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医疗招聘医学基础复习题(十五)
肾小球的滤过在生理学中已经成为常考点,就肾小球滤过进行了相关知识点的总结。
首先我们来看一道考题:
1.【单选题】肾小球滤过率是指:
A.单位时间内生成的终尿量 B.单位时间内的肾血流量 C.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D.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滤液量 E.肾小球滤出的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总量 1.【答案】D。
肾小球滤过率: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量。正常成人约为125ml/min。
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一)滤过膜的面积和通透性 正常情况下,人两侧肾小球毛细血管总面积约在 1.5m2 以上。急性肾小球肾炎时,肾小球毛细血管上皮细胞增生、肿胀使管腔变窄或阻塞,使有效滤过面积减少,滤过率下降,出现少尿或无尿。某些病理情况下,滤过膜上带负电荷的糖蛋白减少或消失,使带负电荷的血浆蛋白滤过量明显增加,而出现蛋白尿。
(二)肾小球有效滤过压 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全身动脉血压在 70~180mmHg 范围内变动,由于肾血流量的自身调节机制,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可保持稳定,肾小球滤过率保持不变;当动脉血压变动超出该范围,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将发生相应的变化,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滤过率随之改变。
2.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在正常情况下较稳定。在静脉快速注入生理盐水等情况下,使血浆蛋白浓度降低,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有效滤过压升高,肾小球滤过率随之增加。
3.肾小囊内压:肾小囊内压也较稳定。当输尿管阻塞,肾盂内压显著升高时,将引起肾小囊内压升高,有效滤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
(三)肾血浆流量 肾血浆流量主要影响滤过平衡的位置。肾血浆流量增加,肾小球毛细血管内血浆胶体渗透压上升速度减慢,滤过平衡位置靠近出球小动脉端,有滤过作用的毛细血管加长,使肾小球滤过率增加。
日常生活中,时不时都会听到这样的声音“是药三分毒,药这玩意儿能不吃就不吃!”。然后有的人就完全听信了这句话,当疾病侵袭我们的身体时,硬撑,最后病来如山倒,延误了病情。我想发表一下个人见解:不能说这句话一点都不对,但不是特别准确。这得从“是药三分毒”说法的起源说起。
在药理学中,药物和毒物并没有严格的界限。药物是指可以改变或查明机体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用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物质。毒物是指在较小剂量即对机体产生毒害作用、损害人体健康的化学物质,任何药物剂量过大都可产生毒性反应。简而言之,药物就是防病治病的作用,毒物就是药物用药过头了,话糙理不糙。这就需要我们正确认识药理学中的很多概念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药理
学也是我们医疗卫生专业知识中比较重要的一门科目。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它既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即药物效应动力学,又称药效学;也研究药物在机体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规律,即药物代谢动力学,又称药动学。药理学以基础医学中的生理学、生物化学、病理学、病理生理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等为基础,可为防治疾病、合理用药提供理论知识和科学思维方法。药理学既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间的桥梁,也是医学与药学间的桥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药理学亦与时俱进,每年都会有许多新药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并最终上市,其中部分药物上市后可能因不良反应而撤回或使用受限,因此只有掌握每类药物的基本作用和特点,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将知识融会贯通,才能适应临床用药的不断变化。
新药开发是非常严格而复杂的过程,且各药不尽相同,但药理学研究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新药研究过程大致可分为 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和上市后药物监测三个阶段。往往在事业单位的考试中会在新药的临床研究方面挖坑出考题,尤其是每期的志愿者数量及每期的意义:
新药的临床研究一般分为四期:
Ⅰ期临床试验是在 20〜30 例正常成年志愿者身上进行的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试验,是新药人体试验的起始阶段。
Ⅱ期临床试验为随机双盲对照临床试验,观察病例不少于 100 例,主要是对新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作出初步评价,并推荐临床给药剂量。
Ⅲ期临床试验是新药批准上市前、试生产期间,扩大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目的是对新药的有效性、安全性进行社会性考察,观察例数一般不应少于 300 例。新药通过临床试验后,方能被批准生产、上市。
IV 期临床试验是上市后在社会人群大范围内继续进行的新药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是在广泛长期使用的条件下考察疗效和不良反应,也叫售后调研,该期对最终确定新药的临床价值有重要意义。
目前研发领域又提出 0 期临床试验的概念。0 期临床试验是一种先于传统的Ⅰ期临床试验开展的研究,旨在评价受试药物的药效动力学和药代动力学特征。特点是:小剂量、短周期、少量受试者、不以药物疗效评价为目的,其目的是对作用于靶点指标和(或)生物标记物的抗肿瘤候选药物的药效学和药动学进行评价。
我们不仅要了解药理学传统概念及内容,也要与时俱进掌握前沿新概念,这样才能更高的把握知识点,备战医疗卫生考试。
淋巴系统是脉管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心血管系统的辅助部分。绝大多数同学对淋巴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特点易混淆,为帮助各位考生正确梳理淋巴系统的内容,对淋巴系统的组成和作用做了简单的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复习。
一、淋巴系统的组成:
淋巴系统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组成。淋巴管道和淋巴结的淋巴窦内含有淋巴液,简称为淋巴。
二、淋巴管道包括:毛细淋巴管、淋巴管、淋巴干和淋巴导管。
1.毛细淋巴管:以膨大的盲端起于组织间隙,互相吻合成毛细淋巴管网,然后汇入淋巴管。
2.淋巴管:淋巴管的结构与静脉相似,内有很多单向开放的瓣膜,可防止淋巴液逆流。淋巴管分深淋巴管和浅淋巴管两类,浅淋巴管位于浅筋膜内,与浅静脉伴行;深淋巴管位于深筋膜深面,多与血管神经伴行。
3.淋巴干:全身共有淋巴干,包括:
(1)左颈干 (2)右颈干 (3)左锁骨下干 (4)右锁骨下干 (5)左支气管纵膈干 (6)右支气管纵膈干 (7)左腰干 (8)右腰干 (9)肠干(不成对) 4.淋巴导管:淋巴干汇合成胸导管和右淋巴导管,分别注入左、右静脉角。
(1)胸导管:收集两下肢、腹盆部、左半头颈、左上肢、左半胸壁、左肺、左半心的淋巴,注入左静脉角。
(2)右淋巴导管:收集范围包括有右半头颈、右上肢、右半胸壁、右肺、右半心、肝右叶上面和部分膈的淋巴,注入右静脉角。
三、淋巴器官:包括中枢淋巴器官和外周淋巴器官。中枢淋巴器官包括胸腺,外周淋巴器官包括脾、淋巴结和扁桃体。
1.胸腺:培育、选择和向周围淋器官和淋巴组织输送 T 淋巴细胞。
2.脾:脾是人体内最大的淋巴器官,位于左季肋区,正常时在左肋弓下触不到脾。
3.淋巴结:主要功能是滤过淋巴、产生淋巴细胞和进行免疫应答。
全身重要淋巴结:
(1)下颌下淋巴结:主要收集面部及口腔淋巴。
(2)腋淋巴结:主要收纳上肢、乳房、胸壁和腹壁,上部等的淋巴管。
(3)腹股沟淋巴结:收纳腹前壁下部、臀部、会阴、外生殖器、下肢大部分的深浅淋巴管。
在最近的解剖课上,小王和小张两位同学对腹膜以及脏器产生了激烈的讨论,讨论的点主要在于脏器和腹膜到底什么关系,包含在腹膜里面还是在腹膜外面,对此他们查阅了相关书籍,纠正了自己的错误观念,让我们一起看一下。
腹膜是一层薄而且光滑的浆膜,覆盖于腹壁、盆腔内表面的为壁腹膜;覆盖于脏器表面的为脏腹膜。脏、壁两层腹膜相互移行所围成的潜在性腔隙称为腹膜腔。男性腹膜腔为封闭的腔隙,女性腹膜腔与外界相通。腹膜具有吸收、保护、支持、修复和分泌等作用。
根据脏器被腹膜覆盖的情况,可以将 腹、盆腔脏器分为三种类型,即腹膜内位、间位和外位器官。
1.腹膜内位器官:指脏器表面几乎全部被腹膜覆盖的器官,主要有胃、十二指肠上部、空肠、回肠、盲肠、阑尾、横结肠、乙状结肠、脾、卵巢和输卵管。
2.腹膜间位器官:脏器表面大部分被腹膜所覆盖的器官。主要有肝、胆囊、升结肠、降结肠、子宫、膀胱和直肠上段。为了方便记忆,可以总结口诀为“肝胆直升降子光”,“肝”-肝脏,“胆”-胆囊,“直”-直肠上段,“升”-升结肠,“降”降结肠,“子”-子宫,“光”-膀胱。
3.腹膜外位器官:脏器仅一面被腹膜所覆盖的为腹膜外位器官,主要有肾、肾上腺、输尿管、十二指肠降部和水平部、直肠中、下段及胰等,可以总结为“神仙医鸟十二只”,“神”-肾。“仙”-肾上腺,“医”-胰,“鸟”-输尿管,“十
二”-十二指肠降部和水平部,“只”-直肠中、下段。
女性生殖功能及其调节在生理理学的考试中是一个常考点和难点。就高血压病的内容进行了相关知识点的总结。
首先我们来看一道考题:
1.【多选题】雌激素的作用包括:
A.刺激成骨细胞活动 B.使子宫颈口松弛 C.促进输卵管及子宫活动 D.降低血浆胆固醇 E.加快阴道上皮脱落 1.答案【ABCD】。
