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青岛市时事政治—劳动生产率与价值量关系专项训练及答案

时间:2021-11-02 10:51:43 来源:网友投稿

 一、选择题 1.下列经济现象与《经济生活》道理对应正确的是

  ①不看广告看疗效--从众心理主导的消费

  ②厦门金砖会议后,厦门旅游价格上涨--供求决定价格

  ③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个别劳动生产率影响收益

  ④买房买涨不买落--消费心理影响价格。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2.某国生产一件 P 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1 小时,该国甲企业生产一件 P 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为 1.5 小时。如果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企业生产的一件 P 商品的价值为(

  )

  A.是原来的 1.5 倍 B.是原来的 0.75 倍 C.不变 D.无法确定

  3.假设只有甲、乙、丙三个企业生产同样一种商品,甲企业需要耗费 5 小时/件,乙企业需要耗费 7 小时/件,丙企业需要耗费 9 小时/件,那么他们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大小情况是:

  A.甲企业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最大

  B.乙企业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最大

  C.丙企业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最大

  D.他们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一样大

  4.2016 年某国生产 A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为 8 小时生产 18 件,其价格高于价值 10%,单位商品售价 660 元。若 2017 年该国生产 A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为 8 小时生产 24 件,其价格高于价值 5%,其他条件不变,则 2017 年该国 A商品的售价应该是()

 A.450 元

 B.630 元

 C.693 元

 D.472.5 元

  5.2016 年某品牌手机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900 元,2017 年生产该手机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50%,同期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 3%,若其他条件不变,2017 年该手机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A.500 元

  B.600 元

  C.618 元

  D.700 元

  6.个别商品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因为

  ①商品交换按照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进行

  ②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③同一劳动在同样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增多

  ④个别劳动生产率越高,商品的价格就越高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价格与商品需求、生产,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货币流通速度与货币发行量的关系可以用图象表示。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四组关系中,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B.

 C.

 D.

 8.某生产部门 2012 年生产某商品 10万件,价值总额 240 万元,如果 2013 年从事

  此商品生产的劳动者数量增加 10%,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20%,其他条件不变,则

  2012 年此商品的单位价值量和价值总量分别是

  A.20.00 元和 220 万元

 B.20.00 元和 264 万元

  C.19.20 元和 220 万元

 D.19.20 元和 264 万元

  9.假设生产一双皮鞋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 2小时,若某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比同行业高出一倍,那么该企业生产的一双皮鞋的价值量是

  A.半小时

  B.2 小时

  C.4 小时

  D.1 小时

  10.“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常用来形容过去一些昂贵商品现在变成了大众消费品。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的迅速发展导致了商品供过于求

  B.人们消费观念改变增加了高档品的消费

  C.商品质量水平下降导致售价不断降低

  D.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导致商品价值降低

  11.某公司 2016 年生产商品 10 万件,价值总额为 1200 万元。如如果 2017 年该公司的产量增加 10%,该行业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20%,其他条件不变,则 2017 年该公司生产的该商品的价值量和价值总量分别是(

  )

 A.120 元和 1584 万元

  B.100 元和 1100 万元

 C.100 元和 1320 万元

  D.120 元和 1320 万元

  12.某企业 2015 年生产一件甲种商品的劳动耗费价值 60 元,产量为 10 万件,甲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价值 40 元。如果该企业 2016 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10%,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 2016 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 2015 年相比

 A.增加 60 万元 B.增加 40 万元 C.减少 100 万元 D.不变

 13.某行业 2014 年的劳动生产率是每小时生产 1件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260 元,假定甲商品生产者 2015 年的劳动生产率是 1 小时生产 2 件商品,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甲生产者 1 小时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用货币表示为 400 元。那么,该行业 2015 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A.25%

 B.30%

 C.35%

 D.40%

 14.近几年,我国汽车市场每年平均以 25%的速度快速增长,我国的汽车消费占汽车消费的 7.5%,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国。我国汽车消费快速增长的根本原因是(

  )

  A.汽车价格大幅跌落

  B.生产汽车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C.汽车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生活必需品

  D.我国的经济发展,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

  15.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往往是那些劳动生产率比较高的企业能够经得起商品降价的冲击。这主要是因为,劳动生产率比较高的企业

