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调研报告
近年来,我县在做好土地流转,坚持适度规模经 营的基础上,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 带头人、涉农企业和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人才为重点, 以提高农民素质和农业技能为核心,以政策扶持为动 力,突出机制创新,培育了一批综合素质高、生产经 营能力强、主体作用发挥明显的新型农民队伍,造就 了一批辐射带动作用显著的涉农龙头企业、农民合作 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一 步推进了我县农业农村发展,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 增收,走出了一条创新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探索之路。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县共发展各类涉农龙头企业 55家,组建 农民合作社400家,有50亩以上的家庭农场40个、 各类专业大户2776户。全县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万人 次,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805个。1、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日益壮大。
一是农业产业化 龙头企业做实做强。我县始终把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 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的重要抓手,以现代农业科技 示范园为平台,通过精心包装农业项目,积极引进外 地客商,引导本地工商资本和民营资本向农业产业开 发,发展规模效益农业,培育壮大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应运而生。目前,全县共有 农产品加工企业55家,资产上千万的10多家,国家 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以上龙头 企业33家。特别是金农米业集团成功跻身国家级龙头 企业,实现了我县国家级龙头企业零突破。
XX年,龙 头企业已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和带动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骨干作用。二是农民合作社 发展迅猛。XX年4月,绿万佳种养专业合作联社正式 成立,该联社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在原有的17家合作 社、龙头企业、经营服务部等基础上创建而成,有效 地改善了当前合作社生产单一、经营粗放、服务环节 脱钩、经济效益较低等现状,为农民生产的规模化、 集约化、产业化和机械化探索出了一条新的途径。联 社现有成员3286人,建立种养基地583个,实现双赢 利润8000万元,极大地带动了我县农民合作社的迅猛 发展,将千家万户的农民有序带入产业发展轨道,提 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目前, 我县共有农民合作社400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6家、 省级示范社12家、市级示范社32家,登记入社农户 3万户,带动农户万户,建立基地万多亩。农民合作 社的发展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被评为全省农 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先进县。三是种养大户和家庭农 场蓬勃兴起。在劳动力加速转移、产业结构不断调整、 农村土地流转不断增加等因素影响和推动下,我县种 养专业大户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种养大户大量 增加,经营规模不断扩大,集约化水平日益提高。据 不完全统计,全县现有种粮大户186户,其中百亩以 上85户;养殖大户1000多户,其中万头以上4户, 1000头以上110户,500头以上433户。一些种养大 户在不断扩大土地经营规模的基础上,积极采用先进 生产技术和市场化经营方式,生产经营模式已转为家 庭农场模式。这种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 力,农业收入为主要收入,具有规模化、集约化、商 品化的经营特点。四是新型职业农民绽放异彩。我县 多渠道、多形式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将新型 职业农民培育作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重中之重,积 极为培育对象搭建项目对接、技术信息、行业交流、 融资等四大平台,有力地推动全县农业企业、种养大 户规模化发展。以“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阳光工 程、金蓝领工程、雨露工程、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程 为平台,培育了一批有文化、有技术、有素质的技能 型、管理型和专业型的新型职业农民,已成为农业大 军的“领头羊”。几年来,共培训农民 10万余人次, 其中新型职业农民万人次。