排卵前的卵泡主要分泌雌激素,包括雌酮和雌二醇,两者可相互转化。排卵后的黄体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除雌激素和孕激素外,卵巢也合成分泌少量雄激素和抑制素等其他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的作用雌、孕激素发挥作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进入靶细胞,与胞内受体结合发挥基因组效应;另一种是作用于细胞膜上的受体或特异位点,通过跨膜信号转导发挥快速效应。雌、孕激素对于女性生殖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调节具有协同作用,一般来说,雌激素是孕激素作用的基础,但在某些方面又互为拮抗,从而保证生殖系统正常功能活动。
雌激素的作用:雌激素对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对机体其他系统的功能也有广泛的影响。
(1)对生殖器官的作用:①促进子宫发育,子宫内膜增生,使内膜具有对胚胎的接受性;②使排卵期宫颈口松弛,子宫颈分泌大量清亮、稀薄的黏液,有利于精子穿过进入宫腔;③促进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收缩力增强,对缩宫素的敏感性增加;④促进输卵管上皮中纤毛细胞和分泌细胞的增生,促进输卵管的收缩和纤毛摆动,有利于精子在其中的运行;⑤促进阴道上皮增生和角化,使阴道分泌物呈酸性,增强对感染的抵抗力;⑥与 FSH 协同促进卵泡发育;⑦促进外生殖器的发育。
(2)对乳腺和副性征的作用:刺激乳腺导管和结缔组织增生,促进脂肪组织在乳腺的聚集,形成女性乳房特有的外部形态;促进其他女性第二性征的形成,如全身脂肪和毛发的分布、女性体态、音调增高等。
(3)对骨骼生长发育的影响:刺激成骨细胞的活动,加速骨的生长,促进骨中钙、磷的沉积,因此,女性进入青春期后,身体高度增长速度加快,但又因其促进长骨骨骺的愈合而致女性往往较男性更早停止生长。绝经期后,由于雌激素水平的降低,骨骼中的钙容易流失,因而一些妇女容易发生骨质疏松、骨折。
(4)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提高血中高密度脂蛋白含量,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含量,改善血脂成分,防止动脉硬化,因而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
(5)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对腺垂体 FSH 和 LH 的分泌有负反馈或正反馈两种作用。雌激素的中枢作用还表现为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分化、再生、突触形成以及调节许多神经肽和递质的合成、释放与代谢,雌激素缺乏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有关。
(6)其他作用:雌激素对蛋白质和脂肪代谢以及水盐平衡也有一定作用。高浓度的雌激素可使体液向组织间隙转移,导致钠、水潴留。
每当提及生理学,很多同学总是一脸嫌弃又紧张的神情,我们要学习的生理学部分的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在中出现频率还是比较高的。它就是我们生理学第
一章节的生理调节方式,需要我们掌握的内容有:调节的方式、特点等。机体生理调节方式有:神经调节、体液调节、自身调节。
一、神经调节:
1.神经调节:是通过反射而影响生理功能的一种调节方式,是人体生理功能调节中最主要的形式。
2.反射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被阻断,反射将不能完成。
4.特点:迅速、精确、短暂。
二、体液调节 1.体液调节:指体内某些特殊的化学物质(激素)通过体液途径影响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
2.体液调节的作用方式:包括远距分泌、旁分泌、神经内分泌。
①远距分泌:激素经血液途径作用于全身各处的靶细胞。
②旁分泌:激素不经血液,而经组织液扩散,作用于邻旁细胞。
③神经内分泌:神经元合成化学物质释放入血。
④神经-体液调节:人体多数内分泌腺或内分泌细胞接受神经的支配,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成为神经调节反射弧的传出部分,这种调节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3.特点:缓慢、持久、弥散。
三、自身调节 自身调节是指组织细胞不依赖于神经或体液因素,自身对环境刺激发生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如:肾动脉灌注压在 80~180mmHg 范围内变动时,肾血流量基本保持稳定,从而保证肾泌尿活动在一定范围内不受动脉血压改变的影响。
对于以上三种调节方式的内容都是需要我们掌握的,虽然较为简单,但是试题千变万化,不论什么样的提问方式都要胸有成竹。
在中,内分泌系统在解剖学考查较少,考题较为简单,多以考查各大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及其作用为主,我们将常见的内分泌腺释放的激素的主要作用的进行总结,方便大家记忆和判断。
一、分类 内分泌腺包括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松果体、胸腺和生殖腺等。
二、腺体及其分泌激素 (一)垂体 1.垂体前叶(腺垂体) ①生长激素:促进肌、内脏的生长和多种代谢过程,尤其是刺激骺软骨生长,使骨增长;分泌不足:侏儒症;幼年分泌...
相关热词搜索: 复习题 事业单位 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