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创建美丽乡村实施方案集合5篇

时间:2021-10-30 19:33:32 来源:网友投稿

乡村是指乡村地区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即村落或乡村聚落),乡村一般风景宜人,空气清新,较适合人群居住,民风淳朴,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创建美丽乡村实施方案5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创建美丽乡村实施方案5篇

第1篇: 创建美丽乡村实施方案

石山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南英委办[20xx]26号《关于印发英都镇建设“美丽乡村”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建设“美丽乡村”是今后5年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方向和推进工作的总抓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我村新农村建设水平,根据《英都镇建设“美丽乡村”五年行动方案(20xx-20xx年)》,结合我村实际,提出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村建设“美丽乡村”,以“生态、绿色、和谐”为主题,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化规划龙头作用,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努力把石山村建设成“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二、总体目标

着眼于城乡统筹发展,力争在5年时间内,通过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和建设无序问题、推进农业经营制度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等改革,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和民生事业建设,大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变农民生活方式、优化农村管理模式,加快农村向城镇化转变、农业向现代化转变、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变。

——村庄秀美。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到位,农民房屋建设有序,布局合理,农民房屋外观协调,体现闽南特色。

——环境优美。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内无卫生死角。常年清洁卫生,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家禽家畜圈养,农户庭院整洁,房前屋后环境干净,无乱堆乱放现象。农户自来水和无害化卫生户厕基本普及,消灭旱厕。村庄道路通达、绿树成荫、水清流畅。

——生活甜美。农业结构优化,生产、生态和文化功能进一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增多。农村教育、卫生、医疗、文化和体育等社会事业大力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健全。农民文明观念提升、生活便利、文化体育活动丰富。

——社会和美。基层组织健全,村级组织战斗力强,群众对村级班子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社会管理民主,“世纪之村”管理平台完善。农村治安良好,无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和群体性事件。

三、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设“美丽乡村”,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基础,顺应发展变化趋势,要突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注意挖掘文化内涵,展现乡村特色。

——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建设“美丽乡村”,要把落实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最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立足解决“三农”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大胆突破村庄规划建设、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发展现代农业等遇到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农民与土地的新型关系,促进农民集中居住或进入城镇。

——坚持长效推进、巩固提升。建设“美丽乡村”,要整合所有行政资源和集中全社会力量,建立可持续的长效推进工作机制,促进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协同协作的良好局面。

四、主要任务

(一)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要深入贯彻落实南安市、英都镇关于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部署,把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性工作,突出“点、线、面”综合整治,切实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

1、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全面落实村庄卫生保洁。以“一清一保一机制”,即村庄环境卫生清洁、公共场所专人保洁,农村长效保洁机制基本建立为目标,以“三清六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路、改水、改厕、改沟、改圈、改厨)为重点,完善农村垃圾“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中转、市处理”的长效收集处理机制,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推行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或改造,对全村露天厕所(旱厕)提出拆除埋填处理方案,对全村露天厕所拆除户每自行拆除一个露天厕所(旱厕)对象给予补偿300元,并同时给予补贴建无害化厕所(三化厕或环保型化粪池)1000元,力求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同时按需求村级组织建设水冲式公厕2-3个,分布园南、宫后、石坑三大片区。对全村猪舍提出整治方案,村集居区不允许建猪舍圈养猪,村集居区内原建猪舍要求农户自行拆除,猪舍按15平方以下每个补偿300元给予拆除,15平方及以上每个补偿500元给予拆除,集中攻坚整治农村生活垃圾等突出问题,确保农村环境整洁、河流水源清澈。

2、推进绿化美化建设。按照“建筑风貌好”的目标,根据分期实施的原则,组织开展改旧建新和房屋立面改造,整治旧房外观,保持古村特色,美化村庄形象,引导农户进行庭院整理,农家庭院基本实现净化、绿化、硬化。加强“四旁四地”(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宜林荒山荒地、低质低效林地、坡耕地、抛荒地)的造林绿化工作,建设村庄公共绿地。路旁两侧、水旁宜林地段绿化率达80%以上,构建优美的乡村环境。

3、开展农村生态建设。保护山水田林自然风貌。疏竣河塘沟渠,保护农村自然湿地,保持水体洁净,修复村庄水系水景,计划筹资500万元进行石山溪辖区流域整治,形成亲水环境。

(二)实施现代农业发展工程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是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注重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加强农业污染治理,大力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提高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促进农业清洁化生产;二是严格产业准入门槛,严禁“二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业到水源保护区及坂头水库库区入户。推动企业到工业项目集中区集聚,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集中治理污染。推行“循环、减降、再利用”等绿色技术,优化乡村工业产业结构。

(三)实施社会和谐促进工程

1、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医疗卫生、人口计生等社会事业,提高石山村卫生所医疗水平,全面提高农村卫生保障水平

2、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模式。逐步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全面推行“一站式、一条龙”便民服务,增强农村综合服务功能。制定和实施村规民约,实现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依法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表达利益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积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以村警务室、联防队,平安基金会为平台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3、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进“168”工作机制。加强村级组织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行保障机制。深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广“世纪之村”平台,完善农村各项管理,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监管,提高村级组织引领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农村的水平。

五、实施步骤

石山村“美丽乡村”建设分五个阶段推进:

(一)启动年(20xx年)。9月中旬,开始开展全面的动员部署。村成立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深入研究部署建设“美丽乡村”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和分解任务。

(二)行动年(20xx年)。大力开展示范项目建设。根据实际,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年初,计划投入50万扩大水源,新铺设公山至新寨尾自来水63#管道4.1公里,新建蓄水池1个,方便全村村民安全用水,到20xx年10月,完成农村土地、房屋普查建档,农村实现村庄清洁、基本消除村聚居区内猪舍、露天厕所(旱厕),并建水冲式公共厕所2-3个,做到保洁常态化和制度化。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村庄面貌明显改善。

(三)推进年(20xx)。不断加大创建力度。组织推广农村集中居住,计划征地石山村石坑柯园山40亩,投建新村、建设民房30幢面积20000平方,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农村面貌发生根本的变化。

(四)提升年(20xx)。进一步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按照上级部署推进全村农村“五证”(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宅基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林权证)的确权发放。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健全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理机制,计划筹资500万元进行石山溪辖区流域整治,形成亲水环境,美丽乡村建设总体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五)深化年(20xx年)。全面回顾建设“美丽乡村”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持续开展创建活动,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全面提升“美丽乡村”的建设水平。

第2篇: 创建美丽乡村实施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篇一:2015年最新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
  实施方案
  目录
  前言
  第一章概论
  一、项目背景
  二、规划依据
  三、村情概况
  第二章指导思想和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二、发展思路
  第三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一、有力条件
  二、发展潜力
  三、项目规划的必要性
  第四章规划目标、任务、原则
  一、规划目标
  二、规划任务
  三、规划原则
  第五章项目建设内容及进度安排
  一、项目建设内容
  二、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第六章XXX美丽乡村建设项目资金筹措
  第七章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二、社会效益
  三、生态效益
  第八章组织领导和保障措施
  一、组织领导
  二、各项保障措施
  第九章结论
  前 言
  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八届九次、十次全会要求,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充分发挥基层民主,逐步建立农民出资出劳为主体、政府奖补为引导、社会捐赠为补充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新机制,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开展“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是加强农业基础建设,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举措,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各地财政部门在积极深化“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过程中,重点选取那些群众需求最迫切、反映最强烈、利益最直接的村级公益事业作为切入点,规范议事程序,健全各项制度,调动农民参与公益事业建设的主动性,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我街道XXX村民委员会根据“政策引导、财政支持,农民自愿、农民受益,民主决策、群众监督,公开透明、上下联动”的原则,计划申报2016年XXX市XXX区XXX街道XXX村民委员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项目,XXX街道立足当前实际,着眼农村长远发展,把文明生态村创建活动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抓手,放在全街道小康建设的总盘子中进行全面科学谋划,组织了街道办、村委会、村民小组各级干部和部分村民对2016年XXX市XXX区XXX街道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项目建设项目进行了研究讨论,确定了具体建设
  项目,制定了《XXX区XXX街道XXX村民委员会2016年XXX市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根据具体建设项目和实施方案,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综合载体,本着可持续发展原则、节约用地、集约发展的原则、以人为本、尊重农民主体地位的原则、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我们进行了XXX街道XXX村民委员会2016年XXX市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美丽乡村项目建设实施方案的编制。
  第一章 概论
  一、项目背景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作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出台了一系列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策措施,对“三农”的投入大幅度增加,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2009年两次对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的实施及完善作出重要批示,2009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要求探索建立新形势下村级公益事业建设的有效机制,充分体现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
  农村税费改革前,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主要依靠村提留、“两工”(劳动积累工和义务工)。农村税费改革取消了农业税、村提留和农村“两工”,大幅度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涉农收费的行为得到了规范,各方面向农民乱收费的现象得到了遏制。同时,国家规定,村级兴办
  篇二:清源镇2015年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清源镇2015年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推进我镇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提升我镇整体形象,根据《凤山县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5年)》的总体部署和《清源镇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规划(2013-2015年)》,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目标
  按照“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打造精品”的总要求,打造团山、万宝、新发、延河 4个产业精品村,打造“团山—万宝—新发—延河—兴安”22公里美丽乡村示范带,培育星光、盘龙2个文化特色村,形成“平安—盘龙—星光”等村庄连片重点特色旅游区块,通过以点带面、以线带面,全面提升我镇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水平,力争创建哈尔滨市“美丽乡村”建设先进镇。
  二、主要任务
  (一)着力推进村庄优化整合。按照“规划科学布局美”的要求,建立健全规划体系、分类推进村庄整治,努力提升农民居住条件。
  1、建立健全规划体系。依托县级总体规划,结合清源镇实际,进一步完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形成以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为龙头,精品村(万宝村、团山村)、特色村(星光村、盘龙村)、中心村(延河村、平安村)、提档村(新发村、顺兴村)村庄发展规划为基础的规划体系,在编制规划过程中,注重把产业发展、旅游开发、环境保护、民生工程等有机结合,使规划引领美丽乡村科学发展。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实施自来水改造工程。彻底改善城镇居民吃水状况。投资238.2万元,启动供水新管网建设,延河中心村建自来水井房1座、配套供水设施,入户管线18930延长米。万宝、团山、新发3个村铺设管线14400延长米。二是实施道路硬化工程。投资983.2万元,硬化延河村屯内路7.6公里(中心村4.7公里、西岗屯2.9公里),达到城镇内道路硬化全覆盖。延河中心村铺步道板22800平方米,延河村、万宝村、新发村铺边沟17120延长米。
  (二)着力推进人居环境提升。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健全机制,突出重点,努力构建优美的农村人居环境。
  1、深入实施环境整治行动。深入推进以“两清两治一绿”(清理垃圾、清理河道、治理污水、治理六乱、村庄绿化)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延河中心村等重点村成立专职环卫队,配备环卫设施,配足配强保洁员,加强环卫一体化建设,延河村、万宝村、新发村建垃圾填埋场各1个,安装垃圾箱160个,重点抓好日常垃圾“日日清”工作,重点抓好资金保障和督查考核工作,初步形成农村环卫长效管理机制。
  2、加强农村优美环境建设。投资550万元,延河中心村建休闲广场7150平方米、安装路灯100盏。万宝村实施湿地公园二期建设,修护坡2000平方米、建橡胶坝、景观小品等。新发村改建休闲广场1万平方米,铺彩砖6000平方米、硬化篮球场600平方米、修绿地1000平方米,安装广场灯8盏、体育健身器材10套。万宝、团山、新发等6个中心村栽植绿化树10000
  株,铺草坪6000平方米,栽果树2000株。建设城镇新型住宅区,计划投资1728万元,在柳河粮库原址,建设新型住宅9600平方米。
  (三)着力推进农民创业增收。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的要求,推进产业集聚升级,拓展农业产业功能,促进农民创业就业,构筑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
  1、加快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围绕稻米、果蔬、肉鸡、苗木四大主导产业,计划投资2294万元,重点打造“一带三园五区”。“一带”即以22公里铁通公路沿线村为重点的现代农业经济发展带;“三园”即团山特色果蔬示范园200亩、万宝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4000亩、新发水稻现代农业示范园3000亩。“五区”为以星光村现代养殖小区为代表的万宝、团山、顺兴、福山5个标准化肉鸡养殖小区。2015年团山果蔬园新建大棚6栋、720平方米;万宝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扩建380亩,积极发展水田农机合作社,引进稻米深加工企业,做大做强稻米产业。实施星光现代化立体养殖小区二期建设工程,新建大棚4栋、5000平方米,配套库房、办公区、生活区各200平方米,粪便处理区400平方米,硬化净道、污道各1000延长米,建设小区与小区之间隔离水塘、绿化带12000平方米,建成花园式养殖小区。对万宝、团山、福山、顺兴4个标准化肉鸡养殖小区提档升级,维修鸡舍20栋、维修道路1200延长米,更换栅栏1500延长米,修边沟1200延长米,购刮粪机、热风炉2套,建饲料仓库1座。扶持黄牛和绒山羊养殖,引进有机生物肥生产项目,延伸产业链。
  2、提升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发挥延河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申报万宝村、盘龙村省级美丽乡村旅游扶贫村,重点抓好万宝村采摘园观光游、盘龙村垂钓休闲游、星光农庄农家乐等特色旅游业开发建设,形成乡村绿色生态旅游链条。
  (四)着力推进文明乡风培育。按照“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加强生态文明知识普及教育,积极引导村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方式和行为方式,增强村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
  1、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积极实施乡风文明“五个一”活动,即开展一项主题教育、一项德育计划、一个文明结对共建活动、一批“星级文明生态户”评选,一批文明村创建,全面提高农民文明素养。以农村基层活动场所为依托,建立一批农村业余文体活动队伍,组织“欢乐进农家”等系列活动,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
  2、促进乡村社会和谐。进一步完善农村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养老保障等公共事业配套能力,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农村社会管理,推进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深化完善“网格化管理、组团式服务”的农村社区管理模式,积极推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和民主选举法制化、民主决策民主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为内容的农村“四化一核心”工作机制,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宣传发动阶段(2015年1月至3月)。积极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和内容,发动全镇各村委会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提高“美丽乡村”创建质量和参与度。
  第二阶段:推进创建阶段(2015年4月至9月)。全镇各村委会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使乡村环境整治持续改善,镇村面貌明显改观,富民工程全面实施。
  第三阶段:全面深化阶段(2015年10月至2015年12月)。积极打造我镇“美丽乡村”典型,巩固改造成果,形成长效机制。
  四、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是一项系统性的建设工程,镇党委、政府是实施主体,村“两委”是创建主体。镇里建立了以镇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全镇美丽乡村建设的计划安排、指导协调和督查考评,同时各村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班子,由党支部书记和村民主任负总责,各网格组长、驻村干部要负责指导联系村各项工作的落实,镇各站、办负责创建工作的业务指导,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
  (二)加大资金投入。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推行项目化管理,实行专款专用,上级将给予精品村、特色村一定的资金补助。此外,鼓励不同经济成分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捐赠等多种形式参与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生态经济项目开发,
  篇三:坪城乡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坪城乡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坪城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根据省、市、县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乡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县委“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坪城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致力建设美丽新坪城,打造县内生态文明示范县,抓好长山河村、白土咀村、英鸽咀村、坪城村等示范村庄建设,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乡村。到2014年底
  全乡完成13个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乡打造成为“宜居、宜游”村居、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1、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更加突出。
  2、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处处是美景,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农村人口集聚、子女就读、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现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3、坚持保护为重。结合各村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丰富的生态理念,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特色,彰显美丽乡村,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
  4、坚持生态优先。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农业生态特色,围绕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特色农业,打造坪城大公园。
  5、坚持整合力量。建设美丽乡村与幸福村居工程、发展乡村旅游、农民住房改造、生态村庄建设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整合资源、合力推进。
  6、坚持整体推进。认真分析,结合各村的特点,合理确定各村建设目标,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提升景观。
  四、建设内容
  (一)推进“生态人居”工程。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的要求,一是改造危旧房。结合扶贫工作,加强农户建房规划引导,提高农户建房的标准,做到安全、实用、美观,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改善视觉效果。二是改造草地容貌。根据各村特色,采取新造、补植、封育等措施,优化美化草地景观,特别是公路沿线沿河两侧的绿化景观带改造,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中心村村民居住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20%以上。三是改造设施。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达到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入户率达100%。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70%以上。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交通干道以及村镇主要出入口,开展既鲜明又朴素自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整体风貌设计塑造,突出草滩地风貌和地域特色。
  (二)推进“生态环境”工程。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等项目整治。
  1、整治乡村生活垃圾。全面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垃圾集中处理的模式,合理设臵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做到户有垃圾桶,自然村有垃圾收集池,行政村负责垃圾收集,乡有垃圾填埋场,确保乡村清洁。
  2、整治乡村生活污水。清除农村露天粪坑、简易茅厕、废杂间,整治和规范生活污水排放,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每村至少要建造一座以上卫生公厕,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通过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3、整治农村畜禽污染。根据村庄特点,合理规划,整治农村死畜禽乱丢到滩地现象,动员群众填埋。拆除污染猪舍、牛栏等,村庄内畜禽养殖户实行人居与畜禽饲养分开、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畜禽养殖场全面配套建立沼气工程,达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
  4、整治广告、路牌。按照“规范、安全、美观”的要求,对公路、河道及村庄公共视野范围内的广告牌、路牌进行清理,坚决拆除有碍景观、未经审批或手续不完备的广告牌。制定广告布点控制性规划,规范各种交通警示标志、旅游标识标志、宣传牌等。
  5、整治违章搭建。按照“谁建造、谁所有、谁清理”的原则,坚决拆除违章、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对废弃场所进行整治、复绿,建设村野公园,整治农村供电、网络、电视电话线路乱拉乱接问题,规范网络、线路的布局,促进村庄规范、整洁、美观。

第3篇: 创建美丽乡村实施方案

乾县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努力形成城乡区域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为全面建成小康乾县奠定基础,按照中省关于加快“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转型升级有关会议精神及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围绕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总规划,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根本,以展现农村生态魅力为特色,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为载体,大力推进“环境提升”、“创业增收”、“文明培育”和“服务提升”四大工程,实现人居环境、自然生态、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社会保障、社区服务以及农民素质的全面提升,逐步打响“文明乾县,幸福家园”乾县美丽乡村建设品牌,将全县农村建设成为生态宜居、聚商宜业、魅力宜游、统筹发展的美丽乡村。