传统农民转变为职业农民, 既增强了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又为加快农业现代化 进程提供了持续动力。日前我县被列为全省新型职业 农民培育试点县,成为全市入围的4个县市区之一。2、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一是健全 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以农技推广制度改革为契机, 积极创新机制,已全面完成 14个乡镇农技推广服务 站,实现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100%覆盖。现有基层农 技专业技术人员254名,涉及粮油、种子、蔬菜、茶 叶、果树、畜牧,土肥植保、机械、病虫害防治、农 村能源等专业。二是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建立了县、 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防疫检疫防控体系,其中设立了 14个乡镇防疫检疫站,选聘了 61个防检员,实行财 政全额拨款,做到定岗、定编、定人。在重大动物疫 病防控上,达到免疫密度100%目标,有效控制了高致 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猪蓝耳病等重大动物疫病的发 生和流行。通过做好免疫物质调拨,组织开展免疫技 术培训等措施,实现动物疫病监测全覆盖,全面保障 了免疫工作的顺利开展。三是推进农产品质量监管。
积极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坚持农产品品质 和数量并举,质量监管与品牌培育并举,政府主导与 企业主体并举,形成了培育、发展、检测、保护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打响了“三辣”、“桃苑金猪”、
“鱅”等一批无公害、特色农产品,产品远销国内外。
目前,全县拥有中国绿色食品标志 6个。四是加快农 产品市场流通。着力引进发展了百亩锦江农产品物流 中心、恒龙物流、和达天下物流等大型农产品批发市 场,使之成为区域性的农产品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 心、信息交流中心和仓储物流配送中心。同时,大大 培育农村经纪人、农产品运销专业户等农村各类流通 中介组织,积极拓宽与乡村消费相匹配的农贸市场、 农资超市、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渠道,继 续实施农超对接、农批对接、农社对接,构建一体化 农村现代流通服务体系,激活了农村消费潜力。3、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一是推行土地流 转新机制。我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积极 探索、推行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新机制,推进流转主 体多元化,使土地流转从单一的农户之间流转向农业 企业、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社等共同参与流转转变, 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率和生产效 益。我县共有耕地总面积万亩,其中土地流转面积万 亩,涉及农户近万户,流转率达33%林地面积万亩, 流转面积万亩,流转率达% 土地流转后的农业产业化 规模经营有力地解决了农村有地无人种、有人没能力 种、有地无技术种等问题,促进了农民增收。二是创 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和土地流转服务平台。逐步建立 完善“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等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平 台,构建县、乡、村三级流转服务络。XX年,我县就 设立了县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在14个乡镇建立了 乡镇农村产权流转交易所和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服务 中心设置了咨询和综合接件、信息服务、农村产权流 转审查办理、金融服务和纠纷调解等窗口,主要办理 信息发布、组织交易、成交备案、代办登记、融资服 务等业务,为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产权流转服务 体系奠定了基础,进一步促进了农村资源向资本转化。
三是加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自 今年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以 来,我县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 工作,由县领导任团长,从县直各单位抽调农村工作 经验丰富的干部为成员,组建了 14个驻乡工作团,全 力指导协助村组开展土地确权登记、矛盾纠纷调处工 作,实行县、乡、村、组四级责任落实制。目前,已 完成全县14个乡镇、186个村、1614个村小组、68794 户农户的测绘,确权面积达万亩,下一步等待市里软 件安装并着手进行数据录入。该项工作得到了省、市 的高度肯定,人民日报于8月24日对我县在土地确权 方面的做法、成效和成功经验进行了报道。四是推动 农村融资体制改革。我县积极探索金融机构改革新途 径,组建了村镇银行和贷款公司,引进农业担保和保 险机制,通过银保合作、银企合作、银政合作,积极 拓展业务空间,缓解农户和涉农企业资金难题。