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生产加工项目
投资分析报告
泓域咨询/ / 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
报告说明
机器视觉技术主要采用适合被测物体的多角度光源(可见光、红外光、X 射线等)及传感器(摄像机等)获取检测对象的图像,通过计算机从图像中提取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最终用于实际检测和控制。机器视觉技术涉及机械、电子、光学、自动控制、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等诸多领域。一套完整的机器视觉设备一般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视”,即系统的硬件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光源、镜头、工业相机、图像采集卡;第二部分是“觉”,即系统的视觉处理软件。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 47373.36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36972.1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78.04%;建设期利息 656.6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39%;流动资金 9744.59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20.57%。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正常运营每年营业收入 92000.00 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 75810.48 万元,净利润 9526.86 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 13.61%,财务净现值 4917.52 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 6.60 年。本期项目具有较强的财务盈利能力,其财务净现值良好,投资回收期合理。
本期项目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投资方向正确,资本结构合理,技术方案设计优良。本期项目的投资建设和实施无论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方面都是积极可行的。
实现“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必须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转型、率先、特色”的发展理念。机遇千载难逢,任务依然艰巨。只要全市上下精诚团结、拼搏实干、开拓创新、奋力进取,就一定能够把握住机遇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够加快实现全面提档进位、率先绿色崛起。
作为投资决策前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报告主要对项目市场、技术、财务、工程、经济和环境等方面进行精确系统、完备无遗的分析,完成包括市场和销售、规模和产品、厂址、原辅料供应、工艺技术、设备选择、人员组织、实施计划、投资与成本、效益及风险等的计算、论证和评价,选定最佳方案,依此就是否应该投资开发该项目以及如何投资,或就此终止投资还是继续投资开发等给出结论性意见,为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并作为进一步开展工作的基础。
本报告基于可信的公开资料,参考行业研究模型,旨在对项目进行合理的逻辑分析研究。本报告仅作为投资参考或作为参考范文模板用途。
目录
第一章
项目总论说明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第三章
行业前景及市场预测
第四章
建设规模与 产品方案
第五章
项目选址可行性分析
第六章
建筑技术分析
第七章
原材料及成品管理
第八章
技术方案
第九章
环保分析
第十章
安全生产
第十一章
节能方案说明
第十二章
人力资源配置
第十三章
项目规划进度
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第十五章
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第十六章
项目招投标方案
第十七章
风险评估
第十八章
项目综合评价
第十九章
附表
附表 1: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附表 2:建设投资估算一览表
附表 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附表 4:流动资金估算表
附表 5:总投资估算表
附表 6:项目总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
附表 7: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附表 8: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附表 9: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附表 10: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附表 11: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第一章
项目总论说明
一、项目名称及投资人
(一)项目名称
智能照明控制系统生产加工项目
(二)项目投资人
xx 有限责任公司
(三)建设地点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 xx(待定)。
二、编制原则
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社会效益和不境效益为重点指导思想,以技术先进、经济可行为原则,立足本地、面向全国、着眼未来,实现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1、优化规划方案,尽可能减少工程项目的投资额,以求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2、结合厂址和装置特点,总图布置力求做到布置紧凑,流程顺畅,操作方便,尽量减少用地。
3、在工艺路线及公用工程的技术方案选择上,既要考虑先进性,又要确保技术成熟可靠,做到先进、可靠、合理、经济。
4、结合当地有利条件,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资源。
5、根据市场预测和当地情况制定产品方向,做到产品方案合理。
6、依据环保法规,做到清洁生产,工程建设实现“三同时”,将环境污染降低到最低程度。
