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期末复习:,诗歌鉴赏,理解(经典版)带答案解析

时间:2021-11-02 11:17:51 来源:网友投稿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期末复习:精选

 诗歌鉴赏

 理解( ( 经典版) ) 带答案解析

  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 1.牛刀小试。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1)这首诗写于 1903 年前后,这是中国处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人民生活异常痛苦的年代。鲁迅用这首诗来表达________。

  (2)伟大领袖毛泽东认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革命家。你眼中的鲁迅是:________。

  2.课内阅读。

  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1)《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的作者是________代的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卜算子”是________,“送鲍浩然之浙东”是________。

  (2)“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抒写了词人________。这句既写送________,又送________,表达了词人对________的留恋,对________的深情。

  (3)“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这两句写出了词人________溢于言表,对友人鲍浩然的________也隐藏在词句中。

  (4)“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那边?眉眼盈盈处”几句中,词人把水比作________,把山比喻为________巧妙形象地描绘出眼前这幅________。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B.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2)“________”突出强调了飞来峰的高峻。

  (3)说说“不畏泘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一句所蕴涵的哲理。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课文理解。

  题西林壁

 [宋]苏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把诗句填写完整。

  (2)这首诗中有三组反义词,分别是什么?

 ( ________ )

 —— ( ________ )

 ( ________ )

 —— ( ________ )

 ( ________ )

 ——(________)

 (3)前两句写了诗人从________、________不同的角度,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位置看________的感觉,这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

  (4)俗话说:“当局者迷。”诗中有哪句诗说明这个道理?

  5.阅读天地。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诗中表明季节特征的诗句是________。

  (2)试赏析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

  (3)动静结合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请结合诗歌内容作简要分析。

  6.诗词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里。

 ①“劝君更尽一杯酒”中“尽”的意思是________。

 A.饮完

 B.全,都

 C.尽头

 ②西出阳关无故人”中“故人”指________.

 A.死去的人

 B.老朋友

 C.故事中的人

 (2)诗的前两句点明了送别的时令是: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景物是________和________,这样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环境气氛。

  (3)诗中作者用一个“________”字委婉地表达依依离情。

  (4)王维的这首诗由于写出了人们深情惜别的普遍感受,后来被编入乐府,成为离筵上反复吟唱的歌曲《阳关三叠》。有评者认为,这首诗中的“朝雨”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为什么这样说?

  7.诗词阅读。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诗的第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你也用相同的手法,以“春雨”为描写对象,写一句话。

  (2)“最是一年春好处”一句诗,让人联想到“________”的格言。(提示:《春》文中一句话)

  (3)请你谈一谈“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所揭示的深刻道理。

  8.课外阅读。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首句用“________”和两个“________”字组合在一句诗里,大大加深了诗人的主观感受。渲染出诗人________。

  (2)“________”字用得极妙,是联系上下两句情绪之间的关键。

  (3)“________”以下全是想象,猜想重阳佳节到来的时候,亲人们也一定同往年一样登高饮酒。这样紧扣了诗题中的“________”字,也点明了第二句中提到的“________”的具体内容了。

  (4)有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体会。

  9.课内阅读。

  马诗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1)在诗的前两句中,“沙如雪”、“月如钩”描绘了边塞月夜怎样的景色?

  (2)诗的后两句,诗人通过慨叹马的命运来表现志士们怎样的思想感情?

  (3)在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方法?

  10.诗词阅读。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诗人借助山、水、________,抒发了诗人________的感情。

  (2)长江是很宽的,诗歌把它说成________;“京口”和“钟山”相隔也很远,诗歌却说只________几座山;“绿”字写出了江南春天________的景象。

  (3)“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王安石在作诗时曾改过很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你想想看他为何要用“绿”字?

  11.阅读《迢迢牵牛星》,回答后面的问题。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1)这首诗取材于我国古代________的神话传说,它写的虽然是天上的事,反映的却是现实的生活。人们常用这一神话比喻 ________。

  (2)这首诗中,有一个很关键的过渡性句子,它既是前因又是后果,这个句子是________。

  (3)这首诗在刻画织女时,并没有孤立静止地去写她的思想活动,而是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显得含蓄深沉,极富艺术感染力。

  12.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你知道这首诗写得是什么节日的事吗?当时有什么风俗?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人们写文章表达思念情感时引用上面诗句最多的是哪一句?

