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师德故事
师德,我的理解是:作为一名老师,首先要有良好的品德。
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学生性格、品行、德行的培养人,作为施教者,教师本身的品行与情操要过硬。对于学生的教育主要通过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传,因此,我认为,教师自己首先要加强职业道德的修养,具备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一、修身养性,不忘初心。
我是一名从大山走出来的孩子,经历了社会的教育与培养,最后我又回到了大山,坚守本心。我很感谢这个社会,一路走来,身边的父母、舅舅、舅妈、班主任老师、任课教师、大学辅导员及同事他们都给我树立了好的榜样,当我在放学路上遇邻居的男孩打架时,舅妈教育我:“左邻右舍,要学会和睦相处。”当我初中学习迷茫时,班主任李老师会跟我说:“当你迷茫时,你可以试着思考自己的理想是什么。”,当我高中毕业面临大学学校选择的难题时,田老师告诉我:“将你的理想与你自身的爱好相结合,你的心中便有了选择。”高中的三年时光,经历了汶川地震后社会各方力量参与救援所展示出来整个民族空前的团结,自己也义无反顾将自己仅有的 65 元零花钱捐了出去;也是在同一年,我了 08 年北京奥运会,见证了国家的兴旺发达......身临其中,便有所触动,也是在高中时期,我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高三那年,我幸运的成为了一名中共党员,也是从那个时候,我开始理解“责任”二字,内心深处自然有了一个很强烈的想法:长大后要做一个对国家民族有用的人。我的自我修养修养就是在这样的
经历中走过来的。
二、热爱学生、因“长”施教 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我自己也是从学生时代过来的,自然明白学生的不同特点。热爱学生,必须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的事情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的学习、生活;同时,也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困难,力所能及帮助学生解决困难,也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友谊”;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因“长”施教。
初为人师,最重要的是角色转换。三年的教师经历让我明白:在教学过程中,没有什么是爱不能解决的。爱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我利用周末时间几乎走遍了所有学生的家庭,家访过程中充分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与家长沟通,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找到最好的教育方法;爱学生就要帮助学习,教学过程中,我建立了学困生档案,了解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困难,通过分享交流找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为学生制定合适的辅导方法与措施,课间抽出时间进行辅导,让他们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建立自信,然后在相信自己,一点一点进步。我的一个学生罗某,从四年级接手时,数学成绩保持低分,而且字也写得“歪歪扭扭”,我与他谈心,发现他其实是喜欢数学的,但是以前老师讲的总是听不懂,因此,我根据大家汇总的情况调整上课方式,上课时将重点知识挑出来,在突破的时候会设计较好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理解数学知识,慢慢的我发现他进步了,虽然字还
是一如既往的“扭捏”,但我从他的脸上看到了久违的笑容,这也许就是爱的力量吧!
三、保持本心、身教胜于言传
陶行知曾说道:活的人才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将开发文化宝库的钥匙,尽我们知道的交给学生。学生不是机械的工具,而是活生生的人,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将知识融入生活中的细节中去,从生活中找到教育学生的方法,让他们从自身已有的经验出发,在快乐的氛围中学习知识,融合知识。比如,在给学生上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课时,我让学生就坐在教室观察:1、我们的周围有哪些物体是三角形?2、这些带有三角形形状的物体为什么没有变形呢?抛出问题,学生首先从生活中找到了三角形的物体,加深了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理解;其次,生活中的见到的带有三角形的物体确实没有变形,这就降低了本课教学的难度,学生不用去理解为什么三角形不变形,而是生活中的物体已经摆在那里没有发生变形,冲破了心里的阻碍,有利于本课教学目标的实现;另外,在六年级科学《溶洞》这一课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将自己旅游所经历的溶洞照片放给学生观看,通过生活经历告诉学生溶洞的一些知识然后结合视频《利川腾龙洞》让学生从恩施本身的典型喀斯特地貌出发,对于本课知识就有了更加全新的认识;知识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在以上两个环节中,我在后面会对知识进行总结提升,学生也就能够以科学性的语言进行表达,将所学知识变成自己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会利用科学实验让学生自己总结道理,通过自己的经历获得的知识总比教师尴
