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摆的秘密 》教案
一、 教学 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什么是摆。
2、能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摆。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感觉是会出错的,深刻理解重复精确实验的价值 ;感受探究单摆的快乐。
二、 教学重点
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三、 教学难点
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四 、 课时安排
1 课时 五 、教学准备
学生材料:学生自带计时表(小组)、单摆装置一个(铁架台、带挂钩棉线、铜棒组装而成)、大小相同螺帽各三个、记录本。
教师材料:学生材料一套、不同的单摆两个。
六 、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1、师:(师出示上节课的三个单摆)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摆”,这是我们用过的其中三个摆,我们通过实验知道了摆有一个很重要的特性,谁来帮大家回忆一下?(等时性)你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2、师谈话小结。
3、现在,老师心里有个疑问:虽然我们认识的摆具有等时性,可摆和摆之间,它们的快慢都一样吗?(板书:快慢)
新课讲解:
一、用摆做实验 1、推测:摆的快慢你觉得与什么因素有关系呢?(师根据学生回答分别板书:摆绳长度、摆锤轻重等。如出现摆的幅度这个因素,可引导学生回忆课前演示的实验。)
师:这些只是我们现在的猜测,还得找证据证明。
2、对摆绳长度、摆锤大小两个因素,分别展开实验教学。
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
a、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讨论:为了证明摆锤的轻重与摆的快慢到底有没有关系,这个实验可以怎样来操作?(学生回答后继续追问:(1)改变的是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尽量保持不变?(2)是不是做一次就可以了呢?)
b、出示记录表。师述: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三颗螺帽,我们就以 15 秒为时间界限,分别测三次,看看最后能发现什么?准备好了吗?静悄悄的开始,比比哪组效率高!
c、学生实验、记录。(师巡视指导,找好记录)
d、数据反馈、汇报小结。(展示两个小组数据,谈谈我们的发现: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看看自己小组的数据,支持这一结果的小组举手!如不支持,拿出来分析。
现在我们可以确定的说:摆的快慢与摆锤重量有关吗?(板书:错号)
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
a、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讨论:
为了证明摆绳长度与摆的快慢到底有没有关系,这个实验又可以怎样来操作?(学生回答后继续追问:(1)要改变什么条件?哪些条件需要保持不变?)
b、师述:大家看记录表,我给大家准备了一根 2 倍长的绳子,3 倍的那一栏把它划掉。
c、学生实验、记录。(师巡视指导)
d、数据反馈、汇报小结。(展示两小组数据,谈谈我们的发现: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越慢,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其他组的数据,支持这一结论的举手。
师小结板书:对号。
二 、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1、师:通过刚才的两个实验,你能回答作业本最下面的问题了吗?
我发现:摆的摆动快慢与( 摆绳长度
)有关。
2、请大家把课本打开。你觉得它们摆的快慢会怎样?
3、师出示如图的两个摆,摆绳长度一样,摆锤长度不一样,演示实验。(分别记 30秒 2 次。)
4、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5、师可根据学生时实际情况进行引导:虽然这两个单摆的摆绳一样长,但是他们的摆长却是不一样的。其实,摆的长度并不等同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课件出示图片,红色线条指出两条摆长。)
6、师生小结:摆的快慢与摆长有关。
相关热词搜索: 青岛 下册 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