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分复习笔记】周登嵩《学校体育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

时间:2021-11-03 09:56:10 来源:网友投稿

 目录 内容简介 目 录 第1篇 学校体育总论 第1章 学校体育学概述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 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 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2篇 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 第1章 体育课程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 体育教学目标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 体育教学过程与原则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 体育教学方法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5章 体育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5.1 复习笔记 5.2 课后习题详解 第6章 体育教学评价 6.1 复习笔记

 6.2 课后习题详解 第3篇 课余体育 第1章 课余体育概述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 课余体育锻炼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 课余体育训练与学生体育竞赛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4章 大学竞技体育 4.1 复习笔记 4.2 课后习题详解 第4篇 学校体育管理 第1章 学校体育管理体制与法规 1.1 复习笔记 1.2 课后习题详解 第2章 体育教师 2.1 复习笔记 2.2 课后习题详解 第3章 学校体育环境 3.1 复习笔记 3.2 课后习题详解

 第1篇 学校体育总论 第1章 学校体育学概述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与发展概况

 1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 表1-1 国外学校体育的产生

 2国外学校体育的发展 表1-2 国外学校体育的发展

  考点二、我国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 表1-3 我国的学校体育

  考点三、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变迁

 1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启蒙 表1-4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启蒙

  2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移植与借鉴 (1)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 表1-5 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

  (2)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传入及其影响 表1-6 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传入及其影响

 (3)前苏联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引入 表1-7 前苏联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特征和影响

 3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初步形成 表1-8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初步形成

  4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发展 表1-9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发展

 1.2 课后习题详解

 1简析古代斯巴达与雅典学校体育之间的异同。

 答:(1)斯巴达的体育教育 斯巴达的体育教育注重军事体育,教育训练的唯一目的是要通过严酷的军事体育操练,把氏族贵族的子弟训练成为体格健壮的武士。斯巴达的军事体育训练的基本项目为“五项竞技”,即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此外,还包括骑马、游泳、作战游戏与击剑等。教育对象为7~18岁的男孩,要学习10年的时间。妇女也要接受军事体育的训练。

 (2)雅典的体育教育 从学校的分级构成来看,体育在雅典的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雅典的体育教育可分为两个阶段,孩子在7岁时进入第一级的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进行初步的体育活动;到了12岁,学生便进入体操学校学习。体操学校以体育操练为主,学习内容包括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五项竞技)以及游泳、舞蹈等。

 (3)二者的异同 ①相同点 a.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这五项竞技及游泳等运动项目是雅典和斯巴达的体育训练中共同具有的项目。

 b.都着眼于发展学生的体力,使之成为身体强壮的人。

 ②不同点 雅典人对精神意志方面的锻炼比对技能技巧方面的训练更为重视,体操学校要跟文法学校和音乐学校配合,重视代表奴隶主意志的道德教育。

 2试析“新体育”学说产生的背景及其历史意义。

 答:20世纪初期,出现了美国的“新体育”学说。

 (1)产生的背景 “新体育”学说也称为自然体育学说,是在实用主义教育学说和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由美国学者托马斯·伍德和赫塞林顿提出的体育理论。该理论认为:“体育是通过身体进行的一种教育活动”。体育应包括机体教育、神经肌肉活动教育、品德教育和智力教育四个方面。

 (2)历史意义

 ①它带来了体育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一场革命,促进了体育的科学化和社会化,促进了对儿童身心发育规律和体育教学过程的研究,它的许多观点至今仍具有现实意义。

 ②它过分强调儿童兴趣和自由,导致了体育教学组织的松散,也不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

  3试析制约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发展的因素。

 答:制约我国古代学校体育发展的因素有:

 (1)古代体育除供宫廷享乐之外,在民间基本流落为艺人,社会地位低下。

 (2)一般学校的教育内容,以儒家的“五经”“四书”为主,偏重德育、智育,教育思想重文而轻武。

 (3)唐代实行文举、武举分开的科举制度,宋朝开始兴办武学,文武教育于是截然分途。但这一时期武举制度主要在于选拔和训练军事人才,与学校体育无太大关系,很多体育项目难以普及和推广。

 (4)统治者不重视,特别是封建社会,统治者用儒家思想统治人民,不愿意人民拥有太多的武艺。

 4简述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发展过程及其特点。

 答:(1)洋务运动时期 创办军事学堂,在学校中开展课外体育活动,从而使中国近代学校教育中出现了体育课程和体育活动。

 (2)维新运动时期 洋务派认为各级各类学校都应重视儿童少年身体的发育与健康,强调了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3)清末“新政” 1903年,在推进“新政”的过程中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该章程规定各级各类学堂中都设立体操科,这一新学制的执行,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来学校教育中基本没有体育的历史。

