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九年级上册《第 4 课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 一句爱的赞颂》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 2 小题,共 4.0 分)
1. 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人间四月天,清丽典雅地涉水而来,清清浅浅,让你尽展笑颜。
B. 为了迎接四月,大地做了太多隆重的准备。
C. 四月的风恣意地亲吻着我们的脸,轻轻摇曳着我们的心。
D.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2. 对下面文段中所使用的修辞方法的作用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春天来了!
春天,从解冻的冰河中涌来,从大雁的叫声中飞来,从小草的萌发中醒来。
春天来了!
在这播种的季节里,快播吧!播下一颗颗绿色的心,播下一个个金色的希望。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
我们像春笋一样冒尖,像山花一样烂漫。我们,从这里出发,走向夏的繁茂,秋得成熟…… A. 选段中用“醒来”一词赋予小草以人德行为,生动地描写出春天草木萌发、万象更新的景象 B. 选段中运用“从…来”的排比句式,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临时大地上五彩缤纷的景象 C. 选段中把“我们”比喻成“春笋”“山花”,集中地表达了“我们”对美好春天的期盼之情 D. 选段中反复运用感叹句“春天来了”,强烈地抒发了当春天到来时人们按捺不住的欣喜之情 二、语言表达(本大题共 3 小题,共 30.0 分)
3. 下面是小明分享的一段阅读感悟,请你帮助修改。
活动中, [甲] 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和古典诗词,还写了读书心得。阅读,让我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情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思想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邃。
第 2 页,共 15 页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面对阅读中出现的问题, [乙] 我们要主动向同学、老师、家长等身边的人不耻下问。最后,祝大家在阅读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甲处画线句子有语病,应改为
______ ; 乙处画线句子用语不得体,应将
______ 改为
______ 。
4. [我阅读 我创作] 请你仿照示例,写两行小诗。
示例:每一缕晨曦 都是喷薄而出的希望 我的创作:______ 5. 写诗要运用联想和想象,因为你是一个聪明人,面对人间万象,不要轻易说不可能。看下面的例子,然后答题。
[例]证:2+1=1
解:2(月)+1(月)=1(季)
证:3+4=1
解:
______
证:6+6=1
解:
______
证:1+1=1
解:
______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 4 小题,共 17.0 分)
6. 品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以“四月天”为喻,突出了“你”的哪些特点? 诗中用了十多个“你”字,有什么作用? 诗的最后一节有什么作用?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______
A.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B.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C.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D.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7.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笑响点亮了四面风; 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黄昏吹着风的软, 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 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 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 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第 4 页,共 15 页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 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 是希望,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本诗没有抽象的思想,只有唯美的画面。试仿照示例写出四个形象的画面。
示例:春光风舞图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诗歌通过写“人间的四月天”,突出了“你”的哪些特点? 选取本诗运用的一种艺术手法作简要的赏析。
8.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做一条水草!
