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优化营商环境整治方案(通用3篇)

时间:2021-10-29 18:19:08 来源:网友投稿

整治,汉语词汇,拼音zhěng zhì,释义是严肃整齐;整齐而有秩序。整顿、治理。办理。处理;惩罚,使吃苦头,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优化营商环境整治方案3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优化营商环境整治方案3篇

第1篇: 优化营商环境整治方案

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 优化营商环境的意义

2020年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中央、省、市关于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及推进“放管服”改革相关要求,切实抓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及我市《关于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法规政策和文件精神的落地落实,全面提升我县的营商环境水平,全力推进全县产业项目建设和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推动东安经济高质量发展,结合东安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xxx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对标先进发达地区,切实解决项目落地时间过长、涉企服务质效不高、生产要素保障不充分、市场监管有缺失等短板和问题,着力建设有利于聚集更多优质产业、先进生产力及生产要素的政务环境和市场环境,不断提升各类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最大程度激发市场活力。

二、主要目标 以服务企业需求为导向,紧扣企业和群众的痛点、堵点、难点问题以及制约企业发展的“高频事件”,以开展“一项活动”、建立“两项机制”、实施“三项规范”、强化“四项服务”为工作重点,全面优化政务环境、法治环境、成本环境、信用环境,不断强化服务理念,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品质,加快构建稳定规范、公平透明、可预期的一流营商环境,为东安经济建设提供坚实有力的保障。

三、主要工作任务 (一)开展“一项活动”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全县积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以突破一批改革难点、破除一批“堵点”“痛点”、查处一批典型案例为主要内容,对标审批服务、监管执法、成本负担、公平信用和工作作风五个方面的95项“堵点”“痛点”问题,按照归口管理的原则,主动查找和解决问题。对发现的问题逐一建立台账,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主体和完成时限,实行挂账销号。在开展活动中,对发现的损坏营商环境的违纪违法的问题坚决进行查处,并按“三个一律”规定处理到位。

(二)建立“两项机制” 1.建立健全优化营商环境“好差评”测评机制。创新测评方式方法,建立在线测评平台,采取电话民调和在线测评相结合方式,聚焦服务对象和办事群众,运用“大数据”实现精准测评。建立优化营商环境测评库,测评库成员涵盖园区内全部企业、园区外规模以上全部企业、“两代表一委员”代表、工商联代表、县政务中心及各乡镇政务中心办事群众代表等约1000人左右。年中、年终各采集一次数据,每次测评采取从测评库中随机选取400人左右实行手机APP在线测评,并进行电子化量化计分排名。同时,及时公布测评结果,对测评排名靠前的单位实行奖励,对排名靠后的单位加大问责力度。

2.建立优化营商环境评估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县直各单位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进行客观评估,明确评估指标标准和分值,在开办企业、办理建筑许可、获得电力、登记财产、纳税、获得信贷、执行合同、政务服务、企业注销、政府采购等13项指标中进一步细化评估标准。通过深入走访和调研相关政府部门、企业等进行收集数据,规范评估工作客观公正开展,定期发布评估结果。同时,对第三方评估提出的问题,按照属地原则和责任主体,形成整改任务交办单,明确整改时限和要求,要求各单位对号入座,认账领账,并实行挂账管理,逐项研究,逐项整改,逐项销号,以查改问题的实际成效不断提升各部门为企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三)实施“三项规范” 1.规范涉企执法检查。严格执行《关于对园区企业(项目)开展涉企检查行为实行报备的工作制度》,全面推进“双随机一公开”和“互联网+监管”,组织实施跨部门(单位)综合执法、联合检查,严禁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粗暴执法,严禁以检查之名干预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并及时将抽查结果向社会公开。加强行政执法“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健全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规范行政执法部门(单位)对企业的执法行为,加大对行政不作为、乱作为行为的惩处力度。探索构建“先辅导再整改后执法”的行政执法流程,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促进行政执法公开透明、合法规范。

2.规范涉企中介服务。编制涉审服务目录清单和涉审中介机构名录库,健全完善网上“中介超市”平台,扩展信息公示渠道,供业主自主选取。按照“多评合一”要求,精简整合同类评估事项,推动首次评估结果通用。坚决打破垄断,通过市场化竞争方式选择中介服务主体,对于各类中介服务评估事项能取消的全部取消,能合并的进行合并,最大限度减少评审环节的随意性,从而提高效率、规范行为。