  1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小题。

  马诗

 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①。

 何当金络脑②,快走踏清秋。

 【注释】①〔钩〕一种弯刀。

 ②〔何当金络脑〕意谓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1)这是一首边塞诗,由哪些事物景象可看出?________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表达更为明显?________

  14.课内阅读。

  浣溪沙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黄鸡”的本意是什么?在词中是指什么?苏轼在这里却说“休将白发唱黄鸡”,有何用意?

  (2)下阕用了什么表达方式?表达了什么?

  (3)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5.先把诗句补充完整,再按要求做题。

 ,

  。

  五岭逶迤

 , 乌蒙磅礴

 。

  ,

  。

  ,

  。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找出中心句。

  (3)“千山”在诗句中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万水” 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

  (4)这首诗是的作者是________。这首诗讴歌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所表现出的________的英雄气概和________精神。其中表现红军把乐观主义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16.阅读理解。

  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诗写出了哪些景色?

  (2)诗人在这首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7.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丸”字按音序查字法应先查大写字母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

  (2)诗歌先以“________,________”统领全篇,赞美红军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接着向我们展示了五幅红军“征难图”,你能仿照下面的例子加以概括吗?

  ①攀(五岭)

 ②越________

 ③渡________

 ④夺________

 ⑤翻________。

 (3)“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________心情。

  18.诗文赏析,韵无穷。

  回乡偶书(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1)________(朝代)诗人________(作者)一共写了两首《回乡偶书》,这是第二首,除了这两首诗,我还知道他写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

  (2)本诗通过诗人归乡后发现改变的“________”和不变的“________”之间的对比,流露出作者________的思想感情。

  19.阅读,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昼出耘田①夜绩麻②,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③耕织,也傍④桑阴学种瓜。

 (注释)①耘田:在田间锄草。②绩麻:把麻搓成线。③供:从事。④傍:靠近。

 (1)解释下列词语。

  杂兴:________解:________

 (2)从“________”和“________”这对反义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劳作的辛苦。诗中农民干的活儿有________、________。

  (3)诗中的小孩儿天真、活泼、可爱,从“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以看出来。结合注释,写出所填诗句的意思:________。

  (4)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的思想感情。

 B.这首诗中的小孩儿太顽皮、太不懂事了。

 C.这首诗写出了农民在初夏繁忙时节紧张劳作的气氛。

 (5)《四时田园杂兴》是

  △

  诗人

  △

 写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

  A.南宋 范成大

 B.北宋 范成大

 20.课内阅读: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_____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1)在横线上补全诗句。

  (2)本诗的作者是________代________,这是他写在________家________(哪里)的一首诗。

  (3)诗的前两句是写庭院的,其中“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字写出了庭院的洁净,可以看出主人爱洁净。第二句中“________”几个字写出了庭院的秀美,“________”几个字写出了主人的勤劳。

  (4)诗后两句写的是庭院周围的自然环境,运用了对偶和________的修辞手法,写出自然山水如此有情,也表现主人________的情趣。

  21.补全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

 ________________,花木成畦手自栽。

 ___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1)补全诗句。

  (2)读诗题可以知道,这是一首写在________(地点)上的诗。

  (3)诗的前两句描写了庭院的景致,其中,“________”突出了庭院的洁净,“________”突出了庭院的秀美,“________”突出了主人的生活品位。

  (4)诗的后两句中,“排闼”的意思是________,这一拟人化的动作,写出了山水的灵动可爱。这两句诗的内容两两相对,是对偶句:“一水”对“两山”,“护田”对“________”,“________”对“________”。像这样运用对偶的手法的诗句还有:________,________。

 22.诗歌鉴赏

  夏日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①金黄杏子肥②,麦花③雪白菜花④稀。日长篱落⑤无人过,惟有⑥蜻蜓蛱蝶⑦飞。

 (注释)①梅子:梅树的果实,夏季成熟,可以吃。②肥:指果肉肥厚。③麦花:荞麦

 花。④菜花:油菜花。⑤篱落:中午篱笆的影子。⑥惟有:只有。⑦蛱(jiá)蝶:菜粉蝶。

 (1)“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__。

  (2)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3)“日长篱落无人过”的原因是(

 )