那榆阴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1)简述“彩虹似的梦”这一比喻对表达诗人情感的作用。
(2)诗中用了多个叠句,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结合下面的诗句作简要分析。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9. 小明在朗诵叶赛宁的《夜》时,遇到些困难,请你帮助解决。
河水悄悄流入梦乡,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夜莺的歌声沉寂了, 长脚秧鸡不再欢嚷。
①请用“/”给下面的诗句标出两处停顿。
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②朗诵这诗节应采用的语调是______ A.舒缓 B.欢快 C.激昂 D.深沉 四、其他(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29.0 分)
第 6 页,共 15 页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 yán____
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
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园。
雪化后那片鹅黄,你像;新鲜
初放芽的绿,你是;柔 nèn____喜悦,
水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娉.婷
______
②冠冕.. ______
③鲜 yán ______
④柔 nèn ______
诗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______ ”,正确的写法是“
______ ” “娉婷”在诗中的意思是
______ ,“天真”在诗中的意思是
______ 。
11. 选词填空。
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笑响
______ (点照)亮了四面风。
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黄昏
______ (刮吹)着风的软。
柔嫩喜悦,水光
______ (晃动浮动)着你梦期待中白莲。
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
______ (呢喃歌唱)。
12. 文学常识填空。
林徽因,福建闽县(今福州)人,______师、诗人、作家。在《你是人间的四月天》这首诗中,直接展示色彩的文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3. 阅读文字,完成下列问题。
我把世俗的铜臭 在岁月的风雨里洗刷 用爱心和汗水在三尺讲台上 堆积成厚厚的文字 排列成永远站在心灵高处的诗行 这一年的暑假真正到来了 我急忙把尘封的诗句 散开成微笑 和妻儿一起在亭院晾晒
然后把散发着诱人 xin 香的诗句 用爱情和亲情装订成 绿色的诗集 我爱校园 我爱孩子 我爱生活 于是我快乐地活着
把岁月活成一首人人爱读的诗
给文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铜臭. ______
尘.封
______
xin 香
______
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
______ ”,这个词正确的写法是“
______ ”。
“尘封”的意思是
______ 。
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______ 和
______ 的修辞手法。
14.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歌声如飘风,如一(lǚ )摇曳的游丝,在夜空中遥远地传来,渐行渐近,渐渐地清越,终于到了窗下,歌词也清晰可_____了,咿呀的桨声,夹着(jī)荡的水声,缓慢地为歌声击节。然后歌声又渐渐远去,渐渐地微弱,渐渐地模.糊。,终于轻烟般在静夜中消失。
(摘自柯灵《枕畔歌声》)(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一(lǚ )______
(jī)______荡 (2)填入文中_____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辨
B.辩 (3)加点字“模”在文中读音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mú
B.mó
第 8 页,共 15 页 答案和解析
1.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是考查对修辞手法的判断。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做好本题要弄清各种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并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分辨各种修辞手法,还要学会会分析各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解答】
A.“涉水而来”将“人间四月天”拟人化; B.“大地做准备”“迎接四月”,将“大地”拟人化; C.“亲吻”“摇曳”将大地拟人化; D.将你比作“四月早天里的云烟”是比喻的修辞; 故选 D。
