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活动方案:荡千秋

时间:2021-10-26 17:14:36 来源:网友投稿

 阅读活动设计 —— 荡秋千

 2013年07月 设计意图:荡秋千读本内容是一首可以配合手部动作很有趣的儿歌,具有明显的韵律和节奏,读本对各种形象刻画充分,使用了非常抽象的油彩涂抹出神似的鳄鱼和猴子,鳄鱼和猴子的表情非常传神的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心思较量,鳄鱼从趾高气扬到垂头丧气,猴子从惊慌失措到落荒而逃。读本还涉及到猴子数量的变化及数字1到4 的倒数,这些都值得孩子们在阅读第一环节中去关注和讨论,因此,在第一环节教学设计中,我们把目标定为1。熟悉儿歌内容,体会儿歌压韵,重复的表述形式。2。培养幼儿细节观察能力,注意画面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引导幼儿充分表述。3.观察猴子数量变化,点数1到4.活动分为四个环节,在导入活动中采用知识迁移的方式,运用形象的图片让幼儿清楚明了的理解词汇《荡秋千》,从而引出主题,帮助幼儿理解书名,为阅读解决掉关键词。接下来是图画阅读环节,阅读的重点是猴子和鳄鱼的表情、动作以及猴子在数量上的变化。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自然的引导幼儿点数关注猴子数量变化,重点的观察猜测猴子和鳄鱼的心理感受和想法,丰富幼儿的词汇表达。如用词汇描述表情,用肢体模仿表现鳄鱼猴子动作,达到动静交替。第三个环节是运用手指游戏进行总结分享,教师运用有趣的手指游戏来帮助幼儿总结熟悉儿歌内容,在阅读的同时也可以锻炼幼儿小肌肉的发展,从而让幼儿喜欢朗读儿歌。并进一步帮助幼儿熟悉1到4的数字概念。最后环节在孩子刚尝试练习手指游戏,意犹未尽时活动戛然而止从而引发幼儿对下节活动的期待。同时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把鳄鱼的情绪动作变化作为主线索,老师运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表情,绘声绘色的语气、语调帮助幼儿进行情景化的观察讲述,希望可以制造悬念让幼儿被故事深深吸引,不由自主地进入角色,从而顺利完成活动目标。

 教学目标:

 1、熟悉儿歌内容,体会儿歌压韵,重复的表述形式。

 2、培养幼儿细节观察能力,注意画面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引导幼儿充分表述。

 3、观察猴子在数量上的变化,点数1到4.

 教学准备:

 大书、猴子荡秋千的图片一张

 教 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

 出示图片,提问:What is this?(幼儿:Monkey)猴子在干什么?(幼儿:荡秋千)师说;“我这儿有一本关于猴子荡秋千的书,想不想看?”(幼儿:想)

 二、图画阅读

 1、观察封面:树上有几只猴子荡秋千?(万扬龙泽:一只、两只、三只、四只。老师:刚才小朋友点数了是四只,谁能一口气完整回答老师。何竺妍:有四只猴子。教师带幼儿一起点数一遍。)他们脸上是

 什么表情?(老师夸张模仿猴子的表情,幼儿:害怕的,奇怪的。)为什么它们那么害怕呢?让我们看看第一页。

 2、观察第一页:

 —— 原来它们害怕的是谁?(幼儿激动的齐声说:鳄鱼)鳄鱼想做什么?(幼儿:想吃猴子)它想吃哪只猴子?(幼儿齐指猴子回答:那只猴子)猴子动作是怎样的?(幼儿:两只手抓住树叶,两条腿跷起。老师就带孩子一起模仿动作)它会说什么?(在老师运用表情动作帮助下幼儿说出:不要吃我,老师带孩子做可怜状一起大声的说不要吃我)。鳄鱼会说什么?(在老师运用表情动作帮助下幼儿说出:我要吃掉你。老师带幼儿一起模仿鳄鱼动作,一边作出凶恶的样子说我要吃掉你。)

 ——让我们一起来读书上的文字吧!

