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密 ★ 启用前 2021 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 第四模拟
高考新动向 2021 高考历史首先,试题在材料选取、题型题量、设问方式和作答要求等方面,既保持了近几年试题设计的平稳风格,又关联了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和考生的认知水平,这有利于加强教(学)考衔接。其次,试题整体难度下降,能力和素养考查要求仍然较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全面考查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契合新旧高考的衔接。最后,试卷紧扣时代脉搏,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奋斗精神,引导考生坚定理想信念,促进考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考题大预测
本套试卷选择题难度不高,考察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第 1 题考察西周兵制和国野制的相关内容,同时社会结构转型是最近模拟试卷的常考点,需要同学们的注意,第 2 题和第 5 题考察同学们对儒学发展的掌握。第 11 题主要考察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考察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本套试卷材料题主要培养学生对论述题的题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共 一、选择题:本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西周时,兵源主要来自贵族;春秋时,诸侯国开始向庶人征兵;至春秋中后期以后,士兵阶层来源更加多元化。这一变化 A.反映了社会结构的逐渐转型 B.推动了土地国有制度的发展 C.起源于兵家思想的广泛传播 D.体现了世卿世禄制度的废除 2.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主要代表何承天、范缜等,在研究儒家经典方面并无成就可言,其知名于世,只是站在儒家立场上对佛教的批判。这一现象说明
A.三教合流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传统主流思想面临危机 C.社会动荡是佛教盛行的主要原因 D.门阀政治阻碍学术发展 3.唐朝前期在中央掌握决策大计的是三省宰相班子,唐后期即逐渐过渡到翰林学土和枢密使手中。这反映了唐朝 A.中枢政制的演变 B.官僚政治的成熟 C.中央集权的强化 D.行政效率的提高 4.元祐二年(1087 年),官员王岩叟在奏章中指出,富民召客为佃户,每岁末收获间,借贷赒给,无所不至。一失抚存,明年必去而之他。这反映了当时 A.农民获得了人身的自由 B.政府重视民生问题 C.政府基层管理能力弱化 D.封建隶属关系削弱 5.王阳明在谈“格物致知”时指出,把心中固有的“良知”施诸行事,即用明教伦理来规范自身的行为,自觉地为善去恶。这表明,王阳明 A.质疑“程朱理学” B.发展了“致良知”学说 C.强调“知行合一” D.提倡“经邦济世”精神 6.李秀成自述:“取到其炮,取到车炮架,寻好匠人,照其样式一一制造。……我在太仓抢得炮样,业经制造,与其一样无差,今南京城内上(尚)有此样。”这表明太平天国运动 A.传统的华夷观念彻底变化 B.迈出了近代化第一步 C.民族矛盾演变成主要矛盾 D.向西方学习军事技术 7.新文化运动中的新文化派和文化保守主义者的主张主要有以下不同:新文化派重在揭示文化发展过程中的 “质变”和“飞跃”,以说明文化发展、文化建设是“新陈代谢”“弃旧图新”;文化保守主义者则重在揭示文化发展中的“量变”和“渐进”,以强调文化发展、文化建设是“新旧杂糅”“存旧立新”。他们的分歧类似于 A.维新派与封建顽固势力 B.洋务派与保皇派 C.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改良派 D.国民党左派与右派 8.1937~1945 年期间,国民政府的财政赤字非常严重,如 1945 年政府财政赤字高达1051512 百万元法币。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因素是 A.沿海省份税收和关税收入的丧失 B.内战军费开支不断扩大 C.滇缅公路的不畅通致使外援受阻 D.国民政府超量发行法币 9.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济上是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等多种所有制并存。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过渡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大规模开展工业化建设
C.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步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10.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初分配给每一农户的土地期限为一个季度或一年。1984年,责任制延长到十五年。更往后,土地合同被定为可以由耕种这块土地的农户继承。这一变化 A.鼓励农户长期规划和投资 B.促成土地逐步私有化 C.导致了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D.推动了城市经济改革 11.相当一部分学者将活跃于雅典的演说家视为讨好、煽动民众的“蛊惑家”和城邦危机的表征。
