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第 1 1 章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1. 资源配置 达到效率的标准 ()
实现条件)
:有效率帕累托最优;标准 MSC=MSB,即当某一社会的全部资源都满足这样一个条件,每一种产品的社会边际成本(MSC)都等于该产品的社会边际收益(MSB)时,该社会的经济制度就是最有效率的。
2. 收入分配公平 曲线、指标 :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x=A/(A+B),0<x<1,0.4 为警戒线。x<0.2 绝对平均,0.2<x<0.3趋于相对平均,0.3<x<0.4 比较适度,x>0.4 趋于绝对不平等。
3. 稳定 的 标准 :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4. 完全竞争市场 的特征:1 所有的生产资源都为私人所有;2 所有的交易都在市场上发生,并且每一市场都有众多的购买者和销售者;3 没有任何购买者或销售者能够单独操纵价格;4 购买者和销售者都享有充分的信息;5 资源充分流动并且可以无任何阻碍地流向任何使用者。
5 5. . 市场失灵的 表现 :公共物品或服务;外部效应;垄断;规模报酬递增;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分配的不公。
6 6. . 政府 的经济职能:
:(1)提供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框架;(2)进行微观经济管理;(3)维持宏观经济稳定和推动宏观经济增长;(4)调节收入分配,增进社会公平。
7 7. . 政府失灵:
的表现:(1)公共政策失效;(2)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3)政府部门的扩张冲动;(4)寻租行为。
第 第 2 2 章
公共产品
1. 纯粹的 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区别:1 私人产品是通常需要通过市场机制向社会提供,满足作为个体的社会成员的私人需要的产品。公共产品指需要通过财政机制向社会提供,满足作为群体的社会成员的公共需要的产品。2 私人产品属性:效用可分割性、消费竞争性、收益排他性;公共产品属性:不可分割性、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2. 林达尔均衡含义:
: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按照其从公共产品消费中得到的边际收益大小来承担公共产品的生产成本,则公共产品的供给就会达到有效率的最佳水平。
3. 林达尔均衡 供给产品的方式 ()
实现的条件)
:1、每一社会成员都愿意准确地披露自己可从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消费中获得的边际效益,而不存在隐瞒或低估其边际效益从而逃避自己应分担的成本费用的动机。2、每一社会成员都清楚地了解其他社会成员的嗜好以及收入状况,甚至清楚地掌握任何一种公共产品或服务可给彼此带来的真实的边际效益,从而不存在隐瞒个人的边际效益的可能。
4. 林达尔均衡 能否有效?为什么 ?不能。原因:1、林达尔均衡是虚拟的均衡,而非现实的均衡,是在严格的假定条件下推导出来的;2、在不付任何代价的情况下,享受通过其他人的捐献而提供的公共产品或服务的效益的免费搭车者具有普遍性,只要有公共产品存在,免费搭车者的出现就不可避免,公共产品的提供会因为成本无法弥补而难以解决。
5. 俱乐部产品:是指那些效益可以定价,从而可在技术上实现排他的公共产品或服务。
第 第 3 3 章
外部效应
1. 外部效应:
:指私人边际成本与社会边际成本之间或私人边际效益与社会边际效益之间的非一致性。指某些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经济主体,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
2 2. . 负的外部效应 对 经济 的影响: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成本小于其社会边际成本;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将会呈现过多状态。
3. 正的外部效应 对经济的影响: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私人边际效益小于其社会边际效益;该种物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售将会呈现不足状态。
4. 政府 对外部效应的矫正:征税;补贴;政府管制。
5. 政府 纠正外部效应的作用机制 :1 1 征税机制原理:对产生外部负相应的企业课征相当于他所造成的外部边际成本的税收,外部成本便成了当事企业的内部成本,即实现了外部效应的内在化,从而迫使其决策必须考虑该成本,达到纠正市场失灵的目的。征税着眼于私人边际成本的调整,突出特征是其数额同外部边际成本相等。
2 2 补贴机制原理 :政府对产生外部效益的主体进行补贴,降低其边际生产成本,从而使其在一定价格下扩大生产规模,以适应社会需要,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补贴着眼于私人边际效益的调整,突出特征是其数额与外部边际效益相等。
第 第 4 4 章
公共选择
1. 投票悖论 的 条件、原因 :条件:多数票规则的决策成本相对一致同意规则较低,同时备选方案超过两个时会发生投票悖论。假定有三个人甲、乙、丙,每人共同面临 A、B、C 三种选择,每个人的偏好顺序出现 A>B>C>A 循环。
