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空调制冷技术课程设计范文六篇

时间:2021-10-24 20:23:13 来源:网友投稿

调制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中有以下几个意义:(1)细胞分化和功能状态的可逆改变。(2)生物活性物质对细胞的调节作用。(3)细胞(主要是免疫活性细胞)受生物活性物质(如细胞因子)作用而发生的功能性变化。(4)特异基因的转录频率的调节。(5)由密,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空调制冷技术课程设计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空调制冷技术课程设计6篇

第一篇: 空调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

一、引言 ---------------------------------------------------------1

二、实验目的----------------------------------------------------2

三、实验内容----------------------------------------------------2

四、实验原理 -------------------------------------------------------2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6

六、注意事项--------------------------------------------------------------8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8

八、结论与心得-------------------------------------------------16


LD/蓝光LED特性测试实验

摘要:由于物理学的重大突破,半导体技术在20世纪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尤其是最近这几十年,半导体技术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在这股浪潮的推动下,工农业和国防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变化。同时,也为技术创新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从全球来看,半导体照明产业已形成以美国、亚洲、欧洲三大区域为主导的三足鼎立的产业分布与竞争格局。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美国、日本、欧洲各主要厂商纷纷扩产,加快抢占市场份额。

关键词:LD/LED、半导体

一、引言

由于物理学的重大突破,半导体技术在20世纪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尤其是最近这几十年,半导体技术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在这股浪潮的推动下,工农业和国防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变化。同时,也为技术创新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处于时代技术前沿的我们,应当继承前人开拓精神,培养自己的开发和创新恩能够力,不断的对原有技术进行改进与创新。本文所设计的LD/LED特性测试(蓝光发光强度)就是一个例子。

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简称LED,,是一种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可见光的固态的半导体器件,它可以直接把电转化为光。

LD(Laser Diode),激光二极管,简称LD,,利用光学谐振腔,使光子在平行的镜面间不断地来回反射,每反射一次能量便得到进一步的放大,反复重复,就使得受激辐射趋于占压倒的优势,即在垂直于反射面的方向上形成激光输出。

从全球来看,半导体照明产业已形成以美国、亚洲、欧洲三大区域为主导的三足鼎立的产业分布与竞争格局。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美国、日本、欧洲各主要厂商纷纷扩产,加快抢占市场份额。根据全球LED产业发展情况,预计LED半导体照明将使全球照明用电减少一半。  

中国LED产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LED产业已初步形成了包括LED外延片的生产、LED芯片的制备、LED芯片的封装以及LED产品应用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在“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的推动下,形成了上海、大连、南昌、厦门、深圳、扬州和石家庄七个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产业化基地。长三角、珠三角、闽三角以及北方地区则成为中国LED产业发展的聚集地。市场发展需要,中国年产500KK支,市场需求1000KK,但测试设备的整体化还比较落后,一体化不高。由于市场的需要,科研院所和高校也相关设备需求量大增。

二、实验目的

实验通过从LD/LED的光学特性(发射光谱、发射角、发散角)、电学特性(P-I特性和V-I特性)、热学特性(温度对阈值电流和输出照度的影响)和色度学特性(发光体的单色性及颜色分布)5大特性进行描述,并通过对其工作原理的讲解,让学生对LD/LED有一个清晰认识。

三、实验内容

1、量LED的I-V-E曲线熟悉照度和光通量的概念(电学、光学特性);

2、量LED的散射角(光学特性);

3、量LED的光谱单色性(光学特性);

4、量LED随温度(T)的变化对其波长漂移的影响(热学特性);

5、量LD的I-V-E曲线熟悉照度和光通量的感念(电学、光学特性);

6、量LD的发散角(光学特性);

7、量LD的光谱范围(光学特性);

8、测量LD随温度(T)的变化对其波长漂移的影响(热学特性);

四、实验原理

1、LED工作原理

发光二极管是大多由Ⅲ-Ⅳ族化合物,如GaAs(砷化镓)、GaP(磷化镓)、GaAsP(磷砷化镓)等半导体制成的,其核心是PN结。因此它具有一般P-N结的I-N特性,即正向导通,反向截止、击穿特性。此外,在一定条件下,它还具有发光特性。在正向电压下,电子由N区注入P区,空穴由P区注入N区。进入对方区域的少数载流子(少子)一部分与多数载流子(多子)复合而发光,如图5.1所示。由于复合是在少子扩散区内发光的,所以光仅在靠近PN结面数μm以内产生。

假设发光是在P区中发生的,那么注入的电子与价带空穴直接复合而发光,或者先被发光中心捕获后,再与空穴复合发光。除了这种发光复合外,还有些电子被非发光中心(这个中心介于导带、介带中间附近)捕获,而后再与空穴复合,每次释放的能量不大,不能形成可见光。我们把发光的复合量与总复合量的比值称为内量子效率

(5.1)

式中,Nr为产生的光子数,G为注入的电子-空穴对数。但是,产生的光子又有一部分会被LED材料本射吸收,而不能全部射出器件之外。作为一种发光器件,我们更感兴趣的是它能发出多少光子,表征这一性能的参数就是外量子效率

(5.2)

式中,NT为器件射出的光子数。

发光二极管所发之光并非单一波长,如图5.2所示。由图可见,该发光管所发之光中某一波长λ0的光强最大,该波长为峰值波长。理论和实践证明,光的峰值波长λ与发光区域的半导体材料禁带宽度Eg有关,即λ≈1240/Eg(mm)式中Eg的单位为电子伏特(eV)。若能产生可见光(波长在380nm紫光~780nm红光),半导体材料的Eg应在3.26~1.63eV之间。

图5.1 LED发光原理 图5.2 LED光谱图

2、LD工作原理

从激光物理学中我们知道,半导体激光器的粒子数反转分布是指载流子的反转分布。正常条件下,电子总是从低能态的价带填充起,填满价带后才能填充到高能态的导带;而空穴则相反。如果我们用电注入等方法,使 p-n结附近区域形成大量的非平衡载流子,即在小于复合寿命的时间内,电子在导带,空穴在价带分别达到平衡,如图5.3所示,那么在此注入区内,这些简并化分布的导带电子和价带空穴就处于相对反转分布,称之为载流子反转分布。注入区称为载流子分布反转区或作用区。

结型半导体激光器通常用与 p-n结平面相垂直的一对相互平行的自然解理面构成平面腔。在结型半导体激光器的作用区内,开始时导带中的电子自发地跃迁到价带和空穴复合,产生相位、方向并不相同的光子。大部分光子一旦产生便穿出 p-n结区,但也有一部分光子在 p-n结区平面内穿行,并行进相当长的距离,因而它们能激发产生出许多同样的光子。这些光子在平行的镜面间不断地来回反射,每反射一次便得到进一步的放大。这样重复和发展,就使得受激辐射趋于占压倒的优势,即在垂直于反射面的方向上形成激光输出。

