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精品解析:新疆省吐蕃市高昌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八年级11月月考物理试题(解析版)

时间:2021-11-02 10:23:31 来源:网友投稿

  中 高昌区一中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

 八年级物理试卷

 考试时长:60 分钟 分值∶ ∶100 分 分

 有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 4 个选项,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 2 分,共 24 分)

 1. 中学生平时走路时一步行进的距离约是 A. 60 mm B. 60 cm C. 60 dm D. 60 m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中学生行进一步的距离不到一米,约为 60cm,故选 B。

 2. 音乐会上,观众能区别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它们不同的

 (

 )

 A. 响度 B. 音色 C. 音调 D. 三者都有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音色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决定,人们能够区别不同的乐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不同的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故选 B。

 3. 以下强度的声,不会影响我们学习的是(

 )

 A. 120dB B. 90dB C. 80dB D. 30dB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50dB。

 故选 D。

 4. 新疆的冬天白雪,景色十分美丽.下列关于雪的形成说法正确的是

  A. 熔化,放热过程 B. 升华,吸热过程 C. 凝华,放热过程 D. 凝固,放热过程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选 C。

 5. 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 给湿头发吹热风 B. 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 C. 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 D. 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 给湿头发吹热风,既提高了液体的温度,又加快了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速度,加快了蒸发,故 A 不符合题意. B. 把湿衣服晾在通风向阳处,提高了液体温度、加快了空气流动,所以加快了衣服上水分蒸发,故 B 不符合题意. C. 把盛有酒精的瓶口盖严减慢了酒精上方的空气流动,从而减慢了酒精的蒸发,故 C 符合题意为答案. D. 将玻璃板上的水滴向周围摊开,增大了液体的表面积,加快了蒸发,故 D 不符合. 6. 如图所示为同一示波器上显示的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的音调相同,音色不同

  B. 乙、丙的音调响度不相同 C. 丙、丁的音色和频率都不相同 D. 甲、丁的响度相同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甲、乙的振动频率相同,但波形明显不同,则音调相同、音色不同,故 A正确; B.乙、丙 振动频率不同但振动幅度相同,则音调不同但响度相同,故 B 错误; C.丙、丁的波形相同则音色相同,但振动频率不同,故 C 错误; D.甲、丁的振动幅度不同,则响度不相同,故 D错误。

 故选 A

 7. 下列成语与光的折射现象有关的是( )

 A. 立竿见影 B. 镜花水月 C. 坐井观天 D. 海市蜃楼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立竿见影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 A 不符合题意;镜花水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现象,故 B 不符合题意;坐井观天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故 C 不符合题意;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现象,故D 符合题意;应选 D. 【考点定位】光现象 8. 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用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分别敲击发声,可研究音调与振幅的关系 B. 水中的鱼儿被行人的响声吓跑,说明水可以作介质传声 C. 敲响桌面时看到桌面上的纸屑跳动,说明发声体在振动 D. 在考场应保持安静,是要求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A.用装有不同水量的杯分别敲击发声,可研究音调与振幅的关系,敲击杯子发声因为敲击使杯子发生了振动,振动的快慢与杯体和杯子中的水有关,水越少振动得越快,也就是声越高,水越多振动越慢也就是声越低,故 A错误,A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水中的鱼儿被行人的响声吓跑,说明水与空气都可以作为介质传声,故 B 正确,B 不符合题意; C.敲响桌面时看到桌面上的纸屑跳动,使振动放大,可以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故 C 正确,C 不符合题意; D.减小噪声的主要途径有在声源产生处、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和在人耳处,在考场应保持安静,是要求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 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9. 人观察水中的筷子,会感觉筷子似乎断了,关于此现象发生的原因,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 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发生了反射 B. 光从空气中进入水中发生了折射 C. 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发生了反射 D. 光从水中进入空气中发生了折射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插入水中的筷子,它反射的光从水中向空气中传播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人逆着折射光线看去,感觉变高了,故选 D。

 10. 下列现象中,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水的沸点低于或者高于 100℃ B. 将-10℃的冰块放入 0℃的水中,冰会熔化 C. 物体放热,温度不变

 D. 水沸腾后,再用猛火继续加热,水温不会升高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水在不同气压下沸点不同,故其沸点可能低于或者高于 100℃,故 A 不符合题意;

  B.将-10℃的冰块放入 0℃的水中,首先冰的温度先升高,当到达 0℃且能继续吸热时冰才会熔化,但水的温度也是 0℃,冰无法吸热,不能继续熔化,故 B 符合题意; C.物体放热,但是外界对它做功其温度可能不变,故 C 不符合题意; D.水沸腾后,达到沸点,再用猛火继续加热,水温不会升高,故 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B。

