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基层社会治理特色亮点工作范文(精选3篇)

时间:2021-10-30 16:52:28 来源:网友投稿

比喻有光彩而引人注目的人或事物。也指有色或不透明的热塑料片材、薄膜或模制品上所含没有完全塑化的粒点,当其在对光观察对呈现为无色的透明斑点,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基层社会治理特色亮点工作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基层社会治理特色亮点工作3篇

基层社会治理特色亮点工作篇1

人大代表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总结特色亮点材料

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础。

近年来,X区人大常委会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工作要求,积极创新代表活动载体,充分发挥基层人大职能作用,推进解决了一系列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巩固加强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一、以人民为中心,准确把握人大工作时代定位

坚持实践创新。随着群众对人居环境的要求和美好生活的向往愈发迫切,基层人大工作不仅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更要与时俱进、创新升级。努力在人大代表履职、密切联系群众、创新服务载体、畅通民情渠道等各个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尝试,通过多种方式积极为新时代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注入新动力。

坚持思想引领。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深刻认识新时代基层人大工作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主动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新变化的实际,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出发,着力发挥人大工作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调和社会矛盾,推进良法善治。

坚持从实际出发。在市、区人大代表的推动下,X区的环境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生活环境改善的同时,居民的精神满足感未同步提升,基层治理的问题依然存在。当前X区老龄化比例高,产业工人多,低学历低收入困难群体相对集中,城市更新过程中也引发不少社会矛盾,基层的矛盾问题相对突出。

为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常委会积极引导人大各街道工委从街道、社区实际出发,将人大工作与服务民生、居民自治、社区管理等基层治理工作相结合,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使人大工作见实效、得民心。

二、以党建为引领,积极推动人大工作创新发展

提高政治站位,牢牢把握人大工作政治方向。

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政治学习和教育活动,突出党性锻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认真真学原著悟原理,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站位,自觉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领导,坚持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依法履职行权。

加强制度建设,积极推动人大工作机制创新。

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讲话精神,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常委会修改完善了《讨论、决定重大事项办法》和《审议意见办理办法》,制定了《专题询问工作办法》、《代表约见国家机关负责人办法》和《关于加强政府投资计划审查监督的决定》等制度,探索实行了街道办事处向常委会和人大代表报告工作机制,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建设之中,以党建引领推动人大工作取得新成效。

强化大局意识,勇于担当人大工作职责使命。

围绕区委中心工作和人大工作重点,依法行使监督权、决定权、任免权,加强对区“一府一委两院”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完善工作机制,全面加强代表工作。坚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自信,充分认识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的重大意义,牢牢把握新时代人大工作的深刻内涵和主要内容,努力把人大建成“有为、敢为、善为”的“工作机关”和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

三、以问题为导向,彰显基层治理人大工作优势

聚焦民情解民难。

在基层,往往是民生痛点、难点给社区社会治理带来较大阻碍,人大代表却能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X代表小组党员代表针对辖区居民老龄化程度高、就医困难的现状,利用现有医疗资源,积极探索社区卫生服务互联网+模式,打通家庭医生到居民家庭的最后一公里,签约居民X余人,极大方便了辖区居民的就医就诊。

X代表小组基层代表针对辖区还建安置小区X社区,近几年不断有群众反映房屋渗水、外墙瓷砖脱落,修补后的墙面不仅没有完全修好而且还呈“蜘蛛网”状,影响城市美观的问题,积极向区人大及相关职能部门反映和建议,最终在多方推动下,区房管局特事特办,及时启动维修程序,对X栋楼房开展了全方位立面整治,真正解除了居民们的“心头大患”。

针对需要职能部门支持的事项,代表们主动上门联系沟通,详细了解相关政策,积极为居民传递心声,谋求解决办法,为解决老旧社区下水管网爆裂、小区渍水等问题,人大代表多次联系长江水务公司并督促其对港东水厂设施设备进行全方位检修。