图5.3 半导体激光器的能带图

3、LED/LD的V-I特性

LD和LED都是半导体光电子器件,其核心部分都是P-N结。因此其具有与普通二极管相类似的V-I特性曲线,如图1.4所示。在正向电压正小于某一值时,电流极小,不发光;当电压超过某一值后,正向电流随电压迅速增加,发光。我们将这一电压称为阈值电压或开门电压。

图5.4 LED/LD的V-I特性曲线 图5.5 LED/LD的P-I特性曲线

4、LED/LD的P-I特性

在结构上,由于LED与LD相比没有光学谐振腔。因此,LD和LED的照度与电流的P-I关系特性曲线则有很大的差别,如图5.5所示。LED的P-I曲线基本上是一条近似的线性直线,只有当电流过大时,由于PN结发热产生饱和现象,使P-I曲线的斜率减小。

对于半导体激光器来说,当正向注入电流较低时,增益小于0,此时半导体激光器只能发射荧光;随着电流的增大,注入的非平衡载流子增多,使增益大于0,但尚未克服损耗,在腔内无法建立起一定模式的振荡,这种情况被称为超辐射;当注入电流增大到某一数值时,增益大于损耗,半导体激光器输出激光,此时的注入电流值定义为阈值电流Ith 。

由图5.5可以看出,注入电流较低时,LED只发射微弱的荧光。当注入电流达到并超出阈值电流后,输出照度陡峭上升。我们把陡峭部分外延,将延长线和电流轴的交点定义为阈值电流Ith 。可以根据其P-I曲线可以求出LD的外微分量子效率ηD 。其具有如下关系:

(5.3)

因此在曲线中,曲线的斜率表征的就是外微分量子效率。

5、LD的温度特性

由于光电子器件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因此温度对其光电特性影响也很大。随着温度的增加,LD的阈值逐渐增大,光照度逐渐减小,外微分量子效率逐渐减小。阈值与温度的近似关系可以表示为:

(5.4)

式中,Tr室温,Ith(Tr)为室温下的阈值电流,T0为特征温度不同温度下,LD的P-I曲线如图5.6所示,根据此图可以求出LD的特征温度。

图5.6 LD的温度特征曲线

附:LD/LED的区别:

LED是利用注入有源区的载流子自发辐射复合发光,LD是受激辐射复合发光;结构上的差别;

LD有光学谐振腔,使产生的光子在腔内振荡放大,LED没有谐振腔。

由于这些结构上的区别,形成了它们在性能上的如下区别;

LD: (1)输出线性度差,有阀值电流;

(2)光谱窄;

(3)温度特性差;

(4)调制特性好;

(5)方向性好、入纤照度大;

LED:(1)输出线性度好,无阀值电流;

(2)光谱宽;

(3)温度特性好;

(4)调制特性较差;

(5)放向性差、入纤照度小;

五、实验内容和步骤

实验一、测量LD/LED的I-V-E曲线及照度和光通量(电学特性);

1、如图1.7所示连接线路LD/LED,注意不要强行对接。

图1.7 连接框图

2、开机以前必须检查电箱的各个连接部件是否连接正确,“限流”开关是否拔至最小档、电压调节旋钮是否处于逆时针调到最小位置,加热板的220V接口是否松动。

3、开启LD/LED的驱动电源,缓慢调节电流旋纽逐渐增加工作电流(注:学生应通过预习,获知测量趋势),通过电流显示记录电流值,通过电压显示记录电压值。每隔一定电流间隔,记录LED的电压值和光照度值。记录数据,绘LED的I-P曲线和V-I曲线。

4、更换不波长的LED重复第2~3步;

5、将LD换成LED,开启电源前,重复第2布,缓慢调节电流旋纽逐渐增加工作电流,通过电流显示记录电流,电压显示记录电压值。每隔一定电流间隔,记录LD的电压值和光照度值。绘LD的I-E线和V-I曲线。

实验二、测量LD/LED的发散角/散射角(光学特性);

1、光路搭建应注意光源与接收器等高同轴。

2、转动旋转台,记录功率计数值。记录数据。

3、将LED旋转90度,重复以上步骤。并得到LED在不同角度上的发散角情况。 并分析LED在空间上发散特性。

4、更换LD 重复1-3项内容。

实验三、测量LD/LED的光谱单色性(光学特性);

1、在实验一的光路基础上用光度计测光谱图像。

2、更换LD重复1项内容。

实验四、LD/LED温度特性

1、在实验一的光路基础上,安装温度控制器件,打开加温开关,保持5-10分钟等温度达到一个平衡值时。

2、重复实验一的步骤。对比同一个器件的两组数据。分析温度对器件域值电流、功率的影响。

六、注意事项

1、LD/LED接线必须驳接正确

2、启动驱动器前要检查,限流开关是否在最小档,电压旋钮是否在最小值处。

3、插拔LD/LED之前,务必先把各个旋钮调到最小,然后关闭电源开关,再进行更换。

4、在LD的P-I-V实验测中,电流值请勿超过40mA,以免烧坏元器件。

七、实验结果与分析

1、实验一

1、LD/蓝光LED34℃的P-I-V特性测试(标准100mm测量距离)的数据。

由LED的电压-电流特性曲线图中可以看出,其阈值电压约为3.8V左右,当LED的电压大于阈值电压时,电流将急剧增加。

由LED的照度-电流特性曲线图中可以看出,电流小于5mA时,LED的输出照度几乎为0;而后输出照度与工作电流近似为线性关系。

由LD的电压-电流特性曲线图中可以看出,其阈值电压约为2.1V左右,当LD的电压大于阈值电压时,电流将急剧增加。

由LD的照度-电流特性曲线图中可以看出,电流小于15mA时,LD的输出照度几乎为0;而后输出照度与工作电流近似为线性关系。

比较以上实验结果可以看出:LED和LD的伏安特性非常类似,这是因为它们都是半导体形成的PN结器件。

2、实验二

LD/蓝光LED34℃的散射角(光学特性)

3、实验三

1、测量蓝光LED的光谱单色性(光学特性)

2、测量LD的光谱单色性(光学特性)

4、实验四

测量LD/蓝光LED随温度(T)的变化对其波长漂移的影响(热学特性)

从LED/LD的特性曲线,并结合实验一的LED/LD的特性曲线分析,温度对LED/LD的影响不是特别的明显。但对于资料中温度过高会对LED/LD的影响,可能是我们在测试的温度变化范围太小所致。

八、结论与心得

由于物理学的重大突破,半导体技术在20世纪取得了惊人的进步。尤其是最近这几十年,半导体技术有了飞跃式的发展。在这股浪潮的推动下,工农业和国防领域都产生了重大变化。同时,也为技术创新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处于时代技术前沿的我们,应当继承前人开拓精神,培养自己的开发和创新恩能够力,不断的对原有技术进行改进与创新。本文所设计的LD/蓝光LED就是一个例子。