7、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劳动安全、企业卫生、消防抗震等有关法规、标准和规范。做到清洁生产、安全生产、文明生产。
三、编制依据
1、本期工程的项目建议书。
2、相关部门对本期工程项目建议书的批复。
3、项目建设地相关产业发展规划。
4、项目承办单位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5、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其他有关资料。
四、编制范围及内容
报告是以该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和国家有关法令、政策、规程等以及该项目相关内外部条件、城市总体规划为基础,针对项目的特点、任务与要求,对该项目建设工程的建设背景及必要性、建设内容及规模、市场需求、建设内外部条件、项目工程方案及环境保护、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项
目风险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测算和论证,以确定该项目建设的可行性、效益的合理性。
五、项目建设背景
机器视觉设备的应用于电子信息制造、汽车、制药、食品与包装机械、印刷机械等多个领域,多数制造商专注于各自应用领域内机器视觉产品。
随着制造业竞争加剧,成本压力迫使企业重视生产效率,从而促进了机器视觉技术的广泛应用。机器视觉技术的主要功能包括:检测与测量、引导与定位、识别与分析。
实现“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必须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转型、率先、特色”的发展理念。机遇千载难逢,任务依然艰巨。只要全市上下精诚团结、拼搏实干、开拓创新、奋力进取,就一定能够把握住机遇乘势而上,就一定能够加快实现全面提档进位、率先绿色崛起。
六、结论分析
(一)项目选址
本期项目选址位于 xx(待定),占地面积约 111.63 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
(二)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项目建成后,形成年产智能照明控制系统 50000 套的生产能力。
(三)项目实施进度
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 24 个月。
(四)投资估算
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 47373.36 万元,其中:建设投资 36972.1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78.04%;建设期利息 656.60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1.39%;流动资金 9744.59 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 20.57%。
(五)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 47373.36 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 有限责任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33973.36 万元。
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 13400.00 万元。
(六)经济评价
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92000.00 万元(含税)。
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75810.48 万元。
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9526.86 万元。
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3.61%。
5、全部投资回收期(Pt):6.60 年(含建设期 24 个月)。
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17016.48 万元(产值)。
(七)社会效益
本项目实施后,可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增加国家及地方财政收入,带动产业升级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另外,由于本项目环保治理手段完善,不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本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序号
项目
单位
指标
备注
1
占地面积
㎡
74419.93
约 111.63 亩
1.1
总建筑面积
㎡
93769.11
容积率 1.26
1.2
基底面积
㎡
41675.16
建筑系数 56.00%
1.3
投资强度
万元/亩
311.38
1.4
基底面积
㎡
41675.16
2
总投资
万元
47373.36
2.1
建设投资
万元
36972.17
2.1.1
工程费用
万元
31664.32
2.1.2
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万元
4284.16
2.1.3
预备费
万元
1023.69
2.2
建设期利息
万元
656.60
2.3
流动资金
9744.59
3
资金筹措
万元
47373.36
3.1
自筹资金
万元
33973.36
3.2
银行贷款
万元
13400.00
4
营业收入
万元
92000.00
正常运营年份
5
总成本费用
万元
75810.48
""
6
利润总额
万元
12702.48
""
7
净利润
万元
9526.86
""
8
所得税
万元
3175.62
""
9
增值税
万元
3046.99
""
10
税金及附加
万元
3487.04
""
11
纳税总额
万元
9709.65
""
12
工业增加值
万元
23865.65
""
13
盈亏平衡点
万元
17016.48
产值
14
回收期
年
6.60
含建设期 24 个月
15
财务内部收益率
13.61%
所得税后
16
财务净现值
万元
4917.52
所得税后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
一、行业背景分析
(一)控制线缆组件领域发展概况
作为智能设备的关键原材料,控制线缆组件是将电连接器或各种电、光、声元器件与线缆通过特殊的工艺方法连接及防护封装处理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和接口的电气系统组件,其作用是直接实现设备和设备之间、设备内部各功能模块之间的电、光信号以及电流的连接与分离。
(1)控制线缆组件的主要应用领域