基层社会治理特色亮点工作篇2

“基层社会治理”参考答案

一、根据“给定资料2~5”,分析我国当前社区管理方面存在哪些“顽疾”。(15分)

要求:

(1)内容准确全面,总结有深度、有条理;

(2)字数不超过200字。

【参考答案】

我国当前存在的社区管理“顽疾”包括环境卫生、道路交通、治安消防三方面:一、环境卫生。宠物随地便溺、小区内随意张贴小广告等行为破坏社区环境卫生,娱乐健身、施工等噪声扰民现象干扰居民生活。二、道路交通。社区内停车位、停车地点少,造车停车难、乱停车等问题,物业治理困难。三、治安消防。社区内盗窃案多发,楼内通道堆积大量易燃杂物,群租屋内乱拉电线、使用危险电器等行为,容易造成安全隐患。(计空格191字)

二、请根据“给定资料6~7”,谈一谈你对“广场舞之争”的看法。(20分)

要求:内容全面,认识透彻,表述准确,不超过300字。

【参考答案】

广场舞之争反映了年轻人和中老年人两代人文化观念的冲突。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很多思想已经“西化”,喜欢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私密空间,更注重维护自身权益,不希望自己被噪音打扰;对于中老年人老说,他们希望保持自己传统的生活方式。他们比较喜欢热闹,但是苦于娱乐方式少,活动场所比较匮乏,跳广场舞就成了他们“凑热闹的方式”,他们只能借此排遣内心的寂寞,丰富精神生活。从根本上解决广场舞之争,政府要完善市政规划和公共设施建设,多组织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满足社会需求;合理规划广场舞活动的区域和时间、限制广场舞的噪声,一旦引发矛盾,做好沟通和疏导。立法部门应通过立法控制广场舞噪音。(计空格288字)

三、假如你是某市民政局的一名工作人员,请根据“给定资料8~9”,就当地社区如何实施网格化社会管理写一份指导意见。(25分)

要求:

(1)写出主要内容即可,不需要成文;

(2)观点明确,建议可行,语言简洁,有逻辑性;

(3)字数不超过350字。

【评分标准】

【参考答案】

关于推进社区网格化管理指导意见

随着大量人口涌入城市,社区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也是各种社会矛盾首要发端的区域,加强社区治理的责任日益繁重。在此背景下,网格化管理模式作为一种新的基层社会治理方略迅速在全国各地流行开来。为了更好推进社区网格化社会管理工作,特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合理划分网格,明确工作任务。网格划分精确到街、区,配备管理人员,分工承担各项事务,明确权责。

二、建信息管理系统,构信息化平台。通过数据库、技术平台整合数据,借助互联网和移动通信网进行对接。

三、完善法律法规,开展服务管理。逐步建立与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相配套的法律法规,依法实施社会管理。

四、凸显自治功能,接受居民监督。鼓励居民参与社区事务决策,社区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监督,听取意见。(计空格350字)

四、参考“给定资料”,以“基层是夯实社会治理的源头”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

(1)观点明确,认识深刻;

(2)内容充实,结构完整;

(3)逻辑清晰,语言流畅;

(4)字数不少于1100字。

【参考例文】

基层是夯实社会治理的源头

社会治理体系中,基层是社会的单元细胞,也是社会矛盾的源头。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的高低,既影响着社会治理宏观政策的有效贯彻落实,也直接反映出社会治理的整体绩效,更涉及到社会的和谐稳定。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的结构性问题日益凸显,只有将社会治理的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扎实做好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工作,才能从源头上化解各种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从基层入手开展社会治理需重点关注被遗落的“盲区”。在高度开放、流动的新型社会背景下,流动人口已经成为全国各大城市社会的主要构成部分之一,但这些城市以居、村委为依托的基层治理网络却无法有效覆盖这部分人群,这一方面造成流动人口各种需求难以得到有效满足,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城市社会秩序的长效维系,对基层治理组织网络提出了深层挑战。因此,流动人口的管理,是从基层入手进行社会治理的重点。对此,我国多地已开展实施了网格化基层治理,使基层治理的组织网格更加严密,架起了与群众沟通交流的平台,拉近与群众心与心的距离。