在这次的实验中,我们测试LD/蓝光LED的发光特性曲线,从这一实验出发发散出来,测试旋转角、温度等对LD/蓝光LED的照度的影响。根据本次实验的数据与图形彼变化,得出的结论与资料上的有一定的出入,这可能与实验的设计不完善有一定的关系。

总的来说,在这次的实验中,我们都学到了一定的知识,同时 ,也让我们课本上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提升了我们对科学的兴趣。

第二篇: 空调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学年论文)

说明书

 

 

 

 

 

 

 

 

 

 

 

课题名称: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学生学号:             

专业班级:   电子信息工程       

学生姓名:             

学生成绩:                

指导教师:          

课题工作时间: 2011-06-13  至   2011-06-26

 

武汉工程大学教务处   制


填写说明:

1.  一、二、三项由指导教师在课程设计(学年论文)开始前填写并交由学生保管;

2.  四、五两项由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后填写,并将此表与课程设计一同装订成册交给指导教师;

3.  成绩评定由指导教师按评定标准评分。

4.  此表格填写好后与正文一同装订成册。

 

 

 

 

 

 

 

 

 

 

 

 

 

 

 

 

 

 

 

 

 

 

 

 

 



  


 

 

  


课程设计评审标准(指导教师用)

目 录

一、课程目的及要求 1

二、设计任务及器件 2

三、实验原理 3

四、运行调试与分析讨论 4

五、拓展设计 6

六、设计体会与小结 7

七、参考文献 8

一、课程目的及要求二、设计任务及器件三、实验原理四、运行调试及分析讨论

5、拓展设计

6、设计体会与小结

七、参考文献

第三篇: 空调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关于收缴2016年度空调制冷费用的通知

尊敬的业主/租户,您好!

炎热的夏季即将来临,为使各位业主/租户度过一个清凉、舒适的夏季,物业公司定于2016年5月15日对大厦空调进行制冷运行工作,现将制冷缴费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1、收费标准:制冷费按季(4个月)收取,按建筑面积计收,制冷单价为9.4元/平方米/月,业主/租户须一次性缴清,不单月计费。

2、计费时间:2016年5月15日--2016年9月15日(4个月)

制冷时间:周一至周六8:00--18:00(不包括法定节假日、公休日)

3、在晚18:00之后或法定节假日、公休日,如有空调制冷需求,请到物业服务中心办理加时空调申请手续。加时空调费用:每小时最低优惠价xxxx元/层(含税)。

特此通知

xxx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二〇一六年五月十日

第四篇: 空调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1 工程概述

本工程为杭州市××学院办公楼,砖混结构共三层,建筑面积1381m2。底层为教室和机房,二、三层为办公室、会议室等。业主已给出建筑平面图和各个房间的功能,要求设计本办公楼的中央空调系统,实现每个有人员房间的夏季空调供冷。

2 设计依据

2.1设计任务书

2.2设计规范及标准

(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 2001版)

(2)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T50001-2001)

(3)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制图标准(GBJ114-88)

3 设计范围

(1)中央空调系统选型,空气处理过程的确定。

(2)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空调箱、风机盘管、送风口、回风口的选型,风管布置。

(3)冷冻机组、冷却塔、水泵、膨胀水箱的选型及水系统设计。

4 设计参数[1]

4.1室外空气计算参数

空调

通风

主导风向

风速

大气压力

夏季

干球温度35.7℃

温度33℃

C

NNW

2.2m/s

100050Pa

湿球温度28.5℃

4.2室内空气设计参数及有关指标

房间名称

夏季

人员密度

p/m2

新风量

m3/h·p

允许噪声

dB(A)

温度(℃)

相对湿(%)

办公室

26

60

0.15

30

55

教室

26

60

0.7

25

40

会议室

26

60

0.5

20

50

走道及前厅

26

60

0.1

20

50

5 空调冷负荷计算

5.1相关参数的选取

围护结构参数见下表[3][4]

结构类型

类型

传热系数

外墙

石灰砂浆(20mm)加一砖半黏土实心砖墙(370mm)

总厚度390 mm II型墙

1.79

外窗

普通钢窗3mm普通玻璃

6.46

外门

单层3mm玻璃木门,结构修正0.7

2.00

内墙

内外抹面(各20mm)加一砖黏土实心砖墙(240mm)

总厚度280 mm III型墙

1.97

屋顶

加气混凝土保温屋面 编号(1)

≤0.8

其它的冷负荷相关参数:

房间

名称

人员

照明

设备散热

W/m2

劳动强度

群集系数

类型

功率W/m2

办公室

极轻

0.93

暗装荧光灯,灯罩有孔

30

25

教室

极轻

0.89

明装荧光灯,灯罩有孔

50

10

公议室

极轻

0.93

暗装荧光灯,灯罩有孔

40

20

走道及前厅

0.93

 一楼同教室,其它同办公室

30

10

注: (1)电脑房、设备间、设备按实际发热量估算。

(2)室内保持正压,不考虑空气渗透引起的冷负荷。

(3)教室、会议室工作时段取上午8:00到12:00,下午13:00到16:00,办公室工作时段取上午8:00到晚上21:00。

(4)除机房外全部房间和走道都设置了空调,不考虑内围护结构的传热。

5.2 冷负荷计算中所用到的公式

5.2.1人体冷负荷

人体显热散热形成的计算时刻冷负荷Q,按下式计算:

Qτ=φnq1Xτ-T

式中 φ—群体系数;

n—计算时刻空调房间内的总人数;

q1—一名成年男子小时显热散热量,W;

T—人员进入空调房间的时刻,点钟;

τ-T—从人员进入房间时算起到计算时刻的时间,h;

Xτ-T—τ-T时间人体显热散热量的冷负荷系数。

人体散湿形成的潜热冷负荷Q(W),按下式计算:

Q=φnq2

式中 q2—一名成年男子小时潜热散热量,W;

φ—群体系数。

5.2.2人体湿负荷

人体散湿量D(kg/h)按下式计算:

D=0.001φng

式中 n—房间人数;

g—一名成年男子的小时散湿量,g/h。

5.2.3灯光冷负荷

照明设备散热形成的计算时刻冷负荷Qτ(W),应根据灯具的种类和安装情况分别按下列各式计算:

1.白只灯和镇流器在空调房间外的荧光灯

Q=1000n1NXτ-T

2.镇流器装在空调房间内的荧光灯

Q=1200n1NXτ-T

3.暗装在吊顶玻璃罩内的荧光灯

Q=1000n0NXτ-T

式中 N—照明设备的安装功率,kW;

n0—考虑玻璃反射,顶棚内通风情况的系数,当荧光灯罩有小孔, 利用自然通风散热于顶棚内时,取为0.5-0.6,荧光灯罩无通风孔时,视顶棚内通风情况取为0.6-0.8;

n1—同时使用系数,一般为0.5-0.8;