  A.人们都在家休息,没有出来走动。

 B.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

 (4)诗的三、四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3.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给下列字注音。

  苔________

 闼________

 (2)解释下面词语。

  长:________

 净:________

 手:________

 排闼:________

 (3)下列诗句中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

 )。

  A.茅檐/长扫/净无/苔

 B.花木/成畦/手自/栽

 C.一水/护田将/绿/绕

 D.两山/排闼/送青来

 (4)请结合诗歌第一、二两句,说说湖阴先生是什么样的人。

  (5)请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诗歌第三、四句。

  (6)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4.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就是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关于这首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

 B.“西江月”是词的题目。

 C.“见”,读 jiàn,见到的意思。

 D.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生活的喜爱和对农村丰收的喜悦之情。

 (2)朗读下列句子时,节奏、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明月/别枝/惊鹊

 B.七八个/星天外

 C.听取/蛙声/一片

 D.旧时/茅店/社林边

 (3)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明月”、“清风”点染夏夜美好景色,“惊鹊”、“鸣蝉”以声衬静,表现夏夜幽静。

 B.“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描述丰收后人们热烈畅谈的情景,进一步补充夏夜特色。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巧用数词、名词,清新活泼,朴素通俗。

 D.这首词描写美丽的农村风光,抒发词人喜爱农村生活的感情。

 (4)诗词中哪两句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给人印象深刻?请从本诗中找出来。

  (5)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25.阅读与理解。

  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首句像往日叙家常一样娓娓道来,告诉了我们事情起因。“具”的意思是

 ①

 。这个“具”字让我们感受到田家朋友的热情好客。第二句由近及远写的是“故人庄”的自然之景。读着这么有画面感的诗句,我仿佛看到了

 ②

 。

 带着这样的想象读,我觉得古诗词更有味道了。“话”字,让我想到了诗人和朋友之间的谈话非常愉快,农家生活的闲逸和乐趣让诗人产生了共鸣。我想他们除了聊“桑麻之事”,可能还会聊 ③

 ,聊

 ④

  ,聊

 ⑤

 。这种淳朴真挚的友情,这种恬静美丽的田园生活,真让人向往啊!

 [注释]过:拜访。具:准备。场圃:农家的小院。就:赴。这里指欣赏的意思。

 (1)阅读全诗,根据提示,补全课堂笔记。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2)阅读全诗,根据提示,补全课堂笔记。

  ③聊________

 ④聊________ ⑤聊________

 26.阅读《七律·长征》,回答文后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1)解释下列词语。

 ①等闲:________

 ②逶迤:________

 ③磅礴:________

 ④云崖:________

 (2)这首诗的中心句是________。

  27.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

 (1)请把诗句补充完整。

  死去元知万事空,________。___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

 (2)“元”同“原”,是________的意思;“翁”在字典中查________部,诗中“翁”指________。

  (3)《示儿》是南宋诗人________临终时的作品,他逝世前最牵挂的事是________。我还知道“________,________”这句诗也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之情。

  28.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四季的路

 春对种子说:

 刚抽芽你就笑了,

 你还没有一把绿伞呢,

 怎么度过炎热的夏天?

 夏对绿苗说:

 刚举起小绿伞你就乐了,

 你还没有果实呢,

 可不能空手走向秋天。

 秋对稻穗说:

 结果不是终点,

 这一站有成熟的喜悦,

 下一站有严寒的考验。

 冬对稻谷说:

 进仓不是让你休眠,

 你要为下一代

 ,

 孵育蓬勃的童年。

 (1)诗中划线的“绿伞”“空手”“下一代”各指什么?

  “绿伞”指________;“空手”指________;“下一代”指________。

 (2)第三节中的“这一站”和“下一站”各指的是哪个季节?