 3、观察第二页:

 —— 那只猴子被鳄鱼吃掉了吗?(老师指着逃跑的猴子问:有的幼儿说:吃掉了。教师“那么鳄鱼的嘴巴里面有猴子吗?幼儿:没有。)它到哪里去了?(幼儿:跑掉了。)鳄鱼看到猴子逃跑了,它是什么表情?(幼儿七嘴八舌:难过、伤心。何竺妍:失望。老师很惊喜,让其他孩子学习了一遍,并对何竺妍小朋友进行及时表扬。)现在树上还剩几只猴子呢?(幼儿:三只。老师带幼儿再点数一遍。)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文字吧!

 4、观察第三页:

 —— 这次鳄鱼想吃哪只猴子?(幼儿能正确指出。)猴子动作是怎样的?(幼儿:两只手抓住树叶,两只脚缩了起来。)猴子心里怎么想的?(幼儿:不要吃我。教师:我们来学一下。)鳄鱼是什么动作?(幼儿:头抬的好高,嘴巴张的好大)鳄鱼会说什么?(幼儿:我要吃掉你。教师:我们来学一下。)

 ——教师把第二页和第三页同时展示出来。第二页的三只猴子在树的这边,第三页的三只猴子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幼儿:两只猴子跑到那边去了。)为什么他们要跑到那边去?(幼儿:因为鳄鱼张大嘴巴对着这边。)它们心里怎么想的?(幼儿:好害怕。)

 ——我们来读一下书上的文字吧!鳄鱼有没有吃到那只猴子呢,让我们看下一页?

 5、观察第四页:

 —— 鳄鱼吃掉了那只猴子吗?(幼儿:没有,猴子逃跑了。)鳄鱼的嘴巴怎么样的?(幼儿:嘴巴闭上了。)看到了鳄鱼的牙齿吗?(幼儿:看到了,牙齿在外面)它心里怎么想的?(幼儿:很生气。老师:鳄鱼这个样子用一个词来说就叫做咬牙切齿。教师带幼儿做咬牙切齿状练习说两遍词。)树上还剩几只猴?(幼儿:两只。教师再和幼儿一起点数一遍。)我们一起来读一下书上的文字?

 6、观察第五页

 ——鳄鱼的手在哪里?(幼儿:抱住了树干)它为什么要抱住树干?(幼儿:因为他想吃掉那只猴子)猴子动作是怎样的?(幼儿:一只手抓住树叶。)像小鸟在干什么?(幼儿:在飞)动作是怎样的,我们来学一下。

 (教师带幼儿一起模仿猴子动作)

 ——我们一起读一下文字?鳄鱼有没有吃到这只猴子呢?让我们看下一页?

 7、观察第六页

 —— 鳄鱼吃到了猴子吗?(幼儿:没有,猴子逃跑了。)鳄鱼头上出现了什么?(幼儿:火)它心里怎么想的?(幼儿:很生气)用一个词怎么说?(何竺妍:火冒三丈。教师:说的真好。带领幼儿学说两遍。教师:还可以用怒火冲天来说。带领幼儿边学说词边做相应的动作。)树上还剩几只猴!(幼儿:1只。)这只猴子是什么动作?(幼儿:尾巴勾在树枝上,两只手抓脑袋。)它抓着脑袋在想什么?(幼儿:好害怕,怎么办呀?)我们一起读一下文字。

 8、观察第七页

 ——哇!这次鳄鱼是什么动作?(幼儿:站起来了。)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动作?(幼儿:想吃到猴子)我们来学一下。(教师带幼儿一起模仿鳄鱼动作。)猴子是什么动作呢?(幼儿:尾巴勾在树枝上,两只手向前飞出去。)它心里怎么想的?(幼儿:害怕。快跑呀。)

 ——我们一起读一下书上的文字。鳄鱼有没有吃掉这只猴子呢?让我们看下一页?

