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我母亲》——说课稿

时间:2021-10-24 14:01:19 来源:网友投稿

 《 我的母亲 》 —— 说课稿

 曲阜市书院街道中学

 徐峰 我说课的课题是《我的母亲》,作者胡适。本课文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 2 课。本单元的五篇课文均是名家之作,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它们或追叙作者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人文内涵深厚丰富,能使学生受到正确的人生态度、情感价值观教育。正是基于此,本课将对课文涉及的人文、社会背景加以拓展,用资料和声音让学生用心感受、体验、理解感人肺腑的人物形象,并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因此,本课题的说课从以下四个部分进行安排: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我的母亲》选自《胡适自传》,这篇文章是作者中年(40 岁)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它的体裁是传记,堪称文学的传记,传记的文学,既可供胡适研究者参考,具有史料价值;也可供文学爱好者欣赏、阅读,具有文学价值。文章内容翔实,饱含感情,既写出了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又写出在大家庭环境中作为后母维持家庭关系的不容易,表达了爱子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绵绵无尽的怀念。作者把自己的成长与母亲的教育紧紧联系在一起,着重写出母亲对自己的“做人的训练”,对自己少年时代乃至一生的重大影响,由此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怀念与感激之情。从胡适一生的奋斗与追求,从他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与成就来看,母亲对他的影响是功不可没的。因此,教学本文应该从宏观上确立把握好重点,解决好难点,同时还要注意拓展学生的视野,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涵。

 2、教学设想 鉴于上述思考,本文教学时应从三个角度展开,也就是分三个环节进行:

 第一个环节,了解作者、作品及其母亲的情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脉络,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个环节,立足课文,精读探究,弄清课文通过几件事来表现母亲的品格的,了解母亲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这是本文的教学重、难点所在。

 第三个环节,立足课文向外看,拓展视野,增长见识,丰富语文素养。

 这三个环节的安排由易到难,由课文向课外拓展,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3、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重点字词。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理清脉络。

 (3)、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4)、品味质朴、真切的语言,理解母亲在教子、为人方面对作者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1)、综合运用读书的各种方法,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加深对生活、人生的理解与感悟。

 (2)、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感与态度目标:

 (1)、体会母亲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作者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敬爱之情,让学生感受亲情,激起心灵的共鸣, (2)、引导他们关心家庭,关心父母,从而确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培养良好的情感价值观,提高人文素养塑造健全的人格。

 4、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品位质朴、真切的语言,理解母亲在教子、为人方面对作者的影响。

 其中(2)、(3)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本课采用情境教学法、朗读法和自主、合作、探究法。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所以上课之前可让学生收集一下有关母亲的诗歌、名言、故事、歌曲等。上课伊始,先让学生说一说(时间以 5 分钟为宜),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感同身受,以便导入新课,这就是运用情境教学法。对于课文的重、难点,作者通过写哪几件事来刻画母亲这一人物形象,以及母亲在教子、为人方面对作者的影响,可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来完成。因本文作者在写时饱含了深情,很感人,所以这篇文章还适宜朗读,声情并茂地朗读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最后通过拓展延伸,丰富学生语文素养,提高阅读能力。

 三、说学法:

 初二的学生逆反心理很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行为和处理问题的方法。而且学生与父母之间有代沟,有很多学生不理解母亲对他们的关爱。学习本课时学生应根据本课的学习目标,先速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整体感知文章大意,理清文章写了几件事来刻画母亲这一人物形象,列出结构提纲;然后再精读课文,合作、探究,品位语言,体验反思,理解母亲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母亲的理解。最后通过拓展延伸,感悟普天下的母亲的深情。

 四、说教学程序:

 (一)情境导入:

 提问:同学们,有谁知道母亲节是哪一天?(每年 5 月的第二个星期天)。

 从古到今,都有很多关于母亲的诗歌、名言、故事、歌曲等作品。你能给大家说说或唱唱吗?(学生回答略,以 5 分钟为宜)