尬灌输的知识要好很多。
四、平易待人、互相尊重 人民教育家于漪曾说:“教育的质量说到底就是教师的质量。我这一辈子有两把尺,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在这种“比”和“量”的过程中,我总能找到自己的不足,总能学到别人的长处。”我非常赞同这句话中的观点,当教学质量出现问题时,教师首先要思考的就是教师自身的问题,在反思中求上进,首先我们要与学生拉近距离,所以我们要将学生看成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教育工具,学习知识的工具,学生也是有思想的,也是有主观能动性的,这也就是“尊重学生”的初衷。在教学中我总是会走进学生中去,感受他们因为老师表扬的快乐,去倾听他们自己的困惑,很多时候我们都在“怪”学生不认真,有时候恰恰是自己的不仔细才导致了学生的不认真,刚入职不久,有学生到我办公室告诉我“老师,为什么我学习知识就是不能搬家呢,一般家我就不会了?”后来,我向经验丰富的老师请教,他们告诉我其实是我的课堂出了问题,也就是在课上没有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将知识应用起来,导致课后的不会做,带我改善教学方法后,确实有问题的学生告诉我学习起来也不那么难。于教授还说:“每个孩子都是艺术品,都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一定要目中有人,不仅要走进学生的知识世界,而且要走进他们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做教育,我们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教书,我们要将此事当成事业来完成或许才能够找到属于我们的成就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学生也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对于我来说,
从小语文基础学得不是太好,所以上课时我总怕写错字,因此,我放低姿态,让学生当老师,遇到不会的字我会虚心请教,当他们提出建议时我会坦然接受并乐于改正。
五、教学改革,创建生动课堂 在新的教学理念下,我作为学校的课改负责人,首先要做的就是带领学校教师改革课堂,将新的教学方法与理念带到课堂。时代在发展,我们的教育也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首先我与老师们进行探讨“什么样的一节课是好的课堂”,引导教师反思自己的课堂;其次,通过业务学习、视频学习,青年教师很快的接受了新的教学方法并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游刃有余;最后,回归教育本质,我引导教师思考,一堂课如何进行拓展才能真的让学生将知识与生活深度融合,很多教师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做了修改,尤其是在“拓展延伸”环节,更多的将知识与生活相融合,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容易,知识也得到了应用,这也许就是教育本身应该有的样子。
三年教学过程弹指一挥间,但我坚持过好每一天,每天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快乐,要打进学生“内部”,与他们做“朋友”,尊重他们的理想;要深入学生之中,了解他们的困难,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做一个快乐的学生。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既有苦也有乐。让我们用自己的行和自己的心教育我们的孩子。
上善若水,润生无声
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老子,曾经说过:“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我们教师是“真、善、美”的倡导者、传播者,践行者。“上善若水”,我们教师就是“善利万物"的水。当其为雨露,润物而无声。“大音希声,大爱无痕”,庄子在《逍遥游》中曾这样写道:教师的爱,就是这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无私奉献、不求给与回报的“大爱”。究其根本,我认为这些都是作为一名教师的师德,也是作为一名教师最应该具备的。教师不由自主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一思一想、一情一态,都清晰而准确地印在学生的眼里,烙印在学生心上,这是作为教师一种无声的魅力,这种魅力会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形成一股无形的力量。但如果我们失去了作为教师的这些道德标准,教学也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更应该对自己严格要求,要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塑造自己的灵魂,也就是高尚的师德。教师教育学生既要言教,又要身教,而身教重于言教,所以更加强职业道德修养,应具备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一﹑关心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内容。