3.规范招投标行为。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实现政府采购项目的全过程信息公开,中标、成交结果、合同签订等信息应依法依规及时公开。建立政府采购合同跟踪管理机制,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及时向供应商支付采购资金,严禁无故拖延支付合同款项。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目录,逐步扩大政府购买服务的范围。推进政府采购电子交易平台建设,提高政府采购竞争度和中小企业参与度。加强招投标管理,健全招投标综合监管、行业监管和社会监督相结合的监督机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和信用管理。规范保证金收取行为,一律取消没有法律法规依据或未经国务院批准的保证金项目。强化标后履约监管,及时查处违法行为,将履约、违约情况纳入信用管理。健全招投标投诉信息化管理平台,完善投诉举报受理和处理机制,实施投诉管理首问负责制。

(四)强化“四项服务” 1.优化提升政务服务。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改革,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建设,全面推行审批服务“一网覆盖、一次办好”,实现县、乡镇、村(社区)全覆盖。持续开展“减证便民”行动,改进企业不动产登记,优化不动产登记办理流程,缩短办理时限。统筹推进“多证合一”改革,简化企业开办注销程序,提升企业注册登记信息化水平,实现企业登记事项全程电子化。推动企业和群众办事线上“一网通办”,线下“只进一扇门”,现场办理“最多跑一次”。深入推进重点项目“一次性盖章汇”审批,不断创新政务窗口服务,推广容缺后补、绿色通道、一次性告知等便利化措施,实现“一张蓝图”统筹项目实施、“一个窗口”提供综合服务、“一张表格”整合申报材料、“一套机制”规范审批运行,切实解决企业群众反映的来回跑等突出问题。继续实行办事群众三分之一的电话回访制度,不断提升群众满意度。

2.创新生产保障服务。加强企业用工服务,对企业结构性、季节性用工问题加强协调对接。加强落户工业园区的企业水、电、气、讯保障相关设备设施建设,简化业务流程、规范报装收费,大幅压减时限。整合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部门和供水、供电等市政公用单位分散设立的实体服务窗口,设立“县投资项目并联审批综合窗口”,水、电等相关部门在建设规划、工程报装、维护检修等服务方面为规模企业和重点项目建设开通“绿色通道”。在工业园区设立水、电、气、讯保障管理服务的专门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立与水、电、气、讯服务企业、园区企业信息共享、工作互动、矛盾联调的工作长效机制。

3.加大融资信贷服务。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落实不盲目停贷、压贷、抽贷、断贷的政策措施,防止对民营企业随意减少授信、抽贷断贷“一刀切”等做法,落实金融机构绩效考核与小微信贷投放挂钩的激励机制。通过优化工作流程、简化贷款手续、降低审核门槛,探索通过信用方式发放创业贷款,逐步取消创业担保基金反担保等方式,支持大众创新创业。推进“银税互动”,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托纳税信用信息创新信贷产品,推动税务、银行信息互联互通,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

4.完善社会信用信息服务。建立完善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依法收集市场主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信用记录,以及工商管理、税务、环境保护、金融、社会保险、行政处罚、法院强制执行等信用信息,实现企业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健全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依托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共享平台,建立健全诚信“红黑榜”发布制度,实现“红黑名单”统一管理和联合惩戒业务协同,对严重违法失信主体依法采取市场进入限制,形成“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失信惩戒长效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开展专项巡察。按照市委、市政府“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年”活动的工作要求,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项巡察,突出经开区、商务、税务、住建等重要涉及部门的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着力发现和解决履职尽责不够、履行行业监管责任不严、项目落地难、服务企业和群众不到位、干部作风不严不实、审批效率不高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二)实施“精准帮扶”。建立健全“精准帮扶”机制,对全县园区工业实体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行“四个一”工作机制开展“精准帮扶”,并要求每家企业的联系县级领导和责任单位要下沉到企业一线,主动及时了解企业困难所在、发展所需,对企业履约及运行存在的问题进行排查,分析原因,制定措施,积极帮助解决实际问题。

