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就业形势分析调研报告
农民工就业形势分析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入实施“两化” 互动、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工作会议精神和就业工作会 议精神,加快推进两个“着力”,建设“幸福 XX', 及时分析研判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农民工就业新 形势、新问题和新思路,确保全市农民工就业稳定, 我们于XX年8—9月在全市开展了农民工就业形势分 析的专题调研。一、全市劳务开发现状
基本情况
XX年1—9月,全市共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万人, 同比增长%其中男万人,占%女万人,占%按年龄 划分:16—20岁万人,占% 21—30岁万人,占% 31 —40岁万人,占% 41—50岁万人,占% 50岁以上 万人,占%按文化程度划分:不识字或仅识字的万人, 占%小学万人,占%初中万人,占%高中及中专文 化万人,占%大专及以上万人,占%按区域划分: 省内万人,占%省外万人,占%外派劳务万人,占% 省内除就地就近转移在XX本土的外,其余主要分布在 成都、德阳、绵阳等省内大中城市,省外主要分布在 长三角和珠三角等经济较发达地区。按工种划分:加 工制造业万人,占%建筑行业万人,占%服务行业 万人,占%其他行业万人,占%农民工就业形势
从农民工就业现状和形势分析看,我市农民工就 业呈现出五个特点、四个转变。
1.五个特点
就业从事行业多样化。农民工就业相对集中,省 内是就业重点。从事行业多样化,几乎涵盖所有行业, 但主要以建筑业、服务业、商业、农业为主。从总体 上看,体力劳动型输出仍占大部分,靠脑力劳动实现 就业的相对较少。就业形式以血缘、地缘和业缘为主。调查显示, 绝大部分农民工就业以血缘、地缘和业缘关系聚集, 有组织输出的不到劳务输出总数的一半,大多数农民 工就业方式仍然是自找门路、投亲靠友或者通过劳务 市场中介。在陌生的社会环境中,他们为了生存与发 展,逐步形成了以血缘、地缘及业缘为纽带的聚集现 象。劳动报酬差距大。据调查统计,我市外出农民工 收入高的达到5000元/月,低的不到1000元/月,差 距主要来自于青壮年劳动技能型和老年体力型之间。
劳动技能型务工人员,其工作相对稳定且收入较高, 而老年体力型务工人员,其工作不稳定且收入低。年龄及性别结构差异明显。从年龄上看,外出农 民工中,以中青年为主,30— 50岁的青壮年约占70% 是劳务输出的主要对象。从性别上看,男多女少,男 女比例达到6 : 4。男性农民工从事的职业主要有技术 工人、生产工人、建筑工人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女 性农民工从事的职业,依次为各类服务员、生产工人、 一般职员及办事员。年龄差异和男女同工不同酬,是 收入差距拉大的原因之一。文化素质整体较低。调查显示,约 69%勺农民工 只有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文化素质的差异,决定了 这些农民工只能从事靠出卖体力的简单而繁重的脏 活、累活,且工薪待遇低。另外,由于文化素质不高, 行业歧视、地域歧视甚至人格歧视时有发生。2.四个转变
由低收入型向高收入型转变。劳务收入已成为农 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常年在外务工的农民, 经过逐年技能提升培训和多年在外务工积累的实践经 验,找工作相对容易且收入逐年增加,这部分农民工 年均收入在3万元以上。有一技之长的农民工月收入大都在2500元以上。个别专业技术过硬的农民工月薪 上万,安岳籍农民工高级服装设计制作师谢宗体年薪 百万。我们在安岳县八庙乡龙井村和吉庆村走访了 20位务工人员,通过调查了解,XX年1— 6月份,日均 收入为70— 80元有12人,90元以上有8人,日均收 入约为88元;XX年同期,这20位务工人员日均收入 为60— 70元有6人,70— 80元有11人,90元以上有 3人,日均收入约为80元。XX年年初以来,农民工人 均收入同比增长10姬上。由季节型向常年型转变。由于新农村建设、工业 开发、城市建设、退耕还林等项目的实施,加上招商 引资和回引创业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落实,大批农民 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农村剩余劳动力由过去多是农闲 外出务工,农忙回家种田,到现在转变为常年在外打 工做生意,年底回家团聚。由体能型向技能型转变。大部分有一定文化知识 的农村青年特别重视实用技能的学习培训,以前依靠 体力劳动干粗活的农民工,通过培训和多年的实践操 作,逐步成为有一技之长的砖工、焊工、装饰装修工、 电工、缝纫工、家政服务员和厨师等新型农民工,技 能型农民工比例大幅度提高,有各种专业职业资格证 书的技术型农民工越来越多。由无序型向有序型转变。过去招工要去宣传甚至 做思想工作。现在外出务工已经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的 理想和追求,是新兴职业。而且随着各级党委政府进 一步重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工作,政府引导、部 门组织、中介参与、职业培训、安全护送、维权服务 等多措并举的劳动保障体制不断完善,农民工上规模、 成建制的转移输出增多,全市劳务输转组织化程度明 显提高,农民工就业工作更加规范有序。二、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农民工就业形势判 断
