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期末复习:文言文理解( ( 精编版) ) 带答案解析
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 1.文言文阅读
怀素写字①
怀素居零陵②时,贫无纸可书,乃种芭蕉万余株,以蕉叶供挥洒③,名④其庵⑤曰:“绿天”。书不足,乃漆一盘书之,又漆一方板,书之再三,盘板皆穿。
注释:①本文选自《书林纪事》;怀素是我国唐朝的书法家。②【零陵】今湖南零陵。③【挥洒】挥毫写字。④【名】命名,起名。⑤【庵】住所。
(1)下列说法中有 2 项是正确的,分别是(
)和(
)。
A.在读“贫无纸可书”时,可以这样停顿:“贫/无纸何书”。
B.怀素在芭蕉叶上练字,是为了亲近大自然。
C.以上文段来自《书林纪事》这个故事。
D.从“盘板皆穿”可以看出怀素练字的时间很长。
(2)从这个故事中我得到的启示是________。
我还知道古代的其他书法家有________、________。
(3)怀素为住所起了个雅号叫“绿天”,真有意思!请你模仿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给你的书房也取一个雅号。
名吾堂曰:“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曩 ① 有愚者,常于室外县履 ② 为志 ③ 。一日出户,及午,忽暴雨。其妻收履。至薄暮,愚者归,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妻见之,曰:“是汝家,何不入?”愚者曰:“无履,非吾室。”妻曰:“汝何以不识吾?”愚者审视之,乃悟。
【注】①曩:从前。②履:鞋。③志:标志。
(1)翻译下列划线词语。
①及午________
②至薄暮________
③是汝家________
④何不入________
(2)翻译句子。
①不见履,讶曰:“吾家徙乎?”徘徊不进。
②愚者审视之,乃悟。
(3)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3.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智子疑邻
宋 ① 有富人,天雨 ② 墙坏。其子曰:“不筑 ③ 固,必将有盗 ④ 。”其邻人之父 ⑤ 亦云 ⑥ 。暮⑦ 而果大亡 ⑧ 其财,其家 ⑨ 甚⑩智其子 ⑩
, 而疑邻人之父。
(节选自《韩非子·说难》)
【注】①宋:宋国。②雨(yù):下雨,名词作动词。③筑:修补。④盗:小偷。⑤父(fǔ):古代对老年男子的尊称,这里译为“老人”,指邻居家的老人。⑥亦云:也这样
说。亦,也。云,说。⑦暮:晚上。⑧亡:丢失。⑨家:指这家人。⑩甚:很,非常。⑩智其子:认为他的儿子很聪明。
(1)根据短文内容判断,下面句子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国有个富人,天下雨,他家的墙毁坏了。
B.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
C.不把墙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
D.富人家的那个儿子十分聪明。
(2)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
)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
B.富人的儿子非常聪明。
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
D.邻居家的老人多管闲事。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入木三分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 ① 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 ② 其父枕中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日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 ③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jī)月,书便大进。
卫夫人 ④ 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 ⑤
, 工人削之,入木三分。
【注】①旷:王旷,王羲之的父亲。②《笔说》:论书法的书。③幼令:幼年时美好的才华。④卫夫人:东晋书法家。王羲之少时,曾经跟她学习书法。⑤祝版:祭神的木板。
(1)解释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七岁善书________
②恐不能秘之________
③语太常王策曰________
(2)结合语境,写出下列划线的“之”指代的对象。
①窃而读之________
②今日用之________
③工人削之________
(3)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一处)
十二见前代《笔说》其父枕中窃而读之
(4)文中王羲之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5)“入木三分”已成为一个成语,请你说出它现在的含义。
5.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练习。
书戴嵩画牛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
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解释下列下划线的字。
①所宝以百数________
②尾搐入两股间________
(2)请用两条“/”给第①题句子划节奏,并翻译第②题句子。
①牛 斗 力 在 角,尾 搐 入 两 股 间。
②处士笑而然之。
(3)下列句中,括号里补出的省略成分错误的一项是(
)
A.(杜处士)所宝以百数
B.(戴嵩)常以自随
C.(牧童)拊掌大笑
D.(古语道理)不可改也
(4)文章最后引用“古语”,意在阐明什么道理?
