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左公柳》简案

时间:2021-11-02 10:46:09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语文 S S 版五年级下册 2 22 课《左公柳

 》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左公柳》是 S 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课文主题是“赤子情怀”,讲述的是一系列爱国者的英雄事迹。课文记叙了“我们”在游览参观玉门关途中听到导游所讲述的左宗棠的爱国故事。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揣摩选词用语的奥妙。围绕这一中心,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他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写作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教学设计思路:

 一、课文三部分的详略处理。先略讲一、三部分,后精讲第二部分,体现了教材使用和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即使第二部分作为精讲的内容,几个故事我也没有齐头并重,而是精讲力排众议、抬棺出征的故事,主动请缨和植树造林的故事一笔带过。

 二、为了体现本单元教学的重点,在教学中我紧紧扣住“通过重点词句体会文章思想感情”这一重点进行。比如,在体会左公柳的形美时,抓住“高大茁壮、身姿挺拔、刚劲有力、宛如帷幄”这些词语来感悟;体会左公柳的神美时,抓住“刚强、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这些词语来领悟;体会左公柳的精神之美,抓住“普普通通、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精神之树”这些词语来体味。在学习第一个爱国故事时,学生就抓住“力排众议”体会左宗棠决心保卫祖国领土完整的豪情;第二个故事,引导学生抓住抬棺出征的场面描写体会左宗棠誓死保卫新疆的决心。

 三、朗读方式灵活多样,让学生有目的地读有任务地读就避免了读的盲目性和流于形式。这节课我安排了很多次“读”,有指名读、引读、齐读、默读、同桌读,而且每一次都有任务,这样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去读。灵活多样的朗读,避免了教学的单一性,更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探究行为。

 四、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和谐统一。每一篇课文都是学生写作学习的典范。在阅读教学中,我不仅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到左宗棠高尚的爱国情操,而且做到了把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学习借物抒情,一语双关,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形象和体现人物品质,抓典型事例,材料安排有

 详有略的写作方法。

 五、板书是整堂课的缩影,设计要体现出文本的结构和内容,又助于学生理解文本。

 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得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在这堂课得到很好的体现。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文章重点词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课文学习作者以柳树为线索贯穿全篇,选取典型事例描写人物,详略得当,一语双关,借物抒情等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者、文本中的不同人物情感的互动,在“读——品——写”中理解文本理解人物,领悟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从左宗棠感人的爱国事迹中受到熏陶和教育。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有感情朗读理解重点句段,谈出自己的感受,体会左宗棠的爱国情怀。

 2、找出描写柳树的句子,体会作者每次表达的感情。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诗画导入,激发兴趣 诗歌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瑰宝,我常常在浩瀚的诗海中遨游,孩子们喜欢诗歌吗?今天我带来的诗句里,就描绘了我们要跟随作者去旅游的玉门关的景色。

 1、了解玉门关今昔对比。课件出示画面和诗句: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新栽柳树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过渡:从诗句中我们听出了,以前的玉门关连春风都不愿意来的地方,而如

 今的玉门关又是什么样的呢?(柳树成荫)孩子们想不想认识它呢? 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一下玉门关这里的柳树。

 【设计意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诗画结合,既给学生想象的空间,又给学生视觉冲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认识柳树,课件出示图片:

 看图:内地柳树和塞外柳树 师指着垂柳说:这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垂柳,它是那样的婀娜多姿!这就是生长满是黄沙的戈壁滩上的柳树。它还有个特别的名字叫“左公柳”。

 板书:左公柳 你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柳树吗? 【设计意图:从直观的画面来区分内地柳树和塞外柳树的特点,给学生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二)品味柳树。学习第一、三部分 评价过渡:孩子们很会观察,我还想看看哪些孩子很会读书。

 1、小声读文中的第 1——第 3 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柳树外形的句子。

 (1)理解写树外形的句子。

 A 师:从河西走廊到玉门关,看到的都是黄沙,可是我们却看到了一棵柳树,那是一棵怎样的柳树? B 课件出示:这柳树高大茁壮,身姿挺拔,枝条刚劲有力,树冠宛如帷幄。

 理解帷幄:指军队里用的帐幕。

 C、指导朗读:在茫茫黄沙中咱们这些游客突然间看到如此茂盛的大柳树,他们会有怎样的反应?(感叹、惊讶)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受再来读读这句话 (2)理解写树品质的句子。

 A 作者随即想到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柳树居然能长得这么高大茂盛,可见它的生命力是多么的顽强呀!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赞叹? B 课件出示:这屹立在戈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

 C 指导朗读:带点的词表达了作者对左公柳怎样的情感?(称赞,敬佩)谁想来读读这句话?我听出了你发自内心的赞美之情!大家一起读一读!

 2、学习第三部分。(第 14 自然段)

 (1)还有哪里有描写柳树的句子。

 课件出示:听完导游的讲述,我们情不自禁地再次凝望眼前的这棵柳树——它依然屹立在黄沙之中,那茂密的树叶,那铁筋般的枝条,那挺拔的身躯,那在同沙漠进行生死较量中流淌着的顽强的生命力…… A 这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B 你感受到柳树的什么特点?体会左公柳的刚强、生命力顽强。

 (2)理解赞美人物品质的句子。

 课件出示: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

 A 这句话什么意思? B 用什么修辞方法?(设问加反问)

 C 初步体会这种修辞方法的作用。强调它不是普通的柳树,而是刚强之树,具有特殊的精神之树。这精神就是爱国将士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坚韧顽强。

 D 朗读。

 (3)小结写法:借物抒情 把写柳树的几个句子连起来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先写树的外形、再赞美树的品质、再赞美具有不屈不挠、坚韧顽强品质的人)板书:借物抒情

 【设计意图:几个句子,随文逐步出现,让我们对柳树的认识得以加深、升华。既是写物,更是颂人。学生不仅感受到左公柳是刚强之树,更是象征着爱国将士的精神之树。这样的教学策略体现了教材使用和教学方式的灵活性。】

 (三)品味左公,深入学文 过渡:句中说到的爱国将士是谁?(左宗棠)左宗棠是个怎样的人呢?