T —开灯时刻,点钟;

τ-T—从开灯时刻算起到计算时刻的时间,h;

Xτ-T—τ-T时间照明散热的冷负荷系数。

5.2.4设备冷负荷

设备散热引起的冷负荷Q(W)按下式计算:

Q=10000qX

式中 q—设备散热量,kg/h;

X—设备散热量的冷负荷系数g/h;

其中设备散热量按每平米的设备散热量与空调面积估算。

5.2.5新风冷负荷

新风全冷负荷Qq(W)按下式计算:

Qq=mdmx(iw - in)/3.6

式中  md --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下的空气密度,1.13kg/m^3;

mx -- 新风量,m^3/h;

iw -- 夏季室外计算参数下的焓值,kJ/kg;

in -- 室内空气的焓值,kJ/kg。

其中新风量 = 空调房间人数 * 房间中的人均新风量

5.2.6新风湿负荷

新风湿负荷Dx(kg/h)按下式计算:

Dx=mdmx(dw-dn)0.001

式中  mx -- 新风量,m^3/h; 

dw -- 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参数时的含湿量,g/kg;

dn -- 室内空气的含湿量,g/kg。

5.2.7外墙和屋面冷负荷

外墙和屋面冷负荷CL(W)按下式计算:

CL=FK((tl+td)Ka-tn)

式中  F -- 外墙或屋面的面积,m2;

K -- 外墙或屋面的传热系数,W/(m2·℃);

tl-- 冷负荷计算温度的逐时值,℃;

td-- 温度的地点修正值, ℃;

Ka-- 温度的由于外表面放热系数不同引起的温度修正系数;

tn-- 室内设计温度,℃。

2.3.8 外窗冷负荷

该冷负荷可分为三部分: 直射冷负荷CL(W),散射冷负荷CL(W),传热冷负荷CL(W),其中:

直射冷负荷 CL=FzCzDj,maxCcl

式中    Fz -- 窗玻璃的直射面积,m^2;

Cz -- 窗玻璃的综合遮挡系数;

Dj, max -- 日射得热因数的最大值,W/ m^2;

Ccl -- 冷负荷系数。

散射冷负荷 CL=FsCzDj,maxCcl

式中   Fs -- 窗玻璃的散射面积,m^2。

传热冷负荷 CL=FK(tl -tn)。

5.3冷负荷计算

使用鸿业冷负荷计算软件对各个房间进行冷、湿负荷计算。由于篇幅有限,附录1只列出101教室的逐时负荷构成。下表列出同层面负荷最大出现时刻的各个房间负荷数据。

房间号

空调面积(m2)

人数

(人)

负荷最大时刻

房间内

冷负荷

(W)

房间

湿负荷(kg/h)

新风量

(m3/h)

新风

冷负荷(W)

总冷负荷(W)

101教室

43.2

30

16点

6551

2.910

750

8061

14611

102教室

43.2

30

16点

6551

2.910

750

8061

14611

103电脑房

82.7

60

16点

13380

5.821

1500

16122

29501

104控制室

21.6

2

16点

1754

0.209

50

537

2291

105教室

97.2

68

15点

14474

6.597

1700

18271

32745

106休息室

21.6

15

15点

3316

1.455

375

4030

7347

107接待室

27.1

18

16点

3709

1.746

450

4836

8546

109男厕

21.6

4

15点

1247

0.684

120

1290

2537

走道及门厅

125.6

12

16点

6669

2.053

240

2579

9249

一层小计

16点

201办公室

21.6

3

14点

1207

0.304

90

967

2174

202办公室

21.6

3

14点

1207

0.304

90

967

2174

203办公室

21.6

3

14点

1207

0.304

90

967

2174

205会议室

61.1

30

15点

5580

3.041

600

6449

12028

206藏书室

21.6

2

9点

1226

0.203

60

645

1871

207设备库

21.6

2

13点

1230

0.203

60

645

1875

208办公室

32.4

5

13点

1548

0.507

150

1612

3161

209办公室

21.6

3

13点

1236

0.304

90

967

2203

房间号

空调面积(m2)

人数

(人)

负荷最大时刻

房间内

冷负荷

(W)

房间

湿负荷(kg/h)

新风量

(m3/h)

新风

冷负荷(W)

总冷负荷(W)

210办公室

21.6

3

13点

1236

0.304

90

967

2203

211办公室

21.6

3

13点

1236

0.304

90

967

2203

212办公室

21.6

3

13点

1632

0.304

90

967

2600

213女厕

21.6

4

14点

1556

0.684

120

1290

2846

二层走道

86.0

8

16点

2750

0.811

160

1720

4470

二层小计

417.1

75

14点

24058

7.881

1870

20097

44156

301会议室

43.2

20

15点

4072

2.027

400

4299

8371

302休息室

21.6

3

14点

1398

0.304

90

967

2365

303控制室

21.6

2

14点

1289

0.203

60

645

1934

304活动室

104.3

60

10点

13003

10.267

1200

12897

25901

305办公室

32.4

5

13点

1901

0.507

150

1612

3513

306办公室

43.2

6

13点

2645

0.608

180

1935

4579

307办公室

43.2

6

13点

3042

0.608

180

1935

4976

308男厕

21.6

4

13点

1692

0.684

120

1290

2982

三层走道

86.0

8

16点

3956

1.369

160

1720

5676

三层小计

417.1

114

14点

32998

17.892

2540

27300

60297

全楼总计

1318

428

114707

50.158

10345

291184

225891

6 系统方案及风量的确定

一层房间空间大,人员密集,冷负荷密度大,室内热湿比小。选择一次回风的定风量单风道全空气系统。为节约能源和资投,只进行单参数的露点送风。二、三楼人房间较小,选择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新风处理到同室内点等焓的状态,然后同风机盘管的送风混合后送入室内[2]。

6.1全空气系统的空气处理过程

一层全热冷负荷为57.651kW,人体的散发的湿负荷为6.77g/s(24.385kg/h)。热湿比8516,查焓湿图得送风温度为17.4℃。

送、回风点的焓值分别为hs=46.18kJ/kg,hn=58.85kJ/kg。焓差12.67kJ/kg。

总送风量=3600 * 冷负荷/焓差=16381kg/h(13651m3/h)。

总新风量为5935m3/h,新风比43.5%,回风量为7716m3/h。混合点干球温度30.3℃,湿球温度24.2℃,焓值hm=73.5kJ/kg。由于新风比很大,一层在某些部位应设排风系统,本设计说明书中暂不涉及。