目前全球控制线缆组件产品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汽车、电信/数据通信、计算机和外围设备、工业、军事/航空航天、运输、消费者、医疗、商业/办公等,根据 2016 年全球线缆组件应用领域统计数据 2,汽车是线缆组件最大的应用领域,占比达 29.5%;其次是电信/数据通信,占比 17.2%;计算机和外围设备占比 14.1%;工业领域占比 10.2%。上述应用领域中产品相关性最密切的主要是商业/办公领域、工业领域、汽车领域:
①商业/办公领域
商业办公领域包括商业办公设备、金融设备等,其中金融设备种类繁多,包括银行卡及自助设备、现金处理设备、金融辅助专业设备、销售点终端系统、支票处理设备等。
金融设备的主要客户为银行等金融机构,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涉及到精密机械、电子、测控、光学、电磁学、工业设计、软件开发等多个学科及领域。金融设备主要处理对象与资金业务相关,设备的技术可靠性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银行客户的资金安全,故客户对金融设备产品性能的稳定性、可靠性有较高要求。因此金融设备中使用的控制线缆组件需要具备稳定性好、可靠性高的优良品质。
全球金融设备市场发展迅速,发达国家金融设备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发展中国家金融设备市场呈高速增长的态势。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自助设备市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 ATM 设备已增加为 96.06 万台。
近年来,全球金融自助设备中零售自助结账设备投入使用量逐年增加,根据伦敦 RBR 研究机构预计 2022 年全球将有 40 万台零售自助结账设备。零售自助结账设备发展前景良好。
②工业领域
工业领域主要为工业用生产仪器和设备,而半导体设备是工业用仪器和设备的核心。根据 SemiconductorIndustryAssociation 公布的数据 3,2017 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为 4,122 亿美元。
控制线缆组件在工业生产设备中的作用是设备内部各功能模块之间的数据信号、电流的传输,以实现设备控制功能。工业领域的高速发展为控制线缆组件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③汽车领域
汽车工业是我国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2009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跃居全球第一,并持续保持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地位。
汽车控制线缆组件是汽车连接电路的网络主体,负责连接汽车的电气电子部件并使之发挥功能,它既要确保传送电信号,也要保证连接电路的可靠性,向电子电气部件供应规定的电流值,防止对周围电路的电磁干扰,避免电气短路。随着汽车产销量稳步增长,汽车控制线缆组件未来仍具备较大发展空间。
(2)控制线缆组件市场概况及规模
①国际市场
目前全球线缆组件生产企业中,欧美与日韩厂商是全球市场的领导者,技术实力雄厚,规模庞大,占据着各细分应用行业较大的市场份额。国际知名线缆组件生产企业凭借其先进的技术优势,长期的配套供给及丰富的生产经验,主导着全球线缆组件市场,是全球市场规则的制定者、产品技术发展方向的引领者。
国内厂商尽管起步较晚,但依然拥有其他国家厂商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是依靠广阔的国内市场,随着我国汽车、电信、数据通信、计算机、工业、消费类电子等行业的高速发展,国内线缆组件领域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中国线缆组件市场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线缆组件市场;二是人力成本优势,中国拥有着充沛的劳动人口,人力成本较发达国家相比优势明显;三是配套产业完善,国内拥有行业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不论是原材料还是生产所需的各种制造设备、技术支持。基于以上因素,全球主要的线缆组件厂商均在中国设立工厂,进行就近配套和本地化服务。随着中国厂商技术研发能力及管理能力的提升,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能力将得到有效提高。
根据全球线缆组件市场统计数据 4,2016 年全球线缆组件市场规模为 1,397 亿美元,预计 2022 年将达到 1,985 亿美元。中国是 2016年最大的线缆组件市场,市场规模占比为 28.9%。
②国内市场
近几年随着中国市场对线缆组件产品需求的增加,以及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吸引了国际线缆组件企业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在与国际知名生产企业的直接市场竞争中,国内部分生产企业通过学习、消化、吸收国外先进企业的先进技术、生产工艺、管理经验,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随着工业制造的专业化、智能化、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内生产企业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研发水平。
根据客户的要求,设计整套线缆组件解决方案以满足产品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的市场需求。我国线缆组件领域经历多年的发展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依然存在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数量多且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
随着我国汽车、电信、数据通信、计算机、工业、消费类电子等行业的高速发展,国内线缆组件领域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根据全球线缆组件市场统计,2016 年中国线缆组件市场规模为 404 亿美元,市场规模占比为 28.9%,预计 2022 年将达到 617 亿美元。
(3)控制线缆组件领域的主要壁垒
①认证壁垒
控制线缆组件的下游行业如汽车、电信/数据通信、计算机和外围设备、军事/航空航天、商用行业等对其结构件或零部件的技术质量要求相对较高,各个国家各个行业均有对应的不同的质量与安全性认证标准。产品取得认证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金投入,对企业的产品研发设计能力和制造水平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新进入者构成一定的障碍。