 (4)辛亥革命后 民国政府仍沿袭清末军国民教育以兵操为主的体操课。在课外开展以球类和田径为主的活动和竞赛,形成了学校体育的“双轨现象”。

 (5)“五四”时期

 ①1917年,《新青年》上发表毛泽东的《体育之研究》,《青年进步》上发表恽代英的《学校体育之研究》。

 ②1922年,《壬戌学制》出台,标志着军国民主义教育在我国的没落。

 ③1923年,《新学制课程标准》公布,正式将学校“体操科”改为“体育课”。

 ④女子体育发展迅速,重视对体育师资的培养。最为典型的是“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科”和“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体育科”的建立。

 (6)国共对峙时期 ①国民党统治区,成立了学校体育的领导机构,先后颁布了不少学校体育法令。

 ②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十分重视学校体育的开展。

 5简述军国民体育思想的特征及其在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中的历史意义。

 答:军国民教育于1902年正式提出,是军国主义思想在教育上的体现,即对学生施行军事训练与教育,灌输民族沙文主义思想,使之充当统治者的侵略工具。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军国民体育思想达到高潮。

 (1)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的特征:

 ①以强烈的爱国激情为立论基础 军国民体育的各种论说,以救亡图存、保家卫国的强烈忧患意识、振兴国势、挽救民族危难的民族自立作为立论的依据。

 ②依附教育思想而存在,没有自己独立的理论体系 学者们只是仓促地把国外尤其是日本传来的教育、体育学说介绍给国人,没来得及认真理解、消化和吸收,更没有时间和精力来构筑新理论体系。

 ③重视身体训练和培养军人精神 军国民体育思想具有强身健体、尚武和集体纪律教育等积极因素。但由于受机械的锻炼方式和专制、盲从的思想的影响,体育课机械、生硬和单调。

 (2)军国民学校体育思想在我国学校体育发展中的历史意义 ①军国民体育思想在中国被赋予了爱国保家、捍卫主权的进步内容,反映了中国人民振奋民族精神、自强于世界之林的强烈愿望。

 ②军国民体育思想带动了社会风气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唤醒了国民重视体育。

 ③军国民体育思想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对学校体育地位的确立,以及学校体育体制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

 ④在军国民体育思想下,体操课作为正式科目列入学校教育制度之中,开创了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新阶段。

 ⑤军国民体育思想还推动了体育专门学校的建立。

 6试析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与前苏联社会主义体育思想之间的异同及其对我国学校体育的不同影响。

 答:(1)自然主义体育思想 ①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特征 a.强调体育育人的教育目的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认为,体育是通过身体的运动来教育人,谋求达到教育的目的。体育具有陶冶品性之价值。体育应以传达文化和创造文化为目的。

 b.强调体育融于生活 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也明确提出,“体育必须和生活打成一片,使体育成为生活的实践”,并指出生活等于技能、理想、态度、习惯的总和。

 c.推崇自然活动作为体育的重要手段 自然主义体育思想主张应尽量采用符合儿童本性的游戏、舞蹈、竞技运动和野外活动等。

 ②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 a.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系统引入,使我国当时的学校体育理论体系初具规模。

 b.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为田径、球类等竞技运动进入学校创造了条件,调动了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促使我国当时以学校为主体的竞技运动走向了初步兴盛时期。

 c.在自然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下,人们更加重视体育的教育价值,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活跃体育教学的气氛,更加注重对体育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的研究。

 (2)前苏联社会主义体育思想 ①前苏联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特征 a.强调学校体育的“阶级性”和“工具性” 明确学校体育要服从于社会、阶级的利益,要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为劳动生产和国防建设服务,并以此作为确定学校体育的目的、内容和组织形式等的依据。这从根本上与“体育至上”“超阶级”的学校体育观点划清了界限。

 b.强调学校体育管理制度的统一性 第一,国家建立相应的管理和领导机构,以保证统一学校体育的工作方针和内容。

 第二,学校体育过程的各个环节强调统一性、衔接性,以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走过统一的体育教育途径。

 c.强调学校体育是共产主义教育的手段 要求通过学校体育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劳动态度以及自觉的纪律教育,并将政治思想教育贯穿于学校体育的全过程。

 d.重视体育教学过程中运动技能技巧的传授

 在凯洛夫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苏联社会主义学校体育强调体育教学以传授知识技能、培养道德品质为目的,重视教学过程中对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掌握。

