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小学生责任心的培养
潞新一校:李新育
责任心是一个人对其所属的群体的共同活动、行为规范以及他所承担的任务的自觉态度,它不仅作为一种极其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影响到儿童的学习与智力开发,同时,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
人的一生是与人的责任心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从幼儿时期起,在家里按父母要求去做,进幼儿园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小学生上学学习,回家帮助家长做家务……就是培养一个人责任心的开始。它的训练起点,首先是在人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上。小学生从入学开始,就承担起了一种社会责任。学习是社会、国家与民族赋予他的一种历史责任,而承担起这一责任,就要从良好习惯的养成做起。从小培养自己的事自己做,不但要有始有终,而且要有恒心有自信;今天的事今天做,事事都要对人对己负责任。随着年龄的增长,责任心的范围日益扩大,责任心的含义也就更加深刻。
责任不论大小,都属于道德义务和道德责任的范围。责任无论对人或对社会都是一种庄严的承诺。一个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尽责的人,不能兑现自己承诺的人,就谈不上对别人的守信诚实和在过错面前勇于承担责任;更谈不上对社会、对祖国、对人类未来负责。而我们国家的兴旺发达,社会的进步,正是需要千千万万以国家、社会发展为己任的开创者、建设者。
然而,在目前的现实生活中,小学生的责任意识普遍比较薄弱的现象,不容忽视:学习马虎,做事不认真,生活草率,过分关注自我,心中无他人,做事不计后果。究其原因,我们认为,首先是由于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没能遵循学生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脱离实际,追求"高、大、全"的教育目标,而对学生道德价值观的教育、良好行为习惯、道德责任心的培养与研究缺乏足够的重视,在这方面我们缺乏切实可行的系统的教育内容和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使学校在养成教育方面显得苍白无力。其次,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现在的青少年中,独生子女占相当大的比例。因此,在这种"四二一式"的家庭教育中,父母过分保护,娇宠溺爱,事事代劳的现象十分普遍,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以"我"为中心,习惯于把责任都推给父母,推给他人,久而久之,势必淡化他对自己、对学习、对家庭对社会所应负的责任。另外,社会
上的不良风气,诸如党内的腐败现象、受经济利益驱动,社会上一些人损人利己的行为、言行不一等现象的存在,学生耳闻目睹,无形之中受到影响,给其还未形成的人生观、价值观造成混乱,这也是影响小学生责任心形成的重要原因。
由此可见,在学校教育中,增强学生的责任心,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今天推进素质教育,为培养具有高度责任感、健全人格的全面发展型人才而奠定基础的重要任务,也是提高学校德育针对性、实效性的必由之路。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呢?
一、晓之以理,创设情境体验,以榜样促成学生责任认知。
现在,不少学生认为父母、师长对自己的关爱是义务,理所当然,而自己对待他们的态度全凭个人喜好与心情。这一观念上的偏差往往导致他们以自己为中心,我行我素,缺乏责任心。因此,我们必须正确地引导学生,以榜样教育促其转变观念,让他们学有目标,赶有榜样。
引导学生读好书。文学作品中生动的艺术形象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具有较强的教育作用与审美熏陶作用,好的作品大多能鞭挞邪恶、弘扬正气。因此,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多读优秀的作品来拨动他们的心灵向美向善之弦。我们不妨推荐诸如孟郊的《游子吟》、朱自清的《背影》、魏巍的《我的老师》等脍炙人口的佳作,让学生获得精神上满足的同时,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潜移默化地使其形成责任意识。
组织学生找身边的好人好事。发动学生寻找身边体现责任心的好人好事,把自己的所见所闻编成手抄报张贴于班级或学校。利用班会、晨会评选班级之星,并以此契机让每位学生审视自己思想行为。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的本质不在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只有学生在乎自己在别人的眼中的形象时,才会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自尊自律。榜样不仅起到示范作用,全班整体思想道德水平也随之提高。
营造良好的舆论。要抵制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的消极影响,坚定学生的正确的信念,就必须形成一股强有力的舆论导向。首先,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用自己的形象感染学生,形成“对人真诚,对事负责,对己自省,对集体奉献”的班风。其次,通过各种形式的表彰来强化学生采取正确行为后的成就感,从而让学生自觉地树立对自己、对集体、对社会的负责意识。
二、动之以情,让学生通过自我感受产生责任心。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自我感受是形成情感的主渠道。如果教师一味地反复叮咛或是训斥,而没有真正让学生体验、去感受,那么学生是无
法形成责任心的。所以,让学生学会负责,首先要利用各种机会去丰富学生的自我感受。例如:引导学生假日里自己当一回家,让他们在一天的劳动中体会父母的辛劳。有一位同学在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我又收拾房子又在父母的协助下做饭,我累筋疲力尽,我这才明白爸爸妈妈每天有多么辛苦!以往我是多么对不起父母。”一次小小的实践,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这说明只有学生有了真正的自我感受时,才能产生强烈的责任心。
三、导之以行,要求学生把道德认知付诸实践,形成责任行为。
责任心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促使学生形成责任行为。为了弥补当今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无须承担生活责任的缺陷,我要求学生克服依赖思想,自尊、自立、自理,自己整理床铺,自己收拾自己的房间。利用“六一”元旦等节日,开展学生、家长一块进行整理家务的比赛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许多学生由原来家长的小心肝、小娇气变成打理生活的小能手。班级卫生值日,我采用个人包干区的方法。包干制取代以往的轮流值日,结果,学生每日尽心尽力地保洁自己的卫生区,一位平日里经常偷懒的同学说:“我一方面怕别人取笑我,说我没有责任心;另一方面不想让自己的辛苦白费,给班级丢脸。”
新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与健全完美的人格,对于每个教育者来说,任重道远,让我们从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做起吧!
相关热词搜索: 浅谈 责任心 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