此外,上述行业生产企业对线缆组件供应商的选择会非常谨慎,通常需要考虑供应商的技术能力、品牌形象、管理体系、质量体系、环境体系、生产管理流程、产品质量稳定性等多方面因素,因此进入客户采购体系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考察。
考虑到进入客户采购体系的时间和沟通成本,以及对产品供应的稳定性、及时性等多方面要求,一旦进入客户采购体系便形成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新供应商想要进入客户采购体系具有一定难度。
②工艺技术壁垒
控制线缆组件既要确保传送控制信号,也要保证连接电路的可靠性,对产品的研发、生产工艺技术、质量控制等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控制线缆组件主要下游行业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快,产品需求也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的特征,客户定制化要求高,且产品不定型和结
构频繁变化,对控制线缆组件生产企业设计、研发、生产效率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控制线缆组件生产厂商经过长期积累,在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生产效率、参与客户的产品开发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对拟进入本行业的生产企业形成了技术壁垒。
③生产组织和管理水平壁垒
当前控制线缆组件的下游市场需求更加趋向于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故控制线缆组件生产商在原材料采购、生产运作、市场销售等生产管理环节必须采用精益管理和柔性生产模式以应对存货及经营风险。只有具备全面出色的系统化管理能力,生产企业才能够保证原材料及产成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向客户供货的高效持续性。突出的管理水平源自于高效的管理团队和持续不断的管理技术革新,行业新进入者通常情况下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起高效的管理团队和有序的管理机制,从而形成一定的行业进入壁垒。
二、产业发展分析
1、有利因素
根据《中国制造 2025》、《“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以及《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 年)》,我国已经将发展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制造业作为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控制线缆组件
作为计算机控制设备等高端、智能装备的重要上游产品,在国家政策大力推进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的背景下,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市场空间。除此之外,国家对医疗、金融等行业的鼓励政策,亦对控制线缆组件领域的发展产生推动作用。
随着全球进入电子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时代,控制线缆组件在电子产品和设备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在工业及商业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等下游领域,随着产品技术的不断升级换代,带动了对控制线缆组件持续增长的需求。在中国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带动下,我国控制线缆组件领域中具备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将依靠自身技术能力和服务能力,扩大市场供给,增强技术竞争力,从而逐步提升中国企业在控制线缆组件领域中的话语权,缩小与国际知名厂商之间的差距。
随着全球贸易自由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全球经济日益趋于一体化,企业更加倾向于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最佳供应商,采购品质优良、价格合理的物料,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其销售体系、采购体系、供应体系均形成了全球化供应的格局。全球采购逐渐成为跨国公司、国际化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途径。中国以其强大的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的技术研发和服务能力受到国际市场的青睐。
控制线缆组件作为各大应用领域不可或缺的产品,在全球采购趋势下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产业升级,提升整体技术水平和竞争力。随着控制线缆组件领域的发展,其中具备竞争力的企业已成功进入国际市场。全球采购为国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建立稳定销售渠道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控制线缆组件领域的上游主要为线缆、连接器、其他配件等;下游主要为汽车、电信/数据通信、计算机和外围设备、工业、军事/航空航天、运输、消费者、医疗、商业/办公等领域。下游行业的发展与控制线缆组件领域有着重要的关联,从整体发展来看,下游行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国内控制线缆组件领域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近年来世界各国纷纷在工业制造方面发力,德国提出的“工业 4.0”成为工业技术发展的标杆。为了保持在世界制造业中的竞争地位,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以支持我国工业从“中国制造”向着“中国智造”转型,如《中国制造 2025》、《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 年)》等。国家政策及战略的支持,有利于提升机器视觉产品在制造领域的使用率。
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对“机器换人”的需求日益提升。我国人口结构趋向老龄化使得劳动力成本进一步提高,这就导致我国劳动密集型
制造业存在大量机器设备更新换代的需求,因此我国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对机器视觉系统需求潜力巨大。