晏绍祥教授则认为,古典时代的雅典城邦还只是一个识字率较低的初级文字社会,在这样的 社会里,“口传文化显然占有重要地位”。晏教授旨在说明古代雅典 A.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 B.演说家适应了社会现实需要 C.口传文化具有历史传承性 D.精英政治必然取代公民政治 12.18 世纪前期,英国学者指出:“圈地虽不能改变土壤的性质,但是其最大的优越性在于给予了农场主支配土地的权力。如果条件允许,他可以给粘湿的土壤排水、扩大耕地、增加农作物品种。”由此可知,英国圈地运动 A.推动了土地资源的有效整合 B.强化了农民对土地的依附性 C.加速了工业革命的深人发展 D.实现了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 13.恩格斯指出,德意志关税同盟“把中小邦的整个资产阶级都吸引到普鲁士一边来”,关税同盟愈扩大,加入这一市场的小邦就愈多,“这些邦的新兴资产阶级也就愈习惯于把普鲁士看成是自己在经济上的前卫和将来政治上的前卫”。这一现象可用来解释 A.德国实现统一的艰难性 B.德国开拓国际市场的必要性 C.德国民主改革的滞后性 D.德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必然性 14.十月革命后,列宁指出,苏维埃政权的当前任务不是消灭资本主义,而是要使国家“摆脱半亚 洲式的不文明状态”。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能够抛掉资产阶级制度以前的糟糕至极的文化 ……也就好了”。为此,列宁主张 A.采取余粮收集制,巩固国家政权 B.优先发展重工业,实现经济发展 C.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调动生产者积极性 D.解除部分企业国有化,稳定国家政治秩序 15.特朗普上台后,美国政府宣布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伊核协议》和《中导条约》等多个国际组织和协议,将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迁至耶路撒冷,以“自由航行”的名义巡航亚太地区等。
特朗普政府的这些举措 A.表明美国继续推行冷战政策 B.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C.旨在落实美国优先经济政策 D.体现出冷战思维与强权政治
共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题,共 55 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人最早接触博物馆的概念,始于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最早一批觉醒的中国人。随着中西方往来的日渐频繁,清廷派出官员、士绅、留学生等一些知识分子走出国门,到欧美、日本亲身感受博物馆,并把博物馆思想带回国内。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本着强国富民的抱负,对博物馆的功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出“博物馆……以开民智而悦民心”。1905 年,随着南通博物苑的建立,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博物馆诞生。之后各城市创办的不同类型的博物馆相继出现,如保定博物院、天津博物院、江西教育博物馆、山西教育图书博物馆。根据《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记录,到 1920年,全国博物馆已经达到 27所。1935 年,中国博物馆协会成立,促进了博物馆事业的发展。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中国博物馆事业进入第一个大发展时期。1949 年 11月,党中央首先在文化部设立文物事业管理局,统一管理文物博物馆事业。同时,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文物征集运动,空前地扩大了馆藏。20世纪 80年代,中国博物馆学科建设逐步完善,各高校纷纷成立博物馆学专业,与历史学、考古学等专业一并为各文博单位输送人才。国家文物局、各地区文物主管部门相继组织各类文物培训班。1994年,中共中央印发《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要求搞好博物馆、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1996 年,中共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把博物馆、革命纪念馆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组成部分。从 2008 年起,全国博物馆、纪念馆陆续向社会免费开放,博物馆的社会职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伴随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信等新技术成果的应用,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博物馆信息化工作的发展趋势。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陈卓《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与现状分析》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博物馆发展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后博物馆发展变化及其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历史启示。
17.