 【点睛】

 11. 小明测量小球 直径,记录的数据分别是:2.41cm、2.43cm、2.26cm、2.42cm,这个小球的直径是 A. 2.38cm B. 2.42cm C. 2.420cm D. 无法确定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四个数据中,2.26cm 与 2.41cm、2.43cm、2.42cm 这三个数相比,测量结果偏差大,因此这个数值是错误的,应去掉. 将其余三个数据取平均值,得这个球的直径是:

 2.41cm 2.43cm 2.42cm2.42cm3D   . 故选 B. 【点睛】求平均值时,注意有效数字的个数,它能显示出尺子的分度值,所以结果要保留与其它测量值一样的有效数字,除不尽的话最后一位四舍五入. 12. 小明和小红从同一地点,沿同一直线,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同时相反方向匀速行走,1min 后两人相距120 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 B. 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是静止的 C. 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 2m/s D. 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 2m/s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A.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小明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小明是运动的,故错误; B.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的位置不断变化,所以小红是运动的,故错误; C.小明和小红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同时同相反方向匀速行走,因此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同为 120m=60m2 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 60m= =1m/s60ssvt

 故错误; D.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与小明之间的位置变化为 120m,因此以小明为参照物,小红的速度是 120m= =2m/s60ssvt

 故正确。

 空 二、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26 分)

 13. 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_____原理来工作的,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冬天的气温可达到零下四十多度,就要用酒精温度计,因为酒精具有较低的____。王鹏观察到教室窗户玻璃的内壁有一层小水珠,这是由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发生_____形成的,说明教室内空气的温度比室外空气的温度_____。

 【答案】

 (1). 热胀冷缩

 (2). 凝固点

 (3). 液化

 (4). 高 【解析】

 【分析】

 【详解】[1] 液体、气体通常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常用的温度计即利用了液体的这一性质。

 [2]在我国的东北地区,冬天的气温可达到零下四十多度,就要用凝固点较低的酒精温度计,防止凝固。

 [3][4]教室窗户玻璃的内壁有一层小水珠,这是由于空气中的热空气遇冷液化后粘附在内壁形成的,说明教室内空气的温度比室外空气的温度高。

 14. 大约 2400年前,我国的学者墨翟和他的学生做了世界上第一个小孔成像的实验。小孔成的像是由于光

  的_____形成的,所成的像与小孔形状_____关。小芳站在平面镜前 0.5m处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她向后退的过程中,像的大小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1). 光的直线传播

 (2). 无

 (3). 不变 【解析】

 【分析】

 【详解】[1][2]小孔成像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所成的像与小孔形状无关,只与光源形状有关。

 [3]平面镜成像中,物与像的大小相同,二者关于平面镜对称,小芳站在平面镜前 0.5m处观察自己在镜中的像,她向后退的过程中物的大小不变,则像的大小不变。

 15. 一只燕子在平静的湖面上飞过,湖面上映出燕子的“倒影”,这是光的______形成的。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燕子,这是由于光在燕子身体表面发生了______的缘故。从早晨到正午,太阳光射到水面上,入射角逐渐变______,折射角逐渐变______(均填“大”或“小”)。

 【答案】

 (1). 反射

 (2). 漫反射

 (3). 小

 (4). 小 【解析】

 【分析】

 【详解】[1]湖面上映出燕子的“倒影”,这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属于平面镜成像。

 [2]漫反射是投射在粗糙表面上的光向各个方向反射的现象,由于光在燕子身体表面发生漫反射,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到燕子。

 [3][4]从早晨到正午,太阳光射到水面上,太阳与水平面的夹角变大,则入射角逐渐变小,水的折射率不变,即折射角逐渐变小。

 16. 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在森林里不允许随意丢弃透明的饮料瓶,这是由于雨水进入饮料瓶后相当于一个______,它对太阳光的______作用可能导致森林火灾。

 【答案】

 (1). 凸透镜

 (2). 会聚 【解析】

 【分析】

 丢弃的饮料瓶类似一个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详解】(1)瓶子进入水后,呈现一个中间厚、边缘薄的形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2)凸透镜使光会聚于一点,热量上升,温度升高,容易引发火灾。

  图 三、作图题(每图 2 分,共计 8 分)

 17. 如图所示,一束光沿 AO 方向从水中射向空气中.画出它的反射光线和折射光线.

 【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首先画出法线,在发生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故答案为

 18. 如图所示已知入射光线,画出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经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如图所示:

  。

 19. 如图所示已知入射光线,画出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延长线过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

 20. 如图所示,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作出物体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

 (

 )

 【答案】

  【解析】

 【分析】

 【详解】先作出端点 A 、 B 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 A ′、 B ′,用虚线连接 A ′、 B ′即为物体 AB 的像,如图所示:

 空 四、综合实验题(每空 2 分,总计 36 分)

 21. 小华和小国两位同学利用图甲所示装置对试管里的冰进行加热,并且每隔相同的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是他们根据记录的实验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的关系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1)冰属于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图像中第 10min 物质处于______(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此时冰在______过程(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