XX年,我国经济增幅放缓到6—7%之间,对我市 劳务经济的影响不大。由于我省特别是我市的经济发 展迅速,第三、四季度用工需求量增加。预计,到 12 月底,全市转移输出的总规模将达到 160万人以上, 比XX年同期增长%以上。但,春节回乡过节的农民工 中,估计将有3万人不再外出务工,其中2万人将就 地就近就业,万人将参加各类技能培训或创业培训, 之后重新就业,约万人暂时失业在家。预计, XX年,全市转移输出总规模将与今年基本持平,但劳务收入 将稳中有增。
因此,今、明两年,我市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农民 工返乡潮,劳务经济将持续平稳发展。但,由于受经 济大环境的影响,也将给我市带来一些不利因素,主 要体现在:一是增加了市内就业和再就业的压力。二 是农村矛盾、问题、不和谐因素增多,社会管理成本 增高,难度加大。三是部分农民收入减少,特别是农 民现金收入减少,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社会商品购买 力。四是给农村社会治安带来新的压力,维护农村社 会稳定工作量加大。三、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农民工就业工作对 策建议
进一步稳定输转规模,拓宽就业渠道
一是巩固和拓展输出规模。以巩固现有规模为基 础,坚持“立足西部、巩固南部、拓展东部、扩大海 外”的思路,进一步畅通渠道,多管齐下,培育劳务 输出新的增长点,扩大技能型农民工输出比重,实现 输出劳动力由数量型向技能型转化。二是抓好劳务市场组织建设。重点抓好龙头企业、 劳务公司、劳务中介、劳务经纪人等市场组织建设, 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水平, 从而提高劳务经济效益。三是加大就地就近转移力度。以“ 1+4+2主导产 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连片扶贫开发、新农村建 设等为载体,积极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 就业,继续实施“农民工人才回引工程”。在突出抓 好工业开发和发展服务业的同时,充分挖掘农业内部 的就业潜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拓展农业功能,因 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进一步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就业能力
一是培训项目为载体,加大培训力度。进一步整 合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大力实施劳务精品培训 战略,积极抓好劳务“品牌培训”、“企业在岗培训”、 “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农 村青年技能培训”、“劳务扶贫培训”和“创业培训” 等培训项目的实施,提高农民工就业竞争能力,促进 农民工从"就业 稳定就业 选择性就业 充分就业一一体面就业一一创业一一创业带动就业”的 良性循环。
二是大力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充分发挥职 业教育在劳务培训中的主力军作用,全市通过联合扩 张办职教、吸引社会力量办职教等多种方式,不断扩 大职教规模。进一步加强农村新成长劳动力职业教育, 进一步扩大农村未升学应届初、高中毕业生接受职业 教育或劳动预备制培训的覆盖面。三是进一步加强劳务培训基地建设。重点改善 6
个省级劳务培训基地的硬件及软件设施,打造高素质
培训师资队伍,增加培训数量,提高培训质量。
进一步鼓励和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
坚持“以创业促进就业”的思路,积极鼓励和扶 持农民工回乡创业,搭建创业平台。
一是提供创业培训。各县依托劳务培训基地,充 分利用“创业培训”和“农村青年技能培训”等项目, 对有创业意愿和创业条件的回乡农民工实施创业培 训。二是搭建融资平台。大力发展会员制担保机构, 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全市已有的3家会员制担保公司。