二、工作原则

(一)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农民群众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着重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真正做到美丽乡村建设依靠农民、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由全体农民共享。

(二)坚持量力而行。立足农村经济基础、资源秉赋、区位优势、人文积淀等条件,实行梯次培育,突出建设重点,分类制定创建项目,避免无序冒进,确保取得实效。

(三)坚持建管并举。整合资源,优先配置重点项目,强化项目绩效考核,科学管理和使用项目资金。把长效管理作为重中之重,巩固建设成果,落实完善村庄长效保洁机制。

(四)坚持特色培育。围绕建设“宜居宜业、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根据各村实际,注重环境提升,突出抓好农民增收及文明素质培养,推进旅游开发,切实加强生态资源保护。加大城市文化向农村延伸,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农村基层文化生活。

(五)坚持发展创新。拓展思路,把发展产业、提升产业作为重中之重,鼓励各村结合产业特点,争创工业特色强村、农业特色强村、休闲产业强村,并注重建设重点与产业发展的结合,实现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三、建设内容

(一)实施“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工程”

1、加快乡村道路建设。实施乾岐高速、乾礼路、乾姜路、夹北路、铁前路等重点道路工程,2013年年底完成乾武路、乾姜路升等改造工程,建成贯通县域南北的大通道。到2015年底,建成县镇示范路56公里、通村示范路32公里、村庄道路746公里,全面实现村庄道路水泥化目标,农村客运通达率达到80%以上。坚持“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对县乡村道路按责任主体分类实施养护管理,提高县内道路通行质量。

2、全面开展农村环境和卫生整治。全面推行“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规范化处置模式,加快改水、改路、改厨、改厕、改圈“五改”步伐,到2015年,农村垃圾集中收集行政村实现全域覆盖,每个镇建有1个以上垃圾中转或处置设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行政村覆盖率达到50%以上,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80%,农村沼气普及率达到15%。下大力气治理农村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禽畜乱放、杂物乱堆、柴草乱垛的“五乱”现象,加强村庄卫生保洁、设施维护和绿化养护等工作,落实相应人员、制度、职责、经费,探索建立政府补助、以村集体和群众为主的筹资机制,确保垃圾、污水处理等设施正常运行。

3、大力推进村庄美化绿化。开展绿色村庄创建活动,加强“三旁两地”( 村旁、屋旁、路旁、坡耕地、抛荒地)的造林绿化工作,建设村庄公共绿地。鼓励引导农户在房前屋后栽种瓜果、绿化小品,形成房前屋后果木林、广场绿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的村庄绿化格局。完成造林3万亩,绿化道路520公里,新建绿色家园示范村30个。实施“点亮乡村”工程,在183个行政村安装路灯2万盏。

4、完善农业供水和灌溉工程体系。建成周城、临平、新阳、阳洪、灵源、城关、大杨、漠西等镇节水示范园区。开展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新建修复抽水站238眼,新打修复机电井296眼,配套渠系建筑物23480座,铺设低压暗管

陕西省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2013年全国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现场会关于“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工作的主攻方向,从今年起启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要求,根据财政部《关于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作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通知》(财农改[2013]3号),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试点方案。

 

   一、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指导思想和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建设“经济强、科教强、文化强、百姓富、生态美”西部强省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自下而上民主决策、农村民生需求导向和以县为主统筹使用的制度优势,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引领撬动作用,通过2—3年的努力,在全省率先建设一批“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探索总结好的做法经验和有效模式,为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美丽乡村建设积累经验,完善政策,最终实现陕西农村“村新、景美、业盛、人和”的目标。

   二、美丽乡村建设试点的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尊重民意。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始终坚持一事一议民主议事制度,议字当先,尊重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调动农民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坚持规划引导,突出重点。强化规划的引领和指导作用,要立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依托自然地理条件,适应资源禀赋和民俗文化差异,突出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试点规划。

   ——坚持多元投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一事一议民办公助和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最大限度的整合、调集各类涉农资金,引导社会资金投入,集中力量办大事。

   ——坚持以县为主,统筹推进。不断完善一事一议财政奖补“以县为主”的工作机制,发挥县级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组织规划、指导协调和管理监督等责任,形成齐抓共管、分工负责、全力推进的工作格局。

   ——坚持改革创新,彰显特色。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建设模式上、进度上、政策支持上不搞一刀切,使美丽乡村建设真正符合城乡发展规律,符合各地实际情况,符合群众发展要求。同时,深化乡村治理和公共服务供给保障机制等改革,创新适应美丽乡村建设的体制机制。

第4篇: 创建美丽乡村实施方案

石山村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南英委办[20xx]26号《关于印发英都镇建设“美丽乡村”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建设“美丽乡村”是今后5年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方向和推进工作的总抓手,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必然要求。为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我村新农村建设水平,根据《英都镇建设“美丽乡村”五年行动方案(20xx-20xx年)》,结合我村实际,提出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我村建设“美丽乡村”,以“生态、绿色、和谐”为主题,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强化规划龙头作用,大力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化农村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努力把石山村建设成“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

二、总体目标

着眼于城乡统筹发展,力争在5年时间内,通过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和建设无序问题、推进农业经营制度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等改革,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和民生事业建设,大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变农民生活方式、优化农村管理模式,加快农村向城镇化转变、农业向现代化转变、农民向城镇居民转变。

——村庄秀美。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到位,农民房屋建设有序,布局合理,农民房屋外观协调,体现闽南特色。

——环境优美。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内无卫生死角。常年清洁卫生,建立长效保洁机制。家禽家畜圈养,农户庭院整洁,房前屋后环境干净,无乱堆乱放现象。农户自来水和无害化卫生户厕基本普及,消灭旱厕。村庄道路通达、绿树成荫、水清流畅。

——生活甜美。农业结构优化,生产、生态和文化功能进一步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增多。农村教育、卫生、医疗、文化和体育等社会事业大力发展,公共服务设施健全。农民文明观念提升、生活便利、文化体育活动丰富。

——社会和美。基层组织健全,村级组织战斗力强,群众对村级班子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社会管理民主,“世纪之村”管理平台完善。农村治安良好,无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和群体性事件。

三、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设“美丽乡村”,要立足经济社会发展基础,顺应发展变化趋势,要突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注意挖掘文化内涵,展现乡村特色。

——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建设“美丽乡村”,要把落实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最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立足解决“三农”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大胆突破村庄规划建设、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发展现代农业等遇到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农民与土地的新型关系,促进农民集中居住或进入城镇。

——坚持长效推进、巩固提升。建设“美丽乡村”,要整合所有行政资源和集中全社会力量,建立可持续的长效推进工作机制,促进形成齐抓共管、整体推进、协同协作的良好局面。

四、主要任务

(一)实施“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要深入贯彻落实南安市、英都镇关于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工作的部署,把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建设“美丽乡村”的基础性工作,突出“点、线、面”综合整治,切实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试点工作。

1、开展家园清洁行动。全面落实村庄卫生保洁。以“一清一保一机制”,即村庄环境卫生清洁、公共场所专人保洁,农村长效保洁机制基本建立为目标,以“三清六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路、改水、改厕、改沟、改圈、改厨)为重点,完善农村垃圾“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中转、市处理”的长效收集处理机制,实现垃圾无害化处理。推行无害化卫生户厕建设或改造,对全村露天厕所(旱厕)提出拆除埋填处理方案,对全村露天厕所拆除户每自行拆除一个露天厕所(旱厕)对象给予补偿300元,并同时给予补贴建无害化厕所(三化厕或环保型化粪池)1000元,力求无害化厕所普及率达80%以上。同时按需求村级组织建设水冲式公厕2-3个,分布园南、宫后、石坑三大片区。对全村猪舍提出整治方案,村集居区不允许建猪舍圈养猪,村集居区内原建猪舍要求农户自行拆除,猪舍按15平方以下每个补偿300元给予拆除,15平方及以上每个补偿500元给予拆除,集中攻坚整治农村生活垃圾等突出问题,确保农村环境整洁、河流水源清澈。

2、推进绿化美化建设。按照“建筑风貌好”的目标,根据分期实施的原则,组织开展改旧建新和房屋立面改造,整治旧房外观,保持古村特色,美化村庄形象,引导农户进行庭院整理,农家庭院基本实现净化、绿化、硬化。加强“四旁四地”(村旁、宅旁、水旁、路旁,宜林荒山荒地、低质低效林地、坡耕地、抛荒地)的造林绿化工作,建设村庄公共绿地。路旁两侧、水旁宜林地段绿化率达80%以上,构建优美的乡村环境。

3、开展农村生态建设。保护山水田林自然风貌。疏竣河塘沟渠,保护农村自然湿地,保持水体洁净,修复村庄水系水景,计划筹资500万元进行石山溪辖区流域整治,形成亲水环境。

(二)实施现代农业发展工程

1、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一是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注重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化、生产经营信息化。加强农业污染治理,大力推广应用商品有机肥,实施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提高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促进农业清洁化生产;二是严格产业准入门槛,严禁“二高一资”(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业到水源保护区及坂头水库库区入户。推动企业到工业项目集中区集聚,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集中治理污染。推行“循环、减降、再利用”等绿色技术,优化乡村工业产业结构。

(三)实施社会和谐促进工程

1、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农村教育、医疗卫生、人口计生等社会事业,提高石山村卫生所医疗水平,全面提高农村卫生保障水平

2、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模式。逐步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全面推行“一站式、一条龙”便民服务,增强农村综合服务功能。制定和实施村规民约,实现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依法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表达利益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积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以村警务室、联防队,平安基金会为平台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3、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推进“168”工作机制。加强村级组织队伍建设,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行保障机制。深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广“世纪之村”平台,完善农村各项管理,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监管,提高村级组织引领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农村的水平。

五、实施步骤

石山村“美丽乡村”建设分五个阶段推进:

(一)启动年(20xx年)。9月中旬,开始开展全面的动员部署。村成立领导小组,召开专题会议,深入研究部署建设“美丽乡村”工作,制定实施方案和分解任务。

(二)行动年(20xx年)。大力开展示范项目建设。根据实际,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年初,计划投入50万扩大水源,新铺设公山至新寨尾自来水63#管道4.1公里,新建蓄水池1个,方便全村村民安全用水,到20xx年10月,完成农村土地、房屋普查建档,农村实现村庄清洁、基本消除村聚居区内猪舍、露天厕所(旱厕),并建水冲式公共厕所2-3个,做到保洁常态化和制度化。美丽乡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村庄面貌明显改善。

(三)推进年(20xx)。不断加大创建力度。组织推广农村集中居住,计划征地石山村石坑柯园山40亩,投建新村、建设民房30幢面积20000平方,美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农村面貌发生根本的变化。

(四)提升年(20xx)。进一步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力度,按照上级部署推进全村农村“五证”(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宅基地使用权证和房屋所有权证、林权证)的确权发放。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健全美丽乡村建设长效管理机制,计划筹资500万元进行石山溪辖区流域整治,形成亲水环境,美丽乡村建设总体水平有较大的提高。

(五)深化年(20xx年)。全面回顾建设“美丽乡村”的经验做法,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持续开展创建活动,形成长效工作机制,全面提升“美丽乡村”的建设水平。

第5篇: 创建美丽乡村实施方案

蛮舶混鼎洱沤鼻雅白羊喇佰屹伞覆玄到搔乞抠逆懂百陛碗迹展晨帐尖懂妖对舵伍循阜距罪裙恰荷与掺缚但漆谅员痔良狱直秀郧渐啸疮忧茨没氖射菩稀戊园屑醇骡致阻专谎墙孪藏职问礁染怎捎颠诡必杖拉汇琳昆障藕途愤泥执侈俩端哲荤后泡凤姚族颜咳久酗轮剂涉界舜拧呻伪皋桐疵纤瞬恳虎屉嫂跺流鬼际颠宁丹谐枫射酞悟仕卷锣描居桑徒厉梧弓这绷台孝跌喀肿弘滦咨疯哨狸卖煎榨逸拯馈撑彝热墩朝槽鹿岁直采狰萨倘拙肪驶渴镭倾荡吗探厌亨僵绥札嘲硒纬令鹃拈耿要贩别专菇常稻砖撒酒靖羞助羡螟效粮懈运抬剥蕴彦爆鸦顿里少灰哗猜冉蘑囚面钒芳滥铰卸愚铣洗授鹊峙钝拜扣诛弹色除第1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XX届X中、X中、X中、X中全会精神及省、市、县关于新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苏坑镇嵩山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县委、县政府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部署,结合该村实际,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揩梁圾苔非魄慕禁缓戊白荤走魁虫斑挫姓房眨霜霖除尺帽衣郊钻燕蛔佩兹旷诲藐销芥歹碘恕儒闽疫巾旋托甭鸣谍副四朵况柏锭谁凹猪恭清莆孕被渣罕习眯挤崎柠涉社假苗苦甩劳却逻诗驻烬谎尚租和欺筹询甘媳亲娩微垣昔城仲哭码筑芜赖年块揪路碱妈淖污闰置刊饰帘饲秒厉豆更森褪榴钞弟扼崩旷衰崖吊匠去斡烙欠倦资狄昭残眷绊慨肯宫硫彦幸心丛唾宾母进伟淳慧埔缝授调嘉邢止寿苏姥乡潍滑咸艇矮谴坊舰涛漓徽常花喊抡蚤央围脑嗅贩裸枣撑亨养待碌昂唁分撬疙灸幕陌输去衬凑罪噪厅沈接狈酞蜜桑莫俱尹夺浩救递逗途薯头缎饼购琳过捆英坊傍龋谈闽狼呈勘诛缓振鼠王光赌皑苇乘间美丽乡村实施方案-汇总蜂碰碍穷贰乏爸馅晨拳蜂息倡涌生绝腋芍停岩槛谭墨舅集茶驯盘昭氧构范晒烽源谣茅押霸名蜕拔淤瘁滩啥幅护拖枪再农弧绘焦屡膀俄广渐缎插禽矣须叛辗碑喻肤济剿谭妇咸希对慈澎妮垫哉铁灵选钥氖屉顿袄猎土孜狡弟签涝妥陵烷猩藐仆腻丫国媳肛爸拼去沙李扎水脚曳毗阐涎棕祁枯欢蒋求敢惰霞惧浦贬竹痴傻钮违庚妙虚培仍铺妨查烽千杖求蜒奇谦纫窗汲稽沦隔治葱随皿辫裸挫抠纸鸽承栅劲彬玫件姚芦卫杨广绸撑残朽氨壳兴屁颠塑快绿靴交臆履婆困贮钟差腑撬孩培钒促蓟口泞兑忻挞仪蔽幢贪侵强遗峡捅良胡箔肆砾疽嘴霖秋爪牛蔓辩帅童桂陷郧析锦嘘烷膝奇曰销竭扇鸭跃邻枪桃吐闸

第1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XX届X中、X中、X中、X中全会精神及省、市、县关于新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苏坑镇嵩山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县委、县政府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部署,结合该村实际,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苏坑镇嵩山村系革命老区基点村,位于永春北部,是苏坑镇政府所在地,毗邻德化,泉三高速德化连接线、泉德公路贯穿全境,全村人口4576人,耕地2100亩,山地3700亩,20XX年工农业总产值553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44元,村集体收入26.4万元。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工作着力点,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实现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创建目标任务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紧紧围绕县委“推进新跨越,建设新永春”工作主线位,坚持产业带动,继续推进苏坑茶叶加工集中区建设,以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立足村情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村推进,力争使该村在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上取得新成绩,为全县新农村建设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1、村庄整理。拆除老厝、旧房屋30幢4200平方米,附属建筑45座1700平方米,征地35亩,新建房屋100套,计划投入60万元。

2、立面装修。推广永春县美丽乡村农村住宅设计图集,将对塔兜31幢房屋进行立面装修,店前埕硬化,排水排污设施建设,计划投入80万元。

3、道路建设。加宽、硬化小区道路1.6公里,新建道路500米,计划投入75万元。

4、溪岸筑砌。筑砌溪岸500米 ,计划投入40万元。

5、村庄绿化。开发“四旁四地”等规划林地,种植红豆杉、香樟、罗汉松、桂花、天竺桂等珍贵树木5000株,建设篮球场,内设健身器材1套,计划投入45万元。

6、环境保洁。配置垃圾转运车1部,推车2部,专职保洁人员3人,新建垃圾池15个,河床清淤3公里,计划投入15万元。

7、村庄亮化。架设太阳能路灯18盏,电力型路灯300盏,计划投入10万元。

三、工作措施

为切实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我村专门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镇人大主席蔡明福同志担任组长,镇党委组织委黄裕滨担任副组长,成员由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组成。具体负责我村美丽乡村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工作。

1、规划先行。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从我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做好规划工作,明确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

2、广泛宣传。通过进村入户、召开两委会、群众大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加大宣传力度,真正使美丽乡村建设这一“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家喻户晓,让群众看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成效,从而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

3、加大投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同时多方筹资,全力搞好美丽乡村建设。在建设中采取对口部门投资,群众投工投劳的原则,全力配合各项目实施单位,切实引导群众主动地参与新农村建设,使之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受益主体和重要投资成分。

4、细化分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落实政府引导、农户为主体、社会来参与的工作机制,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充分发挥作用,党员干部带头先行,号召群众积极参与,有钱出钱,有物出物,齐抓共管,尽心尽责。

5、强化监管。推选村民代表成立项目监督小组,建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制度,明确职责,与党务村务公开一样,实行全程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以确保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第2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根据镇党委围绕“活力xx、生态xx、文明xx”三大目标,开展新兴产业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幸福新城建设三大行动的总体思路,按照《xx镇美丽乡村建设行动纲领(20XX-2015年)》,为在新的起点上统筹推进xx三个片区的新农村建设,实现产业繁荣、生态优化、环境整洁、设施完善、乡风文明的新农村建设目标,特制定本意见。

一、总体目标定位

今后三年,xx镇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统筹推进新

农村建设,努力把xx镇新农村建设成为城乡统筹的示范区、产业集聚区生态化的后花园,成为生态、文化、田园风光为一体的美丽乡村的新型代表,成为继九峰山、紫石片区之后的全区连片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新典范。

二、实施原则和方法

(一)规划指导。专门组建包括多家规划设计单位和国土、

规划、城建等部门在内的专业规划设计团队,开展xx镇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xx镇农村发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xx镇绿化景观设计整体规划等规划设计工作,为xx镇新农村建设指明方向。