 (1). 晶体

 (2). 固液共存

 (3). 熔化 【解析】

 【分析】

 【详解】(1)[1]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可判断属于晶体。

 (2)[2][3]在图像中第 10min 时,属于 BC 阶段,此阶段物质吸热但温度不变,即物质处于吸热熔化过程,为固液共存状态。

 22.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标有刻度(图中未画出)的白色纸板 ABCD能绕垂直于 CD的 ON 轴翻转,在纸板上安装一支可在纸板平面内自由移动的激光笔。

 (1)实验前,应将纸板______放置在平面镜上;移动激光笔,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 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_____时针方向转动; (2)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 45○ ,测得反射角也为 45 ○ ,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_____; (3)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 ON 向后翻转任意角度,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说明了:______; (4)实验结束后,同组的小明和小刚都想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结果他俩谁都没有能做到,你认为没有能做到的原因是______。

 【答案】

 (1). 垂直

 (2). 顺

 (3). 只测了一次,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

 (4).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5). 光反射时光路可逆 【解析】

 【分析】

 【详解】(1)[1][2]实验前,把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要使入射光线和其反射光线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则法线必须与平面镜垂直,并且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必须在同一平面内,因此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必垂直;在光的反射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且二者关于法线对称,使入射光束绕入射点 O 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沿顺时针方向转动。

 (2)[3]移动激光笔,使入射角为 45○ ,测得反射角也为 45 ○ ,只测了一次,实验结论不具有普遍性,所以还不能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

 (3)[4]如图乙所示,将纸板右半部分绕 ON 向后翻转任意角度,此时左、右两纸板不在同一平面内,会发现纸板上均无反射光束呈现,此现象也说明了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

 (4)[5]由于光反射时光路可逆,同组的小明和小刚都想从镜子中看到对方的眼睛,而不想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眼睛,结果他俩谁都没有能做到,只要有一人能看到,那么对方也一定能看到。

 23. 如图甲所示,这是小刚所在实验小组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实验时该小组同学应该取两根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做实验,这是为了探究像与物的________关系。

  (2)请分析实验时采用薄透明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 原因是:________,实验中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______ 。

  (3)在实验中,小刚同学将放在玻璃板前的蜡烛 A 点燃,接着在玻璃板_______(填“后面”或“前面”)移动蜡烛 B,直到看上去与蜡烛 A 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____________。

 (4)为了判断平面镜成像的性质,小刚同学移开蜡烛 B,在原蜡烛 B 的位置放一张白纸做屏幕,此时在蜡烛 B 这一侧观察时,白纸上________(选填“有”或“没有”)蜡烛 A 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5)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应该是:______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

  【答案】

 (1). 相同

 (2). 大小

 (3). 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4). 刻度尺

 (5). 后面

 (6). 像与物的大小相等

 (7). 没有

 (8). 虚

 (9). 依次连接 AA ′、 BB ′、 CC ′

 (10). 便于确定像与物的位置关系 【解析】

 【分析】

 【详解】(1)[1][2]该小组同学应该选取两根相同的蜡烛做实验,目的是为了比较像和物大小关系; (2)[3]使用平面镜时,只能成像,而不能透光,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用玻璃板时,既能成像,又能透光,便于确定出像的位置; [4]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要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所以需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3)[5][6]将放在玻璃板的蜡烛 A 点燃,接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蜡烛 B,蜡烛 B 与蜡烛 A 的像能够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 (4)[7][8]光屏只能接收实像,不能接收虚像,白纸上不能接收到烛焰的像,所以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5)[9][10]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应该连接像与物的对应点,即依次连接 AA ′、 BB ′、 CC ′,便于确定像与物的位置关系。

 五、计算题(6 分,解答是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公式)

 24. 一辆桑塔纳牌轿车在吐乌高速公路上行驶。

 (1)它在经过如图甲所示的标志牌下时,速度已达 40m/s,通过计算说明这辆车是否违反了交通法规? (2)如果这辆轿车以图乙的速度行驶,从标志牌处开到乌鲁木齐需要多少时间? (3)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最少需要多少分钟到乌鲁木齐?

 【答案】(1)是;(2)0.5h;(3)20 【解析】

 【分析】

 【详解】(1)它在经过如图甲所示的标志牌下时,速度已达 40m/s,限速 120km/h,由于 v=40m/s=40×3.6km/h=144km/h>120km/h 所以这辆车已超速,违反了交通法规。

 (2)如果这辆轿车以图乙的速度即 80km/h 行驶,从标志牌处开到乌鲁木齐需要的时间为 40km0.5h80km/hstv   (3)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最高行驶速度为 120km/h,到乌鲁木齐的最短时间为 40km 1h 20min120km/h 3stv    答:(1)这辆车违反了交通法规; (2)从标志牌处开到乌鲁木齐需要 0.5h; (3)在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最少需要 20 分钟到乌鲁木齐。

相关热词搜索: 吐蕃 新疆省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