今年 8月份开展的“财政惠农信贷通”融资试点工作,是 当前创新财政支农体制机制、强化财政资金引导、撬 动金融资金支持农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举措,既是一种 探索创新,更是今后改革的方向和必然趋势,对广大 农民特别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来说,是“及时雨”, 是“雪中送炭”。我县迅速行动,成立领导小组,进 行调查摸底,合理调配信贷资源,并向农民合作社倾 斜。自我县第一批1个亿的信贷计划批复下来后,省 500万、市250万和县500万的配套资金已全部到位, 部门与合作银行也已签订协议,放贷工作正在有条不 紊地开展。此举极大的发挥了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加 大了融资资金对农业的信贷投入,切实解决了农民合 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融资困难 问题,促进了新型农业主体做大做强。二、三个共性
从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发展来看,有以下三 个共性:
1、规模化。适度规模化,是确保新型农业经营主
体稳定开展生产经营的重要基础。没有规模化就不能 保证足够的收入,没有足够的收入就不能保证新型经 营主体的稳定性。我县已流转的水田面积达万亩,占 全县总面积的33%已流转林地达万亩,占总面积的% 且流转的水田、山地大多集中在龙头企业、合作社、 经营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手中,规模经营效率明 显显现。比如,九峰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投资10亿元在 芦洲乡建成了一个全省最大、连片面积达万亩的花卉 苗木基地。公司以每亩90兀租赁农民土地和雇聘当地 农民等方式,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至今已种 植花卉苗木万株,发展花卉苗木基地 3万余亩,辐射 带动农户万户,成为我县首当其冲的花卉苗木富民产 业龙头企业。2、专业化。当前我县基本生产模式为“龙头企业 +农民合作社+基地+农户",但实践证明,社会化服务 必不可少。专业化的社会服务可以有效提高劳动生产 率,节约生产成本,促进增产增收。我县已建成 14个乡镇农技推广服务站,实现了基层农技推广机构 100%覆盖。现有基层农技专业技术人员 254名,涉及 粮油、种子、蔬菜、茶叶、果树、畜牧,土肥植保、 机械、病虫害防治、农村能源等专业,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健全
3、标准化。举例来说,作为粮食大县,我县在推 行高标准农田、粮田方向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生产 资料投入、整地、播种、育苗、栽培、灌溉和收割等 生产全程都推行标准化。与此同时,积极推进农产品 质量安全监管保障机制,坚持农产品品质和数量并举, 质量监管与品牌培育并举,政府主导与企业主体并举, 形成了培育、发展、检测、保护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 打响了“三辣”、“桃苑金猪”、“蒙山猪”等一批 无公害、特色农产品,产品远销国内外。目前,全县 拥有中国绿色食品标志6个,有力推进了现代农业发 展升级。三、四点体会
在发展过程中,我县根据现状,不断进行创新摸 索,逐步建立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主要有四 点体会:1、要从制度上赋予农民更加完整的土地财产权。
农民需要政策激励,更需要制度公平。我们的土地制 度与管理体制改革还不到位,农民土地权益保护仍存 在重大制度缺失,土地收益分配明显是向城市、向非 农部门倾斜,农民得到的太少。要赋予农民更加完整 的土地财产权,是维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关键。要通过产权的有效分割和清晰界定,赋予农民更加完整的土 地权利,使农民感觉到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一是坚 持农民主体,推进土地确权。近年来,虽然我县涉农 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得到快速发展, 但农业生产经营“一家一户”单打独斗、 “靠天吃饭”落后意识仍然存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迫切 需要。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农民始终是农业生产的 主人。要依法稳妥开展土地确权登记,确保合同、证 书、地块、面积“四到户”,清晰产权归属、强化物 权登记管理,赋予农民更加完整的土地权利。通过产 权的有效分割和清晰界定,使农民成为土地真正的主 人,是确保土地流转的关键。今年我县开展了整县推 进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试点工作,由县 领导任团长,从县直各单位抽调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 干部为成员,组建了 14个驻乡工作团,全力指导协助 村组开展土地确权登记、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实行县、 乡、村、组四级责任落实制,确保全面完成确权登记 颁证工作。二是开展农村产权交易,创新土地管理制 度。建立完善以土地流转为主要业务的农村产权市场 体系,是保障土地管理机制创新、规范、平衡推进的 关键。