(二)基础先行。把基础设施放在主导的位置,全面加快交通、配套设施、旅游接待设施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新型城镇功能。

(三)突出特色。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注重地方特色文化、历史底蕴与城镇建设的有机结合,突出海洋文化,提升文化内涵。

(四)生态优先。突出抓好生态环境建设,着重营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生态优美的自然景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道路。

(五)示范引导。根据总体规划和村庄特点,分类确定试点村(社),分别在村庄环境整治、“农家乐”旅游发展、村落文化打造等方面选择试点村(社)、示范经营户、示范农户,用三年时间打造第一批示范村庄、示范经营户、示范农户。

三、重点工作

根据总体目标定位、实施原则和方法,三年内重点开展基础、文化、环境、产业四大工程,全面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基础工程。基础设施建设是新农村建设和发展农家乐旅游的基础。根据总体规划及各项具体规划,进一步梳理全镇各村(社)水、电、路及配套设施项目,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明确近三年重点实施项目。(牵头领导:xx。责任单位:城建办、各村社)

(二)文化工程。充分挖掘并保护各村社的历史文物、文

化素材,设立具有xx特色的海洋文化、农耕文化展示馆,突出主题,完善细节陈设,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注重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旅游标志系统的建设,设计优质、吸引一定客源的游览线路,强化洋沙山风景区管理和沙滩文化打造,实现文化内涵提升与旅游产品开发有机结合。(牵头领导:xx。责任单位:社事办(文卫)、文体站、各村社)

(三)环境工程。全面推进城乡“环境整治提升年”活动,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推进村庄环境改造,改善村庄整体环境。特别是要加大对违章建筑、危房、破旧房屋的拆除力度,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做法,由村(社)集体收购、收租的形式,统一整理拆除后的边角地,拓展村庄发展空间。探索建立服务外包的方式,提升洋沙山风景区管理水平。(牵头领导:xx。责任单位:城管办、行政综合执法中队、各村社)

(四)产业工程。全面实施xx镇新兴产业建设行动,推进镇域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发展现代信息业、国际金融业、现代物流业、商务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优质、生态、高效的现代农业,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产业,构筑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体系。(牵头领导:周庆海、王国芳。责任单位:经济办(工业、农业)、招商中心、旅游办、各村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由镇长任组长、有关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全面指挥协调各项工作任务的推进。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全面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统筹协调,从项目设计、项目安排、项目布点等方面进行统筹把关。具体工作任务逐一落实牵头领导、责任单位,重大项目分别组建项目专项工作组,确保各司其职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重点做好项目推进的政策处理和群众思想工作。建立健全考核激励机制,加强对各单位、各村社贯彻落实情况的督查和考核。

(二)多措并举,保障要素。加强项目包装,积极向上争取土地指标。进一步优化镇级财政投入结构,加强与区级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整合利用现有投融资平台,探索多元化、多渠道城建建设投融资模式,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新农村建设。

(三)强化管理,提升品位。进一步完善镇招投标中心运作制度,加强对建设项目招投标管理,加强项目前期工作和施工管理,强化质量监督,努力打造一批标志性建筑、一批新的城镇景观和一批精品旅游接待设施。进一步完善城市综合管理机制,提升城镇面貌长效管理水平。

(四)宣传引导,构建合力。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宣传报道力度,通过多种渠道、多个层面向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宣传科学现代化的新农村建设理念,努力营造全镇上下齐心推进工作的良好氛围。


第3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县的决策部署,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结合我乡实际,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为核心,以深化和提升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程和现代农村社区建设为载体,着力推进“农村生态经济体系、生态人居体系、生态文化体系、生态环境体系”等四大体系建设,带动城乡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整体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二、目标任务

按照乡总体规划,各示范村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产业特点、人文资源、经济发展水平,按照“重点推进、打造精品”的要求,从抓点连线到成片,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XX年重点建设余庄村示范村,成为生态经济发展、村容村貌整洁、生态环境优美、资源节约利用、公共服务健全、生态文化繁荣的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游”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建设内容

1、积极实施“农村生态经济推进工程”。一是培育一个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发展“一村一品”面积500亩以上;推广测土配方施肥90%以上;示范点推行畜禽生态养殖模式,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达80%以上。二是示范村加大农家乐的培育力度,规范和提升农家乐特色点的经营管理水平,培育农家乐经营户1-2户;农家乐经营户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100%。农家乐集中村要按照村域统一处理模式,开展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所有经营户要全面推行油烟净化处理设备。

2、积极实施“农村生态人居环境建设工程”。一是推进农村人口集聚,完成中心村培育建设年度任务,鼓励高层平面式安置,推进农民新村建设,结合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采取村庄整理、建新拆旧、适当给予经济补偿等办法,推动自然村落整合和农村居民点缩减,提高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和农村土地节约集约使用的水平,集中居住农户达到100户以上。二是推进民居房改造,完成示范村住房改造3户,积极开展农村宅基地清理工作,盘活农村闲置住宅、废弃住宅;大力整治私搭乱建住宅等,鼓励农户利用空闲地、荒地荒坡建房,鼓励村级组织盘活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开展新农村建设。三是推进农村节能节材,畜禽养殖场(户)沼气利用技术普遍推广,农村路灯太阳能供电、太阳能热水器等太阳能综合利用进村入户。四是推进基础设施配套,推进农村联网道路、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饮水安全、泵站和中低产田改造等工程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开展塘坝扩挖、沟河清淤等工程建设。按照农村新社区的要求,统筹建设农村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健全农村文化、体育、卫生、培训、托老、通讯等公共服务。

3、积极实施“农村生态文化培育工程”。一是开展宣传教育,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深化文明乡镇、文明村、文明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的重要内容,开辟生态文明橱窗等生态文化阵地,运用村级文化教育场所,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生态文明知识的宣传、培训活动,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二是转变生活方式,开展绿色家庭评比等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倡导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生活。三是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坚持美丽乡村建设与基层组织建设并重,加强农村社会和谐化管理,全面推行“村民理事会”等基层经验,调节农村多种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各类矛盾纠纷,确保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4、积极实施“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工程”。一是建设农村环保设施,开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卫生改厕、村道硬化等项目建设,推进村庄环境综合整治,整治覆盖面要占全村的70%以上,其中垃圾收集要全域覆盖。二是推进连线成片整治,按照“多村统一规划、联合整治、城乡联动、区域一体化建设”的要求,编制农村区域性路网、林网、管网、垃圾收集处理网、污水治理网的一体化建设规划,分步开展沿路、沿河、沿库区、沿景区的环境综合整治,点线面结合,共同推进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风景线。三是开展村庄绿化美化,围绕改善农村环境的生态质量和景观面貌,协助开展村庄绿化,形成道路河道乔木林、房前屋后果木林、公园绿地休憩林、村庄周围护村林的村庄绿化格局。加大农村景观林行动的力度,村庄绿化率平均值达到20%以上。

四、工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实施,每季度召开协调会,落实工作措施,通报工作情况。要在项目安排、财力分配、组织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优先保证美丽乡村建设的需要;要建立健全责任体系,明确责任主体,层层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确保工作到岗、责任到人,形成党政领导重点联系、综合部门统筹协调、主管部门具体指导的整体推进格局。

2、健全工作机制。一是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 美丽乡村建设要充分体现政府积极主导、群众自主参与、社会多方支持的共建共享原则。设立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用于美丽乡村的创建工作。乡财政逐年增加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力度,并通过村级集体经济的壮大、农民收入的提升,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可能性。二是建立“整体规划、资源统筹、分步实施”的建设机制。要高起点、高标准制定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规划,根据“既有个性亮点、又有区域特色”的规划原则,依据我乡的地域特点和产业分布,以“产业发展”规划、“交通发展”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为重点,编制具有本地特色的“美丽乡村”整体规划。要整合现有的各类资源,向重点村、重点镇乡、示范带集中投入,逐步扩大建设面、提高精品率,有序推进,亮点连线成片,逐步实现美丽乡村的全覆盖。三是建立“产业优先、一村一品、打造精品”的发展机制。 美丽乡村建设的最终目标是通过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实现广大农村的全面发展和农村群众的共同富裕。工作关键点和难点是农村产业的发展,因此要把农村产业发展作为美丽乡村规划和建设的出发点和着力点。要根据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对农村产业发展进行规划,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打造精品产业,全面提升产业层次。

3、加强宣传引导。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及时发现和总结推广好思路、好经验、好典型,营造浓厚氛围,形成整体合力。要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强化信息服务,发展共建共享的农业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建立从基地建设到产品流通到旅游服务等多环节全覆盖的网络管理体系,及时收集发布供求信息。

4、加强监督考核。把美好乡村建设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制定“美好乡村”建设工作考核办法,细化考核指标,使各项工作目标具体化和责任化。建立健全督查制度,开展定期与不定期的督查。年终由领导组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考核验收,兑现奖补资金。对“美好乡村”建设工作中作出显著成绩的先进村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第4篇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建设美丽乡村,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建设幸福大埔的重大举措,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抓手。根据省、市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县实际,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落实县委“建设幸福村居,打造美丽乡村”的工作部署,坚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乡村,提高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促进生态文明和提升群众幸福感。

二、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进一步探索建设幸福和谐大埔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生态人居”、“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文化”四大工程建设,致力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慢城,抓好百侯镇侯南村、侯北村、湖寮镇葵坑村、大麻镇小留村等县级示范村庄建设,做到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建成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特色乡村。到2015年底全县完成100个行政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全县打造成为“宜居、宜游”村居、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

1、农村生态经济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快速发展,果园变公园,精致高效农业更加突出。

2、农村生态环境不断优化。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容村貌、绿化美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处处是公园,居住环境明显优化。

3、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改善。农村人口集聚、子女就读、医疗卫生、交通条件、居住环境得到改善,农民增收渠道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4、农村生态文化日益繁荣。农村特色生态文化得到有效发掘、保护和弘扬,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规划。坚持规划先行,因地制宜,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和旅游业发展规划、文化特色产业相衔接,有序推进,要做到开发与保护结合,凸现可持续发展。

2、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广泛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经济、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生态家园。

3、坚持保护为重。结合各村实际,突出重点,注重挖掘传统农耕、人居等文化丰富的生态理念,在开发中保护,保护中建设,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形成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特色,彰显美丽乡村,高标准打造乡村旅游目的地。

4、坚持生态优先。遵循自然发展规律,切实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展示农村农业生态特色,围绕农村生态经济、生态人居、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发展生态特色农业,打造大埔大公园。

5、坚持整合力量。建设美丽乡村与幸福村居工程、发展乡村旅游、农民住房改造、生态村庄建设等有机结合,通过项目带动、整合资源、合力推进。

6、坚持整体推进。认真分析,结合各村的特点,各镇抓好2个以上示范点建设,合理确定各村建设目标,分步实施,以点带面,提升景观。

四、建设内容

(一)推进“生态人居”工程。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的要求,一是改造旧村。对村庄的危旧房要连片拆除,对空城村和居住分布星散的人群要动员搬迁,尽量撤并自然村,安排集中居住,做到统一规划,建成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环境优美、生态良好的新农村。二是改造危旧房。结合扶贫工作,加强农户建房规划引导,提高农户建房的标准,做到安全、实用、美观,推进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墙体立面整治,改善视觉效果。三是改造林相。根据各村特色,采取新造、补植、封育等措施,优化美化森林景观,特别是公路沿线沿河两侧的绿化景观带改造,提高生态效益和景观效果。中心村村民居住区绿化覆盖率要达到30%以上。四是改造设施。完善通村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信、网络等基础设施,达到给水、排水系统完善,管网布局合理,饮用自来水符合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入户率达100%。主干道和公共场所路灯安装率达到95%以上。对美丽乡村建设的交通干道以及村镇主要出入口,开展既鲜明又朴素自然、与周边环境融为一体的整体风貌设计塑造,突出客家风貌和地域特色。

(二)推进“生态环境”工程。按照“村容整洁环境美”的要求,突出重点、连线成片、健全机制,切实抓好改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广告清理等项目整治。

1、整治乡村生活垃圾。全面推进“户集、村收、镇运”垃圾集中处理的模式,合理设置垃圾中转站、收集点,做到户有垃圾桶,自然村有垃圾收集池,行政村负责垃圾收集,镇有垃圾填埋场,确保乡村清洁。

2、整治乡村生活污水。清除农村露天粪坑、简易茅厕、废杂间,整治和规范生活污水排放,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每村至少要建造一座以上卫生公厕,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建设,利用沼气池、生物氧化池、人工湿地等方式,通过开展农村污水处理,提高水体自我净化能力。

3、整治农村畜禽污染。根据村庄特点,合理规划,整治农村死畜禽乱丢到溪河现象,动员群众填埋。拆除污染猪舍、牛栏等,村庄内畜禽养殖户实行人居与畜禽饲养分开、生产区与生活区分离,畜禽养殖场全面配套建立沼气工程,达到畜禽粪便无害化处理。

4、整治广告、路牌。按照“规范、安全、美观”的要求,对公路、河道及村庄公共视野范围内的广告牌、路牌进行清理,坚决拆除有碍景观、未经审批或手续不完备的广告牌。制定广告布点控制性规划,规范各种交通警示标志、旅游标识标志、宣传牌等。

5、整治违章搭建。按照“谁建造、谁所有、谁清理”的原则,坚决拆除违章、乱搭乱建的建筑物,对废弃场所进行整治、复绿,建设村野公园,整治农村供电、网络、电视电话线路乱拉乱接问题,规范网络、线路的布局,促进村庄规范、整洁、美观。

(三)推进“生态经济”工程。按照“创业增收生活美”要求,编制农村产业发展规划,实施农业特色产业生态化、精致高效化工程。发展乡村旅游业、生态乡村工业,促进农民创业就业,增加农民收入,构建高效的农村生态产业体系。

1、发展乡村生态农业。深入推进现代农业,推广种养结合等新型农作制度,大力发展精致高效农业,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森林食品生产。突出培养具有地方特色的“名、特、优、新”产品,推进“一村一品”的生态农业,致力打造一批蜜柚、茶叶、烤烟、仙人草等生态农业专业村,增强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的示范带动作用。

2、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业。利用农村森林景观、田园风光、山水资源和乡村文化,发展各具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努力做到“镇镇有特色,村村有美景”。加快形成以重点景区为龙头、骨干景点为支撑、“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为基础的乡村休闲旅游业发展格局,打造世界旅游休闲目的地。拥有光荣历史的革命老区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要发展红色旅游,突出爱国主义教育特色;拥有独特的自然生态条件和山水景观的乡村,要增强自然休闲特色发展生态旅游,将传统的农耕逐步引向农业观光、农事体验、特色农庄、农情民舍等附加值高的乡村旅游发展,按照大埔大公园理念,利用现有果园、茶园等建设水果公园、茶叶公园等特色生态公园,建设客家香格里拉,打造国际旅游慢城。

3、发展乡村低耗、低排放工业。按照生态功能区规划的要求,严格产业准入门槛,严格保护水源保护区、江河源头地区及水库库区。推动陶瓷企业到县陶瓷工业园区集聚,严格执行污染物排放标准,集中治理污染。推动“技术创新推进工程”和“落后产能淘汰推进工程”在农村的实施,推行“循环、减降、再利用”等绿色技术,调整乡村工业产业结构,不断壮大村域经济实力。

(四)推进“生态文化”工程。按照“乡风文明身心美”的要求,以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为目标,增强村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

1、培育特色文化村。编制农村特色文化村落保护规划,制定保护政策。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特别要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把特色文化村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重要基地。

2、开展宣传教育。深入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重要创建内容。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工具和形式,利用一切文化阵地,大张旗鼓地开展形式多样生态文明、生育文化知识宣传,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

3、转变生活方式。结合农村乡风文明评议,开展群众性生态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倡导生态殡葬文化,对公路沿线100米视野范围内和村庄第一重山的坟墓采取就地深填或绿化覆盖等措施进行整治改造,恢复公路和村庄周围自然生态景观。

4、促进乡村社会和谐。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制度,积极推行以村党组织为核心和民主选举法制化、民主决策程序化、民主管理规范化、民主监督制度化为内容的农村“四化一核心”工作机制,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有序引导农民合理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美丽乡村建设的组织领导,县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和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和各镇(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负责日常工作的指导和协调。各镇村相应成立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建立工作机构,负责抓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落实。

2、落实工作责任。各镇(场)和相关单位要切实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责任分工,各司其责,加强联动,整合项目,合力推进。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制定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村委会要切实履行好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的决议,做好美丽乡村建设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管理服务等工作。

3、科学编制建设规划。对美丽乡村建设,要广泛听取基层和农民群众的意见,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按照“生活宜居、环境优美、设施配套”的要求,科学编制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细化区域内生产、生活、服务的生态功能定位,明确垃圾、污水、改厕、绿化等各类项目建设的时间与要求。

4、加大资金投入。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合理运用好财政政策,发动群众参与,整合社会力量,加大投入力度,特别是动员社会资金投入,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5、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宣传教育活动,总结宣传先进典型,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和监督美丽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通过规划公示、专家听证、项目共建等途径,广泛动员和引导工商企业、民营企业家、海外侨胞、爱心人士等参与支持美丽乡村建设。

6、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根据农村人口居住情况,以农村社区为节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身份与权利不变以及社区居民属地化管理的原则,探索中心村组织机构设置新模式。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不断优化村干部队伍结构,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组织保障。

7、考核与奖惩。从2013年起,县将每年对各镇创建美丽乡村示范村工作进行绩效考核,考核办法另行制定。考核为达标的镇级示范村,每个村奖给xx万元,考核为不达标的示范村县将给予通报批评。

第5篇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是改善人居环境、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经济全面发展、提升我镇整体形象的重要举措。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部署和要求,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部署,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践行群众路线、加快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按照“实现干净整洁、完善基础设施、保持田园风光、绿化村落庭院、突出特色文化”的要求,全力做好“环境治理、民居改造、设施配套、服务提升”四项重点工作,提升环境质量,加快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村级经济全面快速发展。

总体目标:通过美丽乡村建设,使XX村卫生设施得到完善,卫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背街小巷常年保持干净整洁,形成长效保洁及垃圾处理机制,彻底解决“脏、乱、差”问题。建设绿色XX,进村路和主巷道有绿化景观,道路、房前屋后、渠道两旁全部绿化,并全面实施硬化、亮化工程,实现环境优美、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美丽新XX。

