速升降,为了保证铁塔不至翻倒,使其横梁始终保持水平,求塔吊左边的配重物 P 的质量为多少千克?

 (2)若将物块 D 完全浸没水中后以 0.4m/s 的速度匀速下沉到江底,则拉力 F 的功率是多少?

 (3)若将物体 D 从江底匀速打捞出水面,假如绳子自由端的最大拉力为 2.5×10 4 N,那么物体 D 露出体积为多少时,绳子刚好被拉断?

 27. 电梯为居民出入带来很大的便利,小明家住 6 楼,每层楼高 3m,放学后,乘电梯回家:

 (1)电梯在 20s 内将小明送到家,在此过程中,电梯上升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已知小明的体重为 500N,电梯对小明做功的功率为多少?

 (3)如图是一种电梯的结构示意图。A 为电梯厢,B 为动滑轮,绕过滑轮的钢丝绳一端固定在楼房顶层,另一端通过电动机提供拉力,C 为配重。在电动机拉力作用下电梯厢能在电梯井中沿竖直通道上下运行。某次运行中,电梯将总质量为 180kg 的小明一家人送回家时,电动机拉力 F 为 6000N。(不计钢丝绳、滑轮重及摩擦)

 在此过程中,电梯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28.如图所示,站在地面上的工人师傅利用滑轮组提升重为 900N 物体,10 秒内物体匀速上升的高度为 1m,工人师傅的拉力 F 为 400N,不计摩擦和绳重。求:

 (1)10s 内做的有用功;

 (2)拉力 F 的功率;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若工人师傅的重力为 700N,双脚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 500cm 2 ,匀速提升重为 1200N 的重物时(如图所示),工人师傅对地面的压强。

  29.如图所示,工人将重为 240N 的物体匀速提起,在 2s 内绳的自由端移动了 6m,若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0%,不计绳重和摩擦。求这一过程中:

 (1)拉力所做的有用功是多少?

 (2)拉力所做的总功是多少?

 (3)如果将 540N 的物体匀速提高 1m,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30.如图所示,甲是用汽车打捞水下重物的示意图,汽车通过定滑轮牵引水下一个实心圆柱形重物,在整个打捞过程中,汽车以恒定的速度 v=0.2m/s 向右运动,图(乙)

 是此过程中汽车拉动重物的功率 P 随时间 t 的变化图象,设 t=0 时汽车开始提升重物,忽略水的阻力、绳子重力及滑轮的摩擦,g 取 10N/kg。求:

  (1)圆柱型重物的质量?

 (2)圆柱型重物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

 (3)圆柱型重物的密度?

 (4)若考虑绳重及摩擦,圆柱型重物全部出水后,汽车的实际拉力为 5000N,此时该装置的机械效率?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详解】

 由图可知,甲滑轮是定滑轮,使用该滑轮不省力,所以拉力等于物体的重力;乙滑轮是动滑轮,使用该滑轮可以省一半的力,即拉力等于物体和滑轮总重力的一半,则手的拉力:F甲 >F 乙 ;两幅图中的 W 有 是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是相同的,但乙图中拉力做功要克服动滑轮的重力做功,比甲图中做的总功要多,所以结合机械效率公式WW 有总可知,有用功相同时,总功越大的,机械效率越小;

 所以选 D.

 2.D 解析:D

 【详解】

 A.由图可知,当物体运动 2s 时,路程是 10cm,物体上升速度为

 0.1m0.05m/ss10cm2s 2svt   物物 故 A 错误;

 B.动滑轮做的功

 0.05kg 10N/kg 0.1m 0.05J W G s m gs      动 动 物 动 物 故 B 错误;

 C.当物体运动 2s 时,路程是 10cm,有用功为

 0.45kg 10N/kg 0.1m 0.45J W G s m gs      有 物 物 物 物 总功为

 3.2N 0.4m 1.28J W Fs    绳 总 机械效率为

 0.45J100% 100% 35.2%1.28JWW     有总 故 C 错误;

 D.根据图可知,当绳子运动 2s 时,路程是 40cm,绳子的速度为

 s40cms2s0.4m0.2m/2svt   绳绳 拉力 F 的功率为

 3.2N 0.2m/s 0.64W P Fv    绳 故 D 正确。

 故选 D。

 3.B 解析:B

 【详解】

 以 B 点为支点,在 C 点用 F 1 或者 F 2 向下撬,从图中可以看出,F 1 的力臂小于 F 2 的力臂,在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时,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得,F 1