  A.其产品的价值量比同类产品低

  B.其个别劳动时间比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少

  C.其产品的质量比同类产品高

  D.其产品的供给小于需求

  16.假设 2011 年某国生产一件 W 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1 小时,每件 W 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14 元,甲企业生产一件 W 商品所花费的时间为 1.5 小时。如果甲企业 2012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50%,其他条件不变,则甲企业 2012 年销售一件 W 商品的价格是

 A.7 元 B.10 元 C.14 元 D.21 元

 17.据财新网报道,2018 年 4 月 21 日起,东南沿海高铁公司将上调时速 200~250 公里的动车组票价。一等座上调近 7 成,二等座上调近 3 成。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能支持高铁车票价格上涨的理由是

  ①作为替代品的飞机票的价格长期处于低位

  ②旅客高铁出行需求旺盛,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③高铁票价过低导致铁路部门盈利比较困难

  ④铁路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服务品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8.当前,随着科技发展和人工智能的广泛应用,我国许多知名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打造高质量产品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取得了在全球同行业供给和需求变革中的主动权。下列推导能正确反映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意义的是

  ①商品价值总量增加

 ②单位商品价值量降低

  ③个别劳动时间缩短

  ④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⑤缩短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⑥增加商品的附加值

  A.⑤→②→④ B.③→①→④ C.③→⑥→① D.②→①→⑥

  19.在经济生活中,一种经济现象的出现往往引起另一种现象的产生,下面表述能体现这一关系的有

  ①企业个别劳动时间减少,同一时间创造的价值总量增加

  ②汽油价格持续不断上涨,买电动车的消费者可能会增加

  ③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有利干社会收入公平更好实现

  ④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促使我国恩格尔系数不断提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假设某企业 2018 年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商品的劳动耗费为 9元,产量为 10 万件。2019 年,该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50%,其他条件不变,该企业生产甲种商品的价值量为:

  A.4.5 元 B.6 元 C.8 元 D.9 元

  21.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变动受劳动生产率变动的影响。下列关于两者关系的变动曲线图正确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2.2019 年 3 月 28 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提出要对我国保健品市场实行更为严格的监督管理,为此国家需要

  ①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进行有效调节

  ②完善和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③提高保健品的劳动生产率,降低价格

  ④减少流通环节和减免税收,降低生产成本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3.当前,我国下沉市场(一般指三四线以下城市及广大农村地区的市场)网购潜力正在逐渐爆发。某电商大数据显示,2019 年前三季度,县镇及农村市场数码相机销量同比增长高达 1500%;洗碗机销量同比增长七成以上;破壁料理机、多门冰箱销量同比增长 439.4%与 363.1%。下列对我国下沉市场网购潜力爆发原因推断正确的有(

 )

  ①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镇和农村互联网普及率提高

  ②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潜力得以释放

 ③通过供给侧改革,放宽市场准入让企业产品质量提升

  ④科技创新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增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马克思指出:“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但它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使用价值量会是不同的:生产力提高时就多些,生产力降低时就少些。”这表明提高劳动生产率会(

 )

  A.使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B.使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增大

  C.使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D.使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变小

  25.自动化、智能化设备代替人工的“机器换人”计划实施后,某公司 80%的工序实现了无人化,一台机器可以替代 6~8 名工人,次品率也大幅降低。该公司“机器换人”带来企业发展的传导路径合理的是

  ①该公司用工成本减少

  ②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含量

  ③该公司劳动生产率提高

  ④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A.①该公司用工成本减少→③该公司劳动生产率提高→④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B.①该公司用工成本减少→②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含量→④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C.③该公司劳动生产率提高→①该公司用工成本减少→④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D.③该公司劳动生产率提高→②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含量→④促进企业提质增效

  【参考答案】

 *** 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D

 【解析】

 【详解】

 ①说法错误,不看广告看疗效属于求实心理主导的消费;

  ②说法错误,供求影响价格,决定价格的是价值;

  ③符合题意,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单位时间内的产量,因而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表明个别劳动生产率影响收益;

  ④符合题意,一般来说,人们的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化,但商品房属于大宗商品,房价上涨时,消费者认为房价还会上涨,购房有利可图,因此会增加购买,在房价下降时,消费者认为还会降价,会持币待购,因此出现“买房买涨不买落”的现象,这说明消费心理影响价格。