近年来我国制造业持续快速发展,建成了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有力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奠定了世界制造大国地位。然而,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同时,在中国不断融入国际分工的过程中,国际市场对于中国产品的质量要求不断提高,这就导致我国制造业对机器视觉系统精确性与准确性的大量需求,机器视觉系统能够充分帮助中国企业实现生产过程中的精确生产与质量控制,必将得到越来越高的普及和重视。
机器视觉的应用已渗透国民经济多个主要行业,包括电子信息制造、汽车、制药、食品与包装机械、印刷机械等领域。
目前,电子信息制造业对机器视觉设备具有较高的需求。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全球创新较活跃、带动性较强、渗透性较广的领域,也是全球竞争的战略重点。电子信息制造业在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近年来,中国的电子制造厂商
和代工厂商大量采购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取代人工,以应对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日益上升,机器视觉设备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快速应用。
下游行业的发展与机器视觉领域有着重要的关联,下游行业的企业新建生产线或对原有生产线更新都会对机器视觉产品产生较大的需求。目前及未来数年,我国仍是世界制造中心,下游行业的发展情况良好,这决定了制造企业对机器视觉设备采购的大量需求。虽然近年来,机器视觉产品在我国已有一定应用,但无论是其应用范围还是应用的数量与规模而言,我国机器视觉渗透率远低于欧美市场,同时全球高端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市场缺口巨大,因此未来国内机器视觉市场空间广阔。
2、不利因素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控制线缆组件领域虽然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但主要集中在低端通用型产品上,应用在中高端产品领域如高端智能装备、金融电子等方面需要较完善的个性化解决方案。设计研发能力不足使得国内多数企业市场竞争力偏弱,中低端市场产品的产能过剩和企业间的同质化竞争阻碍该领域的创新步伐和健康发展。
控制线缆组件产品生产过程中需要人工操作,逐年上升的人力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压缩利润空间,只有通过增加设计研发能力、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增加产品价值,才能维持稳定的利润水平。
与机器视觉市场需求的高速增长相比,机器视觉领域人才发展速度较慢。由于我国的整个机器视觉教育培训滞后,加上该领域发展时间不长,人才培育和积累不足,致使相关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由于机器视觉领域技术涉及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等诸多交叉学科,且机器视觉应用渗透各个行业(包括电子信息制造、汽车、制药、食品与包装机械、印刷机械等领域),因此对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技术水平要求都较高。综上,专业人才的短缺对该领域的快速发展存在一定制约。
机器视觉设备主要由光源、镜头、相机、图像采集卡以及视觉处理软件五个部分组成。在整个产业链条中,处在领域上游是各个零部件生产商,主要包括光源、镜头、工业相机、图像采集卡、视觉处理软件、控制线缆组件等提供商。
机器视觉领域具有技术密集型特点,技术综合性较强,整体水平的提升需要相关配套行业的协调发展。虽然我国的基础元器件、基础材料等产业近年来已取得了一些进步,但限于国内相关产业起步较晚、
自主创新能力较弱等因素,机器视觉系统中的上游产品如镜头、相机感光元器件等重要零部件与国际水平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零部件的配套能力较弱,对机器视觉领域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
“十三五”时期,我区发展面临诸多机遇和有利条件。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大判断没有改变,但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发生深刻变化,正在由原来加快发展速度的机遇转变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正在由原来规模快速扩张的机遇转变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机遇,我区推动转型发展契合发展大势。
“十三五”时期,我区发展也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从宏观形势看,世界经济仍然处于复苏期,发展形势复杂多变,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传统产业面临重大变革,区域竞争更加激烈,要素成本不断提高,我区发展将不断面临新形势、新情况和新挑战。从自身来看,我区仍处于产业培育的“关键期”、社会稳定的“敏感期”和转型发展的“攻坚期”,有很多经济社会发展问题需要解决,特别是经济总量不够大、产业结构不够优、重构支柱产业体系任重道远,资源瓶颈制约依然突出、创新要素基础薄弱、发展动力不足等问题亟需突破,维护安全稳定压力较大,保障和改革民生任务较重。
第三章
行业前景及市场预测
一、行业基本情况
(一)行业主要政策
1、《中国制造 2025》
实施工业产品质量提升行动计划,针对汽车、高档数控机床、轨道交通装备、大型成套技术装备、工程机械、特种设备、关键原材料、基础零部件、电子元器件等重点行业,组织攻克一批长期困扰产品质量提升的关键共性质量技术,加强可靠性设计、试验与验证技术开发应用,推广采用先进成型和加工方法、在线检测装置、智能化生产和物流系统及检测设备等,使重点实物产品的性能稳定性、质量可靠性、环境适应性、使用寿命等指标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
2、《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面向生产制造全过程、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实施智能制造等重大工程,支持企业深化质量管理与互联网的融合,推动在线计量、在线检测等全产业链质量控制,大力发展网络化协同制造等新生产模式。
3、《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规划(2016-2020)》
加快推动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系统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的工程应用和产业化。