2. 【答案】D
【解析】A.错在前后两句并无直接的因果关系; B.错在句中没有说出春的五彩缤纷,只说出了春的生机; C.错在没有集中地表达了“我们”对美好春天的期盼之情,而是表达了充满活力的昂扬之情; 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修辞方法的辨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等,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最后辨析各项修辞是否正确,用排除法选出分析正确的选项。
本题考查修辞的辨析和运用,首先要了解常见的修辞方法,然后通读整句,了解句意,抓住关键信息,辨析所用的修辞方法。
3. 【答案】【小题 1】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戏剧 【小题 2】不耻下问,请教
【解析】答案:
(1)我读了大量散文、诗歌、小说和戏剧;
(2)不耻下问
请教 (1)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诗歌”包含“古典诗词”,故删去“古典诗词”。
(2)本题考查语言得体的能力。“不耻下问”意思是不以向身份地位、学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羞耻。用在这里不得体,应改为“请教”。
对病句的辨析及修改类题首先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4. 【答案】每一朵小花
都是歌颂生命的乐章
【解析】答案:
每一朵小花
都是歌颂生命的乐章。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仿写句子的时候需要分析原句的结构、内容,本题原句的结构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写出晨曦是希望;我们可以根据“晨曦”仿写其他任何一种自然现象,也写出相应的比喻句来。
句子的仿写是写作的基础,只要把句子仿写的能力提高了,那么我们的写作水平也就会提高很快的。
5. 【答案】【小题 1】3(天)+4(天)═1(周)
【小题 2】6(月)+6(月)═1(年)
【小题 3】1(昼)+1(夜)═1(日)
【解析】答案示例:
(1)3(天)+4(天)═1(周)
(2)6(月)+6(月)═1(年)
(3)1(昼)+1(夜)═1(日)
本题考查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按照例子的样式,合理表述即可。
综合性学习设题灵活,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平时需多搞一些这方面的活动,才能
第 10 页,共 15 页 提高其答题能力。
6. 【答案】【小题 1】D
【小题 2】
【小题 3】
【小题 4】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此类题目的答题方法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运用比喻的句子,结合内容进行分析。诗中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意象美丽而丝毫无雕饰之嫌,反而愈加衬出诗中的意境和纯净--在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从诗中“笑响”“轻灵”“云烟”“软”可以看出“四月天”即“你”的特点。
(2)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赏析。结合诗的主题来理解。诗歌歌颂心目中的“四月天”“你”,把“你”的喜悦和“四月天”糅合在一起,那“四月天”的特质便是“你”的面貌,于是“你”获得了赞美。朗读诗歌时可以发现诗的用韵,韵脚是 αn,在诗歌运行的过程中“你”字的每一次出现,就像乐队演奏中的节点,以“频率”的方式突出了“我”的指向。歌颂四月天,其实都是在向“你”倾诉。
(3)本题考查句子的作用,要结合全诗内容明确诗歌最后一节作用。最后一节。尽管人的生命在大自然面前渺小无比,我们还是要活出精彩。要飞奔吧,要漫游吧,要如鸟、如云、如树,活得自由自在。最后三句达到高潮,点出主旨:“让我的呼吸与自然合流!”与大自然拥抱在一起,欢笑与哀愁都是生命的一部分,也如同花朵一样开了又谢。照应前文,书写赞美之情等。在第五节中,不同的意象得到了统一,“树的花开”“你”“四月天”,这些意象统一在爱、暖和希望这三个词中,可以体会到作者对爱的赞颂。
(4)本题考查学生划分句子节奏的能力。
A.有误,改为:我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
B.有误,改为:你是/四月早天里的云烟。
C.有误,改为: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月圆。
D.正确。
故选:D。
答案:
(1)欢快,轻灵,温和,静雅。
(2)十多个“你”字,既突出了主题,又起到了“衬韵”的作用。
(3)是收束的乐章,以抽象的爱、暖、希望来比喻心中的你极尽盛赞之情。“你是人间的四月天”与诗的开篇相呼应,重复中有变化,诗情回旋而流转。
(4)D 这首诗的魅力和优秀并不仅仅在于意境的优美和内容的纯净,还在于形式的纯熟和语言的华美。诗中采用重重叠叠的比喻,意象美丽而丝毫无雕饰之嫌,反而愈加衬出诗中的意境和纯净,在华美的修饰中更见清新自然的感情流露。林徽因的诗,说她的诗如其人,就像四月天刚刚萌发的春意,既不华丽,也冷峻,但却温柔,却绵软,读来如微风拂面,让人从身体到心灵感受到一种愉悦的震颤!
