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时间:2021-10-23 15:23:23 来源:网友投稿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全县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公立医院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促进公立医院健康持续发展,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基本医疗服务,根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关于印发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指导意见》、《关于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的意见》、《关于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的意见》、《全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关于研究公立医院改革有关事宜的办公会议纪要》等文件要求,结合县情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坚持改革与发展并重,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政策措施,使县级公立医院成为县域内医疗卫生中心。以破除“以药补医”机制为关键环节,以调整收入结构和改革支付方式为切入点,立足本县实际,坚持总体设计,有序推进,因地制宜、探索创新,积极推进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带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体系水平整体提高,有效解决县域城乡居民看病就医问题。

  (二)基本原则

 1.政府主导,惠民利民。强化政府在规划、政策、监管和投入等方面的责任,维护公立医院公益性质,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努力减轻人民群众医疗费用负担,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2.突出重点,综合改革。以破除“以药补医”为重点,通过采取“一减二调一补”(即:减少药品费用,调整医疗服务收费,调整相关医保政策,适当增加政府投入)的手段,建立公立医院运行新机制,确保我县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3.统筹兼顾,循序渐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要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人民群众医疗服务需求和各方承受能力相适应,既着眼长远,创新体制机制,又立足当前,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矛盾。

  4.积极探索,边试边推。按照区、市试点改革相关要求,逐步探索提升公立医院综合医疗服务能力、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改善就医环境新途径,合理确定医务人员待遇水平,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提高公立医院服务效率、运行能力和社会效益。

 二、工作目标 (一)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提高公共医疗服务水平 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的改革要求,统筹推进管理体制、补偿机制、人事分

 配、价格机制、医保支付制度、采购机制、监管机制等综合改革,构建公益目标明确、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公立医院服务机制,更好地发挥县级公立医院在县域内的医疗卫生中心和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龙头作用,进一步提升全县医疗服务能力和就诊率,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

 (二)破除“以药补医”,建立政府补偿机制

 坚持政府主导,明确医院公益性质,改变医疗机构过度依赖药品销售收入维持运转的局面,取消药品销售加成,将县级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财政补助 3个渠道,向服务收费和财政补助 2 个渠道转变。县级公立医院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和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

 (三)加强内部管理,改善群众就医环境

  强化公立医院内部精细化管理能力,全面建立以岗位管理、绩效考核为主要内容并体现激励导向的人事分配制度,医务人员工资收入稳步提高,医务人员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医疗服务行为进一步规范,加强优质护理服务、临床路径管理、电子病历使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等专项工作,创建“三好一满意”医院,使就医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患者和群众对县级公立医院服务的综合满意度稳定在 90%以上。

  (四)统筹协调推进,降低群众就医负担

 统筹城乡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有效落实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制度,促进县级公立医院门诊和出院均次医药费用增幅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相协调,形成县级公立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上下联动、分工协作机制,切实减轻群众看病负担,实现“政府得民心、群众得实惠、医院得发展”目标。

 三、主要任务 (一)调整结构,建立公立医院经济运行新机制 1.破除“以药补医”,建立科学补偿机制。县级公立医院取消全部药品加成,按实际进价实行零差率销售,由此减少的合理收入形成的亏损,通过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增加政府投入等途径予以补偿。增加的政府投入由市级财政和县级财政各负责 50%,不足部分通过医院加强核算、节约运行成本等提高医院运营效率予以弥补。原则上合理核定和足额落实财政补助后,公立医院通过提高运营效率而获得的结余收入,奖励给医院自行支配,主要用于事业发展和职工福利。进一步完善基本药物制度,优先使用《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和医保目录中的甲类药品,严格控制药品金额在业务总收入中所占的比例。中药饮片暂不实行零差率销售,但应合理控制饮片处方的费用。

 2.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优化医疗服务收费结构。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的同时,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

 的原则,在控制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病人的次均医疗费用增长幅度的前提下,物价部门结合经济水平、医保承受能力和百姓承受能力,合理调整县级公立医院的手术费、治疗费、护理费、诊查费、床位费和中医服务等体现技术劳动项目的收费价格,通过优质服务获得合理补偿,体现医疗技术服务合理成本和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调整后的医疗技术服务收费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加强医用耗材的价格管理,完善各类医用耗材特别是植(介)入类医用耗材集中采购管理,降低部分大型检查项目、高值耗材收费标准。医疗机构要采取适当方式公示药品、医用耗材和医疗服务价格。

 3.发挥医保政策调节作用,引导病人分级诊疗。建立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对医疗服务行为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扩大参保人员在县乡村医疗机构就诊的报销比例差距,引导病人分级就诊,减轻病人负担。一是将政策规定的 21 种重大疾病纳入医保和新农合大病保障范围;二是建立县级公立医院与乡村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便捷转诊通道,县级公立医院要为基层转诊患者提供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便利;三是积极探索基本医疗保障按病种付费、按人头付费、总额预付等付费方式改革,严格控制费用增长。

 4.加大财政保障力度,体现政府职责和公立医院公益性。进一步完善财政补偿机制,采取积极向上争取和县财政配套等方式,主要解决公立医院基本建设、大型设备购置、政策

 性亏损、临床重点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承担公共卫生服务和紧急救治等费用补贴,县财政配套部分纳入财政预算。对中医、妇幼保健、传染病防治等在投入政策上予以倾斜。

 (二)明确主体,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1.成立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成立以分管领导为主任,卫生、编办、发改、财政、人社、宣传、审计负责人,以及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为成员的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简称医管会),代表政府履行公立医院出资人职责。设立相对独立的公立医院管理办公室(简称医管办),医管办设在卫生局,承担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日常工作。明确院长任用条件,采取公开选拔、社会招聘等方式遴选院长人选,监督公立医院运行,制定考核方案,实施绩效考核。进一步强化卫生行政部门行业管理职能,管规划、管准入、管标准、管监督执法,严格对公立医院医疗服务质量、安全、行为等进行监管。