原因:阿罗不可能定理——不可能存在一种能够把个人对 N 种备选方案的偏好次序转换成社会偏好次序,并且准确表达社会全体成员的各种各样的个人偏好的社会选择机制。任何投票规则都必须同时满足两个公理和五个条件,才能把个人偏好顺序转换为社会偏好顺序,但事实上它们不可能同时得到满足。两个公理(连贯性、传递性),五个条件(理性假设、与选择方案无关的独立性假设、帕累托效率状态、定义域的非限制性假定、非个人独裁假定)
2. 利益集团:
:有共同利益的个人通常会组成集团,通过对公共选择施加影响和压力以增进他们所认可的共同利益,这就是利益集团。由拥有某些共同目标并试图影响公共政策的个体构成的组织实体。
3. 寻租 :试图利用政治过程让利益集团获得超过他们机会成本的经济报酬的行为。
4. 寻租 的形式:通过游说或贿赂等手段直接获取租金;通过各种手段改变政策环境来间接获取租金,如设定新的进口和生产配额;进行表面上为生产性的投资活动,如改进产品质量、扩大产品规模等,但其真正目的在于达到政府所确定的某种标准并据此获得政府的补贴性租金。
4. 官僚机构的 特点:从提供公共物品方面看:(1)不存在竞争。公共产品的规模种类和水平由官僚机构单方决定;(2)非利润化。官僚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没有太强的动机去降低成本;(3)反应迟钝。公共服务通常不是以价格形式出售的,社会成员对公共服务的评价不像市场价格那样敏感。从官僚集团及其成员看:(1)官僚实行任命制(2)官僚行为具有相对独立性(3)官僚集团有着强大的影响力。
第 第 5 5 、6 6 章
政府管制
1. 政府管制 :是政府行政机构依据法律授权,通过制定规章、设定许可、检查监督、行政处罚和行政裁决等行政处理行为,对各种经济主体的活动进行限制和控制的行为。
2. 道德风险:指交易双方达成一项合同或契约后,一方以另一方的利益为代价改变自己行为的倾向。
3. 逆向选择:由于信息不对称,市场交易双方中的一方比另一方知道的信息少,因而承担了较高成本的现象。
4. 政府管制俘虏 理论 的 主要 内容:(1)
内容 :政府管制是为满足产业对管制的需要而产生的,而管制机构最终会被产业所控制。具有特殊影响力的被管制企业,针对管制者的自利动机进行寻租活动,使管制者成为被管制者的“俘虏”,并参与共同分享垄断利润。这就使政府管制成为企业追求垄断利润的一种手段。
(2)
前提假设 条件 :企业作为一种利益集团,对政府管制有特殊的影响力;政府管制者有各种利己的动机;政府的基本资源是权力,利益集团能够说服政府运用其权力为本集团的利
益服务;政府管制是特定利益集团的一种收益来源,是为适应利益集团实现收入最大化所需要的产物。
(3)
理论 的 进一步发展:1 产生管制的领域一般与市场失灵有关;2 政府管制者通常会被受管制企业所“俘虏”;3 政府管制者被“俘虏”的原因;4 尽管存在政府管制者被俘虏的问题,政府管制在经济上还是有效的。
第 第 7 7 章
公有企业
1. 公有企业 功能 的 含义:指公有企业固有的行为能力。
2 2. . 公有企业 功能的 表 现:集中表现为弥补市场失灵;具体表现:(1)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2)实现收入的公平分配;(3)实现经济的稳定增长。
第 第 8 8 章
财政政策
1. 财政政策的特征:
:制度性和阶段性;稳定性与变动性的统一;目标、手段和效果的统一性;间接性。
2. 财政政策 的功能:导向;协调;控制;稳定。
3. 财政政策 的 目标:物价稳定;收入分配合理;经济适度增长; 4. 财政政策 的 类型:国家预算、税收、公债、财政投资、财政补贴、政府支出。
5 5. . 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有显著影响 的 原因 ( 乘数效应 —— 投资乘数 )
?答:GDP=C+I+G=C+S+T,C+I+G>GDP,GDP 扩张;C+I+G<GDP,GDP 收缩;C+I+G=GDP,GDP 均衡。K=1/(1-MPC)。
6 6. . 财政乘数 :指政府对税收、公共支出等调节,会产生若干倍的国民收入的变动。
包括税收乘数、消耗性支出乘数、转移性支出乘数。
7. 财政乘数对 对 P GDP 的 变化有何影响 ?答:(1)税收乘数是负值,税收与国民收入呈反方向变动,国民收入变化量为税收变化量的 b/(1-b)倍,b 为边际消费倾向; (2)消耗性支出乘数是正值,购买性支出与国民收入呈同方向变动,国民收入变化量为购买性支出变化量的 1/(1-b)倍,b 为边际消费倾向; (3)转移性支出乘数是正值,购买性支出与国民收入呈同方向变动,国民收入变化量为购买性支出变化量的 b/(1-b)倍,b 为边际消费倾向。
8 8. . 针对不同 类型的财政政策, 财政工具是如何使用 的 ?答:膨胀性财政政策:是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紧缩性财政政策:是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少和抑制总需求。中性财政政策: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
(1) 国家预算:确定预算收支规模和收支差额;调整和变动预算支出结构;预算本身的设计与编制方式。
(2)
税收:设置税种,形成合理的税收体系,从而确定税收调节的总范围;规定税目,明确税收调节范围;确定税率,明确税收调节的数量界限;规定必要的税收减免和加成。
(3)
公债:确定公债发行规模;确定公债运行方式,进行需求总量调节;选择发行对象,调节不同对象的购买力;确定合理的公债利率;合理确定公债宽限期和偿还期;合理组织债券流通。
(4)
财政投资:合理确定财政投资规模;确定财政投资方向,直接调节产业结构;采用科学财政投资管理方式,提高使用效益;运用财政贴息等间接手段,引导社会资金投向。(5)财政补贴:确定补贴范围和数额;选择补贴方式。
