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投资减少对经济的影响集合6篇

时间:2021-10-31 18:26:23 来源:网友投稿

简单地说,经济就是人们生产、流通、分配、消费一切物质精神资料的总称。这一概念微观指一个家庭的财产管理,宏观指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在这一动态整体中,生产是基础,消费是终点。经济(英语:Economy;日语:経済;平假名:けいざい;俄语:экон,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投资减少对经济的影响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投资减少对经济的影响6篇

【篇一】投资减少对经济的影响

各种经济指标对投资配置的影响

积极类标的:股票、股票型基金、大宗商品、股权、房地产、积极性负债

保守类标的:货币基金、国债、银行理财、信托、债券基金、企业债、固收类产品、积极性负债

1、GDP(正相关)

定义:GDP=C+I+G+(X-M)=消费(各种买买买)+投资(铁公基、房地产)+政府支出(皇粮、政府项目)+净出口(出口-进口),代表着国家在一定时期(通常指一年)内生产的所有产品和劳务的总值。

影响:GDP增速的高低(与上一年比较),意味着国家经济发展速度的快慢。

GDP高——企业赚钱——股票上涨——收入增加——消费增加——市场活跃。GDP增速越高,说明国家发展得越快,市场经济越活跃。当市场活跃的时候,我们采取的策略应该是积极进取,在积极类标的上应增加份额,在保守类标的上应减少份额;

相反,当GDP增速低时,我们采取的策略应该是稳健保守,在保守类标的上应增加份额,在积极类标的上应减少份额。

比如爱尔兰2017GDP增速10.5%。

2、利率(负相关)

定义:利率分为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存款利率是指我们存钱进银行,银行付给我们的利息;贷款利率是指,我们向银行借钱,我们应付给银行的利息。利率通常以年为时间长度,又称为年利率。利率也分为基准利率和商业银行利率。基准利率是指中国人民银行(央妈)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利率(一年),这个利率由央妈决定;商业银行利率是指商业银行对企业和个人的存、贷款利率,这个利率由商业银行决定。

影响:一般来说,当基准利率提高时,商业银行利率也会跟着提高。

当存款利率提高时,人们会更愿意把钱存进银行——消费会减少——市场需求减少——市场活跃度下降,我们采取的策略应该是稳健保守;

当贷款利率提高时,企业从银行贷款的成本就会增加——减少贷款——减少投资生产规模——市场供给减少——市场活跃度下降,我们采取的策略应该是文件保守。

当存款利率降低时,人们更愿意把钱从银行里拿出来——消费增加——市场需求增加——市场活跃度上升,我们采取的策略应该是积极进取;

当贷款利率降低时,企业从银行贷款的成本降低——增加贷款——增加投资生产规模——市场供给增多——市场活跃度上升,我们采取的策略应该是积极进取。

3、存款准备金(负相关)

定义:存款准备金,是指商业银行必须存在央妈的钱,主要用于防止商业银行因挤兑造成破产。

影响:

存款准备金提高——商业银行存在央妈的钱就多——商业银行用于贷款的钱就少——贷款的利率上调——市场活跃度下降(参照上面利率的变动);

存款准备金降低——商业银行存在央妈的钱就少——商业银行用于贷款的钱就多——贷款的利率下降——市场活跃度上升(参照上面利率的变动)。

货币乘数=1/存款准备率

4、M2(正相关)

定义:M0是市场中的现金(包括居民活期存款);M1=M0+企业的活期存款;M2=M1+全国的定期存款。M2的增速,可以理解为货币增发速度(国家印钱的速度)。

影响:

例如国家去年生产了1000斤的大米,发行的货币量为1000元,那么大米的价格为1元/斤(1000斤/1000元),今年生产了100斤的大米,则GDP的增速为10%;如果M2的增速就为12%,即国家今年发行了120元的货币,那大米的价格为1.02元/斤(1120元/1100斤)【实际价格要比这个更高】

所以当M2增速比GDP的增速高,物价上涨,钱变得不值钱,那么大家都会把钱花出去,消费增加,工厂扩张,就业增加,市场活跃度增加,我们的策略应为积极进取;相反,如果M2的增速比GDP的增速低,物价下跌,钱变得更值钱,大家会减少消费,市场活跃度下降,我们采取的策略应为稳健保守。