 > F 2 ;若以 A 点为支点,相比以 B点为支点来说,动力臂变长,阻力臂变短,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可知,F 3

 < F 2 ,所以这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1 2 3F F F   ;故 A、C、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故选 B。

 4.D 解析:D

 【详解】

 A.两个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 h 时,甲滑轮组动滑轮上有三段绳子,所以 F 甲 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3h,乙滑轮组动滑轮上有两段绳子,所以 F 乙 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2h,故 A 错误.

 B.根据公式 W 有 =Gh,由于两物体升高相同的高度,但是 G A >G B ,所以 W 有甲 >W 有乙 ,故

 B 错误;

 C.W 有甲 >W 有乙 ,η 甲 <η 乙 ,结合WW 有总知,W 总甲 >W 总乙 ,时间又相等,由 P=Wt知,甲滑轮组的总功率比乙的大,故 C 错误;

 D.根据WW W 有有 额,得1=1+WW额有,因为 η 甲 <η 乙 ,所以W WW W额甲 额乙有甲 有乙,又因为 W 有甲 W 有乙 ,所以 W W 额甲 额乙 ,再根据 WG h 额 动得, G G 动甲 动乙 ,故 D 正确。

 故选 D。

 5.B 解析:B

 【解析】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即 得:

 ;

 当用了质量较大的秤砣即 m 1 增大时,而物体质量即 m 2 、L 2 不变,则 L 1 会减小,而 L 1 的长度代表物体的质量,所以用该秤称出的物体的质量比实际质量小。

 故 B 正确。

 点睛:关键是要清楚杆秤的结构,即放物体一端的力臂长度是不变的,秤砣在有刻度的另一侧,秤砣质量增大时,力臂会减小,而此力臂的长度代表被称量物体的质量,所以质量偏小。

 6.D 解析:D

 【解析】

 设一个钩码的重为 G,每一格的长度为 L.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判断.

 A. 将支点两侧钩码都向右移动一格,可得:

 2 2 G L G L    ,所以杠杆不平衡,故 A 错误;

 B. 在支点两边的钩码下各增加一个钩码,可得:

 2 2 3 G L G L    ,所以杠杆不平衡,故 B 错误;

 C. 将支点左边加上二个钩码,右边加上一个钩码,可得:

 4 2 3 G L G L    ,所以杠杆不平衡,故 C 错误;

 D. 将支点左边的钩码向左移动两格,将支点右侧的钩码向右移动一格,可得:

 4 2 2 G L G L    ,杠杆仍平衡,故 D 正确;

 故选 D.

 7.C 解析:C

 【详解】

 杠杆两端分别挂上体积不同的两个金属块 A. B 时,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因为杠杆平衡,m=ρV ,所以 G A ×OA=G B ×OB ,m A g×OA=m B g×OB ,ρV A g×OA=ρV B g×OB,即:V A ×OA=V B ×OB;若将两球同时浸没在水中,则:左端=(ρV A g−ρ 水 V A g)×OA=ρV A g×OA−ρ 水 V A g×OA ,右端=(ρV B g−ρ 水 V B g)×OB=ρV B g×OB−ρ 水 V B g×OB ,

 又因为 V A ×OA=V B ×OB,所以 ρ 水 V A g×OA=ρ 水 V B g×OB,即 ρV A g×OA−ρ水

 V A g×OA=ρV B g×OB−ρ 水 V B g×OB,因此杠杆仍然平衡.

 8.D 解析:D

 【解析】(1)因为小明分别用甲、乙两滑轮把同一袋沙从地面提到二楼,所以两种情况的有用功相同;

 (2)当有用功一定时,甲中所做的总功为对一袋沙所做的功,利用机械时做的额外功越少,则总功就越少,机械效率就越高;

 又因为乙是动滑轮,乙中所做的总功还要加上对动滑轮所做的功,利用乙滑轮做的额外功多,则总功越多,机械效率越低.即 W 1 <W 2 ,η 1 >η 2 .