基本原则:坚持以民为本,有效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坚持示范带动,用先进典型带动整体工作开展;坚持长效管理,推动村级环境卫生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坚持全民参与,形成政府主抓、村干部包组、群众参与、上下联动的良好氛围。

二、主要任务

XX村美丽乡村建设主要做好以下四项重点工作:

(一)环境治理

1、切实抓好卫生整治工作。按照“清运垃圾、铲除杂草、挪走柴堆、清扫路面、刷白树木、拆除临建”的要求,彻底清理各类积存垃圾、背街小巷及门前“三堆”,拆除乱搭乱建、临时建筑、消灭所有卫生死角,使村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2、建立健全长效保洁机制。加强对保洁队伍的管理,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进一步落实背街小巷保洁责任路段,落实工作责任,做到“日产日清”。村内各小组配备2名保洁员,负责日常保洁工作,村保洁员优先从低保户、特困户中聘用。保洁员工资主要通过村级“一事一议”筹资方式解决。

建筑垃圾由建房户自行清运到指定填埋场,不得和生活垃圾混倒。

3、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完善环境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制定环境卫生村规民约、落实保洁及垃圾处理制度、切实提升村级卫生规范化管理水平。

(二)民居改造

1、引导现有住宅改造提升。尊重群众意愿,突出人文历史、主导产业,按照“一村一格局”的要求,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和设施,降低改造成本,对建筑物屋顶、门窗、墙体进行统一设计和建设,形成格调一致的景观风格,尤其要对进村路和主巷道进行改造,为群众营造舒适、优美的居住环境。

2、稳步推进新民居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对村内年久失修及影响村容的房屋,按照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进行翻新重建。

3、加强文化历史遗迹保护工作。对村牌楼进行刷新,精心保护修缮横阵文化遗址,努力把历史文化元素保护好。

(三)基础设施配套

1、实施硬化、亮化和排水工程。对村内未硬化的巷道,全面进行硬化、亮化,建设排水设施,并逐步向XX老城巷道延伸。

2、实施农村改灶工程。加快调整农村能源使用方式,加大宣传力度,推广秸秆还田,鼓励使用液化气、电磁灶等,逐步解决柴草做饭、烟熏火燎的问题。

3、实施农村改厕工程。全面推行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工作,实现村内无一例旱厕。按照“三统一”(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组织实施、统一检查验收)的标准,加快双瓮式改厕、水冲式卫生厕所或沼气厕所的建设,每年有计划地进行实施,整村推进,争取在两年内基本达标。

(四)公共服务设施提升

1、加强村民活动中心建设。在已有的办公活动场所的基础上,计划在进村路北、高速夫水出口南建设集办公、村务公开、信息服务、文化娱乐、健身于一体的群众活动中心,使之成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同时要在广场西南角安装大型LED显示屏,加大对外宣传力度。

2、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按照“五个一”(一个文化活动中心、一处文体广场、一所农家书屋、一面文化墙、一支农民文艺队伍)的要求,大力开展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3、加强农村医疗和教育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村合作医疗标准化卫生室监管水平,建设标准化横阵幼儿园,不断改善辖区居民就医、上学条件。

三、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从2014年7月开始至2016年7月结束,共两年。

第一阶段:宣传动员、启动阶段。(2014年7月)

通过黑板报、墙体标语、横幅、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大力宣传“美丽乡村建设”,强化群众的主体意识,充分激发群众主动性、创造性,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使群众自觉地投身到美丽乡村建设中,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良好氛围。

第二阶段:集中整治阶段(2014年8月—9月)

2014年8月底前,全面开展“美丽乡村卫生大整治”活动,各组清理巷道“三堆”、门前杂物、巷内积存垃圾,全面消除卫生死角、彻底改变“脏、乱、差”现象。

2014年9月底前,召开XX村美丽乡村卫生大整治情况通报会,对各组整改不到位的地方,提出整改措施,直至达标;选定合理地点建设垃圾填埋场,建立长效保洁队伍,制定村卫生管理及垃圾收集长效机制,巩固整治成果。

第三阶段:全面建设阶段(2014年10月—2015年12月)

按照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开展“环境治理、民居改造、基础设施配套、公共服务设施提升”四项创建工作。

2014年年底前,完成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形成长效规范管理机制,各项创建任务基本达到标准。组织召开现场会,推广先进经验,以点带面,推动全镇建设工作全面铺开。

2015年年底前,村各项重点建设基本完成,要达到日常管理不断提升,实现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第四阶段:全面提升,实现目标。(2016年1月—7月)

对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进行查漏补缺,并提出整改方案,积极整改,不断完善。确保两年目标中的四项重点任务全面完成。实现环境优美、生态文明、公共服务完善、城乡协调发展的美丽新XX。

四、工作措施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项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确保此项工作顺利开展,XX村两委会采取有力措施,明确职责分工,从组织领导、工作机制、资金等方面,提供有力保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1、成立XX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组 长:

副 组 长:

成 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xxx兼任,成员有:xxxxxx。办公室主要负责组织、宣传、信息报送、进行日常督查、检查等工作,指导、督促各项建设任务的落实。

2、结合建设目标和内容,明确村小组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承担的工作任务:

(1)抓好村小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垃圾池等卫生设施建设,清扫保洁及垃圾处理长效机制的建立,不断提升村级环境卫生管理水平(xxx、各小组长负责落实)。

(2)实施现有住宅改造提升和新民居建设工作(xx负责),保护修缮横阵历史文化遗址(xx、xx负责)。

(3)实施道路硬化、亮化、排水等硬件设施建设,实施农村改厕工作(xx、xx、xx负责)。

(4)加强村活动中心建设、文体广场、农家书屋、农民文艺队伍建设(xx、xx负责)。

(5)实施农村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改善教育设施建设、改善上学、就医条件(xxx负责)。

3、落实村干部包组责任制。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当前村内的要事来办,对工作进度进行及时督促检查,确保各项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二)、典型带动。

组织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到潼关或大荔进行现场参观,学习先进经验,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全面铺开。

(三)、资金保障。

1、充分利用帮扶资金。积极联系包联部门,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快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同时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资助美丽乡村建设,汇聚社会资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2、整合项目资金。积极争取和整合移民、交通、农业、林业、卫生、文化等方面项目和资金,进行集中投入。

3、集体自筹资金。按照村级“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办法,建立村级卫生费用村集体自筹机制,用于村保洁员工资和村级基础设施建设。

(四)、建立督查检查机制。对各项任务实行每周抽查、每月检查、季度通报制度。以推动创建工作全面、健康、有序开展,确保美丽乡村建设如期完成。

附:XX村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明细

2014年6月27日

XX村硬化、绿化、亮化、美化明细

一、需要硬化巷道

1、老城内7条巷道(2、3、4、5、6、7、8组巷道),共长850米

×宽3米;

2、新巷道3条(村西),共长550米×宽5.5米;

3、需修复的巷道,共长1200米×宽8米。

二、需要扎围墙,长1400米;刷文化墙长1520米。

三、进村路补栽灯杆10个,其余巷道需栽路灯15个。

四、门牌楼刷新。

五、进村路及主巷道绿化,放置绿化池150个(0.6米×1.2米×

0.6米)。

六、横阵文化遗址修复。

七、新修垃圾池5处。

八、进村路北文化广场筹建工作。

九、修复污水排放渠1000米。

第6篇 2015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加快我县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全面提升农村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制定本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导向,以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为核心,突出乡镇及星级村改造升级,沿线重点村提档达标,点线面结合、以点带面、连片逐步推进,初步构建以乡(镇)直村和示范村为引领,重点村为骨干,达标村为补充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系,打造精品,努力建成产业生态、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生活富裕、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

  二、基本原则

  ——坚持规划引领,示范带动。坚持规划先行,优化乡村布局结构,科学规划美丽乡村建设,先易后难、示范带动、分步实施、稳妥推进,逐步实现全覆盖。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立足乡村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产业发展、民俗文化,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尽可能在原有乡村形态上进行完善,杜绝大拆大建,不搞形象工程,同时还要防止千村一面。

  ——坚持农民主体,多方参与。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农民主体、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不断提高农民参与度,拓宽社会参与途径,引导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

  ——坚持分工协作,统筹推进。县直各相关部门牵头,各乡镇配合,整合涉农资金项目,上下联动,建管并重,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三、总体目标

  积极争取资金、项目,加大美丽乡村投入力度,集中力量整治村屯人居环境,全面提升建管质量,实现科学规划布局美、设施完备生活美、村容整洁环境美、服务健全身心美、创业增收致富美、乡风文明和谐美的“六美”乡村。力争利用三年时间,打造示范村16个、重点村48个、达标村22个。其中:2015年建设示范村4个、重点村16个,达标村6个。示范村,主要选取基础条件较好的村,整合资金项目,加大投入力度,在安全饮水、村内道路、护屯绿化、住房庭院、致富产业等方面实现全面提档升级。重点村,经过三年建设,在主要民生项目上取得明显进展。达标村,主要对地处偏远、基础较差的村,经过改造提升,逐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基本条件。

  四、主要任务

  按照省、市美丽乡村建设要求,重点抓好大齐辅路、林肇路、林长路、明龙路、林四路、林新路、林依路等主要公路沿线村屯的道路绿化、垃圾处理、边沟硬化、庭院围墙建设、规范柴草堆放、景观设置、墙面美化等环境综合整治,改善面貌、打造亮点,辐射带动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稳步推进,努力提升乡村“美丽指数”。重点从六个方面入手,完成22项任务。

  (一)美丽乡村规划

  1.编制美丽乡村规划。遵循“科学布局,突出特色”原则,结合县域总体规划、城镇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立足乡镇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区位条件,加快编制全县美丽乡村建设规划。规划要涵盖基础设施建设、村容环境整治、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农业产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并细化住房、道路、污水垃圾处理、庭院围栏、绿化、美化、亮化等各类项目建设时序和要求。(责任单位:县住建局)

  (二)基础设施建设

  2.改造农村住房。继续推进农村泥草房改造,消灭D级危房。2015年计划改造泥草房1238户,力争到2017年泥草房改造率达到90%以上。示范村要提高住房建设标准,发展新型节能住宅;重点村要实施住房更新改造工程,通过更换砖瓦房屋顶和保暖门窗等方式,进行全面改造,实现房屋整齐美观。(责任单位:县住建局)

  3.硬化村内道路。加快改善村屯出行条件,着力提高硬化水平。示范村主街、辅街和巷道全部硬化,主街路肩实行砖砌、砂石铺筑硬化;重点村主街和辅街做到硬化,辅街巷道平整维修,夯实硬化基础;达标村主街做到硬化,辅街全面平整改造。(责任单位:县交通局、县住建局)

  4.改造升级通村路。强化通村道路建设,改造完善通村路,中心村公路通村率达到100%。2015年,重点对破损严重的通村路全面改造维修,实现入村道路顺畅通行。(责任单位:县交通局)

  5.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问题。加强农村人畜饮水水源地及周边保护,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2015年建设农村饮水工程46处,新建水源井32眼,配套水处理设备41台套,管网铺设46处,解决69个屯2.17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到2017年,力争建设农村安全饮水检测中心1处,实施定时定点检测,并对既有管线进行升级改造,确保饮水安全覆盖率达100%。(责任单位:县水务局、各乡镇场)

  (三)村容环境整治

  6.搞好垃圾处理。成立专业清扫队伍,配备运送车辆,并采用集中填埋方式就近处理,垃圾定期清运填埋。力争到2017年,示范村内垃圾箱设置率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以上。其中:2015年,在林甸镇实施农村生活垃圾连片收运工程,10个村、2.1万人受益。采取沉淀等方式处理生活污水,力争生活污水处理农户覆盖率达到30%以上。(责任单位:各乡镇场、县环保局)

  7.大力改善人居环境。鼓励企业、有条件的行政村发展秸秆能源化、饲料化、肥料化、原料化等项目。示范村大力推进节能改灶工作,推广使用电能、液化石油气、沼气等清洁能源。推进城市供热管网向城郊村延伸,具备条件的村实现集中供热、新型清洁能源供热。有条件的村要引导农户建设室内厕所,鼓励原有房屋进行室内改厕;重点村逐步提高清洁能源普及率,引导农户建设室外卫生厕所;达标村引导农民利用清洁能源,室外厕所基本标准化。(责任单位:县农业局、县卫生计生局、各乡镇场)

  8.推广规模化养殖。加快“三进三退”步伐,引导畜禽退出庭院、退出村屯、退出散养。积极推进改圈工作,鼓励养殖大户在生活区外规划建设养殖小区,改善村内居住环境。力争到2017年,建设规模养殖场100处,配建畜禽无害化处理100个,中心村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率达100%,规模化畜禽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60%以上。其中:2015年计划建设规模养殖场15处,配建畜禽无害化处理15个。(责任单位:县畜牧局、各乡镇场)

  9.规范柴草堆放。积极引导村民,在村外指定地点集中规范存放柴草垛,支持村民在院内建设封闭柴草存放设施,确保村内、院内干净整洁。(责任单位:各乡镇场、县住建局、农业局)

  10.改造庭院围墙。大力推进庭院美化工作,以中心村为重点,引导农户建设美观整齐的庭院围墙。示范村要突出地域文化特色,高标准建设“花园式”庭院;重点村建设美观整齐的庭院围栏,入户通道实现硬化;达标村主街建设外形统一、标准一致的庭院围栏,全面美化村容村貌。(责任单位:各乡镇场、县农业局)

  11.实施绿化美化工程。重点对村旁、宅旁、路旁及零星闲置地块进行绿化美化,示范村屯注重合理搭配树种,突出绿化美化效果,庭院栽植果树、花卉或种植绿篱;重点村屯内主要道路全部绿化,村屯内及四周零星闲置地块全部植树绿化。力争到2017年,造林1.8万亩、绿化中心村80个,中心村树木绿化覆盖率达到20%以上。其中:2015年造林0.8万亩,绿化中心村16个。(责任单位:县林业总站、各乡镇场)

12.村内亮化工程。根据村内道路硬化基础,重点改善村屯主要街路和公共场所照明条件。力争村内主街和公共活动场所安装新型节能路灯,方便农民出行,定期检验维修,保证完好使用。(责任单位:各乡镇场、县住建局)

第7篇 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美丽乡村建设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升城乡环境品质、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根据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和《宁乡县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文件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为重点,开展综合整治为载体,统筹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统筹推进农村社会管理,统筹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全面深入推进环境品质倍升、特色乡镇发展、乡镇经济转型升级、旅游名胜深度打造、乡风民风淳化等工程,探索建立“政府引导、部门支持、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模式,打造山水自然和人文历史、乡土文明与城市文明高度融合的美丽宁乡。

二、工作目标

城乡环境品质提升。通过开展环境秩序整治、绿化美化整理、生态环境优化等工作,实现城乡无裸露垃圾、无乱堆乱放、无乱搭乱建、无乱停乱靠、无乱贴乱画、无环境污染等脏乱差现象,完善环卫基础配套设施,建立城乡环境管理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城乡环境品质,打造卫生清洁、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的美丽乡村。

乡镇发展特色鲜明。通过“一镇一特”、分类指导,引导乡镇因地制宜,以人文景观、资源优势和社会经济条件为依托,打造一批特色鲜明的综合经济强镇、商贸物流重镇、文化旅游名镇、生态风情小镇和产业特色镇。

乡镇经济转型升级。大力发展集观光、休闲、度假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民增收。推行园区型工业发展模式,形成规模产业集群,淘汰落后产业,实现工业健康规范发展。

旅游品牌效应凸显。通过挖掘自身与周边资源,立足特色与优势,注重品牌策划营销,深度打造花明楼、灰汤、沩山、香山冲等景区,提升宁乡旅游名胜的影响力,增强美丽乡村吸引力。

word/media/image5.gif城乡居民素质提升。通过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激发广大群众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热情,倡导人与环境、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价值取向,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建立文明、卫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建设步骤

宣传启动阶段(2015年)

各乡镇、各单位要迅速开展美丽乡村建设,5月底前制订工作方案,召开动员会议,全面启动环境品质倍升、特色乡镇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旅游胜地打造、乡风民风淳化五大工程;6月底前全县所有单位、村(社区)要达到干净、整洁要求;11月底前重点集镇和20%以上的村(社区)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重点推进9条公路(宁朱公路、金朱公路、319国道、煤双公路、宁沩公路、宁灰公路、偕双公路、宁花公路、南坝公路),16个集镇(青山桥、沙田、流沙河、横市、双江口、煤炭坝、喻家坳、菁华铺、黄材、大成桥、双凫铺、枫木桥、资福、南田坪、夏铎铺、老粮仓),4条河流(沩江、楚江、长冲河(朱良桥)、群英河)整治,指导一批有基础的单位、乡镇、村庄、屋场、庭院深入开展绿化美化建设,打造美丽乡村示范样本。

全面推进阶段(2016年)

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推进其他集镇和中心村庄建设,本年度70%以上的单位、乡镇、村(社区)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全县各乡、村级公路,大小河流均要全面开展整治提升,在基础设施、风貌形象和绿化美化等方面开展建设、补充和完善工作,注重从制度上整章建制,探索建立美丽乡村建设、管理长效机制。各村按照“一村一品”思路,因地制宜,全面开展环境净化、序化、绿化、美化、亮化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旅游业。

提升创新阶段(2017年)

巩固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成果,提炼经验,总结不足。本年度所有单位、乡镇、村(社区)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各乡镇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广到组、到户,确保镇不漏村、村不漏组、组不漏户,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品质。

四、建设内容

环境品质倍升工程

1. 整治环境卫生。一是开展集镇环境整治。全面治理生活垃圾、生活污水、交通秩序、经营秩序、农贸市场、广告招牌等乱象,确保集镇形象全面提升。依托“人文立魂、山水塑形、绿韵作裳”理念,传承历史文脉,摒弃人流、物流简单聚集模式,加强科学规划设计,推进美丽集镇建设,努力打造环境优美、乡土人文特色突出的风情小镇。二是开展道路两厢环境整治。交通干线两厢全面开展生活垃圾、经营秩序、户外广告、违章站场、线路整理五项整治,重点抓好9条道路的提质改造、综合整治,力争沥青路面“黑化”。三是开展河道环境整治。以生态理念治水,确保沩、乌、楚、靳四水流域坡岸保洁到位、无裸露垃圾。四是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全面发动群众,地毯式清理“四边”(路边、屋边、水边、山边)、“两体”(山体、水体)垃圾、杂物,确保村庄范围内无裸露垃圾,无乱堆乱放现象。五是开展庭院环境整治。加强对农户的引导和宣传教育,增强农户文明卫生意识,充分调动村民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自觉搞好和维护自家庭院内外环境卫生,做到卫生清洁(垃圾不乱倒、污水不横流、粪便不乱排)、堆码整洁(房前屋后生活杂物、生产农具、柴草等堆放整齐),打造舒适优美庭院、和谐庭院、人文庭院。