(三)畅通问题投诉。在县政务中心设立作风监督岗,做好一线受理办事群众的投诉和服务工作。向企业和群众公布县纪委(监委)、县作风办、优化办和12345投诉受理电话,开通生产保障服务“直通车”,对反映或收集上来的问题,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分别交予相关部门认真调查核实处理或协调处理,采取面复、信复等方式在7个工作日内(复杂的案件除外)回复当事人,切实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实。

(四)加强“四项保障”。聚焦“陋习”及“四风”新表现、政务服务、执法规范、企业服务管理等四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由县纪委(监委)、县作风办、县行政审批局联合成立纠“四风”“陋习”督查组、政务服务督查组、企业服务管理督查组、执法规范督查组,明确督查人员、督查范围、督查时间及任务,进一步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对督查中发现的违反“优化营商环境十条严禁规定”的问题线索及时上报并按照有关规定处理到位,着力破解影响营商环境的痛点难点堵点,大力推动和督促落实各项重点工作,护航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见附件1.2) (五)注重结果运用。将提升年活动开展情况、“好差评”测评和营商环境第三方评价结果等作为县直单位优化营商环境考核和干部个人考核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设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项奖励,对工作推进积极、成效明显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对工作不落实、任务完成不好的部门(单位)予以通报批评。

第2篇: 优化营商环境整治方案

01:优化营商环境

【时政精读】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我国有上亿市场主体,而且还在不断增加。把市场主体的活跃度保持住、提上去,是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关键所在。要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下硬功夫打造好发展软环境。

以简审批优服务便利投资兴业。市场配置资源是最有效率的形式。要进一步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推动“非禁即入”普遍落实。政府要坚决把不该管的事项交给市场,最大限度减少对资源的直接配置,审批事项应减尽减,确需审批的要简化流程和环节,让企业多用时间跑市场、少费功夫跑审批。今年,要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证照分离”改革,使企业更便捷拿到营业执照并尽快正常运营,坚决克服“准入不准营”的现象;在全国推开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使全流程审批时间大幅缩短。推行网上审批和服务,加快实现一网通办、异地可办,使更多事项不见面办理,确需到现场办的要“一窗受理、限时办结”“最多跑一次”。持续开展“减证便民”改革行动,不能让繁琐证明来回折腾企业和群众。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服务绩效由企业和群众来评判。政府部门做好服务是本分,服务不好是失职。

以公正监管促进公平竞争。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公正监管是公平竞争的保障。改革完善公平竞争审查和公正监管制度,加快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政简易从。规则越简约透明,监管越有力有效。国家层面重在制定统一的监管规则和标准,地方政府要把主要力量放在公正监管上。推进“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联合监管,推行信用监管和“互联网+监管”改革,优化环保、消防、税务、市场监管等执法方式,对违法者依法严惩、对守法者无事不扰。深化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清理规范行政处罚事项,坚决治理多头检查、重复检查。对监管者也要强监管、立规矩,决不允许搞选择性执法、任性执法,决不允许刁难企业和群众。依法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让违法者付出付不起的代价。用公正监管管出公平、管出效率、管出活力。

以改革推动降低涉企收费。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清理电价附加收费,降低制造业用电成本,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再降低10%。深化收费公路制度改革,推动降低过路过桥费用,治理对客货运车辆不合理审批和乱收费、乱罚款。两年内基本取消全国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实现不停车快捷收费,减少拥堵、便利群众。取消或降低一批铁路、港口收费。专项治理中介服务收费。继续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加快收费清单“一张网”建设,让收费公开透明,让乱收费无处藏身。(新华社)

【主观题专练】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8年减税政策实施以来,实体经济企业盈利状况有所改善,降成本目标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任务依然艰巨。2019年4月1日,力度空前的减税再次开启。这次减税,着眼“放水养鱼”、增强发展后劲,重点降低制造业和小微企业负担。确保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部分行业税负有所降低,所有行业税负只减不增。制造业等行业增值税税率降低3个百分点。同时,扩大抵扣范围,所有行业都能享受,机票、车票、船票等员工交通费等也能抵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加大对中小银行定向降准力度,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贷款要增长30%以上,清理规范银行及中介服务收费,切实使中小微企业融资紧张状况有明显改善,综合融资成本必须有明显降低。为在“软环境”上有新突破,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国务院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进一步减少社会资本市场准入限制,压减行政许可等事项,简化企业投资审批,提高政务服务效率。2018年,平均每天有1.84万户新企业诞生,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亿户。