 师:母爱是人类歌颂的永恒主题,我们每一个人都沐浴着母亲给予的爱的阳光,母亲 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位老师,她往往影响着我们的一生。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著名学者胡适一起走近一位可亲可敬的母亲,再次感受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性格品质。

 (板书课题)

  大屏幕显示

 (二)简介作者、作品及背景:大屏幕显示

 胡 适 (1891 — 1962.) 原 名 胡 洪 骍(xing),字适之,著名学者,安徽绩溪人,生于上海。

 1916 年写成《文学改良当议》, 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

 1920 年出版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1962 年 2 月因猝发心脏病逝世。

 主要著作还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戴东原的哲学》等。

 冯顺娣,安徽绩溪人,16 岁时被许配给胡传作填房。时胡传年 48 岁,前妻曹氏去世十余年,他在外做官,家中没有一个家眷实在不方便,胡传长子长女都比冯顺娣大。为了家人,冯顺娣答应嫁到胡家。婚后第二年,来到上海,在胡适三岁的时候,胡传死在厦门。当时冯顺娣只有 23 岁。

 这篇文章是作者中年(40 岁)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很好地表现了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性格品质,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

 (三)、学习重、难点:大屏幕显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学习运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格特点的写法。

 (3)、品位质朴、真切的语言,理解母亲在教子、为人方面对作者的影响。

 其中(2)、(3)为教学难点。

 (四)、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采用默读形式,边读边划出不认识的字词。读完,师检查:

 文绉绉

 拧肉

  轻薄

  庶

  吹笙

 眼翳

  廿一 2、思考: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几件事?表现了母亲什么品行?(学生先复述这件事,然后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讨论明确)大屏幕显示 a、学习上的督促,叫“我”早起,催去上学——谆谆教诲,严格督学

 b、母亲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教子有方 c、“我”说了轻薄的话,她重重责罚“我”——责罚严厉,教我做人 d、“我”得了眼病,她用舌头舔“我”的眼——疼爱儿子 e、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宽容善良 f、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宽厚、容忍、温和

 g、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正直、认真、刚烈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了母亲以下品性:

 母亲慈祥、教子严而有方;气量大,性情好,待人宽厚、善良,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对大事又不失刚气;是我的恩师、慈母、严父。

 师小结:通过具体的事例可以很好的塑造人物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3、列出本文提纲,理清文章脉络:

 第一部分(1——4 自然段)

 介绍我的小时侯的情况 。

 第二部分(5——12 自然段)

 回忆我的母亲在教子、为人方面的几件事。

 第三部分(13 自然段)写母亲对自己深远的影响,表达感谢,总结全文 。

 4、师生合作朗读课文。(配乐曲《懂你》)

 (教师与 2-3 位学生合作朗读,精彩段落可齐读,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师:同学们,胡适,这位荣获 35 项美国博士桂冠的中国大学者,是我们民族的骄傲。让我们带着内心真诚的感谢再次走近胡适平凡而伟大的母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问题探究:大屏幕显示 (小组讨论。讨论的形式不限,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均可。)

 1.要求学生齐读课文第一部分,分组讨论:童年是美好的,作者的童年如何呢?

 明确: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文绉绉的 ;

  大人们鼓励我装成先生的样子;

 除了一次演文角儿,不曾享受过儿童游戏的快乐 ;

  喜欢看书 ,九年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

 反对我学吹笙、吹笛、不允许我画画。

  小结:枯燥无味、没有乐趣,不快乐,传统教育方式约束了我的发展。

  (作者的童年生活是比较单调和枯燥的,那你的呢?让学生讲讲童年的趣事)

 2.课文标题是“我的母亲”,作者为什么要用大量的笔墨写自己童年的一些事情呢?

