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第 1 节,主要内容有模型和符号的建立及作用。教材从一般学生容易理解的形象的模型,如眼球和细胞模型,过渡到较为抽象的模型,如公式等。在理解模型同时,还设计了读微观状态模型的环节,让学生充分认识模型的作用同时,也让学生体验到了对模型的建构,也让学生体验到模型是一种方法的描述。对于符号,从科学中常见的符号作为为引入,得出使用符号的三大原因。从总体安排上是先主再次,从易到难,层层深入。本节课首次将学生引入微观世界,引导学生采用模型的方法来认识和研究微观世办,使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科学方法也有新的发展,为后面学习物质的微观结构、分子和原子结构等打下基础。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知识和经验,了解实际生活中的一些模型和符号,如消防安全和交通安全标志、各种公共场所的标志和和一些商品的标志等和地图、地球仪、飞机轮船等模型。这是学习的基础,但这些认识往往都是停留在较为低层次的表面,在模型的认识上认为模型就是一种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没有抓住模型的本质,更没有体验到模型是一种方法,这是本节课要突破的一个关键点。各种符号学生一起在用,平时就是缺少关注,教师只要将符号的概念和作用提出,学生是较为容易理解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模型和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2)举例说出学习和生活中所见过的符号和模型,并对它们加以区分。
(3)学会用模型解释简单的科学现象和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初步掌握模型建立的方法。
(2)让学生积极举例、设计制作符号、模型来丰富体验。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体会用符号、模型来研究科学的好处。
(2)体验科学与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模型与符号的区别;运用模型方法来解释科学现象。
难点:对模型建构的初步掌握。
五、教学过程 1. 新课引入
教师播放视频“侏罗纪公园”,提问:这是什么? 学生答:恐龙。
师:据我所知,恐龙在地球上早就灭绝了。
学生:这是恐龙模型。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侏罗纪公园,引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引发学生兴趣。
2. 模型
(1)模型举例 师:生活中你都见过哪些模型? 学生举例所知道的模型,教师补充:房模、车模、航模、眼球结构模型等。
(2)模型作用 师:人们为什么要花心思建造模型呢? 教师拿出三个实物模型进行说明:
地球仪---地球太大了,难以认识。
细胞结构---细胞太小了,难以观察。
眼球结构---内部结构过于复杂,难以描述。
师: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事物的本质,人们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建立一个适当的模型来代替和反映客观对象,并通过研究这个模型来揭示客观对象的形态、特征和本质。这样的方法称为模型法。
师:我们在科学课中曾用过哪些模型呢? 学生举例,师展示图片进行补充。
例题:比较模型法与类比法的区别。
【设计意图】通过举例说明模型的作用,勾起学生对以往模型的回忆,让学生对模型产生亲切感,学会区分模型法与类比法。
(3)模型特点 师出示吾悦广场图片:你知道这是哪里吗?在吾悦广场还没建好时,售楼部就早早地将吾悦广场的模型制作好了。去买商铺的人,看到这个模型,就能了解吾悦广场建好后的样子。除了大小以外,这个模型和现在的吾悦广场是完全一样的吗? 生:不一样,模型只是一个空壳,广场里面有电梯、商铺,模型里都没有。
师:这说明模型并非完全复制原型,只是复制了一些关键方面,比如广场的外形、广场和步行街的位置关系。吾悦广场的模型可不可以多加盖一层,显得更气派? 生:不行,否则就跟事实不符,属于虚假广告了。
师:地球仪在制作的过程中又考虑到了地球的哪些特点呢? 生:地球是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球体,绕着地轴倾斜地转动。
师:这些特点能否改变? 这两个例子都说明了,模型要体现事物的关键本质,不可改变。(师板书)
【设计意图】举例学生感兴趣的吾悦广场和学生熟悉的地球仪,概括出模型的特点,为下一步模型判断做好铺垫。
(4)模型判断
对
师:怎样将复杂的实物电路简洁地表达出来?电路图属于模型吗? 学生预设:不属于,立体的才算模型。
师展示光线和磁感线分布图,它们属于模型吗?立体的模型我们称之为实物模型,磁感线分布图告诉我们,一张图片也可以成为模型,那么电路图是否属于模型呢?为什么? 生:电路图体现了实物电路的元件组成、连接顺序等关键本质,不可改变,所以它属于模型。
师:对图 1 所举例的事物进行判断是否为模型。
生:物质的密度是物质本身的特性,根据实际测量出的数据得来,不可改变,属于模型;电流的公式体现了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这是根据实验确定的,不可改变,属于模型;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是根据事实确定的,不可改变,属于模型。
师:对于模型,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归纳:模型可以是一张图表,可以是一个公式,也可以是模拟一个过程。只要它能体现事物的本质,就可以成为一个模型。
【设计意图】通过对模型的判断,掌握判断方法,提高学生对模型的理解层次。
RUI 电路图 物质密度表 电流计算公式 细胞分裂过程示意图 图 1
(5)模型构建 师:学习了模型,让我们也来亲手制作模型。
1、画出水的三态模型:
评价关注点:分子间的距离关系。
请学生展示,若学生画错,可出示图片“冬天水缸因结冰而开裂”,引导学生得出:固态水的分子间空隙大于液态水的分子间空隙。
2、画出一杯水在空气中蒸发的模型:
评价关注点: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间隙;液态与气态及离液面不同距离的地方要表现出水分子的聚集程度是不同的。
请学生展示,并请其他学生评价、改进。
师:观察水蒸发的模型,我们能否得出水分子间存在空隙的结论? 生:不能,我们是根据水分子间存在空隙的事实建立的模型,模型不能作为科学证据反过来证明水分子间存在空隙,这是本末倒置。
【设计意图】让学生体验模型建构的过程,让学生知道,做一个好的、合乎情理的模型是不容易的,需要多方面的考虑。
3. 符号
(1)符号的引入 师出示图 2,这是成龙在蜡像馆与蜡像的合影。
蜡像是模型吗?在蜡像旁放有铭牌,写上成龙二字,成龙的名字是模型吗?——学生回答。
师解释:人名无法体现出人的本质特点,人名是可变的,成龙的原名叫房仕龙,无论叫哪个都可以,所以人名不是模型,但有了人名,我们可以迅速地识别一个人。
师展示外国厕所图片,你怎么判断你该上哪一个卫生间呢?男女厕所的标志是可变的,如图 3,但不管怎么变化,它的功能是相同的,就是让人们迅速识别男女厕所。
像这种能帮我们迅速识别事物的标志,称之为符号。(师板书)
【设计意图】否定是模型而引入符号的概念,有利于帮助学生对两者作出区分。
(2)生活中的符号 让学生举例自己生活中所碰到的符号。
师:你举例的这些具有符号的特点吗? 图 2 图 3
教师补充展示一些符号,请学生回答意义。
(3)符号的作用 师:在使用符号的过程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便利呢? 1、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举例交通标志与科学符号。
2、符号能避免表达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举例不同语言对时间的表述。
3、符号能避免由于外形不同引起的混乱。
举例电池和电流表。
4 4 .符号与模型的区别
请学生判断图 4 哪些是模型哪些是符号。
生:从单个的 I、U、R 来看,是符号,它们所组成的公式是模型。从单个的元件符号民看,是符号,它们所组成的电路图是模型。
师:符号与模型有何联系又有何区别? 生:几个符号可以组成一个模型。能体现事物关键本质的是模型,反之,是符号。在表达上可以改变的是符号,而不能改变的是模型。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符号与模型,两者是紧密联系的,但同时又有区别。
图 4
相关热词搜索: 下册 八年级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