 9、观察第八页:

 鳄鱼怎么样了,(幼儿都作出抹眼泪状说:哭了。)它吃掉了猴子吗?(幼儿:没有)树上还有猴子吗?(幼儿:没有了。)让我们读一下书上的文字吧!

 三、运用手指游戏进行总结分享

 ——最后回到封面:这是一个有关猴子和鳄鱼的故事,这本书的名字叫做?(幼儿:荡秋千)开始有几只猴子荡秋千?(幼儿说,老师用左手表示数字4)谁来了?(幼儿说,老师用右手表示鳄鱼嘴巴一张一合)它发出什么声音(幼儿说,老师用右手把左手一个指头压下)一只猴子怎样了?(引导幼儿说出逃跑了)树上还剩几只猴?(幼儿说,老师用左手表示数字3)三只猴子在干什么?(幼儿说,老师左手三个指头摇晃)……依次类推,把故事问完,手指游戏也演示了一遍。

 ——幼儿和老师一起做手指游戏,念儿歌一遍。

 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边念儿歌,边做刚才这个手指游戏呢?好,让我们一起来吧?

 四、结束。引发幼儿对下节活动的期待。

 今天我们就到这里,下节课,我们再来玩这个手指游戏好吗?

 活动 反思:

 :

 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活动以情景化的形式来进行,再配以老师夸张的动作、表情,具有强烈感染力的

 语言,这一切都能牢牢的抓住幼儿渴望好奇、兴奋、求知的心,把他们的注意力强烈吸引住,活动自然就会成功一半。在这节活动里,老师抓住鳄鱼的情绪动作变化作为主线索,以猴子的命运制造悬念,环环紧扣,引导幼儿用表情、肢体动作适时模仿猴子和鳄鱼,动静交替,吸引幼儿进行图画阅读,的确达到了这样的效果。

 接下来活动要达到完全成功,必须看活动内容是否根据目标实施,师幼互动是否积极有效。在这节活动里,老师在每一页的图画阅读提问时都能根据活动目标有的放矢,引导幼儿观察每页鳄鱼和猴子的动作表情,猴子的数量、在第二页和第三页的图画阅读中,老师让幼儿对两页做了个比较,让幼儿发现猴子在树上的位置变化,从而培养孩子们的细节观察能力。并针对特征形象鲜明的动作表情,引导幼儿学习用词语来形容。像咬牙切齿、怒火冲天,等等。尽管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说词可能只是鹦鹉学舌,但让孩子试着去用词表述,这样持之以恒,会让孩子养成很好的语言表达习惯。所以正是因为在平时活动中,我们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孩子们才会表述准确,还能说出火冒三丈这样准确绝妙的词来形容鳄鱼头上的火苗。达到了让幼儿充分表述的目标。在每一次看到树上还剩几只猴的页面时,老师会让孩子先回答再点数,实施手口一致的点数的目标训练环节,通过观察画面之后,对文字进行朗读的过程,以及让幼儿配合手部动作进行儿歌的手指游戏,从而让幼儿熟悉儿歌内容,体会儿歌压韵,重复的表述形式。

 在师幼互动中,老师对孩子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进行了准确的把握和预测,提出的问题尽可能的具体化,引导孩子从关注鳄鱼嘴巴的张大和闭拢来观察推测鳄鱼情绪心理的变化,像第二页中老师问猴子被鳄鱼吃掉了吗?由于猴子太小,有的孩子说被吃掉了,老师就让幼儿观察鳄鱼嘴巴里有没有猴子,结果孩子们得出一致的结论:没有被吃掉。接下来,老师继续让幼儿观察鳄鱼嘴巴半闭拢的神情,同时用言语提示:猴子逃跑了,鳄鱼心里怎么想的?孩子们思维踊跃,说出了:难过、伤心、失望等等。师幼互动是非常积极和有效的。这和老师选准问题的角度是密不可分的。在互动中,尽可能的引导幼儿主动说出,灵活机动、把握活动节奏,做到张弛有度,很好的完成整个活动。