(6)
公共支出:关键是合理确定公共支出的规模和支出结构。
第 第 9 9 章
货币政策
1. 货币政策 的目标: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2 2. . 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有哪些 ?如何使用 ?答:(1)
存款准备金率:是各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使用原理:经济滑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上
缴准备金减少,扩大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促进经济复苏。
(2)
再贴现政策:是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融资的政策规定。使用原理:调整再贴现率,影响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进而影响银行对社会的信用量,从而调节货币供给总量。
(3)
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债券以控制货币供给和利率的政策行为。使用原理:经济下滑,中央银行买进政府债券来增加银行存款,促使银行增加放款,增加货币流通量。
3.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指从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到最终目标的实现所经过的各个环节和具体的过程。
4. 凯 恩斯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P146)
:货币供给影响利率,进而影响投资,最后对总支出和总收入产生影响。(M 增加→r 下降→I 增加→E 增加→Y 增加)
5. 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P147) :认为利率并不发挥作用,强调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上的直接作用。(M→E→I→Y)
6. 区别: 凯恩斯学派:首先货币政策必须通过利率来加以传导,因此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是利率。其次,从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上来看,货币政策的作用是间接的,它必须经过中间两个环节,如其中一个出问题,那么货币政策将无效,他们强调财政政策的有效性,认为货币政策是不可靠的;货币学派:认为货币供给的变动无须通过利率加以传导,而是直接引起名义收入的变动,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的操作只能控制货币供应量,而不能控制利率,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将直接导致名义收入的变动。
第 第 0 10 章
收入分配制度
1. 衡量 收入 分配差距的 指标 :1 标准差、2 标准离差率、3 分组计算法、4 洛伦兹曲线、5 基尼系数。
2 2. . 影响收入分配差距的因素:教育、职务、行业、生产要素。
3. 我国收入分配改革的措施和建议:
:(1)继续完善初次分配机制;(2)加快健全再分配调节机制;(3)建立健全促进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长效机制;(4)推动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5)加强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组织领导。
第 第 11- -3 13 章
财政支出
1. 财政支出的原则:效率、公平、稳定; 2. 财政支出 规模 不断增长 的理论:
分析:(1)瓦格纳法则:当国民收入增长时,财政支出会以更大比例增长。(2)公共收入增长引致说:公共支出的增长只是由于公共收入的增长造成的。公共收入和公共支出总是同步增长的。(3)发展阶段增长理论:利用经济发展阶段论来解释财政支出增长的原因,认为财政支出数量的变化是随着不同时期财政支出作用的变化而变化的。(4)非均衡增长模型:生产率偏低的公共部门的规模会随着进步部门工资率的增长而扩大。
3. 影响 财政支出 规模的:
因素:(1)政府职能的扩张;(2)社会福利事业的扩大;(3)经济与收入的增长;(4)人口的增长;技术的进步。
4. 成本- - 效益分析法 (支出)
效益分析)
:是将项目的收益收入与支出成本、经营成本相比,用净收入和收入成本率来评价项目经济效益的方法,通过对多个预选方案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根据对社会效益和社会成本的对比,选择最优方案的支出方案;基本原理是用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收益。
5. 政府购买性 支出:是指政府为了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以购买者的身份,在商品劳务市场上购进商品或劳务时所发生的支出。
6 6. . 购买性支出 的 内容:行政管理费、国防支出、科教文卫支出、投资性支出。
7. 转移性支出 是 用来解决什么问...
相关热词搜索: 正式版 期末 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