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 的启示 第一集:德行定终生
有人可能会问,胡雪岩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了,在这期间,中国出现了那么多的商人,难道就没有一个人能超过胡雪岩?为什么还说“ 今有胡雪岩” ,这个“ 今” 字又怎么讲?
到了新疆,我们第一个想到的人应该是左宗棠。因为如果没有左宗棠,新疆这块占中国领土六分之一的大好河山,很可能已经变成外国人的地盘。当时,中亚细亚有一个酋长叫阿古柏,他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一直想把新疆分裂出去,成立一个独立的国家。清朝名臣左宗棠,主张出征西北,收复新疆。但打仗是需要钱的,要给士兵发放粮饷,要给马匹备足 草料,军械弹药也都需要购置,这是一笔庞大的费用。但那时的清廷腐败无能,国库空虚,根本无力支付西征所需要的巨额军费,再加上东南沿海告急,同为权臣的李鸿章主张海防重于塞防,极力反对西征新疆。清廷虽然两边都支持,但却根本拿不出钱来。最后是谁支持了左宗棠?是胡雪岩,是他供给了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大部分军费。
大家一定会想,胡雪岩出身贫困,连政府都供应不起的军费,他一个人怎么就能承担得了?胡雪岩是有这个能耐的。短短十几年的时间,他就迅速累积了巨额财富,曾一度拥有三千万两白银的资
产。当然,单凭他个人的财力,要支付整个 军队出征的费用也很困难,所以他替清政府向外国银行贷款。因为清政府向外国银行贷款,外国人根本不答应,他们不信任清廷,怕清政府无力偿还。但后来胡雪岩凭个人的担保,以自己的资产做抵押,居然借到这笔巨额贷款,这才保证了左宗棠顺利出征,新疆也才得以收复。左宗棠曾再三地跟西太后讲,如果没有胡雪岩,这个仗打不下来,胡雪岩的功劳不输于任何冲锋陷阵的将领。左宗棠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写道:“ 胡雪岩,商贾中奇男子也。人虽出于商贾,却有豪侠之概。”
我们从阴阳的角度来看,左宗棠站在明处,我们都知道他有贡献,有功劳。可是我们不能忘 记,背后还有一个我们看不见,但却是真实存在的功臣—— 胡雪岩。
我们中国人习惯把死去的人和死去的人比较,不便把活着的人和死去的人作比较。因为人活着就还会变,只有死了不会再改变,我们才可以放心去评判。所以盖棺定论,才能算数。胡雪岩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帮助左宗棠收复了新疆,保证了我们祖国领土的完整,在这一点上,没有任何一个逝去的商人能够与之相比。
人对时间的观念比较特别,只要现代的商人没有能超越胡雪岩的,即“ 后无来者” ,我们就认为他就是“ 今” ,所以我们才说“ 今有胡雪岩” 。
西方人看到一个小孩,大 多会问:“ 你叫什么名字?” 中国人多数不会这样,因为在我们看来,一个小孩子叫什么名字并不是很重要。我们一般会问:“ 你爸爸是谁?” 我们为什么关心孩子的爸爸是
谁?问这种话的动机是因为“ 势利眼” ,要根据爸爸是谁来决定对待孩子的态度吗?不全是。
西方人的家庭,是由血缘关系进入短暂性的亲情关系,所以个人主义盛行,知道孩子叫什么就好了,没必要去管他爸爸是谁。而中国人的家庭,由血缘关系进入亲情关系还不够,还必须建立伦理关系,所以家教和家风十分重要。所以我们觉得,由家族来认识家庭,由父母来了解子女,比较方便且准确。
我们要研究胡雪岩,一定要知道,他一生的良好基础,是在家庭里面培育出来的。一个人小时候的成长环境和家庭教育,对他一生都会有十分深刻的影响。我们中国人骂一个人,只会骂他没有家教,从来不会骂他没有接受良好的学校教育。可见,学校教育是教人才能和学识的,而一个人的基本修养,要由家庭负责。那胡雪岩出生在一个怎样的家庭?他的父母都给了他怎样的影响呢?
