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 备战 2021 年高考地理全真模拟卷(江苏专用)·2 月卷 第二模拟 共 (本卷共 25 小题,满分 100 分,考试用时 75 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 22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4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2021· 江苏南通市· 高三期末)北京时间 2020 年 7 月 23 日 12 时 41 分,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110.72°E,19.61°N),我国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正式开启火星探测之旅。“天问一号”计划在 2021 年 2 月进入环火星轨道。下图为天问一号飞行轨迹及发射与到达时火星的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 1-3 题。
1.天问一号发射和到达火星时,天文爱好者肉眼观测到火星的主要时间段分别是(
)
A.上半夜 下半夜 B.上半夜 上半夜 C.下半夜 上半夜 D.下半夜 下半夜 2.“天问一号”发射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全球处于 23 日的范围小于 2/3 B.发射场火箭影子朝向接近正北 C.地球逐渐靠近公转轨道的远日点 D.发射场以干燥的陆风为主 3.从“天问一号”发射,到进入环火星轨道期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各地昼长逐渐变短
B.曾母暗沙正午太阳高度先减小后增大 C.漠河会出现极夜现象 D.昆明市日出方位变化为东北→正东→东南
【答案】1.C
2.B
3.D 【解析】1.读图留意探测其发射时的地球位置、火星位置、太阳位置三者之间的关系。如下图:
B 点为 0 点,A点处于晨线上,属于晨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 6 点,图中能观测到火星的时段大致处于0 点—6 点,为下半夜。当探测器到达火星时,如下图:
C 点地方时为 0 点,D点处于昏线上,属于昏线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 18 点,图中能观测到火星的时段大致处于 18点—0 点,为上半夜。综上分析可知,故选 C。
2.发射时 120°E 地方时为 23 日 12:41,180°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地方时为 23 日 16:41,全球处于 23 日的范围大于 2/3,A错误;文昌经度 110.72°E,北京时间 12:41 时文昌近于正午,此日太阳直射点应位于其以南,火箭影子接近正北,B 正确;7 月 23 日,地球已过了公转轨道远日点(7 月初),C 错误;文昌处于海南岛东部沿海,此时接近正午,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应以海风为主,D错误。故选 B。
3.从 7 月 23日到冬至,我国各地昼长逐渐变短,冬至以后,昼增长,A错误;我国最南端曾母暗沙位于 4°N,7 月 23 日到 2 月间,正午太阳高度应是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B 错误;漠河位于我国领土最北端(53°N),位于极圈以外,无极昼极夜现象,C 错误;此期间太阳直射点由北半球经赤道移到南半球,昆明日出方位为东北→正东→东南,D正确。故选 D。
( (2021· 江苏南通市·)
高三期末)在冬季,室外停放的汽车玻璃上会起一层厚厚的霜,严重影响司机的视线,如不及时处理,容易引发交通事故。下图为一玻璃起霜的汽车,据此完成 4-5 题。
4.冬季的夜晚,车霜容易形成的有利天气条件及最易起霜的位置是(
)
A.有云无风车外 B.有云有风车内 C.晴朗有风车内 D.晴朗无风车外 5.下列防止车窗起霜的措施,可行的是(
)
A.开启汽车除霜模式 B.开暖风不停吹玻璃 C.玻璃上盖一层棉布 D.打开车窗通风散气 【答案】4.D
5.C 【解析】4.由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冬天 ,车内温度高于室外,温度较低的车外与外界水汽接触,造成水汽凝结在车身上形成霜,晴朗无风的夜晚,大气保温作用弱,地面降温快,无风使水汽不易散失,易形成霜,D 正确。故选 D。