6.2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的空气处理过程

考虑到卫生和能效,选择处理后的新风和风机盘管处理过的空气混合后送入室内的方案[2]。采用新风不负担室内负荷的方式,即将送入室内的新风处理到90%相对湿度的室内等焓点l(见焓湿图)。即

下面以201为例计算风机盘管的处理状态和风量,201房间在下午14点出现最大负荷,此时参数为:全热1207W,湿负荷304g/h。取新风量为90m3/h,分析空气处理过程。

室内的热湿比为14293kJ/kg,取送风温差为8℃,室内状态点沿热湿比下降到26-8=18℃即为送风状态点S。hs=48.8kJ/kg,焓差10.05kJ/kg。(送风温差也可按混合点相对湿度90%选取,本例选择先确定送风湿差,后效合相对湿度的方法)

总送风量=3600 * 冷负荷 / 焓差=432kg/h(360m3/h)。

风机盘管送风量=总送风量-新风量=270m3/h(276kg/h)。

风机盘管空气出口温度为16.8℃,可以处理。风机盘管的冷量即为房间的冷负荷1.207kw。由于没有找到给出显热比(SHF)的风机盘管样本,暂不对风机盘管处理的热湿比进行效合。

二层和三层各个房间的送风状态及送风量列于下表:

房间名称

最大负荷出现时刻

房间内冷负荷(W)

送风温差(℃)

送风点

风机盘管送风温度(℃)

风机盘管送风量(m3/h)

新风量

总送

焓(kJ/kg)

焓差(kJ/kg)

(m3/h)

风量(m3/h)

201办公室

14点

1207

8

48.8

10.05

16.8

270

90

360

202办公室

14点

1207

8

48.8

10.05

16.8

270

90

360

203办公室

14点

1207

8

48.8

10.05

16.8

270

90

360

204办公室

14点

1207

8

48.8

10.05

16.8

270

90

360

205会议室

15点

5657

8

45.55

13.3

14.9

676

600

1276

206藏书室

9点

1593

7

50.9

7.95

18.7

541

60

601

207设备库

13点

1252

7

50.68

8.17

18.6

400

60

460

208办公室

13点

1604

8

48.22

10.63

16.3

303

150

453

209办公室

13点

1292

8

48.94

9.91

17

301

90

391

210办公室

13点

1292

8

48.94

9.91

17

301

90

391

211办公室

13点

1292

8

48.94

9.91

17

301

90

391

212办公室

13点

1699

8

49.39

9.46

17.3

449

90

539

213女厕

14点

1556

8

46.88

11.97

16.5

270

120

390

二层走道

16点

3008

8

48.65

10.2

17.2

725

160

885

二层小计

14点

24058

-

-

-

-

5348

1870

7218

301会议室

15点

4095

8

46.16

12.69

15.6

568

400

968

302休息室

14点

1398

8

49.09

9.76

17.1

340

90

430

303控制室

14点

1289

7

50.71

8.14

18.6

415

60

475

304活动室

10点

13261

8

45.39

13.46

15.6

1756

1200

2956

305办公室

13点

1972

8

48.75

10.1

16.8

436

150

586

306办公室

13点

2778

8

49.08

9.77

17.1

673

180

853

307办公室

13点

3186

8

49.3

9.55

17.2

821

180

1001

308男厕

13点

1699

8

47.23

11.62

16.7

319

120

439

三层走道

16点

4176

8

48.1

10.75

17.5

1005

160

1165

三层小计

14点

32998

-

-

-

-

6332

2540

8872

注:对于304活动室,由于湿负荷太大,降低湿度要求来确定送风状态。

7 空调设备的选型及布置

7.1全空气系统

7.1.1各房间风量确定及风口的选型

按负荷计算各房间风量,确定风口数量及尺寸。送风选择四面吹方形散流器。回风选择单层百叶回风口。送风散流器吼部风速取3~3.5m/s,回风百叶风口风速取4~5m/s。卫生间不回风。按房间大小及形状布置风口(见图纸)。按各房间负荷出现最大时刻选型,列于下表:

房间号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9

走道

总计

负荷(W)

6551

6551

13380

1754

14474

3316

3709

1247

6669

送风量(m3/h)

1551

1551

3168

415

3427

785

878

295

1579

送风口数(个)

4

4

8

2

8

2

4

1

5

送风口型(cm)

18*18

18*18

18*18

14*14

20*20

18*18

14*14

16*16

16*16

吼部风速(m/s)

3.32

3.32

3.40

2.94

2.97

3.37

3.11

3.20

3.43

回风量(m3/h)

876

876

1790

234

1936

444

496

0

892

回风口数(个)

2

2

4

1

4

1

1

0

2

回风口型(cm)

10*30

10*30

10*30

8*20

10*30

10*30

10*30

-

10*30

吼部风速(m/s)

4.06

4.06

4.14

4.06

4.48

4.11

4.59

-

4.13

注:口型指吼部尺寸。

7.1.2送、回风管的布置和管径的确定

风管用镀锌钢板制作,用带玻璃布铝箔防潮层的离心玻璃棉板材(容量为48kg/m3)保温,保温层厚度δ=30mm。按房间的空间结构布置送回风管的走向(见图纸),并计算各管段的风量。吊顶中留给空调的高度约为1050mm。由于建筑空间的局限,回风管干管安置在送风干管上部。根据教室内允许噪声的要求,风管干管流速取5~6.5m/s,支管取3~4.5m/s来确定管径(见图纸)。

7.1.3最不利管路的压力损失

绘制全空气系统最不利环路的轴测图,标出各段标号、长度、流量、管径。镀锌钢板粗糙度K取0.15。列表计算压力损失(见附2)[7],以来决定空气处理机组的余静压。

相关计算公式及依据如下:

当量管径=2 * 管宽 * 管高 / (管宽 + 管高);

流速=秒流量/管宽/管高*1000000;

单位长度沿程阻力由流速,管径,K查设计手册阻力线图;

沿程阻力=管段长度 * 单位长度沿程阻力;

局部阻力系数根据局部管件的形状查设计手册;

动压=流速^2 * 1.2/2;

局部阻力=局部阻力系数 * 动压;

总阻力=沿程阻力+局部阻力。

计算得沿程阻力为59.98Pa,局部阻力为143.30Pa。取法兰,软接头等其它阻力约50Pa,则组合式空气处理机组的余静压应为250Pa。

7.1.4全空气系统空调机组的选型

全空气系统的总送风量为13651m3/h。总冷量为:

1.1*(房间内的冷负荷+新风冷负荷)=1.1 * 121.438=133.6kW

根据“清华同方”组合式空调机组样本选型,选择ZKW15-JT-Z6。额定风量15000m3/h,左式,六排管额定冷量94.4kW,按新、回风混合温度为30.3℃,进水温度7℃进行修正,冷量为145.4kW。风量和冷量分别有9%,和8%的富余量。