 ②前苏联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 在苏联社会主义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下:

 a.我国明确了“体育是共产主义教育手段”的性质。

 b.建立了新的体育教学法体系。

 c.制定了全国统一的体育教学大纲。

 d.重视传授知识、技能。

 e.强调学校体育工作的计划性、组织性、纪律性。

 f.明确提出学校体育面向全体学生,以“劳卫制”为中心改进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的主张。

 7试分析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未来发展趋势。

 答:未来的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以为素质教育服务为主线 ①在时空观层面,拓展学校体育的“界限” a.增强未来意识是学校体育的重要观念。

 b.现代健康观念促使学校体育不仅重视与卫生保健相结合,而且关注学校体育与社会、家庭的“一体化”。

 c.学校体育不仅注重自身的运动,而且要注意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联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

 ②在学生观层面,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学校体育的必然趋势是要尊重学生的选择、激发学生的动机和热情、培养学生自发自主从事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

 ③在活动观层面,对“体育运动”将有更深刻的理解 “运动”对人的作用不仅有显性的、直接的、即时的,还有隐性的、间接的和长期的。

 (2)关注学校体育的文化使命和人文价值 学校体育的最基本职能之一就是传递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现象的体育运动,它绝不是超然于人类社会生活之外的简单的肢体运动,不能只限于知识、技能的传递,而必须肩负起新时期发展所提出的体育文化使命。

 第2章 现代社会与学校体育 2.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

 1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区别 表2-1 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区别

 2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联系 (1)学校体育是社区体育的基础。

 社区体育的发展从根本上来讲是靠社会成员的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而这种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每个人是从学校体育阶段获得的。

 (2)社区体育带动学校体育的改革。

 社区体育的活动内容、方式将对学校体育的教学产生积极影响。

 考点二、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

 1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的关系 表2-2 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的关系

 2学校体育发挥竞技运动的作用的原则 表2-3 学校体育发挥竞技运动的作用的原则

  考点三、学校体育与现代教育

 1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 表2-4 学校体育与素质教育

 2学校体育与终身教育 表2-5 终身教育与学校体育

 考点四、学校体育与大众传播

 1大众传播对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 表2-6 大众传播对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

 2学校体育与媒介教育 表2-7 学校体育与媒介教育

 2.2 课后习题详解

 1现代社会发展有哪些主要特征?它对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什么要求? 答:(1)现代社会发展的主要特征 ①良好的健康素质。

 ②终身学习的意识。

 ③高超的智力。

 ④乐观创新的心态和丰富的情感。

 ⑤高尚的道德情操。

 (2)现代社会发展对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提出的要求 ①学校体育要坚定地按照“健康第一”的思路开展工作,倡导终身体育思想,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目的,把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态度、习惯和能力作为学校体育的根本目标,有机地将学校体育的阶段效益和长远效益协调起来。

 ②重视在学校体育实践中体现学生主体性,关注情感智力的培养,使学生IQ与EQ协调发展,增强学生个性的教育,培养竞争、拼搏、协作的精神,丰富学生的情感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③注重体育过程教育,以发展性的、过程性的体育学习评价引导学校体育的各方面工作,努力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

 2社区体育呈现了什么样的发展趋势?学校体育该如何应对? 答:(1)我国社区体育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

 ①我国社区体育以满足人们健康需求为根本目标,培养社区居民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②我国社区体育构建民间主导型的社区体育管理模式。

 ③我国社区体育倡导人文关怀,关注人的全面发展。

 (2)社区体育促使学校体育进行相应的改革 ①现代学校体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②学校体育在内容、手段、方法的改革,要体现主体多元化的要求,要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提倡个性化发展,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并延续从事体育活动的良好习惯。

 ③学校体育特别要重视对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教育,要强调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倡导体育教育中的人文精神,让学生感到自我价值与发展的成功。

  3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之间是什么关系?结合你的体育教学实践,谈谈对“竞技运动教材化”的看法。

 答:(1)正确认识和处理学校体育与竞技运动的关系,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要正确看待竞技运动的积极作用 竞技运动是一种记录人类创造潜能的运动文化,竞技运动是一种提高社会道德水平的规范文化,竞技运动是一种提高审美意识的情感文化,它可以净化社会情感,提高社会的审美情趣,陶冶社会心理,竞技运动是一种观念文化,它所负载的价值,在深层结构方面影响着社会心理和民族精神,竞技运动对人的教育,对人的社会化作用,对个性的发展和培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②要根据学校体育的实际需要引进和选择竞技运动的内容手段,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改革 a.竞技运动不只是高水平竞技运动。在学校、社区和家庭中要鼓励开展普及性、趣味性强的竞技运动。

 b.竞技运动具有多层次的特征,会形成不同活动层次的竞技运动,既不能将其全盘地吸收进学校体育里来,也不能全部地抵制于学校之外。

 (2)要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对竞技运动作“教材化”的处理。竞技运动教材化的改造工作可以概括为“分解——提取——改变——重构”。竞技运动教材化要遵循的原则:

 ①简化性原则 要简化竞技运动的技战术难度,适当降低负荷量。

 ②普及性原则 改制的竞技运动要适合全体学生参与,以参加中体验乐趣、体会体育文化为要旨。

 ③适应性原则 改制的竞技运动要适合学校场地器材和师资力量等条件,要根据学生身心的特征,形式灵活多样,运用方便,有广泛的适应性。

 ④教育性原则 改制的竞技运动要强调其对学生的教育作用,从身、心、群体三个方面培养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

 4应试教育对学校体育的发展有什么负面影响?你认为在体育教学中应如何贯彻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 答:(1)应试教育对学校体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应试教育是一种英才教育,它忽视了全体学生体育教学和课余体育工作的开展及体育素质的提高。

 ②应试教育是一种应付考试的教育模式,它忽视甚至压抑学生的体育兴趣与体育特长的发展。

 ③应试教育是一种智育至上,知识中心的教育。它忽视了体育知识和健身方法的学习及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的培养。

 ④应试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它严重挫伤了广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会摧残其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心理素质。

 (2)学校体育贯彻素质教育的对策 在学校体育中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应采取以下的对策:

 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a.要提高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增强实施素质教育的战略意识和紧迫感。

 b.要提高对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c.要牢固树立面向全体学生的观念,教书育人的观念,以生为本的观念和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观念。

 ②树立全面的质量观 要树立正确的、多元的人才观,要正确看待每一个学生,不能把学生分为高、低、贵、贱。

 ③加强体育课程与教材建设 a.要对现行体育课程、教材进行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开展课程改革实验。

 b.要确定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体育目标和体育教学目标。

 c.要从国情、学校实际、学生的年龄和性别特征出发,体育课程内容改革。

 ④注重体育能力的培养 a.要注重培养学生内在的知识、态度、习惯以及自我发展健康的能力。

 b.要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知识技能发展健康的能力。

 c.要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5终身教育思想给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什么深刻影响? 答:终身教育对学校体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1)终身体育正在成为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是指以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为主导的思想。这种思想主张在学校阶段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观念和习惯,并使学生掌握终身体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立足长远与落实“健康第一”密切结合 终身教育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健康第一”的宗旨,而且较“健康第一”更加注重强调阶段效应与长远效应的有机结合,强调实现终身体育、保证终生健康必备的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3)确立大、中小学相衔接的体育目标、内容、组织形式体系 ①在学校体育目标上 a.从“学生身心健康、运动技能水平、体育文化素养、终身体育要素”来拓宽未来学校体育的总目标。

 b.要明确的各学段的体育目标。

 ②在学校体育内容上 a.要从面向健康生活、终身受益的角度设计学校体育课程和教材,注意学校体育各阶段内容的衔接。

 b.把个体的、可控的、简便的、人们乐意长期坚持的体育活动界定为“终身体育项目”。

 ③在学校体育组织形式上 终身教育思想确立“个性化、多样化、开放化、无形化”等原则,积极尝试新的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各学段的体育组织形式。

 (4)注重过程与结果、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学生体育素养评价 终身体育思想把学生体育态度、兴趣、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纳入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在操作上将显性与隐性、过程与结果、起点与进步评价相结合,切实提高学校体育的效果。

 6大众传媒对学校体育的正面与负面影响有哪些? 答:(1)大众传播对学校体育发展的正面影响 大众传播对学校体育发展的正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学生体育价值观与行为,对学校体育的观念、内容与方法的影响。

 ①大众传媒对学生体育价值观的影响 大众传播效果的表现是对学生的认知结构、价值观念、情感倾向和行为模式的影响等。体育具有游戏娱乐性的本质,大众传媒中体育信息因其内容的特征,有助于学生体育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

 ②大众传媒对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 大众媒介参与了对个体思想和行为塑造。大众媒介对于社会化的意义表现在:

 a.大众媒介通过电视、书籍、报纸等媒介体育信息内容的表现,为学生提供了一幅现实体育生活的图画,帮助学生构筑成一个“现实”和“完整”的世界。

 b.大众媒介为学生提供了一种社会规范或规则,学生从中观察、感受和学习到体育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等。

 (2)大众传播对学校体育发展的负面影响 媒介传播在学校体育发展中的消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体育知识方面