进一步整合就业系统小额担保贷款、工会创业小额贷 款、团市委小额信用贷款、妇联小额担保财政贴息贷 款等项目,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工创业的融资需求, 让他们成功创业,从而带动更多的人就业。三是搭建创业平台。积极为回乡农民工建立创业 园区,为回乡农民工提供就业、创业条件和平台。在 目前已有的50个农民工创业基地基础上,再兴建一批 农民工创业基地,进一步拓宽创业基地覆盖领域。四是搭建政策平台。继续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 引导和鼓励返乡农民工创业的意见》,进一步建立和 完善回乡创业政策扶持体系、服务体系和组织保障体 系,大力支持农民工回乡创业。进一步完善服务体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进一步抓好农民工权益维护,坚决杜绝和严厉打 击拖欠农民工工资等伤害农民工利益的事件。一是大力推进农民工参保。推进农民工参加城镇 职工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 育保险和缴纳住房公积金。二是建立和实施居住证制度。农民工持居住证和 在居住地已就业相关证明,享受子女教育、住房租购、 医疗卫生等多种服务,从制度上逐步让尚未落户的农 民工享有城镇的基本公共服务。三是进一步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将农民工 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确保农民 工随迁子女能够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四是不断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把农民工纳 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引导企业、社区积极开展 面向农民工的公益性文化活动。五是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
继续开展“留守学生关爱行动”,进一步完善工作机 制,整合资源、增加投入,充分依托现有的公共服务 设施,在农村留守儿童集中的学校、村推进建立儿童 活动场所、托管机构等关爱服务阵地。加大农村文化 设施投入,丰富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精神文化生活。推进农村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养老服务设施 建设。
六是保障农民工依法享有民主政治权利。进一步 规范职工代表大会、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组织 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工作, 落实农民工的民主权利。加强农民工基层党、团组织 建设,注重在优秀农民工中发展党、团员,积极引导 农民工参加工会,提高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民工管理工作
一是加强农民工工作的组织协调。进一步加强市、 县农民工工作协调机制建设,增加编制,落实人员, 保障经费。进一步建立健全镇政府农民工工作常设机 构和专兼职岗位,充实工作力量。加强县与镇两级之 间的沟通与配合,提高统筹协调和工作指导能力。进 一步建立健全考评机制,落实相关责任。二是加强农民工统计监测和调查研究工作。进一 步完善农民工统计调查抽样方法、调查手段,充分利 用联数据,全面、系统、准确地采集农民工统计信息, 掌握农民工队伍的发展变化趋势,为市、县政府和有 关部门科学决策提供基础信息依据。三是引导农民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加强农民工 的思想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国情省情市情的宣 传教育,使农民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了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法纪教育,提高农民工遵 纪守法的自觉性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倡导农 民工勤于学习,不断提升文化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 养成爱护公共环境、讲究文明礼貌、崇尚科学文明健 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提高农民工自我管理、自 我教育和自我服务的能力。四是努力营造尊重关爱农民工的社会氛围。广泛 宣传各级党委政府关于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政策措施, 宣传优秀农民工和农民工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 典型事迹。引导和鼓励农民工进行文艺创作,开展农 民工文艺创作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广播、电视、络、 报刊的作用,及时总结推广各级各部门创造的鲜活经 验,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农民工、关爱农民工的良好氛 围。
相关热词搜索: 农民工 调研报告 就业形势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