5.由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开启汽车除霜模式、开暖风不停地吹玻璃都可以在结霜后,汽车启动用于除霜,不是防止车窗起霜的措施,A、B 错误。玻璃上盖一层棉布,水汽凝结形成霜会附着在面上,防止车窗起霜,C 正确;打开车窗通风散气不能防止车窗起霜,D 错误。故选 C。
( (2021· 江苏七市·)
高三联考)沧海桑田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研究古地层及其与地质构造关系,重塑地貌形成过程,对当地社会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海平面基准线是海拔高度 0m 的起算线。下图为“我国东南部某地海平面基准线以下地质构造示意图”。读图完成 6-7 题。
6.该地地质作用过程依次为(
)
A.下沉沉积、岩浆侵人、抬升侵蚀、下沉沉积、断裂升降 B.抬升侵蚀、断裂升降、岩浆侵人、下沉沉积、断裂升降 C.岩浆侵人、下沉沉积、断裂升降、抬升侵蚀、下沉沉积 D.下沉沉积、抬升侵蚀、断裂升降、岩浆侵人、下沉沉积 7.对该区域地貌的推断,正确的是(
)
A.甲地受风力侵蚀,地势低平 B.乙地因断裂下陷,蓄水成湖 C.丙地因岩浆活动,奇峰林立 D.丁地断裂抬升,地势较高 【答案】6.A
7.D 【解析】6.该地地质作用过程依次为:先是地壳下沉沉积形成沉积岩 1-7;然后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然后地壳抬升,外力侵蚀,在 7 岩层表层形成侵蚀面;然后地壳下沉,接受沉积,形成沉积岩层 8;最后岩层断裂,甲、丙断层下陷,乙、丁断层上升,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
7.对该区域地貌的推断,正确的是丁地断裂抬升,地势较高,D 正确。甲地位于东南沿海,降水多,主要受流水侵蚀,A 错。乙地断层上升,不会形成湖泊,B 错。丙地因外力作用,形成奇峰林立,C 错。故选 D。
( (2021· 江苏南京市、盐城市·)
高三一模)国家地质科考队计划在夏季赴我国某山体进行植被考察,下图为该山体植被的垂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 8-9 题。
8.图示山体可能位于(
)
A.滇 B.川 C.鲁 D.新 9.下图能正确表示该山体植被垂直带谱的是(
)
A. B.
C. D.
【答案】8.D
9.C 【解析】8.根据图示信息,该山体的基带为荒漠带,说明其所处气候区为温带大陆性气候,所以 D 正确;A、B、C 错误。所以选 D。
9.根据图示信息,北坡的雪线位置低于南坡,且北坡由山地针叶林分布,南坡没有,所以 C 正确,A、B、D 错误。所以选 C。
( (2021· 江苏南京市、盐城市· 高三一模)“虹吸效应”是指区域的中心城市吸收了周边城市的各种资源,随着资源的聚集,中心城市的吸引力会越来越强,周边城市的人才会逐渐流失的现象。“外溢效应”是指中心城市受政策影响以及过度聚集的拥挤导致其技术、人才、产业、资金等向外围地区迁移,从而促使外围城市的经济发展的现象。下图为广东省 2012-2017 年户籍人口逐年净迁移人数(万人)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10-11 题。
10.上图反映出人口迁移的变化是(
)
A.穗深人口迁入 2013 年达最大值
B.三四线城市人口净迁出 2013 年达最大值
C.佛惠莞年人口迁入数持续上升
D.2015-2016 年佛惠莞人口变化幅度最大 11.广州、深圳的“虹吸和外溢效应”引起的人口迁移,其带来的影响是(
)
A.加快城市职能转变 B.加重城市社会负担 C.导致城市发展停滞 D.促进城市协同发展 【答案】10.B
11.D 【解析】10.读图可知:上图反映出人口迁移的变化是三四线城市人口净迁出 2013 年达最大值,B 正确。穗深人口迁入 2014 年达最大值,A 错。佛惠莞年人口迁入数波动上升,C 错。2016-2017 年佛惠莞人口变化幅度最大,D 错。故选 B。
11.广州、深圳的“虹吸和外溢效应”引起的人口迁移,其带来的影响是技术、人才、产业、资金相互的交流和调配,促进城市协同发展,D 正确。跟城市职能转变无关、不会加重城市社会负担、会促进城市发展,ABC 错,故选 D。
( (2021· 南京市大厂高级中学高三月考)“山高峡深一线天,九山微水一分田”。这是地处秦巴山区的巫溪县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巫溪洋芋”口感酥软、细腻、微糯,淡香,在巫溪有悠久的种植传统,过去由于品种退化等原因,“巫溪洋芋”产量不高,商品化率低,一度成为贫困山区的“名片”。近年来,近年来,巫溪县充分利用当地富钾紫色土、充足的光照、较大的昼夜温差等优势,建立马铃薯脱毒繁育基地为薯农提供良种,引进比利时 ARAH 马铃薯晚疫病预测预报模型,建立苗情监测点指导大田生产,使传统的“土豆豆”变成了增收致富的额“金豆豆”。2020 年 9 月 14 日,“巫溪洋芋”以其优良品质,成功入选首批 100 个中欧互认证的中国地标农产品。据此完成 12-13 题。
