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课外古诗词诵读 《竹里馆》
学
科:
语文
执教教师:
执教班级:
课时安排:
1 1 课时
教材分析
在本模块诗歌的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全面梳理诗歌,并运用已有知识储备,在读懂的基础上读出深度,读出个性。
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 51 人。本班里大部分数学生对语文课的知识接受还存在问题,其中有部分学生连拼音和识字都很难进行,更别说理解诗歌和文言文了。
对于教材中要求背诵的课文、段落、古诗,多数的学生都能完成。在阅读的过程中,能积累一些好的词语和句子。在读课文方面,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做到读正确。但是对于理解古诗意象、意境,感受作者情感,还存在一定困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古诗有关知识;2、品味语言,体味古诗意境;3 背诵诗词。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的反复诵读,体会古诗的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诗句。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诗中写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难点:运用所学诗词鉴赏方法赏析自己喜欢的诗句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资料,准备制作幻灯片,采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媒体或技术应用
二次修改意见
教学环节
导入
初读课文
导语设计:同学们,苏东坡曾这样评价王维的诗歌:“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人王维的《竹里馆》,看看这里面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怎样的画?
环节一:读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环节二:赏 1、引导学生把诗歌内容中所涉及的竹林、琴、诗人王维、明月等内容一一找出,以艺术板书的形1、范读、生跟读。
2、教师从韵律、词义、情感等角度指导学生朗读。
3、找同学读,齐读。
4、出示问题:通过反复朗读,我们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资料补充:
①我生性放诞,雅欲逃自然。嗜酒爱风竹,卜居必林泉。
②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③我种南窗竹,戢戢已抽萌。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
3、出示王维时代关于唐朝人生活的文献以及诗歌资料,并引导学生思考:王维的生活与其有什么不同?从中可以看出王维是一个怎样的人?
资 料 补 充 :
宴会 、烹饪 、饮酒、PPT
诵读法,讨论法,读写结合法。
整体把握
式呈现。
2、补充“竹”的资料(如下),并提问:通过这些关于竹的诗歌,以及诗歌中的“明月”、“琴”等内容,思索:这幅画呈现出怎样的风格特点?
环节三:悟 1、全班交流 (1)诗句中写景的:
诗中写到景物,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幽篁”、“深林”、“明月”。
(2)写人的:
诗中写人物活动,也只用六个字组成三个词,就是:“独坐、弹琴、长啸”。
(3)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伶人及其表演、杂耍、摔跤、幻术、驯兽表演、舞蹈、戏剧、傀儡戏、说书、打猎、蹴鞠、马球、斗鸡、围棋、投壶……
全班指名回答 思考,交流
(这些提问,让整堂课有了一个角度和制高点)
激活求知欲
幽林的意境,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2、前两句写了什么?
从诗人坐在竹林里所做的事情中,可以看出诗人怎样的性情? 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
表现出诗人高雅闲适、超凡脱俗的气 3、第三、四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自己觉得孤单吗?抒发了情感? (1)拟人;自己并不孤单(因为有明月相伴)。
(2)通过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情景,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境。
环节四:当堂检测 1、《竹里馆》中,写了周围环境寂静、幽深、优美的句
小组思考,交流
子:
,
答: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2、《竹里馆》中,写出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优美、高雅意境,传达出诗人淡泊名利之情的句子:
,
答: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诗人的活动的两句是:
答;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4、王维《竹里馆》一诗中,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情景的两句是:
答: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板书设计:
幽篁:幽
写景
深林:深
明月:明
“ 相照 ”→ 拟人化的手法
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
把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
独坐
写人
弹琴
体现出诗人高雅
长啸
闲淡、超拔脱俗
的气质
课后作业:
背诵诗歌,默写诗歌
相关热词搜索: 古诗词 诵读 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