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拉
松
两千五百年前,野心勃勃的波斯帝国对希腊发动了侵略战争。希腊人民奋起反抗,以一万人对付波斯帝国的十万大军,在海边一个叫马拉松的小渔村和敌人展开了决战,结果大获全胜。
为了把胜利的喜讯报告给首都雅典翘首以待的同胞,战士菲利比斯不顾伤痛、饥饿和极度的疲劳,从马拉松出发,向雅典跑去。他跑啊,跑啊,终于看到了雅典的城门。到达雅典的时候,他已经筋疲力尽了,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向迎接他的人们高呼:“我们胜利啦!”随即倒在地上,再也没有起来。
从此,马拉松这个距离雅典约 40 千米的海边小渔村逐渐被人们知晓。
1896 年,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雅典举行。会前,一位法国人提议,把从马拉松跑到雅典作为一个比赛项目,用来纪念马拉松之战,纪念那位把胜利喜讯带给人民的英雄。他的建议被大会组委会采纳。
1920 年,经过重新测量,确定这段距离为 42 千米 195 米。后来,世界各地的马拉松比赛都采用这个长度。这就是马拉松支运动项目的来历。
特殊的金杯 在 1908 年的伦敦奥运会上,举行马拉松比赛的当天非常炎热。在前 20 千米,来自南非的运动员查尔斯·赫(hè)弗(fú)森一直领先,但因体力消耗(hào)太大,在离终点还有 3 千米时被意大利人皮特里超过。
进入体育场后,皮特里跑错了方向。当他意识到这一点并回归正确方向时,气力耗尽,人已经是摇摇晃晃,现场的观众既兴奋又紧张。跑向终点的皮特里筋疲力尽,先后四次倒下。最后一次,在英国官员的援助下,皮特里被拉着脚,跨过了终点线。观众高兴万分,但是按照比赛规定,皮特里被取消了成绩。美国的海耶(yē)斯夺取了马拉松冠军。
但是,皮特里的勇气和最后一圈跑错方向得到了现场观众的同情。尽管海耶斯获得了奥运金牌,但是名气远比不上皮特里。最终,皮特里被授予了一个特殊的金杯,成为奥运马拉松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人物。
一次著名的冲刺
1908 年第四届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
比赛正值闷热的夏天,马拉松运动员杜伦多·派特利虽然一路遥遥领先,并第一个跑进体育场,但因体力消耗太大,他晕倒了。这时,一位医护人员冲进场地,把派特利扶起来。于是,一个历史性的场面出现了:派特利迈着蹒跚的步子,顽强地向终点跑去。在这最后的短短路程中,他五次摔倒,又五次咬紧牙关爬起来。此时此刻,全场观众的视线都集中在派特利那艰难的脚步上。一步、两步„„人们多么希望这位坚强的人能胜利到达终点。但是,派特利实在太累了,在离终点只有 15 米的地方,他再次晕倒。这时,工作人员又一次冲进场地,架起了派特利,并搀着他跑过了终点。霎时,全场掌声雷动,在场的观众无不为派特利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动。
杜伦多·派特利跑完全程共用了 2 小时 54 分 26 秒,比第二个进体育场的约翰·希斯快了整整 32 秒。但根据比赛规则,约翰·希斯获得了金牌。派特利的名字虽然没能写进奥运会成绩册,却伴随着奥运会的发展而流传至今。那一天,美国宾夕法尼亚的大主教说:“在奥运会上获胜并不比参加奥运会更重要。”从此,那句“重要的不是胜利,而是参与”的名言不胫而走。
相关热词搜索: 马拉松 故事 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