5、汇率(汇率高低负相关,升值贬值正相关)

定义:汇率是指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表现为多少本币等于1外币。例如1美元=6.5元人民币,表现方式为6.5 美元/人民币。

影响:

利率平价理论:钱从利率低的国家流动到利率高的国家。

假设A国的货币供应量不变,当A国的存款利率高于B国——在B国的资金(热钱)就会流向A国(通过购买A国的货币)——A国的货币需求量提高——A国的货币价格升高(升值)——汇率下降。

所以,当A国的汇率下降(升值),意味着有大量的热钱流入A国——A国市场的活跃度上升——策略为积极进取。

同样,当A过的汇率升高(贬值),意味着有大量的热钱流出A国——A国市场的活跃度下降——策略为稳健保守。

升值:国内资产

贬值:国外资产(QDII,美元,海外债券资产等)

6、税费(负相关)

定义:税费是指国家机关向有关当事人提供某种特定劳务或服务,按规定收取的一种费用。

影响:

税费提高——企业成本增加——企业生产积极性下降——市场供给减少和商品价格上升——市场活跃度下降——策略为稳健保守;

税费下调——企业成本减少——企业生产积极性提高——市场供给增加和商品价格下降——市场活跃度上升——策略为积极进取。

7、缩表(资产负债表负相关)

定义:表指的是资产负债表,缩表的意思是,缩小央行的资产负债表。美联储缩表,可以理解为美联储把资产负债表的金额减少。

影响:缩表——市场中流动的资金增多——市场活跃度上升——策略为积极进取。

8、CPI(负相关)

定义:CPI是物价上涨指数,也成为通货膨胀指数。真实CPI=M2-GDP

影响:

CPI高——物价同比高——企业生产成本高且消费意愿低——市场活跃度下降——策略为稳健保守;

CPI低——物价同比低——企业生产成本低且消费意愿高——市场活跃度上升——策略为积极进取。

温和:股票,信托,债券,分级A,基金,P2P,负债

积极:地产,贵金属,大宗商品,外汇,黄金,负债

9、PMI(正相关)

定义:

PMI指数的英文全称为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中文含义为采购经理指数,是通过对采购经理的月度调查汇总出来的指数,反映了经济的变化趋势。

如:欧元区1月服务业PMI初值57.6,预期56.4,前值56.6;1月制造业PMI初值59.6,预期60.3,前值60.6;1月综合PMI初值58.6,预期57.9,前值58.1。(初值是指根据样本的85-90%的统计结果发布;预期就是人为预测;前值是上一期公布的结果)

影响:

PMI高于50,表示整个制造业经济在增长——市场活跃度上升——策略为积极进取;

PMI低于50,表示整个制造业经济在下降——市场活跃度下降——策略为稳健保守。

提前1-2个月反应GDP的增速,一定情况反应股票市场(大部分公司都是制造业公司)。服务业PMI基本都是50以上。美国道琼指数主要是制造业公司组成,纳斯达克主要是服务业公司组成。

10、Shibor(负相关)

定义:

上海同业拆借利率,报价银行团现由18家商业银行组成。所谓同业拆借,其实就是指银行间互相借钱的行为。银行除上缴或留存一部分存款准备金外,部分银行帐面上会留有超额准备金 ---- 同时一部分银行的帐面上会出现准备金短缺的现象。一旦银行间的超额准备金出现交易市场,那么拆出(贷方)和拆入(借方)便可以在一定利率的基础上进行准备金的借贷交易。而Shibor的形式有隔夜利率,一周利率,隔周利率,一个月利率,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利率等等形式,给银行间的拆借提供指导价格。

影响:(侧面反映存款准备金,与之正相关)

每当央行上调存准率或者有上调预期时,Shibor会有一定幅度的上升。而一旦Shibor下行,意味着银行资金充足,市场偏宽松。

汇总如下表:

【篇二】投资减少对经济的影响

农村耕地减少对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作者:何志伟
来源:《科技经济市场》2013年第10期