  “这一站”指的是________季

 “下一站”指的是________季

 (3)诗题中的“路’该怎样理解?作者通过对“四季的路”的描写,想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9.阅读古诗回答问题。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这首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的作品,他在诗中将________和________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了________之情。

  (2)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________”二字描写出春草的茂盛。

  (3)人们常用“________

 , ________”一句来赞颂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4)“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动词描绘出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________”和“________”点出友人即将经过的处所。

  (5)最后两句用________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做到了情景交融,令人回味无穷。

  30.阅读与欣赏。

 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所有使我像草一样颤抖过的,

 我歌唱早晨,快乐或者好的思想,

 我歌唱希望,都变成声音飞到四方八面去吧,

 我歌唱那些属于未来的事物,不管它像一阵微风

 我歌唱正在生长的力量。或者一片阳光。

 我的歌呵,轻轻地从我琴弦上

 你飞吧,失掉了成年的忧伤,

 飞到年轻人的心中我重新变得年轻了,

 去找你停留的地方。我的血流得很快,

 对于生活我又充满了梦想,充满了渴望。

 (1)“歌唱”的意思是________,“为少男少女们歌唱”实则是________。

  (2)诗歌中揭示主题的诗句是:________。

  (3)最后一节中,“梦想”和“渴望”的含义是什么?

  (4)四节诗分别应怎样来朗读?请选填。

  A.真挚炽热

  B.舒缓欣慰

  C.活泼明快

  D.深情祝福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诗歌鉴赏

 1. (1)为祖国、为人民而献身的决心

 (2)一位有思想、有情怀,忧国忧民,以笔为武器,敢于同黑暗势力作斗争的坚强的战士。

 【解析】【分析】(1)考查概括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对这首诗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2)谈自己的看法,回答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这首诗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为祖国、为人民而献身的决心(2)一位有思想、有情怀,忧国忧民,以笔为武器,敢于同黑暗势力作斗争的坚强的战士。

  【点评】(1)此题考查对这首诗内容及中心思想的能力。(2)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全诗解释:

 我的爱国之心犹如被爱神之箭所射一般无处可逃,祖国正在风雨飘摇中黯然失色。

  我把我的心意寄托给人民,然而人民却难以察觉,我愿意把我毕生的精力托付给我的祖国。

 2. (1)宋;王观;词;词牌名;题目

 (2)离别的情绪;春归去;友归去;春;朋友

 (3)惜春;祝福之意

 (4)美人流动的眼波;美人蹙起的眉毛;诗情画意的山水图

 【解析】【分析】(1)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2)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诗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3)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4)此题意在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故答案为:(1)宋、王观、词、词牌名、题目(2)离别的情绪、春归去、友归去、春、朋友(3)惜春、祝福之意(4)美人流动的眼波、美人蹙起的眉毛、诗情画意的山水图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2)这道题是按诗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诗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3)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3. (1)B

 (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3)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4)作者表明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对改革的非议阻挠,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解析】【分析】(1)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在理解诗句意思的基础

 上,结合选项判断正误。(参见译文)①A 正确。B 错误。②前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这首诗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意思是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时分在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突出强调了飞来峰的高峻。

  (3)这道题是对这首诗主题的考查。分析蕴涵的哲理,要联系整篇这首诗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

  (4)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1)B

  (2)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3)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4)作者表明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对改革的非议阻挠,具有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的能力。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的能力。

  (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4)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译文

  登上飞来峰顶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鸡鸣时分在这可以看到旭日升起。不怕层层浮云遮挡我远望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站在最高层。

 4. (1)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横;侧;远;近;高;低

 (3)正面;侧面;远;近;高;低;庐山;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 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2)本题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写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

  (3)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解答本题,应对整首诗歌内容有个整体的感知,然后抓住关键词语理解。

  (4)考查对诗句的理解,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诗句即可。

  故答案为:(1)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横;侧;远;近;高;低

  (3)正面 ;侧面;远;近 ;高 ;低 ;庐山;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 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点评】(1)针对古诗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

  (2)主要测试学生对反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反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

  (4)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

 5. (1)"树头花落未成阴"或”飞入菜花无处寻”

 (2)句中运用”急走”“追”的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儿童的天真活泼、可爱好奇的特点。也给后文”飞入菜花无处寻"埋下伏笔。

 (3)一、二句静态写景,三四两句动态写儿童与黄蝶,整首诗动静结合,描绘出一幅恬淡自然,宁静清新、万物勃发的暮春图景。

 【解析】【分析】(1)考查对诗的理解(参见译文),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诗句即可。(2)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主题、手法三个角度来入手,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此外,“炼字”也是诗词赏析的重点,学会鉴赏诗歌用语的妙处。(3)先了解什么是静态、动态。静态是指描写景物在静止时的状态。动态是指描写景物在变化中的状态。解答时结合是句来分析。