 大众传播可能传播似是而非的体育知识,导致学生对体育知识产生不正确的认知。

 ②对体育的认识方面 大众文化以其特有的娱乐意义与意识形态意义影响着当代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如果辨别力和判断力不强,往往产生理解上的片面和体育价值观的扭曲。

 ③体育暴力方面 如果传媒的报道虚假失实,或经常发放含暴力和不道德成分的体育信息时,他们可能会不知不觉地受到熏染,思想行为受到不良影响。

 ④体育道德方面 媒介中的假球、黑哨的报道,容易使学生产生不正确的体育意识。

 ⑤偶像崇拜方面 传媒所鼓吹的物质至上、追求名牌、讲求享乐、重视包装、偶像崇拜等铺天盖地的媒介宣传可能会使人产生一种错觉。

 第3章 学校体育的结构、功能与目标

 3.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学校体育的结构

 1学前教育阶段体育 表3-1 学前教育阶段体育

 2初等教育阶段体育 表3-2 初等教育阶段体育

 3中等教育阶段体育 表3-3 中等教育阶段体育

 4高等教育阶段体育 表3-4 高等教育阶段体育

 考点二、学校体育的功能 表3-5 学校体育的功能

 考点三、学校体育的目标体系 表3-6 学校体育的目标体系

 考点四、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组织形式与要求 表3-7 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组织形式与要求

 3.2 课后习题详解

 1学前阶段体育、初等教育阶段体育、中等教育阶段体育和高等教育阶段体育的重点分别是什么? 答:(1)学前教育阶段体育的重点 学前教育阶段体育的重点是促进学生动作技能的发展和培养学生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

 (2)初等教育阶段体育的重点 ①继续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态度,为后续阶段的体育打下基础,包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基础、运动技能(包括生活和生存技能)的基础、体育与健康知识的基础等。

 ②针对学生的两个生长发育的关键期,要及时进行生理和心理健康干预。

 (3)中等教育阶段体育的重点 中等教育阶段体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各种体育能力,如自我锻炼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运动能力等。

 (4)高等教育阶段体育的重点 高等教育阶段体育的重点,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这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感悟和理解体育,还要求学生具有参与体育实践的各种能力和水平。

 2现代社会学校体育主要有哪些功能? 答:(1)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 学校体育的本质功能是育人,主要包括教育功能、健身功能和娱乐功能。具体如下:

 ①教育功能 a.促进智力发展 体育锻炼能够促进学生神经系统的发育,这为智力的开发奠定了生物基础。学校体育本身是一项创造性的活动,对全面提高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b.形成优良品德 学校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道德认识与信念。学校体育能有效地营造一个特殊的德育环境,使学生的道德信念通过体育活动得到强化,并内化为学生具体的道德行为。学校体育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个性意志品质。学校体育可以培育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以及责任感和荣誉感。

 c.培养审美情趣

 学校体育是学校美育的重要与特殊的途径。学校体育不仅可以塑造身体美,而且还可以带来心灵美、行为美以及运动美。

 ②健身功能 a.养成正确身体姿势,促进生长发育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身体的可塑性比较大。体育锻炼对培养学生正确的身体姿势,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b.提高机能水平 体育锻炼可以有效地提高机体的功能水平。

 c.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 体育锻炼对发展速度、力量等素质以及走、跑、跳等基本活动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d.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

 ③娱乐功能 a.学生通过参加体育活动可以调节感情、丰富生活,并且缓解由于学习所引起的神经紧张和疲劳。

 b.学生通过观赏体育比赛和表演可以得到心理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享受。学校体育还是学生休闲的重要手段,是扩大学生社会交往的重要媒介以及表现自我、展现自我的重要舞台。

 (2)学校体育的其他功能 ①文化功能 学校体育的文化功能,是学校体育最主要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a.学校体育是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 b.学校体育是传播体育文化的重要途径; c.学校体育对体育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②辐射功能 a.我国的各级各类体育学校基本位于社区的中心,是开展社区体育的理想场所; b.体育教师可以作为兼职的社区体育指导员; c.学校体育可以为社区输送大量体育骨干。

 ③经济功能 学校体育最根本的经济功能是通过改善和提高未来的劳动力的素质,来促进国民经济的增长。

 3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答: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目标一般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学校体育的基本功能 学校体育的目标是否能通过学校体育自身的价值与作用来实现,这是确定学校体育目标的出发点与基础。

 (2)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这是确定学校体育目标的关键。个体发展的需要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二者之间并不矛盾。