 故选 D。

 2.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BD 错误 C 正确,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也就是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如果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一倍”,说明是个别劳动生产率发生了变化,社会劳动生产率没有发生变化,因此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故选 C。

 3.D 解析:D

 【详解】

 ABC 错误 D 正确,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因此材料所述三家企业生产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大小情况是价值量一样大。

  故选:D。

 【点睛】

 商品价值量的大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无关;生产该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的变化不影响商品价值量的变化,会影响价值总量的变化。

 4.D 解析:D

 【解析】

 解答本题需要考生明确相关变量之间的关系。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因此 2015 年该商品价值量是 660÷(1+10%)=600,2016 年该商品价值量为:600×18÷24=450;其价格为 450×(1+5%)=472.5 元。由此可见,D 选项符合题意,应选;A、B、C 计算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D。

 点睛:高中政治常见计算类选择题的计算方法:

 (1)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待售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的流通速度=(待售商品数量×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

 (2)汇率的变动:作为兑换双方的两种货币,同一种货币的汇率和币值的变化趋势总是一致的,两种货币的汇率或币值变化总是相反的。

 (3)单位商品价值量计算注意: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当前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原来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1+或-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

 (4)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家庭消费总支出。

 (5)利息=本金×利息率×存款期限。

 (6)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一是计算出应税额,二是将应税额根据税率表进行分解和计算,

 三是将各部分税额求和。

 5.C 解析:C

 【解析】本题考查价值量与劳动生产效率的关系。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但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会降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意味着物价上涨,2017 年该商品的价格为 900÷(1+50 %)×(1+30%)=618 元,ABD不符合题意。

  【点睛】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6.A 解析:A

 【解析】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④错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个别商品生产者率先提高劳动生产率,同一劳动在同样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增多,就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①③适合题意;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而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②错误;故本题答案选 A。

 7.B 解析:B

 【解析】本题要求考生选出不正确的选项。一般而言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相对较小。故 A 图像正确。B 图像错误,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C 图像正确,正确反映了价格与产品供给量的关系。根据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货币的发行量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故 D 图像正确。故 B 选项入选。

 8.B 解析:B

 【解析】价值总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商品数量。2012 年时,该商品的单位价值量为240÷10=24 元。若其他因素不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2013 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20%,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减少,为24÷(1+20%)=20 元;2013 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20%,在同样劳动人数,同样时间条件下,价值总量不变,仍是 240 万;但是因为本行业劳动者数量增加 10%,则2013 年在同样时间内价值总量增加,为 240*(1+10%)=264 万元,故本题答案选 B。

 9.B 解析:B

 【解析】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题中虽然某企业的个别劳动生产率比同行业高出一倍,但并未表示同行业即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动,故商品的价值量不变,仍然是 2 小时,故本题答案为 B。

 【点睛】经济生活计算题常常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素材为命题切入点,设置计算情景和条件,考查对经济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解题不仅需要一定的数学基础,还要求我们把握经济

 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及其内在联系。在答题时,由于对概念的外延界定不准确,对概念之间的关系不清楚,对计算公式把握不准,不能按题目要求分步计算、转换,从而导致出错。

  答题建模:

  关注高考,明确高考计算题的类型和要求。《经济生活》中涉及计算的知识点有十个左右,如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股票价格、经济效益与利润、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银行利息、恩格尔系数、汇率等。

  夯实基础,准确掌握相关知识和公式。《经济生活》中的计算题必须依托一定的教材知识,因此,准确掌握教材相关知识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加强训练,运用数学思维方法和技巧。日常生活中的加减乘除随处可见,《经济生活》中的数学计算就在所难免。要加强计算题的专项练习,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充分利用经典习题,寻找、发现自己的问题,提高解题能力。

 10.D 解析:D

 【解析】供求影响价格,供过于求并不是价格变化的根本原因,A 项不选;消费观念的改变并不是价格变化的根本原因,B 项不选;过去一些昂贵商品现在变成了大众消费品并不是商品质量水平降低引起的,C 项不选;价值决定价格,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导致商品价值降低,进而导致价格下降,这是造成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D 项正确。

  【点睛】本题考查影响价格的因素。影响价格的因素可从多方面来考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商品的价值量。一般地说,价格高低与价值大小成正比,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2)供求关系。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的直接因素。(3)纸币发行量。当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时,就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4)货币自身的价值。当商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与货币自身的价值成正比,即货币价值上升,则商品价格下降;货币价值下降,则商品价格上升。(5)市场调节自发性的影响。市场调节的自发性极易出现哄抬物价等行为。(6)国家政策的影响。