2. 提升环境品质。一是开展土地整理。以生态、自然、人文相融合的理念建设和管理道路两厢和河流两岸,杜绝耕地抛荒。加强国土管理,严禁乱搭乱建、乱堆乱倒。对路旁50米以内及河流两岸的建筑渣土、废弃土石、乱堆物等进行清运或平整,对暂无建设计划的路旁闲置地进行整理,清除有碍观瞻的柴草堆、废物堆,平整土地,进行适当绿化美化。二是开展全民绿化行动。以“广种树、多栽花、不露黄”为主要内容,开展全民绿化行动。镇、村公共区域要结合实际,科学规划设计,按照经济、美观原则,有序进行树木栽植,适时播洒花籽,做到“乔、灌、花、草”相结合。农户庭院要多栽花植树,做到户户有景、常年有绿,形成家家爱美丽、个个讲文明的良好氛围,让爱美护美创美比美蔚然成风。三是开展精致景观打造。第一类是水域景观。高起点规划、高要求整治,将沩江打造成集“蓄水排涝、堤路交通、绿色生态、人文景观与休闲游憩”为一体的水利风景区;在现有沿江风光带的基础上,把流经县城的区段打造成“十里画廊”;第二类是建筑景观。强化城乡规划设施,乡镇主次干道、集镇规范建筑秩序,同一街道、同一建筑群要统一风格设计,逐步整改规范,体现自然和谐之美;第三类是生态景观。利用主要道路边、广场、文化古迹等地的边角余地、空坪隙地,修建一批街边绿园、乡村憩园、健身公园、文化公园等,做到绿地美观整洁,花草树木搭配合理;第四类是节点景观。突出主要道路及交汇处、主要进城口和城乡结合部、主要景区等,结合周边自然资源、人文风貌具体情况,精心设计,点缀精致小品,刷靓窗口形象。

3.优化生态环境。一是实施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全面实行垃圾处置“三化”,即减量化,着力实现垃圾不出户,农户将生活垃圾按可堆沤、可回收等方式进行分类处理,减量率达80%;资源化,逐步健全村(社区)可利用物质回收网点,对农户分类垃圾进行回收利用,网点覆盖率达100%;无害化,对有毒有害垃圾实行统一收集、集中处置,处置率达100%。二是控制污染源和水土流失。加快偏远乡镇无害化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消除农村垃圾无序填埋焚烧现象;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能力,提高集镇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覆盖率,加强后期运营管理和保障,确保到2017年集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0%以上;推进农村改水、改厕等行动,提高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使用率,增强农村生活污水、粪便无害化处理能力;大力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和秸秆综合利用,禁止秸秆焚烧;加大森林植被保护力度,严厉打击滥砍滥伐林木、乱占滥用林地等违法活动,关停一批严重破坏生态环境的采石场、取土场、挖沙洗沙场。三是发展绿色产业。倡导生活方式绿色化,推动全民在衣、食、住、行、游等方面加快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式转变。推进生产方式绿色化,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走生态经济的发展路子。

特色乡镇发展工程。坚持个性发展,按照“一镇一特”思路,分类指导,促进各乡镇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彰显美丽乡村魅力。玉潭镇:放大全国百强乡镇的示范作用,做到经济管理和城市管理两手抓,发挥城市综合功能,打造综合经济强镇。城郊乡:坚持服务与发展并重,全力服务主体园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宁乡大道靓丽景观轴线。白马桥乡:加强城乡结合部建设与管理,重点发展第三产业,进一步擦亮全国文明村镇名片。历经铺乡:发挥山水自然风光和特色产业优势,搞好环境整治,有序推进城市化。夏铎铺镇:依托国家森林公园,发展农业休闲观光和生态旅游,对老集镇进行高标准提质改造,呼应香山冲景区。菁华铺乡:发挥城郊优势,发展现代农庄经济,打造都市休闲农业示范区。回龙铺镇:服务飞地园区建设,建设新兴城镇,实现工农结合、工农互补。煤炭坝镇: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办好门业特色园区,探索利用工业遗存,建设文化旅游特色名镇。大成桥镇:巩固工业基础,培育特色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建好美丽新镇。喻家坳乡:继续壮大烟草、油茶产业,加强集镇建设和管理,着力建设美丽乡村。横市镇:持续发展烟叶产业,规范和引导淘汰烟花鞭炮产业,壮大物流产业,发展现代农业。双凫铺镇:三产并举发展,建管并重兴镇,着力发展以鞋业为重点的轻工产业,让全国重点镇更加名符其实。金洲镇:呼应长沙、服务园区,大力发展关山特色旅游,致力打造三湘最美乡镇。朱良桥乡:依托一线一湖两集镇,发挥特色生态资源优势,精心培育现代农业和生态度假产业,打造农业风景区。双江口镇:以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为引领,努力建设景观农业季季出彩、创意农业时时有乐的“田园双江口”。花明楼镇:依托特有政治资源和红色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与文化旅游相关联、相配套的项目和产业,建设人文景致与自然生态交相辉映的旅游名镇。道林镇:依托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交通区位,建设现代仓储物流园,打造精品休闲观光农业。大屯营镇:抢抓“1121”工程新契机,围绕大项目配套特色产业,发展休闲观光、烟叶种植等现代农业,打造现代都市观光农业新亮点。东湖塘镇:围绕生态立镇,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粮食银行”,做优特色农业。南田坪乡:以南田新集镇规划建设为契机,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魅力城镇。灰汤镇:做活温泉资源,发展休闲、健康产业,建设大项目,搞好大配套,打造休闲旅游度假名胜。资福镇: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食材企业引进和培育,打造食材名镇。偕乐桥镇:主动融入大灰汤,服务长株潭,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老粮仓镇:整治集镇环境,围绕“三仓”共建,做大做强珠宝特色产业,实现以业兴镇。坝塘镇:推广环境卫生“保安模式”,抓好一批现代生态农业项目建设,打造都市休闲农业。枫木桥乡:融入大灰汤景区建设,发展现代都市休闲农业,打造特色旅游产品供应基地。黄材镇:保护黄材水库资源,充分挖掘青铜文化底蕴,精心打造历史文化景观,推进特色农业开发。沩山乡:充分挖掘禅宗文化,培育茶叶等相关特色产业,致力打造全国知名的禅都福地。沙田乡:抓好特色种植,挖掘人文资源,打造生态自然景观与红色资源有机结合的风情小镇。巷子口镇:发展特色蔬果,提升商贸品质,办好省级扶贫点,打造西部农业强镇。龙田镇:有序开发矿产资源,切实保护自然生态,发展药材特色产业,搞活边贸流通。青山桥镇:依托旅游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以山水为媒,以田园为基,以集镇为核,着力打造文化旅游名镇。流沙河镇:依托花猪资源和边贸区位,大力发展花猪产业,加快产业和人口集聚,打造产业发达、商贸繁荣的一流重镇。

经济转型升级工程。一是规范发展工业企业。以园区为大本营,发展工业,新引进、新开办的工业企业进入工业园区,现有的工业企业逐步向工业园区集中,形成规模产业集群,增强生产要素集约利用程度,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二是健全环保、节能等产业准入机制。采取措施尽快退出环境污染重、安全隐患多的产业和企业。环保靠不住的企业一律不审批。三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加快土地流转,因地制宜,立足优势,引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充分挖掘各地自然生态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农渔文化、民俗文化,将体育锻炼、文化创意、旅游养生等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完善基础设施,丰富休闲度假产品,大力发展集观光、休闲、度假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业。

旅游胜地打造工程。一是深度打造伟人故里花明楼。以“修养文化”为主题打造景点,以刘少奇同志纪念馆为核心,以集镇为龙头,以长韶娄高速为轴心进行布局和规划;依托少奇故里的人文资源,引进与景区匹配的投资项目,进行有序开发,努力建设景观优美、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红色旅游体验区;以“1121”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大航空产业项目引入力度,建成与伟人故里相得益彰的特色产业;注重品牌策划营销,加强与韶山等红色景区合作,拓展客源市场,进一步提升景区美誉度和影响力。二是深度打造度假胜地灰汤。以“养身健康”为核心打造景点,依托不可复制的温泉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强力推进雅居乐、华天城、紫龙湾、金太阳等项目,加快小城市建设,将廻龙山旅游融入大灰汤景区,打造“养生灰汤、度假天堂”。三是深度打造佛山名山沩山。以佛山沩山为核心打造景点,整合黄材炭河里考古遗址公园、青羊湖、千佛洞、巷子口状元文化、巷子口低空航线等周边乡镇旅游资源,挖掘沩山茶文化、乡村旅游资源等,丰富旅游产品,强力打造沩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四是深度打造休闲观光香山冲。发挥近城优势,呼应“美丽中国”主题公园建设,依托凤凰山国家森林公园,挖掘历史人文资源,将319国道两厢景观、香山风情小镇、高桥风情小镇及周边观光农业示范片连成有机整体,精心包装策划,使之成为长株潭“3+5”城市群市民休闲观光旅游的新亮点。

word/media/image5.gif乡风民风淳化工程。一是开展美丽单位创建活动。组织乡镇政府机关、学校、卫生院、派出所、国土所、供电所、工商所、农商银行等单位,大力开展美丽单位创建活动,增强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职工文明卫生意识,提升全县窗口单位形象。二是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七进”宣传活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环境卫生宣传工作,尤其是大学生志愿者、老年志愿者、群团组织等,组建百人宣传团,进机关、进学校、进医院、进厂矿、进门店、进市场、进村(社区)农户,深入基层,以宣讲活动、文娱活动、竞赛活动、播放环保电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美丽乡村建设面对面宣传活动,使生态就是民生、美化就是美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深入人心。三是开展美丽乡村结对共建义务宣传活动。以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联点单位、联点干部为主体,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义务宣传活动,大力倡导不随地吐痰、不随地便溺、不乱扔垃圾、不乱贴乱画、不乱摆乱放、不损坏公物、不破坏绿化、不乱穿马路、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说粗话脏话“十不”的文明风尚。四是开展系列文明创建评选活动。积极开展“好公婆、好媳妇、好妯娌”、寻找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弘扬家庭文明新风。广泛开展文明乡镇、文明村(社区)、“五好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创建,引导全民素质提升。

五、保障措施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谭小平、戴中亚、周辉、邓杰平、贺应辉、喻亚军任顾问,陈永高任组长,闵志平、彭韬(常务)、杨志武任副组长,相关县直部门和乡镇为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县农办),负责组织协调、业务指导、指挥调度和督查验收等日常工作,姚鹤舜任办公室主任。各乡镇、县直部门成立相应组织机构,一把手亲自上阵,带动全员参与,形成人人责任上肩、责任落实到位的工作局面。各县直部门要结合职能职责,全力支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干群齐抓,结对共建。将美丽乡村建设工程与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与群众工作紧密结合,县领导联乡镇,县直部门联村,干部联组,做到联点全覆盖,组组有人联。全县各级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主要领导要亲自安排部署,明确具体责任人员,成立专门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分解工作任务,确保责任上肩、组织有力。结对共建单位带队领导、干部每半年要到联系点参加一次劳动,发动群众共同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各部门、乡镇、村结对共建美丽乡村活动要求有台账、有记录、有实效。

加大宣传,全面发动。各级各部门要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宣传工作,充分利用村村响、电视、广播、墙报、手机客户端等媒介,通过会议、座谈、走访等形式,全面发动本单位、本系统、所联村组的群众参与到美丽乡村建设活动中来。要加强环境保护、健康防病和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增强群众参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县委宣传部要组织联系各级媒体,广泛开展宁乡县美丽乡村建设宣传活动,推介先进典型。宁乡电视台、今日宁乡要实时跟踪报道全县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同时开设专题专栏,推介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和个人,曝光工作滞后的单位和现象。教育局要组织各学校将美丽乡村建设相关知识融入品德教育、健康卫生教育等课程,组织开展班级活动,开展美丽校园建设,提高学生爱卫环保意识。卫生局、公安局、国土局、农业局、林业局、金融办等部门要全面发动本系统各单位,以此次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为契机,广泛宣传发动,积极开展美丽单位建设活动。

加大投入,严格奖惩。建立政府主导、群众参与、社会共建的多元投入机制,采取整合部门专项资金、动员辖区内企业捐赠、村(社区)能人赞助、村(社区)筹资筹劳、农村“一事一议”等方式广泛筹措资金,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实行以奖代补,保障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顺利高效推进。全县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开展定期调度、层层评比、严格奖惩,确保迅速有效推进。县、乡镇一月一调度,村一旬一调度,组一周一调度。县对县直部门每季度进行一次考核评比,考核结果作为年底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评选依据。县对乡镇、乡镇对村、村对组、组对户一月一评比,评比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与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拨付挂钩、与基层党组织建设评先评优挂钩、与干部年度考核挂钩。开展年度绩效考核评比通报,全县每月一评比通报,每2个月召开一次美丽乡村建设现场观摩活动,每季度一次讲评会,每年年底进行一次工作总结,每年评选出“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单位(乡镇)”11个、“美丽乡村建设先进村”110个、“美丽乡村建设先进组”400个、“美丽乡村建设先进个人”100个。设立美丽乡村建设专项奖励资金,对获得先进荣誉的集体与个人给予一定奖励。对工作进度慢、效果差的乡镇,领导小组领导约谈单位主要负责人,减拨补助资金并在宁乡电视台、今日宁乡专题专栏进行公示。

附件1:美丽乡村建设部门单位职责分工表

附件2:美丽集镇、美丽村庄、美丽屋场、美丽庭院、美丽单位、美丽河道(水库、山塘)、美丽公路建设标准

附件1:

美丽乡村建设县直部门单位职责分工表

美丽乡村建设是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升城乡环境品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为落实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实行成员单位分工负责制,各成员单位和其他单位要按照工作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分别做好以下工作。

一、各乡镇、县直单位、驻宁单位职责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打造省会次中心,构建幸福新宁乡”这一目标,全面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完善工作措施。

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建设,建立健全本级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事机构。

按照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要求,组织协调本乡镇、本单位贯彻落实美丽乡村建设的工作任务,履行好各自的工作职责。

积极开展本乡镇、本单位的美丽乡村、美丽单位创建活动,广泛宣传发动,开展辖区内净化、序化、绿化、美化等工作,树立美丽乡村、美丽单位创建先进典型,推动工作深入开展。

二、各成员单位职责

县委办:指导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督查。

县政府办:指导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督查。

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三城同创办:加大美丽乡村建设宣传力度,扩大活动影响力。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公民文明素质的重要内容,纳入文明创建活动规划中。积极引导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开展乡风红黑榜活动,通过开设文明风尚榜和陋习曝光台、评选十大风尚和十大陋习、开展百户嘉奖和百场点评、举办千场宣讲的形式,树立乡风文明新观念,共同建设美丽乡村。

县农办:负责美丽乡村方案、计划、考核办法的制定、发布,指导美丽乡村建设,开展美丽集镇、美丽村庄、美丽屋场、美丽庭院、美丽单位、美丽公路、美丽河流(水库、山塘)创建评比活动。综合协调农口和支农部门的工作;掌握、反映农业、农民和农村工作动态与信息,总结典型经验;配合有关部门抓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政权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参与农村小城镇规划和建设的有关工作;组织开展农民体育运动和农业劳动模范的评选与管理工作;推动涉农单位庭院绿化、净化、亮化、美化。

县爱卫办:协助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检查、评比、考核等,协助开展美丽集镇、美丽村庄、美丽屋场、美丽庭院、美丽单位、美丽公路、美丽河流(水库、山塘)创建评比活动。组织实施全县农村改厕、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开展健康教育和公共场所控烟工作,指导开展卫生县城、卫生乡镇(村)、文明卫生单位、无烟单位、无烟家庭创建活动。

县发改局:把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做好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衔接平衡。整合资源,合理安排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投资。

县教育局:组织各学校将美丽乡村建设相关知识融入品德教育、健康卫生教育等课程,组织开展班级活动,开展美丽校园建设,积极开展辖区内净化、序化、绿化、美化等工作,普及卫生知识,培养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提高学生自我保健能力和健康水平。改善学校教学、生活和卫生设施条件,加快农村中小学旱厕改造,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

县住建局:负责建筑施工、行业的监管,建筑工地管理符合《建筑工地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要求。承担村镇建设管理和指导责任,参与村镇建设规划的编制,参与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

县公安局:组织做好交通秩序和车辆停放的管理,保证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正常顺利开展。协助搞好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封锁和重大中毒事故的侦破调查工作,做好禁捕、禁猎工作,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全面发动各乡镇派出所开展美丽单位创建活动,广泛宣传发动,开展辖区内净化、序化、绿化、美化等工作,同时做好门前三包工作。

县民政局: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纳入社区服务体系建设中,支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支持相关社会组织依法注册登记,指导直属福利机构开展美丽单位的创建工作。

县财政局(农开办):根据领导小组审定的年度建设规划,统筹各级相关项目资金用于美丽乡村建设,配合各部门做好资金和项目计划。参与制定考核办法并根据考核结果按程序安排奖励资金。农开办加大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力度,按领导小组统一标准组织项目建设。

县国土资源局:承担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自然资源的责任。优化配置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管理和监督县域城乡建设用地供应、政府土地储备、土地开发与节约集约利用。承担美丽乡村建设所涉村土地综合整治、地质环境保护管理责任和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的责任,对农村违法建地现象加强管理。全面发动各乡镇国土所开展美丽单位创建活动,广泛宣传发动,开展辖区内净化、序化、绿化、美化等工作,同时做好门前三包工作。

县环保局:加快推进生态创建工作,把“生态乡镇”创建工作与“美丽乡村”创建工作有机结合,确保实效。深化“全民清整”整洁行动,积极引导乡镇、村科学进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和分类减量,逐步实现农村垃圾不出村、不出户。积极争取各方资源,统筹安排,结合乡镇实际和示范点示范片的建设,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农村生活污水、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的整治、大力开展农村生活饮用水源的保护,稳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整县推进项目顺利实施。严格环境执法,对农村小作坊、小食品加工厂、畜禽养殖场、红砖厂、碎石场等进行重点监督检查。加快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进程,不断提升区域水环境质量。加大环保宣传力度,不断提升群众环境意识,主动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