 在制定各个教育阶段的体育目标时,还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和基本规律。

 (3)社会发展的需要 ①学校体育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实现和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

 ②社会的发展对人才不断提出新的要求,学校体育的目标也必须不断主动地适应这种新的要求。

 (4)学校教育和国民体育发展的需要 学校体育既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民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固有属性决定了学校体育的目标必须与学校教育和国民体育的目标相一致。学校体育是国民体育的起点和基础。

 (5)学校体育的环境和条件 确定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要参考我国大多数学校体育的环境和条件,如师资、场地、器材、经费等。

 4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的总目标和效果目标是什么? 答:(1)学校体育的总目标 我国学校体育的总目标是:

 ①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

 ②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态度、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③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人才。

 (2)学校体育的效果目标 ①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

 ②传授体育运动、卫生保健、健康生活的知识、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

 ③培养对体育的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

 ④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

 ⑤发展学生的运动才能,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

 5试述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组织形式。

 答:体育(与健康)课程和课余体育活动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两条基本途径,这两条途径也是学校体育的中心工作和环节。

 (1)体育(与健康)课程 除了学前教育阶段和高等教育阶段的研究生教育外,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校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它承担着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体育教育的重任。

 (2)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指体育(与健康)课程之外的一切体育活动,主要包括:课外体育锻炼、课外运动训练、课外运动竞赛以及校外的社区体育活动和家庭体育活动等。课外体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态度,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发现和培养运动人才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6举例说明如何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

 答:(1)学校体育环境是指开展学校体育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制度和心理环境,如校园、校舍、各种体育场地、器材、各种学校体育规章制度、学校体育的传统与风气以及师生关系等。优雅的学校体育环境不仅可以引导和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对学生体育的兴趣、动机、爱好、态度等的形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并且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2)营造良好的学校体育环境,不仅要改善学校体育的物质环境,还要努力构建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学生置身于这种积极向上的体育氛围中,能够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产生一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第2篇 体育课程与体育教学 第1章 体育课程 1.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体育课程概述 表1-1 体育课程概述

 考点二、体育课程类型

 1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表1-2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2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表1-3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3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表1-4 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

 4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表1-5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5直线式课程与螺旋式课程 表1-6 直线式课程与螺旋式课程

 6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 表1-7 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

 考点三、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表1-8 体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考点四、体育课程编制

 1体育课程目标 表1-9 体育课程目标

  2体育课程内容 表1-10 体育课程内容

 3体育课程实施 表1-11 体育课程实施

  4体育课程评价 (1)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评价 表1-12 对学生课程学习的评价

  (2)对体育教师的评价 表1-13 对体育教师的评价

 (3)对体育课程建设的评价 表1-14 对体育课程建设的评价

 考点五、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表1-15 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2 课后习题详解

 1如何理解体育课程的概念? 答:体育课程是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我国实现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适应社会、培养学生完整个性的有效途径。

 (1)体育课程不仅应包括系统的运动知识和规范的运动技术要求,还应包括学生在体育活动中获得的经验。

 (2)体育课程设计应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是在体育实践活动中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的,不是僵化的。

 (3)体育课程应强调在活动中产生体验,积累经验。

 (4)学校体育应把体育文化转变成适应学生水平和发展的内容,这样才能让学生掌握现有的体育文化。

 2体育课程功能与结构、类型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1)体育课程功能与结构、类型的相关概念 ①体育课程的功能是根据社会发展及学生发展的自身需要,对体育功能合理选择和组合的结果。体育课程功能的发挥取决于体育的学科性质与特点,它同时又取决于社会发展和学生发展的实际需要。体育课程的功能包括:

 a.本位功能是与体育课程直接相关的、直接反映体育学科性质与特点以及直接反映学生发展领域的那些功能,包括4个方面:促进学生掌握体育学科特征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体能、机能和适应能力;促进学生与智力因素(知识、技能)和非智力因素(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进程——社会适应。即知识技能、身体发展、情感意志和社会适应4大功能; b.延伸功能是与体育无直接关系的那些功能,如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外交功能等。

 ②体育课程类型是指根据体育教学的任务,教材性质和学生特点等因素所划分的课程种类,包括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直线式课程与螺旋式课程,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等。

 ③体育课程结构是指在学校体育课程的设计与开发过程中将所有课程类型或运动项目组织在一起所形成的课程体系的结构形态。这种形态的形成是以体育课程的目标和锻炼价值为

 依据,以此确立各种体育课程类型以及课时比例关系。体育课程的一般结构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它是课程内部各要素、各成分、各部分之间合乎规律的组织形式。