  故答案为:(1)"树头花落未成阴"或”飞入菜花无处寻”(2)句中运用”急走”“追”的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儿童的天真活泼、可爱好奇的特点。也给后文”飞入菜花无处寻"埋下伏笔。(3)一、二句静态写景,三四两句动态写儿童与黄蝶,整首诗动静结合,描绘出一幅恬淡自然,宁静清新、万物勃发的暮春图景。

  【点评】(1)此题要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解答。(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的能力。(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中静、动态景物描写的能力。

  译文 稀稀落落的篱笆旁,一条小路通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瓣纷纷飘落,新叶刚刚长出还未形成树荫。

 小孩子奔跑着追赶黄蝴蝶,可是蝴蝶飞入菜花丛中就再也找不到了。

 6. (1)A;B

 (2)春天;渭城;朝雨;客舍青青

 (3)柳

 (4)因为有“朝雨”,道路才显得洁净、清爽,客舍、杨柳也别具清新的风貌。从而构成了一幅清新明朗的图景。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要结合语境,正确理解词义。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词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考查炼字的题,分析时可以从以下几步入手:①理解该字在句中的意思;②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③看该字的运用起了什么作用。然后在结合着诗歌的具体语境进行理解。答题模式:该字采用了……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特点,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4)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故答案为:(1)A;B

  (2)春天、渭城、朝雨、客舍青青

  (3)柳

  (4)因为有“朝雨”,道路才显得洁净、清爽,客舍、杨柳也别具清新的风貌。从而构成了一幅清新明朗的图景。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理解词义。

  (2)这道题是词句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词句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炼字妙处的能力。

  (4)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

 7. (1)比喻。俗话说得好,“春雨贵如油”,一场严冬过后,庄稼是多么盼望春雨的到来呀!此时的春雨像滴滴甘露,滋润着大地。

  (2)一年之计在于春

  (3)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萌生的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

 【解析】【分析】(1)此题意在明白比喻这一修辞手法以及其作用。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

  (2)考查对古格言背诵积累,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格言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

  (3)本题考查概括诗句给揭示的深刻道理。学生通过感知诗歌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比喻。俗话说得好,“春雨贵如油”,一场严冬过后,庄稼是多么盼望春雨的到来呀!此时的春雨像滴滴甘露,滋润着大地。

  (2)一年之计在于春

  (3)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萌生的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

  【点评】(1)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格言的含义。

  (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8. (1)独;异;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

 (2)倍

 (3)遥知;忆;佳节

 (4)示例 1:这两句诗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 ,显得深沉含蓄。示例 2: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

 【解析】【分析】(1)、(2)第一个小题是炼字题,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要把这个字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本题型的答题思路为: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

 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3)本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4)谈自己的体会时需注意两点: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言之有理,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1)独 、异 、在异乡作客的生疏不适的孤独感。

  (2)倍

  (3)遥知、忆、佳节

  (4)示例 1:这两句诗挑选出重阳登高和茱萸插头两个意象,抒情一反一二句诗的直抒胸臆 ,显得深沉含蓄。示例 2:本为诗人思念兄弟,却以“遥知”二句翻转一面,化出幻觉,写家乡的兄弟为失落诗人而遗憾不已。

  【点评】(1)、(2)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这道题是按诗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诗句的意思,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个人的认识,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9. (1)描绘了边塞月夜悲凉肃杀的景色。

 (2)表现了志士们渴望建功立业而又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

 (3)作者运用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解析】【分析】(1)把握诗歌内容,就是要把握诗歌的意象和意境,是要求学生把握诗意以及基本表情达意的方式等,是诗鉴赏的重要考点之一。解答时就要紧扣“情”或“景”,仔细体味诗中的意象,借助联想和想象把握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一般答题方法是抓住诗中主要景物再现画面,从而体会诗人的思想情感。

  (2)“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小诗的后两句是说,何时才能受到皇帝的赏识,给我这匹骏马佩戴上黄金打造的辔头,让我在秋天的战场上驰骋,立下功劳呢?三、四句借马以抒情。“金络脑”是贵重的马具,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3)答题思路。在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时,不仅仅要知道表达技巧“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知道“为什么”这种表达技巧本身的表达效果和“怎么样”这种表达技巧对表达诗歌思想感情的作用。