结合材料并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说明国务院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助力企业发展的原因。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营商环境是指伴随企业活动整个过程(包括从开办、营运到结束的各环节)的各种周围境况和条件的总和。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要把平等保护贯彻到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环节,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要用法治规范政府和市场的边界,尊重市场规律,通过市场化手段,在法治框架内调整各类市场主体利益关系。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完善制度环境上,健全法规制度、标准体系,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努力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市场主体减负担、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加动力、增便利。

结合材料并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分析“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相关措施的合理性。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十九大强调,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春江水暖鸭先知”,企业和企业家对营商环境的感知最敏锐,也最深刻。简政、减税、降费、优化服务……2018年以来,从中央到地方,从北上广深到边远地区,一项项意在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改革举措陆续推出,让企业家们真切感受到了营商环境在改善。各地各部门要时刻倾听群众心声、企业呼声,不断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潜力,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市场主体的活跃度保持住、提上去,是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关键所在。”“激发市场活力,着力优化营商环境”被列为今年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要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证照分离’改革”、“加快清理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再降低10%”…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具体举措,赢得了代表委员的热烈掌声。打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民营企业家纷纷点赞。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我国为什么要着力优化营商环境?

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转变政府职能,深化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方式”的要求,河北决心以更大力度,下好“放管服”改革“先手棋”,打好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不断厚植新常态下发展新活力。简政放权的深化、服务方式的创新促进了营商环境的优化;越变越好的营商环境,又促进了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吸引更多企业和项目向河北聚集,全省经济发展迸发出新的活力。截至目前,河北出台改善营商环境的政策措施424项,改善内部工作流程154项,从制度层面固化营商环境整治成果。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促进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截至2018年10月底,全省市场主体总量达447.58万户,比“放管服”改革前增长了一倍。

结合材料,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在促进营商环境优化、提振企业发展信心的过程中河北省政府是如何作为的。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营商环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我国各地政府对优化营商环境高度重视,以此为基础,持续推进深化改革。

2017年1月S市决定行政审批精简25.4%,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部取消,与此同时加快建设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打造“零距离服务、一站式办事”的网上政府。2017年10月T市制定并要求严格落实《T市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规定》,坚持重大决策事项严格依据程序和时限进行合法性审查。2018年10月L省制定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规定行政执法机关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展例行行政执法检查应编制行政执法检查计划,未经批准不得开展例行行政执法检查,防止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秩序。2018年10月H省向各地市派遗检查组,开展为期两年的窗口单位服务质量差、垄断性行业涉企服务效能低等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营商环境问题的专项整治工作,并提供专门渠道邀请企业监督,

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分析各地采取的措施给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带來哪些启示?

第3篇: 优化营商环境整治方案

全县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

为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加快追赶超越,根据《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市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的通知》(X政办发〔X〕27号)精神,县政府决定在X年开展优化营商环境行动,现制定如下方案:

一、行动目标

深入贯彻落实X总书记来X视察提出的“追赶超越”定位和“五个扎实”要求,牢牢把握新常态下我县营商环境的新情况,坚持问题导向,紧盯企业最关心、最现实、最迫切的诉求愿望和突出问题,以“主动作为、高效服务、企业满意”为标准,加快构建爱商、亲商、安商、扶商、护商、惠商的优质营商环境,全面激发市场主体内在活力和潜力,为实现追赶超越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撑。

二、行动内容

(一)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行动(牵头单位:县编办)

1.加快电子政务建设。依托全市“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年底前建成全县政务服务管理平台,实现统一申报、统一受理、统一分办、统一反馈和全流程监督,显著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推进实体政务服务中心与网上政务服务中心深度融合,推进集业务办理、政务管理和电子监察为一体的县、镇(街)、村(社区)三级共享、三级联动,线上线下功能互补,相辅相成的政务服务新模式。(责任单位:县行政服务中心、县数字化信息服务中心)