材料
公元前 403 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赵、魏为诸候。同年赵烈侯任命相国公仲连进行了赵国历史上首次改革。改革是从抑制赵烈侯的不当赏赐开始的。当时赵烈侯喜欢郑地的流行音乐,欲赐给郑地歌手每人万亩土地,公仲连借故不执行,直至托病不上朝。后来公仲连向赵烈候引荐了牛畜、荀欣、徐越三位名士。“牛畜侍烈侯以仁义,约以王道,烈侯迪(通悠)然。明日,苟欣侍以选练举贤,任官使能。明日,徐越侍以节财俭用,察度功德。所与无不允,君说”。于是派人对公仲连说:“歌者之田且止”。并任命牛畜为师,苟欣为中尉,徐越为内史。
赵烈候去世后,赵敬侯继承功业,统治赵国十二年(前 286 年一前 375 年),使赵国“城不顿于敌国,地不亏于四邻,内无君臣百官之乱,外无诸侯临国之患”。
——摘编自林献忠《试论赵国两次改革指导思想的变化》 (1)根据材料,概括公仲连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公仲连改革的意义。
18.习总书记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思想的诞生离不开时代,理论的建立离不开实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人物 简介 郑观应 (1842—1922)
早年学习英语,任职洋行买办,并经营企业。19 世纪 70 年代以来,积极宣扬中体西用的主张并投身洋务运动,曾任上海织布局、轮船招商局总办。1884 年中法战争爆发后,开始宣扬西方议会制度,力主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 并提出要同列强“商战”的理论。有完整维新体系的《盛世危言》是其代表作。
梁启超 (1873—1929)
1895 年,与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运动,此后领导强学会,创办《时务报》,主讲长沙时务学堂,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戊戌变法失
败后,流亡日本,在海外推动君主立宪。辛亥革命之后,赞成共和,曾入袁世凯政府任司法总长;后对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强烈抨击。倡导新文化运动,支持五四运动。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李大钊 (1889—1927)
1916 年从日本留学回国,是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人物,鲜明地批判旧礼教与旧道德。十月革命后,接受马克思主义,连续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热情讴歌十月革命,也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中国人民求得解放的希望。1920 年,和陈独秀酝酿组建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 10 月,建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任选两则材料来论证“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要求:自拟题目,主题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9.一个人的命运,与他所在的时代息息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鲁冠球 60 年代开始创业,办过粮食加工厂、修车铺等,被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屡割屡生。1969 年,国家政策松动,为服务农村,鲁冠球创立宁围万向节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号角吹响,鲁冠球积极响应,果断舍弃“多角经营”,集中力量专攻万向节(汽车传动轴和驱动轴的连接器),走上专业化发展之路。通过报废 3 万套有瑕疵的万向节提高员工质量意识,保证产品质量,从而使万向节厂逐渐做到全球专利最多、规模最大。
1983 年,很多人对改革还处在观望状态,鲁冠球主动提出与乡政府签订厂长个人风险承包合同,以个人家产作抵押,承包下萧山万向节厂,并承诺承包后利润指标翻一番,以此获得厂长经营自主权。他以开拓者的胆识开了浙江企业承包改革的先河,这份合同成为后来企业承包经营的范本。承包以后,首创兼顾国家、企业、员工三者所得的“联利计酬浮动工资制”,员工积极性空前高涨,企业效益大增。1988 年,万向节厂与当地政府划清产权关系,为长远发展扫清了障碍。以 1984 年万向节首次出口美国为标志,逐步实现了产品“走出去”、人员“走出去”和企业“走出去”。1990 年组建万向集团公司,1992 年实施组织机构改革,万向管理模式实现了从“总厂式”到“集团化”的转变,完成了公司制改造。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发表以后,鲁冠球加快推行股份制,1994 年 1 月 10日,万向钱潮股票在深圳上市,是国内 A 股乡企异地上市第一家,开启现代企业制度
建设新阶段。鲁冠球创建的万向集团,从田野走向世界,主导产品在国际市场稳居龙头,商业模式被哈佛大学当成中国企业崛起的样本研修。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可以说是中国农民的一次伟大觉醒,鲁冠球则一直走在队伍前列。
——摘编自《人民日报:最美奋斗者专栏》 (1)一批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涌现出来的来自生产一线、群众身边的先进模范,作为“最美奋斗者”建议人选向社会各界公示。请你给企业家鲁冠球写一篇先进事迹演讲稿。(要求:演讲主题要紧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经济领域的重大事件;演讲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逻辑清晰。)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鲁冠球等最美奋斗者体现的时代精神。
相关热词搜索: 高考 年高 考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