6.阅读理解。
孟母戒子
孟子少时,诵,其母方织。孟子辍然中止,乃复进。其母知其喧也,呼而问之:“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曰:“此织断,能复续乎?”(以此戒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渲矣。
(1)这篇短文主要讲________的重要。
(2)孟母剪断正在织的布匹,是为了告诫孟子________。
(3)“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戒之。”这句话中,“其母”的“其”指 ________,“其织”的“其”是指 ________。
7.提高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度”字。
先自度其足________
吾忘持度________
宁信度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②何不试之以足?
(3)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只允许回答三个。)
而置之其坐________
至之市________
而忘操之________
反归取之________
何不试之以足________
(4)《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8.古文阅读。
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①处吾子②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③人炫卖之事。其母曰:“此又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④之旁。孟子乃嬉为俎豆揖让进退⑤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注释】①所以:用来。②处吾子:安顿儿子的地方。③贾人:商人。④学宫:学含。⑤揖让进退:在朝廷上鞠躬行礼及进退的礼制
(1)解释下列句中下划线的字。
①其舍近墓
舍:________。
②遂居焉
居:________。
③遂迁居市旁
迁:________。
④此可以处吾子矣
处: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孟子幼时,其舍近,常嬉为墓间之事。
②此可以处吾子矣。
(3)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9.先按原文填空,再完成练习。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____________,此不为____________?”
一儿曰:“日初出____________,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____________?”
孔子不能决也。
(1)按原文填空
(2)解释下列字词。
及:________
探汤: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替第一个小孩儿说明他的理由。
(4)两个小孩儿各持己见,是因为第一个小孩儿是从________的角度判断的,第二个小孩儿是从________的角度判断的。
A.触觉
B.视觉
C.嗅觉
D.听觉
(5)科学证明,两个小孩儿的观点都是错的,因为太阳到地球的距离与太阳看起来的大小和日出、中午时感受到的温度无关。“孔子不能决也”正应了《论语》中的名句(
)。
A.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10.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弈秋,通国之______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______,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 , 一 心以 为 有 鸿鹄 将 至 ,思 援 弓 缴而 射 之 。虽 与 之 俱学 , 弗 若之 矣 。
为 是____________?曰:非然也。
(1)按原文填空。
(2)解释文中加粗的字词。
通国:________ 使:________ 援:________ 然:________
(3)请你用自己的话分别说说两个学弈者的不同表现。
①其中一个人:________
②另一个人:________
③第二个人的表现可以用________这个成语来形容。
(4)两个人学习的结果怎样?在原文中找出来。
(5)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用一句话阐述。
11.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文中多次出现“度”。根据你的理解,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A.尺码,标准。B.刻度。C.量,计算。
①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________
②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________
③曰:“宁信度,无自信也。”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3)根据情境,想象人物的表情或动作,填入句中横线上。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他________,说:“宁信度,无自信也。”
(4)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2.课内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 _____(chǔ zhū)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 _____(zhé zhē)枝,诸儿竞
_____(jìng jīng)走取之,唯 _____(wèi wéi)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阅读文言文,找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儿竞走取之(跑)
B.唯戎不动(只有)
C.人问之(它,指“道边的李子”)
D.取之,信然(的确如此)
(3)试着写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这句话的意思。
(4)你一定能说出王戎不取道旁之李的原因吧!