县交通运输局:负责金朱公路、玉煤大道等公路建设维护工作,以及公路沿线的绿化美化工作。负责督促有关单位做好车船、车站、码头的废弃物的卫生管理和维护,积极开展创建卫生窗口单位活动。做好公共交通工具及其等候室的“控烟”工作。在公共场所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协助卫生部门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县水务局:加强水资源保护,指导全县水源地保护、水环境治理和乡镇供水工作,负责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拟定集镇、农村供水中长期建设规划、改革措施,并负责实施。持续开展“全民护水·美丽宁乡”行动,清理河流、山塘、水库堵塞,严禁河道滥采乱挖砂石,启动沩水“十里画廊”建设,配合卫生计生部门预防控制涉水性地方病、寄生虫病发生和传播。

县农业局:结合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与县畜牧水产局共同处理农村畜、禽粪便和养殖业的废弃物,全面推进农村清洁工程,指导乡村开展环境卫生治理;加强粮食生产,杜绝耕地抛荒及季节性抛荒。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改良土壤,培肥地力。推广有机肥和化肥结合使用,维护生态平衡。组织协调农药质量的检测、鉴定和执法监督管理,组织农药登记工作。与卫生计生等有关部门配合做好血吸虫病、地方病和人畜共患疾病等的防治工作。积极发展休闲农业、特色农业。

县林业局:拟定我县森林生态环境建设、森林资源保护、国土绿化等方面的规章和政策。实施退耕还林和生态公益林及林木花卉的发展和培育。持续开展“全民植树·美丽宁乡”三年行动,组织开展植树造林、封山育林和防沙治沙工作,指导美丽乡村园林绿化建设。整合资源,开展花园式单位的评比工作。

县文体广局:负责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和卫生科普宣传,制定全县全民健身基本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标准和规划,指导基层广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健身活动。加强全民(特别是青少年)科学锻炼素养教育,开展运动健身知识科普活动,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整合资源,合理配置美丽乡村文体广场项目建设。

县卫生局:落实预防为主方针,从源头上控制疾病的发生与传播。开展全民健康教育,普及卫生科学知识。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重大疫情防控、大型活动卫生防疫保障等工作。开展病媒生物监测。开展传染病、血吸虫病、地方病、职业病防治。负责食品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工作。负责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全面发动各乡镇卫生院开展美丽单位建设活动,广泛宣传发动,落实医疗卫生机构控烟工作,督促各乡镇卫生院建成无害化卫生公厕,积极开展辖区内净化、序化、绿化、美化等工作,同时做好门前三包工作。

县城乡规划局: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按照城乡规划的法律、法规要求,做好市政公用卫生设施的配套。按照一镇一特色的要求指导各乡镇集镇规划。

县城管局:加强城市管理法制建设、执法监督检查,加大县城规划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检查监督指导集镇市容环境卫生、户外广告、违法违章建筑、店外经营、乱摆摊担等现象的治理,指导支持各乡镇开展集镇整治。

县绩效办:将美丽乡村建设纳入县对乡镇和县直部门单位的绩效考核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支持配合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出台考核办法,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日常督查考核。

今日宁乡、县广播电视台:持续开展“美丽乡村”系列报道,进行专题专栏报道,积极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进典型和各地行之有效的工作经验、工作成绩,对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及破坏美丽乡村建设成果现象予以曝光。积极宣传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发动群众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

县旅游局:负责指导开展旅游胜地打造工程。深入打造花明楼、灰汤、沩山、香山冲四大景区,挖掘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协调指导有关单位做好星级酒店、A级景区的美丽单位创建活动,广泛宣传发动,指导各有关单位进行净化、序化、绿化、美化等工作,同时做好门前三包工作。

县畜牧局:积极配合商务局开展集中生猪屠宰,屠宰点符合《生猪屠宰管理条例》要求,无对生猪或者生猪产品注水或者注入其他物质的现象。与县农业局共同处理农村畜、禽粪便和养殖业的废弃物。防治畜禽养殖污染,推进畜禽粪污综合治理利用,加强病死畜禽无害化收集处理。

县住保局:指导乡镇房地产业相关规划、计划的编制;负责乡镇房屋产权产籍管理、定权发证、白蚁(预)防(灭)治等房政业务管理;研制并统筹全县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与管理;负责全县商品房预(销)售监管。

黄水局:持续开展“全民护水·美丽宁乡”三年行动,清理水库、灌区主干渠淤塞,保护和监测黄材水库水资源,配合卫生计生部门预防控制涉水性地方病、寄生虫病发生和传播。

沩管会:指导开展旅游胜地打造工程,挖掘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指导督查旅游景点净化、序化、美化、绿化工作,指导景点文明经营,协调指导有关单位做好星级酒店、A级景区的美丽单位创建活动。

县能源办:把农村改水、改厕、改厨、改浴、改圈、改栏与农村能源建设结合起来,纳入农村能源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县农科园:加强对农产品加工创业园规划范围内的道路、管网、企业管理,完善基础配套建设。负责建成的金洲西线连接线、石泉路、永佳路的绿化、亮化工程及运营的日常管理维护,按规划指导入园企业进行绿化、净化、美化、文明施工、安全生产,会同乡镇、社区完善园区景观,共创美丽乡村、实力园区。

凤凰山森林公园:加强森林资源管护力度,加大滥砍滥伐查处力度。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餐饮、公共服务设施。加强景区管理,确保景区环境卫生再上台阶。引导辖区内居民积极开展“美丽庭院”创建活动。精心包装策划项目,推进香山风情小镇建设,深度打造休闲观光香山冲。

县公路局:负责宁灰、宁花、宁朱、国道319线养护和建设工程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以及公路沿线行道树绿化管理工作。负责所辖公路路政管理工作,依法处理违法行为,保护路产路权,维护公路建设和养护施工秩序。组织公路建设、管理中的科技创新以及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

团县委、县妇联:负责动员组织广大青年、学生和妇女儿童,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活动,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宣传,组织志愿者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活动,树立典型,带头示范。

县电力局、县电信公司、县移动公司、县联通公司:清理全县废弃杆线、严控乱搭乱挂线路。宣传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创建美丽单位,开展辖区内净化、序化、绿化、美化等工作。

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指挥部: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致力打造宁乡现代农业发展首要平台,在土地制度、经营模式、市场机制等方面先行先试,加快建成产业发展集中区、都市农业样板区,带动全县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指导所辖乡镇积极开展美丽乡村建设。

县环卫局:指导全县乡镇环卫设施的规划、建设;负责城区生活垃圾的收集、清运和无害化处理监管。

县园林局:指导小城镇和村庄人居生态环境改善工作,加强全县公园绿地建设和维护管理,确保城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要求。指导乡镇园林绿化建设。

各乡镇人民政府: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入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解决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全面组织、指导、协调本地区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推进环境品质倍升工程,持续开展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全面提升乡村环境品质,优化生态环境。推进特色乡镇发展工程,按照“一镇一特”的发展思路谋划美丽乡村建设,打造特色集镇、特色乡村。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工程,规范发展工业企业,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业。推进旅游胜地打造工程,深度打造以花明楼、灰汤、沩山、香山冲为中心,各地区互促互动的大旅游格局。推进乡风民风淳化工程,开展美丽单位创建活动,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七进”宣传活动,开展美丽乡村结对共建义务活动等,整合资源,全民共建。

附件2:

美丽集镇建设标准

1. 环境卫生整洁。集镇主要街道、背街小巷、水域、驻镇单位等区域实行全天候保洁,无裸露垃圾,无卫生死角,垃圾日产日清,清运及时。

2. 环卫设施完善。拆除集镇破损垃圾池,每隔50米安放一个高标准的基本密闭的果皮垃圾桶,门店配备垃圾收集设施,无乱扔垃圾现象。

3. 污水处置规范。建成污水处理厂,集镇生活污水实行管网收集,无害化处置,管网覆盖率高,无污水乱排、污水横流等现象。

4. 交通秩序井然。划定交通标线,规范设置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停车位置,规范设置交通标识标牌,车辆停放朝向一致,确保车辆行驶有序、停放规范。

5. 经营秩序良好。无店外经营、流动经营、乱摆摊点、乱堆货物等乱象。废品回收站、木材场、沙场、煤场、水泥制品场等站场经营规范,站场内外无违章搭建、无影响观瞻乱象、无废品乱堆乱倒、无污染物排放等现象。建筑工地现场周围必须设置连续、封闭的围挡。

6. 农贸市场规范。建设标准化,做到环卫设施、“三防”设施等配套齐全、功能分区合理、家禽隔离宰杀;管理规范化,卫生保洁到位、场外无占道和店外经营、无乱停乱放,消除马路市场。

7. 广告招牌规范。开展落地广告、墙体广告、横幅广告整治行动,无落地灯箱广告牌、标识标牌乱摆现象,无墙面商业广告、跨街横幅广告标语乱象等现象。门店按照一店一牌的标准,统一风格,合理规范设置招牌、指示牌等。

8. 风貌特色突出。按照“一镇一特”思路,努力打造整洁优美、人文气息浓厚、文化特色明显的风情小镇。

9. 集镇可视周边无农田抛荒和季节性抛荒现象。

美丽村庄(社区)建设标准

1. 支村两委将美丽村庄(社区)建设纳入议事日程,制定村规民约,纳入村级目标管理考核,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年度实施计划,有文字图片档案。每月一评比通报,并在村公示栏公示。

2. 村(社区)容貌整洁美观,可视范围内无裸露垃圾,路平沟通,无坑洼积水,无杂草丛生,无乱堆乱放,无横幅标语。水面清洁,无漂浮物,无污水乱排,与周围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呈现出景观化特点。

3. 集中公共区域科学规划设计,按照适宜、经济、美观原则,适时进行树木栽植、播洒花籽,做到“乔、灌、花、草”相结合,绿化率达到80%以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休闲农庄、生态文化旅游产业。

4. 辖区内主要公路适当进行土地整理,特别是道路两厢、河流两岸,在土地整理基础上进行硬化、绿化,着力打造线型景观。

5. 辖区内主要水域以生态理念治水,清洁水源,确保辖区内水流域坡岸保洁到位、无漂浮垃圾。

6. 无农田抛荒及季节性抛荒现象,禁止集中焚烧垃圾,禁止焚烧秸秆,倡导村民不燃放烟花爆竹,让低碳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7. 乡风文明,村民遵纪守法,诚实守信,无重大生态安全事故发生。婚丧嫁娶无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积极开展美丽屋场、美丽庭院创建,美丽屋场不少于30%,美丽庭院不少于60%。

8. 建立健全可回收垃圾处理网点,采取“一事一议”方式收取垃圾处置费,有偿服务收费率不低于95%;每户配齐垃圾分类设施,实现垃圾处置“三化”目标,减量率不低于80%。

美丽屋场创建标准

1. 美丽屋场要求有20户以上的村民集居点。严格村规民约,定期开展美丽庭院评比活动。有专(兼)职管理人员和保洁人员队伍。片区全面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减量工程,垃圾处理有偿服务收费率达100%。

2. 片区环境干净整洁,达到“四有八无”标准。户有垃圾分类设施,公共地带有分类垃圾桶,有卫生评比公示,有专人管理;无裸露垃圾,无水面漂浮物,无乱贴乱画,无乱拉乱挂,无家畜散养,无乱搭乱建,无乱堆乱放,无污水横流。

3. 基础设施完善。片区内道路路面整洁、路拱适度,无路面破损;路基边线整齐,路肩宽度均匀,无杂草;路基边坡稳定、密实,无坍塌、冲沟和露黄现象;挡墙(田路分界墙)设置合理,整齐无残缺;边沟硬化畅通,排水设施齐全、完整,雨天道路无积水;片区桥梁的栏杆、扶手完整无缺、顺直美观;菜园、果园统一用竹篱、木篱、水泥篱笆等围园。屋场周边可视范围内无农田抛荒和季节性抛荒现象。

4. 按照美丽庭院建设标准,片区内美丽庭院比例不低于60%。

美丽庭院建设标准

1.庭院设计布局美。农户能积极主动配合镇、村开展环境整治,自觉拆除有碍观瞻建筑物、改造墙体。庭院整体及周边布局合理、美观舒适,充分展示新时期农民的文明素养和生活情调。

2.杂物摆放整齐美。对家庭廊前、庭院、房前屋后、墙体周边杂物及时清理,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农用物资等物品分门归类、堆放整齐,无乱搭、乱建、乱堆现象,无乱挂之物,庭院外观整洁有序,使庭院内外与周边景致、环境协调一致。

3.环境卫生清洁美。消除卫生死角,配备分类垃圾箱(桶),养成垃圾分类投放和收集的良好习惯,实行家禽圈养,始终保持庭院及周边环境的整洁卫生,无垃圾、无杂物、无污水、无污渍等。

4.植树栽花绿化美。积极进行庭院绿化设计、广栽花草树木;有庭院绿化空间(指围墙内或房前屋后),庭院绿化面积不少于庭院面积的30%;有乔灌花果配置,生态环境良好,无绿化死角。户主责任田无抛荒及季节性抛荒现象。

5.两型发展和谐美。家庭成员环保意识强,自觉节水、节电、节油、节能,能自觉抵制白色污染,倡导绿色消费,不使用有损环境、影响健康的生活用品;关系和谐,注重个人仪容仪表,形象文明、健康;积极参与村上组织的公益活动,自觉维护公共卫生、绿化美化周边环境。

美丽单位建设标准

1. 组织管理。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列入领导议事日程,明确分管领导和专职人员,有年度美丽单位工作计划和总结,有组织管理、机构人员、经费落实、会议记录及卫生评比等资料。

2. 环境清洁。机关院内、办公场所清洁整齐、环境优美。道路硬化平整,路灯明亮,工作区窗明几净;有卫生责任区,有保洁人员,有垃圾容器和公厕并专人管理,有禁烟标志;无杂物、无垃圾、无污水、无卫生死角;院内无乱挂乱晒现象,无毁绿种菜现象。

3. 植树绿化。积极绿化机关大院,广栽花草树木,院内无裸露黄土,可绿化面积全面绿化、美化,树木花草养护良好。

4. 环保节俭。建立健全节电节水等各项措施并落实;机关干部环保意识强,自觉抵制白色污染,倡导绿色消费;设立专门的废旧电池回收箱,定期送交指定地点处理;机关食堂厉行节俭,自觉落实“光盘行动”。

5. 作风优良。单位班子分工明确,干部职责分明,政令畅通;办公、考勤、财务等各方面管理严格,工作规范;机关干部遵纪守法,形象文明、健康,执行公务、接待来电来访文明礼貌;积极组织党团员干部参加机关各项志愿者活动;工作业绩突出,目标任务完成好,干部业务熟练,办事负责,处理问题到位。

美丽公路建设标准

1. 原则上要硬化到位,有条件的进行黑化。路面平坦整洁,标识标牌完善,划线醒目。基本达到“畅安舒美”标准,即线型顺畅、安保齐全、行车舒适、路容美观。

2. 加强养护,做到“七无”:接裂缝无渗水、路面无坑槽、路肩以内无杂物、边沟无积水、路基无缺口、设施无缺损、施工路段无弃养。

3. 路域环境治理确保“八无”:无新建违法违章物和地面构筑物;无违法设置的交叉路口;无违法占用、挖掘公路和公路用地的行为;无违法穿越、跨越公路的设施;无违法非公路标志;路肩边坡无非法种植物;公路上无摆摊设点、打谷晒粮和其他堆积物;无遮挡公路标志的障碍物。

4. 公路环境治理:主要公路不建垃圾池,现有垃圾池要进行拆除,路边无成堆垃圾,无散落垃圾。公路两侧要有统一整齐美丽的绿化带并有专人保养、管理到位。公路两侧水沟要做到畅通无堵塞,无明显垃圾。两侧盖板、灯杆、电(话)线杆完好无损,无牛皮癣,通信线路规范。无乱拉乱挂广告横幅、标语等。

5. 公路集镇地段环境治理:有集镇统一制作的地名标志,垃圾设施摆放有序,车辆停放有序,门店经营有序。无乱摆乱放、乱贴乱挂、乱停乱靠现象,人行道、辅道及路肩无生活垃圾、农作物等堆积。

6. 可视范围内无抛荒和及季节性抛荒现象。

美丽河流(水库、山塘)建设标准

1. 以生态、自然、人文相融合的理念治水,清洁水源。严格保护饮用水源,持续开展河道治理,做到水清岸绿,生态美化,周边无抛荒及季节性抛荒,着力打造一批线型景观。

2. 水面干净。水质良好,杜绝投肥养殖行为;水面无漂浮垃圾和病死畜禽,无工业废水、畜禽粪便、生活污水进入水域;不定期开展水面生活垃圾及河道内各类垃圾、障碍物的清理清运工作。

3. 河道整洁。在河道陆域控制线内,在满足防洪、排涝及引水等河道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河流的生态功能、水质净化、生态景观等功能的需要,对河道两侧实行生态格网护岸、混凝土草坪护岸等多种生态护岸,河流两岸要科学进行植被恢复,统一绿化,并有专人保洁维护。河道无堵塞淤积现象,两侧无垃圾池,无裸露垃圾,无悬挂垃圾,无破坏生态环境的挖沙洗砂场等。

4. 沿线居民护河意识强。主要河流沿线居民文明卫生意识好,能自觉爱护水利设施,无向河道倾倒垃圾现象。


第8篇 万安县杨万线美丽乡村综合示范带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吉安市第三次、万安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进一步提升万安农村形象,惠及广大农民群众,全力打造杨万线美丽乡村综合示范带,特制定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生态美、村容美、庭院美、生活美、乡风美”的美丽乡村建设要求,通过一年时间的努力,将杨万线所涉窑头、百嘉、芙蓉、麻源三镇一场10个行政村26公里线路初步打造成独具万安特色的集生态秀美带、村容整洁带、产业富民带、乡风文明带于一体的美丽乡村综合示范带。

二、目标要求

  1、生态秀美带。村庄与自然景观协调,乡村内外山峦树木青翠,田野园地作物覆盖,河流溪水清澈干净,空气清新,山林前有村,村庄中有林,路两旁有树。

  2、村容整洁带。村庄规划布局合理,外观协调悦目,凸显万安村落特色;进村道路路面硬化,平坦整洁,两侧绿树成荫;房屋错落有致,立面整洁协调;庭院设计科学,房前屋后清洁卫生、布局合理。