机组取混合段+板粗过滤+袋中过滤+表冷段+垂直风机段的组合形式。机组全长3040mm。宽×高=1660mm×1510mm。风口尺寸及定位尺寸见图纸。

7.2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

7.2.1 各房间风机盘管的选型

选用卧式暗装风机盘管,因各房间所需处理的热湿比不同,实际选型中不可能配齐所有满足湿度要求的风机盘管。所以参考某厂家产品样本,主要通过冷量对风机盘管进行选型。吊顶中留给空调的高度约为650mm。

风机盘管

名义风量

(m3/h)

额定冷量

(W)

个数

高度

(mm)

出风口

尺寸(mm)

所用房间

FP-2.5

250

1580

14

246

130*430

201~204,206,207,209~211,213

二层走道*2,302,303

FP-3.5

350

2030

10

246

130*480

205*2,208,212,301*2,305,

三层走道*2,308

FP-5

500

3090

2

246

130*580

306,307

FP-10

1000

5840

2

246

130*880

304*2

注:以上机外余压都为20Pa。

7.2.2风管的布置和管径确定

选择方型四面吹散流器作为送风口、单层回风百叶作为回风口。统计如下:

风机盘管

名义风量

(m3/h)

送风口

个数

送风口规格

同类送风口总数

回风口规格

同类回风口总数

备注

FP-2.5

250

2

14*14

44

450*150

14

FP-3.5

350

2

16*16

20

500*150

10

FP-5

500

4

14*14

44

600*150

2

FP-10

1000

4

14*14

44

900*150

2

各个房间安装独立的风机盘管,负荷大的房间安装2个。新风管干管布置在走道中,新风支管在风机盘管的第一个出风口前与风管汇合。以新风干管风速取 4~6m/s,房间中管道取风速为2~3m/s,来确定管径。走道中风机盘管安置在新风干管下面,房间内的风机盘管与新风管同标高。具体定位尺寸见图纸。

7.2.3 新风机组的选型

二层新风量为1870m3/h,新风所需冷量20097W。根据某厂样本选择BFD-2DX吊顶式变风量系统作为新风处理机组。额定风量为2000m3/h,额定冷量25060W,风量和冷量分别有6.5%,20%的余量。机外余压180Pa。

三层新风量为2540m3/h,新风所需冷量为27300W。根据样本选择BFD-2.5DX型。额定风量2500,额定冷量31320W,风量比较接近,冷量富余13%。机外余压200Pa。

以上两机安置在走道西边的尽头,机组选择上出风型(即BFP-DIII型),以便在干管下布置走道中的风机盘管。机组高度都为650mm,与吊顶式空余的高度正好相当,风口和定位尺寸见图纸。

8 水系统的设计

8.1 水系统方案的确定

水系统选择闭式等温变流量的形式,利用集水器和分水器之间的压差旁通阀调节负荷。冷冻水从制冷机组出来后进入分水器后分三路,分别为一楼组合式空调机组,二、三楼新风机组,二、三楼风机盘管。集分器回水后再由冷冻水泵泵入冷冻机组的蒸发器。冷冻水泵前连接膨胀水箱。新风机组和风机盘管选择垂直异程,水平同程的供回水方式。同层面的风机盘管水管从南向房间到北向房间绕一个回路同程设置。

8.2 管路的布置和管径的确定

根据二、三层风机盘管布置,连接风机盘管的供、回、凝水管路(见图纸)。冷冻水供回水管

第五篇: 空调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1:某中型机械修理加工厂降压变电所电气设计

1、工厂负荷情况

中型机械加工厂各车间负荷统计

序号

车间名称

负荷类型

计算负荷

P30(kW)

Q30(kVar)

1

铸造车间

400~500

360~440

2

锻压车间

300~400

220~350

3

金工车间

如下

如下

4

电镀车间

200~300

150~250

5

热处理车间

100~180

60~120

6

装配车间

150~240

60~200

7

机修车间

160~220

100~150

8

锅炉房

60~160

90~120

9

其它

150~300

120~200

同时系数

0.95

0.97

其中金工车间内安装的生产设备有:1)金属切割机床25台,总装容量500~600KW

2)通风机6台,总装容量为50~80KW

3)起重机3台,总装容量为60~100KW()

4)白炽灯,负荷容量为40~60KW

该厂为两班制生产方式,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为6000h,近三年来负荷可能会有10%的增长。

2、电源情况

区域变电所距离该厂9km,能提供10kV和35kV两个等级的电压供选择,其电源出口处的短路容量分别Smax/10Kv=400MVA,Smax/35Kv=500MVA,此处要求另引入10kV电源作为备用电源,平时不准投入,只在本厂主电源发生故障或检修时,提供Ⅱ级负荷用电。

3、指标要求

当采用35KV供电时, 首段继电保护动作时限1.5S;

当采用10KV供电时, 首段继电保护动作时限1S。

4、设计要求

1)供电电压的选择;2)供电系统的主接线图;3)供电系统的保护及二次接线图;4)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

5、设计成品

设计说明书一份及供电系统主接线图和二次接线图各一张(3号图纸)。

设计说明书包括:

1)对各种设计方案比较;2)完整的电路图,计算的原始公式,详细的计算过程。

要求:根据设计内容的不同,划分出独立的章节。设计计算说明书和图纸鼓励用计算机完成,本次设计对图纸尺寸大小不作要求。没有条件的同学可手工完成,但要求字迹工整,作图规范。

6、参考资料

(1)供配电技术,居荣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

(2)供电技术(第三版),南京理工大学 余建明、同向前、苏文成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

(3)工厂供电设计指导,刘介才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6

指导教师(签名)

题目:2某机械铸造厂降压变电所电气设计

工厂负荷情况 该厂各车间负荷情况如下表所示

某机械铸造厂各车间负荷统计

车间名称

负荷类型

计算负荷

P30(kW)

Q30(kVar)

1

空压车间

360~400

160~240

2

模具车间

如下

如下

3

熔制车间

100~200

80~150

4

磨抛车间

300~350

90~250

5

封接车间

180~250

60~200

6

配料车间

300~350

200~300

7

锅炉房

100~200

40~80

8

其他负荷

200~300

100~200

同时系数

0.95

0.97

其中模具车间内安装的生产设备主要有:

5)冷加工机床50台,总装容量180~280KW

6)行车4台,总装容量为15.3~40KW

7)通风机8台,总装容量为20~40KW

8)电焊机10台,总装容量为100~160KW

该厂为两班制生产方式,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为5200h,近三年来负荷可能会有20%的增长。