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比如句子的“主-谓-宾”有时还要注意一些特殊的用法等。
7. 【答案】【小题 1】云烟星雨图,月夜花开图,雪后嫩绿图,花开燕语图
【小题 2】略
【小题 3】略
【解析】(1)此题考查学生概括诗歌主要内容的能力,仿照例子,结合关键词语作答即可。从“云烟”“星子在无意中闪,细雨点洒在花前”可以概括第一幅画面的内容;从“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是夜夜的月圆”可以概括出第二幅画面的内容;从“雪化后那片鹅黄”“新鲜初放芽的绿”可以概括出第三幅画面的内容;从“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可以概括出第四幅画面的内容。
(2)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春的光艳”显示了“春”的灿烂和妖娆;“黄昏”看似暗淡实则隐喻了温暖,因为它后面紧跟着的是“风的软”,给我们一种灵动的审美体验;在“夜夜的月圆”和“水光浮动”中,以“暗”和“柔”进一步烘托那种微醺的温暖的感觉。“风吹”“星闪”和“雨洒”,这些动感的词语给人以早春的感觉,富有生机和活力。
(3)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表现手法的分析。如:诗人通过不同的感官来描写“四月”所独有的景物,“黄昏”“星”“云烟”“花”是从视觉角度进行描写的;“笑响”“四面风”“呢喃”是从听觉角度进行描写的;“风的软”“暖”是从触觉角度进行描写的。多角度进行描写,能引导读者调动多种感官去感受诗人心中的“爱”。
答案:
第 12 页,共 15 页 (1)①云烟星雨图
②月夜花开图
③雪后嫩绿图
④花开燕语图等
(2)温柔
和暖,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特点
(3)①巧用比喻,清新巧妙的比喻使得诗歌中的意象美丽又纯净自然,愈加衬托出诗歌中的意境纯净美好,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细腻的爱的情怀。
②多种感官相结合,风本是抽象的,却有爱的笑响将它点亮。从听觉到视觉,引导读者从各个感官、各种角度去真切体味。意象灵动活泼,让人心驰神往。
《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民国时期诗人林徽因的经典诗作,最初发表于《学文》一卷一期(1934 年 4 月 5 日)。作品将内容与形式完美地结合,将中国诗歌传统中的音乐感、绘画感与英国古典商籁体诗歌对韵律的追求完美地结合起来,是一首可以不断吟诵、可以不断生长出新意的天籁之作。
分析诗歌的艺术技巧,重在体会修辞手法和诗歌表现手法在诗歌中的妙用。如常用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反复、排比、对仗、对比等;常用表现手法有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渲染、象征及映衬等。
8. 【答案】(1)本题考查诗句理解。“揉碎在浮躁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这节诗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实”是景物的描写,“虚”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一潭水很清澈,霞光倒映下来。这个“揉“写的很好,同时也是自己梦想的破灭,“彩虹似的梦“喻指多彩的生活和美好的梦想,“彩虹”远在天边,转瞬即逝,流露出诗人对往昔已逝、离别在即的伤感之情,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往昔生活的深切留恋。
(2)本题考查叠句的表达效果。重章叠句是诗歌的一种常见手法,在内容和主题上: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在诗歌表现力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再别康桥》这首诗充分体现了新月诗派的“三美”,即绘画美、建筑美、音乐美。音乐美是徐志摩最强调的,其中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是反复的,加强节奏感,且其中的词是重叠的,诗人由“寻梦”“放歌”到“沉默“的情感变化,再者每句诗换韵,表达了诗人波澜起伏而又无法言语的心境,同时又形成回环往复的节奏,使诗歌更具音乐美。
答案:
(1)诗人用这种诗意的表达,虚实结合,营造静美的意境,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往昔生活的深切留恋。“彩虹”远在天边,转瞬即逝,流露出诗人对往昔已逝、离别在即的伤感之情。
(2)多个叠句突出了诗人由“寻梦”“放歌”到“沉默“的情感变化,表达了诗人波澜起伏而又无法言语的心境。同时又形成回环往复的节奏,使诗歌更具音乐美。