 11.B 解析:B

 【详解】

 某公司 2016 年生产商品 10 万件,价值总额为 1200 万元,那么商品价值量为 1200 万÷10万=120 元。2017 年该行业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 20%,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例,则商品价值量为 120 元÷(1+20%)=100 元。2017 年该公司的产量增加 10%,则该公司 2017 年的产量为 10 万×(1+10%)=11 万,该公司生产的价值总量为 100 元×11万=1100 万,故 B 正确,故不选 ACD。故选 B。

  【点睛】

 关于商品价值量、商品价格、劳动生产率的计算问题

  夯实基础知识,准确掌握相关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相关公式,同时要引入数学思维。一般而言,有三种方法可以根据题目特点加以选择运用。直接推算法:正比乘反比除,增用加降用减,明确变量之间的已知关系,直接推理;解答方程法:根据变量设方程,数学思维最安全,将求知数据设为未知数,借助数学思维;设定数值法:整倍变化设数值,公倍公约好推算,可以求取相关变量的公倍数或公约数,进行模型化推算。

 12.B 解析:B

 【详解】

 ACD 错误 B 正确,根据题意,该企业 2015 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为 10 万×40=400 万元,如果该企业 2016 年的劳动生产率提高 10%,那么产量为 10 万×(1+10%)件=11 万件,因此该企业 2016 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为 11 万×40=440 万元。因此其他条件不变,那么,该企业 2016 年甲种商品的销售收入与 2015 年相比增加 440-400=40 万元。

  故选:B。

 【点睛】

 经济生活中的正比关系

  在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中,被决定者的变化同决定者的变化成正方向运动。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多,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大;反之,社会必要劳动时间越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小。

  商品的价值总量同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商品价值总量=商品数量×商品价值量。个别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就越多,其价值总量就越大;反之,个别劳动生产率越低,单位时间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就越少,其价值总量就越小。

  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即商品数量同劳动生产率同成正比

 劳动生产率是指人们的劳动效率。效率越高,同样的劳动时间生产的使用价值(商品数量)就越多;反之,就越少。社会劳动生产率和个别劳动生产率都是如此。

  价格同价值成正比。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越大,其价格就越高;反之则越低

 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同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流通中有多少价值的商品,就需要相同价值的货币,货币多了会贬值,货币少了会阻碍商品流通。

  纸币的发行量同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成正比

 纸币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多于这个限度会引发通货膨胀;少于这个限度会引发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率同纸币的贬值率成正比

 通货膨胀是由于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或者货币的投放量超过了流通中的需要量造成的。一般情况下,纸币超过多少,物价就会上涨多少,物价上涨多少,通货膨胀率就有多少,相应地纸币也会贬值多少。

  供给与价格成正比

 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就会扩大生产,从而增加供应;反之,价格下跌,生产者获利减少,就会缩小生产,从而减少供应。但要注意如果把供给作为自变量,价格作为因变量,二者则是成反比。

  股票价格同预期股息成正比

  人们投资股票获得的收入来自股份公司的分发的股息或红利和股票价格上涨带来的差价。

 某种股票分红派息越多,其购买者就越多,需求量就越大,这种股票价格就会上升;反之,某种股票分红派息越少,这种股票的购买者就会越少,其需求量就会减少,其价格就会下跌。

  经济增长与就业率成正比

 经济发展加快,规模扩大,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会增加,从而就业率提高,失业率下降;反之,经济增长滞缓,规模缩小,对劳动力的需求就会随之减少,从而就业率降低,失业率提高。

  某种商品的需求量同它的互补品的需求量成正比

 互补品是只有同本商品结合一起才能使用的商品,所以本商品需求量越大,互补品的需求量也就越大。

  价格与替代品成正比

  每种商品价格上涨,人们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减少,而对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反之,这种商品价格下跌,人们对这种商品的需求量就会增加,而其替代品的需求量就会减少。

  利息量同存款数量、存款时间和利息率成正比

 存款利息=存款数量×存款时间×存款利息率。

 居民的消费水平同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

 一个国家的居民消费水平,从根本上说是由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的。

  家庭消费水平与家庭收入水平成正比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家庭消费水平直接受家庭收入水平制约。收入水平越高,消费水平也就会提高。

