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光学部分》复习课教案 学情分析:本课是初中科学七下第二章内容,是解释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光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对比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熟悉光在同种物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熟悉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规律及平面镜成像规律;理解镜面反射、漫反射的特点;
(2)复习有关的光的现象,认识有关光的规律,并利用规律解释现象。
2.过程与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及运用对比等科学方法整理知识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理论联系实际;保持对科学复习的兴趣,增强学习信心。
教学重点:三种光的现象
教学难点:利用光的规律解释现象
教学流程:
1.引入:通过两幅图片的找不同,引出对比法的运用。在学生回答时及时发现问题(对比时没有指明具体对象的具体部位有何不同),指导他们用严谨的语言对不同点进行描述。(生继续找不同)
师:同学们都非常厉害,能找到那么多的不同之处,看来大家对通过对比来寻找不同点的方法掌握的不错。下面,老师来介绍一下什么是“对比法”。“对比法”是人们通过比较,找出事物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区别的一种科学方法。
本堂课我们就要一起来运用对比法来复习已经学过的部分光学知识
2.我们首先来看三种光的传播现象(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复习三种光的现象(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并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老师画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平面镜成像,学生画一入射光线反射后经过 S 点的光路图和看见水中鱼折射示意图及用激光照射鱼的光路)
然后和学生一起对比直线传播和反射;直线传播和折射的异同点,反射和折射所成的虚像的异同点,使他们能初步运用对比法来比较各知识点的异同。
3.让学生自己结合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和反射定律、折射规律,来对比光的反射和折射这两部分内容。寻找异同点后回答
师:简略板书异同点
表扬:真是出乎老师的预料,大家竟然找出来这么多不同点和相同点,说明大家在前面的学习中对这些知识都掌握的非常好,接下来老师要让同学们运用通过对比得出不同特点来识别不同点光学现象。
4.练习。
下述现象中,各属于光的传播现象中的哪一种?
(1)潜水员在水中看到岸上的树
(2)透过玻璃窗看窗对面的楼房
(3)大楼的玻璃幕墙发出刺眼的强光
(4)树荫下的圆形光斑
(5)岸上的人看到树在水中的倒影
(6)影院中观众看电影
(7)叉鱼时鱼叉对着“鱼”的稍下面
(8)日食、月食
师:在学生回答一个以后,引导学生要培养运用对比得出特点来判断的习惯,不要记答案,这样即使是遇到比较陌生的现象也能准确判断。(生继续回答并讲依据)
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运用通过对比得到的有关光的不同现象的特点,来分辨、解释各种现象。
5.刚才的这些光学现象中第三条和第六条虽然都是光的反射现象,但又有点区别,请同学们来判断一下(3 是镜面反射,6 是漫反射)
师:我们来对比一下这两种现象究竟有何不同和相同点,对比镜面反射、漫反射,
练一练:晚上,在桌上铺一白布,把一块小平面镜镜面朝上平放在白布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从侧面看去,白布被照亮,而平面镜却比较暗,为什么? 如果从正上方看会怎样?为什么?
6.比较小孔成像和平面镜成像,复习平面镜成像特点,(学生回答平面镜成像特点)
练习:身高 1.6 米的人站在平面镜前 2 米处,已知平面镜长 1 米,则这人在平面镜中的像高______米,像到人的距离是______米;若人向平面镜走近 0.5 米,则像高为______米,像到镜面的距离是______米。
7.对比实像和虚
三、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运用什么科学方法复习了哪些知识?
叫一位同学总结(对比法)
师:这位同学总结的非常好,其他同学还有没有要补充的?
今天我们复习时所用的对比法,其实大家在生活中也经常使用,希望同学们以后能有意识的把这种方法多运用在学习上,来提高学习效率。
教学反思
由于这一章的内容很多且散,我以板书加多媒体的形式师生共同完成知识结构图,从而让学生对本章的知识进行回顾和总结,尽可能的把每一个知识点都讲到,但仍有疏漏的地方,比如在复习光的直线传播是就把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疏漏了。还有就是内容太多了,板书也较多,其实可以适当的把一些学生在知识清单中容易掌握的内容省略,着重强化核心内容,可以节约本部分的时间,做到重难点突出。
相关热词搜索: 第二章 学年 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