电源情况:区域变电所距离该厂8km,能提供10kV和35kV两个等级的电压供选择,其电源出口处的短路容量分别Smax/10Kv=300MVA,Smax/35Kv=1200MVA,此外要求另引入10kV电源作为备用电源,平时不准投入,只在本厂主电源发生故障或检修时,提供Ⅱ级以上负荷用电。

指标要求:当采用35KV供电时, 首段继电保护动作时限1.5S;

当采用10KV供电时, 首段继电保护动作时限1S。

设计要求 供电电压的选择;供电系统的主接线图;供电系统的保护及二次接线图;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

9)设计成品

设计说明书一份及供电系统主接线图和二次接线图各一张(3号图纸)。

设计说明书包括:1)对各种设计方案比较;2)完整的电路图,计算的原始公式,详细的计算过程。

要求:

1)根据设计内容的不同,划分出独立的章节。

2)设计计算说明书和图纸鼓励用计算机完成,本次设计对图纸尺寸大小不作要求。没有条件的同学可手工完成,但要求字迹工整,作图规范。

参考资料

1)供配电技术,居荣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

2)供电技术(第三版),南京理工大学 余建明、同向前、苏文成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

3)

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指导教程,王士政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6

工厂供电设计指导,刘介才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6

4)电力工程类专题

指导教师(签名)

题目:3某大型机床制造厂总降压变电所电气设计

工厂各车间负荷统计

序号

车间名称

负荷类型

计算负荷

P30(kW)

Q30(kVar)

1

1号车间

500~600

180~350

2

2号车间

400~500

100~300

3

3号车间

如下

如下

4

4号车间

300~450

150~280

5

照明及

生活用电

280~350

50~200

同时系数

0.94

0.98

其中3号车间内安装的生产设备有:

1)冷加工机床35台,总装容量300~400 kW;

2)电弧炉2座,总装容量为100~200 kW;

3)通风机5台,总装容量为20~35 kW;

4)起重设备3台,总装容量为80~120kW(εN =40%);

5)点焊机3台,总装容量为20~50kW(εN =65%)。

该厂为两班制生产方式,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为4600h,近三年负荷可能会有25%的增长。

2、电源情况

区域变电所距该厂5km,能提供10kV和35kV两个等级的电压供选择,其电源出口处的短路容量分别Smax/10kV=400MVA,Smax/35kV=500MVA,此外要求另引入10kV电源作为备用电源,平时不准投入,只在本厂主电源发生故障或检修时,提供Ⅱ级负荷用电。

3、指标要求

当采用35kV供电时,首端继电保护动作时限1.5s;

当采用10kV供电时,首端继电保护动作时限1s。

4、设计要求

(1)供电电压的选择;

(2)供电系统的主接线图;

(3)供电系统的保护及二次接线图;

(4)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

5、设计成品

设计说明书一份及供电系统主接线图和二次接线图各一张(3号图纸)。

设计说明书包括:1)对各种设计方案比较;2)完整的电路图,计算的原始公式,详细的计算过程。

要求:

1)根据设计内容的不同,划分出独立的章节。

2)设计计算说明书和图纸鼓励用计算机完成,本次设计对图纸尺寸不作要求。没有条件的同学可以手工完成,但要求字迹工整,作图规范。

6、参考资料

(1)供配电技术,居荣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

(2)供电技术(第3版),西安理工大学 余建明、同向前、苏文成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

(3)工厂供电设计指导,刘介才编

题目:4某化工厂的降压变电所电气设计

某化学纤维厂各车间负荷统计

序号

车间名称

负荷类型

计算负荷

P30(kW)

Q30(kVar)

1

纺炼车间

如下

如下

2

原液车间

750~850

480~550

3

酸站车间

150~180

90~120

4

锅炉房

200~280

150~200

5

排毒车间

90~130

50~100

同时系数

0.9

0.95

其中纺炼车间内安装的生产设备有:

序号

车间设备名称

总装机容量

(kW)

kd

(kw)

(kVar)

1

纺丝机

150~180

0.8

0.78

2

筒绞机

20~50

0.75

0.75

3

烘干机

70~100

0.75

1.02

4

淋洗机等

600~680

400~450

5

通风机

200~250

6

行车

100~200

该厂为三班制生产方式,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为4800h,三年后负荷可能会有30%的增长。

电源情况:

区域变电所距离该厂10km,能提供10kV和35kV两个等级的电压供选择,其电源出口处的短路容量分别Smax/10Kv=200MVA,Smax/35Kv=500MVA,此处要求另引入10kV电源作为备用电源,平时不准投入,只在本厂主电源发生故障时备用。

3、指标要求

当采用35KV供电时, 首段继电保护动作时限1.5S;

当采用10KV供电时, 首段继电保护动作时限1S。

设计要求:供电电压的选择;供电系统的主接线图;供电系统的保护及二次接线图;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

4、设计成品

设计说明书一份及供电系统主接线图和二次接线图各一张;

设计说明书包括:对各种设计方案比较;完整的电路图,计算的原始公式,详细的计算过程。

要求:根据设计内容的不同,划分出独立的章节。

设计计算说明书和图纸鼓励用计算机完成,本次设计对图纸尺寸大小不作要求。没有条件的同学可手工完成,但要求字迹工整,作图规范。

参考资料

1、供配电技术,居荣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

2、供电技术(第三版),南京理工大学 余建明、同向前、苏文成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

3、工厂供电设计指导,刘介才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6

4、电力工程类专题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指导教程,王士政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6

指导教师(签名)


题目5:某设备维修工厂降压变电所电气设计

厂房编号

用电单位名称

负荷性质

设备容量/kw

需要系数

功率因数

1

仓库

动力

78

0.25

1.17

0.65

照明

2

0.80

1.0

2

铸造车间

动力

308

0.35

1.02

0.70

照明

11

0.80

1.0

3

锻压车间

动力

348

0.25

1.17

0.65

照明

15

0.80

1.0

4

金工车间

动力

358

0.25

1.33

0.60

照明

20

0.80

1.0

5

工具车间

动力

360

0.25

1.17

0.65

照明

17

0.80

1.0

6

电镀车间

动力

458

0.50

0.88

0.75

照明

26

0.80

1.0

7

热处理车间

动力

320

0.50

1.33

0.60

照明

30

0.80

1.0

8

装配车间

动力

238

0.35

1.02

0.70

照明

40

0.80

1.0

9

机修车间

动力

108

0.25

1.17

0.65

照明

15

0.80

1.0

10

锅炉房

动力

108

0.50

1.17

0.65

照明

21

0.80

1.0

宿舍区

照明

190

0.70

1.0

该厂为三班制生产方式,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为4800h,三年后负荷可能会有30%的增长。

电源情况:

区域变电所距离该厂15km,能提供10kV和35kV两个等级的电压供选择,其电源出口处的短路容量分别Smax/10Kv=350MVA,Smax/35Kv=1500MVA,此处要求另引入10kV电源作为备用电源,平时不准投入,只在本厂主电源发生故障时备用。