12.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优质的“巫溪洋芋”宜种植在(
)
A.高山的山顶附近
B.长江的河谷地带
C.海拔较高的缓坡
D.人造的温室大棚 13.与“巫溪洋芋”成为优质的中国地标农产品直接关系最小的是(
)
A.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 B.先进的土豆种植技术 C.当地工矿企业布局少 D.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答案】12.C
13.D 【解析】12.据材料“巫溪县充分利用当地富钾的紫色土、充足的光照、较大的昼夜温差等优势,建立马铃薯脱赤繁育基地为薯农提供良种……”,可知,优质的“巫溪洋芋”宜种植在海拔较高的缓坡,因为这里土层较厚、光照充足,受山谷风影响,山坡昼夜温差大,C 正确;高山山顶附近,土层薄,温差小,故 A 错误;
河谷地带,光照不足,故 B 错误;温室大棚,温差小,故 D 错误,所以该题选 C。
13.根据材料该地引进比利时 ARAH 马铃薯晚疫病预测预报模型,建立苗情监测点指导大田生产,以及种植历史悠久,表明“巫溪洋芋”有先进的土豆种植技术,故 B 错误;当地具有富钾紫色土、充足的光照、较大的昼夜温差等独特的自然环境,故 A 错误;该地位于贫困山区,工矿企业布局少,污染小,故 C 错误,国家政策的支持在材料中并未表明,直接关系最小,D 符合题意。故应选 D。
( (2020· 南京市中华中学高三月考)产业结构超前系数(E)是指某一产业增长相对于整个产业经济系统增长趋势的超前程度,可用来测定某产业结构的变动方向。当 E>1 时,表示产业超前发展,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当 E<1 时,则表示产业相对滞后发展,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粤东、粤西地区和粤北山区是广东省除珠江三角洲以外的其他地区,习惯上被合称为“粤东西北”,属于广东省内经济欠发达地区。下表示意2010~2019 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和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读下表完成 14-15 题。
时间 产业结构超前系数 时间 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劳动密集型 资源密集型 资金、技术密集型 2010-2013 -2.35 0.87 0.52 2010-2019 1.51 0.66 -0.08 2014-2016 -1.10 2.13 1.35 2017-2019 0.88 0.21 1.31 14.2010~2019 年,“粤东西北”(
)
A.第一产业滞后发展趋势减缓 B.第二产业超前发展趋势稳定 C.第三产业超前发展趋势波动 D.地区三大产业发展趋势相同 15.2010~2019 年,“粤东西北”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可能是(
)
A.第二产业生产力水平下降 B.制造业分工协作程度较低 C.产业经济效益在持续降低 D.三大产业结构趋于不合理 【答案】14.A
15.B 【解析】14.由材料可知,2010- -2019 年,“粤东西北"第一产业产业结构超前系数越来越接近 1,说明滞后发展趋势减缓,A 正确;第二产业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先小于 1,后大于 1,再后来又小于 1,说明超前发展
趋势不稳定,B 错误;第三产业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先小于 1,后大于 1,超前发展趋势趋于平稳,C 错误;地区三大产业发展趋势并不相同,D 错误。所以选 A。
15.2014- -2016 第二产业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大于 1,表示产业超前发展,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A 错误;由2010- -2019 年“粵东西北”产业结构和制造业行业结构超前系数表中可看出,制造业分工协作程度较低,B正确;2017- -2019,第一二产业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均小于 1,第三产业产业结构超前系数大于 1,说明第一二产业所占比重呈下降趋势,第三产业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所以产业经济效益在持续增加、三大产业结构趋于合理,C、D 错误。所以选 B。