 综观整个活动,与读本的教师指导用书上的设计大不相同:1.在读本指导设计中第一环节就是以手指游戏导入,这样会让孩子对读本有一定的了解,削弱孩子对读本的好奇与新鲜感。而我在活动一开始以图片帮助幼儿理解词语---荡秋千,帮助幼儿扫清阅读障碍,成功导入,而在活动最后用手指游戏帮助孩子进行读本的总结分享,为活动增添趣味,进一步帮助幼儿体会儿歌压韵、重复的表述形式。2.在读本的图画阅读指导设计问题中,有的问题考虑不够精确,容易导致幼儿回答散乱无序。比如读本指导设计在图画阅读第一页遮挡鳄鱼问幼儿::“谁来了?”我认为完全可以在幼儿观察封面猴子表情后再自然推断问出:“谁来了?”因为封面和第一页猴子的表情位置完全一致,这样设计简化程序,精确到位。3.读本指导设计中对于猴子有没有被鳄鱼吃掉这个问题没有重点提及,而我却恰恰抓住猴子有没有被鳄鱼吃掉这个问题大做文章,把鳄鱼没吃到猴子的表情动作心理作为故事主线索,围绕线索进行有序提问,引发幼儿的期待、好奇、兴奋的情绪,从而制造情景化的氛围,成功的吸引住了所有幼儿的注意力,面向全体幼儿高质量的完成了活动。

 在最后的手指游戏中,如果老师可以在猴子全都不见了这个步骤后再加上一个步骤:猴子全来荡秋千(示意幼儿全都走到老师身边来)一条鳄鱼爬上岸(老师做鳄鱼动作)啊呜——(老师抓幼儿,幼儿赶快跑回座位)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角色扮演,可以把活动进一步形成高潮。在高潮处活动戛然而止,更能让幼儿形成强烈的体验刺激,让他们对活动内容记忆深刻,受益非浅。

 活动:喜洋洋 目标:

 1.学习织网的动作和尝试看队列图谱变换队形。

 2.能与同伴一同大胆表演,感受集体舞的快乐。

  准备:

 1.队列图谱(四列纵队、变队形图谱、圆形、)

 2.音乐《我最牛》,音乐“我只是一只羊”(前奏与问好音乐、“织网”音乐、完整音乐)

 3.幼儿已学会“问好”动作

 4.幼儿按标签分组(黄羊羊、绿羊羊、红羊羊、蓝羊羊)

  过程:

 一、 见面问好乐陶陶

 1.羊儿们,让我们出发去青青草原喽。(在“村长”带领下,边做“问好”动作边进入场地)。

  二、学习“织网”的舞蹈动作

 1.“村长有件烦心事,想请你们来帮忙,灰太狼经常来捣乱,谁有办法来抓住他。”

  2.幼儿自由说说自己的想法。

 小结:“用网罩出他,真是个好办法,谁知道怎样织网”(让幼儿尝试着说说做做)

  3.学习织网

 师:“村长”会织网哟,仔细看怎么织的。

 (1)欣赏教师的“织网”动作后,请幼儿来说一说做一做是怎样织网的。

 (2)幼儿学习织网动作。

  重点:分清左右手、合拍、到位与力度。

  三、学习看队列图谱变换队形

  1.(出示长方形队列图)

  (1)师:我现在想织一口怎样的网?谁看明白了来介绍一下。

  小结:四小队,横竖对齐,有心形标记的是队长。

  (2)织网时需要我们步调一致,听一听有几句歌词我们就需要变换成功了?

  重点:倾听、感知变换队列需在四句歌词内完成。

相关热词搜索: 千秋 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