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 : 因教而美
因德而尚
陈巍
首先我有两个问题想请教大家:您是怎样理解“教师”的?又是如何理解“师德”的? 对于这两个问题,社会上似乎存在着两种比较极端的理解:一是把教师理解为“春蚕”、“蜡烛”等,这种理解过分地把教师塑造成呕心沥血、舍生忘死、自我牺牲的悲剧角色;二是把教师贬低,轻则谩骂、重则殴打学生的“暴徒”;或见钱眼开、谄媚权贵的伪君子,这种理解将中国教师的形象“卑劣化”,好像教师就是“品行不良”、“道德败坏”、“人格缺陷”的代名词。
然而,令人不安的是,随着经济意识、利益观念等思想对人们的不断渗透,师德师风有被日益淡化的迹象,而这就为“卑劣化”教师形象的言论提供了土壤。说实话,也许我不该这么说,可我一定要说,如果不是汶川大地震,如果不是大地震发生时人民教师用鲜血甚至用生命保护了一个个年轻的生命、捍卫了师道尊严,真不知上述不良言论还要甚嚣尘上多久…… 我国历来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除了谴责新闻媒体的报道有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之过外,我们是否还应
反思?是否还应扪心自问:作为教师,我们到底该追求什么? 我,一位仅有 9 年从教经历的年轻教师,以自己的感悟说出我对师德的理解:师德是坚定的信念。
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认为“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三种境界。”并用三句诗加以概括:“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最高境界。其实这不只是做诗做学问的境界,也是教师自身师德修炼的境界。
教师这一以教书育人为根本宗旨的职业决定了我们不可能成为时尚的引领者、经济的支配者和权力的持有者。相反,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却要求我们远离社会的喧嚣,远离物质的诱惑。因此,有人动摇了,离开了教师岗位;有人失落了,身在曹营心在汉;有人迷茫了,不思进取,碌碌无为。可还有这样一些人,应该也是教师队伍中的绝大多数人,他们一直坚守着岗位守卫着传承民族之魂的三尺讲台。他们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一干就是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春秋,如我校的梁钧老师,作为一个已有三十二年教龄的一线教师他本可安稳地 躺在功劳簿上,可梁老师却选择了与时俱进。面对着新课程再有几年
便要退休的他与年轻老师一起学习新理念;面对着新课程再有几年便要退休的他与年轻老师一起尝试新教法,梁老师正是用信念、用汗水、用青春书写了一首首壮丽的教育诗篇。
这就是信念,信念具有专一性、稳定性等特点,信念一经确定就难以改变,从而造就了教师特有的道德品格。
老师们,我们选择了讲台,就是选择执著的信念;选择了讲台,就是选择无私的品格;选择了讲台,就是选择对岗位和责任的坚守。为了使孩子们在蓝天下能自由地呼吸、快乐地成长、智慧地思考,让我们一起来贡献我们的青春、汗水与智慧吧。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