4、《“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突破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智能农业机械装备,开展首台套装备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提高质量与可靠性。
5、《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 年)》
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模式,研发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五类关键技术装备。
6、《国家工业基础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标准研制、先进基础工艺标准研制等。
(二)机器视觉设备所属细分领域基本情况
1、机器视觉领域发展概况
(1)机器视觉技术的特点
机器视觉技术主要采用适合被测物体的多角度光源(可见光、红外光、X 射线等)及传感器(摄像机等)获取检测对象的图像,通过计
算机从图像中提取信息,进行分析、处理,最终用于实际检测和控制。机器视觉技术涉及机械、电子、光学、自动控制、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等诸多领域。一套完整的机器视觉设备一般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视”,即系统的硬件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光源、镜头、工业相机、图像采集卡;第二部分是“觉”,即系统的视觉处理软件。
机器视觉技术将“机器代替人眼”的理念应用于工业制造中,相比于人眼观测,具有精确性强、速度快、适应性强、客观性高、重复性强、检测效果稳定可靠、效率高、方便信息集成等优点,是工业制造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未来发展方向。
(2)机器视觉技术的功能
随着制造业竞争加剧,成本压力迫使企业重视生产效率,从而促进了机器视觉技术的广泛应用。机器视觉技术的主要功能包括:检测与测量、引导与定位、识别与分析。
①检测与测量
检测又可分为高精度定量检测(如显微镜照片的细胞分类、机械零部件的尺寸和位置测量)和定性或半定量检测(如产品的外观检查,装配线上的零部件识别定位)。在一些不适合人工作业的危险工作环
境或人类视觉难以满足要求的场合,机器视觉可以高效替代人工视觉;同时在大批量工业生产过程中,用人工视觉检查产品质量效率低且精度不高,用机器视觉检测方法可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的自动化程度。
②引导与定位
机器视觉的引导定位功能主要是基于机器视觉的数据输出实现空间的精准定位,可用于指引机器人在大范围内的操作和行动。
③识别与分析
相对于检测与测量、引导与定位而言,系统识别文字、图形、条码的技术难度更大,工业领域的机器视觉技术不仅要具备外部图形的收集能力,对图像分析软件的深度分析能力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工业领域的机器视觉识别与分析功能多应用于一维码、二维码的解码、光学字符识别和确认。
(3)机器视觉设备的主要应用领域
机器视觉设备的应用已渗透国民经济多个主要行业,包括电子信息制造、汽车、制药、食品与包装机械、印刷机械等领域。
目前,电子信息制造业对机器视觉设备具有较高的需求,主要原因包括两方面:(1)电子设备对产品的质量和精细程度的要求不断提
高,相对于人眼观测,机器视觉能够满足更高的精度要求;(2)电子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加快使得电子设备制造企业不断升级更新设备,机器视觉设备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电子信息制造业是全球创新较活跃、带动性较强、渗透性较广的领域,也是全球竞争的战略重点。电子信息制造业在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力量。目前,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基地。
伴随着电子信息制造业突飞猛进的发展,作为全球电子信息制造中心的中国,也面临着新形势。制造业技术的迅速发展,整体运营成本提高的压力,以及生产厂商对设备高效性和灵活性的需求,使得电子信息制造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在整个电子信息制造业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机器视觉设备就是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在电子信息行业的典型应用。电子信息制造行业自动化、标准化程度高,是机器视觉技术应用较早的行业,也是最大的下游市场。近年来,中国的电子制造厂商和代工厂商大量采购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取代人工,以应对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日益上升,机器视觉设备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快速应用。随着
“中国制造 2025”强国战略的提出,我国机器视觉领域的规模将保持稳定快速增长。
(4)机器视觉领域市场概况及规模
①国际市场
从全球范围来看,机器视觉起源于 20 世纪 50 年代,早期研究主要是从统计模式识别开始,工作主要集中于二维图像的分析和识别;20 世纪 60 年代首次提出机器视觉的概念;20 世纪 70 年代首次提出完整的视觉理论;80 年代至 90 年代中期,机器视觉进入蓬勃发展期,新概念、新方法、新理论不断涌现;21 世纪后,机器视觉技术高速发展并逐步走向成熟,检测、测量、识别等功能的机器视觉产品在下游行业尤其是工业制造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而基于 LED 光源的任意光场设计使机器视觉在各种行业应用成为可能。
②国内市场
相比于国外完整且成熟的产业链,国内机器视觉领域起步较晚,起步于 20 世纪 80 年代的技术引进。国内机器视觉产品最早应用于半导体和电子行业,直到上世纪 90 年代末,随着工业自动化以及智能化程度的提高,机器视觉逐步大量应用于生产制造中。目前我国机器视
觉领域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市场容量在快速增长、应用领域逐渐扩大,机器视觉相关企业数量也在快速增加,未来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我国已成为机器视觉发展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机器视觉主要用于产品质量检测、测量、引导定位、识别分析等,一方面替代人工视觉,另一方面用于提高生产的柔性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在大批量生产中,用机器视觉检测方法可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人工风险。