【解析】本题考查现代诗歌阅读。《再别康桥》是现代诗人徐志摩脍炙人口的诗篇,是新月派诗歌的代表作品。全诗以离别康桥时感情起伏为线索,抒发了对康桥依依惜别的深情。语言轻盈柔和,形式精巧圆熟,诗人用虚实相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幅流动的画面,构成了一处处美妙的意境,细致入微地将诗人对康桥的爱恋,对往昔生活的憧憬,对眼前的无可奈何的离愁,表现得真挚、浓郁、隽永,是徐志摩诗作中的绝唱。
现代诗歌比较含蓄朦胧,要注意整体把握情感和意境。第一小题要注意放到整首诗歌中去理解,具体领悟“彩虹似的梦“喻指的具体内容,抓住彩虹的特点来解读情感。第二小题,要注意积累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从情感和音律角度作答即可。
9. 【答案】A
【解析】答案:①幽暗的松林/失去/喧响
A。
略 略 10. 【答案】【小题 1】pīng,guān miǎn,妍,嫩
【小题 2】月园,月圆
【小题 3】女子的姿态美,心地单纯,性情直率,没有做作和虚伪
【解析】答案:
(1)①pīng②guān miǎn ③妍 ④嫩
(2)月园;月圆
(3)女子的姿态美;心地单纯,性情直率,没有做作和虚伪。
(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冠”是多音字,意为“帽子”时,读 guān;意为“把帽子戴在头上,在前面加上某种名号或文字,居第一位,冠军”时读 guàn。
(2)本题考查辨析错别字。“园”与“圆”音同形近,注意根据字义推断。
(3)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注意结合语境解释。如“天真”有“头脑简单,容易被假象迷惑”的意思。在诗中的意思是心地单纯,性情直率,没有做作和虚伪。
综合读写题具有整体性、开放性、实践性的特点,考查学生语文的理解分析及运用的能力,平时要多积累知识,并多训练。
11. 【答案】【小题 1】点
【小题 2】吹
第 14 页,共 15 页 【小题 3】浮动
【小题 4】呢喃
【解析】(1)“点”表现了人们积极乐观的笑让生活更具魅力,体现由点及面的氤氲效应,表现了笑的感染力。“照”意思是:发光的物体映着,不如“点”贴切。
(2)“刮”的程度比“吹”重,应为“吹着风的。
(3)“浮动”表现了水面波光粼粼的动态景象,“晃动”意思是“摆动,摇晃”,用在这里不贴切。
(4)“呢喃”一般用来形容燕子的叫声,比“歌唱”贴切。
答案:
(1)点
(2)吹
(3)浮动
(4)呢喃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正确理解字词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弄清词语的意义及常用用法,再次弄清词语的感情色彩,尤其要注意结合具体的语境,理解字词含义的变化,辨析作答。
分辨一组近义词,并把它们分别填进不同的句子里面。这样的题目先做有把握的,然后再区分剩下的词语和句子,把词语填进句子里面多读几遍,看看到底怎么填才合适。
12. 【答案】建筑,鲜妍,鹅黄,绿,白莲
【解析】林徽因是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其相关的文学常识要注意识记。诗中表示色彩的词语主要在第四节,朗读时注意筛选即可。
答案:
建筑;鲜妍;鹅黄;绿;白莲。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做好本题需要平时学习中要做有心人,对一些经典名篇的文学常识要整理成册,熟记于心。
13. 【答案】【小题 1】xiù,chén,馨
【小题 2】亭院,庭院
【小题 3】放置时间较久,被尘土盖满
【小题 4】拟人,比喻
【解析】(1)“铜臭”的“臭”是多音字,在这里读“xiù”;“尘封”的“尘”读“chén”;“xin 香”应为“馨香”。
(2)“亭院”应为“庭院”。
(3)尘封:(长久地搁置一边)被灰尘覆盖。
(4)“把岁月活成一首人人爱读的诗”把“岁月”比作“一首人人爱读的诗”是比喻;“活成”用来写岁月,运用拟人修辞。
答案:
(1)xiù; chén; 馨
(2)亭院--庭院
(3)放置时间较久,被尘土盖满
(4)拟人;比喻 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把握。(1)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的把握;(2)本题考查字形的把握;(3)本题考查字义的把握;(4)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字音、字形注意平时的积累;词义要结合语境理解;修辞注意比喻、拟人的运用。
14. 【答案】缕;激;A;B
【解析】答案:
(1)缕 (2)A (3)B 本道题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课文中的字词,踏踏实实地读、写,把握不准的要养成查字典的好习惯,更要注意根据积累准确书写。
本题考查了学生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熟练的语感,正确的书写习惯,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词语固定搭配的应用。
相关热词搜索: 你是 一句 赞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