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要谨防落入西方意识形态“陷阱”
安睿颖
【摘要】当前,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尚不完善,这为西方意识形态的网络渗透提供了可乘之机。对此,我国应完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网络中的主导地位,完善高校网络安全监察体系,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避免其对我国当代大学生的误导。
【关键词】意识形态
网络渗透
大学生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深度转型期,价值观念多元化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少数西方不良价值观念与文化思潮也不断消解着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度。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要加强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这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应结合大学生对网络的心理依赖较为强烈的现状,着力抵御西方意识形态通过互联网等手段进行的渗透和误导,维护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
西方意识形态对高校网络渗透的重点
西方意识形态对高校进行网络渗透的原因主要有二点:一是大学生对网络的心理需求和依赖更加强烈。受网络影响,很多大学生的认知与行为形成了鲜明的互联网心理特征。诸如,认知直观性。相较于传统的教材、报纸等,网络信息更加形象具体,受网络信息这一特点影响,很多大学生形成了通过直观“看”,
认识事物的认知观念,而忽视了对事物的深层次思考。受网络多样化信息的影响,大学生性格与价值观塑造过程中呈现明显的个性化趋势,性格与价值观个性化发展的特征日益明显。二是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相对缺失。当前,很多高校实现了网络普及,并建立了专门的多媒体教室。但总体来看,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网络安全教育理念及方式较为落后,相关教育工作者的素质有待提升,这使得大学生思想意识缺乏正确的引导。
西方意识形态对高校进行网络渗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指导思想上的网络渗透。首先,西方思想中的新自由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对我国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产生了诸多的不利影响。通过网络,西方领导者大力宣扬自由化的思想,鼓吹政府无用论,提倡反对权力、反对权威。这些思想冲击着大学生的意识形态,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在我国当代大学生世界观与价值观形成过程中的影响力。其次,西方意识形态提倡指导思想多元化。当今时代,很多大学生受物质世界的诱惑,价值观极易发生扭曲,甚至产生了物质享乐主义与功利主义心理,更加追求个人主义,淡化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信念。西方国家利用网络手段,宣扬指导思想的多元化,恶意贬低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那些马克思主义信念不坚定的大学生,思想极易动摇。
二是价值观上的网络渗透。首先,利益观念及理想信念的渗透。西方观念提倡个人利益,强调自我,认为人生奋斗理念是实现个人价值,忽视国家和集体的利益。而这一西方观念借机利用网络渗透给我国大学生。其次,道德观念的渗透。网络为人类提供了多元化的信息刺激源,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向我国输入了大量不良信息,并利用大学生可塑性较强这一特点,对大学生进行渗透。
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网络主导地位,营造积极向上的高校网络文化氛围
第一,应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阵地建设,重视网络对高校发展及大学生思想的重要影响,积极利用网络宣传马克思主义。首先,应重视建设以国家主流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特色网站。一是政府应及时将党的方针政策、国家领导人重要讲话等上传至网站。二是运用贴近大学生生活的语言解读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促使大学生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三是应在政府网站设置自由讨论区,允许广大群众随时发表个人合理看法,通过交流,加深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其次,党和政府应坚持与时俱进,根据我国社会发展需求,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进一步中国化,使马克思主义更好地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服务。
第二,应重视马克思主义网络信息源建设,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管理。当前,对于我国而言,加强马克思主义信息源建设即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数据。一方面,在理论数据建设过程中,
保障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权威性。另一方面,高校应根据统一的数据库标准,建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网站,既要重视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又要不断开发新的教育资源。另外,高校还应着力开发网络远程教育,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三,重视网络技术的研究,加强高校网络理论宣传队伍建设。一方面,党和政府应坚持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加强对高校网络资源开发的支持,保障高校网络安全。另一方面,对于高校而言,应实现教学模式的创新,重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方式多样性、内容丰富性,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第四,强化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高校应重视完善校园网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时代精神。高校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引导,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爱国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提升学生对祖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
加强高校网络文化软硬件建设
其一,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网络宣传的感染力及影响力,加强校园网络文化软件建设。一方面,实现宣传手段创新。我国应坚持针对性、主动性的原则,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方式,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亲和力。另一方面,加强宣传内容的创新。对于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应坚持“去粗取精”。
同时,应充分利用网络内容的多样性,拓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新领域,充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容。
其二,完善高校师生网络互动平台。推进高校计算机网络建设,是完善师生网络互动平台的前提。高校应利用计算机网络设备,构建师生网聊室、聊天群等,为高校师生交流提供便捷的平台。同时,高校应重视加强“红色网站”建设,在网站设立专门的讨论区,实时了解和引导大学生思想意识形态建设,并利用这一方式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教育”,构建“红色网络互动平台”,坚持弘扬“红色主旋律”。
其三,重视校园网络舆情监管。首先,高校应自觉接受政府部门的监管,安装网络监控系统,加强对校园网络内容的监管,及时清理不良信息。同时,高校应加强对学生正确思想意识形态的引导和教育,促进正面信息在校园网络的传播。其次,党和政府应利用各种创新方式,加强校园网络监管,保障高校校园网络安全,及时切断不良网址的来源。应鼓励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者、党政干部等开通个人微博、博客,加强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等积极思想的正面宣传,在全社会范围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目前,为维护学生意识形态安全,高校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对于大学生而言,应自觉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坚定自身社会主义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保障我国社会发展与改革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①张铤:《西方意识形态终结论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其对策》,《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 年第 9 期。
相关热词搜索: 意识形态 谨防 落入