( (2020· 江苏盐城市· 盐城中学高三月考)风陵渡位于豫陕晋三省交界处(下图),历史上商旅云集,是黄河上的重要渡口。风陵渡上游河段摆动频繁。1970 年黄河铁路大桥建成,风陵渡航运业务受到影响;20 世纪 80 年代风陵渡货运量急剧增加;1994 年风陵渡黄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此处商旅云集的盛况逐渐消失。据此完成 16-18 题。
16.风陵渡成为图示地区的重要渡口,主要是由于该河段(
)
A.水位季节变化小 B.含沙量小 C.流速平缓 D.河道稳定 17.20 世纪 80 年代风陵渡货运量急剧增加,得益于(
)
A.商贸快速发展 B.水运条件改善 C.渡口旅游兴起 D.铁路运力下降 18.1994 年以后风陵渡商旅云集盛况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
A.交通流量减小 B.基础设施陈旧 C.无需在此中转 D.货运量减小 【答案】16.D
17.A
18.C 【解析】16.该地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A 错误。风陵渡位于黄河大“几”字湾的最后一个大拐弯处(在晋陕豫三省交界处),属于黄河中下游地区(或曰黄土高原区),含沙量较大,B 错误。
图中显示风陵渡所在位置处于黄河拐弯处,河流由较为宽阔的水域流到狭窄水域,流速突变,C 错误。据(图文)材料,我们可知,黄河改道非常频繁,“该段黄河河道为典型的堆积性游荡河道”,也就是黄河河道(图中风陵渡上游)的摆动范围较大,而风陵渡附近河段摆动较小,河道稳定。D 正确。故选 D。
17.风陵渡位于豫陕晋三省交界处,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地域间的商业贸易活动频繁,对河运的需求量增加,使风陵渡货运量急剧增加,A 正确。故选 A。水运条件并没有明显改善,B 错误。旅游业对货运影响小,C 错误。该时期,铁路交通更加完善且铁路适宜大宗货物长途运输,运力不会下降,D 错误。故选 A。
18.据材料可知,1994 年风陵渡黄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公路运输较水运比,机动灵活、运输速度快更具优势,很多货物采用了公路、铁路运输,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河运,不再在风陵渡中转,商旅云集盛况消失,故 C 正确,随着经济的发展,交通流量和货运量都会增加,A、D 错。交通方式的改变导致风陵渡日益衰落,基础设施得不到相应维护,但不是盛况消失的主要原因,B 错误。故选 C。
( (2021· 江苏南通市· 高三期末)华为在 2020 年 12 月 21 日发布了 96 线中长距激光雷达,这款激光雷达拥有 150 米的探测距离,而且具有 96 线程。其可以实现城区行人车辆检测覆盖,并兼具高速车辆检测力,更符合中国复杂路况下的场景。在此之前只有一家供应商能够量产车规级激光雷达,而且这家公司所生产的车规级激光雷达只有 16 线程。下图为 96 线中长距激光雷达的优点,据此完成 19-20 题。
19.96 线中长距激光雷达技术在无人驾驶中的应用,主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遥感 B.北斗导航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 D.数字地球 20.在激光雷达团队成立不到 5 年后,华为决定绕开市场主流的“南坡”--从传统机械式激光雷达切入,华为选择难度比其高很多的“北坡”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
A.国际供应商拒绝把最新的产品卖给华为 B.主动跳过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壁垒
C.积极应对无人自动驾驶的需求 D.华为激光雷达研究基础雄厚 【答案】19.A
20.D 【解析】19.96 线中长距激光雷达拥有 150 米的探测距离,而且具有 96 线程在无人驾驶中的应用,所以主要借助的地理信息技术是遥感,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
20.华为选择难度比其高很多的“北坡”最不可能的原因是华为激光雷达研究基础雄厚,因为中国这方面的技术研究比较落后,赶不上发达国家,所以要选择难度比其高很多的“北坡”。争取弯道超车。D 符合题意。ABC 不合题意。故选 D。
( (2021· 江苏南通市·)
高三一模)岱海流域位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为内陆封闭型小流域,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 392mm.近年来,岱海的生志环境进一步恶化。下图为“岱海流域及具周边环境变化示意困”。据此完成 21-22 题。