3、指标要求

当采用35KV供电时, 首段继电保护动作时限1.5S;

当采用10KV供电时, 首段继电保护动作时限1S。

设计要求:供电电压的选择;供电系统的主接线图;供电系统的保护及二次接线图;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

4、设计成品

设计说明书一份及供电系统主接线图和二次接线图各一张;

设计说明书包括:对各种设计方案比较;完整的电路图,计算的原始公式,详细的计算过程。

要求:根据设计内容的不同,划分出独立的章节。

设计计算说明书和图纸鼓励用计算机完成,本次设计对图纸尺寸大小不作要求。没有条件的同学可手工完成,但要求字迹工整,作图规范

参考资料

1、供配电技术,居荣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

2、供电技术(第三版),西安理工大学 余建明、同向前、苏文成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

3、工厂供电设计指导,刘介才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6

4、电力工程类专题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指导教程,王士政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6


题目6:某机工厂降压变电所电气设计

厂房编号

用电单位名称

负荷性质

设备容量/kw

需要系数

功率因数

1

仓库

动力

90

0.25

1.17

0.65

照明

2

0.80

1.0

2

铸造车间

动力

638

0.35

1.02

0.70

照明

10

0.80

1.0

3

锻压车间

动力

258

0.25

1.17

0.65

照明

10

0.80

1.0

4

金工车间

动力

238

0.25

1.33

0.60

照明

10

0.80

1.0

5

工具车间

动力

388

0.25

1.17

0.65

照明

10

0.80

1.0

6

电镀车间

动力

338

0.50

0.88

0.75

照明

10

0.80

1.0

7

热处理车间

动力

138

0.50

1.33

0.60

照明

10

0.80

1.0

8

装配车间

动力

238

0.35

1.02

0.70

照明

10

0.80

1.0

9

机修车间

动力

108

0.25

1.17

0.65

照明

5

0.80

1.0

10

锅炉房

动力

118

0.50

1.17

0.65

照明

2

0.80

1.0

宿舍区

照明

310

0.70

1.0

该厂为三班制生产方式,年最大负荷利用小时数为4800h,三年后负荷可能会有30%的增长。

电源情况:

区域变电所距离该厂15km,能提供10kV和35kV两个等级的电压供选择,其电源出口处的短路容量分别Smax/10Kv=200MVA,Smax/35Kv=400MVA,此处要求另引入10kV电源作为备用电源,平时不准投入,只在本厂主电源发生故障时备用。

3、指标要求

当采用35KV供电时, 首段继电保护动作时限1.5S;

当采用10KV供电时, 首段继电保护动作时限1S。

设计要求:供电电压的选择;供电系统的主接线图;供电系统的保护及二次接线图;主要电气设备的选择。

4、设计成品

设计说明书一份及供电系统主接线图和二次接线图各一张;

设计说明书包括:对各种设计方案比较;完整的电路图,计算的原始公式,详细的计算过程。

要求:根据设计内容的不同,划分出独立的章节。

设计计算说明书和图纸鼓励用计算机完成,本次设计对图纸尺寸大小不作要求。没有条件的同学可手工完成,但要求字迹工整,作图规范

参考资料

1、供配电技术,居荣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

2、供电技术(第三版),南京理工大学 余建明、同向前、苏文成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

3、工厂供电设计指导,刘介才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6

4、电力工程类专题课程设计与毕业设计指导教程,王士政主编,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6

第六篇: 空调制冷技术课程设计

技术交底
项目名称施工单位
洛阳2000t/a多晶硅新
建工程
分部分项工程作业班组
空调制冷站管道安装
起重班、管工班

施工技术交底内容:
1、空调制冷站管道约1800米,最大管径为DN700,最小管径为DN20,管道有碳钢、衬塑钢管。2、所有焊接管道(地下无压管道除外)不大于DN50的管线用纯氩弧焊;大于DN50的管线,用氩
电联焊。
3、DN50以下的管道全部采取机械切割,DN50以上的碳钢管道使用氧-乙炔焰切割,但要求割线平
齐,氧化物必须清理干净,表面平整。一定要及时封好不用的管道口,严禁焊条头、焊渣等留放在管道内部。
4、管子、管件对接焊口的组对应做到内壁平齐,内壁错边量不超过管道壁厚的10%,
且不大于2mm。
5、切口表面应平整,无裂纹、重皮、毛刺、凸凹、缩口、熔渣、氧化物、铁屑等,切口端面倾斜
偏差不应大于管子外径的1%,且不得超过3mm。
6、管道预制尺寸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项目长度
DN<100
法兰面与管子中心垂直度
100≤DN≤300DN>300
法兰螺栓孔对称水平度对口内壁错边量
允许偏差
自由管段±100.51.02.0±1.6
封闭管段±1.50.51.02.0±1.6
≤10%壁厚,且≤2mm
7、阀门安装前,应核对型号及编号,按介质流向确定其安装方向。所有阀门的操作机构和传动装
置应动作灵活,指示准确。
8、所有与设备法兰连接的地方必须加装临时盲垫片,以便于更换正式垫片,制作的临时垫片及盲
板的尾部要足够大,并安装在容易看见的地方。
9、法兰连接时,应保持法兰间的平行,其偏差不得大于法兰外径的1.5‰且不大于2mm。不得强
紧螺栓的方法消除歪斜。

第1页共2页


技术交底
项目名称施工单位
洛阳2000t/a多晶硅新建
工程

分部分项工程作业班组
空调制冷站管道安装
起重班、管工班
施工技术交底内容:
10、管子对口时在距接口中心200mm处测量平直度.当DN<100mm时,允许偏差为1mm,当DN
≥100mm时,允许偏差为2mm,但全长允许偏差均为10mm。11、焊材选择:碳钢管材使用J422焊条,H08Mn2SiA焊丝。
12、管道安装时,应及时进行支架的固定和调整工作,支架位置应正确,安装应平整牢固,与
管子接触良好。
13、管道预制应根据管道系统图,合理选择自由管段和封闭管段。
14、与设备连接的接管位置和标高以设备就位后的实际情况为准。在管道预制、安装时不仅要依据管道布置图和管道系统图,还要在现场实测复核尺寸后才能施工。15、自动排气阀、仪表取源部件的开孔和焊接必须在管道安装前进行。16、所有主管段开三通必须提前预制,不得组对完成后再进行之管段安装。
17、所有与设备连接管道在配管之前,必须采取措施防止焊渣、铁屑等杂物进入设备内部。
接受交底人:

年月日
交底人

部门代表

注:本表一式三份,交底人、接受交底人、安全部门各一份。
第2页共2页


相关热词搜索: 课程设计 空调制冷 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