 故选 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功的计算和机械效率的大小比较这一知识点,比较简单,主要是学生明确哪些是有用功,额外功,总功,然后才能正确比较出两种情况下机械效率的大小。

 9.D 解析:D

 【解析】

 当边长为 20cm 的正方体重物甲刚被提起时,杠杆左边受到的力 F 1 =G 篮 +G 甲 =80N+ρ 甲 V 甲g;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 F 支 =F 压 =43kg×10N/kg=430N;杠杆对人的拉力 F 2 =G 人 -F 支=60kg×10N/kg-43kg×10N/kg=170N;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

 F 1 ×OA=F 2 ×OB,

 因为 OA:OB=1:4,甲的体积 V 甲 =(0.2m)

 2 =0.008m 3 ,乙的体积 V 乙=(0.4m)

 2 =0.064m 3 ,

 所以(80N+ρ 甲 V 甲 g)×1=170N×4,

 (80N+ρ 甲 ×0.008m 3 ×10N/kg)×1=170N×4;

 则 ρ 甲 =7.5×10 3 kg/m 3 ;

 当边长为 40cm 的正方体重物甲刚被提起时,杠杆左边受到的力 F 3 =G 篮 +G 乙 =80N+ρ 乙 V 乙g;体重计对人的支持力 F 支 =F 压 =18kg×10N/kg=180N;杠杆对人的拉力 F 4 =G 人 -F 支=60kg×10N/kg-18kg×10N/kg=420N;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

 F 3 ×OA=F 4 ×OB,

 因为 OA:OB=1:4,甲的体积 V 甲 =(0.2m)

 2 =0.008m 3 ,乙的体积 V 乙=(0.4m)

 2 =0.064m 3 ,

 所以(80N+ρ 乙 V 乙 g)×1=420N×4,

 (80N+ρ 乙 ×0.064m 3 ×10N/kg)×1=420N×4;

 则 ρ 乙 =2.5×10 3 kg/m 3 ;

 所以 ρ 甲 :ρ 乙 =7.5×10 3 kg/m 3 :2.5×10 3 kg/m 3 =3:1.

 故选 D.

 【点睛】本题考查了重力公式、密度公式、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求出杠杆右端受到的拉力是关键.

 10.B 解析:B

 【解析】

 对物体 A 进行受力分析可知,物体 A 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三个力的作用,水平向左的拉力F、物体与平面间的摩擦力 f 和绳子对物体 A 水平向右的拉力为 F 1 ,这三个力平衡,故 A错;F 1 、f 的合力与 F 是平衡力,所以 F 1 、f 之和与 F 大小相等,故 B 正确;G B 与 F 2 是一对平衡力,而不是相互作用力,故 C 错;G A 与 N 是一对平衡力,而不是相互作用力,故 D错;应选 B.

 二、填空题

 11.不变

  【详解】

 [1]如图,杠杆在水平位置,lBA =2lBC ,杠杆平衡,FlBA =GlBC ,所以 G===2×10N=20N [2]杠杆被拉起后,如图所示:

 BA′为动力臂,BC′ 解析:不变

  【详解】

 [1]如图,杠杆在水平位置,l BA

 =2l BC

 ,杠杆平衡,Fl BA

 =Gl BC

 ,所以

 G=BABCF ll=10N 2BCBCll=2×10N=20N

 [2]杠杆被拉起后,如图所示:

  BA′为动力臂,BC′为阻力臂,阻力不变为 G

 △BC′D∽△BA′D′

 BC′∶BA′=BD∶BD′=1∶2

 杠杆平衡,所以

 F′l BA

 ′=Gl BC

 ′

 F′=BCBAG ll =2G=20N2=10N

 由此可知当杠杆从 A 位置匀速提到 B 位置的过程中,力 F 的大小不变。

 12.杠杆

 36

 10

  【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木棒可以绕O点转动,故该木棒相当于杠杆; 有用功:W有=Gh=180N×0.2m=36J; 因为OA=OC,B为OC的中点,所以OB=2 解析:杠杆

 36

 10

  【详解】

 根据图示可知,木棒可以绕 O 点转动,故该木棒相当于杠杆;

 有用功:W 有 =Gh=180N×0.2m=36J;

 因为 OA= OC,B 为 OC 的中点,所以 OB=2OA;故当物体上升 0.2m 时,B 点将上升0.4m;

 不计摩擦,由 和 W 额 =G 木 h′可得:

 ,

 解得 G 木 =10N.