13.文言文阅读。
王冕孝亲(节选)
安阳韩性①闻而异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②。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③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小儿竞遮道讪笑,冕亦笑。
(注释)①韩性:绍兴人,大学者。②通儒:指博学多闻、通晓古今的儒者。③被:
披。
(1)根据上下文,解释下面的字。
闻:________遂:________亦:________
(2)这篇文言文叙述了王冕的一件什么事呢?请简要概括。________
(3)这篇文言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A.做人要勤奋刻苦
B.做人要诚实守信
C.做人要孝敬长辈
D.做人要顾全大局
14.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 ① 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其后京、洛 ② 间画以为图。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 ③
, 性不喜华靡,闻喜宴 ④ 独不戴花,同列 ⑤ 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
【注】①凛然:稳重的样子。②京、洛:指北宋时的开封和洛阳。③甫冠:指刚满 20岁。④闻喜宴:朝廷赐宴新科进士及诸科及第的人。⑤同列:这里指同年考中进士的人。
(1)写出下列划线词的意思。
①退为家人讲________
②众皆弃去________
③光持石击瓮破之________
④同列语之曰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自是手不释卷,至不如饥渴寒暑。
(3)从文中看,司马光是个怎样的人?
15.文言文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解释词语。
辩斗:________
以:________
日中:________
及:________
盘盂:________
沧沧凉凉:________
孰:________
汝:________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孔子不能决也。________
②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
(3)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
16.尝试阅读下面一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出自这个故事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
(2)从字面上看,这个成语的意思是________,现在用这个成语形容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②(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他的佣人却不求得到报酬。(请从文中找出符合这句意思的话语。)
(4)你认为,应该在哪些方面向匡衡学习?
17.小古文阅读:
《伯牙鼓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_______ 。
” 少 选 之 间 而 志 在 流 水 , 锺 子 期 又 曰 :
“ 善 哉 乎 鼓 琴 ,_______________。”锺子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把原文补充完整。
(2)《伯牙鼓琴》这篇古文,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________的来历。现在用这个成语来比喻________。
(3)根据文中第 2、3 两句仿写句子。
伯牙鼓琴,志在明月,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
伯牙鼓琴,志在清风,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________。”
18.阅读附加题。
张丞相好书而不工。当时流辈 ① 皆讥笑之。丞相自若 ② 也。一日得句 ③
, 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 ④
, 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诟 ⑤ 其侄曰:“汝胡 ⑥ 不早问,致余忘之。”
注释:①流辈:人们。②自若:像自己原来的样子,不变常态。③得句,得到佳句。④波险处: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⑤诟(ɡòu):责骂。⑥胡:为什么。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________
②使侄录.之________
③侄罔然..而止________
④执所书.问曰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此何字也?
②丞相熟视久之,亦不自识。
(3)这则故事中该责怪的人是谁?为什么?
19.文言文阅读
公仪休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其弟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免于相,则虽皆鱼,此必不能致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不受鱼,我能常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明于人之为己者,不如己之自为也。
(1)对下划线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将枉于法
枉:白白地
B.则虽嗜鱼
虽:虽然
C.我又不能自给鱼
给:供给
D.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恃:依靠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仪子不受。
②夫唯嗜鱼,故不受也。
(3)公仪休“不受鱼”的目的只是“能常自给鱼”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20.阅读拓展。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
, 及其日中如探汤
,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给加下划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盘盂 ________(yú
yù)
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shú
shū)
(2)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
①及:________
②沧沧凉凉:________
③探汤:________
④决:________
⑤孰:________
⑥汝:________
(3)“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2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司马光
①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②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1)选择朗读停顿正确的项是(
)
A.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B.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C.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D.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2)“足跌没水中”中的“没”的读音是(
)
A.méi
B.mò
(3)“足跌没水中”的意思是(
)
A.把脚伸进了水里。
B.脚上的鞋子掉进水里不见了。
C.站在水里,水没过了脚。
D.失足掉进缸中被水淹没了。
(4)当小孩子落水后,其他人的表现是“弃去”,司马光的表现是“________”(用原文填空)。可以看出司马光是一个________的孩子。
22.课内阅读。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日:“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下列加点字词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所宝.以百数(宝贝)
B.拊掌..大笑(拍手)
C.今乃掉尾..而斗(翘起尾巴)
D.处士笑而然.之(认为……是错的)
(2)翻译下面的句子。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3)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有(
)和(
)。
A.艺术电是源于生活的,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
B.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所以可以不符合实际
C.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要凶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D.知错就改是一种可贵的精神品质
23.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
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
B.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C.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D.伯牙/破琴绝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②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3)伯牙绝弦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原句写下来。
(4)请写出两个形容伯牙琴技高超的四字词语:________、________。
(5)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_______”,用“________”比喻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6)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善听者可以说是善奏者的知音。
诗句:________
名言:________
24.文言文阅读
(一)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注:耒(lěi)古代的一种农具,形状像木叉。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①兔走.
