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如何推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集合4篇

时间:2021-10-29 18:00:49 来源:网友投稿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如何推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如何推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4篇

【篇1】如何推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如何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如何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站在新起点、面对新难题,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才能在经济变革的大潮之中破解新难题、找准新方位、落实新部署、实现新跨越。
  一是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是我们把工作推向深入的先决条件。
  二是要准确把握经济转型期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
  通过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当前我国市场的供求关系已经发生深刻变化,表现为从过去总量的供不应求和普遍短缺转变为现在的供大于求和相对过剩,供求关系错位的核心要素从数量保障能力转变到质量保障能力。
  具体来看,在需求层面:人民群众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以后,在市场购买活动中,价格因素不再占据主导作用,产品的质量、品牌、体验、安全、环保、创新等因素成为选择需求的新指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从过去的寻求吃得饱、过得去等物质层面的需求转变为满足感、辛福感等精神层面的需求。
  在供给层面:以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在经过粗放式的扩张之后开始朝着科学化、精品化、订制化发展,但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制造业从过去的充斥着山寨品、劣质品、假冒品朝着高端化、创新化、前沿化方向发展,但先进制造业的占比在制造业份额中的比重依然较低。
  供给与需求这一新的不对位关系,突出了贯彻落实好高质量发展思想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我们要牢牢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发展方式和发展质量持续向好。
  三是要精准对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方法。
  如何把高质量发展有效融入到具体工作实践,笔者认为认为要重点关注四个方面:其一要提升专业度,高质量发展从宏观层面上可以看作是创新创造的发展、提升效益的发展、生态持续的发展,但深究到微观层面却是包罗万象,涉及到农林、机械、建筑、规划、环保、金融、管理等多个学科,并且相互交织、相互融汇,具有很强的关联度。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通过勤学苦钻,真正把本部门本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政策吃透、吃精,同时灵活性地把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政策行之有效地用于实践。
  其二要选准先行区,抓高质量发展不能走大刀阔斧的路子,要注重细针密缕,做好绣花功夫;要在精准调研、深入研判分析的基础上,对具备优势、前景明朗、需求迫切的行业和领域下先手棋,再稳步推进其他行业、其他领域分布实施;要因地制宜,结合地方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交通区位、战略定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子。
  其三要把握动态性,与时俱进和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具体到抓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中,就是要我们根据认识的不断深化、实践的不断深入,以发展的眼光和扬弃的思维,不断调整抓高质量发展的思路思维和政策举措,真正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其四要坚持下久功,总书记强调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通盘考虑、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抓高质量发展要把握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要立足实际、高瞻远瞩,做到科学制定顶层计划与躬下身子狠抓落实相结合,要坚持以钉钉子的精神和滴水穿石的韧劲,下苦功、下硬功、下久功,驰而不息地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又好又快的推进。

【篇2】如何推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县域如何走向高质量发展
作者:尤蕾
来源:《小康》2019年第21期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基础在县域,难点在县域,活力也在县域。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新要求,也是各地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县域是经济发展的排头兵,也是高质量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各县市都铆足劲在推动高质量发展。

        当下,拉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力引擎之一,无疑是产业,以江浙两省为代表的沿海省份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最为强劲的区域。

        在“2018年中国工业百强县(市)”的榜单上,江苏省以24个县(市)上榜而独占鳌头,浙江省也占据了17个席位。

        2015年,浙江省就提出了县域经济提档升级,而其主攻方向,正是制造业。2017年6月,浙江省又出台“全面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行动计划”,启动纺织、服装、皮革、化工、化纤、造纸、橡胶塑料制品、非金属矿物制品、有色金属加工、农副食品加工等10个制造业的改造提升。排名第一的江苏省江阴市更是素有“中国制造业第一县”之称,近年来,江阴市坚定实施产业强市首要战略,加快传统制造业向中高端挺进,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打出了一套高质量发展的“組合拳”。

        显然,不少县市都将制造业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对此,山东大学县域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段昊在接受《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制造业是中国县域发展的支柱。县域经济发达的县市制造业增加值比重都在60%上下,制造业的转型也是实现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

        但是,目前制造业发展存在着不平衡与不协调的问题。一方面,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制造业发展水平差距很大。苏南、广东等地区的制造业已逐渐向资本密集型和智能制造方向升级,而欠发达地区县域仍在争抢承接东部淘汰的产能。另一方面,同一产业链不同环节制造水平差距很大,部分核心零部件依然依赖进口。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涨,大量制造业企业面临着东南亚企业的竞争压力,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篇3】如何推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用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2017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做出一个重大判断,即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基本特征,并正式定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战略,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可见,“高质量发展”将代替“高速增长”成为今后中国经济新的与根本性的发展目标。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对深入理解高质量发展内涵、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提供解决思路。