 (2)三者之间的关系 ①体育课程类型的选择和结构的设计是体育功能的具体体现,也是以体育课程功能为基本依据的。三者的合理配置,能最大程度地达到体育课程的目标。

 ②体育课程目标是由教育行政部分依据教育目标的总要求,确定等额指导各级、各类、各地区学校进行体育课程编制的准则,也是指导各级、各类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准则,包括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使其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在这个目标的指导下,应该对学校体育课程的功能进行合理的转变,课程类型进行有效配置,课程结构进行科学调整。

 ③我国现阶段的学校教育有着严重的“重智轻体”倾向和重技术传授、轻价值构建的弊端,必须切实推进体育课程改革;而体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即体育课程功能的转变:变体育课程只注重知识(技术动作)传授为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之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体育的观念等。这一根本性的转变,对于实现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在体育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此外,体育课程结构调整就其实质而言,就是重新认识和确立体育课程类型以及其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价值、地位、作用和相互关系。因此,可以说,体育课程功能、体育课程类型和体育课程结构是一个有机整体,共同服从并服务于体育课程目标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

 3如何选择和组织体育课程内容? 答:(1)选择体育课程内容应考虑的原则 ①应符合课程目标要求 根据课程目标要求,在分析不同课程内容的多种功能及对现实课程目标的作用基础上,科学地选择体育课程内容。

 ②符合学生的兴趣与爱好需要 兴趣与爱好是最好的教师,兴趣和爱好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参与体育活动,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索体育知识和技术。

 ③适应学生的实际运动水平,使其通过努力能够完成 课程内容要适应学生的实际身体活动能力和运动技术基础,通过学生努力能够完成。

 ④与学校特点相适应,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课程现有资源的作用

 选择教材内容和制定教学计划时,课程内容的选择应与学校的特点相结合,应有利于发挥本校的优势资源。

 ⑤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中运用 贴近学生社会生活,简便易行的体育活动内容容易走进学生生活中。

 (2)体育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 ①教学功能与育人功能相统一 体育课程具有传承体育运动文化的教学功能和增进学生健康的育人功能,体育课程内容的组织应有利于实现这两个功能。

 ②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相统一 体育课程内容的组织不仅要强调体育课程内容体系,还应强调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来组织课程内容。

 a.逻辑顺序是指根据体育课程内容本身的系统和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

 b.心理顺序是指按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来组织课程内容。

 4影响体育课程实施的因素有哪些? 答:影响体育课程实施的因素有:

 (1)课程的特点 可以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满足学生在运动方面的爱好和需要的课程更容易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认同。

 (2)外部环境特征 ①新闻媒体的宣传,可以扩大课程的影响。

 ②家长、社区和社会团体的参与是课程实施的动力。

 ③国家、地方政府的支持可以使课程实施有强大的政治和经济保证。

 (3)教师的培训 提高教师的课程理论水平是体育课程实施的关键。

 (4)课程实施的组织与领导 组织与领导体育教师做好智力与心理的准备是十分必要的。组织与领导体育教师实施新课程,不仅要发挥领导的权威性作用,还要强调民主性。

 5采访一所正在进行体育课程改革的学校,说说该校体育课程的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方面的改革情况。

 说明:实践性题目,思路提示:

 通过采访一所学校,将访问得的体育课程改革情况与国家要求或期望达到的目标状态进行比较,得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大概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1)体育课程目标 ①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②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

 ③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

 ④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⑤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2)体育课程内容与实施 ①应符合课程目标要求。

 ②符合学生的兴趣与爱好需要。

 ③适应学生的实际运动水平,使其通过努力能够完成。

 ④与学校特点相适应,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课程现有资源的作用。

 ⑤贴近学生生活,便于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区中运用。

 (3)体育课程的评价 ①是否制定了课程的规范性文件。

 ②是否建立了课程及教材的审查管理制度和课程评价制度,以及这些制度的实行情况。

 ③课程体系、课程结构的完善程度和课程内容的先进性。

 ④教材建设评价,包括教材建设的完善程度,教材在使用中表现出的优点和不足,教师、学生和学科专家对教材设计和编写的反映等。

 ⑤课程实施保障状况,包括合格师资配备、师资培训、场地器材和经费方面的保障状况等。

 ⑥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

 6什么是体育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意义是什么? 答:(1)体育课程资源的概念 体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体育课程目标的各种内外因素和条件的总和。既包括物力的,也包括人力的;既有校内的,也有校外的;既包括传统的教科书和图书资料,也包括现代的网络和科技成果等。