, 触株
走________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释________
③而身.为宋国笑
身________
④冀.复得兔
冀________
(2)找出文中的议论句,并翻译这个句子。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________。从短文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习骑,长而益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下列各句中划分节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长而/益精
B.其父名/在军书
C.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D.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②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26.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日:“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日:“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日:“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________
②孰为汝多知乎:________
(2)用自己的话表述两小儿各自所持的观点及依据。
①观点:________
依据:________
②观点:________
依据:________
(3)你从“孰为汝多知乎"中体会到了什么?
27.文言文阅读
智子疑邻
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日:“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下面带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天雨.墙坏。雨:下雨
B.其邻人之父.亦云。父:父亲
C.暮而果大亡.其财。亡:丢失
D.其家甚.智其子。甚:很,十分
(2)朗读下面这句话,停顿正确的是(
)
A.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B.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C.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D.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宋有富人,天雨墙坏。
翻译:宋国有个富人,天下丽毁坏了墙
B.暮而果大亡其财。
翻译: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钱财。
C.不筑,必将有盗
翻译:不把它修好,一定会有小偷进来。
D.其家甚智其子。
翻译:他家的那个孩子十分聪明。
(4)这个故事主要想告诉我们(
)
A.出现问题要及时补救。
B.富人儿子非常聪明。
C.评价一个人要客观公正。
D.做人不要多管闲事。
28.快乐阅读:
(一)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日:“
,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日: “
,
。”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将原文补充完整。
(2)解释下面的词语:方________。
复________。
(3)文中哪一句话最能体现锺子期堪称伯牙的知音?用“________”画出来。
(4)从这两句话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伯牙________高,锺子期________高。
(5)伯牙绝弦是因为________。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伯牙当时的心情是________(用一个成语概括)。由此可见,伯牙把锺子期当作知音幕。由于这个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_______”,也用“高山流水”来比喻________。
(6)面对如此伤心、绝望的伯牙,我想说:“________。
(7)《伯牙鼓琴》这个故事赞扬了(
)
A.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友情。
B.伯牙精湛的琴艺和锺子期高超的音乐鉴赏力。
C.伯牙和锺子期志趣高远,情操高尚。
(8)解释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的意思。
(9)写 2 句有关交友的古诗名句。
2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1)对牧童的性格特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知识丰富,见闻广博。
B.勤于思考,知错能改。
C.善于观察,率真活泼。
D.勇敢果断,活泼可爱。
(2)对选文蕴含的道理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
B.知错能改,才能获得真知。
C.要因事求人,大家都有自己的特长。
D.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
(3)下列诗文名句与选文表达的道理最相近的一项是(
)
A.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B.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C.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D.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0.课内阅读。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本文主要通过__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
(2)对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是(
)
A.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
B.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近,中午离人远;另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时离人远,中午离人近。
(3)两个小孩分别是从________和________看问题的。
(4)“孰为汝多知乎?”你觉得这能怪孔子吗?这说明了什么?
(5)写出加下划线的字在句中的意思。
①虎熟视久之。________
②虎亦寻卒去。________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②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7)文中的妇人和她的两个孩子为什么对老虎的突然到来有不同的反应?