 1、迅速浏览课文,回顾课文讲述了左宗棠哪些事迹?(收复新疆失地、建设西北边疆)你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出来吗? 2、学习课文 5——7 自然段。

 (1)师讲述两股外敌。

 清朝末年,邻国阿古柏在英国军队的支持下,侵入我国南疆;俄国又乘机占领北疆,西北边疆危机日益严重,西北边境告急,此时朝廷上下在新疆问题上有不同的意见。

 (2)学习第 6 自然段

 学生交流感受,教师顺势引导重点学习“力排众议” A 我请一个孩子来读第六自然段。其他孩子思考:在对待新疆的问题上,大臣们都有哪些偏颇的认识? B 面对这些偏颇的认识,左宗棠是怎么做的?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板书:力排众议)

 “力排众议”是什么意思?力,竭力。排,排除。议,议论、意见。尽力排除各种反对意见,以便维护自己的正确主张。在这里具体指的是什么? C 左宗棠怎样力排众议的?将他说的话用红笔画出来,再读一读。

  D 教师随机引读。

 现在我们来合读这一段,课件出示第六自然段内容。哪些孩子愿意当左宗棠的就自己站起来读。

 E 在刚才的朗读中,我们感受到了左宗棠的一颗爱国之心。对人物的刻画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呢?(板书:语言、动作、神态)

 (3)学习第 7 自然段, A 过:面对大臣们的偏颇,他不仅做到了力排众议,还在满朝文武面前怎样?(主动请缨)理解主动请缨。是什么力量支撑他做出这种壮举呢?你的心中此时涌动着对六旬老人的什么情愫?(无比敬佩之情)

 B 指导朗读。

 让我们用我们充满激情的朗读来表达对他的敬意。齐读第七自然段。

 3、学习 9——10 自然段,交流“抬棺出征” 过渡:是啊!我们也被老人的壮举所深深折服了。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A 请孩子们默读第 9——10 自然段,画出使你感动的句子。作简单批注。

 B 同桌有感情地读,并说说为什么感动。

 C 学生反馈,师随机引导:

 看图,想象战场上的情景。(板书带棺出征。)看着这位老人,历史上能有几个这样做呢?你能读懂他的心吗?(视死如归)这是颗心里满含的是什么?西征的战士看到这口黑漆漆的棺材,会怎样?(泪流满面)这是难过的泪水吗?(不是,是感动的泪水。)这口棺材给战士们带来的是信心和勇气。那战士在面对强敌时会怎样?让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这一段。(他们深知,这位刚毅、睿智的老将军早已预料到征途的艰险,但是他已完全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将感动我们的句子再读读。

 (5)小结写法:左宗棠用了两年时间收复新疆,这两年中有与恶劣环境的抗争,有与强敌血雨腥风的殊死拼杀,作者为什么没有写这些,偏偏选取抬棺出征呢?(因为很感人,这样少有的能突出人物品质的例子就叫典型事例)板书(典型事例)

 小结过渡:左宗棠凭着满腔的爱国热忱,收复了新疆失地,而且,他凭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为新疆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事,哪件事是他在建设新疆中最典型的事例。

 4、学习第 13 自然段,交流建设新疆 (1)请孩子们快速浏览第 13 自然段 (2)生反馈,师板书(板书:植树造林)

 (3)总结“左公柳”名字的由来,小结写法。

 同学们,如果没有左宗棠坚决主张收复失地,并主动请缨抬棺出征,收复失地,那么,新疆至今都还在外国人手中。如果没有左宗棠在戈壁滩种下片片树林,也就没有“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的塞外奇观。人们为了纪念左宗棠,就把这一棵棵柳树称为“左公柳”。当我们看到左公柳就会想起左宗棠,左公柳既指树,也指左宗棠,这样的写法叫一语双关。板书:一语双关。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体会文本所蕴含的左宗棠对祖国的赤子之情;通过学做批注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语句;通过指导看图让学生更加形象直观掌握课文内容。】

 (四)回读第 14 自然段 师:同学们,听完导游的讲述,我们全面了解了左宗棠的忠义之举,当我们再次凝望眼前这棵柳树时,我们心中有了和作者同样的感受,那就是(生齐读)(课件出示)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

 【设计意图:升华主题,引导学生体会左公柳的精神之美。】

 (五)学生根据板书总结写作方法:

 1、借物抒情 2、一语双关 3、典型事例 4、有详有略 5、语言、神态、动作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结束语:同学们,年逾花甲的左宗棠老将军用铿锵的言行,用忠贞的爱国之心感动了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应以他为榜样,努力学习,长大报效祖国。

 (六)作业布置 1、在抄写本上记录下你最感动的句子。

 2、写一段读后感。

 3、运用以上其中的两三种写作方法,写一个自己身边最熟悉的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延伸到课外,并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练笔,落实从读——品——写的学习方法。】

 板书设计:

 力排众议

 语言、神态

 收复新疆

 主动请缨

  左

 一语双关

  左

  典型事例

  公

 借物抒情

  宗

  抬棺出征

 柳

 棠

  建设新疆

 植树造林

 有详有略

 【设计意图:板书是整堂课的缩影,此板书充分发挥彩色粉笔的作用,将人和物,主要事迹,典型事例,写作方法进行了区别,让学生对文章结构和内容一目了然,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文本。】

相关热词搜索: 左公柳 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