  消费水平与就业率成正比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们改善生活的基本途径。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就业率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也会提高,从而生活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贫富差距同基尼系数成正比

  基尼系数是反映居民收入差距或贫富差距的指标,指的是社会用于不平均分配的财富占社会财富的比重。不平均分配占的比重越大,贫富差距越大。

  消费率与分配率成正比

  消费率是指国民收入中用于消费的部分所占的比重;分配率是指劳动者的薪酬占 GDP的比重。分配率越高,GDP 中用于消费的的部分就会越多;反之则会越少。

  投资收益同投资风险成正比

  投资风险越大,投资者越少,获利机会就越多,从而获利就可能越大;反之,投资风险越小,投资者就会越多,获利机会也就可能越少,从而获利就可能越小。

 13.B 解析:B

 【解析】

 【详解】

 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公式当前单位商品价值量=原有商品价值量÷(1+或—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或降低的幅度)。设该企业今年的劳动生产率提

 高了 X,本题当前单位商品价值量:400÷2=200,200=260 ÷(1+X),计算可得 X=30%,故 B正确;选项 ACD 均错误。故本题答案为 B。

 14.D 解析:D

 【详解】

 A:价格变动影响消费。汽车价格大幅跌落,人们对汽车的需求增加,这是主要原因,不是根本原因,A 不合题意。

  B:商品的价格与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生产汽车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汽车价格下降,汽车需求增加,但这不是根本原因,B 不合题意。

  C:汽车属于高档耐用品,不是居民的生活必需品,排除 C。

  D:我国“私家车”快速增长反映的是人们消费水平的提高,分析其原因,可从商品价格下降、居民收入增长等因素分析,但最主要的应是经济的发展带来居民收入增加,D 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 D。

 15.B 解析:B

 【详解】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A 错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指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商品所需要的劳动时间。个别劳动时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能够经得起商品降价的冲击,B 适合题意;本题并未涉及产品的质量和供求关系,排除 C、D;故本题答案选 B。

 16.C 解析:C

 【解析】

 【详解】

 单位商品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决定的。题目中,2017 年某国生产一件 W 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1 小时,每件 W 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为 14 元,2018年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没有发生改变,故甲企业 2018 年一件 W 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示仍然是14 元。C 选项正确。其他选项计算错误。

 17.C 解析:C

 【详解】

 作为替代品的飞机票的价格长期处于低位,其需求会增加,对其替代品高铁的需求就会减少,在高铁票供给不变的情况下,高铁车票价格下降,故①不符合题意;供求影响价格,旅客高铁出行需求旺盛,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会导致高铁票价上涨,故②符合题意;高铁票价过低导致铁路部门盈利比较困难,这需要上调高铁车票价格,故③符合题意;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铁路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会导致高铁票价下降,故④不符合题意。故选 C。

 18.B 解析:B

 【详解】

 推导类试题,可采用首尾法进行确定。即先确定第一个题肢或者先确定最后一个题肢,如果先确定第一个题肢,可以以此往后推,如果是先确定最后一个,可以以此往前推。同时要注意排除错误选项,按此步骤,基本上可以确定正确答案。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个别劳动时间缩短,单位商品价值量不变,商品价值总量增加,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故正确的传导顺序是③→①→④,本题答案选 B。

  【点睛】

 传导性试题最常用的方法是“首位判断法”或“尾项判断法”,即找出事件、现象关联中的第一位或最后一位。对于较复杂的排序选择题无法用“首位判断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时,通常采用“首尾两端结合判断法”进行解答。第一步,先看“首”,运用排除法缩小范围。第二步,看“尾”,即对剩余项的“尾”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哪个项正确。排序选择题的设计无论内容和形式怎样变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充分运用解题技巧,注意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就能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19.A 解析:A

 【解析】

 【详解】

 题肢①说法正确,因为个别劳动时间与商品价值总量成反比;题肢②说法正确,因为汽车和电动车是互为替代品,汽油价格上涨,汽车需求减少,电动车销量增加。题肢③说法错误,增值税改革,与社会收入分配公平没有直接关系,故排除。题肢④说法错误,因为经济的发展,收入增加,恩格尔系数会降低,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 A。

  【点睛】

 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比重。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额/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特别是影响发展资料、享受资料的增加,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20.D 解析:D