(8)从文中找出一句与“浣衣于水”句式一致的语句:________。
(9)根据故事中的孩子的做法可以归纳出的词语是(
)。(多选)
A.望而生畏
B.虎视眈眈
C.无知者无畏
D.初生之犊不怕虎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
1.(1)A;D (2)勤学苦练、坚持不懈才能成功;王羲之;欧阳修、柳公权等
(3)略;略
【解析】【分析】(1)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2)
解析:
(1)A;D
(2)勤学苦练、坚持不懈才能成功;王羲之;欧阳修、柳公权等
(3)略;略
【解析】【分析】(1)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3)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为:(1)A;D
(2)勤学苦练、坚持不懈才能成功;王羲之;欧阳修、柳公权等。
(3)略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2)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模仿能力、口语表达能力。
译文
怀素居住在零陵的时候,十分贫困没有纸来写书法,于是种了一万多株芭蕉,用芭蕉叶来挥文泼墨,把他的庵叫做“绿天庵”。先是找来一个木盘和一块木板,涂上漆,当做砚台和练字板。天天磨墨,天天写,墨干了再磨,磨完再写;写完就擦,擦净再写。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硬是把木盘磨漏了,木板擦穿了。
2.(1)等到;到了,接近;你;为什么 (2)①他没有看见鞋子,惊讶地问:“我家搬迁了吗?”来回走动却不进去。②愚蠢的人仔细观察了他的妻子,这才恍然大悟。
(3)讽刺了那些只迷信教条而不求实际,死板教 解析:
(1)等到;到了,接近;你;为什么
(2)①他没有看见鞋子,惊讶地问:“我家搬迁了吗?”来回走动却不进去。②愚蠢的人仔细观察了他的妻子,这才恍然大悟。
(3)讽刺了那些只迷信教条而不求实际,死板教条的人。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字字落实,准确理解关键字词,翻译后疏通语句。
(3)考查概括中心思想, “中心思想”是对一篇文章的内容和思想做出的确切、扼要的说明,简单说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或者作者要告诉人们什么。
故答案为:(1)①等到。②到了,接近。③你。④为什么。
(2)①他没有看见鞋子,惊讶地问:“我家搬迁了吗?”来回走动却不进去。②愚蠢的人仔细观察了他的妻子,这才恍然大悟。
(3)讽刺了那些只迷信教条而不求实际,死板教条的人。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3)此题考查对中心思想的能力。
【参考译文】
从前有个愚蠢的人,经常在门外悬挂鞋子作为标志.一天他到外面去,等到了中午,忽然下起了雨.他的妻子把鞋子收了进来.到了接近傍晚时分,愚蠢的人回到了家,他没有看见鞋子,惊讶地问:“我家搬迁了吗?”来回走动却不进去.他的妻子看见了他,问道:“这是你的家,为什么不进去呢?”愚蠢的人说:“没有鞋子,这就不是我的家.”妻子说:“你难道不认识我了吗?”愚蠢的人仔细观察了他的妻子,这才恍然大悟。
3.(1)D (2)C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参见注释及译文),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D;(2)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 解析:
(1)D
(2)C
【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阅读短文内容(参见注释及译文),比较判断正误。
故答案为:(1)D;(2)C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短文内容的掌握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
【参考译文】
宋国有一个富人,因天下大雨,他的墙坍塌下来。他儿子说:“如果不(赶紧)修补它,一定有盗贼进来。”隔壁的老人也这么说。(可富人不听他们的话。)这天晚上果然丢失了大量财物。这家人很赞赏儿子的聪明,却怀疑偷盗的是隔壁的老人。
4.(1)擅长;恐怕,担心;告诉,对……说 (2)指《笔说》;指《笔说》;指王羲之写字的祝版 (3)十二见前代《笔说》其父枕中/窃而读之 (4)他天资聪颖、洗好书法、自己认真努力,同时长辈教导有方。
解析:
(1)擅长;恐怕,担心;告诉,对……说
(2)指《笔说》;指《笔说》;指王羲之写字的祝版
(3)十二见前代《笔说》其父枕中/窃而读之
(4)他天资聪颖、洗好书法、自己认真努力,同时长辈教导有方。
(5)用来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见解深刻。
【解析】【分析】(1)词语理解的考查。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2)这是一道“一字多义”的练习题。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要把字放在语境中去理解。
(3)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节奏。
(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故答案为:(1)①擅长。②恐怕,担心。③告诉,对……说。
(2)①指《笔说》。②指《笔说》。③指王羲之写字的祝版。
(3)十二见前代《笔说》其父枕中/窃而读之
(4)他天资聪颖、洗好书法、自己认真努力,同时长辈教导有方。
(5)用来形容书法刚劲有力,也用来形容议论、见解深刻。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短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主要考查学生对多义字的理解,正确理解字的语境意义需要在积累的基础上仔细揣摩。
(3)此题考查文言文停顿的能力。平时注意多读多练,养成熟练地语感。