 2.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积极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县级公立医院执行医管会的决策,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和自主经营管理权。探索建立公立医院理事会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逐步形成决策、执行、监督相互适应的运行管理机制。理事会成员由主体代表、医院职工代表、服务对象代表、专家学者等组成,负责制定章程、审定重大事项、确定院长薪金、监督医院运行等职责。逐步建立起科学民主的议事程序,重大决策、项目投

 资、大额资金使用、中层以上人事任免等事项要通过民主审议和理事会审批。优化内部运营管理,推行总会计师制,建立以成本和质量控制为中心的管理模式。

 3.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按照核定的县级公立医院床位规模,参照国家印发的有关医院人员编制配备标准,结合医院的功能定位、工作量、服务人口、财政状况等因素,合理核定人员编制,实行定编定岗不定人的动态管理机制,逐步实行编制备案制,变身份管理为岗位管理。落实公立医院用人自主权,全面推行岗位聘用制度,坚持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建立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灵活用人机制。加大引进人才力度,根据岗位需求公开招聘医务人员。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的原则,完善公立医院医务人员参与社会保险制度,推进公立医疗机构人员养老社会化,为促进人才合理流动创造条件。

 4.提高公立医院运行效率。推行医院精细化管理,切实加强医院运行成本控制,提高运行效率。完善以安全、质量和效率为中心的管理制度,严格预算管理和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建立健全成本责任制度,强化成本控制意识。严格执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探索实行总会计师制。健全财务分析和报告制度,对医院经济运行和财务活动实施会计监督,加强经济运行分析与监测、国有资产管理等工作。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医院财务审计和医院院长经济责任审计

 制度。实施院务公开,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加强民主决策,推进民主管理。

 5.完善绩效考核与薪酬分配制度。建立以公益性质和运行效率为核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医疗绩效评价机制和具体绩效考核指标及严格的考核制度。由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与院长签署绩效管理合同,要把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效率以及社会满意度等作为主要量化考核指标。考核结果与院长任免、奖惩和医院财政补助、医院总体工资水平挂钩。提高医院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的比例,逐步提高医务人员待遇。加强人员绩效考核,健全以服务质量、数量和患者满意度为核心的内部分配机制。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分配制度,做到多劳多得、优绩优酬、同工同酬,体现医务人员技术服务价值。收入分配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做出突出贡献等人员倾斜,适当提高奖励性工资比例,严禁把医务人员个人收入与医院的药品和检查收入挂钩。

 6.建立县级公立医院与乡镇卫生院的分工协作机制。县级公立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实施一体化管理,乡镇卫生院编制纳入县级公立医院统一管理使用。县级公立医院通过技术支持、人员培训、管理指导等多种方式,带动乡镇卫生院发展,使公立医院改革与健全基层医疗卫生体系紧密配合、相互促进。建立完善公立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分工协作机制,实行分

 级医疗、双向转诊,在明确公立医院的功能定位、着力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同时,发挥价格、基本医疗保障支付政策等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

 (三)保障公益,切实加强对公立医院医疗行为监管 1.建立健全医疗服务监管机制。由医管办依法实行全行业管理,根据医院功能设置与服务质量,加强对公立医院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的监管与评价,制定详细的公立医院监管评价制度,建立健全以社会效益为核心的绩效评估管理体制、以患者为中心的质量安全评价和公开透明的服务质量监督网络。同时,建立与监管评价结果相匹配的奖惩机制,将监管评价结果与政府补偿经费的划拨、医院人事任免结合起来,达到既能确保医院运行费用不上涨、又能调动积极性,既能有效监管、又能扩大医院自主经营权的目的。

 2.加强医药费用的监管控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医保基金保障能力、医药服务成本变化、医疗技术发展等情况,综合确定县级公立医院门诊和住院均次费用、药品费用增长率等控制管理目标,努力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并将相关指标纳入公立医院目标管理责任制和绩效考核范围,考核结果与财政投入挂钩。加强对医药费用增长速度较快疾病的诊疗行为监管。

 3.强化医疗技术管理。分科目管理公立医院常见病、疑

 难重症的诊断、治疗及急诊抢救技术。根据地区疾病结构变化、医学技术水平、群众医疗服务需求情况,合理引进和开展新技术项目。积极筛选包括中医中药技术在内的适宜医疗技术在县级公立医院推广应用。严格控制和规范超越医院功能定位或疗效不明确、费用高昂的医疗技术的引进和应用。

  (四)加强建设,大力提升公立医院服务能力 1.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全面改善医疗服务环境,建立健全医疗质量安全持续改进的考核评价体系,严格执行医疗服务的诊疗常规和技术操作规范,确保合理诊断、合理用药、合理检查。严肃处理违规检查、违规用药等问题。坚持把深化改革与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不断优化服务流程,改善服务态度,维护医疗卫生行业的良好形象,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度。进一步完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机制,纠正医疗行业不正之风。不断完善医疗质量控制体系建设,重点管理好手术安全、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2.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以人才队伍为核心的能力建设,加快引进、选拔、培养高层次人才、学科带头人和后备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人才,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学科齐全、老中青结合的医疗人才队伍。与城市三级医疗机构、国内知名医院建立“一对一”的传帮带培养,逐步建立一支基础扎实、能力强、素质高的临床医技和护理队伍。

 3.提高中医服务能力建设。针对我县主要疾病,积极利用中医药资源,发挥中医简便验廉的特点,提高辩证论治水平,为群众防病治病...

相关热词搜索: 实施方案 改革 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