家庭教育,决定了一个人的基本修养。
安徽绩溪胡里村,山清水秀,自然环境优美,一条登源河由东向西绕村而过,历史上这里文风鼎盛,名人辈出。胡雪岩就出生在这里。他 本名光墉,字雪岩,在家里排行老三。他的父亲胡鹿泉,字芝田,读过几年书,是位有文化的乡里名士。家里有几亩薄田,自耕自足,兼做一些小生意,勉强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胡雪岩的出生地—— 安徽绩溪胡里村胡家有一条家训:读书做生意可以,但是不能为官。所以,胡雪岩的父亲没有走读书求官的道路,同样也不希望胡雪岩当官。我们无法说这种家训是好是坏,
因为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想法,我们不必追究,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我们只要予以尊重和包容就好了。
胡雪岩读书的时候非常认真,老师所讲的道理他有听不懂的,回家一定会请教父亲。我们 可能会想,胡雪岩家境不富裕,既然父亲有文化,自己教他就好了,为什么还要花钱读私塾呢?我们要知道,教育子女需要易子而教,自己的孩子,你再有本事也很难教得好,这是老天爷很公平的地方。胡雪岩的父亲也知道这个道理,所以再穷也送他到别人家去读书。胡雪岩从小就非常听父母和老师的话,父亲喜欢唤他做“ 顺官” ,用安徽话念,叫做“ 顺乖儿” (音),就是又顺又乖的意思。
胡雪岩只读过两年的私塾,并没有受过高深的教育,了不起就是读过《三字经》、《千字文》等这样一些很基础的东西。从这里我们也看得出来,其实做人做事,一些很基本的东 西就足够用了。太高深的学问,只是少数人在用,对多数人而言是没有用的。但是胡雪岩从小就知道一点—— 读书要明理。如果不明白其中的道理,读了也等于白读。因为死背书是没有用的,书读了以后,要去想通其中的道理,然后照里面的道理去做。做人做事都按照道理,是胡雪岩成功的一大关键。
读书如果不明白道理,等于白读。
胡雪岩的父亲生意做得很小,收入微薄,雪岩的两个弟弟降生以后,家里吃饭的人更多了,本来就不宽裕的生活变得更加捉襟见肘。所以胡雪岩八岁的时候,就开始替人家放牛。
有一天,他在野外放牛,碰到很多小伙伴 ,于是他就把牛拴好,跟伙伴们一起玩了起来。其中有一个小孩子,一不小心掉进了山沟,其他的孩子一看情况不对,都吓得跑回了家。只有胡雪岩沉着冷静,他慢慢摸索着下去,把那个孩子拉了上来,然后扶上牛背送回家去。当时,所有的邻里都赞扬他,说他机灵、勇敢,又有好心肠。看了这一段故事,我们应该想到一句老话,叫做“ 三岁看大,六岁看老” 。我们看一个人,三岁的时候,大概就能够看出他长大以后是什么样子;到了六岁的时候,就可以想象他老了以后是什么德行。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千变万化,人的一生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难道六岁之前所 形成的品德,真的能够决定一个人的终生吗?答案是肯定的。一个人在社会上,有多大的本事,有多大的才干,在我们中国人看来不是很重要。外国人是以能力为本位,认为有能力就了不起,中国人不是这样。中国人更看重人的德行—— 你的品德基础好,才能越高越好;你的品德不好,才能越高别人反而越害怕,因为这样更容易做坏事。
一个人三岁到六岁,我们根本看不出有什么本事,看不出有什么才能。否则的话,三岁就知道他长大会当工程师,会当科学家,那岂不是笑话吗?我们三岁到六岁,是看人的品德,不是看他的才干。胡雪岩从小品德就非常高,正像邻居 夸他的那样,机灵、勇敢、好心肠。胡雪岩一生的经历,也正是对这句话最好的印证。
小时候是看品德,不是看才干。
我们教育孩子要注意,童年重点培养的是孩子的品德,知识以
后再去学,不必着急。胡雪岩成长在一个单纯朴素的乡村,这其实对他是非常有利的。因为那些杂七杂八的东西他都看不到,可以安安心心地在品德方面学到一些东西。一个人品德基础良好,一生都会很稳固,将来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这是胡雪岩的父母一贯坚持的家风。
一个人品德基础良好,一生都会很稳固。
胡家的长子胡光鉴出生以后,父亲胡鹿泉在生意上遭 到很大的挫折,而次子胡光鼎的夭折,更是让胡鹿泉伤心欲绝。胡雪岩之后又有胡光培、胡光椿两个弟弟,这使得家境更加穷困。在一连串的打击和生活重压之下,胡鹿泉的身体每况愈下。胡雪岩十二岁的时候,父亲就过世了。父亲临终的时候,把胡雪岩叫到床边,嘱咐他说:“ 欲兴吾家,其惟顺儿乎!” 他这是告诉胡雪岩:你要好好做人,好好做事,我们胡家就靠你了。可见,知子莫若父—— 爸爸是最了解儿子的。
父亲去世以后,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到了胡雪岩母亲一个人的肩上。在那个时代,一个寡妇抚养照顾好几个孩子,生活的艰难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对胡 雪岩一生影响最大的人就是他的母亲——金太夫人。金太夫人一路陪着胡雪岩走到最后,她活得比胡雪岩还要久。