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老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关心热爱学生。关心热爱学生,首先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与学生建立和谐、有爱的师生关系。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时常在想,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孩子们喜欢的呢?我该用什么样的身份和孩子们相处呢?记得刚来报道时,校长告诉我接手的是一群二年级的小朋友的那一刻我是蒙的,好像自己都还是孩子,该怎么去教好别人的孩子呢?第一次进班时,我是手足无措的,甚至是有些拒绝的。开学种种事情导致给孩子们上的第一节语文课准备的匆忙,其实自己心理也没有底,当我站上讲台,看着孩子们那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我突然自信了,平时说话都紧张的我那一刻滔滔不绝,当要孩子们分享自己暑假生活的时候,孩子们都举起了手,勇敢自信的给我这个新老师分享自己的假期,讲到高潮处,同学们会自发鼓掌,突然觉得他们变得可爱了一些。他们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难教。从那以后,下午大课间活动的时候,我会带孩子们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会和班上的乒乓球王对打,还会和女孩子们一起分享心中的小秘密,我也成为了孩子们心里信任的好朋友。平时,遇到有的同学不舒服,我会把他叫到跟前,耐心询问;有时遇到同学值日不认真,我会拿起笤帚,和他们一起扫;有的同学进步了,我会送上一句鼓励的话语;还有,捡起学生掉在地上的铅笔,扶起不慎摔倒的同学……我看过并且时刻谨记这样一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假如孩子是我的。我想教师的人格魅力可能就是体现在这样一件件小事上。
二、尊重家长,成为家长的倾听者是师德修养的重要体现。
父母是儿童第一位和永久的教师,他们在人的一生成长中具有举足轻重、不可替代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与家庭是两个并肩工作的雕像家,有着相同的理念,并朝着一个方向行动,那家长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可忽视。尊重家长,引导家长了解、参与、监督、学校的教育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家长的监督教育作用,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
刚开始的一学期,平时从来没有家长主动问我孩子们的生活状况,好像把孩子送到学校里来就跟家长没有什么关系了,一学期结束,和我沟通的家长屈指可数。那如何和家长拉进距离呢?首先就从简单的称呼开始吧!每次和家长沟通的时候,我都会加上像“心心爸爸、婷婷妈妈”这样的称呼,尽量控制自己说话的态度和语气,耐心的倾听家长的话语。其次,每学期召开家长会的时候,我没有把它当作是一场家长会,更多的是一场对于孩子学习和生活成长经验的分享会。在家长的印象中,说到家长会可能就会觉得是自家孩子的批斗会,很多成绩差的学生家长甚至不愿意参加。心心同学是我班上的一名学困生,在家里主要是奶奶照顾她。作为小孩子很调皮并且经常有不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根据这样的情况我和她爸爸商量把每周的作业写在一个小本子上,回到家让奶奶监督有没有完成作业,并且经常性的对她进行家访,一学期下来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心心奶奶会主动开始问我她最近在学校的表现怎么样?有没有进步?在学校有没有调皮?除了沟通家访,也为了打破家长只注重学生成绩的这种思维,每次家长会开始前,我会搜集平时在学校里拍的孩子们的照片,制作成一个短视频让家长了解学生的情况,在校时,我也会分享给家长一些孩子们平时吃饭、上课的状态。慢慢的,家长愿意主动跟我沟通了,把就像是久别重逢的朋友,孩子们在家里的表现好的不好的,最近观察到的孩
子的进步,家长都会一一像我倾诉,除了询问孩子们的成绩,他们也开始懂得关注孩子们的心理生活和成长。
三、乐学乐教,兢兢业业是师德最高境界。
在大学的最后时光,有幸的去听了魏书生老师的讲座,受益匪浅。我深刻认识到全国优秀教师魏书生的关于老师劳动有“三重收获” “班级民主管理类”观念非常正确。他认为老师的劳动一是收获各类人才,二是收获学生真挚的感情,三是收获 研究成果。正是这“三重收获”的观念,指导我在教育学的征途上不断的调整自己的步伐,潜心钻研学与教的规律,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细细地体会着教书育人带给我的乐趣。在管理班级的过程中,我运用魏老师的班级民主管理办法——让每个学生都有事做,通过给每个学生安排不同的事情,各司其职,孩子们在班级里有了参与感和集体荣誉感。
孩子们是祖国的未来,我深知自己责任重大。因此今天的我倍加珍惜自己的岗位,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管理班级对我来说不再是平凡、琐碎的单调劳动,而是成了我展示个人才能的舞台。只有乐教勤业的老师,才能全面、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工作的伟大意义,才能为教育工作本身所具有的乐观而深深吸引。我越是勤奋工作,越是能体会到教师工作的无穷魅力。
四、不忘初心,是师德的实质。
我为什么成为一名教师,我要做一名什么样的教师?这是师德的实质。在物欲横飞、金钱至上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对金钱趋之若骛。
人们总以一种功利目的看问题、做事情。而教师这一字眼使它自然呈现出几许平淡。...
相关热词搜索: 例文 师德 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