(4)此题考查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此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5.(1)珍藏;大腿 (2)①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②处士笑笑,认为牧童讲得对。
(3)B (4)耕种的事要问农民,纺织的事要问织工。遇事要向内行请教,要尊重常识和经验,而不应闭门造车,凭空臆 解析:
(1)珍藏;大腿
(2)①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②处士笑笑,认为牧童讲得对。
(3)B
(4)耕种的事要问农民,纺织的事要问织工。遇事要向内行请教,要尊重常识和经验,而不应闭门造车,凭空臆想。
【解析】【分析】参见例文(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
(2)①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读懂句子,理解句意,以意义划分节奏。这句话的意思是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②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A、C、D 正确。B:(戴嵩 改 杜处士)常以自随;
(4)本题考查语句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理解语句,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珍藏、大腿 ;
(2)①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②处士笑笑,认为牧童讲得对。
(3)B;
(4)耕种的事要问农民,纺织的事要问织工。遇事要向内行请教,要尊重常识和经验,而不应闭门造车,凭空臆想。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2)①此题考查文言文停顿的能力。平时注意多读多练,养成熟练地语感。②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3)分析省略成分,要结合上下文。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译文】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种。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尤其珍爱。他用锦缝制了画套,用玉做了画轴,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是画的斗牛啊!斗牛的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摇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感到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
6.(1)熟读成诵。
(2)只有达到熟练,才不会像裂织一样前功尽弃。
(3)孟子;孟母
【解析】【分析】(1)这篇短文主要讲(熟读成诵)的重要性。方法父母教育孩子要用适当的方式,言传身教,事半功 解析:
(1)熟读成诵。
(2)只有达到熟练,才不会像裂织一样前功尽弃。
(3)孟子;孟母
【解析】【分析】(1)这篇短文主要讲(熟读成诵)的重要性。方法父母教育孩子要用适当的方式,言传身教,事半功倍。
(2)这道题是对课文主题的考查。分析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要联系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割断了布,以这件事作为警告。从那件事以后,孟子不再因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启发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学习不能半途而废,学习必须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不应当因环境嘈杂而分散注意力。故事也同时告诉我们:作为小辈要善于理解长辈的教导,因为长辈总是为我们好。
(3)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
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
故答案为:(1)熟读成诵。
(2)只有达到熟练,才不会像裂织一样前功尽弃。
(3)孟子、孟母
【点评】(1)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2)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7.(1)dúo 量(长短);dù 尺寸、尺码;dù 尺寸、尺码 (2)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也没有买到鞋。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 (3)脚的尺寸;到、往;脚的尺寸;脚的尺寸;鞋子 (4)这 解析:
(1)dúo 量(长短);dù 尺寸、尺码;dù 尺寸、尺码
(2)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也没有买到鞋。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
(3)脚的尺寸;到、往;脚的尺寸;脚的尺寸;鞋子
(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
(2)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要求在不同语境中辨析词语的含义。
(4)这道题是对课文主题的考查。分析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要联系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故答案为:(1)dúo 量(长短);dù 尺寸、尺码;dù 尺寸、尺码
(2)等到他返回后,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也没有买到鞋。为什么不用脚去试试呢?