 (2)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的意义 ①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是体育课程实施的必要前提 体育课程的实施范围和水平,一方面取决于体育课程资源的丰富性,另一方面取决于对体育课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②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促进教师的发展 开发利用各种体育课程资源,将全面带动体育教学手段、方法、组织形式等方面的变革,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水平。

 ③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可以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不仅要让学生亲自参与,而且可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陶冶情操,不断提高他们探求新知的能力。

 7举例说明如何进行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和条件资源的开发。

 答:(1)对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开发利用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改造现有的竞技运动项目,改造的方法主要有:

 a.简化比赛规则; b.简化技战术; c.删掉那些繁、难、偏、旧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 d.降低难度要求; e.改造场地和器材。

 ②引进新兴运动项目,新兴运动项目具有娱乐性强、动作易学、场地器材简单等特点,适合作为体育课程内容。

 ③开发民族、民间传统体育有利于形成具有各个地区、各个学校特色的体育课程。

 ④整合各种体育课程体育内容资源,创造新的体育课程内容。

 ⑤让体育教师和学生的知识和经验进入体育课程。

 (2)对体育课程条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①对体育课程人力资源的开发 在开发体育课程人力资源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a.充分发挥体育教师的作用; b.“以生为本”; c.积极挖掘其他人力资源。

 ②对体育课程物力资源的开发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和途径:

 a.发挥现有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即一物多用; b.自制简易器材和替代品; c.改造场地,合理布局,提高场地的利用价值; d.充分利用学校附近的社区或单位的体育场地和器材设施等。

 ③对体育课程自然地理环境资源的开发 利用这些自然地理环境资源可以开发出多种多样的体育课程内容。

 第2章 体育教学目标

 2.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考点归纳】

 考点一、体育教学目标概述 表2-1 体育教学目标概述

 考点二、体育教学目标体系

 1体育教学目标的层次 表2-2 体育教学目标的层次

 2体育教学目标的分类 表2-3 国内外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3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 表2-4 体育教学目标的设计

 考点三、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 表2-5 大中小学体育教学目标

 2.2 课后习题详解

 1如何理解体育教学目标、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的之间的关系? 答:体育教学目标是指体育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学习结果和标准。这个预期结果和标准是教和学双方都应共同遵循的,对教师来说它是教授的目标,对学生来说则是学习的目标。

 (1)与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的的联系 三者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是对体育教学系统的宏观理论认识和把握,对体育教学系统中的一切要素(包括体育教学目标)起到导向和指导的作用。

 (2)与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的的区别 ①体育教学指导思想更倾向于对理论的宏观定位,其语言表述呈现高度概括、高度抽象和高度精炼的特征。

 ②体育教学目标表现为对体育教学微观层面的行为规定,其表述要求具体、明确和清晰。

 2我国体育教学目标的改革出现哪些新趋势?对体育教学实践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体育教学目标的改革发展出现的新趋势及产生的影响如下:

 (1)体育教学目标的多元化 多维化学校体育功能观的建构,必然要导致体育教学目标的多元化倾向。拓展和超越了“三维化”(增强体质、传授“三基”、思想品德教育)目标体系,促进了体育教学的发展。

 (2)体育教学目标的人文化 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要受到“人本”理念的驱动,将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学生的心理感受和情绪体验、个体身心和谐发展等视为制定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准则,使体育教学实践中更加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学生的内在感受,促进学生对体育的热爱。

 (3)体育教学目标的个性化 体育教学目标的个性化,包括三层含义:

 ①教育的人性化、人文化。

 ②教育的个别化,如教育应考虑个体的身心特征,关注个体的天赋、特长、兴趣、爱好及价值取向等。

 ③不同学校、不同学段或不同年级、班级的个性特色。

 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个性化的思考问题,拉近学生与体育课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加喜欢体育。

 (4)体育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为了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和教学评价的可行性,体育教学目标必须是具体的、可测的。具体化的教学目标使体育教学实践更好更准确地落实。

 3谈谈你对体育教学目标体系的认识。

 答:(1)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 体育教学目标是依据体育教学目的而提出的预期成果。这个预期成果可分为阶段性成果和最终成果,阶段性成果是体育教学的阶段目标;阶段性成果的总和就是最终成果,即体育教学总目标。体育教学总目标是体育教学目的得以实现的标志。

 (2)体育教学目标的层次 ①学段体育教学目标 学段体育教学目标是指根据学校体育课程目标,对各个学段体育教学结果的不同规定,是各个学段都必须指向的、各自必须完成的目标。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应既相对独立,又各具特色。各学段之间的教学目标是彼此衔接、相互协调的整体。

 ②学年体育教学目标 学年体育教学目标是指根据其...

相关热词搜索: 笔记 课后 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