 13.400N

 80%

 100N

  【详解】

 [1]斜面很光滑,则额外功为 0,沿斜面推力做的功等于直接提升对物体做的功,所以此时推力做的功 W=Fs=Gh=1200N×1m=1200J 解析:400N

 80%

 100N

  【详解】

 [1]斜面很光滑,则额外功为 0,沿斜面推力做的功等于直接提升对物体做的功,所以此时推力做的功

 W=Fs=Gh=1200N×1m=1200J

 施加的推力

 1200J=400N3mWFs 

 [2]实际存在摩擦力,推力做的总功

 W 总 =F′s=500N×3m=1500J

 有用功

 W 有用 =W=1200J

 斜面的机械效率

 1200100% 100% 80%1500W JW J     有用总 [3]额外功为

 W 额 =W 总 ﹣W 有 =1500J﹣1200J=300J

 由 W 额 =fs 得摩擦力

 300J100N3mfsW  额 14.4550

 1.82×104Pa

  【分析】

 工人竖直向下匀速拉动绳子时,先对工人进行受力分析,受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拉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人对绳子的拉力等于绳子对人的拉力,又知道 解析:4550

 1.82×10 4 Pa

  【分析】

 工人竖直向下匀速拉动绳子时,先对工人进行受力分析,受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拉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人对绳子的拉力等于绳子对人的拉力,又知道人的重力,从而可以计算出地面对人的支持力,根据力作用的相互性可知工人对地面的压力;分析杠杆 A端受到的拉力,利用杠杆的平衡条件求出 B 端受到的拉力,对 M 进行受力分析得出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即物体 M 对地面的压力,根据FpS 算出物体 M 对地面的压强。

 【详解】

 [1]工人竖直向下匀速拉动绳子时,工人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 G 人 、竖直向上的拉力 F、竖直向上的支持力 F 支 ,由力的平衡条件 F+F 支 =G 人 ,可得

 F 支 =G 人 ﹣F=700N﹣300N=400N

 因为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所以工人对地面的压力

 F 压 =F 支 =400N

 [2]滑轮、绳的自重、滑轮组摩擦均不计,则定滑轮受 3 段绳子向下的拉力、杠杆对定滑轮向上的拉力,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杠杆对定滑轮的拉力

 F A ′=3F=3×300N=900N

 杠杆对定滑轮的拉力和定滑轮对杠杆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则

 F A = F A ′=900N

 根据 OA∶OB=1∶2 和杠杆的平衡条件 F A ×OA=F B ×OB,可得

 900N450N2ABF OA OAFOB OA   

 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杠杆对物体 M 的拉力等于物体 M 对杠杆的拉力,即

 F B ′=F B =450N

 物体 M 受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竖直向上的拉力,则物体 M 受到的支持力为

 F M 支持 =G M ﹣F B ′=5000N﹣450N=4550N

 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物体 M 对地面的压力

 F M 压 =F M 支持 =4550N

 [3]物体 M 对地面的压强

 4 M4550N1.82 10 Pa0.5m 0.5mFpS   压 15.2

  【详解】

 [1]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

  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正方体 C 受到的拉力为 2400N,正方体 C 受力平衡,故重力为 2400N300N=2700N [2]当正方体 C 对地面的压强为 6 解析:2

  【详解】

 [1]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

 1F OA G OB   人 1OB 4m600N 2400NOA 1mF G   人= =

 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正方体 C 受到的拉力为 2400N,正方体 C 受力平衡,故重力为

 2400N  300N=2700N

 [2]当正方体 C 对地面的压强为 6000Pa 时,正方体 C 对地面的压力为

  26000Pa 0.5m 1500N F pS    

 此时正方体 C 对木板的拉力为

 12700N 1500N 1200N F   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

 1F OA GOB  人 ∴11200N 1m2m600F OAOBG N   人 即小明由 B 点向左走

 4m-2m=2m

 16.3

  【分析】

 (1)由杠杆的原理可知如何增大测量范围,由0.5kg和2.5kg时的平衡方程可求得AO的距离;(2)分析物体的受力,可得出浮力等于重力减去拉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g,变形后

 解析:3310 

  【分析】

 (1)由杠杆的原理可知如何增大测量范围,由 0.5kg 和 2.5kg 时的平衡方程可求得 AO 的距离;(2)分析物体的受力,可得出浮力等于重力减去拉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 F 浮 = G 排

 = ρ 液 g V 排 ,变形后可求金属块体积,再根据重力 G 求出质量 m,最后利用 ρ=mV,可求密度.