(3)脚的尺寸 ;到、往;脚的尺寸;脚的尺寸;鞋子
(4)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
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3)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中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4)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8.(1)住处;居住;搬迁;安顿。
(2)孟子小的时候,他的住处靠近墓地,孟子常常玩耍做些丧葬之类的事。这里可以用来安顿我儿子了。
(3)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
【解析】【分析】( 解析:
(1)住处;居住;搬迁;安顿。
(2)孟子小的时候,他的住处靠近墓地,孟子常常玩耍做些丧葬之类的事。这里可以用来安顿我儿子了。
(3)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
【解析】【分析】(1)这是对文言实虚词考点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
(2)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住处、居住、搬迁、安顿。
(2)孟子小的时候,他的住处靠近墓地,孟子常常玩耍做些丧葬之类的事。这里可以用来安顿我儿子了。
(3)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
【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义自现。
(2)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即可。
9.(1)如盘盂;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沧沧凉凉;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2)到,到了;把手伸到热水里去。这里指天气很热 (3)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盂,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 解析:
(1)如盘盂;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沧沧凉凉;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2)到,到了;把手伸到热水里去。这里指天气很热
(3)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盂,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
(4)B;A
(5)C
【解析】【分析】(1)这道题是按课文原文填空,平时要做到熟读并背诵课文,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2)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3)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4)了解常用的观察方式(A.视觉:物体的影像刺激眼睛所产生的感觉
B.听觉:由耳朵对声音的感受,听神经的传递,听觉中枢的整合共同完成的。
C.嗅觉:鼻腔粘膜对气味的感觉。
D.触觉:皮肤、毛发等与物体接触时所产生的感觉。)做题多读,细读句子,理解句子意思,进步去分析判断。(5)此题要在理解名句的基础上解答。A:“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意思:
名分不正,说起话来就不顺当合理,说话不顺当合理,事情就办不成。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意思:是许多人一起行走,其中一定有能当我老师的人。三,泛指多数。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意思:知道就是知道 不知道就是不知道 这才谓知道 也可以理解为 有自知之明 不能不懂装懂。D:“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意思: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故答案为:(1)如盘盂;远者小而近者大乎;沧沧凉凉;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2)
1、到,到了。2、把手伸到热水里去。这里指天气很热。(3)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却像个盘盂,这不是远的时候看起来小,而近的时候看起来大的道理吗?(4)B、A(5)C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的背诵情况。书写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和形近字。(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
义自现。(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4)考查学生对观察方式的掌握。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5)此题主要考查对名句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10.(1)善弈者;专心致志;其智弗若与 (2)全国;让;引,拉;这样 (3)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鸿鹄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示例:心不在焉 (4 解析:
(1)善弈者;专心致志;其智弗若与
(2)全国;让;引,拉;这样
(3)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鸿鹄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示例:心不在焉
(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5)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
【解析】【分析】(1)这道题是按课文原文填空,平时要做到熟读并背诵课文,答题时注意题目提供的前后句即可.书写时注意字迹清楚,不要出现多字、少字、错别字的情况。(2)这是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考查。要求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注意对教材中重点词汇的理解、识记和积累,应联系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3)句子的翻译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4)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内容,锁定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5)这道题是对课文主题的考查。分析课文告诉我们的道理,要联系整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故答案为:(1)善弈者;专心致志;其智弗若与 (2)1、全国 2、让 3、引,拉 4、这样(3)1、非常专心,只听弈秋的教导 2、虽然也在听弈秋讲课,心里却一直想着天上有鸿鹄要飞过来,想要拉弓搭箭把它射下来 3、示例:心不在焉(4)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5)一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专心致志。
【点评】(1)主要考查学生对课文的背诵情况。书写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和形近字。(2)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熟读百遍,其
义自现。(3)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
相关热词搜索: 文言文 人教 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