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第二十五中学 0 2020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第 第 I I 卷( ( 选择题) )
一、选择题。
2019 年 3 月 30 日,地处我国西南林区的四川省凉山州发生了森林火灾,在救火过程中突发爆燃,导致 30 名扑火队员遇难。这里山高谷深,树种多样。
上图为火灾发生地区域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火灾地区林木种类多样,与其成因关联最小的因素是 A. 降水 B. 土壤 C. 地形 D. 纬度 2. 这次火灾救援的难点有 A. 海拔高,气温低 B. 河谷地区,空气湿度大
C. 枯枝落叶少 D. 风力大且风向不稳定 3. 火灾过后,该地区 A. 植被蒸腾量增加 B. 地表径流量减少 C. 病虫害减轻 D. 生物种类增多 『答案』 1. B
2. D
3. C 『解析』 本题以四川省凉山州森林火灾的发生为例,考查火灾发生的因素、影响火灾大小的原因及植被破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影响火灾发生的因素,根据对材料和图形进行分析,着火区域位于雅砻江河谷地区,该地区山高谷深、地形闭塞、降水稀少、气温较高、空气干燥,易发生火灾,A、C 错误;该区域纬度低,气温较高,易发生火灾,D 错误;故选 B。
【2 题详解】
本题考查影响救火困难的影响因素,根据所学知识,海拔高,气温低;空气湿度大;枯枝落叶少,不利于火势蔓延,有利于火灾的扑灭,A、B、C 错误;而风力大且风向不稳定有利于火势的蔓延,不利于火灾的扑灭,D 正确。
【3 题详解】
本题考查植被破坏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火灾过后,植被覆盖率降低,蒸腾作用下降;植被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下降,地表径流增多;同时生物多样性减少,A、B、D 错误。火灾发生会将森林中的害虫烧死,火灾过后病虫害会减轻,C 正确。
谦比希铜矿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某大型中央企业在赞比亚投资建设的非洲第一座数字化矿山项目,矿石部分在当地冶炼销售,部分运往中国。该项目利用了先进的采掘和冶炼技术,并对堆积矿渣采取了有效管控措施。下图示意谦比希铜矿的位置。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 该企业将谦比希项目的部分铜矿石运往我国国内的主要目的是(
)
A. 增加就业 B. 稳定国内市场 C. 降低成本 D. 提高附加值 5. 防范矿渣污染赞比西河任务最艰巨的时段是(
)
A. 12 月至次年 2 月
B. 3~5 月
C. 6~8 月
D. 9~11 月 『答案』 4. B
5. A 『解析』
【4 题详解】
部分铜矿石运往我国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矿石需求,稳定国内市场,B 正确。矿石运回我国加工,能提高附加值,但不是主要目的,D 不选。另外,运回国内需要运费,增加了成本,C 不选。矿石运回国内加工可以增加就业,但不是主要目的,A 错误。
【5 题详解】
根据图示纬度可知,赞比西河流域主要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南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热带草原气候,干湿季明显。12 月至次年 2 月进入雨季,降水最多,大量矿渣被地表径流带入赞比西河,故防治污染任务最艰巨,A 正确。6-8 月,流域内降水最少,地表径流少,进入
河流的矿渣较少,防治任务最轻,C 错误。
光导照明系统通过采光器获取室外的自然光线,经过特殊制作的导光管进行传输,再由漫射器照射到需要光线的室内。为了提高照明效果,室外的采光器往往需要清洗和维护。下图为我国某建筑的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 通往地下车库的室外采光器,最佳的安装位置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 该建筑的地上部分应该优先安装漫射器的功能区是(
)
A. 档案室 B. 会议室 C. 办公室 D. 走廊 8. 从自然条件和区域能源状况来看,光导照明系统最适宜推广的省份是(
)
A. 新疆 B. 黑龙江 C. 广东 D. 山西 『答案』 6. C
7. D
8. C 『解析』
【6 题详解】
据题干知,光导照明系统通过采光器获取室外的自然光线,经过特殊制作的导光管进行传输,再由漫射器照射到需要光线的室内。据图可知,①位于房顶,距地下车库距离远;我国南面是阳面,据指向标可知,②有房屋阻挡,④有树木阻挡太阳光线,而③地面开阔平坦,无阻挡太阳光线的物体,最适合安装采光器。故选 C。
【7 题详解】
据图可知,由于走廊地处建筑物的内部中心部位,光照条件最差,因此应该优先安装漫射器的功能区。故选 D。
【8 题详解】
广东省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且经济发达而常规能源缺乏,因此最适宜推广光导照明系统。故选 C。
下图示意河西走廊东部气象观测点分布,其中民勤地区处于沙漠戈壁干旱区,凉州地区
处于绿洲区,永昌地区和古浪地区处于山区,天祝地区处于祁连山高寒山区。通过气象观测点研究发现,古浪地区气象观测点冬春季积雪深度最大。受气温变化影响,近几十年来该地区冬春季积雪日数呈减少的趋势显著。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9. 推测夜间降温最慢的观测点所处的地区是(