 【详解】

 (1)设 0.5kg 时秤砣连接点与提纽 O 之间的距离为 L,秤钩连接点 A 与提钮 O 点的距离是 l;则由平衡关系知 :1m gl=0m gL ,2m gl=0m g(L+0.1) ; 已知 :1m =0.5kg ,2m =2.5kg ,0m =1kg ; 代值得 :

 0.5×l=L…① , 2.5×l=L+0.1…②两式联立得 :

 l=0.05m=5cm ;

 (2)金属块浸没在水中时,拉力 F 水 =2N,金属块受力情况为:G= F 水浮 + F 水 , 即G= ρ 水 g V 排 +2N,代入数值得:G=1000kg/3m×10N/kg×V+2N−−①;金属块浸没在酒精中时,拉力 F 酒 =2.2N;金属块受力情况为:G= F 酒浮 + F 酒 ,即 G= ρ gV酒 排 +2.2N,代入数值得:G=800kg/3m×10N/kg×V+2.2N−−②;由①和②得:G=3N,V=0.00013m;金属块的质量为:m=Gg=3N10 / N kg=0.3kg;

 金属块的密度为:ρ3m 0.3kg0.0001 V m   3×310 kg/3m

 17.80% 【解析】动滑轮由两段绳子拉着物体上升,即s=2h。

 总功为:W=Fs=F×2vt=25N×2×0.5m/s×4s=100J 拉力 F 的功率是:

 P=W总t=100J4s=25W; 有用功为 解析:80%

 【解析】动滑轮由两段绳子拉着物体上升,即 。

 总功为:

 拉力 F 的功率是:

 ;

 有用功为:

 机械效率为:

 。

 点睛:涉及机械效率的问题时,关键是要清楚总功、有用功、额外功都在哪,特别要清楚额外功是对谁做的功,明确这些功,求效率就很简单了。

 18.4

  【解析】

 (1)甲由于自身的重力对弹簧测力计施加了一个向右的 6N 的拉力,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就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乙也对弹簧测力计施加了一个 6N 的拉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解析:4

  【解析】

 (1)甲由于自身的重力对弹簧测力计施加了一个向右的 6N 的拉力,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状态,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就是一对平衡力,所以乙也对弹簧测力计施加了一个 6N 的拉力,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这个力,等于 6N;(2)乙受到竖直向上的拉力、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这三个力是平衡力,所以支持力等于重力和拉力的差值等于 10N-6N=4N.

 故答案为 6;4.

 19.B

  【详解】

 [1]∵ F2=10N,L2=0.4m,L1=0.2m; ∴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1L1=F2L2 得

 [2]如果将支点 O 向 A 端移动,则 F1L1>F2L2,所以 B 端将下沉。

 解析:B

  【详解】

 [1]∵ F 2 =10N,L 2 =0.4m,L 1 =0.2m;

 ∴ 由杠杆的平衡条件:F 1 L 1 =F 2 L 2 得

 2 21110N 0.4m20N0.2mF LFL   [2]如果将支点 O 向 A 端移动,则 F 1 L 1 >F 2 L 2 ,所以 B 端将下沉。

 20.4

 大于

  【详解】

 [1]如图,

 ∵杠杆平衡,得:

 G1lOA=G2lOB, 即:

 m1glOA=m2glOB,

 得:

 [2]若秤砣有缺损,m2 减小,而 G1lOA 不变,所以 lOB 要 解析:4

 大于

  【详解】

 [1]如图,

  ∵ 杠杆平衡,得:

 G 1 l OA =G 2 l OB ,

 即:

 m 1 gl OA =m 2 gl OB ,

 得:

 2 OB1OA0.1kg 0.2m= = =0.4kg0.05mm lml [2]若秤砣有缺损,m 2 减小,而 G 1 l OA 不变,所以 l OB 要变大,杆秤所示的质量值要偏大.

  三、实验题

  21.4

 83.3

 1 和 2

 无关

 被提升物体的重力

 不变

  【详解】

 (1)[1][2]由图丙可知,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 0.2N,则第 4 次实验中拉力的大小为 2.4N,第 4 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6N 0.05m100% 100% 100% 83.3% 2.4N 0.15mW GhW Fs      有总 (2)[3][4]比较第 1、2 两次实验数据可知,两次实验时的效率相同,提升的高度不同,因此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重物被提升高度无关。

 (3)[5]实验中用的是同一滑轮组,动滑轮的重力不变,提升物体的重力不同;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提起不同重力的物体时,提升物体的重力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大,故可得结论: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主要与被提升物体的重力有关。

 (4)[6]因不计摩擦及绳重,克服物体重力做的功为有用功,克服动滑轮重力和物体重力做的功为总功,所以,由

  100% 100% 100% 100% W W Gh GW W W Gh G h G G          有 有总 有 额 动 动

 可知,将此滑轮组换一种绕绳方法,不计摩擦及绳重,提升相同的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不变。

 22.右

 右

 等于

 能

  【详解】

 (1)[1]图 A 中,杠杆左侧下沉,应向右调节平衡螺母,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2]在图 B 中,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得

 3G⋅2F=2G⋅3L

 在左右两边同时增加一个相同的钩码,则左右两边分别变成

 4G⋅2F,3G⋅3L

 而

 4G⋅2F<3G⋅3L

 所以杠杆向右倾斜。

 (3)[3][4]由图 C 知,此时

 4×0.5N×3×0.5cm=3N×12×4×0.5cm

 即: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而此时,动力臂并不等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所以能证明甲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

 23.水平

 左

 F 1 L 1 =F 2 L 2

  5

 4

  【解析】

 【详解】

 第一空.实验时为了便于测量力臂,应调节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

 第二空.由图甲知,左端较高,说明重心偏右,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左端调节;

 第三空.分析 1、2两次实验数据,2N×5cm=1N×10cm,3N×10cm=2N×15cm,故得出结论,即杠杆的平衡条件为:F 1 L 1 =F 2 L 2 ;

 第四空.根据杠杆平衡条件 F 1 L 1 =F 2 L 2 结合第三次实验数据可得:

 1N×20cm=4N×L 2 ,解得 L 2 =5cm;

 第五空.设一格为 L,一个钩码重 G,则有 3G×4L=nG×3L,解得 n=4,故应在 B 处挂 4 个钩码;

 24.7%

 乙

 增大所提物体的重力

 0.3

 不正确

 比较第 1、4 次实验数据可知,第 1 次比第 4 次省力,但两次的机械效率却相同

  【详解】

 (1)[1][2]根据表格数据发现,绳端移动的距离是物体提升的高度的 2 倍,所以,使用的是乙所示的滑轮组;

 第四次实验中

 W 有 =Gh=2N×0.1m=0.2J;W 总 =Fs=1.5N×0.2m=0.3J

 所以,机械效率是

 0.2J= 66.7%0.3JWW  有总 (2)[3][4]分析比较第 1、2、3 次实验数据可以判定,若要增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该增大

 所提物体的重力,当拉着物体以 0.1m/s 的速度匀速上升时,绳子端移动的速度是 0.3m/s,所以 F 的功率由 P=Fv 得

 P=1N×0.3m/s=0.3W

 (3)[5][6]使用相同的滑轮所组成的滑轮组提升同一个重物时,越省力的滑轮组其机械效率越大,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因为比较第 1、4 次实验数据可知,第 1 次比第 4 次省力,但两次的机械效率却相同。

 25.4、7 或 3、5、8 或 6、9

 在斜面长度一定时,拉力 F 与高度 h 成正比

 斜面的高 h 与斜面的长度 L 之比相同,拉力 F 也相同

 斜面的高 h 与斜面的长度 L 之比越大,拉力 F 也越大

  【详解】

 (1)[1]要研究沿光滑斜面提升同一重物时拉力与斜面长度的关系,需要控制斜面的高度相同,改变长度,实验 2、4、7 或 3、5、8 或 6、9 符合题意。

 (2)[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 与 4 与 8(或 2 与 5)的数据知,斜面的长度相同,高度不同,且高度变为原来的 2 倍,拉力 F 也变为原来的 2 倍,说明沿光滑斜面缓慢提升同一重物时,在斜面长度一定时,拉力 F 与高度 h 成正比。