从基层入手开展社会治理需引入更多力量。在社会需求结构和利益结构快速分化的背景下,近年来中国社会的阶层分化态势显著,除了工人、农民、干部等传统群体,还出现了私营企业主、专业技术人员、农民工、自由职业者等不同群体,随之引发了需求结构和利益结构的多元分化。这就势必要更多地引入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如基层社会组织在文化娱乐、纠纷调解、社会治安等方面均发挥了积极作用,形成多层次的复合治理结构。戴珠凤等热心社区事务的居民们组成的“议事厅”就是很好的民间力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基层入手开展社会治理需成立治理网络。在风险社会来临的现代发展背景下,中国经济社会已日益融入全球体系,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已经和全球风险社会紧密联结。各类传统或非传统社会风险累积、爆发的可能性日增,群众诉求由小矛盾演变为大问题的风险不断增大。面对这种新情况,亟需形成以政府专业治理部门为核心、快速联动的跨部门、跨界治理网络,这在很大程度上对当前基层治理变革提出了新要求。南城县的网格管理员,身在基层,随时上传百姓的各种诉求,为社会治理贡献了重要力量。

社会治理体系中,基层是社会的单元细胞,是感知社会需求最敏感的触角,也是许多社会矛盾的源头。正所谓“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重心在强化基层、夯实基础。基层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石。要整合各类社会资源,严密基层社会治理的组织网络,使人民群众的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筑牢社会和谐的根基。(计空格1123字)

基层社会治理特色亮点工作篇3

郑州大学自考本科毕业论文

    专  业   行政管理    

     姓  名     秦晓臻   

     准考证号 062108150027

论文题目 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研究

2015 年 6 月 5 日

推进基层社会管理创新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知识文化层次的不断提高,基层乡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等作为直接面向群众的集行政服务、社会治理、维护稳定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基层单位,如何适应新的时代要求,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服务效率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在对鹤壁市浚县卫溪街道办事处的实地调查中发现,该街道办事处针对自身实际,积极推进网格化社会管理体系,采取了“一个中心、四个平台、八个窗口”(简称148机制)的架构,并借助社会管理信息系统、便民服务网站和民生E通手机三个现代化科技渠道,实现了全方位、多渠道、高效率的便民服务和社会管理创新,构建了鹤壁市第一个“30分钟便民服务圈”,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实地走访,笔者认为,卫溪街道办事处的做法,对于我们探索基层社会管理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基层 社会管理 创新 信息化

一、卫溪街道办事处基本概况

(一)、行政区划

卫溪街道办事处成立于2012年3月,位于浚县老城区及县城西部,总面积46平方公里,下辖13个村(其中包括3个移民村)、13个社区,总人口8.2万,其中农民2.1万,城镇居民6.1万。

(2)、产业结构

卫溪街道办事处以文化旅游业、商贸物流业、现代农业为经济支柱,辖区内有世界文化遗产京杭大运河、浚县古城、浮丘山景区等自然人文景观,有宏基商城、建业购物广场等商业中心,有2.2万亩农业高产示范基地。2014年,卫溪街道办事处入库税收超过1亿元大关,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过1万元,年均增长超过10%。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均居全县前列。

(3)、社会问题

但是在发展的同时,一些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也开始凸显,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员构成复杂,社会治安形势严峻。卫溪街道办事处辖区地处县城和城乡结合部,既有居民又有农民、移民,由于工商业相对发达,还有大量流动人口,这给社会治安造成了较大压力,成立三年来,治安案件、社会矛盾多发,影响了办事处和谐稳定,成为办事处必须解决的一个难题。