        摘 要:土地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吃、穿、住、行的来源都离不开土地,而农村的生产用地(可耕地)则为我们提供直接和主要的食物来源,与农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近些年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可是城市的土地数量是有限的,因此,出现了不少侵占农村的可耕地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对农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甚至已威胁到国家的粮食安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研究农村耕地减少问题,对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村耕地;减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我国的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这就不可避免的产生了大量的失地和少地农民,农民失地必然造成农民养老失去传统的物质基础。这些失地农民家庭有的得到了大量的经济补偿,生活好了起来,这些主要是城中村和近郊的农民。而有些农民家庭得到的补偿却不能使他们以后的生活无忧,这些主要是偏远山区的广大农民。这些大多数农民家庭中的青壮劳动力大部分选择了外出打工来赚钱,而一些不能外出打工的则在家种地。我国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不仅对农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我国耕地面积在十年内减少了一亿亩,已引起了社会和政府的极大关注,为此,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来解决耕地减少问题。

        1 我国农村耕地减少的现状和影响

        我国土地总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4%,但适于农耕的土地很少,且有逐年下降趋势。1996年我国拥有耕地1.23亿公顷(折合为18.51亿亩),居世界第四位,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095公顷,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40%。随着经济和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我国的耕地面积逐年锐减:2001年我国耕地面积为19.14亿亩,2002年为18.89亿亩,2004年耕地总面积下降为1.22亿公顷(折合为18.3亿亩),人均耕地面积减到0.094公顷,2007年我国耕地总面积已减至1.217亿公顷 (折合为18.26亿亩),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092公顷(折合为1.38亩),2008年我国的耕地总面积是18.2574億亩,2009年我国耕地总面积退变为18.25亿亩。在全世界26个人口超过5000万以上的国家中,中国耕地总面积与美国并列第二,人均耕地面积则为倒数第三,仅高于日本和孟加拉国,居第24位。再加上我国的土地后备资源尤其是耕地后备资源明显不足,更加突出了我国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的基本国情。

【篇三】投资减少对经济的影响

消费、投资、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作者:郭琛
来源:《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0年第05期

        摘 要:文章基于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依据我国1978―2018年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时序数据,并据此构建出回归模型。研究显示我国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均具有拉动作用,其中消费对经济增长具有最显著的影响,消费拉动每增加1%,我国GDP平均来说将会增加0.3312%。

        关键词:经济增长;消费;投资;净出口

        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达90.03万亿,这是我国经济总量第一次超过了90万亿元的大关。按可比价,同比增长了6.6%。这说明在全球经济普遍下行的大环境下,中国经济增长体现了较强的韧性,无可置疑这其中消费、投资和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我国 1978―2018年消费、投资、净出口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时间序列数据,对投资、消费和净出口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实证分析,以供参考。

        一、实证分析

        1.消费、投资与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分析

        由数据可知,我国GDP增长率自1991年开始至今始终维持在6%以上,并且呈现出迅速上升后缓慢下降再稳定上升后平稳下降的特点。消费水平对经济增长率拉动的变化和经济增长变化总体来看基本趋同,除个别年份例外。比方说1978至1979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率具备明显拉动作用,拉动率从4.5%上升至6.3%,但是我国经济增长率不升反而降,从11.7%降至7.6%,同样的情况还发生在2017―2018年,消费拉动与经济增速变化趋势相反,这可能是由于投资或净出口拉动大于消费拉动作用的结果。

        投资拉动的转变和经济增速的转变基本上呈相同趋向,个别年份例外。譬如2008至2010年投资拉动与经济增速转变趋势正相反,2008至2009年投资对GDP增长率产生明显的拉动作用,投资对GDP增长率拉动由5%上升至8.1%,然而我国经济增长率转变趋势却恰相反,从10.1%降到8.5%。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在2010年前后产生了一次较为显著地弱化作用,投资拉动从 8.1%降至7.1%,但经济增速仍由8.5%上升至10.3%。

【篇四】投资减少对经济的影响

浅议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作用

摘要: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主要通过三个途径来进行的,一是通过要素投入带动经济增长;二是通过投资带动经济结构的调整来推动经济增长;三是通过投资促使知识存量的增加和技术进步带动经济增长。