  故答案为:(1)描绘了边塞月夜悲凉肃杀的景色。

  (2)表现了志士们渴望建功立业而又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

  (3)作者运用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点评】(1)本题考查描绘诗歌画面的能力。

  (2)此题主要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3)从诗人所描写的景物特点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读懂诗歌。

 10. (1)月;思乡

 (2)一水间;隔;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

 (3)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南一片新绿的景物

 变化,既有色彩又有动感,极其传神。

 【解析】【分析】(1)考查概括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对诗歌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诗人的写作目的或者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理解诗句,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3)这种炼字题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要把这个字得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本题型的答题思路为:①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故答案为:(1)月、思乡

  (2)一水间、隔、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

  (3)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南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既有色彩又有动感,极其传神。

  【点评】(1)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及中心思想的能力。

  (2)这道题是按诗歌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内容,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3)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炼字妙处的能力。

  【译文】

  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就隐没在几座山峦的后面。

  和煦的春风又吹绿了大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钟山下的家里。

 11. (1)牛郎织女;夫妻分离

 (2)泣涕零如雨

 (3)动作;情态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

 (2)考查过渡句。过渡句是一个承接或总结上面的内容,同时提示或领起下面的内容的句子。

 (3)人物描写方法概括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解答时要结合句子抓住关键词语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牛郎织女、夫妻分离 ;

 (2)泣涕零如雨;

 (3)动作、情态;

 【点评】(1)这道题是按诗歌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诗句,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

 (2)此题主要考查对过渡句的把握能力。

 (3)掌握常用的描写方法。要求平时阅读时会分辨,写作时会应用。

 12. (1)重阳节;插茱萸;登高

 (2)表达了独自外在的游子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解析】【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对古诗内容的理解记忆能力。解答本题,需要回顾课

 文的内容,然后确定答案。

 (2)把握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把握题目,即从题目看题材,也就是看诗词写的是什么。弄清诗句含义,特别是“诗眼”的含义。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与诗词有关的时代背景及作者生平、思想背景。体味诗词的感情色彩。

 (3)考查对古诗理解及运用,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信息筛选符合要求的诗句即可。

 故答案为:(1)重阳节;插茱萸;登高

 (2)表达了独自外在的游子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3)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点评】(1)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2)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3)要求学生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的含义。

 13. (1)由大漠、燕山、钩、马等景象可看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

 (2)寻找诗句中的景物相对简单,将诗句中写景的实物挑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1)由大漠、燕山、钩、马等景象可看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渴望早日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这两句表达更为明显

 【点评】(1)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要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语句进行分析。

 (2)考查对诗中描写景物的词语的掌握。

 14. (1)“黄鸡”的本意是指黄鸡报晓,在词中是指时光流逝。反用其意,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2)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表达了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

 (3)热爱生活,旷达乐观。

 【解析】【分析】(1)要求学生结合诗句理解词义。(2)诗的下阙先用了一个反问句,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表达了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这是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3)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本题,①应根据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与理解,②诗歌的写作背景。①作者的生平经历。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黄鸡”的本意是指黄鸡报晓,在词中是指时光流逝。反用其意,劝阻人们不要徒发自伤衰老之叹。表现了作者热爱生活、旷达乐观的性格。

 (2)议论。这种议论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韵的语言,表达有关人生的哲理。表达了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3)热爱生活,旷达乐观。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结合诗句理解词义,感悟诗人的用意。平时也应对常用的词语也应加强记忆。(2)主要考查在理解的基础上感悟表达方式及内容。(3)此题主要考查对诗句理解的能力。体味诗歌的遣词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5. (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五岭;乌蒙山;岷山;金沙江;大渡河

 (4)毛泽东;大无畏;乐观主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2)考查找中心句的方法。中心句是一段文章中处于中心地位的句子。它在全文中起主导作用,是这段话中最重要的句子。文章的段落就是围绕中心句写的。我们在阅读时找准了中心句,也就把握了这段话的主要内容,概括了段意。这段话的中心句是第一句话。(3)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诗文的内容,然后结合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4)考查概括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