2.深化网上政务公开。在县政府门户网站开设“政策解读”“政府常务会”“政府专项问题会”“县长办公会”“两案办理”“决策公开”“行政督查”“新闻发布会”“舆情反馈”“涉企服务”等栏目,全面公开非涉密政务信息,实现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责任单位:县数字化信息服务中心)

3.加快智慧应用项目建设。依托全市智慧工商、智慧环保等智慧应用项目,启动实施全县智慧信用、智慧食药、智慧消防等智慧应用项目,建成政务云平台、工业云平台、商务云平台、智慧工业园区信息服务平台、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建设“政务一号通”,实现政务服务咨询、消费维权咨询、消费维权申诉、经济违法举报、行政效能投诉等一站式综合服务。(责任单位:县市容园林管理局,县市场监管局、县环保局、县发改局、县工信局、县食药监局、县公安局、县数字化信息服务中心)

(二)实施审批提速行动。(牵头单位:县编办)

1.完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根据省市通用目录和法律法规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完善行政审批事项目录。规范省级示范镇下放或委托的行政执法权。(责任单位:县编办)

2.规范行政审批流程。优化再造审批事项办理流程,简化工作程序,缩短各环节工作周期。一般性审批事项符合条件的推行3个工作日办结制度;对规划建设、影响环境评价、建设用地报批、节能审查等关键审批事项,明确专人,全程跟踪办结相关手续,力促行政审批标准化、规范化、快速化。(责任单位:县编办、县住建局、县环保局、县国土局、县发改局)

3.提升行政审批效率。优化升级县行政服务中心,加快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做好相对集中改革工作,最大限度提供一站式服务,将各部门行政审批事项执行情况作为放管服改革的一项内容,纳入年终目标责任考核。完善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推行联审联批制和并联审批制,全面提升审批效率。(责任单位:县行政服务中心、县发改局)

(三)实施服务提质行动(牵头单位:县工信局)

1.深化联企行动。认真落实《X县干部联系企业管理办法》、《X县企业共性问题解决办法》,常态化开展干部联系企业活动。今年在全县规模以上企业中,确定33户企业由32名县级领导联系帮扶,其余企业报送市联企办联系帮扶。联企干部每季度至少下企业一次,每年要为联系企业办2件以上实事,县联企办对企业反映问题每月进行一次梳理和甄别,每季度召开专题协调会研究解决,帮助企业破解发展难题。(责任单位:县工信局)

2.改进商事服务。继续推进“多证合一”改革,积极探索企业登记全程电子化,加快实现电子营业执照。全面推广企业简易注销登记、“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订单服务”“绿色通道”“大企业直通车”等特色服务制度。(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

3.优化纳税服务。加快推进国地税联合审批、联合数据采集和涉税业务省内通办,精减办税过程。加强国地税办税服务厅合作,抓紧落实国地税51项合作项目,积极推行“一人一机双系统单POS”办税模式。继续开展银税互动、免填单、畅易开票、掌上申报等便民办税春风行动。(责任单位:县国税局、县地税局)

4.强化要素服务。用好用足国家用地政策,在加大用地指标争取力度的同时,切实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对重点项目用地做到应保尽保。控制产业类项目用地价格,降低企业投入。建立环评事前介入制度,同步指导办理环评手续,简化单个项目环评程序和内容,并积极探索逐项目环评向区域性规划环评转变,实现区域一次环评,项目直接入驻。协助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设立X县办事处,并积极扩大我县参股规模,提升担保能力。继续设立中小企业应急转贷金,缓解企业资金压力,降低融资成本。积极引进证券业务,鼓励引导县内符合条件的企业在X股权交易中心、上海股权交易中心和新三板挂牌,争取股权和债券融资,拓宽融资渠道。(责任单位:县国土局、县环保局、县金融办、县人行)

5.提升人才服务。深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在培育引进和激发人才队伍活力上有新举措、新成效,年内开展“一把手”进高校所借智借力活动不少于2次,开展县校合作项目不少于2个。建设人才工作站等载体平台,做好人才培育和柔性引才工作。深入开展“五个一”“三服务”等活动,充分发挥各类人才作用,年内创新培育1至2个人才工作亮点。(责任单位:县人社局)