21.岱海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水土流失导致湖泊淤积 B.风沙危害导致湖泊退缩 C.过度用水导致水位下降 D.地壳运动导致湖床下沉 22.针对岱海面积变化的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是(
)
A.退耕还湖,扩大湖泊面积 B.植树种草,防治水土流失 C.节约用水,增加入湖水量 D.设草沙障,防止流沙侵袭 【答案】21.C
22.C 【解析】21.由图可得知,湖边居民区域大大增加,耕地面积也有所扩大,所以人们生产生活过度用水导致了湖泊面积减小,故 C 对。由题干可知,此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较小水土流失不严重,故 A 错。风沙与地壳运动均没有体现,不是主要原因,BD 错。故选 C。
22.由第一题可知,湖泊面积减小主要是因为人类生产生活用水量大,所以,应采取的措施是节约用水,增加入湖水量,C 正确。此地水土流失并不太严重,B 错误;扩大湖泊面积,不能增加湖泊水量,A 错误;流沙侵袭并不是主要原因,不需要针对此采取措施,D 错误。故选 C。
二、非选择题:3 题,共 56 分。
23. (2021· 江苏南通市· 高三一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 分)
材料一 云南丽江华坪县煤炭资源丰富,曾是全国重点产煤县之一,当地社区到处都是煤炭、煤渣、煤矸石,树木、花草、屋顶常积着厚厚的煤灰。2014 年以来,华坪县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化解煤炭产能过剩,实施煤矿技术改造,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并依托得天独厚的金沙江干热河谷气候条件积极发展芒果产业。2018 年华坪芒果种植面积位居全省第一。2019 年,该县三次产业比重为 14:49.1:36.9。2020 年,华坪成功入选生态环境部公布的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
材料二 下图为“华坪县位置示意及三次产业结构统计图”。
(1)在三角坐标统计图中标出华坪县 2019 年三次产业结构比重。(2 分)
(2)推测华坪县大力开发的清洁能源并说明判断理由。(10 分)
(3)简述 2014 年后华坪县产业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6 分)
【答案】(1)
(2)清洁能源:太阳能;水能。太阳能丰富的判断理由: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干热河谷,晴天多,太阳能丰富。水能丰富的判断理由:金沙江径流量较大;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3)答:产业政策;环保需求;资源禀赋;技术创新;市场需求。
【解析】(1)“2019 年,该县三次产业比重为 14:49.1:36.9”,根据材料可知,第一产业比重为 14%,以三角坐标统计图的“第一产业”为横坐标,以“第三产业”为纵坐标,在横坐标上找到 14%并作纵坐标的平行线;第二产业比重为 49.1%,以三角坐标统计图的“第二产业”为横坐标,以“第一产业”为纵坐标,在横坐标上找到49.1%,并作纵坐标的平行线;第三产业比重为 36.9%,以三角坐标统计图的“第三产业”为横坐标,以“第二产业”为纵坐标,在横坐标上找到 36.9%,并作纵坐标的平行线。最后三条线相交的点就是所求点(见答案)。
(2)据图可知,该地所处纬度较低,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依托得天独厚的金沙江干热河谷气候条件积极发展芒果产业”,表明该地为干热河谷,晴天多,太阳能丰富。金沙江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大,所以河流的径流量较大;该地地处西南地区,地形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所以水能丰富。因此可推测华坪县大力开发的清洁能源为太阳能和水能。
(3)“华坪县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体现出影响因素有产业政策;“当地社区到处都是煤炭、煤渣、煤矸石,树木、花草、屋顶常积着厚厚的煤灰”,体现出影响因素包括环保需求;根据上题分析可知,当地太阳能、水能丰富,体现出影响因素有资源丰富;“实施煤矿技术改造”,体现出有技术创新因素;“依托得天独厚的金沙江干热河谷气候条件积极发展芒果产业”,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热带水果产量小,而市场上对热带水果的需求很大,体现出了市场需求因素。
