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2021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1-10-29 14:38:16 来源:网友投稿

 2021 年东莞市政府工作报告

  ——2021 年 2 月 5 日在东莞市第十六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东莞市人民政府市长 肖亚非

 “十四五”主要目标及 2021 年工作安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重要机遇期。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在全省实现总定位总目标中承担更大责任、走在全省前列的使命任务,全力推动“湾区都市、品质东莞”建设再上新台阶。

  根据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东莞市委关于制定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市政府编制了《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

  “十四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城市综合实力明显提升,打造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高品质现代化都市;创新驱动发展动力明显提升,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湾区创新高地;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打造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的全国先进制造之都;构建新发展格局支撑作用明显提升,打造链接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现代化枢纽城市;城市治理效能明显提升,打造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范例;公共服务保障水平明显提升,打造民生幸福美好城市。展望二〇三五年,我市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迈上新的大台阶,实现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创新能力和城市品质显著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率先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十四五”时期,我们要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切实将各项工作部署项目化、事件化,加快转化为一项项硬指标、硬任务,一个个大项目、大工程,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奋力谱写东莞改革发展新篇章。

  ——我们要聚焦“创新+产业”,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湾区创新高地。坚持创新核心地位,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着力巩固东莞创新驱动发展的良好态势,坚定不移走高质量发展之路。以创新生态引领产业升级。加快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全面深化与中科院、国内高校的战略合作,推动形成大科学装置的集聚协同效应,努力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吸引更多顶尖科研机构、大学、跨国公司来莞设立联合实验室和研发中心,促进新型研发机构提质增效,建设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主阵地。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百强创新型企业”梯度发展格局,力争到 2025 年,全市高企达 8000 家,R&D 占比达 3.2%左右。以新动能推动产业优化。突出高端化、终端化、品牌化的导向,全面实施稳链补链强链拓链工程,力争五年实际投资超 6000 亿元,进出口总额超 7 万亿元,外企出口产品转内销超 2.5 万亿元。全市引进培育千亿企业超过 5 家,百亿企业超过 25 家,形成万亿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五千亿级的高端装备制造,千亿级的新材料、新能源、服装鞋

 帽、食品饮料,百亿级的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万、千、百”亿级产业集群发展梯队。以科技造富壮大产业实力。强化对高企的政策扶持和资源倾斜,大力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加速推进资本市场“东莞板块”扩容提质,力争三年内上市莞企数量突破 100 家、总市值翻番,全部镇街实现上市企业破零,国有资本规模破万亿、超千亿的市属国有企业 3 家以上,全市新增一大批具有全球一流竞争力的优质企业。

  ——我们要聚焦“环境+人才”,加快建设高品质现代化都市。在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建设中强化东莞担当、展现东莞颜值、彰显东莞魅力,着力打造高品质环境、集聚高素质人才、发展高质量产业,努力把东莞建设成为有志之士向往聚集、追梦圆梦的高品质现代化都市。以绿色集约为导向提升城市品质。全面推进新一轮城市品质提升,让欣欣向荣的现代都市、草长莺飞的山水田园在东莞有机融合、协调共生。积极构建“三心引领、廊道支撑、片区协同、节点开花”的城市空间格局,进一步提升都市核心区首位度,加快打造立体交通、科技创新、生态环境三条城市线性发展廊道,推动“六大片区”组团统筹联动发展。推动土地利用模式从“增量扩展”向“存量优化”转型,每年至少实施“工改工”1 万亩,五年收储土地 4.5 万亩。全面巩固提升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推动环境改善重心向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绿色发展延伸,凸显“半城山色半城水、一脉三江莞邑香”的城市特色,力争实现碳排放达峰走在全省前列,加快实现从世界工厂向生态之都、绿色之城的转变提升。更加注重优化城市软环境,不断提升城市文明水平、科学素养、人文精神、艺术氛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致力打造青春之城、活力之城、梦想之城、成长之城。以镇村基层为重点优化综合环境。结合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把镇村