 (3)[3]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斜面的高 h 与斜面的长度 L 之比相同,拉力 F 也相同。

 [4]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斜面的高 h 与斜面的长度 L 之比越大,拉力 F 也越大。

  四、计算题

  26.(1)24120kg;(2)28160W;(3)0.46m 3

 【详解】

 (1)由 G mg  得,重物的质量是

 48 10 N8000kg10N/kgGmg  物物 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

 OA m g OB m g   配 总 即

 OA m m g OB m g    配 物 动( )

 解得

   12m 40kg 8000kg24120k)g(4mOA m m gmOB g     物 动配 (2)由题可知,不计摩擦和绳重,由图可知,绳子的有效股数 n=3,物块 D 完全浸没水中所受的浮力是

 3 3 4= =1.0 10 kg 10N/kg 1m 1 10 N F gV      浮 液 排 水对滑轮的拉力是

 4" 8 10 N 10000N 70000N F G F      浮 物 拉力是

 " 70000N1 1 70400340k3 3g 10N/kg N F F G      动( )

 ( )

 绳子自由端的移动速度

 " 3 3 0.4m/s 1.2m/s v v    物 拉力 F 的功率

 " N7040031.2m/s 28160W P Fv    

 (3)当绳子自由端的最大拉力为42.5 10 N F  大时,由13F F G  大 拉 动( )

 可知物体拉滑轮的力 F 拉 为

 43 3 2.5 10 N 40kg 10N/kg 74600N F F G        拉 大 动 此时物体所受的浮力

 4" 8 10 N 74600N 5400N F G F      浮 物 拉 浸在水中的体积

 " 33 35400N0.54m1 10 kg/m 10N/kgFVg    浮排水 物体露出水面的体积

 " 3 3 31m 0.54m 0.46m V V V     露 排 答:(1)若物块 D 从平台上匀速升降,为了保证铁塔不至翻倒,使其横梁始终保持水平,塔吊左边的配重物 P 的质量为 24120kg;

 (2)若将物块 D 完全浸没水中后以 0.4m/s 的速度匀速下沉到江底,则拉力 F 的功率是28160W;

 (3)若将物体 D 从江底匀速打捞出水面,假如绳子自由端的最大拉力为 2.5×10 4 N,那么物体 D 露出体积为 0.46m 3 时,绳子刚好被拉断。

 27.(1) 0.75m/s ;(2) 375W ;(3) 15%

 【详解】

 解:(1)一楼到六楼,升高的高度为 5 个楼高

 5 3m 15m h   

 电梯上升的平均速度

 15m0.75m/s20ssvt  

 (2)电梯对小明做功的功率为

 500N 15m375W20sW GhPt t   

 (3)由图可知动滑轮上有 2 段钢丝绳,则钢丝绳移动的距离为

 2 2 15m 30m s h    

 拉力做的总功为

 56000N 30m 1.8 10 J W Fs     总 小明一家人总重力为

 180kg 10N/kg 1800N G mg    

 拉力做的有用功为

 41800N 15m 2.7 10 J W Gh     有 则电梯的机械效率为

 452.7 10 J100%= 100%=15%1.8 10 JWW  有总 答:(1)电梯上升的平均速度是 0.75m/s 。

 (2)电梯对小明做功的功率为 375W 。

 (3)在此过程中,电梯的机械效率是 15% 。

 28.(1)900J;(2)120W;(3)75%;(4)4000Pa

 【详解】

 解:(1)10s 内做的有用功

 W 有 =Gh=900N×1m=900J

 (2)10s 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

 s=3h=3×1m=3m

 拉力做的总功

 W 总 =Fs=400N×3m=1200J

 那么功率

 1200J120W10sWPt  总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90075%1200W JW J   有总 (4)由1( ) F G Gn 动得,动滑轮的重力

 3 3 400N 900N 300N G F G      动 匀速提升重为 1200N 的重物时,绳子端的拉力

 1 11 1( ) (1200N+300N) 500N3 3F G G     动 所以工人师傅对地面的压力

 F=F 支 =G 人 -F 1 =700N-500N=200N

 压强

 4 2200N4000Pa500 10 mFpS   答:(1)10s 内做的有用功为 900J;

 (2)拉力 F 的功率为 120W;

 (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75%;

 (4)工人师傅对地面的压强为 4000Pa。

 29.(1)480J;(2)600J;(3)90%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 n=3,则 s=3h.