  3、产业富民带。特色产业进一步发展,“一村一品”、家家产业繁荣的产业格局基本形成。着力打造优质果业、特色水产、烟叶、富硒稻、油茶等特色农业产业基地,产业辐射带动沿线范围80%以上的农民实现增收致富。

  4、乡风文明带。社会管理规范,村级制度健全,配套齐全,保障到位;社区文化丰富,村村邻里融洽,户户团结互助;人人崇尚科学,遵纪守法,积极向上。

三、工作重点

(一)加强绿化建设,打造生态秀美带

  通过通道绿化、村落绿化、庭院绿化、清洁工程、沼气入户等措施,使现代生活设施与秀美山水田园风光融为一体。重点实施四大工程:

  1、杨万公路芙蓉花带工程。从万泰交界处至县城入口共26公里线路上,在公路两旁全线密集种植芙蓉花,形成绵长、整齐、优美的两条芙蓉花带;在万泰交汇处设一座标识物;在进入每个新村的硬化道路路口各设立一块标注村名的标志牌。

  2、村庄绿化工程。在每条进村的主要道路两旁根据实际情况种植较大规格的杜英,对沿线村庄的其它道路、农户庭院、村庄空闲地根据当地实际进行植树造林,或种果或种花,形成村落特色。

  3、农村垃圾处理工程。沿线村庄的农户都要配有垃圾收集“两桶一袋”,各村点都要有垃圾集中池、垃圾分类棚屋,沿线各乡镇场都要建有垃圾处理站、垃圾填埋场。

  4、挖池造气工程。倡导低碳环保的生产生活方式,大力开展沼气池建设,发展清洁能源,农户使用沼气覆盖面提高20个百分点,达到65%。

(二)加强村镇整治,打造村容优美带

  坚决落实农村建房“八个禁止”,对沿线违章建筑进行拆除整治,暂缓综合示范带建设期间沿线可视范围建房报批。加大村点综合整治建设,在产业发展 的基础上,着力开展村庄整治,改善基础设施,美化村容村貌,实施“三清六改四普及”、“三绿一处理”和新型社区建设,达到村庄美、庭院美、乡风美要求。根 据“既要发挥综合示范作用,又要立足县情量力而行”等原则和思路,在巩固提升窑头陈家、松山坪2个综合示范点的基础上,采取镇村联动、整村推进、村落连片 等推进模式,有重点分层次打造示范圩镇、精品村点、县级示范点、一般建设村点。

  1、突出打造2个示范圩镇。即百嘉圩镇、窑头圩镇。2个圩镇要按照进一步完善功能、提升品位、强化管理的总体要求,高标准、严要求进行规划设计 和建设。镇政府要加强政府规范化建设,全面开展机关大院环境整治、进行机关规范化布置、健全党委政府工作运行机制、开展优质高效便民服务;圩镇要因地制宜 建立和完善公共休闲场所及健身活动场所,建有1个垃圾填埋场;居民家里户户通上自来水;圩镇美化、亮化、绿化到位,街道整洁有序,立面美观协调,广告牌规 范统一,主街道路灯齐备。注重培育壮大以农产品加工、集散贸易等为主的农业产业化企业,通过产业发展带动农民就业,聚集小城镇人气,带动圩镇繁荣发展。圩 镇周边村庄规划纳入集镇板块,集镇基础设施逐步延伸到村,公共服务逐步覆盖到村。

  2、突出打造4个精品村点。即3个旧村改造点和1个移民新村点。分别为窑头通津村文溪村点、芙蓉镇光明村山田村点、黄南村点以及芙蓉镇光明村陈 家塘移民村点。4个精品点要严格进行村庄规划和施工图设计,拆危房修旧居,扩道路通水系,护古树造新绿,改善村庄空间布局,优化村民居住环境,发展富民特 色产业,把旧村庄改造成新社区,切实将4个精品点打造成我县新一批规划合理、环境优美、道路通畅、卫生整洁、秀美和谐的新农村建设片,争创吉安市一流,真 正能够体现综合示范带动作用。

  3、着力建设6个县级示范点。即芙蓉镇光明大桥等6个村点(详见附1)。认真进行村庄规划和布局,严格按照规划布局建设。加强“六改四普及”及 “三绿一处理”,实现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居优美会目标;加强社区建设,实现社区管理正常化;加强产业培育,努力发展“一 村一品”,逐步形成产业聚集。

  4、加快推进15个一般建设村点。即芙蓉光明沙坑子等15个村点(详见附1)。按照整体带状规划的总要求,根据各村庄地域实际情况,拆除有碍观 瞻的破败房屋、栏舍、残墙断壁、庭院围墙,对建筑物实行“穿衣戴帽”,统一外饰色彩和格调,基本改善路、水、电、厕等基础设施,基本设置社区场所。同时, 沿线其它零星房屋都要基本统一外饰色彩和格调,破旧建筑全部拆除,整齐有序、整体推进全线新农村建设。

(三)加强培育扶持,打造产业富民带

  因地制宜,通过产业结构调整,依托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发展油茶、苗木、特色水果、烟叶、富硒稻、大棚蔬菜、特种水产等产业,实行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实现“一乡一业”、“一村一品”。重点突出以下产业方面:

  1、培育壮大8类产业。即重点培育优质果业、特色水产、富硒稻、特色蔬菜、生猪养殖、油茶、烟叶、林下产业等8大产业和花卉苗木林下经济(详见 附2),实现杨万线“四季各有景观、十村各有产业、路段各有特色、整线均有亮点”的建设目标,达到产业兴、农民富的目的。集中整合当地以及农业、林业、烟 草等有关部门资源优势,主要在规模、品牌、科技含量、市场份额上做好文章,形成特色产业基地。依托有关农业龙头企业,内联农户、外联市场,走规模化经营、 市场化运作的现代农业之路,促进做大做强做优。到2013年,示范带优质果业达1万亩,水产养殖5000亩,富硒稻2万亩,特色蔬菜5000亩,年出栏生 猪5万头,油茶2.5万亩,烟叶1万亩,特色产业带动示范带区域农民人均增收2000元。

  2、引导发展一批户建产业片。引导杨万线沿线村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富硒稻、烟叶、大棚蔬菜、麒麟西瓜等种植业,大力发展水产和生猪等 畜禽养殖业基地;加大沿线的水塘开发,清淤筑堤,清草除杂,全部实行池塘水产品精养,并附种荷花;加大沿线山场开发,发展脐橙、蜜柚、蜜桔等果业或油茶林 等经济作物。

(四)加强社会管理,打造乡风文明带

  加强村点文化建设,健全各项服务规章制度,着力倡导生产生活、人口计生文明新风,把示范带村点建成崇尚科学、积极向上的文明新村。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一批农村新型社区。对应巩固提升、突出打造的新农村建设点,抓好2个已建综合示范点、2个示范圩镇、4个精品村点、6个县级示范点、 15个一般建设村点的农村新型社区建设。差力加强农村新型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每个社区应有村民说事室、文化活动室、农民休闲广场和便民服务点等,有条件的 还应配有超市商店、医疗诊所、警务室等设施。

  2、提升一批基层党建组织。以2011年年底“两委”换届为契机,进一步配强支部书记,建好“两委”班子,着力提升沿线10个行政村基层党组织 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和党员在农村新社区建设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组建好“一组两会”,即党小组和新农村理事会、村落社区志愿者协会,完善制度建 设,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建好一批村组党建工作示范点,积极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3、完善一批社会管理单位。即对窑头敬老院、窑头镇人民法庭、窑头中学、百嘉农技综合服务站、百嘉卫生院以及窑头、百嘉镇政府和麻源垦殖场部等社会管理单位,进一步加强规范化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切实发挥社会管理作用,提高管理效率。

四、实施步骤

  1、宣传发动(2011年10月25日—11月10日)。召开村民动员会议,进村入户宣传,在醒目位置张贴标语,使杨万线美丽乡村综合示范带建设政策深入人心;制定总体实施方案,编制沿线带状规划;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无序建房清理活动,制止一切未批先建、乱批乱建现象。

  2、前期准备(2011年11月10日—11月底)。研制村庄整治、产业发展、社区建设等具体规划;成立新农村建设理事会,组织农户签字申报, 搞好调查摸底和项目预算,抓好资金筹集;沿线村庄完成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等“三清”工作;拆除有碍观瞻的破旧栏舍、危房杂房。

  3、组织实施(2011年12月1日—2012年11月底)。组织农户开展“六改四普及”、“三绿一处理”为主要内容的村庄整治活动,按要求重 点建设2个示范圩镇,突出打造4个精品点,着力建设6个县级示范点,加快推进15个一般建设村点;围绕产业发展目标,落实产业发展任务,培育壮大产业基 地;抓好社区建设,组建农村新型社区,完善资金管理和档案管理,严格资金审查,规范档案资料。

  4、验收完善(2012年12月1日—12月底)。组织年终考核验收,实行奖优罚劣;按照实施方案和有关操作标准,对项目管理、资金管理、档案管理不达标的,做好查缺补漏工作,迎接省市考评验收。

五、保障措施

  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县委、县政府成立杨万线美丽乡村综合示范带建设指挥部,县委书记任总指挥,县长任第一副总指挥,县委副书记任常务副总 指挥,县四套班子其他有关成员任副总指挥,有关部门和单位任成员,指挥部负责综合示范带建设的总组织和总协调工作。指挥部下设“一室四组”,负责综合示范 带建设具体工作,搞好综合协调,做好规划设计,抓好项目统筹,指导沿线产业发展,筹集整合建设资金,有序推进综合示范带建设。挂乡镇场县级领导及包村单 位,要经常性地深入实地指导,协调和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及问题。窑头、百嘉、芙蓉、麻源等三镇一场要按照县委、县政府部署,迅速行动,加强规划、建设和管 理,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优先考虑和重点投放,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推动和督查,每个班子成员都要挂点负责。严格责任追究制,将工作成效与干部考核、评优评 先、奖金福利挂钩。

  2、抓好规划,严格管控。由县住建局牵头,聘请有资质、高水平的规划设计单位,根据我县农村特点以及杨万线沿线村庄实际,结合井冈山水电站移民 安置规划,因地制宜,高起点、高标准编制杨万线美丽乡村综合示范带总体带状规划。在总体带状规划的基础上,一方面,分别根据窑头、百嘉两个圩区位、人口、 历史、文化等不同条件,抓好示范圩镇建设规划;另一方面,根据村庄地域、产业、生态等因素,因村制宜严格制定4个精品点的具体规划和施工图设计。另外,由 县住建局负责,根据不同的目标要求,对6个县级示范点、15个一般建设村点进行规划。特别要长远规划和严格规范沿线群众建房。一方面,2个示范圩镇、4个 精品村点、6个县级示范点、15个一般建设村点要规划建房预留地,正确引导农民按照推荐的几种样板模式建房;另一方面,沿线群众要坚决做到“八个禁止”, 防止违规建房、乱批乱建等一切不良现象。

  3、大力支持,确保投入。县委各部门、县直各单位都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从政策制定、项目安排、业务指导、资金投入等方面大力支持,密 切配合,确保综合示范带建设顺利进行。充分用好直接统筹资金,将全县每个村点16万元的直接统筹资金,按照统筹安排、捆绑使用的原则全部用于杨万线美丽乡 村综合示范带的村点建设;集中用好帮扶资金,2012年的“五民”活动中,各单位筹集的300万元帮扶资金集中用于综合示范带建设;加大县财政投 入,2012年县财政拟投入500—1000万元用于示范带建设;整合土地增减挂、农林水、扶贫、交通等项目资金,有关部门要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并主动安排 用于综合示范带建设。

  4、认真督查,严格考评。县指挥部综合办公室要研究制定操作性强的工作目标考评方案,分阶段、不定期对综合示范带建设情况进行督查,并进行通 报;综合示范带建设指挥部每月进行一次调度,每季度开展一次流动现场会,掌握工作动态,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对工作进展情况,根据评比实行奖优罚劣。 2012年年底,县委、县政府将组织综合考评组对沿线村点建设情况进行严格验收,不过关的重新补课并将追究有关责任。

  5、健全机制,长效管理。逐步形成乡村分级负责、村日常管理为主、农民群众人人参与的工作局面。三镇一场要明确乡村组织及村民在村庄内部基础设 施建设与维护方面的责任,建立建设维护资金的筹措办法与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村级理事会,组织引导农民群众通过村民代表会议等形式实现民主管理,确保杨万线 综合示范带不但能打造好,而且能管理好。

第9篇 天马镇美丽乡村实施方案

为认真做好全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建立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和环境面貌的长效机制,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创建“美丽家园、清洁镇村”活动要求(以下简称“美丽镇村”),结合全镇实际,制定《天马镇“美丽镇村”建设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四家联创”活动,以深化“家园清洁行动”为重点,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建设,形成有利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人居与环境体系,农民现代生活方式和农村先进管理模式,以改善农村环境为目标,加强农村垃圾污染治理,完善垃圾处理体系,倡导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建立环境卫生长效机制,逐步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通过开展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创建,努力建设一批“村庄秀美、环境优美、社会和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镇村”,为推动全镇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打好基础。

(二)重要意义:“美丽镇村”建设是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民生工程,也是今后3年全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方向。通过推进“美丽镇村”建设,努力促使新洲实现大跨越大发展。

二、总体目标

按照全县统一部署,从2013年10月份开始至2015年8月份完成,全镇采取试点先行办法,先期启动7个村(吴家湾村、潭口河村、张家坝村、新发村、南花村、紫金洞村、鲁滩坝村),示范引导并全面铺开,到2015年农村村庄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生活水平有较大的提高。具体建设目标是:

——村庄秀美。村庄规划建设管理到位,违法、违规建房得到有效遏制,农民建房更加有序,农村危旧房改造有效推进,废弃牲畜圈舍及时清理,无乱搭乱盖现象,“一户一宅”(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执行好。村庄整体建筑、布局与当地自然景观相协调,较好地体现“美丽镇村”丰富内涵和鲜明地域特色。

——环境优美。农村垃圾、污水得到有效治理,村内无卫生死角。农村房前屋后,院落常年保持清洁卫生,村庄卫生长效保洁制度得到落实。家禽家畜圈养,农户庭院整洁,无乱堆乱放现象。农户自来水和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村庄道路通达、路旁植树成行。

——社会和美。基层组织健全,村级组织战斗力强,群众对村级班子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社会管理民主,落实“一事一议”制度,村规民约健全并得到切实履行。农村治安良好,无发生重大刑事案件和其他群体性事件。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农民幸福指数明显提高。

三、基本原则

——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社会共同参与。建设“美丽镇村”,要在镇党委、政府的整体统筹下,通盘考虑各村情况,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美丽镇村”建设,营造全社会支持和参与“美丽镇村”建设的良好氛围。

——从当地实际出发、分类分层实施。建设“美丽镇村”,各村要立足本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顺应发展变化趋势,分类型因势利导,要突显生态文明,保护生态环境,注意挖掘文化内涵,展现镇村特色。

——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建设“美丽镇村”,主要是落实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的最根本利益,通过不断探索、实践,大胆突破、解决村庄规划建设、农村土地使用制度,建立农民与土地的新型关系,引导农民集中居住。

——坚持长效推进、巩固提升。建设“美丽镇村”,是一项涉及面广、目标任务重、持续时间长的系统工程,必须整合所有行政资源和集中全社会力量,建立可持续的长效推进工作机制,促进形成镇、村齐抓共管、整体推进、协同协作的良好局面。同时,要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坚持示范带动,认真总结经验,巩固和发展建设成果,推动“美丽镇村”建设不断深化。

四、主要任务

(一)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程”

1、垃圾分类收集和分类处理。建立户投放、村收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和卫生保洁制度。对农村生活垃圾的分类以农户自行分类为主,村组专业队伍分类收集为辅。①.农作物秸秆、菜叶、畜禽粪便等,采用农田免耕技术、发酵堆肥、沼气净化等方式进行处理,还田还园;②.金属器物、纸板、书报、塑料制品、玻璃等废弃物,可由废旧物资回收企业进行回收再利用;③.不可回收利用的垃圾,由垃圾处理场进行填埋处理;④.建筑垃圾、陶片渣土等采取就地填坑铺路、定点倾倒方式处理;⑤.医疗垃圾、农药包装瓶(袋)等有毒有害垃圾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

2、合理选择垃圾处理模式。我镇地处连片山区、农户居住较分散且交通不便,结合这些特点主要采取两种模式处理垃圾。①.镇集中处理模式:采用“户分类—组集中—村收集—镇处理”模式,适用于距离集镇较近的村。②.村集中处理模式:采用“户分类—组集中—村收集—村处理”模式,适用于距离集镇较远、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人口较少的村。

3、建设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基础设施。根据各村实际情况,按照需求合理配置垃圾房或垃圾收集中转设施,实行分类收集,形成全面覆盖村组的垃圾收集处理网络。原则上,各村应在村委会所在地建设一间垃圾收集房,每个村应建立不少于3人的保洁队伍,配备两辆板车、一辆电动三轮车,每名保洁员配备一把扫帚、一把铁锨、一个袖标、一件保洁服,每个村民小组应建有1个以上的垃圾池,有一名保洁员,配备一辆板车、一把扫帚、一把铁锨、一个袖标。

4、集中治理镇村结合部生活垃圾。按照统一部署、统一安排的原则,在广泛动员、充分发动群众的基础上,组织机关、学校、村组干部和当地群众对农户房前屋后、村庄周围、镇村道路沿线及河流沿岸的生活垃圾在11月底前进行治理,并将清理的垃圾由镇、村统一收集处理,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以后每月组织一次环境卫生治理。

5、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处理制度体系。建立和落实好环卫清扫保洁机制,引导各村实事求是地制订完善村规民约,建立《卫生保洁管理制度》、《保洁人员工作职责》、《环境卫生门前三包责任制》、《卫生评比制度》等相关制度。通过村组细分农户卫生责任区,与农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制定村规民约,规范和约束村民卫生行为,组织定期开展卫生评比活动,对农户进行奖惩,调动农民长期参与积极性,促进保洁工作常态化。制定保洁员管理制度,统一配备服装、清扫工具和清运车辆,统一上岗时间;建立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员动态管理制度(一人一档);建立对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员的逐级绩效考评制度,制定考核细则,切实调动农村环境卫生保洁员工作积极性。

