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5.,国旗怎样升上去》教案2

时间:2021-10-26 14:58:12 来源:网友投稿

 《 《5. . 国旗怎样升上去》 教案 教学内容分析:

 :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中的第 5 课,本课教学要让学生了解滑轮的结构特点及分类,知道滑轮不仅可以帮助人们将物体或重物径直提升到某一个高度,还可以帮助人们将物体搬过或搬越某一区域,从而使工作变得更加轻松、容易。在教学活动中,借助于模型和课件,通过一系列观察和探究活动,指导学生认识滑轮这种装置的结构和功能,使他们认识生活中的常见机械,密切他们与生活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学生是五年级的新生缺乏设计实验方案的引导,缺乏对机械系统的了解,特别缺乏对作用力方向与受力方向的认识,使定滑轮和动滑轮能不能改变用力方向,变得更难理解。可以设计了让学生模拟升旗的环节,引导学生发现拉力的方向与国旗上升的方向不同,并将学生分为定滑轮组和动滑轮组可以减少干扰,同时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研究,有利于让学生发现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设计思想:

 在教学中,滑轮的构造特点可以通过观察活动让学生掌握,滑轮的分类可以通过课件和学生实验让学生掌握,这些没有太大的难度。探究滑轮的作用是本课的重点,可以通过足够时间的探究活动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来概括,为了让学生有足够的探究时间,将学生分为两组进行研究,一组只研究定滑轮的作用,另一组只研究动滑轮的作用,这样让学生对滑轮的作用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提高学习效率。由于学生对于机械和力的基础较差,又受到前概念的影响,让学生发现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有很大的难度。教学中设计让学生模拟升旗的环节,引导学生发现拉力的方向与国旗上升的方向不同,从而为突破难点做好铺垫。将学生分为定滑轮组和动滑轮组可以减少干扰,有利于突破难点。要运用杠杆原理来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认识滑轮是变形的杠杆,这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五年级的新生难度太大了,不作为本课的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

 过程与方法 ●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造上的特点; ●能组装滑轮装置进行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解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知识与技能 ●知道滑轮的构造,知道滑轮有定滑轮和动滑轮之分;

 ●知道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体验自主设计、自主发现的乐趣; ●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设计实验,收集数据,验证对定滑轮和动滑轮作用的猜测。

 教学难点:发现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教学准备:

 演示器材:两种滑轮装置、滑轮在生活中的应用图片或课件、有关电梯的资料等。

 分组实验材料:各种各样的滑轮、铁架台、弹簧秤、绳子、曲别针、重物、实验记录单等。

 教学时间 :

 1 课时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观察滑轮。

 1、谈话:我们学校每天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你们知道国旗是怎样升上去的吗? 2、学生发言。教师课件演示升旗的片段,讲述: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旗杆上有什么装置能帮助我们比较容易地把旗子升上去? 3、学生观察描述:旗帜是怎样升到旗杆顶上的?(有轮子)

 4、教师出示轮子并课件演示介绍:安装在旗杆顶上的这种边缘有槽、能围绕轴转动的轮子叫做滑轮。

 二、了解滑轮的分类。

 1、谈话:让我们模拟升旗的装置,来研究旗杆顶部的轮子。

 2、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材料进行实验探究(材料:定滑轮、铁架台、线、弹簧秤、记录单),仔细观察,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时,旗子会怎样运动?滑轮的位置会随着旗子移动吗? 3、学生发言: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时,旗子会向上移动;滑轮的位置不会随着旗子上下移动。

 4、揭示定滑轮的概念: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

 5、课件演示定滑轮的工作过程,讲述:其实,并不是所有的滑轮都是固定在某个地方不动的。在搬运货物时,常使用一种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我们叫它动滑轮。课件演示动滑轮的工作过程。

 6、学生小结:固定在支架上,不随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

 三、探究滑轮的作用。

 1、教师将学生分成定滑轮组和动滑轮组,分别对两种滑轮的作用做出猜测。

 2、分组讨论,作出假设,并记录。

 3、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实验方案,并说明需要的实验器材和注意事项。

 (1)实验前要先把实验方案补充完整。

 (2)小组实验时要分工合作,要即时记录。

 (3)实验时应先测量重物的重量,要把动滑轮的重量计入重物的重量。

 (4)用弹簧秤拉动时,线绳要保持竖直状态;用弹簧秤将重物向上提起,稳定在一定高度,记录此时的拉力数值,就是拉动重物需要的拉力。

 5、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6、分组汇报实验结果。

 7、学生小结:

 8、学生分组制作滑轮组。

 9、小结:

 四、迁移拓展。

 1、讲述: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在旗杆顶上看到滑轮装置外,你还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滑轮?它们是哪一种滑轮?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2、学生举例说明。

 3、课件展示滑轮在生产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图片和资料。

 4、小结:

 教学小结与反思:

 整节课的设计围绕“自主探究”这一主线展开,即“提出问题——作出假设——收集证据——得出结论”。通过这样的探究过程,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对科学探究有一定的了解,产生科学探究的热情。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唤醒”学生关于滑轮的前概念,引导学生自主地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让学生从已知中发现未知,从未知中寻求已知,促成学生的前概念向科学概念的转化。教师还积极提供了有结构的材料,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有序地进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和探究热情,并注重交流思辩,让他们懂得在科学研究中要让事实来说话,用证据来验证。同时把握探索活动的内在联系,以及拓展课外活动,层层推进学生的探究活动,推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由于学生的基础较薄弱,受到前概念的影响,又缺乏对作用力方向与受力方向的认识,引导学生发

 现定滑轮能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不能改变用力方向成为本课的教学难点。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模拟升旗的环节,引导学生发现拉力的方向与国旗上升的方向不同,从而为突破难点做好铺垫。实验时将学生分为定滑轮组和动滑轮组,让学生有足够的研究时间,同时可以减少定滑轮与动滑轮的干扰,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相关热词搜索: 下册 国旗 五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