) A. 永昌 B. 天祝 C. 民勤 D. 凉州 10. 研究发现古浪地区的积雪深度最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光照 B. 植被 C. 地形 D. 土壤 11. 下列能反映近几十年来图示区域地理环境变化的是(
) A. 高山冰雪融水增加 B. 土地盐碱化威胁加剧 C. 春小麦可种植范围缩小 D. 旱灾发生的频率逐渐减少 『答案』 9. D
10. C
11. B 『解析』
【9 题详解】
从材料得知,永昌、古浪、天祝均位于山区,地势较高,夜间大气保温作用弱,地面散失热量多,降温较快,夜晚气温较低,排除 ABC。凉州位于较低海拔绿洲区,植被对气温的调节作用明显,夜间降温最慢,气温较高,D 正确。
【10 题详解】
根据图示,南部海拔较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光照较充足。天祝光照最多,故光照不是古浪积雪厚度最大的原因,A 不选。图示区域植被覆盖最多的是绿洲,气候较温和,积雪较薄。古浪、永昌、天祝均在山地,植被覆盖率较低,积雪较厚。古浪南部是山脊,山脊的积雪滑落在山谷堆积,古浪位于山谷,所以积雪深度最厚,C 正确。土壤状况对积雪深度影响较小,D 错误。
【11 题详解】
根据材料得知,区域内冬春季积雪日数减少,说明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积雪量减少,那么高山冰雪融水量减少,A 错误。气候变暖,气温升高,蒸发旺盛,土地盐碱化加剧,B正确。气候变暖,积温升高,适宜种植春小麦的范围扩大,C 错误。区域总水量减少,旱灾发生的频率增加,D 错误。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甲地所在地形区 地质构造是(
)
A. 地垒 B. 地堑 C. 背斜 D. 向斜 13. 按成因分类,甲处岩石属于(
)
A. 喷出岩 B. 侵入岩 C. 沉积岩 D. 变质岩 『答案』 12. A
13. B 『解析』
【12 题详解】
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左右两侧各有一个断层,且甲地断块上升,两侧断块下降,符合地垒的定位,选 A。
【13 题详解】
看图例可知,甲处岩石是花岗岩,属于岩浆岩中的侵入岩,选 B。
泥炭土是指河流沉积平原或山间谷地中,由于长期积水,大量水生植物因缺氧分解不充
分的有机残体积累而形成泥炭层的土壤。下图为我国东北地区某下游河谷沼泽泥炭分布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4. 图中泥炭层所在区域地层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 流水侵蚀与沉积作用 B. 生物风化与沉积作用 C. 流水侵蚀与搬运作用 D. 冰川侵蚀与沉积作用 15. 该地泥炭层深厚的原因足(
) ①植物茂盛,有机残体数量多
②河流沿岸,河流泥沙沉积多 ③气候湿热,微生物分解缓慢
④沼泽广布,有机质分解缓慢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 14. A
15. B 『解析』
【14 题详解】
读图分析可知,泥炭层以下为冲积物,而且冲积物层有缺失,说明该地先有冲积物的沉积,后又经过流水的侵蚀作用,之后再流水的沉积作用下形成泥炭层,因此该区域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流水侵蚀与沉积作用,故 『答案』 选 A。
【15 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该地位于我国的东北地区,植被茂密,枯枝落叶较多,有机残体数量较多,而且该地气温较低,沼泽广布,残体分解量少,积累较多。从而导致泥炭层深厚,故①④正确,故选 B。
2017 年 9 月 29 日兰渝铁路全线通车,乘车从兰州到重庆,可看到沿途植被景观变化明显。下图为兰渝铁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6. 从兰州到重庆,图中看到秦岭南北自然植被类型差异明显,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 地形 B. 土壤 C. 水分 D. 热量 17. 修建铁路北段时,适合保护生态的措施是(
)
A. 临近城镇设置隔音屏障 B. 设立栅栏阻止动物穿越 C. 铁路多处采用桥梁或隧道 D. 路基两侧种植常绿阔叶林 『答案』 16. D
17. C 『解析』
【16 题详解】
从兰州到重庆,自然植被由温带落叶阔叶林变成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造成这种分异的主导因素是热量,选 D。
【17 题详解】
“临近城镇设置隔音屏障”可以减少对城镇的噪声污染,与保护生态无关,A 错;在铁路沿线应该设立生物通道,B 错;采用桥梁或隧道可以减少对地表植被的破坏,C 对;铁路北段为温带落叶阔叶林,D 错。
下图为某区域某时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图中四地有冷锋存在 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9. 此时戊地的风向是(
)
A. 西南风 B. 西北风 C. 东南风 D. 东北风 『答案』 18. D
19.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和风向的判断,学生要掌握锋面气旋的有关知识,并能够通过等高线判断风向。
【18 题详解】
高压地区不会产生锋面,甲乙没有暖锋;按照气旋水平旋转的方向可以判断丙处暖气团推动冷气团为暖锋,丁处冷气团推动暖气团为冷锋,选择 D。
