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共责共情共育共建,消除亲师焦虑

时间:2021-10-26 15:43:49 来源:网友投稿

 共责共情共育共建,消除亲师焦虑

 宅家防疫,学校成了“播音室”,教师成了“主播”,家庭则成了临时学校和教室,家长变成了班主任。这种“学校教育家庭化”的局面,给学校和家庭都带来了考验与挑战,使家校关系变得复杂起来:家校出现信任危机,校弱家强引发亲师焦虑,网络家校沟通不畅等。

  鉴于家校关系的现状,要搞好家校合作,必须加强法律法规和政策建设以及教育治理,进一步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建立家校合作长效机制和家校平等互信关系,将焦虑化为动力,推进家庭与学校的共责共情共育共建。

 共责

 家庭与学校合作的基础

  教育,是家庭和学校共同承担的责任,因为教育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为了孩子的一生幸福。家校共责是合作的基础,但家校角色和教育的角度不一样,应该有分工、有合作。

  家长不应推脱教育责任。有个小学生数学考了 58 分,家长质问老师:你们老师是怎么教的?是我孩子不及格吗?我看是你们老师不合格!家长的质问是推脱教育责任的表现。这样的家长,在思想上有一个明确的家校“分工”:孩子入学后,家长只管衣食住行等生活事务,教育和学习的事情归学校和老师管,甚至认

 为孩子在学校出现的所有事情都应该由学校负责。这样的“分工”,是家长主动放弃了自己的教育权,使得“共责”变成了“单责”。重庆市青龙路小学以家长督导制为家校合作管理形式,使学生的成绩单变成教师、家长、学生共同的成绩单,形成了教师指导、家长参与、学生主动的良好互动教育状态。

  家庭教育要与学校教育互补。家庭和学校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两个不同环境,要优势互补。家庭教育优势在于孩子的个性化教育,学校教育优势在于学生的共性化培养。把家庭个性化教育与学校共性化教育相结合,才是最好的合作、适合的教育。

 共情

 家长与教师的新型教育伙伴关系

  有一位教师与家长谈话,自己讲了半个多小时,最后问:你听明白了吗?要是听明白了,回去好好做。说完,转身而去,没给家长说一句话的机会。这位老师的沟通方式由于缺乏共情,没有反馈,没有互动,有的只是老师单向的说教,这种“一言堂”的结果只能是沟而不通,根本达不到谈话的目的,损害亲师之间的感情。

  共情,也称同理心,指的是一种能深入他人主观世界,了解其感受的能力。同理心是站在对方立场思考的一种方式,是人际沟通的重要法则,是亲师正向互动的基础。许多亲师间的冲突,往往是同理心的缺乏。亲师之间要建立密切的伙伴关系,就应该

 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相互理解、体谅、关心、支持。共情,不仅有助于个人的持续发展和友谊的加深,也有助于家校共育。

 共育

 办人民满意教育所必需

  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和儿童都有责任,不能把政府和儿童排斥在外,要构建家庭、学校、政府、社会和儿童共同参与的“五位一体”的立体化育人机制,这是最大范围的共育。其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主体,社会教育是延伸,儿童的自我教育是核心,政府主导是关键。没有政府主导的教育,很难协调社会各界形成教育合力,而没有儿童的自我教育,将使教育功效归零。

  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举行“家校同心抗疫情,线上携手迎开学”为主题的线上家长会,教师、家长和学生共聚云端,共商家校共育的具体措施。家长会上,每个班级都表彰了在停课不停学阶段表现优秀的学生。学校发表了《致全体家长一封信》,对疫情期间家长们的辛苦付出给予了充分的理解,也对家长如何为孩子制订收心计划,调整作息规律提出了具体而操作性强的建议和指导。家长代表在线发言,分享了家庭教育的经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共建

 促进现代教育和谐发展

  家校共建意味着打造家校命运共同体,构建一体化教育格局,实现家校和谐与双赢。和谐教育就是从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和受教

 育者自身发展需要统一出发,优化教育教学结构中的诸要素,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协调发展。

  要实施和谐教育,一要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社会拥护、学生爱戴的教师队伍。二要坚持育人为本,把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三要坚持家校共建,充分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家校合力。四要协调社会力量参与家校共建,使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和谐发展。

  (作者:王聪,系海南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

相关热词搜索: 共建 焦虑 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