 (1)求出提升物体的高度,知道物重大小,利用 W Gh有用 =求出使用滑轮组做的有用功;

 (2)知道 s=3h、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利用WW 有用总求出总功;

 (3)求出了总功,知道绳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利用

 总W =Fs

 求出拉力大小,而物 动1(G +G )3F 

 ,可求动滑轮重;再利用1G +G3F   动( )

 求提升 540N 物体的拉力,根据3 3W Gh Gh GW Fs F h F    有用总求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详解】

 (1)由图知,n=3,s=3h,s=6m,得物体上升高度:h=2m,因此使用滑轮组做的有用功:

 240N 2m=480J W Gh   有用 ;

 (2)由WW 有用总,得使用滑轮组做的总功:480J=600J80%WW 有用总;

 (3)由总W Fs

 得拉力:600J100N6mWFs  总,不计绳重和摩擦,拉力为:物 动1(G +G )3F  ,即:

 1100N 240N+G3轮( )

 ,得 3 100N-240N=60N G  轮 ,

 当提升 540N 物体时,拉力:

 F = G +G = 540N+60N =200N  物 轮( )( )

 ,

 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540N90%3 3 200N 3W Gh Gh GW Fs F h F       有用总.

 30.(1)400kg;(2)500N;(3)3 38 10 kg/m  ;(4)80%。

 【分析】

 (1)由图像可知,物体在 AB 段的汽车功率是 700W,根据 = = =W FsP Fvt t可求出拉力F,因为是匀速提升,所以 G=F。再根据 G mg  变形求出质量。

 (2)根据(1)中方法可求出物体出水前物体受到的拉力出 F 1 ,再由物体的重力,根据

 1F G F  浮,可求出浮力;

 (3)根据 =mV ,要算密度需要知道质量和体积.质量已求出,算出体积即可。然后根据阿基米德定律,可求出物体的体积。

 (4)利用= 100%WW 有总求解该装置的机械效率。

 【详解】

 (1)由图可知,汽车在 AB 段的功率为 P 1 =700W,速度为 0.2m/s,根据

 W FsP Fvt t  

 可求出汽车在 AB 段对物体的拉力为

 111700W3500N0.2m sPFv   同理,汽车在 CD 段对物体的拉力为

 222800W4000N0.2m sPFv   整个物体打捞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将重物从水底拉上表面刚好接触水面这一过程,G 不变,F 浮 不变,F 1 不变。且有1G F F  浮;第二阶段,将重物拉出水面过程,这一过程,F 浮 变小直到为 0,拉力 F 越来越大,对应图 BC 段;第三阶段,重物刚好全部拉出水面,以后继续向上拉的过程,这一过程 G 不变,拉力 F 2 与重力 G 相等,对应图 CD 段。此时

 24000N G F  

 由重力公式可知,物体质量

 4000N=400kg10N kgGmg  (2)圆柱型重物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

 1 2 14000N 3500N 500N F G F F F       浮 (3)重物浸没在水中时,由 F gV  浮 水 排 可得

 -2 33 3500N=5 10 m1.0 10 kg/m 10N/kg=FVgV   排浮物水 圆柱型重物的密度

 3 3-2 3400kg=8 10 kg/m5 10 mmV   物物 (4)由图可知,物体由一根绳子承担则有

 s h 绳 物

 该装置的机械效率

 4000= 100% 100% 100% 80%5000W N h GhW Fs N s     有 物绳 总 答:(1)圆柱型重物的质量为 400kg。

 (2)圆柱型重物浸没在水中时所受的浮力为 500N。

 (3)圆柱型重物的密度为 8×10 3 kg/m 3 。

 (4)此时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 80%。

 【点睛】

 本题综合性比较强,考查内容比较多,包括功和功率公式、机械效率公式、阿基米德原理等。此题的关键是要看懂图像,从中找出对解题有用的信息。

相关热词搜索: 简单机械 成都 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