6.加强商会协会服务。加强商会协会综合监管,积极指导帮助其完善章程、健全机构,实现高效运转,充分发挥其在资金、技术、人才、维权、协调及自律等方面服务会员的职能。对全县商会协会进行全面摸底清查,相关信息全部在县政府门户网站公开,接受会员和社会监督,促进商会协会健康发展。(责任单位:县工商联、县民政局)

7.做好安保服务。严厉打击强买强卖、强揽强包等扰乱企业生产经营秩序、侵犯企业合法财产和员工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行为,坚决依法查处行霸、市霸、沙霸、路霸、村霸等违法分子和带有黑社会性质的团伙,对构成犯罪的,及时立案侦查。(责任单位:县公安局)

(四)实施减负惠企行动(牵头单位:县财政局)

1.降低企业成本。贯彻落实《X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行动方案》,围绕税费、用工、融资、生产要素、物流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全面施策,降低企业成本。

2.规范涉企检查。各行政执法部门要加快完善“双随机”抽查事项清单、抽查事项名录库、执法人员名录库以及“双随机”抽查细则,确保今年6月底前实现“双随机、一公开”执法监管全覆盖。因直接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进行的紧急检查,以及临时部署的执法检查,检查结束后30日内要向县政府法制办备案检查实施情况。(责任单位:相关执法部门、县法制办)

3.规范涉企收费。对依法设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目录管理并向社会公开。严格按照《X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清单》执行县级最低收费标准,收费情况要按季度向社会公开。(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物价局)

(五)实施作风整治行动。(牵头单位:县监察局)

1.坚决纠正不正之风。坚持对政府部门履职情况明察暗访和监督检查的常态化。继续深化百姓问政、政风行风测评、干部作风群众评等活动,大力开展“为官不为”和“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专项整治活动,围绕“三个助力”监督执纪问责,集中整治干部中存在的不想为、不会为、不敢为等突出问题,重点整治执行不力、不敢担当、推诿扯皮、作风不实。(责任单位:县监察局)

2.强化全方位监督。完善政务电子监察系统,对纳入的所有网上审批事项进行全过程监督。充分利用政务微博“X县发布”、县长信箱等方式,强化社会监督。切实发挥好企业与客商投诉中心作用,加大投诉案件的受理、调处和监督检查力度,净化投资发展环境。(责任单位:县行政服务中心、县数字化信息服务中心、县招商局)

3.严查违法违纪行为。对公务人员损害营商环境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各部门移交、转办的公务人员损害营商环境案件做到“有案必接、有接必查、有查必果”。对典型案例通报曝光,进一步强化震慑氛围。(责任单位:县监察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常务副县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县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县营商环境优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督查督办室,具体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协调工作。各镇街、各部门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加强对优化营商环境的组织领导。各项行动的牵头单位要牵头制定本项行动的整体方案,组织、协调、督促责任单位抓好落实,并要畅通信息渠道,及时收集汇总工作落实进展情况,每月月底前向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各责任单位要在牵头单位的统筹协调下,制定具体行动方案,提出具体工作措施,细化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明确时间节点和标准要求,扎实开展优化营商环境行动。

(二)落实“三项机制”。坚决改变多干多出事、少干少出事、不干不出事的逆向激励,鼓励各镇街、各部门在优化营商环境行动中结合各自实际,主动作为,大胆创新,做到敢想、敢试、敢闯、敢干。要制定落实灵活有效的激励措施,鼓励因地制宜、创造性的开展工作,充分调动每一名干部的积极性,确保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抓得实、出成效。

(三)完善考核机制。将优化营商环境行动列入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推进惩防体系建设考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考评。县优化营商环境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年终对各镇街、各部门进行综合考核评价评价结果作为年度目标考核和干部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

(四)强化督查问责。县优化营商环境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采取专项检查、随机暗访、调查问卷等形式,对各镇街、各部门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工作不力、进展缓慢的部门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对调查问卷群众满意率低、反映问题集中突出的镇街、部门和“窗口”单位进行问责,并严肃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五)加强宣传引导。各镇街、各部门要迅速掀起宣传热潮,积极做好政策解读,密切回应群众关切,提高社会知晓率,努力在全县上下形成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软实力的共识,切实增强优化营商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让爱商、亲商、安商、扶商、护商、惠商成为自觉行动。

相关热词搜索: 环境整治 优化 通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