胡雪岩的母亲在当时是毫无地位的,甚至在胡家的祠堂里面,连他们家的资料都没有。但是我们从后人有意无意留存下来的胡雪岩的故事里面,却可以找到一个很明显的脉络,在这当中,他的母
亲金太夫人一直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在这样的一个单亲家庭,一个没有读过什么书的寡妇,为什么能够把儿子教得如此出色?我们。
不得不更加佩服胡雪岩的母亲,而这也正是中国母教了不起的地方。
胡雪岩 的母亲怎么教育孩子?其实就是按照一般做人做事 的基本道理去教导而已。金太夫人没有教胡雪岩弹钢琴,也没有教他学美术,她给胡雪岩的就是一个健全的人格,这正是胡雪岩成功的基础。胡雪岩的母亲从小就跟他讲,到私塾里面要听老师的话,不要吵闹;替人家放牛,要好好看管,不要只顾着自己玩儿;出去当学徒,要听老板的话,要把老板交代的事情做好…… 胡雪岩从小就是在这样朴素的耳提面命下,慢慢成长起来的。
除了言传之外,胡雪岩的母亲更加注重身教。面对窘困的家境,金太夫人从来没有在胡雪岩面前抱怨父亲早早离世,使得孤儿寡母无人照顾。现在的单亲家庭很多,不少父母整天在孩子面前抱怨 另外一半,这样的父母本身心理就不健全。同样是单亲家庭,胡雪岩的母亲把他教得这么好,这是值得我们重视的。另外,母亲跟左邻右舍也都相处融洽。她凭的是什么?因为她与人为善,只要能够帮到别人的地方,她一定会尽量地去做,而且从来不要求什么回报。一个人要包容别人对自己的态度,不能事事计较,不能老要求别人。金太夫人的这些行为,深刻影响了胡雪岩的人生态度,使他一生受。
用无穷。所以胡雪岩一生非常感谢他的母亲,对母亲始终十分孝顺。
一个人要包容别人对自己的态度,
不能事事计较,不能总是要求别人。
良好的成长环境 和家庭教育,再加上自己的领悟和实践,为胡雪岩以后的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胡雪岩不但听父母的话,而且自己会去想,父亲为什么这样交待我,母亲为什么这样教导我?他如果像一般人一样,只怪自己命苦—— 为什么我生在这么贫穷的家庭,长在这样闭塞的乡村?然后就自暴自弃,那还有什么成就可言?我们由此可以看出来,一个人不管生长在什么地方,不管先天条件怎么样,最后成功与否,完全是看后天怎么努力,怎么样去走出自己的路来。先天的环境和后天的努力结合起来,才会造就一个人。同样与胡雪岩在胡里村长大的伙伴,最后发展却不一样,就是每个人努力 不同的结果。
胡雪岩基础很稳固
胡雪岩取得这么大的成就,可能很多人会认为他一定有什么成功的秘诀,或是常人不具备的过人之处。其实没有。童年的生活,塑造了胡雪岩一些很朴素的性格,而这些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做得到的。
第一个,勤劳。
中华民族是全世界最勤劳的民族,这是每个中国人身上都具有的一种品质。胡雪岩贫寒的家境,造就了他勤劳的品格。
第二个,节俭。
小时候所遭受的困苦使胡雪岩清楚,有钱不能乱花。但节俭不是吝啬,钱要用在刀口上,该花的钱一毛钱不省,不该花的钱一毛不花。中国有句古训,叫“ 当省不用, 当用不省” ,正是这个道理。
第三个,忍耐。
胡雪岩如果不忍耐,他是没有办法面对一生所遭遇的种种挫折的。我们要了解,一个人如果没有做大事就算了,既然做大事,就要面对困难和挫折。挫折越严重,你就越知道自己是要做大事的人,这样激励自己,才能成功。
第四个,讲信用。
信用是人的第二生命,胡雪岩对此坚信不移。不管公私事务,他都诚信守诺,所以听到他讲的话,大家从不质疑。当时外国银行不信清廷而独信胡雪岩,肯把巨额款项借给他,被世人认为是奇迹。这可能吗?但事实就是这样。
第五个,不跟别人比。
一般人要争气,就是 跟别人比。胡雪岩非常争气,但是他从来不跟别人比。这点是很多人没有觉悟到的。胡雪岩跟谁比?他跟自己比。很多人跟他讲别人如何如何,他总是说那是别人的事,我走我自己的路。我们都认为同业一定会竞争,胡雪岩却不是这样想。他觉得,对手怎么经营是对手的事,自己怎么经营是自己的事。自己把事情做好,不是为了把别人比下去,而是为了证明自己比以前有了进步。这一点,值得我们好好思考。
第六个,不求回报。
胡雪岩帮助别人,从来不求回报。我们帮助别人的时候,常常怕对方记不住我们的人情,就怕别人以后忘记报答,其实这是不必要的。当你给 乞丐一块钱的时候,你会想到将来要他归还吗?如果真是要乞丐回报的话,恐怕自己也变成乞丐了。既然我们给乞丐的钱,从来没想过再去要回来,那为什么帮助别人就一定要回报呢?我们力所能及地帮助别人,不图回报,这才是应有的态度。
第七个,好学的态度。
一个人如果从小培养起喜欢读书、求知好学的兴趣,比什么都重要。胡雪岩到哪里都知道自己要学什么,要听什么,要做什么。他的母亲无法教导这些,他的妻子也没有什。
么学识,但他能够自己闯出一番事业,就是靠这样一种好学的态度。
第八个,英雄不怕出身低。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认识现实, 顺应现实,但不要为现实所阻碍。胡雪岩的出身是很低的,但是他后来的成就是很多出身好的人都赶不上的。所以,不必介意出身如...
相关热词搜索: 启示 胡雪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