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中语文咏怀八十二首实战同步练习

时间:2021-11-03 09:52:43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同步练习

  一、基础考查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薄帷.(wéi)

 徘徊.(huí) 获骋.(chěnɡ) 鹧鸪..(zhè ɡū) B.玉簟.秋(diàn)

 绸缪.(miù)

 须臾.(yú)

 杳悠.悠(yōu) C.倏.不见(yōu)

  顷.刻(qǐnɡ)

 勾.践(ɡōu)

 悲凄.(qī) D.阮.籍(ruǎn)

 惟.有(wéi)

 万钧柁.(duò)

 留滞.(zhì) 解析:选 D。A.“徘徊”的“徊”应读 huái;B.“绸缪”的“缪”应读 móu;C.“倏不见”的“倏”应读 shū。

 2.下列各组词语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薄帷

 徘徊

 孤鸿

 万里辉 B.锦衣

 鹧鸪

 寂寥

 绕指柔 C.览古

 罗裳

 玉簟

 一剪梅 D.须臾

 绸缪

 留滞

 转如轮 解析:选 A。“万里辉”应为“万里晖”。

 3.下列各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鉴:照 B.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无予和:没有和我应和的人 C.今日舟与车,并力..生离愁

 并力:合力,一起 D.明知须臾景,不许稍绸缪..

 绸缪:做准备 解析:选 D。“绸缪”这里是形容缠绵不断的离别之情。

 4.下列诗句或词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 B.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别肠转如轮,一刻既万周 解析:选 A。A 项使用了对偶,B 项使用了比喻和对比,C、D 两项使用了比喻。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5~6 题。

 杂诗十二首(其二) 陶渊明 白日沦西河,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晖,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悽,终晓不能静。

 5.这首诗的前六句使用了哪些意象?有什么意味?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白日、素月、西河、东岭、房户、枕席。运用上述意象构画出一个生命无法与之相比的无穷大的宇宙,也是一个像生命一样美丽而飘渺的虚夸;五、六两句中两个触觉意象把生命与巨大的空间分离,限定在一个点上——房户枕席;给人以悲凄之感。

 6.诗歌的七、八两句在诗中起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总结前六句描绘的景象,以“悟”和“知”引到下面的抒怀,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7~8 题。

 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阕主要写女词人的独居生活。首句以点代面,透露出秋景的冷落、萧条,季节的变迁,使女词人产生了丈夫离家、孤单寂寞之感。

 B.“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一个“独”字,写出了她的心理:要是丈夫在家,夫妻一同去划船该有多快乐啊。

 C.下阕直诉相思之苦。“花自飘零水自流”,两个“自”,把作者此时的感情,完全渗透到自然景物之中。

 D.“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写自己对丈夫的思念,情意缠绵。最后三句是采用借景抒情的方法,把感情由外露转为内敛,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解析:选 D。“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是合写夫妻双方的思念之情;结尾三句是直抒胸臆。

 8.“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写的是所见之景,请仔细品味“自”字,谈谈此字的表达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移情于景(借景抒情),抒发了韶光易逝的感慨和难以排遣的伤感。

 三、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9~10 题。

 画 鹰 杜 甫 素练风霜起,苍鹰画作殊。

 身① 思狡兔,侧目似愁胡 ② 。

 绦镟③ 光堪摘,轩楹势可呼。

 何当击凡鸟,毛血洒平芜。

 【注】

 ① 身:同“竦身”,耸起身子。②愁胡:这里指发怒的猢狲。③绦镟:系鹰用的丝绳铜环。

 9.古人的题画诗往往会阐发画面以外的意趣。请以颔联为例加以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由画面上鹰“耸身”的情态想象到鹰想搏击狡兔时的心理状态;由画面上鹰“侧目”联想到鹰搏击前像发怒的猢狲的眼睛一样锐利。这样就写活了画鹰,丰富了画面内容。

 10.前人评价本诗“曲尽其妙”,请结合尾联谈谈诗人表达的情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借鹰言志,把画鹰当成真鹰,借鹰奋飞碧霄,搏击凡鸟,表达诗人嫉恶如仇,奋发向上之志。

 (二)(2012·北京四中调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1~12 题。

 赠卖松人 于武陵①

 入市虽求利,怜君意独真。欲将寒涧树,卖与翠楼② 人。

 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③ 尘!

 【注】

 ①于武陵,中唐诗人,曾考取进士。一生仕途不达,遍游天下。②翠楼,泛指

 富贵人家。③六街,指长安城内的六条主要街道。

 11.第二联中的“寒涧”一词有什么作用?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突出了松树生长环境的艰苦;与下一句中的“翠楼”形成对照;为下联的“瘦叶几经雪”做铺垫;暗示了松树难以得到权贵的喜爱。

 12.作者借“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两句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 1:这两句以桃李受喜爱、松树无人买的现象,反映了权贵们只看重趋时媚俗的阿顺之人,正直有才能的寒士(人)不被任用(或屡遭打击)的社会现实。

 示例 2:这两句以桃李与松树境遇的对比,揭示了长安的富贵之人只看重人(或物)的外在魅力,而忽略其内在的价值,致使有德有才之人(或有美好内涵的物)被冷落的社会现象。

 四、语言运用 13.(2012·江苏启东中学检测)从下列 8 个词语中选取最恰当的 4 个,分别填入短文中的画线处。选词不得重复。

 承受 格局 协调 凝结 备受 局势 协同 凝聚 阿富汗在历史上①外族的侵略,又处于十分复杂的政治②之中。塔利班政权倒台之后,阿富汗国内各派政治力量为了国家的未来必须进行必要的妥协与和解,从而找到使他们相互③乃至④在一起的政治解决方法。否则,阿富汗势必重新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成为亚欧大陆最具威胁的“火药桶”。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答案:①备受 ②格局 ③协调 ④凝聚 14.某电视台“道德观察”栏目将围绕下面一则新闻做一档访谈节目,请为本期节目拟一个恰当的话题;如果你作为访谈嘉宾发言,请写一段文字表明你的看法。

 要求:所拟制的话题能引人思考;嘉宾的发言观点明确、富有感染力,字数不少于 60字。

 【新闻背景】

 2011 年 10 月 13 日下午,广东省佛山市一名两岁女童小悦悦遭两车碾压,却无人施救,其间,先后 18 名路人从旁经过都熟视无睹。最后是一位名叫陈贤妹的瘦弱矮小的拾荒阿婆将小悦悦抱置路旁,但小女童终因伤重不治而离世。

 (1)话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嘉宾发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1)冷眼与热心——你作何选择? (2)善良应是一种本能,在小悦悦最需要帮助的时候,18 个路人一个个漠然离去,而只有瘦弱矮小的陈阿婆走近小悦悦,俯下身来,抱起了这个垂危的生命,在这强烈的对比中,我们看到了良知的缺席与人性的高贵,不要为冷漠寻找借口,不要为善行设置条件,让善良回归人性,成为我们的本能。

相关热词搜索: 咏怀 实战 高中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