【19 题详解】
先从高压到低压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再按照北半球向右偏画出风向,此时戊地的风向是东北风,选择 D。
河流某些特征常常受自身某些要素的改变而相应变化。下图是某河流中游连续三个河段(河段长约 50 公里)测量的河床平均海拔和平均宽度在过去 10 万年间的变化图,箭头表示变化方向。
完成下列各题。
20. 三个测点从上游到下游的排序是(
) A. 甲乙丙 B. 乙甲丙 C. 丙甲乙 D. 甲丙乙 21. 乙河段河床特征变化的原因是(
) A. 洪水泛滥导致河床变宽 B. 流水下蚀导致河床变高 C. 溯源侵蚀导致河段变浅 D. 流水沉积导致河床变高 22. 据图可以推知近 10 万年来丙河段水文特征变化的是(
) A. 水流的速度由快变慢 B. 径流量大小由大到小 C. 结冰期长短由长到短 D. 河流含沙量由小到大 『答案』 20. C
21. D
22. A 『解析』
【20 题详解】
河床的深度受到河流下蚀和沉积作用的影响,下蚀作用为主的区域,河床越来越深,海拔越来越低,沉积为主的河床越来越高。丙地河床呈现持续下降趋势,证明下蚀严重,处于上游;乙地河床持续上升,沉积为主,位于下游,乙地变化较小,以侧蚀为主,中游,C 对。
【21 题详解】
河流沉积作用,导致河床抬升,河床变高,D 对。
【22 题详解】
丙河段海拔逐渐降低,河流落差减小,流速可能减缓,A 对;其它选项无法看出。
下图示意某人口 1 亿以上的国家 2006~2010 年的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与净增人口数量状况。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23. 关于该国 2006~2010 年人口变化 说法,正确的是(
) A. 人口自然螬长率呈上升趋势,但人口总量一直在下降 B. 年净增人口数量呈上升趋势,但人口死亡率仍然很高 C. 2006~2007 年人口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的变化 D. 2009~2010 年人口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鼓励生育政策的实效 24. 该国最有可能是(
) A. 俄罗斯 B. 德国 C. 美国 D. 日本 『答案』 23. C
24. A 『解析』
【23 题详解】
该国 2006~2010 年人口自然增长率是负值,呈下降趋势,人口总量一直在下降,A 错误。年净增人口数量是负值,但人口死亡率较高,B 错误。2006~2007 年人口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的变化,C 正确。2009~2010 年人口增长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外来人口迁入政策的实行,D 错误。
【24 题详解】
该国人口超过 1 亿,持续是负增长,最有可能是俄罗斯,A 对。德国人口不到 1 亿,B 错。美国、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长率大于 0,C、D 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人口生育政策进行了动态调整(如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25. 我国人口生育政策调整与下列人口数据变化关系密切的是(
)
①老年人口数量增加
②劳动人口比重降低
③人口死亡率升高
④劳动力短缺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6. 影响我国人口出生率下降的原因有(
)
①平均初婚年龄降低
②育龄妇女比重提高
③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④生活富裕程度提高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 25. A
26. C 『解析』
【25 题详解】
现阶段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口数量增加,劳动人口比重降低,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为防止未富先老,我国对人口生育政策进行动态调整,①、②对;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降低,③错;人口迁移对我国人口生育政策影响不大,④错。选 A。
【26 题详解】
我国平均初婚年龄降低,①说法错误;生活富裕程度提高、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利于降低出生率,②、③说法正确;育龄妇女比重提高会使出生率上升,④说法错误。选 B。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降雨侵蚀力,是指降雨引起土壤侵蚀的潜在能力。闽东南地区西部为山地,东部为平原丘陵区,土壤以花岗岩性红壤、赤红壤为主,土层薄,细碎岩石颗粒较多。闽 东南地区是福建省经济中心,也是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降雨侵蚀力是该地区引起水土流失的重要外在驱动力。下图为闽东南月均降雨侵蚀力与降雨量的年内分布图。
(1)简述闽东南降雨量与降雨侵蚀力的关系,并分析二者的年内变化...
相关热词搜索: 莆田 福建省 上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