  故答案为:(1)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3)五岭、乌蒙山、岷山、金沙江、大渡河(4)毛泽东、大无畏、乐观主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点评】(1)针对古诗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要理解诗词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2)考查学生掌握找中心句的方法。(3)这道题是按诗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诗文,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4)此题考查对中心思想的概括能力。

 16. (1)诗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诗人。

 (2)抒发了诗人旅途中的乡思之愁。

 【解析】【分析】(1)寻找诗句中的景物相对简单,将诗句中写景的实物挑出来即可。

  (2)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整首诗歌内容的感知与理解,结合着具体诗句分析作答。

  故答案为:(1)诗人站在船头,极目远眺,旷野中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林还要低。江水清澈,倒映在江中的月影,似乎更加靠近船上的诗人。(2)抒发了诗人旅途中的乡思之愁。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句中景物描写的能力。

  (2)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17. (1)W;wán

 (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②越(乌蒙);③渡(金沙);④夺(大渡);⑤翻(岷山)

 (3)喜悦

 【解析】【分析】(1)查字典的方法概括为:A.音序查字法(知道某个字的读音,不知道

 字形和字义。)

 B.部首查字法(知道字形而不知道读音的字。)

 C.数笔画查字法(不知道读音,部首也不明显的字。)。解答时要结合结合题目的要求分析作答。(2)本题主要考查对诗文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需要仔细阅读诗文的内容,然后结合前后句(或题目提供的信息)进行补充填空即可。(3)体会关键词语,了解用词精辟准确,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暖”字表达了红军巧渡金沙江后的喜悦。

 故答案为:(1)W、wán(2)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②越(乌蒙)、③渡(金沙)、④夺(大渡)、⑤翻(岷山)(3)喜悦

 【点评】(1)此题考查汉语拼音、音序、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笔画笔顺、字义等方面的知识。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2)这道题是按诗文内容填空,一定要理解诗句,边读边思考,才能填好每一空。(3)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表述合理即可。

 18. (1)唐;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2)人事;镜湖水;表达了诗人重返阔别数十年的家乡时既感喜悦又觉陌生的复杂感情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能力,属于直接型默写,结合提示默写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2)考查概括中心思想。“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

  故答案为:(1)唐、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2)人事、镜湖水、表达了诗人重返阔别数十年的家乡时既感喜悦又觉陌生的复杂感情

  【点评】(1)针对古诗的背默题目是基础题,我们平时多背诵,多默写。要理解诗词的意思,要根据句子的语境判断汉字,是形声字,从形旁声旁来判断正确的写法。(2)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及中心思想的能力。

 19. (1)随兴而写的诗。;懂得。

 (2)昼;夜;耕田;绩麻

 (3)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小孩子不懂得耕田织布,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4)B

 (5)A

 【解析】

  【分析】(1)要求学生结合语境理解字义。四时田园杂兴:是四个时节田园的各种兴致,宛如农村生活的长幅画卷,其中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田园杂兴各 12 首。杂兴:随兴而写的诗。童孙未解供耕织:小孩子虽然不懂得耕田织布。解:懂得。

  (2)前两空主要考查对反义词的辨析能力。反义词是指词汇意义相反的词语,解答本题,要理解词语的意思,然后从诗中找出所给词语的反义词。“昼出耘田夜绩麻”句中“昼、夜”是反义词,从这对反义词中我们可以看出农民劳作的辛苦。后两空由“童孙未解供耕织”可知农民干的活儿有

  耕田、绩麻。

  (3)此题主要考查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童孙:小孩子,这是站在长辈的角度说的。供:从事。傍:靠近。诗句的意思是小孩子不懂得耕田织布,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4)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这首诗的内容,结合选项判断

 正误。A、C 正确;B:错误;这首诗中的小孩儿不会耕也不会织,却也不闲着。他们从小耳濡目染,喜爱劳动,也在茂盛成阴的桑树底下学种瓜。

 表现了农村儿童的天真情趣。

  (5)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四时田园杂兴》是南宋诗人范成大写的七言绝句。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

  故答案为:(1)1、随兴而写的诗。2、懂得。

  (2)昼、夜、耕田、绩麻

  (3)1、童孙未解供耕织 2、也傍桑阴学种瓜 3、小孩子不懂得耕田织布,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4)B

  (5)A

  【点...

相关热词搜索: 鉴赏 人教 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