24. (2021· 南京市大厂高级中学高三月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
昆山地处江苏东南部,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就承接了上海溢出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奠定了乡镇工业基础。上海的“星期天工程师”奔波两地,对昆山经济发展起了很大助推作用,昆山第一家上市公司是由上海与昆山合作联办的,京沪铁路开通,昆山到上海最短用时 17 分钟,随着上海地铁 11 号线延伸至昆山,以及上海、昆山两地公共交通卡通用,2017 年有超过 850 万人次的上海游客到昆山休闲旅游。在上世纪 70年代,上海发展成为我国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但到 80 年代,上海中心城市产业高度密集,城市化问题凸显,工业发展发展空问受利限制。从 20 世纪 80 年代开始,上海淘汰落后产能,完成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朝着国际化大都市目标迈进。近年来,在上述产业基础较好,区位条件优越的地方,区域发展已上升到点轴开发模式,经济获得较快发展,其中“点”指增长极,“轴”为交通干线。
(1)说明上海市对昆山的辐射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6 分)
(2)上海对外辐射,对上海自身的发展有什么意义?(6 分)
(3)试解释具备点轴开发条件的区域常形成经济活动密集区的原因。(6 分)
【答案】(1)方面:昆山承接上海疏解的部分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快推进工业化;上海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对昆山经济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交通的便捷性使上海与昆山联系更加紧密,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
(2)意义:有利于上海解决中心城市产业活动过度集中,交通拥堵地价上涨,及环境污染等问题(城市化问题);原来的主导产业向其他地区转移,为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提供发展空间(新工业用地);有利于大都市把资金、技术、人力集中到新兴产业的发展上(资金与技术)。
(3)原因:增长极以其优势(投资环境良好,效益好,发展机会多等)吸引周边产业和人口向增长极集聚(产生规模效益);由于交通干线沿线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从而降低生产成本;区域的资源和生产要素继续向增长极集聚的同时,也开始向沿线地区集中,沿线便成为经济活动密集带。
【解析】(1)根据材料“昆山地处江苏东南部,早在 20 世纪 80 年代,就承接了上海溢出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奠定了乡镇工业基础”可知,昆山承接上海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入,加快工业化进程;由“上海的„星
期天工程师‟奔波两地,对昆山经济发展起了很大助推作用,昆山第一家上市公司是由上海与昆山合作联办的”可知,上海的企业、人才等推动昆山经济快速发展;由“京沪铁路开通,昆山到上海最短用时 17 分钟,随着上海地铁 11 号线延伸至昆山,以及上海、昆山两地公共交通卡通用”可知,京沪铁路开通,使上海与昆山交通更加便捷,加强了两地之间的联系;“2017 年有超过 850 万人次的上海游客到昆山休闲旅游”可知,昆山旅游业得到了发展,并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2)由材料“上海中心城市产业高度密集,城市化问题凸显,工业发展发展空问受利限制。从 20 世纪 80年代开始,上海淘汰落后产能,完成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朝着国际化大都市目标迈进”及所学知识可知,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有利于上海分散城市职能,减轻城市压力;有利于解决城市化问题:交通堵塞、地价昂贵、及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产业转移后,为该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供发展空间;有利于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