(2)、工作人员较少,行政效率亟待提高。卫溪街道办事处由原浚县城关镇改建,镇改办后,工作人员由原来的69人减少为42人,辖区面积由原来22平方公里增加到46平方公里,辖区人口由原来3.8万增加至8.2万。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人员不足的情况下,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就变得尤为重要。

(3)、工作任务艰巨,需要创新矛盾调解。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卫溪街道办事处承担着浚县古城保护建设,项目征地清障等大量工作任务,大量城区居民需要拆迁安置,大量失地农民需要生活保障。在工作推进过程中,如何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如何更好地维护群众利益和社会稳定,也成为了办事处工作的重点。

二、社会管理创新做法

为适应新的形势需要,有效解决社会管理难题,卫溪街道办事处探索建立了“四位一体”社会管理方式。该管理方式将过去传统、被动、定性和分散式管理转变为现代、主动、定量和系统式管理,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管理服务体系,不仅进一步理顺了管理机制,使基层党组织作用充分发挥,基层干部作风建设得到加强,而且管理服务水平大幅提升,使群众办事更加方便快捷,群众的诉求渠道更加畅通,不稳定因素明显减少,社会大局更加和谐稳定。实践证明,卫溪街道办事处的做法是行之有效的。

(一)、建设一个中心,提升服务水平

卫溪街道办事处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在全市街道一级第一个建立了群众工作服务中心。该中心建设投资合计200多万元,面积400多平方米,设有4个平台和8个服务窗口,即指挥处置平台、综治维稳平台、便民服务平台、矛盾调处平台,以及党务、民政、人社、计生、综治、信访、司法、警民窗口。1个中心、4个平台和8个服务窗口简称“148”机制。其中,矛盾调处平台有专门办公场所。调解员由街道办事处人员及矛盾涉及到的相关部门人员等组成,首席调解员由街道办事处班子成员轮流担任。调解员采取现场办公的办法,通过与当事人面对面交流等方式来化解纠纷,解决问题;指挥处置平台拥有独立办公室,设有高清液晶监控屏幕,有专人负责值守,对辖区内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和管理,一旦发现情况及时予以处理,重大情况报告指挥处置领导小组研究解决。8个窗口的管理人员均是从相关部门抽调的作风正、业务精、能力强的的骨干人员,负责接待解决群众前来办理的各种事项,确保依法办事,高效廉洁。

(二)、构筑一张网格,畅通信息渠道

社会管理创新信息系统建设。卫溪街道探索确立以“全域覆盖、分级管理”为指导原则,积极构筑网格化管理体制。就是将区域划分为若干个单元网格,并以社会管理信息化系统为中心,搭建区域信息化平台,以网格化的方式,来整合区域资源,形成横到边、纵到底,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工作方法,强化管理职能,提升服务水平,从而实现区域管理科学化和长效化。

(1)科学合理划分网格。将全区划分为街道办事处、管理区、村(社区)和村民小组四级共200个信息网格,其中一级网格即中心网格(街道)1个;二级网格即大网格(管理区)5个;三级网格即中网格(各村、社区)26个;四级网格即小网格(村、居民小组)168个。初步形成街道办事处为中心,下设管理区、村、村民小组,以及各级干部参与管理、覆盖全区群众的四级网格管理模式。

(2)科学规范运作。投资5.8万元建立卫溪街道群众工作网络信息化管理系统,并设立了服务热线电话,由中心(街道)抽调人员负责管理;每个网格推行“一格四员”管理体制,即在每一服务层级设有警务员、计生员、矛调员、网格管理员等4名工作人员。投资10万元,购买了100部手机和软件,为每个网格工作人员配备了“民生e通”专用手机;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全面掌握常住人口、流动人口、驻地单位台账、党组织设置、党员数、低保户、困难户、社区矫正人员等等,实现了“情况全掌握、责任全覆盖、服务无遗漏、管理无缝隙”的目标。初步形成“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负其责”的局面。