(5)机器视觉领域的主要壁垒
①技术壁垒
机器视觉领域具有典型的技术密集型特点,对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要求较高,核心技术的积累和持续的技术创新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
机器视觉的核心技术在于图像处理算法的编写和软硬件部件在实际应用中的紧密、流畅结合,好的算法可以带来更快的检测速度和更高的精度,图像处理算法需要在硬件产品上得到充分应用,算法的优化和软硬件产品的结合需要在大量的工程应用中不断积累。机器视觉设备应用于电子信息制造、汽车、制药、食品与包装机械、印刷机械等多个领域,不同领域内机器视觉所使用的图像处理算法和硬件存在
差异,掌握了机器视觉图像处理算法及软硬件结合等关键技术的企业将引领整个产业的发展。因此,较高的技术门槛对潜在的市场进入者构成了障碍。
②人才壁垒
机器视觉设备从技术创新、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安装调试、设备维护都需要相关人员具备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上述人才的培养或招聘需要一定的时间。虽然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上述人才的教育培训,但相对于机器视觉领域的高速发展,高端人才短缺现象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仍将存在。拥有具备专业知识和丰富研发设计经验的人才是机器视觉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足的根本。
③品牌壁垒
品牌是企业产品质量和综合服务能力的集中体现,机器视觉产品的高效、稳定运行对客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品牌的知名度以及美誉度直接影响产品的市场开拓难易程度,决定了对人才的吸引力,知名品牌一般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拥有较强的市场议价能力。
机器视觉产品的品牌创建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良好的产品品质、持续的技术创新、完善的服务体系、良好的业内口碑,才能赢得
广大客户的认可,品牌被市场所接受也需要较长的时间,从而对新入者形成一定的进入壁垒。
④客户资源壁垒
稳定的客户资源是企业持续经营的前提,只有积累一定数量的客户才能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机器视觉领域具有典型的技术密集型特点,对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技术水平、响应速度要求较高。机器视觉领域取得客户资源往往依赖于机器视觉企业的研发水平、从业经验、品牌、综合服务能力等多方面因素。拥有大量客户资源是企业长期经营和积累的结果,对潜在的市场进入者构成壁垒。
2、机器视觉领域竞争格局和主要企业情况
①竞争格局
发展初期,国内机器视觉设备市场主要由国外品牌设备所占据。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升级转型、劳动力成本的日益增长以及应用领域逐渐扩大,机器视觉设备对国内制造企业显得越来越重要,其市场需求也越来越大。国内部分具备较强研发实力的生产厂商,研发出优质的中高端国产设备,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总体而言,现阶段国内市场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部分技术实力较强的国内厂商,也在积极开拓高端市场,并在高端市场具备了一定的市场地位。
②主要企业情况
机器视觉设备的应用于电子信息制造、汽车、制药、食品与包装机械、印刷机械等多个领域,多数制造商专注于各自应用领域内机器视觉产品。
3、机器视觉领域特有的经营模式
机器视觉领域具有技术密集型特点,产品核心竞争力为技术研发,且客户对机器视觉设备的要求各异,因此本领域大部分采取订单化的生产经营模式。
4、技术水平和技术特点
未来可预见的变化趋势机器视觉技术将人类最强大、最复杂的视觉感官赋予机器,将计算机的快速性、可重复性,与人眼视觉的高度智能化和抽象能力相结合,涉及人工智能、自动控制、图像处理和模式识别等诸多交叉学科,具有跨专业、多技术融合特点,是一门非常复杂、重要的智能机器技术,对生产厂商的技术研发和整合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
二、市场分析
(一)控制线缆组件领域发展概况
作为智能设备的关键原材料,控制线缆组件是将电连接器或各种电、光、声元器件与线缆通过特殊的工艺方法连接及防护封装处理后,形成具有特定功能和接口的电气系统组件,其作用是直接实现设备和设备之间、设备内部各功能模块之间的电、光信号以及电流的连接与分离。
(1)控制线缆组件的主要应用领域
目前全球控制线缆组件产品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汽车、电信/数据通信、计算机和外围设备、工业、军事/航空航天、运输、消费者、医疗、商业/办公等,根据 2016 年全球线缆组件应用领域统计数据 2,汽车是线缆组件最大的应用领域,占比达 29.5%;其次是电信/数据通信,占比 17.2%;计算机和外围设备占比 14.1%;工业领域占比 10.2%。上述应用领域中产品相关性最密切的主要是商业/办公领域、工业领域、汽车领域:
①商业/办公领域
商业办公领域包括商业办公设备、金融设备等,其中金融设备种类繁多,包括银行卡及自助设备、现金处理设备、金融辅助专业设备、销售点终端系统、支票处理设备等。
金融设备的主要客户为银行等金融机构,产品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涉及到精密机械、电子、测控、光学、电磁学、工业设计、软件开发等多个学科及领域。金融设备主要处理对象与资金业务相关,设备的技术可靠性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银行客户的资金安全,故客户对金融设备产品性能的稳定性、可靠性有较高要求。因此金融设备中使用的控制线缆组件需要具备稳定性好、可靠性高的优良品质。
全球金融设备市场发展迅速,发达国家金融设备市场规模稳步增长,发展中国家金融设备市场呈高速增长的态势。目前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金融自助设备市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数据显示,2017年国内 ATM 设备已增加为 96.06 万台。
近年来,全球金融自助设备中零售自助结账设备投入使用量逐年增加,根据伦敦 RBR 研究机构预计 2022 年全球将有 40 万台零售自助结账设备。零售自助结账设备发展前景良好。
②工业领域
