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教学案例
一、教材简析
这篇童话是按照童话故事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先讲三个牧童发现树林里一口老泉已经不涌泉水了,他们主动带来锄头、铁锹,疏通泉眼,开沟引水,砌井加盖。他们这样做是为了让人们能喝到干净的泉水。再讲智慧的女儿看见了他们的所作所为,称赞他们做了一件好事,并祝他们幸福。这时,三个牧童并不理解什么是幸福。智慧的女儿没有直接告诉他们幸福是什么,而是引导他们去弄明白。接着讲十年以后三个牧童又在小井旁边相遇。他们看到了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的好处:有了泉水,树木茁壮成长,人畜能够随时饮用。他们为此感到快乐。回顾各自十年的生活经历,他们对幸福是什么有了比较深刻也比较一致的体会:因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益处而感到幸福。最后讲智慧的女儿再次出现,她概括了他们的体会,揭示了幸福的含义。
二、学习目标
1、理解6个生字。
2、朗读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3、能和同学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三、教学建议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旨在让学生通过自悟了解故事内容,懂得幸福是什么,培养独立阅读的水平。这就要求充分体现让学生自主阅读的思想。我们能够在教学中以讨论“幸福是什么”为线索组织学习。首先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在学生充分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交流读后的体会。交流时,要重点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谈谈对幸福含义的理解。最后,组织学生将《巨人的花园》和本篇课文联系起来,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或发现,如童话主人公的特点,童话表现方法的特点。其中理解“幸福是什么”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教学时,要紧扣文中三个青年(包括他们的小时候)的所为以及他们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引导学生体会、感悟。不但要把握课文反映的内容,还能够引导学生想象课文没有写出来的内容。如,了解第一个青年的作为时,能够引导学生想象:他是怎么给病人治病的,病人恢复了健康离开医院时是什么样的,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他会是什么感觉?由此,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别人幸福,自己也幸福。当然,对幸福含义的理解,学生的理解不可能一样,教师也不要强求一律,重要的是要给学生一些形象,通过具体可感的形象来指引学生的理解的行为。
四、教学设计
师:十年来三个青年是怎么做的?请在文中找出相对应的句子读一读。
(生边读边画出青年是怎么做的,文中主要有三句话)
师:读一读这三句话,联系上下文想一想:这三个青年说这些话的时候心里可能是怎么想的?他们说话时可能是什么样子的?
生:他们说话时一定是幸福的,脸上是满意的笑容,心里感觉很温暖。
师: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使别人获得了协助,感受到了快乐。
师:我们来想象一下:第一个人是怎样给病人治病的,病人恢复了健康离开医院时是什么样子的,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他会是什么感觉?
生:他一定满怀感激之情,拉着医生的手不住地说:谢谢。
生:医生的心里则暖洋洋的,因为他给病人治病,使他们恢复了健康,病人幸福了,他也感受到了幸福。
师:现在你想对文中的医生说点什么吗?
生:你是好样的,你用自己的劳动给别人带来了健康。
生:你用辛勤的劳动换来了他人的快乐,你的行为很受尊敬。
师:文中的另外两个青年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受到了幸福是什么?那幸福究竟是什么呢?
生:幸福就是要靠自己的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师:你有过哪些感觉幸福的事情?
生:……
五、资料袋
关于“幸福”的名人名言:
人类的一切努力的目的在于获得幸福。
金钱和享受的贪求不是幸福。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会吃得起苦。
想不付出任何代价而得到幸福,那是神话。
如果我们不能建筑幸福的生活,我们就没有任何权利享受幸福,这正和没有创造财富无权享受财富一样。
相关热词搜索: 教学案例 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