 明确:这些段落写作者的性格特点和童年生活,一方面写出自己童年的爱好、快乐,另一方面也写出儿童好玩的天性;既写出童年的单调和失落,也写出环境与教育对人性格的养成所

 起的奠基作用。总的来说,作者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是贫乏的,是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母亲给我的一点做人的训练和教诲,这不仅珍贵,让我永铭于心,而且影响巨大。这样看来,这几段文字实在不是闲笔,不仅为母亲起很好的铺垫作用,而且与文末相呼应。另一个原因是,这篇文章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的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经历,或者说,是把母亲作为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位“恩师”来写的,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

 3. 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明确:

 在文中,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较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这看似游离“母亲是我的恩师”的主旨,其实不然。我们常说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这主要不是体现在母亲如何训导上,而是更多地体现在母亲平时怎样待人接物对自己的影响上。因此,可以说,写母亲如何与家人相处的情形,同样也是在写“母亲是我的恩师”,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就是不仅写了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4.请你就作者母亲的教子、为人等方面谈谈自己的理解与看法。

 (可给学生加入一点背景资料,如下,让学生感受胡适母亲的一片爱子之情。)

  师:同学们,本文是一篇传记,选自《胡适自传》。从文中,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胡适对母亲的那种刻骨铭心的怀念。你们是否知道,胡适自离开母亲到上海求学后,一直未与母亲见面。直至 1917 年,即胡适 26 岁时奉命回家乡结婚,才见到母亲,后又回到北大。其间,胡适在美国留学,也只是与母亲书信往来。他母亲病重时也不让人告诉儿子,以免他中断学业。1918年 11 月,其母便病逝了。胡适是悲痛欲绝,在他的《先母行述》中,他曾这样写到:“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勤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平生惨痛,何以如此!”

  明确:关于对母亲的为人、教子方式的看法,可以见仁见智。母亲的为人方面,主要是克己谦让、宽容待人、温和仁慈;在教子方面,表现为严格,有时甚至严厉,这是因为旧时代的妇女把“相夫教子”看作“天职”和“美德”,丈夫去世后,孩子是她的精神生活的全部寄托,所以她对孩子的教育格外严格。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不要求统一答案,也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畅所欲言。)

 (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明白,对爱我们的父母要多些理解和体谅,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对以上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做一点补充,帮助学生对问题形成全面理解)

 (六)、品味语言:

 阅读这篇文章,我们不仅会为作者母亲美好的性格品质所感到,而且也被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对母亲 的爱戴、感激之情所感染。但文中极少有直接抒情的句子,作者的情感是如何体现的? (学生自由朗读,选择自己认为有特点的句子,读一读,评一评。也可小组合作探究。教师适当点拨)

 明确:对此,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首先,文章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和自然流畅的结构与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如有些语句就饱含感情:“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多久了”其中“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将母亲的辛苦写得淋漓尽致。

 又如“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母亲爱子之深,平实的语言中含着我对母亲的感激。

 再如“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这种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笔写不出一万分之一。”这句话写得极为苍凉,将母亲的凄凉生活景况如实道来,力透纸背,读来令人潸然泪下。

 其次,文章是用童年回忆童年往事的,毫无成人的姿态,亦无学者的深沉,如实道来,真诚倾吐,甚至可以说,作者是掏出“心灵”来写母亲的,全文自然而然地洋溢着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指导学生齐读最后一段)朗读中再次体会作者的深情。

 (七)、拓展延伸:

 1、同学们,我们现在每天都沐浴在母爱的温情中。此时此刻,你最想对你亲爱的母亲说些什么呢? 播放背景音乐《烛光里的妈妈》、学生自由发言。

 2、对比阅读:《回忆我的母亲》(朱德)

 (1)、这篇文章表现了作者母亲什么优秀品质? (提示:勤劳简朴、宽厚仁慈、坚强不屈、理解儿子、同情革命、深明大义)

 (2)、这篇文章与胡适的《我的母亲》在结构、选材、立意方面有什么异同? (提示:相同点:两文在结构、选材、立意方面很有相似之处。

 结构:都运用了总——分——总的形式,《回忆我的母亲》开头点题,领起下文;中间部分详写母亲的性格特点、优秀品质;结尾写母亲对我的...

相关热词搜索: 母亲 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