工业领域主要为工业用生产仪器和设备,而半导体设备是工业用仪器和设备的核心。根据 SemiconductorIndustryAssociation 公布的数据 3,2017 年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为 4,122 亿美元。
控制线缆组件在工业生产设备中的作用是设备内部各功能模块之间的数据信号、电流的传输,以实现设备控制功能。工业领域的高速发展为控制线缆组件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③汽车领域
汽车工业是我国经济支柱产业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2009 年我国汽车产销量跃居全球第一,并持续保持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地位。
汽车控制线缆组件是汽车连接电路的网络主体,负责连接汽车的电气电子部件并使之发挥功能,它既要确保传送电信号,也要保证连接电路的可靠性,向电子电气部件供应规定的电流值,防止对周围电路的电磁干扰,避免电气短路。随着汽车产销量稳步增长,汽车控制线缆组件未来仍具备较大发展空间。
(2)控制线缆组件市场概况及规模
①国际市场
目前全球线缆组件生产企业中,欧美与日韩厂商是全球市场的领导者,技术实力雄厚,规模庞大,占据着各细分应用行业较大的市场份额。国际知名线缆组件生产企业凭借其先进的技术优势,长期的配套供给及丰富的生产经验,主导着全球线缆组件市场,是全球市场规则的制定者、产品技术发展方向的引领者。
国内厂商尽管起步较晚,但依然拥有其他国家厂商所不可比拟的优势,一是依靠广阔的国内市场,随着我国汽车、电信、数据通信、计算机、工业、消费类电子等行业的高速发展,国内线缆组件领域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中国线缆组件市场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线缆组件市场;二是人力成本优势,中国拥有着充沛的劳动人口,人力成本较发达国家相比优势明显;三是配套产业完善,国内拥有行业发展所需的各种资源,不论是原材料还是生产所需的各种制造设备、技术支持。基于以上因素,全球主要的线缆组件厂商均在中国设立工厂,进行就近配套和本地化服务。随着中国厂商技术研发能力及管理能力的提升,其在全球市场的竞争能力将得到有效提高。
根据全球线缆组件市场统计数据 4,2016 年全球线缆组件市场规模为 1,397 亿美元,预计 2022 年将达到 1,985 亿美元。中国是 2016年最大的线缆组件市场,市场规模占比为 28.9%。
②国内市场
近几年随着中国市场对线缆组件产品需求的增加,以及中国劳动力成本优势,吸引了国际线缆组件企业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在与国际知名生产企业的直接市场竞争中,国内部分生产企业通过学习、消化、吸收国外先进企业的先进技术、生产工艺、管理经验,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随着工业制造的专业化、智能化、个性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内生产企业必须要提高自身的研发水平。
根据客户的要求,设计整套线缆组件解决方案以满足产品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的市场需求。我国线缆组件领域经历多年的发展已取得长足的进步,但依然存在产业集中度较低、企业数量多且规模小、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诸多问题。
随着我国汽车、电信、数据通信、计算机、工业、消费类电子等行业的高速发展,国内线缆组件领域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根据全球线缆组件市场统计,2016 年中国线缆组件市场规模为 404 亿美元,市场规模占比为 28.9%,预计 2022 年将达到 617 亿美元。
(3)控制线缆组件领域的主要壁垒
①认证壁垒
控制线缆组件的下游行业如汽车、电信/数据通信、计算机和外围设备、军事/航空航天、商用行业等对其结构件或零部件的技术质量要求相对较高,各个国家各个行业均有对应的不同的质量与安全性认证标准。产品取得认证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资金投入,对企业的产品研发设计能力和制造水平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新进入者构成一定的障碍。
此外,上述行业生产企业对线缆组件供应商的选择会非常谨慎,通常需要考虑供应商的技术能力、品牌形象、管理体系、质量体系、环境体系、生产管理流程、产品质量稳定性等多方面因素,因此进入客户采购体系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考察。
考虑到进入客户采购体系的时间和沟通成本,以及对产品供应的稳定性、及时性等多方面要求,一旦进入客户采购体系便形成较为稳定的合作关系,新供应商想要进入客户采购体系具有一定难度。
②工艺技术壁垒
控制线缆组件既要确保传送控制信号,也要保证连接电路的可靠性,对产品的研发、生产工艺技术、质量控制等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控制线缆组件主要下游行业产品更新换代速度较快,产品需求也呈现个性化、多样化的特征,客户定制化要求高,且产品不定型和结
构频繁变化,对控制线缆组件生产企业设计、研发、生产效率等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控制线缆组件生产厂商经过长期积累,在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生产效率、参与客户的产品开发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对拟进入本行业的生产企业形成了技术壁垒。
③生产组织和管理水平壁垒
当前控制线缆组件的下游市场需求更加趋向于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种,故控制线缆组件生产商在原材料采购、生产运作、市场销售等生产管理环节必须采用精益管理和柔性生产模式以应对存货及经营风险。只有具备全面出色的系统化管理能力,生产企业才能够保证原材料及产成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向客户供货的高效持续性。突出的管理水平源自于高效的管理团队和持续不断的管理技术革新,行业新进入者通常情况下难以在短时间内建立起高效的管理团队和有序的管理机制,从而形成一定的行业进入壁垒。
1、控制线缆组件领域竞争格局和主要企业情况
①竞争格局
控制线缆组件品类众多,下游领域应用广泛且各个领域需求特点差异性较大,因此各厂商凭借自身的技术特点和优势以及在不同细分市场的供给经验和客户积累,从而形成了针对特定下游领域客户的产
品设计研发能力、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部分厂商业务还涉及上游的线缆和连接器的制造,以满足特殊领域需求。
②主要企业情况
控制线缆组件广泛应用于汽车、电信/数据通信、计算机和外围设备、工业、军事/航空航天、医疗、...
相关热词搜索: 分析报告 控制系统 生产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