(3)由材料“产业基础较好,区位条件优越的地方,区域发展已上升到点轴开发模式,经济获得较快发展”可知,增长极以其产业基础较好,投资环境改善,经济效益良好,发展机会多等吸引周边产业和人口向的集聚,形成规模效益;沿交通干线分布有利于减少运输费用,从而节约生产成本;区域的资源和生产要素继续在向增长极聚集的同时,也沿交通干线聚集,点轴开发区域便成为经济活动的密集带。
25. (2021· 江苏连云港市· 高三开学考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 分)
材料一研究表明,生态系统脆弱区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干扰极其敏感。玛纳斯河流域发源于北天山,自南向北流入准噶尔盆地,是我国第四大灌溉农业区。玛纳斯河流域山地、平原、沙漠、湖泊俱全,垂直分异特征明显,是我国西北典型的干旱脆弱区。新疆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研究当地土地利用和生态环境变化。
材料二下图为研学小组填绘玛纳斯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用的底图。
材料三下图为研学小组绘制的玛纳斯河流域 2000 年和 2010 年土地利用结构饼状图。
(1)分别写出①和②两地的主要农业部门。(4 分)
(2)通过实地采样后发现③地表层土壤盐度比②地高,试分析原因。(6 分)
(3)分析十年间玛纳斯河流域林地和荒漠沙地比重变化特征并推测原因。(6 分)
(4)在整个实地考察中,研学小组发现两个现象:现象 I:作为我国第四大灌溉农业区,当地从 20 世纪 90年代就开始发展节水技术,节水效益的提高促使当地人四处打井开荒,反而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现象 II:北部的玛纳斯湖区位于克拉玛依附近,地表空旷,2000 年玛纳斯湖汇集了较浅水面,但 2010 年水面完全消失。请从两个现象中任选一个并解释原因。(4 分)
【答案】(1)畜牧业 种植业 (2)③地位于玛纳斯河下游地区,河水、地下水的矿化度较高:③地粘土层能阻滞地表水下渗,导致地表水中的盐分容易在表层聚集;③处地势较低,地下水埋藏较浅,加之强烈的蒸发、蒸腾作用,导致地下水中的盐分容易上移聚集;③地不合理的灌溉:③地长期发展灌溉农业等。
(3)林地:比重下降 原因:气候变化导致林地退化;过度开垦等;荒漠沙地:比重下降 原因:开发土地资源(开垦耕地、城市工矿建设等);开展土地荒漠化治理。
(4)现象 I:人们四处打井开荒,流域灌溉实际用水量增加,加剧水资源短缺;河流萎缩,地下水位下降;加剧气候干早,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面积扩大;或现象 II:气候干早,地表空旷,风力强,蒸发旺盛;流域内截水农垦,农业耗水多;流域内人口、城市、工业发展,用水量增大。
【解析】(1)①地基岩层裸露,土层浅薄,无法发育大片森林,冰雪融水为大片草地提供优质水源,适合发展畜牧业;②地位于山麓地带,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适合发展种植业。
(2)②地靠近天山,冰雪融水通过地下岩层进入位于山脚的土壤,冲淡土壤中的盐分。②地土壤位于玛纳斯河水域面积大、盐度含量低的早期,③地在后期形成粘土层,水分易蒸发,导致地表水中的盐分在表层聚集。且③地地势低洼,地下水埋藏较浅,在加上当地农业的不合理灌溉方式,盐分较高。
(3)图中林地由 2000 年的 7%变为 2010 年的 5%,荒漠沙地由 36%变为 28%,林地和荒漠沙地所占比重均
有所减少。图中耕地面积由 15%增加到 20%,推测林地面积减少原因可能为过度开垦;同时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部分林地退化为草地。受人类活动影响,部分荒漠沙地被改良为草地和其他用地。
(4)现象 I:人们到处打井开荒,扩大农业生产面积,增加了灌溉用水量,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节水农业并不能阻止水资源的持续消耗,当地河流开始萎缩,地下水位也开始下降,最终导致土地荒漠化越发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现象 II:附近的克拉玛依油田的开采导致地下岩层松、岩层中空,湖水流失。加上当地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地表空旷,受到的风力侵蚀作用强,蒸发旺盛。流域内农业消耗大量水源,城市、人口、工业的发展,用水量激增,最终导致水面完全消失。
相关热词搜索: 年高 江苏 备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