我县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建立了县级农 村产权综合交易中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的建立 和发展,有利于让市场发现农村产权价值,实现农村 资源效益最大化,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有利于引导 农村“三资”资本化进入流通市场,切实破解农村“三 资”入市难、流通难、增值难、议价难问题。探索建 立土地信托公司,引导农村集体组织或农户个人将合 法拥有或具有处置权限的农村土地使用权作为信托财 产,委托信托公司进行经营管理,使农民收益由过去 的单纯收租金变为“基本地租+浮动效益”。积极完善 交易流转、抵押登记、处置变现等中介机构和服务体 系,切实盘活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为农村各 类产权流转和抵押贷款提供配套服务。建立土地增值 评估机制,让农民获得更多的土地增值收益。探索建 立农村闲置宅地置换、流转、退出机制和农村闲置宅 基地综合治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有偿使用机制, 努力在土地资源自由流动、集约使用方面积极突破, 把土地资源变为土地资本。2、要引导土地、政策、资金、人才向新型农业主 体靠拢。一要引导土地向新型主体流转。积极稳妥推 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土地确权,建 成县、乡、村三级农村土地承包服务平台和经营纠纷 调处体系,建立健全土地流转登记、鉴证和合同备案 制度。通过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推广租金动态调整、 土地入股保底分红等利益分配方法,积极引导农村土 地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龙头企业流转,发展适度 规模经营。二要引导资金向新型主体流入。培育农村 “内生”的金融组织,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探 索完善“龙头企业十农户”、“基地十农户”的贷款 担保模式,解决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贷款难的问题。三 要引导人才向新型主体聚集。深入实施新型农村人才 培养工程,通过创业培训、市场指导、资金支持等措 施着力培养一批职业农民。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大中 专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投身农业、扎根农村。3、要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取得农村融资新 突破。融资难题是个普遍问题,主要体现在“贷款难、 费用高、点少”。要建立多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力口 快农村金融创新。一是转变观念。金融部门要与时俱 进开发更多适合农业、农村、农民的金融产品,土地、 房屋、农产品是农村最大的资源资产,要加快农村产 权制度改革,激活农村静态资产,为农村金融抵押担 保提供支撑。二是培养农村金融的本土力量。大力发 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农民资金互助社。培养 农村金融的本土力量。农业贷款关键是担保,成立农 业担保公司,专门为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 业企业等提供贷款担保。推广综合性农民合作社发挥 农民资金互助组织作用,调剂农户间资金余缺,增强 农民专业合作社自主解决融资难题的能力,成为农户 与金融机构搭建融资的桥梁。三是创新贷款品种。开 展农产品订单、保单、仓单等权利质押,探索农业企 业通过融资租赁等方式进行融资的新途径。进一步增 加抵押贷款品种,盘活农民土地资源,赋予农民更多 土地财产。积极探索开展农村宅基地、农村类知识产 权等农村产权抵押贷款服务,创新涉农贷款担保方式、 实物抵押方式、资金发放和结算方式,实现资源变资 产,资产变资金,开辟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新渠道。四 是加强农村金融服务点建设。引导金融机构点下延, 在居民多的大村增设点,对偏远村和人口少的村点增 设村级金融服务站。五是完善农业保险机制。需要继 续深化农业险种改革,不断完善现有险种与理赔机制, 更加有效的为农业发展提供保障与支撑,让保险为农 业的发展遮风避雨。除水稻、油菜、棉花、能繁母猪 等险种之外,要发展农业保险新险种,将优势特色农 产品等纳入政策性农业保险范畴,扩大农业保险实施 范围。同时进一步扶持农业商业保险的发展,实现双 赢双保险。4、要采取有效举措保障新型农业主体经营权益。
一是规范准入门槛。要进一步提高新型职业农民及农 业经营主体的准入门槛,防止套取国家补贴资金的假 职业农民和经营主体,切实保障真正经营者的权益。
二是强化风险防控。主要包括金融风险、农业自然灾 害风险和市场风险。应该从金融、生产技术、产业链、 农业保险等方面入手,采取相应措施,完善健全机制, 降低风险系数。整合涉农资金,建立农企合作、银企 合作,破解货款难题。三是加强扶持力度。在对新型 农业经营主体政策倾斜方面,上级部门还要加大对新 型主体的扶持力度,出台各项优惠政策,将农业补贴 新增部分和涉农项目向新型主体倾斜。如出台金融、 科技、产业、社保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保障机制和扶 持体系极为重要。
相关热词搜索: 调研报告 体系 创新 经营 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