(3)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以四级网格管理为载体,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延伸拓展建立了即以街道服务平台为中心,下设管理区、村党支部、村党小组三个管理层级的党建网格,管理区总支书记、村党支部书记、村党小组长每人配备专门手机,村党小组向下分包联系党员、党员分包联系群众。通过信息化网络管理系统,街道办事处可以向下传达上级政策要求、工作安排,发布党建工作、群众致富及就业等信息,内容既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视频、图片等多种形式。各网格内党员及群众也可以进行相关党务政策咨询、问题反映、提出意见建议、申请求助等,网格党务管理人员及时予以研究办理。

(三)、创建一流防控,提高治安能力

为了加强防控体系建设,维护辖区治安,卫溪街道办事处坚持把人防、技防与网络化管理结合起来,筑起了牢固的治安防火墙。一是加强人防建设,成立了50余人的城区治安巡防大队,每天在重点路段开展巡逻,及时处理突发事件,确保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巡防队与民警实现信息互动,并在工作时间上实现互补,进一步完善了群防群治的治安网络,降低了辖区可预防性案件发案率。二是加强技防建设,投资20余万元建立了监控指挥中心,在辖区安装了25个高清摄像头,并接通城区治安监控网络,对城区实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基本实现了对辖区主要道路的全覆盖,形成了严密的治安防范网络。三是逐步扩展覆盖区域。人防和技防建设不断向村一级扩展,向重点部位延伸。目前,已有26个村(社区)建立治安巡防队,有1600多个商家安装了高清摄像头。此外,注重了防控体系建设与群众工作服务中心、网格化管理的有效衔接,治安巡防员与网格管理人员保持信息互通,监控指挥中心设在群众工作中心,由指挥处置平台统一指挥,初步形成人力和网络资源共享。卫溪街道办事处为进一步完善平安建设长效机制,整合资源,协调联动,按照“立足实际、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注重实效”的原则,在辖区内的26个村庄(社区)、城区130多个楼院小区、2300多家临街商铺、主要街道路口以及人员比较集中的聚居地等处安装了视频监控、电子报警器等科技防范设备,有效降低了“两抢一盗”案件的发案率,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该办事处还在黎阳路、黄河路、卫河路等城区主要交通干道安装了视频监控,与县公安局监控平台联网,做到了治安防范工作滴水不漏、不留死角,有力地震慑了违法犯罪活动,促进了社会稳定。

(四)、完善一套机制,提供有力保障

良好的体制要顺利运行,必须有相应的机制做保障。卫溪街道办事处不断建立和完善工作和监督机制,使社会管理工作的各项措施得以全面落实。

(1)制定了“一定四通”工作机制。

“一定”即定目标责任。一是定人的责任,实行责任到岗、责任到人、量化管理;二是定事权,各相关单位要明确职责,并形成办、村一体化网络服务体系;三是定办事流程,规范各类服务的标准工程流程,明确服务开始、服务中止、服务延时、服务完成等情形的时间和标准。“四通”即民情直通、服务直通、评价直通、问责直通。在中心运作方面,一是建立了中心公开办事制度。统一将办事流程、服务事项、收费标准、收费依据等内容在中心大厅公开,使办事群众一目了然。将工作人员的姓名、照片、职务、服务内容、电话号码制作成标示牌,自觉接受办事群众的监督;二是建立了中心规范办理制度。统一规定了中心“四个办理”,即一般事务立即办理、重大事务承诺办理、涉外事务协调办理、特殊事务特殊办理;三是建立了中心限时办结制度。即对每件申请办理事项,明确最长办理时限,对个别特殊原因不能在承诺时限内办结的,在受理时要向办事群众具体说明,取得群众的理解、支持。此外,还针对4个平台和8个窗口,分别建立了相应的工作规章和办事流程。在网格运行方面,一是推行一线办理制度。要求网格人员在各自个网格内靠前工作,大力倡导一线排查,一线上报,一线落实,一线解决的 “四个一线”工作法。二是建立网格人员民情日记制度。网络工作人员每天记录工作日志,将工作情况以及办理事项情况发至信息平台。在防控体系建设方面,建立巡防制度和治安监控网络管理制度等。