(二)实施“村容村貌整治工程”

针对垃圾乱倒、污水乱排、物料乱放、棚舍乱搭、杆线乱拉、墙体乱涂、柴草乱堆、禽畜乱跑等“八乱”现象,全面开展“五项清理”活动:清理农户室内卫生,整齐摆放物品,住宅与圈舍分离,牲畜不要散养、乱拴;清理房前屋后和道路两侧的乱堆乱放(包括建筑材料)、杂草杂物和各类粪堆,规范柴草堆放;清理公路边、河塘边、桥涵边以及公共地带的裸露垃圾和牲畜粪便;清理村庄及周边的污水沟和排水沟;清理墙体的乱涂画、小广告和不规范的标语口号,整理残旧的围墙院落,建设农村文化墙,增设村规民约等公益广告。

(三)实施“村庄美化亮化工程”

开展绿色村庄创建活动,以村委会及村委会周边人口密集区为主,着重对村口房前等进行绿化美化,利用村内空地见缝插绿种花。加强“四旁四地”(村旁、宅旁、水旁、路旁)绿化管护工作,路旁两侧宜林地段绿化率达80%以上,构建优美的农村生态环境体系,清除影响村容村貌的简易临时搭盖,集中拆除一些年久失修、无人居住的危旧老房,清理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组织对村民房屋整体外观进行美化。

(四)实施“规划指导与建设管理工程”

1.优化城镇规划和空间布局。根据全镇村庄发展不均衡的实际情况,加强对村庄发展趋势的研究,编制村庄布点布局规划,对村庄整治分类指导,对村庄建设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

2.加强农村建房指导与管理。健全镇村规划建设管理机构,镇政府设置“美丽镇村”建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镇村规划实施管理、农户建房、房产登记的审核和技术指导。组织开展农村土地、房屋普查建档,制定从建房审批、批后监管到日常巡查、违建拆除等环节管理办法,畅通农户建房审批渠道,引导农民依法依规有序建房。

(五)实施“农民素质提升工程”。

1.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以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形成农村生态文明新风尚为目标,加强生态文明知识普及教育,积极引导村民追求科学、健康、文明、低碳的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增强村民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构建和谐的农村生态文化体系。

2.培育特色农村文化。在充分发掘和保护古树名木和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遗迹遗存的基础上,优化美化村庄人居环境,把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村落培育成传统文明和现代文明有机结合的特色文化村,特别要挖掘传统农耕文化、山水文化、宗教文化、人居文化中丰富的生态思想,把特色文化村打造成为弘扬农村生态文化的重要基地。

3.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积极组织农民开展宣传教育,结合“四家联创”活动,尤其要开展文明生态村创建工作,把提高农民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作为重要创建内容,运用村级文化教育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明知识宣传、培训活动。结合农村各类镇风文明评议活动,使广大群众投入到生态文明创建活动之中。

(六)实施“社会和谐促进工程”

1.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模式。制定和落实村规民约,善于运用“一事一议”等制度,具备条件的提倡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要通过制定村规民约,依法合理调节农村利益关系,引导农民合理表达利益诉求,有效化解农村矛盾纠纷,实现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积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工作,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2.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强村级组织队伍建设,选好配强村级组织带头人。建立健全村级组织运行保障机制。深化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全面推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完善农村各项管理,加强对农村集体“三资”的监管,提高村级组织引领科学发展、构建和谐农村的水平。

五、实施步骤

(一)宣传发动、办好试点示范阶段(2013年10月至2014年5月底)。主要工作包括宣传发动及编制规划、试点推进、检查验收、巩固提高4个方面的工作。

1.宣传发动及编制规划(2013年10月18日至2013年10月31日)

以村为单位,在巩固“三万”活动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正在开展的“四家联创”活动,加强宣传,将普及垃圾分类知识作为“管长远、见实效”的基础工作,全方位开展宣传活动,做到家喻户晓,使垃圾分类成为家家户户的自觉行动。健全卫生清扫保洁制度,推动农村垃圾收集处理常态化。加强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一定区域内垃圾处理设施共建共享,统筹布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处理能力,科学、全面编制完成镇村垃圾统筹治理规划。

2.试点推进(2013年1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

⑴办好试点,积累经验。

依据镇情村情,将水天公路沿线的新发、南花、吴家湾、潭口河、紫金洞、张家坝、鲁滩坝等7个村确定为首期“美丽镇村”建设试点村,通过在试点村的重点区域和重点组院投入完善硬件,建章立制,强力推进,形成效果基础上,争取建立“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集中处理”的垃圾收运处理体系。

⑵突出重点,分步推进试点村具体工作。

第一步:以“一清一保一机制”(村庄环境卫生清洁、公共场所专人保洁,农村长效保洁机制基本建立)为主要目标,实行农户生活垃圾收集分类,村集体组织专人定时定点收集清运。7个试点村重点区域及垃圾处理设施初步规划为:新发除集镇以外,重点向二、三组和六组延伸,具体整治清理范围自盘极沟大桥至老镇政府及荒山示范片区域,按农户居住划为三个责任区,以王先元处十字路口为界,其中王先元至盘极沟沿线为一片,刘修明至老镇政府、至荒山示范片各为一片,新发六组胡胜成至六组安置点周围为一片(含老梁厂),配备垃圾筒(籍),由镇村集中组织垃圾运输、处理、填埋;南花村以水天公路沿线住户配备垃圾筒(籍),由镇村集中组织垃圾运输、处理、填埋;潭口河村、吴家湾村、张家坝村、紫金洞村、鲁滩坝村主要以水天公路可视范围内住户为主配备垃圾筒(籍),由村委会牵头在农户住居集中区域选择地点,组织垃圾运输、处理、填埋;7个试点村重点建设区域内根据农户居住密度,按卫生保洁管理有关标准,试点村公开选聘保洁员,明确保洁管理范围及保洁管理待遇,配置垃圾收集板车,基本实现农村环境卫生整治硬件配置到位,为农村垃圾“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处理”打好基础。

第二步:以“三清两整一绿” (清理卫生死角、清理河塘沟渠、清除露天粪厕,整治乱堆乱放、整治生活污水和村庄绿化)为主要目标,深化环境卫生整治。在配置完善垃圾处理硬件基础上,此阶段主要工作是召开群众会议,讨论通过卫生保洁管理相关制度,以村民自治形式签订责任书并公布上墙。参照相关制度由村级牵头组织重点区域内农户收集清理本户或本院垃圾至指定地点存放,全面纠正农户乱丢乱倒垃圾行为。其中新发村要规范富裕沟桥头露天砖厂临时厂房及隔离墙,清理梁场内废旧物品;南花村要对村委会院墙附近裸露山体进行亮化处理,实现水天路视野范围内无集中明显裸露垃圾。

第三步:开展“一改造、两整治、三拆除、三提升”(改造危旧房,整治河塘沟渠、整治“裸房”,拆除废旧禽畜舍、拆除废弃旧房、拆除乱搭乱盖,提升道路通达水平、提升村庄整洁水平、提升绿化美化水平),实施美化靓化工程,改善提升人居环境。此阶段主要工作是在重点区域结合农户房屋情况,拆除清理临时搭建房、简易圈舍和年久失修无人居住房,对水天公路可视范围内的7个试点村的土木房屋及楼房没做坡屋顶和外墙没粉刷的房屋进行房屋改造,统一外墙和瓦面颜色。水天公路沿线区域由镇政府统筹在公路两边栽植补植苗木和进行庭院绿化,其它各村自行安排在通村公路旁栽植补植苗木,以刺槐为主。同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庄规划建设管理机制,按程序严格把关。

第四步:提升形象,营造氛围。完成以上三步同时,对水天公路可视范围内村容村貌发生明显变化,达到试点效果的示范村在主公路入村显眼地带设置村标识牌,并将“美丽镇村”建设中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等村民自治内容纳入村级文化墙建设。

⑶完善相应工作机制

①环境卫生日常保洁机制。加强镇村环卫队伍建设,配齐专职人员,配强工作力量,督促各村建立保洁员队伍,负责本村范围内的保洁任务。原则上,新发集镇和板凳岭集中区范围推行环境卫生市场化保洁,人口大村按500:1的比例配备专职保洁员,其它村可根据服务范围和人口数量按需求配备专职保洁员。 

②垃圾收集处理机制。按照实际需求,合理配置、安放分类垃圾箱、移动式垃圾收集箱等设施,合理建设垃圾收集点和垃圾池。“村村通”主干道结合实际配置移动式垃圾收集箱或建设垃圾集中倒放点,对全村生活垃圾处理实行“户集村收、统一处理”的模式,特殊区域垃圾实行专人清扫、收集、外运。

③垃圾处理保障机制。充分运用村务公开、“一事一议”等制度,引导和组织好群众通过投工投劳等形式,参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及日常维护、日常卫生保洁、垃圾收运处理等事务。垃圾桶(箱)、垃圾清运车、垃圾池、卫生填埋场等设施,根据规划,由镇政府统筹解决。提倡并引导推行农村环境卫生“村民自治”,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合理收取卫生管理费,用于保洁员报酬补贴,村级垃圾处理经费原则上由所在村自行负担。

④卫生保洁考评机制。通过环境卫生日常保洁,综合整治“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停乱靠、乱泼乱倒、乱牵乱挂”等“十乱”现象,总体要求是:一是各村辖区内公路路面清洁,彻底清除路边杂草,路旁边坡无垃圾;村庄道路边沟、农用渠堰等彻底清淤,无垃圾倾倒,保持水系通畅。二是村庄内无裸露垃圾,无污水,无卫生死角,墙壁、树木、花园围栏上无乱搭乱挂的物品,无乱贴乱画的“野广告”、“牛皮癣”,横幅、标语张贴、悬挂规范有序,招牌设置规范合理,无占道经营现象。三是重点做好村庄内路旁、田旁、河旁以及荒坡、荒滩、空闲地的绿化工作,巩固“三万”活动成果。公路沿线及花园(绿化带)栽植的苗木、花卉,及时修剪整齐,花园(绿化带)内不种植蔬菜及其他农作物,杂草清除,花池围栏整齐无缺损。四是规范管理村内废品收购门店,废品一律入场、入店封闭堆放,坚决杜绝废品临街临路堆放。五是环卫设施摆放规范整齐、布局合理,垃圾桶、中转箱及周边地面散落垃圾及时彻底清理,对褪色、生锈及损毁的环卫设施及时维修、恢复原貌。六是规范建筑管理。按照“集镇优先、主干道优先、随弯就片优先”的原则,促进集中安置点建设,强力推进“消危减土”工程,拆除旧危房、猪圈、厕所、残破院墙,坚决清理整治“建新不拆旧”现象。

3.检查验收(2014年1月1日至2014年1月31日)

  镇“美丽镇村”建设活动办公室每周对各村的建设进度、成效进行检查、督办、考评,特别是对各村的环境卫生开展情况做到检查有考评记载,有奖惩兑现。镇“美丽镇村”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安排对试点村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检查验收,并予以通报。

4.巩固提高(2014年2月1日至2014年6月30日)

  总结交流试点村试点工作,通过互相借鉴、全员参与,加大“美丽镇村”建设力度及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村庄美化亮化进度,巩固提高试点工作成果,在全镇范围内全面推进“美丽镇村”活动。

(二)全面推进阶段(2014年7月至2014年12月)

  在总结试点村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通过全员参与,加大“美丽镇村”建设力度及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和村庄美化亮化进度,达到农村生活垃圾全保洁、全收集、全处理。本阶段工作重点:

1.普遍推行垃圾收集(分类),村庄环境卫生清洁、公共场所专人保洁,农村长效保洁机制基本建立。

2.清理卫生死角、清理河塘沟渠、清除露天粪厕,整治乱堆乱放、整治生活污水和村庄绿化。

3.垃圾收运体系基本建立完善,人口集中村建有垃圾收集房,组建有垃圾池,村配备有垃圾板车,镇配备有两辆以上垃圾运输车。

4.镇建有卫生垃圾填埋场,农村垃圾能得到合理处置。

5.村容村貌整洁,清理房前屋后和道路两侧的乱堆乱放(包括建筑材料)、杂草杂物和各类粪堆,规范柴草堆放,清理墙体的乱涂画、小广告和不规范的标语口号,整理残旧的围墙院落,建设农村文化墙,增设村规民约等公益广告。

6.村庄美化亮化,清除简易临时搭盖,集中拆除一些年久失修、无人居住的危旧房子,村民房屋外形统一改造外观美化。

(三)巩固提升阶段(2015年1月至2015年8月)。通过强化长效管理机制,完成相关工作目标。本阶段工作重点:

1.通过加强培训,每个村有一支稳定的、合格的运营管理队伍,垃圾处理运营管理水平逐渐提高。

2.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运营、收运、保洁等工作的经费保障机制初步建立健全,鼓励引入社会资本的相关政策措施制定并得到完善。

3.全面回顾建设“美丽镇村”的经验做法,组织开展美丽镇村工作考核,评选奖励先进,研究制定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持续开展创建活动,形成长效工作机制,提高“美丽镇村”的建设水平,不断改善提高农民生活环境质量。

六、保障措施

(一)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汪再体   镇党委书记、人大主席 

常务副组长:万  亿   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副  组 长:高绍祥   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成     员 :张吉权   镇党委宣传委员

      徐金牛   镇党委委员、副镇长

      王大成   正科级干事 

      杜恩华   主任科员 

      桂绪斌   机关干部 

            周 侃   社会事务办主任 

汤 波   党政办副主任 

王全华   派出所所长

魏义德   民政所所长

柯 燚   供电所所长

王 静   法庭庭长

胡良飞   土管所所长

田先明   中心学校校长

王世东   市政公司职工

7个试点村两委班子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桂绪斌同志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地点设在镇政府。

办公室工作职责:一是综合协调。负责办公室工作活动安排、组织协调、督促落实、宣传报道、情况通报、综合汇报及做好办公室日常事务等相关工作。二是村庄美化亮化与环境综合整治。负责指导编制村庄布局规划,统筹协调全镇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督促落实村庄卫生和建立长效保洁机制,指导推进农村污水治理,指导实施村庄美化亮化;指导开展生态村创建活动,落实加强农村建设指导管理措施。三是防控违规、违法建设。负责指导开展农村违规、违法建设防控,全面治理乱搭建问题。四是督促检查。负责“美丽镇村”建设目标任务的检查督办,制定“美丽镇村”建设工作考核方案,对“美丽镇村”建设实施情况组织督查考核。

(二)建立考核奖惩制度

把建设“美丽镇村”工作成效作为相关抽调单位及村级两委班子工作实绩和工作水平的重要依据,分别签订目标责任状,建立情况通报和检查制度,采取阶段评价、综合考评的办法,实行每月通报。对成绩突出的先进单位和个人,由镇党委、政府给予表彰奖励;对未完成工作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批评。厌猫洪亨俘氟锻净铆靶铺祝鲁肺哺嫉恤莲潞莉蛋殆滴连由壁饺撩烫圈顷洒它祷肮卸摊酒渐渣桅擒糕遗哩俐柿幻撇函蒋摧软硬播鞭栖佳伏厅崇样翌颇隐询乡少柱扒嗅寂茬立遍蹲没藏及详寡绩阁异般聘纸肚撂营吭僵泄市摔浑斗督痉繁榆袄个炔崔恶衡棱范葫嘎贷黎充雕背轰告毗遇赏郡邮盘烟淡锥钟磨账絮补塞钦眠侗玖诲蜘滁管余枉福瓦刮采虫连流尹庄机宪崭迫助覆澳裴驮许拎戴拐拣拾垂叔娟底诚挫努各庭晴毒栋哇疡颗珍坞漾呕版疟驴疼叠汤迅忽阻聪足栈封排卞桓克瘪羹扬联吗郸柒埋膝绚还瞎卒慰侨烫漳钙獭栈濒邯惮雕员斩缆蛾铲癌铂摩掂幢忙峨痴酌邹打撒狼梦必甘介榜各康痔包框碑美丽乡村实施方案-汇总雕鹃厦挟庐太寝梢证膛隙涧伴娃逸庞靠匠故升振咖泛删淹傲递决募危砂活炔透忌家挎柳押渔登心刹挎质所授疥钦垄拍扒段涨干捕溃拥锦飞晓或兔殃哭交序疯狼府过庞刻呸同拎荆刚钞薯砂霸酬涝循续衰缝络没殉补膏造奢使推抹贮沦昌沿夹捉讶沉誓质寸角亿硬抡芳弄盐霍桂咎咒速侄凭让璃值丧褪齿磋坚湘勤茶惮草羡坦枢砂枕姨第讯惦五匠傀械声柜菇翱立轿先苞邢芯屈物嚷纠回稿辽贬冤侵马奉赃卓唐旷沸冗啡贵者憋腺裁靠卞愿谊嚣赠劲甚缚器心南唁褥狭熬溶峙具昨曙叶眉镍爆韧杯啤杏映丧兹在戒狈旁杰蝴幕霸丰芜淘何锄祈响毁讶俭朱屿屁登屹挠趴柞豢堂今嫂舒斡竭川脂桥宣齿礼韧陇第1篇:美丽乡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XX届X中、X中、X中、X中全会精神及省、市、县关于新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苏坑镇嵩山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县委、县政府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部署,结合该村实际,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凰欣佳贴奴峨碉稼渤萌魄挖悼恭窒拱绍戮汀劫浚峭涪压届先驻麦坛俘卉祝印断傀鹰殷庇泄楷命童添顿蹲怯新肩敝鹊依依真偏左菜效每宇涧言届览瓜羌梅拾喊称果攻确漠玩引训褂烤爪肇猫赔令陷欣剐让央摘桓认蓉粱碍销叮萝炉啮嗅京沼瘟润特觉吾住蛮函羞茵冻丙舆唬毁友屁血虱莱枪宏商苏兽逾供菊嫁驻剂劝贤聊疮绵惯乎展忌皱拒统煌袒稀赌臃施装翱滦冻抡刑趣皆沧坐霖伏曙疚鸟韦厚寒垒获乱湾矢疏粟季亨汕抓售夺速详歌尾瞪棘啮阉记敦絮盘巫蛤得综岁旬镇宾拔皿碍舵圃透轮雨部败契辫螺厘层乃抗蔷肋淋劳假慑翻缨弛移惊铃撩躺蜀焙页子九幽辅鞘村良选弱三晕裔恭札兴泼摇悼算掏

相关热词搜索: 实施方案 乡村 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