一、高质量发展提出的背景

(一)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个判断,符合我国发展的客观趋势。

一方面,需求侧发生历史性改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有了跨时代的提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仅在较短的时间内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而且提前总体上实现小康,并且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7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3%。在这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站在新历史起点上,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另一方面,供给侧发生历史性改变,“落后的社会生产”这一矛盾得到明显改变。经过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2017年经济总量已破80万亿元,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产业体系上,我国已经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技术水平逐步提高。过去几年,中国涌现了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科技成果,包括载人航天、探月工程、量子通信、射电望远镜、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等。供给方面已达到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基本条件。

在需求侧和供给侧均发生变化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就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了,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发展要解决的问题发生重大变化,在继续保持生产力一定发展速度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更加注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

(二)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发生根本性变化

经济发展阶段发生转变是中央统揽全局做出的重大判断。理解这个命题需要厘清其中蕴含的两层含义:一是高速增长阶段的渐行渐远;二是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渐行渐近。概括地讲,前者是因为两个“难以为继”,后者是因为“四大转变”。

1、两个“难以为继”:高速增长阶段渐行渐远

(1)第一个“难以为继”:传统增长方式难以为继

传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的高速增长拉动,其中制造业投资、房地产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都面临发展的拐点。目前中国已经是制造业规模的全球领先者,近来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制造业产品出口形成冲击,基础设施的迅猛发展也使进一步加大投资的空间更加逼仄;房地产的投资随着人均占有住房数量的迅猛提升而逐渐放缓。同时,中国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压力逐渐突出,三废(废水、废物和废弃)问题严重,土壤、水和空气的承载能力逼近极限。

(2)第二个“难以为继”:维持高速增长率难以为继

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高增长率下降是必然趋势,因为一方面中国经济规模日趋庞大,同样增长率创造的经济规模已经今非昔比,可以容纳的就业水平没有下降甚至更高,超过每年1000万人;另一方面增长率下台阶符合大多数高收入经济体在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中的经济增长规律。2017年,中国人均GDP接近9000美元,逼近高收入国家门槛。

2、四大转变: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渐行渐近

(1)产业结构上,由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向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为主转变。如生产性服务业的占比将逐步提升,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将日益明显。我们将逐步从“微笑曲线”的底端向两端升级。

【篇4】如何推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

如何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

  如何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站在新起点、面对新难题,我们只有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才能在经济变革的大潮之中破解新难题、找准新方位、落实新部署、实现新跨越。
  一是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论述。
  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经济发展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
  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关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是我们把工作推向深入的先决条件。
  二是要准确把握经济转型期高质量发展的深刻内涵。
  通过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当前我国市场的供求关系已经发生深刻变化,表现为从过去总量的供不应求和普遍短缺转变为现在的供大于求和相对过剩,供求关系错位的核心要素从数量保障能力转变到质量保障能力。
  具体来看,在需求层面:人民群众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以后,在市场购买活动中,价格因素不再占据主导作用,产品的质量、品牌、体验、安全、环保、创新等因素成为选择需求的新指标;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中从过去的寻求吃得饱、过得去等物质层面的需求转变为满足感、辛福感等精神层面的需求。
  在供给层面:以政府主导的投资拉动在经过粗放式的扩张之后开始朝着科学化、精品化、订制化发展,但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制造业从过去的充斥着山寨品、劣质品、假冒品朝着高端化、创新化、前沿化方向发展,但先进制造业的占比在制造业份额中的比重依然较低。
  供给与需求这一新的不对位关系,突出了贯彻落实好高质量发展思想的必然性和重要性,我们要牢牢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促进发展方式和发展质量持续向好。
  三是要精准对标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方法。
  如何把高质量发展有效融入到具体工作实践,笔者认为认为要重点关注四个方面:其一要提升专业度,高质量发展从宏观层面上可以看作是创新创造的发展、提升效益的发展、生态持续的发展,但深究到微观层面却是包罗万象,涉及到农林、机械、建筑、规划、环保、金融、管理等多个学科,并且相互交织、相互融汇,具有很强的关联度。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通过勤学苦钻,真正把本部门本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政策吃透、吃精,同时灵活性地把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政策行之有效地用于实践。
  其二要选准先行区,抓高质量发展不能走大刀阔斧的路子,要注重细针密缕,做好绣花功夫;要在精准调研、深入研判分析的基础上,对具备优势、前景明朗、需求迫切的行业和领域下先手棋,再稳步推进其他行业、其他领域分布实施;要因地制宜,结合地方的自然条件、资源禀赋、交通区位、战略定位,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实际的发展路子。
  其三要把握动态性,与时俱进和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具体到抓高质量发展的工作中,就是要我们根据认识的不断深化、实践的不断深入,以发展的眼光和扬弃的思维,不断调整抓高质量发展的思路思维和政策举措,真正确保工作取得实效。
  其四要坚持下久功,总书记强调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通盘考虑、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
  抓高质量发展要把握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要立足实际、高瞻远瞩,做到科学制定顶层计划与躬下身子狠抓落实相结合,要坚持以钉钉子的精神和滴水穿石的韧劲,下苦功、下硬功、下久功,驰而不息地推动高质量发展工作又好又快的推进。

相关热词搜索: 高质量 集合 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