 作为优环境的主战场。突出加强镇村规划管控,实施大片区统筹,抓好江河岸线管理,以镇村核心区和重点片区的更新改造为突破口,对城乡面貌、公共空间、居住空间等进行优化提升,加快打造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品质镇街,乡风淳朴、美丽幸福的莞邑村居。积极推动南部各镇加快建设一批高品质、低成本、优环境的产城融合新社区,打造深莞深度融合、一体联动发展的“引爆点”。着力推动镇村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上优质的学校,逛美丽的公园,享受便捷的医疗,欣赏精彩的演出,让东莞的镇村成为能够留住本地人、吸引外来人的好地方。以优质环境为平台集聚高端人才。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依托大科学装置集群、新型研发机构、高水平大学、科技企业等平台载体,大力引进国际一流的科学家团队、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加强研发人才、营销人才、管理人才等的培养,全方位提供人才创新创业、施展才华的靓丽舞台。努力为人才打造舒适惬意、安居乐业的优质环境,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人才聚莞、人才爱莞成为东莞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们要聚焦“民生+服务”,加快建设和谐善治的民生幸福美好城市。以人民为中心、视群众为父母,着力打造全面小康的“东莞样本”和政府服务的“东莞品牌”。以“全生命周期”为标准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大力补齐学位、停车位、病床位、养老床位、就业岗位“五个位”民生短板,全面完成教育扩容提质和品质交通千日攻坚任务,着力解决好“一老一小”问题,加力做好对困难群众、特殊群体的兜底和帮扶,有序推进常住人口基本服务全覆盖,努力实现各类民生保障水平走在全省前列,老百姓的幸福更有温度、更具质感。以“店小二意识”为导向做好对企业和企业家的服务。始终把优质企业

 作为东莞经济的坚挺脊梁,把优秀企业家视为东莞发展的宝贵资源,坚持“一对一”服务龙头大企业与用心用情服务中小企业相结合,既“锦上添花”,更“雪中送炭”,力争在减轻企业负担、解决融资难用地难问题、打通惠企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等方面取得明显突破,引导全社会形成尊崇企业家、爱护企业家、服务企业家的共识与氛围,在“商场如战场”的激烈竞争中,用最优质的资源供给、最舒心的政务服务、最给力的政策支持,切实当好对企服务的“行家里手”和广大企业的“坚强后盾”。以“现代化治理”为手段促进社会和谐善治。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加强数字化技术运用,掀起政府部门科学化精准化的效能革命,推进政务流程全面优化、系统再造,推动更多民生服务事项和涉企服务事项“不见面”审批和“一网通办”“一站办理”。加快提升镇村基层的现代化治理水平,对企业和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涉及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进行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进一步强化底线思维,切实做好重大风险的防范化解,确保发展大局和谐稳定。

  ——我们要聚焦“进取心+归属感”,加快建设昂扬向上的包容共享城市。推动东莞这座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城市,在新时代立潮头、再出发,使活力成为东莞最突出的特征、进取成为东莞最鲜明的气质,归属感、自豪感成为东莞人民对这座城市最深切的情感。充分彰显“莞商”力量。弘扬“低调务实、敢为人先、诚信厚道、与时俱进”的精神特质,发挥各大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抱团打拼、开疆拓土,充分释放蛰伏的发展潜能,进一步擦亮“莞商”品牌。在市场准入、政府采购、撬动民营资本等方面切实加强对本土企业的扶持,加快培育本土优秀新生代企业家队伍,打造更多“莞字号”的百年老店、

 世界名企。着力培育家园意识和主人翁精神。感恩和善待每一位在这座城市生活、为这座城市建设的人,大力弘扬开放包容、融洽共生的城市文化,积极营造公平友善的就业、创业、生活环境,充分尊重市民权利,及时响应群众诉求,加快构建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让“东莞是我家”的意识深入人心,真正实现广大市民群众与东莞同呼吸、共命运、共成长。时刻保持争创一流的意识。对标国际一流城市,以卓越理念、超前思维推动东莞发展,各领域谋划、各条线工作都主动对标一流、争创一流、赶超一流。大到产业集群打造、重大平台建设,小到一个投资项目、一个城市小品、一个办事窗口,都把高品质、高水平作为孜孜不倦的追求,瞄准最好最优最先进,将每件工作都做到极致,把每个项目都建成精品,凸显整个城市的品位和档次,打造名副其实的新一线城市。进一步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加强对基层和一线工作人员的关心关怀,充分调动部门和镇村的积极性、创造性,走出“舒适圈”、勇当“领头羊”,在新动能培育等“大战略”上显身手,在优化营商环境等“大工程”上比高低,在城市更新改造等“硬骨头”上论英雄,在民生实事推进等“硬任务”上求实效,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浓厚氛围中,锤炼干部成长,引领社会风气,推动地方发展。

相关热词搜索: 东莞市 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