关键词:经济增长 投资 作用

一、要素投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从要素投入的角度看,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二是投资供给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

投资需求是指因投资活动而引起的对社会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扩大投资需求,将对经济增长产生拉动作用;缩小投资需求,则会抑制经济的增长。首先对投资需求与经济增长作系统研究的凯恩斯,他从宏观经济角度考察了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提出了著名的投资乘数理论。

投资供给主要是指交付使用的固定资产,既包括生产性固定资产,也包括非生产性固定资产。生产性固定资产的交付使用,直接为社会再生产过程注入新的生产要素,增加生产资料供给,为扩大再生产提供物质条件,直接促进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非生产性固定资产则主要通过为劳动者提供各种服务和福利设施,间接地促进经济的增长。

二、经济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经济增长按其定义来说是一个总量概念,它表明人均产出的增加。因此经典发展经济学理论更注重要素投入的研究,而忽略了结构变动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虽然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第最早注意到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之间存在关联,但自从库兹涅茨出版了其名著《各国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才成为经济学家普遍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库兹涅茨运用经过改善的研究方法,对57个国家的原始资料分别作了截面分析和历史分析,从中得出结论:19世纪至20世纪里,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动密切相关,现代经济增长不仅仅是一个总量问题。他认为,“如果不去理解和衡量生产结构的变化,经济增长是难以理解的。”也就是说,如果离开了结构分析,将无法解释增长为什么会发生和怎么发生,因而现代经济增长本质上是一个结构问题。

【篇五】投资减少对经济的影响

我国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当前,我国经济增长在历经外部环境深刻变化和自身增长动力调整转变后,面临增速下行和转型升级的双重压力,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源泉。过去经济发展靠的是资源要素驱动,是粗放式的增长。新的经济增长方式需要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益型集约增长转变,全面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有效提高经济发展质量,这需要有更强的创新能力。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人力资本投资会影响知识创新能力,促进技术进步,从而推动经济增长。因此,人力资本投资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促进转型升级的关键要素。全面剖析我国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得出我国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影响,找到如何通过调控人力资本投资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是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下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首先明确本文的研究背景,介绍本文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研究意义;然后提出本文的研究目的,给出研究路线结构图;之后,介绍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最后提出本文的几点可能性创新。第二章,相关理论与研究综述。首先是对国内外研究学者关于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理论的产生背景、思想起源、发展历程进行系统性梳理,对这些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然后是对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现状、研究重点等相关成果进行综述归纳,评价现有研究成果,明确研究的逻辑起点。最后是对系统动力学研究进行梳理,并对相关理论的适用性、研究对象和模型结构特点等基本问题进行阐述。为后文的理论分析和相关实证分析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章,人力资本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影响的机理分析。首先围绕国内外研究学者对于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的研究观点进行综述,对人力资本和人力资本投资的概念进行区分和界定。然后按照人力资本的性质、投资方式的差异和蕴含知识的类别将我国人力资本投资划分为教育、健康和科研三个维度。根据人力资本投资的过程中具有的显著特征,归纳为五个方面:人力资本投资具有长期性、连续性和动态性,人力资本投资具有高收益型,消费性,关联性和一定的风险性。最后基于上述三个维度分析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机理。第四章,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分析。对我国人力资本投资在教育、健康、科研方面相关具体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分析发现,经过持续多年的人力资本投入,我国人力资本发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但通过与国际发达国家进行对比,可以清晰的发现我国在一些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一方面表现为我国教育投资、健康投资和科研投资的投资强度明显不足。另一方面表现为在一些具体指标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这说明我国不仅要加大人力资本的投入力度,更要注重提高人力资本的投资强度,在不断扩大人力资本存量的基础上,重视人力资本的发展质量。第五章,我国人力资本投资影响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构建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的动态经济效应模型,通过在VEC模型估计的基础上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差分解、脉冲响应分析来实证研究我国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和科研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及固定资本存量和就业人员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关系,以及教育人力资本投资、健康人力资本投资和科研人力资本投资是通过何种增长路径和冲击轨迹来作用经济增长。最后得到基于教育、健康和科研这三个维度下的我国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相关具体结论。第六章,我国政府公共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系统动力学分析。考虑到当前我国人力资本投资以政府作为核心主体,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型和VENSIM建模软件,构建我国政府公共人力资本投资和经济增长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我国政府公共教育支出、健康支出、科研支出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关系,模拟我国政府公共教育支出、健康支出和科研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进一步分析这三方面人力资本投资的支出效率。针对仿真结果提出政策建议,为决策制定提供一定的支持。第七章,结论与展望。为本文的相关研究结论。并根据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未来的改进方向。本文主要的创新点如下:第一,基于动态、非线性的研究视角分析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考虑到人力资本投资对于经济增长效应的发挥可能具有一定的时间滞后性,不同类型的人力资本投资变化对于经济增长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本文将侧重研究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的动态经济增长效应分析。又将政府公共人力资本教育投资、健康投资、科研投资和经济增长纳入到同一个系统分析框架中,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从复杂非线性的角度将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情况进行预测和判断。第二,构建了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的动态经济效应模型,通过在VEC模型估计的基础上进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格兰杰因果检验、方差分解、脉冲响应分析来实证研究我国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及固定资本存量和就业人员的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波动关系。揭示了我国人力资本投资对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影响。研究发现从短期看,教育投资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从长期看,对经济增长具有持续稳定的拉动作用。科研投资对经济增长具有长期的正向均衡关系,但短期内对经济增长的冲击力度更为显著。健康投资短期内能够提升劳动效率促进经济增长,从长期看,健康投资对经济增长起到负面作用。找到我国人力资本投资影响经济增长的作用路径和冲击轨迹。提出我国教育投资和健康投资主要是通过影响就业人员促进经济增长,科研投资主要是通过影响资本存量实现经济增长,而就业人员提高比资本存量提高更具有经济增长的长期促进作用。第三,构建了我国政府公共人力资本投资和经济增长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进一步模拟我国政府公共教育支出、健康支出和科研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差异,设置不同的政策情景考察这三者的支出比重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情况。并通过政策模拟找到如何通过调控人力资本投资结构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仿真结果表明:从长期看,教育支出对于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最为明显,科研支出对于经济增长也有着促进作用,但经济增长效应不如教育支出。健康支出单独作用经济增长效应不明显,需要和教育和科研支出协同配合才能更好的发挥其经济增长效应。本文认为我国政府公共人力资本投资增加是一个渐进过程,更应注重这三方面支出的结构调整。2016年前科研支出的增长速度应大于教育投入的增长速度,2016年后教育支出应大于科研支出的增长速度。