(2)健全完善了意见征询、反馈等监督机制。

1、定期报告制度。街道办事处定期每周召开专题会议,听取中心、网格以及防控管理工作情况汇报。

2、定期通报制度。把各渠道反映的重大事项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把党员参与社会管理的情况及时向有关党组织反馈。

3、年终评比制度。对中心、网格以及防控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年终评比,其中把上级领导对网格管理人员 “民情日记”(包括上报事件、日志信息、处理事件等情况)的评分列入评先的重要内容。

4、责任追究制度。对于限期办理的事项,实行动态跟踪,不定期督查,对不能在规定时限内办理、造成不良后果和影响的,由街道纪工委进行问责,必要时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三、创新社会管理成效

(一)服务群众更加便捷。

“一站式服务”的构建,并不是各职能部门的简单叠加,而是公共资源的有效整合,尤其是在工委、办事处的协调下,突出服务群众的理念,使基层社会管理呈现出“职能聚合、关口前移、精细服务、多方联动”的特点。由分级服务的做法变为直接模式,减少了群众办事层级,一切事务只需告知网格工作人员,就能很快传达到每名群众。同时发现问题能够及时上传到中心,将过去被动应对问题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百姓生产、生活也变得越来越便捷。

(二)社会管理更加精细。

把街道划分成网格单元,在每个网格内配置四员,一员多能、一岗多责,进行全方位、动态巡查,及时排查、梳理和上报群众在治安、交通、物业管理、民事纠纷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并做好相应的跟踪和反馈;借助现代信息手段,有效整合各种网络资源,建立一个从社区到街道,覆盖社会管理各个领域的现代化信息综合服务管理平台,统筹指挥和调度各方面力量,全面提升整个社会管理的快速反应、及时处置能力,由此形成一套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派遣问题、及时处置问题、常态考核评价的管理模式;制作居民电子档案,该电子档案本着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评估与运用相结合的原则,突出便民、利民、惠民的根本,将辖区内户籍人口与流动人口的基本信息和生产生活、就业培训、遵纪守法等方面的综合信息统一采集,实行实时、动态的更新维护管理,在一定范围内对相关部门实现数据共享,并对居民信息进行综合评估评定,作为对居民实施惠民服务和社会管理的主要参考依据,实现管理服务统筹联动、综合治理的工作创新。

(三)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

建立了“一个起立、一张笑脸、一句问候、一声请坐、一杯茶水”为内容的“五个一”文明办公制度,发扬紧急问题及时办、符合政策马上办、困难问题灵活办、敏感问题透明办、复杂问题耐心办的“五办”作风。由过去的“群众跑”到现在的“干部跑”,群众工作服务中心不仅方便了群众,也有力推进了基层干部作风的转变,从制度上遏制了少数干部在审批过程中存在的“吃拿卡要”现象。建立干部考评制度,要求全体工作人员每天记录一篇工作日志,每月评比一次优秀网格管理员等,促使全体党员干部进一步认识到“干部作风好不好,服务窗口见分晓”,使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得到改进,真正做到眼睛向下看、脚步向下走、服务向下伸。

(四)促进社会更加和谐。

平台建立后,提高了快速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开展便民利民服务,及时了解和反映民情民意,调处化解矛盾,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有效化解了群众该办未办或未及时办而形成的积怨,避免了“小事久拖积大患”现象,从源头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服务中心成立以来,社会治安明显好转,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大量的问题和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明显提高。

相关热词搜索: 基层 治理 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