 【详解】

 D:根据题意,2018 年,某企业的生产条件属于社会平均水平,生产一件甲商品的劳动耗费为 9 元,所以此时社会劳动生产率决定的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也为 9 元,2019 年,该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个别劳动生产率,而个别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无关,因此单位商品的价值仍为 9 元。D 正确。

  ABC:选项 ABC 均错误,排除。

  【点睛】

 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关系 1.单个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时间,个别劳动生产

 率无关。2.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2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图①体现的是二者成正比,故 A错误。

  B: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而图②体现的却是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故 B 错误。

  C:单位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图③体现的是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这与题干主旨一致,C 正确。

  D:单位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而图④体现的却是单位商品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D错误。

  故本题选 C。

  【点睛】

 本题为曲线选择题,解答时一般按照“三步走”的方法。第一步,解读题干文字信息,准确把握题意。结合文字背景,明确曲线呈现的原因,以及曲线表达的主旨。第二步,将曲线信息转化为文字信息,明确曲线表达的经济信息。第三步,对比文字信息、曲线信息和题肢选项,找出正确答案。

 22.A 解析:A

 【详解】

 ①②: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提出要对我国保健品市场实行更为严格的监督管理,为此国家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综合运用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手段进行有效调节,①②符合题意。

  ③:提高保健品的劳动生产率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国家,保健品价格由市场形成,不是由国家确定,③错误。

  ④:材料强调国家要对我国保健品市场实行更为严格的监督管理,不涉及减少流通环节和减免税收、降低生产成本等问题,④错误。

  故本题选 A。

  【点睛】

 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加快政府职能,使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能够扬长避短、有机结合,都得到有效发挥,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23.A 解析:A

 【详解】

 ①②:我国下沉市场(一般指三四线以下城市及广大农村地区的市场)网购潜力正在逐渐爆发,这是因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镇和农村互联网普及率提高,同时也是因为城

 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消费潜力得以释放,①②符合题意。

  ③:放宽市场准入属于企业进入市场的规范,与企业产品质量提升没有直接必然的关联,③排除。

  ④:商品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会使使商品价值减少,而不是“增加”,④错误。

  故本题选 A。

  【点睛】

 本题属于组合选择题,可采用以下方法解答:1.排除法。就是对照题干的规定性,先找出错项,再找出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依次排除错项、与题意不符或者与题意无关的选项的方法,本题可排除③④。2.代入法。就是在弄清题干要求的前提下,先从参与组合次数最多的选项人手,对其正误进行分析判断,然后代入,从而排除错误选项的方法。3.组合法。即以题干的要求为标准,先审视所列的各项,判断出很有把握的正确选项,然后将正确选项组合,再到题肢中寻觅答案的方法。

 24.D 解析:D

 【详解】

 D: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与商品价值总量无关,可见,“不管生产力发生了什么变化,同一劳动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但它在同样的时间内提供的使用价值量会是不同的:生产力提高时就多些,生产力降低时就少些。”可见,材料强调的是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会使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变小,进而商品的价值总量(即商品的价值量与商品的数量的乘积)不变,D正确。

  ABC:材料中强调的是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而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因此,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会使商品数量增加,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变小,而不是使商品数量减少,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或变大,ABC 错误。

  故本题选 D。

  【点睛】

 25.C 解析:C

 【详解】

 本题为传导题,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确定起点,要注意前后之间应该有因果联系,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自动化、智能化设备代替人工的“机器换人”计划实施后,一台机器手可以替代 6-8 名工人,次品率更低,说明使用“机器换人”使劳动生产率提高,用工成本减少,有利于促进企业提质增效,故正确顺序应该是:③→①→④,本题答案选 C。

 【点睛】

 传导性试题最常用的方法是“首位判断法”或“尾项判断法”,即找出事件、现象关联中的第一位或最后一位。对于较复杂的排序选择题无法用“首位判断法”直接选出正确答案时,通常采用“首尾两端结合判断法”进行解答。第一步,先看“首”,运用排除法缩小

 范围。第二步,看“尾”,即对剩余项的“尾”进行比较分析,判断哪个项正确。排序选择题的设计无论内容和形式怎样变化,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充分运用解题技巧,注意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就能化繁为简,变难为易。

相关热词搜索: 价值量 青岛市 劳动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