【篇六】投资减少对经济的影响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作者:易志伟
来源:《市场周刊·市场版》2017年第01期

        摘要:入世15年以来,我国外商直接投资(FDI)发展迅速。截止2015年,吸收外资规模达1262.7亿美元,同比增长6.4%,外资流入量继续稳居全球第一。外商直接投资作为国际技术外溢的主要渠道之一,是实现我国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介绍我国FDI的发展现状,分析了FDI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提出政策建议。对充分发挥我国FDI的技术外溢效应,促进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地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经济增长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经过20多年的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日益明显。给我国的资金来源、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出口贸易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更为重要的是,FDI作为国际间要素转移的主要载体,它不仅转移了资本要素,同时进行转移的还有生产技术、管理经验、营销理念等无形资产。这对东道国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其中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东道国往往能通过其技术外溢效应及经营示范效应,形成对本国技术与管理水平提高的直接推动。世界经济史充分表明,无论对于工业化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引进外部技术都是解决技术缺口的重要方法。当今外商直接投资已成为全球技术传递的主要渠道,我国也已成为世界上引进外资最多的国家。为此,通过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对于我国获取世界先进技术信息,提高本国技术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一、理论综述

        FDI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的热点,有关研究几十年来一直在进行,近些年来因为新增长理论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跨国公司在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额迅速发展,以及计量方法的创新,如因果关系检验和协整检验,创新的VAR模型等,此项研究更是非常火热的进行。学者们利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得出了不同的分析结论。但是大多数学者得出的结论是FDI促进经济的增长,主要通过GDP的增长来表示。

相关热词搜索: 集合 减少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